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楠溪江流域生态旅游开发分析_裴雪姣
福建农林大学2018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
李志国
25
蜂学学院
荧光衍生—HPLC法检测蜂蜜中3种a-二羰基化合物
汪万利
陈文彬
26
资源与环 境学院
微生物电子驱动的均相光催化产氢过程
刘鑫宇
陈曼
27
资源与环 境学院
Azospirillum humicireduce ns生物回收钯纳米棒的胞
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
李朝奔
游乐星
28
资源与环
境学院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研究一一以海南省为 例
唐静
宋羽
29
资源与环 境学院
20世纪40年代以来福建省大陆海岸带利用程度变化与 分析
林金城
毋亭
30
食品科学 学院
年产1000吨百香果保鲜冷库及配套生产线设计
王明钰
林艺芬
31
食品科学 学院
莲子直链淀粉-脂肪酸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分子特性的研 究
康昱倢
郭泽镔
32
食品科学 学院
低PH和NaCI对金线鱼肌球蛋白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陈明清
何均琳
57
经济学院
河南省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的影响研究
任琳
杨朝英
58
经济学院
贫困户主体视角下金融扶贫绩效分析与促进--以漳州 市云霄县为研究区域
张精
刘飞翔
59
管理学院 (旅游学 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孙于岚
戴永务
60
管理学院 (旅游学 院)
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对目标企业盈利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EVA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办丁易购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陈鸿兰
对永嘉楠溪江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的论文
对永嘉楠溪江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的论文对永嘉楠溪江生态环境的调查与思考笔者直面永嘉楠溪江的生态环境日趋失衡,水质污染日渐严重的态势,深感忧虑。
为此,立题剖析现状与困局,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与一江清水之浅见。
1.楠溪江区域特色和发展态势永嘉楠溪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是瓯江下游左岸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主流长公里。
楠溪江水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水质显中性,ph值为7,符合国家一级水标准,被誉为“天下第一水”。
楠溪江是永嘉县人民最重要的饮用水资源,有近50万人饮用楠溪江之水。
随着省重点工程——楠溪江引水工程的建成引水,实现了跨区域向乐清市供水,有效解决了乐清人民饮水的困境。
目前,楠溪一江清水供饮人口将近150万。
楠溪江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林美”的独有特色和以田园山水见长而闻名遐迩。
改革开放以来:永嘉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楠溪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开发高度重视,在发展战略的定位上,从“沿江金色工业带、沿溪绿色旅游带、沿山特色农业带”的发展战略到“三带二级一目标”的战略深化,再到“楠溪江大生态旅游区”和“建设生态县”战略的深度实施,都紧紧围绕以保护楠溪江生态环境为主题;在制订规划和政策措施上,从九十年代初,县政府就出台文件严禁在沙头以上的楠溪江中上游区域创办污染性企业,同时整治并取缔了小楠溪流域上游的石染钼矿厂,并相继制订出台《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永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方案》,《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医疗废物污染处理工作的通知》,2004年县政府发出《关于加强楠溪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5年又出台了《永嘉县楠溪江河道疏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的政策;在《十二五规划》上,突出楠溪江流域截流纳管工程与污水主干网及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与垃圾转运站等投资建设项目;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乡镇的创建上,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任而开展创建和整治活动。
楠溪江研究报告
楠溪江研究报告
楠溪江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的一条河流,被誉为闽东第一江。
以下是对楠溪江的研究报告:
一、地理特征:
1. 楠溪江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北部,发源于玉屏山南麓,流经福鼎市、柘荣县和屏南县,最终注入东海。
2. 楠溪江全长127.5公里,流域面积242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8‰,水量丰富稳定。
3. 楠溪江上游为山谷河段,流域内河谷纵横交错,形成了众多的湖泊、瀑布和峡谷景观。
二、生态环境:
1. 楠溪江上游流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常见的鱼类有鳜鱼、苏眉和泥鳅等,还有许多珍稀物种如斑节鲈和乌鳢。
2. 楠溪江中游流域属于平原区,河水清澈,水生植被丰富。
河岸两侧的湿地为许多候鸟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3. 楠溪江下游流域有较大的农田和城市开发,受到一定的污染影响。
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保护措施,以保护楠溪江的生态环境。
三、经济利用:
1. 楠溪江流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水果和柑橘等农作物。
2. 楠溪江的水力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水电能源。
流域内修建了楠溪江水电站,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3. 楠溪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
光旅游。
主要景点有楠溪江瀑布群、九龙湖风景区和横濑村等。
总结:楠溪江作为宁德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旅游价值。
然而,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楠溪江面临着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措施,确保楠溪江的可持续发展。
谈永嘉楠溪江旅游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谈永嘉楠溪江旅游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摘要]由于我县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国内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
本文从分析我县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县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一、我县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一)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由于我县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
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
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二)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尽管我县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诈购物、虚假广告、违规经营等现象,隐含着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如何营造诚信公平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不仅关乎整个旅游行业形象的改善,更关系到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关于旅游开发破坏环境的批评日渐增多,受利益集团和地方利益的驱使,加上相关法律规章的欠缺和执法不严,个别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等都加重了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如何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并行不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
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
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毕业论文(可编辑)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毕业论文毕业论文(20_ _届)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摘要楠溪江的独有特色,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它历史悠久,至今还保留明,清,甚至是宋代的一些建筑。
楠溪江山水文化和古村落文化完美结合,这笔宝贵的财富不仅是乡村生活的最好体现而且还是一个旅游胜地,近年来,楠溪江古村落旅游开发进程迅速,也正是在当前市场不断深化和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楠溪江古村落在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村内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遭到很大的冲击,旅游文化产品庸俗化,古村落旅游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本地居民保护意识缺乏等。
本文在对楠溪江进行实地深入调研和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共赢的视角,结合一些理论基础和资料数据,分析当前楠溪江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对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及其对策建议,可为楠溪江地方政府和当地旅游局在做出的关于楠溪江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提供可操作的理论依据,除此之外,本文研究意义还在于吸引人们关注古村落除了经济价值以外的更多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加强人们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开发;价值AbstractNanxi river is known as the cradle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with its own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a long history, now has also retained the buildings which buil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even in Song Dynasty.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culture and ancientvillage culture in Nanxi river not only reflects the rural life but also a perfect tourist attraction。
自然景观资源游憩承载力评价技术指南
设施与服务能力
4.1 交通设施
交通流量监测、道路状况评估
交通管理部门数据
交通顺畅、设施完善为良好,偶有拥堵为中等,经常拥堵为较差
4.2 接待设施
住宿、餐饮、购物等容量评估
景区管理部门数据
满足游客需求、服务质量高为良好,部分时段供不应求为中等,长期供不应求为较差5Fra bibliotek管理与规划能力
5.1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文件、执行情况检查
自然景观资源游憩承载力评价技术指南
序号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评估方法
数据来源
评价标准
1
自然环境容量
1.1 植被覆盖率
遥感监测、现场调查
卫星影像、地面调查数据
≥XX%为良好,XX%-YY%为中等,<YY%为较差
1.2 水体质量
水质监测
环保部门监测数据
达到国家XX类水质标准以上为良好,XX-YY类为中等,低于YY类为较差
景区管理部门自评、第三方评估
制度完善、执行到位为良好,有待完善为中等,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为较差
5.2 规划合理性
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
政府部门审批文件、专家评审意见
规划科学、合理、前瞻性强为良好,基本合理为中等,存在明显缺陷为较差
1.3 空气质量
空气监测站数据
环保部门监测数据
达到国家空气质量XX级以上为良好,XX-YY级为中等,低于YY级为较差
2
生态系统稳定性
2.1 物种多样性
物种调查
生态学专家调查数据
物种丰富度高、多样性指数为XX以上为良好,XX-YY为中等,低于YY为较差
2.2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
GIS分析、专家评估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保护研究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保护研究裴海萌;管华;叶姣霓【摘要】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生态质量为生态质量较好级别,但面临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面积萎缩、生境恶化和管理混乱等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关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实现洪泽湖湿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The Hongze Lak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Jiangsu province.On-therspot investigation and the quality synthetic evaluation result indicated:its ecological quality is on better level,but it faces some issues,such as the wetland biodiversity to be threatened,the area to wither,the habitat worsening and the confusion of management.We should adopt the correlativ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measures positively to realize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ongze Lake wetland.【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10)004【总页数】6页(P319-323,329)【关键词】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评价;可持续利用;洪泽湖【作者】裴海萌;管华;叶姣霓【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洪泽湖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介于N33°06′~33°40′,E118°10′~118°52′之间,分属洪泽、淮阴、盱眙、泗阳和泗洪5县,西纳淮河,南注长江,东贯黄海,北连沂沭水系,承接淮河上、中游15.8×104?km2流域面积的来水,是淮河中游、支流与下游河道的联结点,湿地水域面积1?597?km2,容积135×108?m3[1-3].洪泽湖湿地是鹤类、天鹅等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湿地植被群丛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65种、水生高等植物81种、浮游动物91种、底栖动物69种、鱼类102种、鸟类194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家方案列为优先保护地区,2001年11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泗洪县境内,由杨毛嘴湿地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农场鸟类自然保护区、城头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陈圩林场鸟类自然保护区以及下海湾标准地层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合并组建而成,面积23?143?hm2,其中核心区2?205?hm2,缓冲区4?659?hm2,实验区16?589?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4%、19.9%和7.07%.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现状总体良好,但一些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第一,湿地丧失较为严重.围湖造田、围湖养殖,加上河流冲刷、泥沙淤积,造成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萎缩、破碎,这给湿地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第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湿地污染、面积畏缩较为严重,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4].我国4大湖泊生物多样性的排序为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洪泽湖位列倒数第二.第三,水产资源衰退现象突出.湖区过量捕捞鱼类、水草等原因导致水产资源衰退,特别是水草顶级群落的消失带来了次生性绝灭,江湖阻隔造成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破坏以及鱼类种类减少和明显小型化.第四,水质污染依然存在.长期以来,该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质极不稳定,污染事故不断.1997年以来,淮河流域实施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展开了全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水质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止,目前洪泽湖水质基本为III类,局部、短时段达到IV 类.近年来,洪泽湖面临着局部湖区发展与治淮整体利益矛盾,水利与水产矛盾,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压力.洪泽湖地区水产资源和湿地保护要服从治淮和防洪的需要,同时又要兼顾春季和初夏供水的需求,围区生产建设要考虑滞洪,水位调控要兼顾保护水产资源,水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又必须考虑水位的剧烈变化等等,各种矛盾较为突出,协调难度很大.2.1 指标体系的构建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属于区域生态系统评价的范畴.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参考同类研究的成果[5],选取我国目前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型、面积适宜性、稳定性和人类干扰7个指标,作为研究的一级指标.为便于操作,每项每项Ⅰ级指标又划分为数个次级层次的亚指标,并结合我国湿地特征和资源现状,建立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姓名:裴楚妮班级:景观12-2学号:2012025233一、研究区概况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外海滨部分,外形呈喇22叭状,自海口向内由宽变窄。
受季风影响,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风速湾口大于湾顶。
全年空气比较湿润、多雨,属亚热带地区。
杭州湾泥沙为淤泥物质,潮流是泥沙搬运、沉积的主要动力,波浪在泥沙搬运中起着次要作用。
研究区位于慈溪市,是杭州湾的咽喉部分。
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因而景观变化显著。
其具体范围为:东经120? 55? ~121? 30?,北纬30? 10? ~ 30? 42?,包括水域在内,面积约2500km2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研究区采用2000年6月、2002年11月和2005年6月三期杭州湾慈溪湿地的TM 遥感影像。
遥感信息的分析识别主要依据地物反射光谱特性,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
例如湿地的水特性使得它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其他地类有很大不同,这是遥感监测湿地的基础。
湿地植物种群有特定的反射光谱,尤其在近红外波段,不同植物种类的反射率离散程度较大,有利于湿地植被类型的识别,这也是湿地遥感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遥感数据处理采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IMAGIN 8. 7完成几何校正,方法采用从地形图到遥感图像的校正方法,二阶多项式拟合,质量控制在均方根误差小于0.5像元。
同样,将不同年份的遥感图像以已经经过校正并带投影坐标系统的2000年遥感图像为基准,进行一一几何校正,使各幅图像均具有相同的投影系统,并且能够在同一视窗下叠加显示,没有变化的部分应该完全重叠。
根据分析需要,对T M 5、4、3波段做假彩色合成,岸线提取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做出湿地岸线提取图。
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为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但对湿地研究尚无成熟的完全自动分类方法,只能进行半自动解译[10],即对遥感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后,再参考目标区最新的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交通图及其他相关图件进行人工目视解译修正。
福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福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薛若晗㊀(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㊀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12 2020年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运用水资源可持续指数㊁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水资源负载指数分析福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㊂结果表明,福州市2012 2020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大,2020年比2012年上升了1.5%,农业用水足迹和工业用水足迹是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类型㊂人均水资源承载力2020年比2012年降低了80.0%㊂水资源生态盈余始终存在,但明显减少㊂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降低,表明福州市水资源利用率在提升㊂水资源负载指数增加,说明福州市水资源利用潜力在下降,某些年份甚至需要从其他流域调水㊂关键词㊀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负载指数;福州市中图分类号㊀X 24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5-0047-04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12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Fuzhou City XUE Ruo-han㊀(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Oceanography,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Abstract ㊀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the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Fuzhou City from 2012to 2020were calculated.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Fuzhou City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sustain-able index of water resources,the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ten-thousand-yuan GDP and the load index of water resour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Fuzhou City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from 2012to 2020.In 2020,it increased by 1.5%compared with 2012.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industrial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were the main types of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In 2020,the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decreased by 80.0%compared with 2012.The ecological surplus of water resources always existed,but it was obviously decreasing.The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ten-thousand-yuan GDP decreased,the utilization rate of water resources in Fuzhou City was increasing.The increase of water resource load index indicates that the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Fuzhou City was decreasing,and in some years,it was even necessary to transfer water from other basins.Key words ㊀Ecological footprint of water resources;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Load index of water resources;Fuzhou City基金项目㊀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011020)㊂作者简介㊀薛若晗(1978 ),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从事生态环境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8-21㊀㊀水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即便是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其水资源利用数量或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也时有发生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与否,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维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㊂生态足迹法是度量人类活动占用自然资本和地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间关系的定量方法[1]㊂水资源生态足迹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因其计算简便㊁结果直观,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㊂我国许多学者运用生态足迹法从不同方面进行水资源相关研究,如杜轶等[2]㊁杨晓霖等[3]㊁张羽等[4]分别研究了山西省㊁西南地区㊁沁蟒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变化特征;邵骏等[5]研究了长江流域水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李从欣等[6]㊁周飞等[7]㊁朱彤等[8]㊁张义敏等[9]先后评价了北京市㊁上海市㊁呼包鄂榆城市群㊁广东省及珠三角九市的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夏军等[10]探讨了博阳湖流域水资源的生态安全;翟琴琴等[11]㊁谢利英等[12]㊁井沛然等[13]进一步将水资源状况和区域经济相联系,先后研究了西安市㊁甘肃省㊁浙江省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㊂该研究基于福州市基础资料,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分析2012 2020年福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而选用水资源可持续指数㊁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水资源负载指数等指标,评价福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以期为推动福州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研究区域概况㊀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为沿海城市,全市总面积12251km 2,海岸线长,2020年末常住人口715.41万(不含平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0.02亿元[14]㊂福州市年平均气温20~25ħ,年降水量900~2100mm㊂闽江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从水口镇流入福州,从长乐流入东海,在福州境内约150km,福州市内多条内河均与闽江联通,水资源十分丰富[14]㊂1.2㊀数据来源㊀该研究所涉及的基础数据中,福州市人口总数㊁地区GDP 等数据引用自‘福州统计年鉴“(2013 2021年)[14]和‘福建统计年鉴“(2013 2021年)[15],降水量㊁水资源总量㊁产水模数㊁总用水量等数据引用自‘福州市水资源公报“(2013 2021年)[16]㊂1.3㊀研究方法1.3.1㊀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㊂水资源生态足迹表示某区域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消耗状况,其计算方法是将研究区域的水资源消费量折合成生产用地面积,再经均衡因子调整后,转成全球范围可比较的土地面积[6,8,17-20]㊂计算公式如下:EF W =N ˑγw ˑWP w=N ˑef w (1)式中:EF W 为区域水资源总生态足迹(hm 2);N 为区域人口数;ef W 为区域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hm 2);γW 为水资源全球均衡因子;W 为区域消耗的水资源量(m 3);P W 为全球多年平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15):47-50㊀㊀㊀均产水模数(m 3/hm 2)㊂其中,参考相关研究文献[6,8,17-20],γW 采用世界自然基金会建议的参数值5.19,而P W 取值为3140m 3/hm 2㊂1.3.2㊀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某段时间内可持续提供的水资源的最高值,在计算时,通常仅将区域水资源总量的40%用于满足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消费,60%是用于维持区域生态的可持续性[6,8,17-20]㊂计算公式如下:EC W =0.4ˑΨˑγw ˑQP w=N ˑec w (2)式中:EC W 为区域水资源总生态承载力(hm 2);ec W 为区域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hm 2);Q 为区域水资源总量(m 3);Ψ为区域水资源产量因子,用区域产水模数与全球产水模数相比可得[6,8,17-20]㊂1.3.3㊀水资源生态盈亏㊂水资源生态盈亏(ED W )计算公式如下:ED W =EC W -EF W =N ˑ(ec W -ef W )=N ˑed W(3)㊀㊀若ED W >0,则区域水资源存在生态盈余;若ED W =0,则水资源的消耗和承载力达到平衡的临界状态;若ED W <0,则存在生态赤字[6,8,17-20]㊂1.3.4㊀水资源可持续指数㊂水资源可持续指数(SI W )计算公式如下:SI W =EC WEC W +EF W(4)依照相关研究文献可知,若SI W ȡ0.80,表示区域水资源利用状态呈现强可持续性;0.65ɤSI W <0.80,表示呈现中可持续性;0.50ɤSI W <0.65,表示呈现弱可持续性;0.35ɤSI W <0.50,表示呈现出弱不可持续性;0.20ɤSI W <0.35,表示呈现出中不可持续性;0<SI W <0.20,则表示呈现出强不可持续性[17,20-21]㊂1.3.5㊀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㊂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G W )计算公式如下:G W =EF WGDP (5)G W 越大,表示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反之,则水资源利用效率高[6,8,19-21]㊂1.3.6㊀水资源负载指数㊂水资源负载指数(c )兼顾考虑地区年降水量㊁人口总数㊁生产总值和水资源总体规模各项指标的共同作用,用以评价地区水资源利用程度和后续开发条件,进而评估地区水资源生态安全[6,8,22]㊂计算公式如下:c =k NGᶄQ(6)㊀㊀k =1(R ɤ200)1-0.1(R -200)/200(200<R ɤ400)0.9-0.2(R -200)/400(400<R ɤ800)0.7-0.2(R -200)/800(800<R ɤ1600)0.5(R >1600)ìîíïïïïïï(7)式中:k 是降水系数;Gᶄ是研究区域GDP(亿元);R 是降水量(mm);N 为区域人口数(万人);Q 为水资源总量(亿m 3)㊂水资源负载指数参照表1进行分级㊂表1㊀水资源负载指数分级Table 1㊀Classification of load index of water resources分级Classifica-tionc 水资源利用程度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degree水资源开发条件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nditionsⅠ>10很高需外流域调水Ⅱ>5~10高困难Ⅲ>2~5中等中等Ⅳ>1~2较低较容易Ⅴɤ1低容易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水资源产量因子㊀经计算,2012 2020年福州市水资源产量因子分别为3.264㊁2.325㊁2.666㊁2.962㊁4.694㊁2.573㊁1.968㊁2.532㊁1.551㊂2.2㊀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㊀用基础数据和产量因子计算出2012 2020年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㊁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见表2㊂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可以按照用水类型分为农业用水㊁工业用水㊁城镇公共用水㊁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足迹,这5类用水足迹分别占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比例见图1㊂将各年的降水量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见图2㊂表2㊀2012 2020年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㊁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Table 2㊀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surplus in Fuzhou City from 2012to 2020单位:hm 2年份Year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ef W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ec W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ed W20120.673 3.529 2.85620130.675 1.740 1.06520140.650 2.242 1.59220150.628 2.752 2.12420160.607 6.847 6.24020170.642 2.008 1.36620180.677 1.1610.48420190.617 1.904 1.28720200.6830.7070.024平均Mean0.6502.5431.893㊀㊀从表2可以看出,2012 2020年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均值为0.650hm 2,各年的升降幅度均不大㊂其中,2013和2012年基本持平,2013 2016年逐渐下降,研究期间最低值出现在2016年,为0.607hm 2;之后至2020年,除了2019年较上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余各年都逐渐上升,2020年达到研究期间最高值(0.683hm 2),相比于2012年上升了1.5%㊂由表2和图1可知,2012 2020年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各部分的构成比例有所变化,但各组分的占比从大到小排序始终为工业用水㊁农业用水㊁生活用水㊁城镇公共用水㊁生态用水足迹,其中,人均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足迹之和一直占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70%以上㊂人均工业用水足迹在2012 2016年逐渐下降,后振荡8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图1㊀2012 2020年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构成Fig.1㊀Component percentage of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Fuzhou City from 2012to2020图2㊀2012 2020年福州市年降水量和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Fig.2㊀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Fuzhou City from2012to 2020上升,但总体降低,2020年比2012年减少了0.025hm 2,下降幅度为8.1%㊂人均农业用水足迹始终小幅度上下波动,最高值是2013年的0.246hm 2,最低值是2019年的0.196hm 2,也是总体降低,2020年比2012年减少了0.013hm 2,下降幅度为5.6%㊂人均生活用水足迹在2012 2019年始终保持平稳,2020年上升较多,2020年比2012年增加了0.021hm 2,上升幅度为29.6%㊂人均城镇公共用水足迹逐年增加,2020年比2012年增加了0.025hm 2,增长幅度达到了78.1%,虽然增长的数值不多,但是变动幅度为5个组分中最大的㊂人均生态用水足迹先下降后上升,2020年比2012年增加了0.001hm 2,增加幅度仅为3.6%,是研究期间5个组分中总体变动幅度最小的㊂从表2和图2可以看到,研究期间,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㊂2013年较2012年大幅降低之后,逐年上升至研究期间最高值,为2016年的6.847hm 2,之后到2020年,除了2019年比上年略有上升,其余年份都是逐渐降低,尤其是2020年达到研究期间的最低值(0.707hm 2),相比于2012年下降了80.0%㊂由图2可知,福州市降水量同样是先在2013年较2012年降低,然后在2016年之前逐年上升,而在2016 2020年,除2018年较上年稍微上升之外,其他年份始终降低;研究期间的降水量最高值同样是在2016年,为2316.5mm,最低值也同样是在2020年,为1230.2mm㊂福州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各年降水量的影响而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㊂由表2可知,福州市水资源在研究期间每个年份都存在生态盈余,人均生态盈余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走势相近㊂但人均生态盈余在各个年份之间差异较大,最大的是2016年的6.240hm 2,最小值是2020年的0.024hm 2㊂这表明水资源虽然当前还是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但其可持续性是不稳定的㊂2.3㊀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分析㊀将基础数据代入公式(4),计算得到福州市水资源可持续指数(SI W ),见图3㊂由图3可知,2012 2020年福州市水资源可持续指数较高的是2012年的0.840㊁2015年的0.814和2016年的0.919,表明这3年的水资源利用状态为强可持续性;2013㊁2014㊁2017和2019年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分别为0.720㊁0.775㊁0.758㊁0.755,表明这4年水资源利用状态处于中可持续性;指数较低的是2018年的0.632和2020年的0.509,表明这2年水资源利用状态呈现弱可持续性㊂研究期间,水资源可持续指数的均值为0.747,总体来说水资源利用状态是中可持续性的㊂图3㊀2012 2020年福州市水资源可持续指数(SI W )Fig.3㊀Sustainable index of water resources (SI W )in FuzhouCity from 2012to 20202.4㊀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㊀运用公式(5)计算出福州市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G W ),见图4㊂由图4可知,2012 2020年福州市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稳步降低,2020年相比2012年下降了0.082hm 2/万元,降幅达58.6%,福州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显著㊂图4㊀2012 2020年福州市万元GDP 水资源生态足迹(G W )Fig.4㊀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ten-thousand-yuan GDP (G W )of Fuzhou City from 2012to 20209451卷1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薛若晗㊀福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2.5㊀水资源负载指数分析㊀运用公式(6)㊁(7)计算福州市水资源负载指数(c),并根据表1进行分级,见表3㊂由表3可知,福州市水资源负载指数有增长的趋势㊂2012 2017年水资源负载指数分级为Ⅱ级,说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高,导致水资源开发困难较大;2018 2020年水资源负载指数分级为I级,尤其是2020年,指数达到了研究期间最高值(22.264),表明这3年福州市水资源利用程度已经很高,而水资源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小㊁难度大,甚至需从外部其他流域引水调用,才能给本地较大的用水压力提供缓解的可能,以保障福州市水资源的生态安全㊂表3㊀2012—2020年福州市水资源负载指数Table3㊀Load index of water resources in Fuzhou City from2012to 2020年份Year 水资源负载指数(c)Load index ofwater resources分级Classification20127.370Ⅱ20138.967Ⅱ20147.404Ⅱ20159.685Ⅱ2016 6.509Ⅱ20179.812Ⅱ201813.129Ⅰ201911.895Ⅰ202022.264Ⅰ3㊀结论与建议3.1㊀结论(1)在研究期间,福州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先降后升,总体上升,这表明福州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在增加㊂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足迹是水资源生态足迹中贡献较大的2个类型,但从数值上和占比上均呈现降低趋势,从2012年的80.4%降至2020年的73.8%㊂这是由于近年来福州市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整改了一些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而农业上也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灌溉手段等措施,尽可能避免水资源的损耗和浪费,提升了农业用水效率㊂而生活用水㊁城镇公共用水㊁生态用水足迹虽然占比较小,但是均在上升㊂居民消费和生活需求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镇公共用水和生活用水足迹的上升幅度较大,进而导致了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上升㊂研究期间,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先降后升再降,总体下降,降水量的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变动㊂虽然福州市水资源禀赋较好,2012 2020年水资源都存在生态盈余,但生态盈余在减少,前景不乐观㊂(2)在研究期间,福州市水资源总的来说是处于中可持续利用状态,但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呈现波动变化,总体上呈明显降低趋势,表明水资源利用状态正在向不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㊂(3)从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可以看出,福州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研究期间不断提高㊂这是因为近年来福州市对产业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并执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达到了一定的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㊂(4)研究期间福州市水资源负载指数从Ⅱ级往Ⅰ级发展㊂虽然福州市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但由于用水量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逐年增长,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给福州市水资源生态安全带来严重的潜在威胁㊂3.2㊀建议㊀福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状况是堪忧的,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加以预防和改善㊂福州市应继续深化工农业节水技术革新,构建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利用水库调节,优化水量调度;紧抓水土保持,防止生态破坏;继续坚持河湖长制,修订完善河湖长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修编完善全市 一河(湖)一档一策 ;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治理受污染水体,提升水环境总体质量;促进居民消费和生活方式转变,节约用水;相关部门应持续提升管理水资源的能力,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安全性㊁可持续性以及与地区发展的协调性㊂参考文献[1]WACKERNAGEL M,REES W E.Perceptual and structural barriers to in-vesting in natural capital:Economics from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spec-tive[J].Ecological economics,1997,20(1):3-24.[2]杜轶,郭青霞,张勇.2种不同算法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比较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21,35(4):165-171.[3]杨晓霖,潘玉君,李晓莉.西南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动态特征与预测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7(6):58-67.[4]张羽,左其亭,曹宏斌,等.沁蟒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及均衡性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2,33(3):50-57.[5]邵骏,卢满生,杜涛,等.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因素[J].长江科学院院报,2021,38(12):19-24,32.[6]李从欣,向春雨.北京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预测[J].人民珠江,2022,43(4):23-30.[7]周飞,邱卫国.2013 2019年上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J].人民黄河,2022,44(S1):51-53.[8]朱彤,付桂军.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评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22,51(1):16 -23.[9]张义敏,张晓琳,陈畅.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及珠三角九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人民珠江,2022,43(4):31-40. [10]夏军,刁艺璇,佘敦先,等.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及承载力分析[J].水资源保护,2022,38(3):1-8,24.[11]翟琴琴,张杏梅.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西安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2):49-52,56.[12]谢利英,谢成兴,杨一鸣.基于水生态足迹的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J].统计与管理,2021,36(4):4-9.[13]井沛然,郭利丹.基于生态足迹的浙江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21,52(6):42-51.[14]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福州统计年鉴[EB/OL].(2022-03-31)[2022-08-13]./zz/zwgk/tjzl/ tjfx/.[15]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EB/OL].(2021-09-23)[2022-08-13]./xxgk/ndsj/.[16]福州市水利局.福州市水资源公报[EB/OL].(2021-12-23)[2022-08 -13]./zz/zyxz/.[17]兰简琪,谢世友.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青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0):55-62. [18]BORUCKE M,MOORE D,CRANSTON G,et al.Accounting for demand and supply of the biosphere s regenerative capacity:The National Foot-print Accounts underlying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3,24:518-533.[19]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等.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生态学报, 2008,28(3):1279-1286.[20]薛若晗.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60-63.[21]王思聪,梁契宗,陈思元,等.基于生态足迹法的黑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20,11(2):29-37. [22]岳晨,刘峰,杨柳,等.北京市2010 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3):291-295,304.0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获奖情况学校名称(排名不分先后)报告题目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4指导教师一等奖北京大学慕“后”?幕“后”!——文化侵入下的“胡同人家”空间与情感防线社会调查张雪边雪张冰雪汪芳吕斌陈彦光一等奖重庆大学女性·路径·安全——大路社区公共空间路径安全调查刁宇莹陈前池杨培峰许剑峰谭少华一等奖同济大学老有所乐:上海市四平路街道及苏家屯路老年人公共场所活动调研陆乐徐继荣李明铎程琳晓赵蔚、孙施文、栾峰、田莉二等奖浙江大学迷途问道——杭州西湖景区旅游公交调研肖作鹏陈华杰石婷婷童心饶传坤二等奖中山大学空间的政治——广州新港街城管小贩的生态空间调查陈昊关志强黄浩伦刘云刚李志刚二等奖北方工业大学电瓶摆渡车的“后奥运生活”——石景山区电瓶车运行状况调查许瑞雪胥丽丽谢娣王昆梁玮男李婧二等奖沈阳建筑大学浑南大道上的一米阳光——关注浑南大道两侧高层建筑对浑南大道产生的常年阴影问题赵曼彤周彗张宛宁孙瑞雪胡振国二等奖中南大学“鸠占鹊巢”——长沙市“住宅办公”现状调查及分析梁静蕙刘润姣郭美芳刘培李夙、刘钺、龙明东二等奖重庆大学警惕孤独死——什邡市洛水镇“5.12”地震后孤老人群的孤独状况调查刘磊程建左雪梅李和平高芙蓉李浩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庭院深深“深”几许——杭州市庭院改造绩效评价调研报告钱姗姗周艳丽申屠萃金华良陈前虎宋绍杭二等奖西南科技大学弱有所依居无所碍——北川擂鼓板房区弱势群体无障碍生活现状调查易劲罗妍傅晶晶毛杰袁犁,姚萍,苏军,曾明颖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车轱辘的方寸空间——杭州大型超市非机动车停车问题调查杨洋姜玮沈吉煜张振杭陈前虎孟海宁二等奖四川大学闹中取“静”——城市商业中心区自行车停放调研温然彭文佼郑婧汪成璇成受明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基于城市安全的旧城中心区可持续再生探讨--以北京景某某某区为例吴丹子赵爽李冰闫晨李翅达婷三等奖河北工业大学学之道,不以老为滞——天津市天塔街区老年教育情况调研徐宁宁张晓莹李蕊张俊玲孔俊婷、孟霞、肖少英三等奖湖南大学历史舞台——太平街区改建初期现状及品牌定位的调查报告曹湛陈伟刘璐刘婕玲肖艳阳三等奖山东科技大学“开轩面场圃,何处话桑麻”——青岛胶南市台西头村交往空间现状调查报告王强王腾飞赵林林张德霞程立诺三等奖深圳大学城市生活休闲广场的使用特征调查——以深圳市为例谭艳霞何文王兴辜智慧三等奖天津大学“农改超”,路在何方——天津市南开区农贸市场更新问题研究报告刘思朔林经宇高敏李然然侯鑫三等奖西南交通大学把脉城市·构建和谐——街道治安与街道设计调研报告曹力维陆水淼倪天鹏欧阳戈量毕凌岚冯月左辅强三等奖西北大学“躲猫猫”还要躲多久?——西安市康复路地区机动三轮车现状调查报告沈而亦杨晓旭徐珊姚珍珍许玲董欣三等奖浙江科技学院“方便”之处是否更方便——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厕现状调查报告柏芸郑舟黄晗溟张小明郭莉、黄扬飞三等奖重庆大学有“市”无“场”的困惑——低收入人群夜市经营状况调查黎真真曾穗平李和平高芙蓉李浩三等奖大连理工大学山寨出租车——大连市凌水地区客运三轮车现象调研巫震宇欧黎明张路诗王正源杨东峰陈飞梁江孙晖三等奖河北工业大学夜放花千树,惹得烦如雨——天津滨江道夜景照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调研董凌月康晓娟牛爽孙红艳徐峰、白淑军三等奖湖南大学某大学“一小时交通圈”调查及交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调研报告孙可夏叶杨文厚张严肖艳阳三等奖南京大学垃圾何处容身——南京奥体新城环卫设施配置调查穆晓燕刘航李阿萌顾福妹黄春晓芮富宏三等奖苏州科技学院守门人守门难——关于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现状的调研刘畅王震刘世敏蔡婷婷王勇曹恒德蒋灵德范凌云彭锐三等奖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生命动脉——天津市花苑居住区抗震疏散道路现状调研报告张晓月徐云葳戴维彩余星宇许海燕朱凤杰刘欣王月兰旭孙永青张戈三等奖同济大学小区客厅:传统包心制小区中心繁荣的成因调查分析张清谢茵朱小卉黎慧栾峰、赵蔚、田莉三等奖浙江大学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杭州市下沙大学城设施共享调查谢莹郑玲刘欣张国伟饶传坤三等奖中山大学流动的公共空间——广州市支线巴士的社会价值调查叶宝源王怡蕾董蓓蓓刘云刚、林琳三等奖北方工业大学何处是我家——南锣鼓巷停车问题调研赵晨赵嫘张玉玉陈宇洁李婧任雪冰梁玮男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环岛OR患岛梁甜甜顾维雅梁甜廖晴黄亚平三等奖苏州科技学院可游!可骑?——苏州古城自行车旅游线路调查潘晖靖沈佶平韦柯筠赵龙王勇曹恒德蒋灵德范凌云彭锐三等奖四川大学营造具有“共同体”精神的板房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彭州市丹景山镇“金鹭板房社区”实地调查与思考龚洪程耀陈雨露成受明三等奖西南交通大学防范流感灾害,优化居住形态——由某某某某某某引发的居住区建设调查姜雨奇周立莫继东余佩航毕凌岚冯月左辅强三等奖西华大学弃之易,分之难——对成都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思和行为的调查程曦钟昂李孟霞杨刚江毅、徐康三等奖北方工业大学唤醒沉睡的环廊——中关村地下环廊利用率调研潘晓智鲁勋刘冠雄宋金广梁玮男李婧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都市地道战\城市地下通道流动商贩生存状况调研陶悦姗李尚乘李洁潘彦霖刘东云戴林琳三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守望阳光——哈尔滨市高层住区阳光遮挡情况调查于松远刘宇舒李恺代苗程文三等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梦醒时分:梦犹在,径难寻!——关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调查王合娜朱俊红贺迎满王聪伟董仕君王力忠姜乖妮牛焕强三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政策视角下的钉子户问题调查王文娟刘福兴闫晶蔡超李昊、段德罡三等奖北京林业大学辉煌与平淡--后奥运时代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可持续利用调研武旭阳陈笑凯张琬李翅达婷三等奖东南大学围墙的昨天、今天、明天——南京市典型老小区问题调研陈月钱丹陈明智张倩,高源三等奖河北工业大学点线面——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室外疏散空间调研王琰李春龙衣晓利赵宁孔俊婷、孟霞、肖少英三等奖华中科技大学门:开启还是关闭,这是一个问题?卢诗阳余丹丹王慧林颖陈政帆戴菲三等奖昆明理工大学医院看病“落脚”难——昆明城市中心区综合医院停车设施调查报告蔡嘉吴琐熊超陈桔吴松车震宇郑溪王连三等奖南京工业大学今日的“城市田园”——南京市城区种菜现象及人群调研张妍陈宁静高莉魏宁峰黎智辉、黄瑛三等奖山东建筑大学失东路——退商还路后山师东路商业现状调查赵倩范绍磊崔开张宇王巍赵亮王洁宁三等奖苏州科技学院禾去何从——“厂中村”农民生活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章华王薇邹璀莹王佳王勇曹恒德蒋灵德范凌云彭锐三等奖重庆大学衰而不败——老工业基地公共空间自发再利用现象调查江明珂吴瑕玉杨培峰许剑峰谭少华三等奖深圳大学改变才是生存的不二法则——深圳市南山区街头书报亭生存状况调查林旭浩黄斌林楠曹颖吕诗佳三等奖浙江大学“市之秩,易道之治”——杭州市西湖区北部片区农贸市场调查柴舟月孙斌蒋靖罗双双饶传坤韦亚平三等奖浙江科技学院流动的红色风景——杭州市公交自行车运行调查报告叶其军鲍文薇孔超菲边江冯雨峰钱俭三等奖青岛理工一种文化,一种空间佳作奖北京工业大学交·接——北京市西木樨园老旧职工住区居民生存环境与更新模式研究史源陈熹微李强佳作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道路之“屏”——广西北海市载客三轮车到对城市交通影响报告路杰梁菲菲吴稷轩田小波程娟曾丽群佳作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聚散——北京出租车交接班停车现状调研付山王晨熙张昊李爽丁奇范霄鹏冯丽佳作奖长江大学双城记——荆州市古城墙现状调研报告田阳陈翥王欣王灵华王宇曹志立佳作奖东北大学黑白印“相”—沈阳市西塔街区商业文化服务设施调研陈石刘哲张静茹赵静顾威付艳华佳作奖哈尔滨工业大学“鹏”门今始为君开——哈尔滨市大学设施向公众开放情况调研报告刘博张威涛于婷婷杨斌郭嵘,冷红佳作奖合肥工业大学城市驿站---合肥公交车站的人性化探索张融张敬贤张萌林姣王方王琳顾大治张晓瑞佳作奖昆明理工大学我们离城有多远?——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学生出行特征调查李娜陈贝叶简传芸尹君陈桔吴松车震宇郑溪王连佳作奖南京工业大学二次渡江黄雷吴鹏唐豪方遥佳作奖南京大学旧宅里的新天地——记南京门西谢公祠1号更新模式探索卢银桃秦正茂景丹丹黄莹黄春晓芮富宏佳作奖宁波大学科技技术学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关于桂井社区活动公共参与度的调查方坚徐明欢陶文娅周剑涛陈芳张金荃徐进刘艳丽张美亮佳作奖三峡大学明珠之路——安全之患——宜昌市夜明珠路交通安全调查韩娇林杨光明杜之龙何强陈林原华君佳作奖山东建筑大学安置=安居?——对安置区内居民生存状况的调查丁宁孙皓张琳颜钊吕学昌倪剑波赵亮王巍肖建卫许艳佳作奖苏州科技学院“锈”迹“绣”绩——苏州老城区工业遗存再利用情况调查姜月金寅杰陈卫林王勇曹恒德蒋灵德范凌云彭锐佳作奖同济大学意象提篮桥:空间认知与规划启示吴怨王频夏宛诺栾峰、孙施文、赵蔚、田莉佳作奖中国人民大学“微循环模式”下南锣鼓巷的历史文化保护牛喆徐英夕郐艳丽佳作奖北京大学后奥运时期北京中轴线城市意象认知调查王锡泽王玉瑜王天璞汪芳、吕斌、陈彦光佳作奖东北林业大学迷道穿行,何处寻北?——哈尔滨市南岗中心区地下交通系统方向标识调研李姮刘慧媛郑鑫高原焦红、任志华、张军、刘男、万婷、庞春雨佳作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财产的保障,还是生命的枷锁——关于张家口市居住区内防盗网现状的调查报告严芬郭会亮李杰王雪飞董仕君王力忠姜乖妮牛焕强佳作奖华中科技大学步履蹒跚的城市非正规性地区的变迁——以武汉汉正街为例包磊何召立肖宁林洪亮平佳作奖江西理工大学拆迁,拆散的心灵家园——章贡老城区拆迁住户邻里关系调查马莉惟罗熙文郑录洋张维龙易秀娟、商林燕、蔡丽蓉、彭峰、龙专方、许力佳作奖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台东商业区交通可达性社会调研牟健张璞苗华楠孟庆皓孙旭光王建毅朱一荣蒋正良佳作奖三峡大学聆听流动的话语——校园交通标识系统调查研究赵璐邓燕萍龚军红曾鹏陈林原华君佳作奖山东建筑大学城市,安以致达——济南山大路科技市场地区安全疏散问题调查李子波崔益健高增唐瑫王巍,赵亮佳作奖天津大学大学生→村民?——北京挂甲屯片区大学生租房状况调查刘雪娇张又天高晓雪张梦恬侯鑫佳作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形象与生活的博弈——城市大型音乐喷泉噪音污染状况调查叶静婕张逸凡巩岳张译丹李昊闫增峰佳作奖西南交通大学城市齿轮——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公众参与性调研徐晓燕陈晨朱小丹李志兵毕凌岚冯月左辅强佳作奖西南科技大学邂逅地铁左右为难——成都市地铁二号线站点施工期间交通状况调查邱崇珊周逸影魏德刚姚萍,袁犁,苏军,张瑞萍佳作奖大连理工大学我的世界在哪里——城乡结合部“棚户区”儿童活动空间调查冯浩张博为马秋艳张颖薇杨东峰梁江孙晖陈飞佳作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大“隐”隐于市——花园街区居民生活安全隐患调查贾超夏雷孟凡宇王淼程文佳作奖河北工业大学且行且停——旧城区大型综合医院交通空间调研分析冯玉杰任肖肖问妍祝新伟孔俊婷、孟霞、肖少英佳作奖昆明理工大学CHINA到底拆了什么——昆明马街区域改造中集市的去留问题调研报告杨璠周增丽赵锁钱温世庞陈桔吴松车震宇郑溪王连佳作奖南京大学探索灰色空间:两个城市乞讨者的生存空间调查报告邹府翁加坤黄春晓芮富宏佳作奖山东科技大学莫让停车“忙里偷闲”——传统功能分区模式下停车调查卜晓丹王进刘博李巧玲赵景伟、程立诺佳作奖深圳大学门前冷落车马稀——深圳地铁公交接驳站“闲置”的调查分析报告古小平邓波贺中辉梁青清谭维宁佳作奖同济大学商流不息、磁力寻踪:社区商业设施影响力调查汪洋赵至成王俊赵斌田莉、栾峰、赵蔚佳作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你我“他”——校园公共空间对外使用调查屈雯杨郑鑫李云翔李少翀李昊、黄明华佳作奖西南科技大学即将消失的历史逐渐淡去的记忆----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古镇保护问题调查孙艺丁海伟曾寒梅罗曼琳李秀、聂康才佳作奖东北林业大学城市的“动脉血栓”——哈尔滨市主城区交通环岛现状调研赵金龙刘华凝吴佳乘张军刘男任志华焦红庞春雨万婷佳作奖东南大学通勤路漫漫——南京市P&R系统选择意向调研王文佳盛夏房佳琳朱彦东,张倩佳作奖山东科技大学用和谐铺筑民生之路——九华山马路市场调查报告刘杰杨阳韩龙凤殷龙程立诺佳作奖深圳大学注脚城市的文化风景——深圳南山区街头调研报告刘嘉斌彭颖桐黄爱琴秦伟洪吕诗佳佳作奖西北大学秦人秦地秦之声——关于西安老城区秦腔公共表演空间的调研廖凯段宝山陈华张志清董欣李建伟佳作奖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建筑分院源于学生、创业脚下——舟山东路“学生街”调查吴庆丰郑芙蓉詹怡红周杰应云仙傅盈盈陈玉娟佳作奖长安大学寻找失落的家园——呼唤社区精神的回归丁亮顾青雨侯锦赵文俊杨育军、周华佳作奖华南理工大学当住宅变成仓库——天河IT商业区周边住区“住改仓”消防安全问题调研许杰兰张玮璐邹百平沙思云陶杰,戚冬瑾,魏立华,易乔佳作奖南京大学评事街的前世今生索超张丹妮张茜周之聪黄春晓芮富宏佳作奖西北大学我的安全在哪里——西安市翠华北路行人安全的调研赵丹朱琳程洁娄颖寅董欣李建伟佳作奖浙江科技学院一百位老人的一天——老年人居住状态调查杨轶辰陈立陈彬刘雅静冯雨峰钱俭佳作奖东南大学欲与天公试比高——南京老城高层建筑地标(1980-2022)变迁调查左为陶睿葛晓宇金振科高源,朱彦东佳作奖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患火窥城,防于未“燃”——张家口市历史文化街区堡子里消防问题的调查报告张欢田薇胡春浩杨雪伟董仕君王力忠姜乖妮牛焕强佳作奖华南理工大学退贤让路——广州市体育东路建筑退缩位现状调研陈明哲李冕孙晓丽汤黎明,魏立华,戚冬瑾,刘姝婧佳作奖华中科技大学我的时间谁做主:对异时性的呼唤周全郭玲凃康玮陈征。
楠溪江流域发展战略研究可行性报告提纲
楠溪江流域发展战略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1) 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永嘉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然而,永嘉县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上塘、瓯北、乌牛、桥下、桥头等沿江(瓯江)乡镇土地面积只占永嘉全县的20%,而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占全县的比重均超过90%,沿江乡镇土地开阔,产业集聚度高,区位条件好,交通便捷;上塘镇以北的楠溪江流域主要为山区,经济发展缓慢,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拥有多个欠发达乡镇,其中不少乡镇没有工业和税收。
从而形成特征完全不同的沿江、山区两大区域,呈现出倒“T”型发展架构:下为沿瓯江发展轴线,向北拓展,是永嘉县经济发达地区;上为沿楠溪江发展轴线,可两侧拓展,基本位于楠溪江流域,是永嘉县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但也是永嘉乃至温州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永嘉县委县政府提出积极推进“三二一”战略,大力提升工业、旅游、农业三大产业发展水平,推进沿江、山区两大区域协调发展,力求在上塘-瓯北中心城区建设上取得突破。
三业中旅游业和农业两大产业的提升,楠溪江流域是重头戏,二极中的山区发展指的是楠溪江流域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与沿江地区的协调,另外上塘-瓯北中心城区建设也离不开楠溪江流域现代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配合。
因此,楠溪江流域的发展关乎永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当前,温台沿海产业带全面启动,诸永高速公路和甬台温-温福高速铁路即将全线通车,温州参与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楠溪江流域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
基于此,本项目将在充分考虑楠溪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类似地区的发展经验,围绕楠溪江流域“维护生态、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理清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整合流域内现有产业和资源,制定出未来一定时期内楠溪江流域整体发展战略,形成永嘉经济社会的均衡与错位发展格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美国是世界上流域开发比较成功的国家。
温州楠溪江旅游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温州楠溪江旅游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温州楠溪江是中国南方的一条著名的河流,因其自然风光和多
彩文化而被誉为“中国三江源头”。
楠溪江的旅游业一直是温州市
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为了保护楠溪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下面是一些建议:
1. 强化环保意识和行动。
温州市政府应加强楠溪江环境保护和
水质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督和执法机制。
与此同时,应不断加
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游客的环保素养。
2. 推广可持续旅游。
旅游企业应推广可持续旅游,鼓励游客尊
重自然和当地文化,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认知和保护意识。
作
为游客,我们应该遵守当地自然环境、文化和社会习惯,尽可能少
产生垃圾污染等行为。
3. 合理规划旅游资源。
温州市政府应在慎重审查投资项目以确
保其与环保法规的兼容性。
在旅游规划方案中应综合考虑文化、历
史和社会经济的特点。
同时建立可持续的旅游业体系,规范旅游行
业的管理和运营。
4. 落实保护措施。
温州市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楠溪江
可持续开发,如提高利润以吸引企业参与生态保护等。
同时,应重
视楠溪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
以上措施有可能帮助保护温州楠溪江的环境,保护该地区的生
物多样性,同时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旅游景区管理-楠溪江案例分析
对楠溪江的案例分析历史文化学院唐诗1041064139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楠溪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地处浙江,相对于自然资源更丰富的四川,西藏等有着对沿海客源省区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大量关于楠溪江的官方政策,规划研究和新闻报道等资料来源,对之在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商业业态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做出了简单的建议。
通过对楠溪江在宏观策略和部分微观措施的分析,可以对楠溪江的过往,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简单的了解和估测。
关键词:楠溪江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商业业态正文:楠溪江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23公里,东与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相连,西与仙都风景名胜区毗邻,北与仙居风景名胜区相依,总面积达625平方公里,划分为七大景区: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简称楠溪江岩头中心景区)、大若岩景区、石桅岩景区、北坑景区、水岩景区、陡门景区、四海山景区,七大景区总计有800多处景点。
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独有特色而闻名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
1999年开始营业,夏季为旺季,各景点分别收取10到50元不等门票。
需要提前预定住宿。
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接待体系基本建立完善。
景区美食都是家常制作,菜品丰富,以“野味”,“土家菜”著称;住宿床位已有一千多,价位20元/床,到200/晚不等;温州交通发达,以公路客运班线为主,每天有一千多条,兼备飞机以及轮船长运;有多种旅游线路;购物以岩头中心景区的丽水街为主,售各种土特产和手工艺品;娱乐以泛舟,漂流为主,兼有跑马等项目。
2006年,楠溪江景区接待游客93.9万人次,同比增长21.1%,实现效益5.19亿元,同比增长14.6%,景区门票收入719万,同比增长14.7%。
2011年1-7月,永嘉县累计接待游客123.31万人次,同比增长30.15%,旅游总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30.13%。
楠溪江流域古村落的特点_保护和发展_张姿艳
1引言村落先于城镇,是人类聚落的起点。
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人类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的体现。
它通过建筑、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其朴素、简洁的造型,因地制宜、生动活泼的布局,为人类展示了人工与自然、建筑与风景、经塑造与原初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
与此同时乡村较城市而言,更是人类灵魂的庇护所,在那里人与自然之间亲和友善的交往,人与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突、患难相恤”的情谊,人与万物本源的接近,使乡村在许多人头脑中是祥和宁静,充满人情温馨的乐土。
然而,在当今社会,农业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伴随着城市化的道路扩展到农村的广大腹地,现代化所到之处,占老淳朴的田园景色,“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以及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都被破坏无遗,凋敝的乡村成为城市工业化的牺牲品。
大量的侵犯土地、人口外流、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乡村的生命力。
楠溪江地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永嘉县内,其间散布着很多中国传统村落和民居。
与其他地区不同,楠溪江古村落的肌理不是以方格网为基础的,它顺应自然,依山就势,独具特色。
楠溪江流域灿若繁星的古村落,与其连绵不绝的山Ji}和不断更迭的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然而,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地区与建筑文脉大相径庭的房屋出现在古村落中,严重影响了村落的景观。
2楠溪江流域古村落的特点楠溪江古村落是我国历史遗产的一部分,闻名遐迩,享誉全国,成为楠溪江重要的旅游资源。
楠溪江古村落作为一个群落,反映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对这个群落中的每一个古村实施保护十分必要,这对挖掘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当今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宗族文化突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社会,“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
中4 }1占代村落,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族制为基础n形成的,因此许多村落从起源到布局,均表现出较强的宗族性,楠溪江古村落也不例外。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情况说明(精)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情况说明一、楠溪江古村落概况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群散落在楠溪江中游两岸, 目前尚存有较完整的宋式村貌、明清建筑及其文化习俗,是“传统文化的明珠”与“传统文化保存和发展的舞台”。
楠溪江古村落规划及民宅设计,均体现“天人感应”的规划思想,具有相当发达的环境意识。
村落选址、布局和入口处理,开放空间的设置,一些公共建筑和崇祀建筑的位置和形式, 蛮石和原木天然形态的自然运用,都巧妙地因山借水,利用自然,风格淡雅天然,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 表现出与时间的高度和谐与对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
其建筑风格背后的文脉,直追晋人风范。
千百年来,楠溪江的先贤们,跋山涉水,从繁华的都市迁居到楠溪江, 不为生计而羡慕楠溪江山水之胜。
据永嘉县渠口乡塘湾村宗谱记载:“其十六世祖慕楠溪江山水之胜,徙居四十三都清通乡两溪口”。
先贤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深厚的耕读文化为背景, 以生态环境意识和风水思想为基础, 以他们自己浓烈的山水情怀,创造性地以“文房四宝”、“七星八斗”、“金山丽水”构筑了苍坡、芙蓉和岩头等一大批古村落,在我国民居中独树一帜,被专家誉为民居中的“活化石”和“奇葩”。
岩头丽水湖、苍坡东西砚池是一组景观价值极高的村落园林, 布局合理, 构思巧妙, 既无北方皇家园林的摄人气势, 也无南方私家园林的娇揉选作, 它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 是难得村落园林之瑰宝。
楠溪江的古建筑每一座都是蛮石原木,与远山、近水、滩林达到高度统一, 构成一幅精美的中国山水画。
故楠溪江古村落犹如巨大的艺术品,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为人们更易接受的欣赏品。
这就是“越是楠溪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根本原因。
这种充满传统耕读文化、宗族文化的完美景区在中国是极少见的,在世界上应该有它的地位。
楠溪江古村落近几年在上级政府和专家的支持下, 围绕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开展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已成功开发了芙蓉古村、岩头丽水街、苍坡古村、埭头古村、岭上人家、林坑古村等。
楠溪江古村落建筑风环境分析-以芙蓉书院为例
楠溪江古村落建筑风环境分析-以芙蓉书院为例
邱舒婷;李上志;杜欢欢;曾理
【期刊名称】《制冷与空调(四川)》
【年(卷),期】2016(030)003
【摘要】人们通过长期的历史实践获得各种因地制宜的经验。
传统民居就是这种经验在建筑上的表现。
中国的传统民居受道教文化影响,包含了人、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是现代建筑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
但其在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中也存在一定缺陷。
如何客观分析和评价其设计策略,对于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于对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的实地调研,选取当地典型民居进行数值模拟,客观分析传统民居人居环境的显性特征,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331-335)
【作者】邱舒婷;李上志;杜欢欢;曾理
【作者单位】温州建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温州 325000;温州建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温州 325000;温州建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温州 325000;温州建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温州 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34
【相关文献】
1.新型城镇化中的古村落风貌保护研究--以楠溪江芙蓉古村为例 [J], 叶定敏;文剑钢
2.乡土建筑融入乡村视觉形象设计的教学模式探析r——以楠溪江古村落为例 [J], 黄晓娟
3.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增权研究——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 [J], 翁时秀;彭华
4.温州楠溪江苍坡古村落建筑分析 [J], 程悦;曾儇
5.传统徽派建筑异地保护模式应用实例分析
——以黄山市"湖边古村落"为例 [J], 周婧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足迹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
生态学报 (SHENGTAI XUEBAO ) 第31卷第17期 2011年9月 (半月刊)目 次海洋生态资本理论框架下海洋生物资源的存量评估任大川,陈 尚,夏 涛,等(4805)………………………内生真菌对羽茅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贾 彤,任安芝,王 帅,等(4811)……………………………………基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胡杨叶气孔密度的估算及其生态意义荐圣淇,赵传燕,赵 阳,等(4818)……………水文变异下的黄河流域生态流量张 强,李剑锋,陈晓宏,等(4826)……………………………………………黄河三角洲重度退化滨海湿地盐地碱蓬的生态修复效果管 博,于君宝,陆兆华,等(4835)…………………浙江省某PCBs 废物储存点对其邻近滩涂生态系统的毒性风险何闪英,陈昆柏(4841)………………………鄱阳湖苔草湿地甲烷释放特征胡启武,朱丽丽,幸瑞新,等(4851)………………………………………………三峡库区银鱼生长特点及资源分析邵晓阳,黎道峰,潭 路,等(4858)…………………………………………低温应激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刘 波,王美垚,谢 骏,等(4866)…Cd 2+对角突臂尾轮虫和曲腿龟甲轮虫的急性毒性和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许丹丹,席贻龙,马 杰,等(4874)………………………………………………………………………………………………………………圈养梅花鹿BDNF 基因多态性与日常行为性状的关联分析吕慎金,杨 燕,魏万红(4881)…………………华北平原玉米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同小娟,李 俊,刘 渡(4889)…………………………长期施肥对麦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谷艳芳 ,张 莉,丁圣彦,等(4900)…………………………蚯蚓对湿地植物光合特性及净化污水能力的影响徐德福,李映雪,王让会,等(4907)…………………………三种农药对红裸须摇蚊毒力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方国飞(4914)……………………………………………六星黑点豹蠹蛾成虫生殖行为特征与性趋向刘金龙,宗世祥,张金桐,等(4919)………………………………除草剂胁迫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刘雨芳,彭梅芳,王成超,等(4928)……………………荒漠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结实㊁结籽格局及其生态适应意义施 翔,王建成,张道远,等(4935)………………限水灌溉冬小麦冠层氮分布与转运特征及其对供氮的响应蒿宝珍,姜丽娜,方保停,等(4941)………………准噶尔盆地梭梭㊁白梭梭植物构型特征王丽娟,孙栋元,赵成义,等(4952)……………………………………基于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关系的地表温度降尺度方法研究聂建亮,武建军,杨 曦,等(4961)………………岩溶区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氮同位素分异特征 汪智军,梁 轩,贺秋芳,等(4970)………………………施氮量对麻疯树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尹 丽,胡庭兴,刘永安,等(4977)………………………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典型植物叶片C ㊁N ㊁P 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变化王凯博,上官周平(4985)………………克隆整合提高淹水胁迫下狗牙根根部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李兆佳,喻 杰,樊大勇,等(4992)………………低覆盖度固沙林的乔木分布格局与防风效果杨文斌,董慧龙,卢 琦,等(5000)………………………………东灵山林区不同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评价莫 菲,李叙勇,贺淑霞,等(5009)………………………………11种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分解初期结构性成分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张利敏,王传宽,唐 艳(5017)…………连栽第1和第2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比较田大伦,沈 燕,康文星,等(5025)……………………………最优化设计连续的自然保护区 王宜成(5033)……………………………………………………………………基于自然地理特征的长江口水域分区刘录三,郑丙辉,孟 伟,等(5042)………………………………………煤电一体化开发对锡林郭勒盟环境经济的影响吴 迪,代方舟,严 岩,等(5055)……………………………专论与综述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变化对蜜蜂生存的影响侯春生,张学锋(5061)………………………………………………研究简报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张崇良,徐宾铎,任一平,等(5071)………………………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王立龙,陆 林(5081)……………………………………………………………………基于生态足迹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杨 艳,牛建明,张 庆,等(5096)………………………………………………………………………………………………学术信息与动态恢复与重建自然与文化的和谐 2011生态恢复学会国际会议简介彭少麟,陈蕾伊,侯玉平,等(5105)…期刊基本参数:CN 11⁃2031/Q*1981*m*16*302*zh*P*¥70.00*1510*37* 2011⁃09封面图说:相当数量的降雪与低温严寒是冰川发育的主要因素,地球上的冰川除南北两极外,只有在高海拔的寒冷山地才能存在㊂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中低纬度冰川最为发育的国家,喜马拉雅山地区雪峰连绵㊁冰川四溢,共有现代冰川17000多条,是世界冰川发育的中心之一㊂彩图提供:陈建伟教授 国家林业局 E⁃mail:cites.chenjw@第31卷第17期2011年9月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1,No.17Sep.,20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760158,3106032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资助(20070126004); 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助项目(2007⁃02)收稿日期:2010⁃07⁃30; 修订日期:2011⁃02⁃14*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jmniu2005@杨艳,牛建明,张庆,张艳楠.基于生态足迹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生态学报,2011,31(17):5096⁃5104.Yang Y,Niu J M,Zhang Q,Zhang Y N.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of a semi⁃arid grassland region facilitates assessment of it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a case study of Xilinguole League.Acta Ecologica Sinica,2011,31(17):5096⁃5104.基于生态足迹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杨 艳1,牛建明1,2,*,张 庆1,张艳楠1(1.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呼和浩特 010021;2.中美生态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21)摘要: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以锡林郭勒盟1981 2008年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其近30a 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探讨了半干旱草原区的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㊂研究表明:(1)工业化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该区生态足迹明显增加,人均生态足迹由1981年的1.0868hm 2增加到2008年的24.2176hm 2,高于全国和国内部分草原区,化石能源和草地生态足迹急剧增加是区域生态足迹增加的主导因素;(2)随着人口增长,草地㊁耕地等人均承载力下降,土地总人均承载力也从1981的3.1565hm 2下降到2008年的2.3915hm 2;(3)该区域发展呈现出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快速增长的趋势㊂其根源一方面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市场对煤炭等本地优势资源需求的增加和重新配置加速了该区域工业化进程,增加了生态足迹;另一方面草地需求旺盛导致对草地的掠夺性经营加剧,致使草地退化严重,降低了生态承载力㊂锡林郭勒盟以畜牧业为主,草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工业化㊁城镇化的发展急剧增加了对草地资源的需求,如何科学㊁合理的协调工业化㊁城镇化发展和草地退化之间的矛盾,是锡林郭勒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㊂关键词:草原;可持续发展;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锡林郭勒盟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of a semi⁃arid grassland region facilitates assessment of it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 case study of Xilinguole LeagueYANG Yan 1,NIU Jianming 1,2,*,ZHANG Qing 1,ZHANG Yannan 11School of Life Scienc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1,China 2Sino⁃US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Science ,Hohhot 010021,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is an active research area.This study use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to determine whether nature′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can satisfy the needs of humans.There are many quantitative measuring method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has a more widespread application.This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ecological footprints by looking at need an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erms of support,and study the use degree of humanity to ing these results,the circumstances of an area or coun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y be established.Xilinguole League is located 111°59′ 120°00′E and 42°32′ 46°41′N.The total area is 201442km 2,with agrassland area of 192000km 2,and covers one⁃quarter grassland area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of the Xilinguole League,using statistical data from 1981to2008.The comput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its 30⁃year dynamics revealed the major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is semi⁃arid grassland region.Our findings showed the following.(1)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ltered the area′s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 dramatically.The area increased from 1.0868hm 2in 1981to 24.2176hm 2in 2008,surpassing China′s national average and that of other domestic grassland areas.The main driver of this increase wa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areas involved in the extraction of fossil fuels and other grassland uses.(2)Rapid population growth resulted in the decline of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for this region,with grassland cropland capacities being most affected.The total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decreased from 3.1565hm 2in 1981to 2.3915hm 2in 2008.(3)Development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shift from a regional ecological surplus to an ecological deficit.Two fac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se conditions.First,since the 1990s,the domestic market has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and taken advantage of local resources such as coal and othe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ources.In addition,the area itself has experie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which has accelerated industrialization.This development has caused an increase in demand for energy use and living resources,further advancing urbanization.As a consequence,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Second,demand for livestock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has resulted in long⁃term over⁃grazing.In addition,many years of poor grassland management has damaged the grassland ecology and created a fragile environment.Grasslands in the area have become severely degraded,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has declined.Moreover,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the growth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transport routes,the takeover of grassland by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have all put extra stress on available grassland.The Xilinguole League development represents a massive increase in energy use and the severe ecological deficit of a semi⁃arid grassland area due to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However,because grasslands offer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their degradation may compromise the region′s sustainability.Scientific research isvitally important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Key Words :grassl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cological footprint;Xilinguole League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从定性的描述走向定量的测度和评价,对它的定量测度,研究方法[1]很多,但出发点都是为了表达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是否处于自然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内[2]㊂生态承载力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系统良性发展的一种支持能力,是自然体系调节能力的客观反映㊂生态承载力的本质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承载[3],它有上下两个阈值,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以至于偏离可持续发展轨道[4]㊂人类社会必须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5],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完整㊁资源持续供给和环境长期有容纳量的基础上,不应超越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值㊂度量生态承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生态足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㊂该方法最初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n 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 [6]提出,它通过测算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研究人类对自然的利用状况,分析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㊁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来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7];之后生态足迹法被用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态势的研究上[8⁃10]㊂1999年,生态足迹法被引入到我国[11⁃13],研究范围从国家和省㊁市[14⁃16]等大范围区域尺度,逐渐到县㊁镇[17⁃19]级区域尺度,也出现了更微观的学校㊁企业㊁家庭[20⁃22]等生态足迹的研究,它是现今得到不断应用和发展的一种生态评价方法㊂在草原区域,一些学者将承载力理论引入到草原管理中[23],针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24],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条件下,可持7905 17期 杨艳 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8905 生 态 学 报 31卷 续承载的人口数量㊁经济强度及社会总量的能力[25]㊂草地生态承载力能够反映草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承载能力,是评价草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系统方法之一[26]㊂在草地畜牧业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首要的条件是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控制草地资源开发强度[27]㊂目前,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造成草原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对草原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杨齐,李建龙[28]等人应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新疆阜康市总体生态安全以及草地生态安全状况,剖析了阜康市草地生态赤字的成因,李雪峰[29]曾用生态足迹法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㊂研究表明,在草原牧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导致工农业生产消费和人民生活消费迅速增加,草地资源被过度利用,生态承载力下降,出现严重赤字;草地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草原区域最主要的生态不安全因素㊂在本项研究中,以具有代表性㊁处于半干旱草原区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针对其工业发展与牧区生态环境㊁草畜平衡之间的突出矛盾,通过计算近30a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刻画生态足迹㊁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趋势,进而阐明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剖析半干旱草原区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资源需求㊁土地承载力及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㊂1 研究区域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1°59′ 120°00′,北纬42°32′ 46°41′,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㊂锡林郭勒盟土地总面积20.14万km2,其中草原总面积19.14万km2,占总面积的95%,占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的1/4[30]㊂锡林郭勒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草原放牧畜牧业基地之一,2008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24.8万头只,占内蒙古自治区的比重12.4%;年均出栏牲畜1000多万羊单位,占内蒙古自治区牲畜出栏数的30%多;肉类总产量17.8万t,占内蒙古自治区的比重8.1%㊂锡林郭勒盟矿藏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矿种达50余种㊂2003年以来,该盟依托丰富的煤炭和有色金属矿资源,引导国有大企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工业主导经济的局面基本形成㊂2 研究方法2.1 生态足迹计算在本研究中,使用生产性生态足迹㊂生产性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区域每年从生态系统中实际取得的生物产量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生产性生态足迹大于当地生态承载力时为生产性生态赤字,反之则为生产性生态盈余[31]㊂该指标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地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并且不必考虑区域进出口量的差额,所以克服了因部分关键数据限制所导致计算误差较大的弊端[32⁃33]㊂生态足迹的表达式为:PF ij=DE ij/P ij (i=1,2, ,n;j=1,2, ,n)(1)式中,PF ij为第i种资源第j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hm2);DE ij为第i种资源第j年的生产量(t);P ij为第i 种资源第j年的世界平均生产能力(kg/hm2)㊂锡林郭勒盟1981 2008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包括3部分:(1)生物资源部分;(2)能源部分;(3)吸纳区域内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㊂生物资源主要依据粮食㊁油料㊁蔬菜㊁酒㊁食用植物油㊁羊肉㊁牛肉㊁猪肉㊁奶类㊁羊毛绒㊁水产品㊁水果12类农牧产品的生产量来计算,生产面积折算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提出的相关标准[34];能源部分主要计算原煤㊁原油㊁电力等的足迹,采用单位化石能源土地面积平均发热量为标准[35];参考生态价值评估技术中的市场价值法,将吸纳区域内人口废弃物需要价值转化为生物生产面积[36]㊂具体方法为:B=QP×M×r i×y i(2)式中,B为人均废弃物处理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hm2),Q为区域内垃圾处理费用(万元),P为单位耕地面积的产值(万元/hm2),M为人口数(人),r i为均衡因子,y j为产量因子㊂最后,将计算得到的各种生物生产面积进行汇总,并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得到符合世界平均生态空间标准的研究区域生态足迹(表1)㊂表1 锡林郭勒盟1981 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计算汇总Table 1 Calculated result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Xilinguole league in 1981 2008年份Year草地Pasture /hm 2耕地Cropland /hm 2林地Forest /hm 2水域Fisheries /(×10-6hm 2)建筑用地Built⁃up area /hm 2化石能源Fossil Fuels /hm 2废弃物处理waste disposal /hm 2人均生态足迹Per capita eco⁃footprint /(hm 2/人)19810.76230.11920.0054 1.40.00020.1998<0.0008 1.08681982 1.01090.26170.0051 2.70.00020.1926<0.0008 1.47051983 1.18240.14890.0033 5.50.00020.1999<0.0008 1.53461984 1.27500.26570.0067 5.00.00020.1898<0.0008 1.73751985 1.36790.27830.0069 3.90.00020.2320<0.0008 1.88541986 1.18360.15210.0104 3.20.00030.2555<0.0008 1.60181987 1.32740.13370.01230.540.00030.2742<0.0008 1.74811988 1.22610.20960.0088 4.00.00030.2475<0.0008 1.69231989 1.59760.15220.0107 1.50.00030.4679<0.0008 2.22871990 1.62330.30770.0152 2.80.00050.8845<0.0008 2.83121991 1.89660.32350.0152 2.80.00070.9569<0.0008 3.19301992 1.85290.34080.0152 2.80.00090.9762<0.0008 3.18601993 1.89630.31700.0152 2.80.00090.9256<0.0008 3.15511994 1.94630.28670.0383 2.80.0011 1.0243<0.0008 3.29671995 2.12370.38120.0383 1.60.0012 1.0880<0.0008 3.63251996 2.45540.37500.0383 1.60.0012 1.0622<0.0008 3.93211997 2.99810.25290.0383 1.60.0013 1.0679<0.0008 4.35851998 3.07780.47260.0464 1.60.0013 1.0963<0.0008 4.69451999 3.30480.47580.0515 1.60.0013 1.0575<0.0008 4.89092000 3.95860.36970.0768 1.60.0013 1.04360.0008 5.45082001 3.42540.25800.0594 1.00.0014 1.03420.0004 4.77872002 2.69390.27950.0582 2.50.0014 1.05770.0007 4.09152003 3.14820.37630.04530.910.0015 1.24930.0119 4.83262004 3.29790.60280.06030.910.0028 1.96620.0008 5.93092005 3.47660.65370.0685 1.80.0028 3.44430.02267.66852006 3.64690.86730.0722 1.90.0113 5.24070.02339.86172007 3.66460.68650.0845 1.90.03769.32730.023313.82382008 3.39870.85520.1030 1.90.060319.77720.023324.2176 以1981 2008年的锡林郭勒盟统计年鉴资料为数据源[37]2.2 生态承载力计算生态承载力是指区域所能够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㊂可表示为:EC =N ×e ×c =N ×a ×r ×y (j =1,2,3, ,6)(3)式中,EC 为区域总人口的生态承载力(hm 2),N 为人口数(人),ec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hm 2/人),a j 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hm 2/人),r i 为均衡因子,y j 为产量因子㊂在人均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中,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所建议,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即为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面积(表2)㊂2.3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均衡因子采用我国目前常用的取值,即耕地㊁建筑用地为1.66,林地为0.91,草地为0.19,水域为1.00,9905 17期 杨艳 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化石原料用地为0[35]㊂表2 1981 2008年锡林郭勒盟生态承载力Table2 Calculated results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Xilinguole League in1981 2008年份Year草地Pasture/hm2耕地Cropland/hm2林地Forest/hm2水域Fisheries/hm2建筑用地Built⁃up area/hm2人均生态承载力Per capitabio⁃capacity/(hm2/人)减去生物多样性保护(12%)Minus12%for biodiversity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Availableper capitabio⁃capacity生态赤字/hm2Per capitaeco⁃deficit1981 2.41370.45130.47430.02040.2274 3.58700.4304 3.1565-2.0697 1982 2.33120.42520.45810.01970.2196 3.45380.4145 3.0393-1.5688 1983 2.31070.41000.45400.01950.2177 3.41190.4094 3.0025-1.4679 1984 2.28700.39150.44940.01930.2154 3.36260.4035 2.9591-1.2216 1985 2.27070.38130.44620.01920.2139 3.33110.3997 2.9314-1.0460 1986 2.24640.35660.44140.01900.2116 3.27490.3930 2.8819-1.2801 1987 2.22010.34660.43620.01870.2091 3.23080.3877 2.8431-1.0950 1988 2.17240.33160.42680.01830.2046 3.15380.3785 2.7753-1.0830 1989 2.14790.32880.42200.01810.2023 3.11920.3743 2.7449-0.5162 1990 2.10570.32510.41370.01780.1984 3.06070.3673 2.69340.1378 1991 2.09920.34020.41250.01770.1977 3.06730.3681 2.69920.4938 1992 2.09440.35080.41150.01770.1973 3.07180.3686 2.70320.4828 1993 2.08750.35380.41020.01760.1966 3.06570.3679 2.69780.4573 1994 2.07660.36170.40800.01750.1956 3.05940.3671 2.69220.6044 1995 2.06650.36780.40600.01740.1947 3.05250.3663 2.68620.9463 1996 2.04930.43320.40270.01730.1930 3.09540.3715 2.7240 1.2081 1997 2.03550.48730.39990.01720.1917 3.13160.3758 2.7558 1.6027 1998 2.03400.46780.39970.01720.1916 3.11020.3732 2.7370 1.9575 1999 2.02670.47310.39820.01710.1909 3.10610.3727 2.7333 2.1576 2000 2.05840.40550.40450.01740.1939 3.07970.3696 2.7101 2.7407 2001 2.03860.36900.40060.01720.1920 3.01740.3621 2.6553 2.1234 2002 2.00650.31400.39430.01690.1890 2.92060.3505 2.5702 1.5213 2003 1.99220.26990.39140.01360.1877 2.85480.3426 2.5123 2.3203 2004 1.93020.29090.38860.01350.1863 2.80950.3371 2.4724 3.4585 2005 1.92920.29400.39000.01420.1870 2.81440.3377 2.4767 5.1918 2006 1.90100.29930.38440.01400.1843 2.78300.3340 2.44907.4127 2007 1.86160.29600.37650.01170.1814 2.72730.3273 2.400011.4238 2008 1.84160.30910.37390.01360.1795 2.71770.3261 2.391521.8261 以1981年 2008年的锡林郭勒盟统计年鉴资料为数据源[37]产量因子是一个可比面积参数㊂①锡林郭勒盟耕地的产量因子是根据1981 2008年每年粮食的平均产量与全球平均产量比较,得出28a的产量因子的平均数0.5229㊂因锡林郭勒盟气候干旱㊁寒冷,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全盟平均只有2000多公顷耕地,耕地的产量因子偏低㊂建筑用地多数是由耕地转化而来的,所以产量因子相同;②我国天然草地主要是北方的温带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典型草原的主体,草地的产量因子可按我国草地的产量因子,取值0.19;③林地㊁水域的产量因子则按国家生态足迹的计算取值,分别为0.91和1.00㊂④由于目前大多数地区没有专门设置用于吸收CO2的功能性土地,所以化石能源用地的产量因子为0㊂3 研究结果3.1 人均生态足迹分析锡林郭勒盟在1981年到2008年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从1.0868hm2到24.2176hm2(表1),增加0015 生 态 学 报 31卷 了20多倍㊂从生态足迹的组分来看,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最大㊂化石能源的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幅度最大,1981年到2003年间,其值都在1hm 2左右,之后大幅增加,2008年达到19.7772hm 2㊂同时,化石能源组分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1981年仅为18.38%,2003年为25.85%,2008年时已高达81.67%,在人均生态足迹中占主导地位,是产生生态赤字的主要影响因素㊂草地人均生态足迹平均为2.3150hm 2,变化较缓,但仍占到很大比例,1981占70.14%,2000年仍占72.62%(表1)㊂但在2000年以后,由于化石能源组分的贡献逐年增加,草地所占比例开始下降,2008年仅占14.03%㊂生态足迹的变化显示了目前锡林郭勒盟经济的发展由畜牧业转向工业,处于一种高消耗自然资本存量的发展模式中㊂3.2 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81年的3.1565hm 2减少为2008年的2.3915hm 2,下降了24%㊂草地对人均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占人均生态承载力很大比例,1981年(2.4137hm 2)占人均总生态承载力的76.47%,2008年(1.8416hm 2)仍占到77.01%㊂人均生态承载力逐渐减少,已无法承载快速增长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日渐增加㊂3.3 生态盈余与生态赤字近30a,研究区域经历了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两个阶段㊂1981年到1989年,为生态盈余,盈余从1981年的2.0697hm 2减少到1989年的0.5162hm 2;第2个阶段,从1990年到现在为生态赤字,生态赤字急剧增加,2008年为21.8261hm 2㊂现在,生态足迹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明显㊂4 讨论4.1 工业化和城镇化对锡林郭勒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以锡林郭勒盟为代表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足迹的上升与工业化㊁城镇化相联系㊂市场对资源的强烈需求以及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了区域的快速工业化,而工业化使得能源消费迅速增加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再加上生物资源消费快速增加,使得生态足迹逐年显著升高㊂最大的生态赤字来自于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㊂锡林郭勒盟工业发展迅速,开矿的企业逐年增加,开采量逐年加大,大大增加了人均生态足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原煤的产量,1981年煤的产量仅为38万t,在2003年为198.48万t,而到了2008年已达到了2118.05万t,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发,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㊂而且化石能源的开采为锡林郭勒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草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占用土地㊁损毁植被㊁土层剥落和废弃物就地堆存,加剧了草地的退化过程;例如,西乌旗白音华四号露天矿在前期建设中就破坏和占用天然草地403.22km 2[38]㊂草地在最初几年有盈余,在1995年之后就出现生态赤字,并达到1.5571hm 2㊂草地是生态承载力的主体,畜产品尤其是反刍动物产品消费的快速增加,与草地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受利益的驱使,长期过度放牧加大了对草地生态功能的损害㊂对草地的过度利用,加上多年来的粗放型经营,使草地环境条件变得更加脆弱,草原可利用面积出现萎缩,草地供给能力减弱,降低了草地的承载力㊂另外,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镇化过程,使得居民及交通用地㊁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加大了对草地的占用,使有限的草原利用起来更加紧张㊂4.2 锡林郭勒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与全国及其它地区的比较锡林郭勒盟的发展在草原区极具代表性,受矿业开发影响,生态足迹明显增加㊂对照全国情况[39],锡林郭勒盟人均生态足迹与全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差距逐渐加大(图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为1.4100hm 2,而锡林郭勒盟人均生态足迹已达到4.7787hm 2,远大于全国㊂图中,2001年以后锡林郭勒盟人均生态足迹也将大于全国,虽然锡林郭勒盟人均生态承载力高于全国(因其地广地稀),但是生态赤字却远远大于全国[39]㊂和其它草原区如呼伦贝尔市[29]㊁乌审旗[40],科尔沁左翼后旗[41],巴彦淖尔市[42]㊁宁夏盐池县盐滩村[43]㊁宁夏西吉县[44]㊁新疆阜康市[45]相比,锡林郭勒盟的人均生态足迹均高于这些地区相应年份的值㊂例如锡林郭勒1015 17期 杨艳 等:基于生态足迹的半干旱草原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19811985199019952001 人均生态足迹/(hm2/人)Ecological footprint(per capita)年份 Year图1 中国与锡林郭勒盟历年人均生态足迹对比 Fig.1 Comparis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between China and Xilinguole league in different years盟198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0868hm 2,2004年为4.8326hm 2,其均高于阜康市相应的1981年(1.0662hm 2)㊁2004年(3.0458hm 2);而锡林郭勒盟在对应年份的生态赤字也远远大于这些地区㊂相比之下,锡林郭勒盟对资源的掠夺非常严重,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获得当前的发展和弥补生态供给的不足[46],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人口生活水平提高很大,但是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使得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总体生态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应引起重视㊂4.3 锡林郭勒盟生态承载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地处半干旱草原区的锡林郭勒盟,生态条件恶劣,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极其脆弱,对人为活动的扰动因素不仅敏感,而且自我修补的功能较低㊂近几年锡林郭勒盟大幅提升当地工业能耗产品的生产量,使得草地和农耕地的承载能力下降,总人均承载力也持续下降,生态赤字加剧;锡林郭勒盟生态承载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表现为第一,工业发展较快,反哺畜牧业却明显不足㊂2008年全盟财政支出投入畜牧业生产领域的为4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5%[38];第二,很多地区的工业化之路非常粗放,起点低㊁污染重㊁破坏性强的开发项目较为普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影响深远;第三,畜牧业自身工业化㊁产业化㊁规模化程度低,牧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与畜牧业资源不成比例;第四,近年来,草地完成承包经营和土地使用权性质的改变,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却加剧了对草地的掠夺性经营㊂锡林郭勒盟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半干旱草原区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扩张导致的能源消费和生态赤字加剧的一个基本过程㊂在锡林郭勒盟近30a 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化㊁城镇化的带动和刺激下,草地消费需求急剧增加,导致草地掠夺经营的现状愈演愈烈,草地承载力下降,草地脆弱性加剧,生态风险逐渐向草地倾斜,已构成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47],如何协调工业化㊁城镇化发展和草地退化之间的矛盾,是锡林郭勒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㊂References :[1] Fu B J,Chen L D,Ma C.The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of land sustainable use evaluation.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1997,12(2):112⁃118.[2] Xu L F,Yang X L,Wang K L,Li X Q,Zhang M Y.Research progress i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06,15(5):1111⁃1116.[3] Mao H Y,Yu D L.A study on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region carrying capacity.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2001,16(4):549⁃555.[4] Schaeffer D J,Henricks E E,Kerster H W.Ecosystem health Ⅰ.Measuring ecosystem health.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88,12(4):445⁃455.[5] Costanza R,Daly H.Natural capit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ervation Biology,1992,6(1):37⁃46.[6] Wackernagel M,Rees W E,Testmale P.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New Catalyst Bioregional Series).Gabriola Island: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7] Wu L J,Yang L,Su X,Xu J M.Advances in ecological footprint.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6,11(3):1⁃8.[8] Van Vuuren D P.Smeets E M W.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Benin,Bhutan,Costa Rica and the Netherlands.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4(1):115⁃130.[9] Haberl H,Erb K H,Krausmann F.How to calculate and interpret ecological footprints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the case of Austria 19261995.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8(1):25⁃45.[10] Patterson T M,Niccolucci V,Bastianoni S.Beyond "more is better":ecological footprint accounting for tourism and consumption in Val di Merse,Italy.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2(3/4):747⁃756.[11] Xu Z M,Zhang Z Q,Cheng G D.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Gansu province.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0,55(5):607⁃616.2015 生 态 学 报 31卷 。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非线性动力学分析陈成忠;林振山;陈玲玲【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6(26)11【摘要】考虑到进出口贸易对区域(国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产生的重要影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建立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对外贸易三者之间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平衡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成线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与Mathis Wackernagel的论证相吻合;(2)区域最大生态承载力增大将导致平衡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增大,通过保护环境、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土地整理等增加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等),通过科技、资金投入、管理等提高地方单产,不仅能提高生态承载力,还直接关系到生态足迹的大小;(3)一个区域或国家要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区域单位贸易的生态足迹大于其最大生态承载力与最大生态足迹的比值.尽量多进口自然资源性的初级生物产品,少进口高附加值的技术性产品和"奢侈性"消费品(如小汽车);出口自然资源性的初级生物产品,实际上是在出口生态承载力,应多出口人力资源、科技、管理、教育等隐形的社会资源.4)进一步揭示了贸易结构合理、自主创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总页数】5页(P3812-3816)【作者】陈成忠;林振山;陈玲玲【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临沂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相关文献】1.基于生态足迹的郑州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J], 朱依蕊2.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J], 蔡菲;张思佳;黄颖;张欣铭;刘兴诏3.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吉林省生态承载力研究 [J], 陈征;李秀霞4.基于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 [J], 宋艳华;王令超;王自威;王磊;杨喜会5.基于开放式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黄河河南段地区为例 [J], 宋艳华;王令超;王自威;田燕;樊鹏;杨青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生态智慧挖掘——以永嘉县芙蓉村为例
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生态智慧挖掘——以永嘉县芙蓉村为例韦宝畏;林涛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4()6
【摘要】城乡一体化的迅速推进使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
挑战。
因此,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生态智慧,为其价值提升和保护发展提供参考成为学
界共识。
文章以楠溪江中游的国家级传统村落——芙蓉村为例,从宏观的选址布局、中观的空间营建到微观层面的建筑营建,深入系统地挖掘了传统村落蕴含的生态智慧,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遵循适应自然环境的选址、借鉴高效的空间布局形式和
延续可持续发展的营建思想的重要启示,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
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韦宝畏;林涛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中国传统村落的生态经验解析——以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为例
2.永嘉县楠溪江流
域传统村落形态类型及特征分析3.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聚落空间形态特征——以
屿北村为例4.楠溪江传统村落的景观格局探析——以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
为例5.空间治理的社区实践与正当性建构——以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传统村落保护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空气污染等一些原因更加凸显了乡村地区的独特魅力,也激发了城市居民对乡村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向往, 由此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古村落旅游的热潮。
古村落是历史创造的不可再生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而在农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古村落的命运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古村落这个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的关系。
如何在保护好古村落资源的基础上兼顾旅游开发?从有关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各种研究资料来看,当前我国古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保护力度不够、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保护意识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众多的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古村落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于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所以也显得成熟,国内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的关注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本文在对楠溪江进行实地深入调研和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共赢这样的视角,结合了一些理论基础和资料数据,分析当询楠溪江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将呼吁人们关注古村落除了经济价值以外的更多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加强人们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
1国内研究现状1.1国内理论研究中国的儿千年的农耕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耕作文明,古村落群代表的是儿千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古村落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LI前对古村落在概念和内涵方面还没有明确统一, 根据选择标准的不同,许多学者和学术机构从不同和角度视角对古村落进行了定义,国内学者对古村落概念表述比较完整的有:李丽和肖磊(2009)在《古村落旅游资源特征及价值研究》中认为需要从多维度探讨古村落的定义,他们认为:古村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聚族而居、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方式的农村聚居地,它真实反映其自身及这一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和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以及该地区的传统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深层次文化内涵,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文物、古迹、古建筑存量丰富,文化或民族特色浓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21-26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楠溪江流域生态旅游开发分析裴雪姣1,宋迎昌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北京102488; 2.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05)摘要:对开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科学测评是进行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0年楠溪江中上游流域的生态承载力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楠溪江中上游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高于需求,总生态承载力供需比为1.3ʒ1,草地和水域用地生态承载力出现赤字,旅游人均生态足迹是本底人均生态足迹的1.22倍。
流域生态承载力总体可以支持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但在开发中既需要加大对生态资源的持续性保护和输入,又需要重视对流量式旅游的监管和限制。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盈余;楠溪江流域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831(2014)01-0021-06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Nanxi River Basin Based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PEI Xue-jiao 1,SONG Ying-chang 2(1.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rionmental Studies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China ; 2.Institute for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5,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a reg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ecotourism therein.Analysis and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Nanxi River Basin in 2010.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ly was higher than the de-mand ,being at a ratio of 1.3ʒ1;however ,deficits still appeared i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fractions of grasslands and waters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traveler was 1.22times as high as the local per capita ecological footprint.On the whol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is basin is enough to support benign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Nevertheless ,it is essential not only to strengthen continuous conservation and input of its ecological resources ,but also to pay high at-tention to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of flow-based tourism.Key words :ecotourism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surplus ;Nanxi River Basin收稿日期:2013-05-27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7FY110300)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和资本,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能否得到可持续的维系决定着其旅游业发展的持久性[1]。
任何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阈值,一旦其所承受的负荷超过该阈值,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的风险,该区域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1世纪议程曾提出“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必须是准确评估地球负载能力和对人类活动的恢复能力”[2]。
生态承载力反映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生态系统所能支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纳污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和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生态承载能力的测评可以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潜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已在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众多领域被广泛采用[3-4]。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最早由加拿大学者WACKERNAGEL 等[5-6]于1992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分析区域生态承载力供给的主要方法之一。
楠溪江是浙江省的重要水系之一,贯穿于温州市永嘉县整个县域,是永嘉县及邻近县的重要水源,楠溪江中上游流域包含了楠溪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当地历届政府本着保护第一的原则,并未对楠溪江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开发,使其至今仍保持着较好的自然状态,被众多文人雅士喻为钟灵毓秀的“桃花源”。
而随着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以及沿江一带工业经济的发展,楠溪江已逐渐成为休闲度假、游览观光以及解读历史、体味先民生活的胜地[7]。
楠溪江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突显,当地政府对此相当重视。
但目前关于该区域生态承载力定量分析的报道[8-9]尚鲜见。
该研究采用生态足迹法,对楠溪江中上游流域生态承载力供给进行分·22·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第30卷析,以期为该区域生态旅游的科学合理规划和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1研究方法1.1研究区域楠溪江位于瓯江下游,是瓯江流域第2大支流,纵横浙江省永嘉县。
楠溪江干流发源于括苍山脉北支大青岗南坡,罗岭西侧,源头海拔1192m,流经永嘉县37个乡镇706个行政村,在瓯北镇清水埠注入瓯江。
楠溪江流域主体在永嘉县境內,流域面积2436km2,流域基本地貌类型以剥蚀中低山为主,属浙南中山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楠溪江水环境被划分为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和多功能区3大类功能区①。
截至2011年,楠溪江中上游(沙头镇以上)全部水质指标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特别是源头至上游区可达Ⅰ类水质标准②。
楠溪江流域森林覆盖率高,达75.35%,高于永嘉县及浙江省平均水平③。
通过2012年8至9月的调研,选取楠溪江中上游(沙头镇以上)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
该区域包括永嘉县31个乡镇和2个林场,其不但是永嘉县绝大部分乡镇和邻境乐清市部分乡镇的主要民用水源地,而且拥有楠溪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楠溪江开发与保护的重点区域④。
1.2计算方法1.2.1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指支持一定地区的人口所需的能够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在生态足迹的计算中一般将这种生物生产性土地划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6种类型[1,6-7]。
本底生态足迹计算公式为Ftot =NˑFav=Nˑrjˑ∑a i=Nˑrjˑ∑(c i/p i)。
(1)式(1)中,F tot为总生态足迹,hm2;N为人口数;F av为人均生态足迹,hm2·人-1;r j为均衡因子;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a i为第i种商品折算的人均生物生产面积,hm2·人-1;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c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人均消费量,t·人-1或hm2·人-1;p 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kg·hm-2或GJ·hm-2。
得益于优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楠溪江已吸引了一定规模的游客量。
故该研究除进行本底生态足迹计算分析以外,还对旅游生态足迹进行计算。
旅游生态足迹指旅游者生存与活动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其通过与区域本底生态足迹的“叠加”效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受统计数据的限制,该研究仅对楠溪江景区内的旅游交通、住宿和餐饮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汇总为旅游综合生态足迹。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计算公式[1,10]为Ftransport=∑(S iˑRi)+∑Q jˑD jˑC j/W()。
(2)式(2)中,F transport为旅游交通生态足迹,hm2;S i为第i种交通设施的面积,hm2;Ri为第i种交通设施的游客使用率,%;Q j为选择第j种交通工具的游客数;D j为选择第j种交通工具的游客平均旅行距离,km;Cj为第j种交通工具的人均单位距离能源消耗量,t;W为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109J·hm-2。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计算公式[11-12]为Faccommo=∑(Q i'ˑS i')+∑365ˑQ i'ˑK iˑC i'/W()。
(3)式(3)中,F accommo为旅游住宿生态足迹,hm2;Q i'为第i种住宿设施拥有的床位数;Si'为第i种住宿设施每个床位的建成地面积,hm2;K i为选择第i种住宿设施的年平均客房出租率,%;C i'为第i种住宿设施每个床位的能源消耗量,t;W为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109J·hm-2。
①永嘉县人民政府.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实施方案(2008—2010年),2009.②永嘉县环境监测站.永嘉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年),2011.③浙江省建设厅.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50年),2009.④永嘉县林业局.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规划(2009—2020年),2010.⑤浙江省建设厅.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50年),2009.由于缺乏客源和宾馆的详细数据,在具体计算时,交通生态足迹的计算忽略了游客常驻地到目的地的能源消耗,并假设所有游客皆乘坐汽车往返于景区内的3条主要公路(比实际值偏低)⑤;餐饮生态足迹的计算以本地人均生物能源消费为标准[6],通过将旅客人次折算成本地居民人数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