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经济学几个重要知识点
(完整word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绪论1. 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是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特点:以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缺陷为理论前提,以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为核心内容,以私人经济运行法则与公共决策过程相结合为基本方法2. 公共部门:政府部门 公共事业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第一章帕累托效率:资源配置到达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
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外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生产效率 生产契约曲线中处于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处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交换效率 交换契约曲线中处于两个社会成员无差异曲线切点处的点才是有效率的产品组合效率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效用可能性边界 乙甲A B MRS ==AB AB MRS MRT起点公平 每个参加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在一开始应当拥有相近的初始资源禀赋等竞争手段,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规则公平 竞争各方共享同样一套胜负规则结果公平:1。
功利主义 2。
罗尔斯主义 3.折衷主义市场失灵:完全依赖竞争或者自由放任,会出现两类不合意的局面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措施3。
效率与公平有什么矛盾及如何统一一个是社会既要追求经济效率,有要寻求社会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难以实现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两个人构成的效用边界线2。
社会存在问题的经济效率改革的提出的问题卡尔多补偿的原则,如果某项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受损而其他人所获得利益取出一部分补偿另一方,则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然而这个原则是武断的,为什么要以部分人的损失为代价换取其他人的获利呢?问题的解决最终有赖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建立(社会福利函数)另社会福利函数与效用可能性边界相切。
我国的目前阶段经济生活强调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宜之策5.市场失灵包括那个几个方面竞争失效(垄断垄断造成的损失图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损失图)市场缺陷(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衡)6。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精心整理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一、资源配置理论(22)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者交易等手段,不损人”)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一)政府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
【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
【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二)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排他性技术的成长使准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可以实现“选择性进入”,从而使私人部门可以提供。
市场经济条件,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具有产权保障。
新公共管理的发展使私人部门可以广泛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
三)社区社区的一般含义及其经济特征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社区与社会相比的特征:共同性、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相结合、关系的紧密性和共生性、功能的专门化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特征:基于生活聚集区的居民实际需要、协商筹资四)第三部门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之外的社会部门。
{自愿与强制、公益与私益的划分标准}。
兴起的原因: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失灵,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失灵,公民自决意识的觉醒。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考经济学常识
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体制: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包括供需关系、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
2. 国民经济核算:知晓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
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3. 金融体系:熟悉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功能,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等,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和货币政策的制定。
4. 宏观经济调控: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目标,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以及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5. 产业结构调整:了解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和目标,知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调整等相关内容。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常见原因和对策,以及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调节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7. 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协定的作用。
以上是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的一些常识点,考生需要细化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公共经济学复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延伸、深化、具体化了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资源最优配置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和稳定原则。
效率原则的实现需要市场机制;公平原则需要社会价值判断;稳定原则需要经济的正常运行,如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___效率是指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
___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实现条件为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包括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以及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包括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以及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实现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以及非财政措施。
经济稳定职能的政策措施包括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控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以及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外部效应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需要通过解决方案来解决。
公共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部门(四个层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二者的非金融国有企事业单位+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方式1、市场经济2、计划经济3、混合经济资源配置原则1、效率原则----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在给定现有资源条件下,不存在任何其他配置结果使有些人情况更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出境更坏存在条件:(1)必须满足最有交换条件、最有生产条件、交换和生产同时最优(完全竞争市场MSR=MSC)帕累托改进有一部分人利益的改善引起的群体利益的改善,而且任何人的利益没有受损2、公平原则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市场失灵的表现(一)公共产品失灵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私人不愿意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希望自己搭便车,市场机制难以提供有效供给(二)外部性效应(三)垄断性失灵1、垄断造成市场效率低下2、垄断造成社会福利损失3、垄断造成寻租(四)信息不对称1、逆向选择(事前)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市场另一方的商品的类型或质量时,市场中大量的劣货会排挤好货并最终占领市场(lemon market、劣币驱逐良币)2、道德风险(事后)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五)公平分配失灵社会分配不公本就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六)经济周期性波动自由主义者期待的市场机制自我调节最终会造成“滞涨”,经济增长的停滞,失业率增高,通货膨胀加剧政府失灵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扭曲、市场秩序混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平、非公开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混合经济体制特点1、社会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还必须满足基本公共目标2、社会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而且取决于政府3、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和政府管制的中间方法4、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混合经济下公共部门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功能、收入分配功能、稳定经济功能公共产品的特征1、受益的非排他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3、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规模效益大5、初始投资特别大,后续经营成本较小6、生产具有自然垄断型7、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1、私人产品的需求-----水平相加(P一定)2、公共产品的需求----垂直相加(Q一定)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1、局部均衡分析均衡价格为,均衡产量为,为拐点,当公共产品供给量超过后,A拒绝支付任何费用,从而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将有B支付2、林达尔均衡人们愿意为生产某一公用品所支付的成本之和等于为生产这些公用品所需要的成本。
公共部门经济学重点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林达尔均衡—若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依照其所取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能够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全部一致原则——是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到一致。
即所有成员一致同意征收必然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
政府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增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腕,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利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互换进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类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数或部份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进程和经济现象。
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类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舍弃的收入,是一种隐蔽的财政补助。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一路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类个人无法抗拒的客观原因,致使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固制度。
一、公共收费——是以政府提供某种产品和服务为前提的,按照受益大小和服务本钱来收费。
二、政府失效——指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有限性。
三、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种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政府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政府间的财力不同通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或上一级地方政府向下一级地方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
四、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利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助。
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数或部份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进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五、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若是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将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公务员中的经济学知识备考要点
公务员中的经济学知识备考要点一、引言作为一名公务员,掌握经济学知识对于履行职责、有效执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备考中的经济学知识要点进行总结,供备考者参考。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备考时需重点关注以下要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GDP、CPI、通货膨胀率等重要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2. 经济增长理论:Solow模型、内生增长理论等,掌握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了解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3. 各种经济周期:繁荣、萧条、经济危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了解如何应对经济周期波动。
4. 外汇与汇率:掌握汇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浮动制度,了解汇率制度的变迁与汇率政策的影响。
5. 国际贸易与关税: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流程,熟悉关税的种类、计算方法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微观经济学备考公务员中的微观经济学知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市场供求关系:了解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曲线变化规律、影响供求的因素,掌握市场平衡状态的达成和恢复。
2. 市场结构:熟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行为规律,了解各种市场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福利分配的影响。
3. 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掌握生产要素的分类、使用和报酬规律,了解成本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熟悉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生产要素的关系。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类型,熟悉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手段,掌握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5. 消费者行为与效用最大化: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决策过程和效用函数的概念、性质,熟悉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和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四、财政与税收财政与税收是公务员备考中重要的一部分,备考时需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财政基本概念:了解财政的定义、职能和分类,熟悉预算制度和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2. 财政收入与支出:掌握财政收入的类型、来源和分类,熟悉财政支出的性质和范围,了解预算赤字与财政赤字的区别和影响。
公共部门经济学几个重要知识点
公共部门经济学几个重要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公共部门经济学几个重要知识点一、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1、实证分析—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是描述性的。
不涉及价值问题(事实领域,价值领域区分,最早是英国休谟提出的,称之休谟的铡刀)“公共选择理论”属于对政府的实证分析。
2、规范分析—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
规范分析涉及价值判断。
“政府应该做什么”是个规范问题,从“市场失灵”推出政府职能,属于规范分析;例题:实证分析涉及“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涉及“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例如,“谋杀是一种罪”是实证性命题,而“根据经验观察,政府官员的行为应该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而不是传统假定的公共利益”是规范性命题。
答:错误。
“谋杀是一种罪”不是实证性命题,因为它属于价值判断,应该是规范性命题。
而对政府官员的表述是在描述社会现象,不涉及价值判断,所以是实证性命题。
二、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经济状态的社会可取性的经济理论分支)两大定理第一定理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之原理的现代版本, --竞争的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
假定:(1)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人拥有任何垄断权力。
(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
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所谓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是说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会出现。
竞争的经济会“自动地”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无需任何集权性指导。
帕累托效率要求,价格之比等于边际成本之比,而竞争保证了该条件得到足。
帕累托效率是指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差就不可能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例题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所阐述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亚当斯密“看不见手”原理。
正确。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为:竞争的均衡是帕雷托有效的。
任何均衡都是帕雷托最优状态。
看不见手的原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行为。
公共部门经济学关注的是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公共财政、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税收与纳税行为等方面,简要介绍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一、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收入和支出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
在公共财政领域,有两个重要的原则需要考虑,即均衡性和效率性。
均衡性指的是政府在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即使得财政收入能够覆盖财政支出。
效率性则是指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追求最优化的效果,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通过税收、政府开支、财政预算等手段,政府可以调节经济运行,提高社会公平与效率。
二、公共物品与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公共物品是指一种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任何人都可以共享,并且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
典型的例子包括国防和道路等公共设施。
外部性则是指一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正外部性)或负面的(负外部性)。
政府在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制定相关政策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三、税收与纳税行为税收是公共部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税收既可以用于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也可以用于调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
纳税行为则研究纳税人在税收政策下的行为反应,包括如何避税、如何选择最优税负、如何应对税收改革等。
通过研究税收与纳税行为,政府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四、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应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
例如,通过研究税收弹性,政府可以了解到在不同税负下纳税人的反应,从而调整税收政策。
又如,在公共投资领域,公共部门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公共部门经济学知识总结
公共部门经济学知识总结公共部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和公共政策的学科,对于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是这门学科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并非万能,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
例如,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实现。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使得私人部门缺乏提供的动力。
像国防、治安、灯塔等,私人企业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来覆盖成本,因此需要政府来承担提供的责任。
外部性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一个人的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了未被补偿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比如,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却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就是负外部性。
相反,教育带来的社会收益超出了个人所获得的收益,这是正外部性。
为了纠正外部性,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管制等手段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公共选择理论则关注政府决策的形成过程。
与市场中的个人决策不同,政府决策是由一群具有不同利益和偏好的人共同做出的。
政治家和官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公共利益的偏离。
例如,“寻租”行为的出现,即个人或团体为了获取特殊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非生产性活动,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损失。
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
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矫正外部性等方式,弥补市场的不足。
在收入分配领域,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为了实现经济稳定,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财政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如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转移性支出则是对社会成员的单方面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等。
公务员的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的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公务员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科目,涉及到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在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学知识点的掌握将有助于考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也将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
下面将对公务员考试中的经济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基本概念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主要涉及国民经济总体规律、总量关系和政府宏观调控。
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为和决策,主要关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个体决策等问题。
两者联系紧密,互相制约。
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因资源稀缺而进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以研究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为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包括稀缺性、选择成本、机会成本、效率与公平等。
3.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经济活动主要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一种经济体制,主张主动依靠市场力量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计划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由政府或中央计划机构主导和控制的一种经济体制,主张主动干预和调控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实践中各有优缺点,各国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体制。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1. 需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需求受价格、收入、替代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
2. 供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受成本、技术、收入和预期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上升会导致供给增加,反之则减少。
3. 市场均衡和价格调节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需求和供给的数量相等,市场出清。
价格调节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动通过影响需求和供给的数量,使市场自动回到均衡状态。
第三章:市场结构和市场失灵1. 市场结构的类型和特征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双边垄断市场等。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所有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的经济实体。
2、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3、帕累托最优: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4、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的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5、外部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
6、科斯定理: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需界定并运用法律有效地保护产权,而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
7、暴力潜能:所谓“暴力潜能”是指这样一个范畴,它既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断机等无形资产。
8、理性经济人:所谓“理性经济人”原本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
9、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市场部门(企业)之外的组织或部门,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
10、政府预算:是指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对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
11、寻租: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布坎南等人把寻租描述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12、公共支出:指的是公共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部门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13、政治经济周期:在西方民主社会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举行一次选举。
伴随选举的周期,政府的行为也逐渐形成了政治经济周期。
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知识点
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知识点一、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组织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它对于公务员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公务员必备的三个知识点,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重点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公务员需要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和意义,以便评估经济增长和国家财富的状况。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供给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给不足,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
公务员需要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以及社会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3. 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例。
公务员需要了解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就业。
三、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重点关注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等微观经济主体。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描述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行为的关系。
公务员需要了解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和商品供给量的影响,以便进行市场监管和调控。
2.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消费或投资所导致的额外收益(或成本)的变化。
公务员需要了解边际效应对决策的影响,以便制定合理的政策。
3.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公务员需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各种原因和表现形式,以便引导和调整市场行为。
四、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公务员需要了解以下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和债务等手段来影响整个经济活动的政策。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部门是指国家政权机关及其所属部门之和:政府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公共企业部门。
公共部门至少有一下两个行为特征:1.行为效果的普遍性。
2.行为过程的强制性。
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能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完全竞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市场状态,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单靠它自身的作用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也即存在“市场缺陷”公共经济职能: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稳定。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三个理由:1.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2.私人部门不愿矫正外部效应。
3.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方式:1.通过预算拨款直接提供国防、外交、治安等纯公共产品或通过发放补贴与私人部门共同提供优值品和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2.开征矫正性税收实现外部边际成本内在化,或者发放矫正性补贴实现外部边际收益内在化。
3.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安排公共投资或对自然垄断领域的企业实行政府规制。
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理由和手段:1.每个社会成员拥有的生存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相同;2.每个社会成员提供生存要素的机会不相同。
手段:1.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高税率的消费税和遗产税,分别从收入的取得、使用和转移等不同环节,降低高收入者的过高收入水平;2.安排社会保险支出、社会救济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过低收入水平;3.增加公共投资,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4.颁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以反对歧视;5.扶持工会等对抗垄断的组织。
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有一下两个基本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有以下两个类型:1.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国防,外交,路灯,航标灯)2.准公共产品(非竞争性,排他性)(公园,桥梁,学校)为什么公共产品需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市场机制的失灵(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的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第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发生了分离;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私人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在这种条件下市场显然不能按照有效的产量水平供给这类公共物品或服务。
(机会主义倾向,败德行为)第二: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公平,稳定是评判社会资源配置的三大原则;社会财富增长的最大化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化相统一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由市场所决定的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纳税前收入的分配,并不公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因素,一是每个人所能提供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的数量。
另一是这些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所能获得的价格。
由于人们所拥有或继承的生产要素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往往会拉开差距。
一定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提升效率差距过大就有违社会公平的要求,而且会导致贫困,富裕阶层中财富的浪费,社会冲突,低收入者阶层得不到发展与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等一系列不好的社会后果,由此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三:经济稳定发展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需要借助其他的指标,即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
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原因: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反应灵活的调节能力;从总供求角度看,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所具有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也会使市场的自发力量,不能经常保证总供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相一致●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上是无效的,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就需要担负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任务。
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尺,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部门经济学几个重要知识点一、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1、实证分析—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是描述性的。
不涉及价值问题(事实领域,价值领域区分,最早是英国休谟提出的,称之休谟的铡刀)“公共选择理论”属于对政府的实证分析。
2、规范分析—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
规范分析涉及价值判断。
“政府应该做什么”是个规范问题,从“市场失灵”推出政府职能,属于规范分析;例题:实证分析涉及“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涉及“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例如,“谋杀是一种罪”是实证性命题,而“根据经验观察,政府官员的行为应该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而不是传统假定的公共利益”是规范性命题。
答:错误。
“谋杀是一种罪”不是实证性命题,因为它属于价值判断,应该是规范性命题。
而对政府官员的表述是在描述社会现象,不涉及价值判断,所以是实证性命题。
二、福利经济学(研究各种经济状态的社会可取性的经济理论分支)两大定理第一定理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之原理的现代版本,--竞争的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
假定:(1)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人拥有任何垄断权力。
(2)每一种商品都有市场。
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所谓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是说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臵就会出现。
竞争的经济会“自动地”实现有效的资源配臵,无需任何集权性指导。
帕累托效率要求,价格之比等于边际成本之比,而竞争保证了该条件得到足。
帕累托效率是指一种资源配臵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差就不可能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例题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所阐述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亚当斯密“看不见手”原理。
正确。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为:竞争的均衡是帕雷托有效的。
任何均衡都是帕雷托最优状态。
看不见手的原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配臵资源是最有效的。
此时,竞争性价格机制能够保证效率,价格具有配臵资源和分配的作用。
因此,两者实质上是一回事。
即竞争的经济会“自动地”实现有效的资源配臵。
例题2:在经济学上,效率常被分为“生产效率”与“配臵效率”两种。
帕雷托效率包括三个方面:交换方面的效率、生产方面的效率和总体效率。
虽然帕雷托效率指的是“配臵效率”,但其中生产方面的效率是指“生产效率”。
错误。
生产效率是指在所有产品的供给是固定的情况下,经济沿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运行。
而在研究帕雷托效率即配臵效率时,我们已假设生产效率已实现,内在地包含了生产效率,也可以说是在生产效率既定的情况下研究配臵效率。
帕雷托效率包括的生产方面的效率却是指重新在使用者中间配臵生产要素导致提高一种物品产出的同时,不减少其他物品的产出是不可能的,这是研究生产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
因此两者是不同的。
生产效率不都有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生产效率不是帕雷托有效。
第二定理:每一个帕累托有效,都可以通过竞争性价格机制达到。
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人们在埃奇沃斯框图模型内彼此自由地交易,就能获得帕累托效率资源配臵。
即政府适当地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效用可能性边界上的任何一点。
--只要偏好成凸状,每一个帕累托有效配臵均可证明为竞争性的均衡。
该定理强调效率和公平可以分开考虑。
通过改变禀赋来实现最优。
尽量不要通过价格。
如所得税是对禀赋征税。
无差异曲线-曲线上任意两点效用相等。
艾奇渥斯方框图。
二个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帕累托最优点。
切点连线即契约线,线上每一点都是帕累托有效点。
三、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不能排除人们使用一种公共物品,而且,一个人享用一种公共物品并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享用。
例如,国防。
在确定一种物品是不是公共物品时,必须确定受益者的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些物品之外。
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如,海洋里的鱼,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它人捕的鱼就少了(竞争性);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无排他性)。
自然垄断:当一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时,就是自然垄断。
例题1:在经济学家提出“公共产品”以前,不存在公共产品。
例如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就没有公共产品。
错误。
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相比,其特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在其概念出现以前,它就存在,只是没有加以界定。
例如,灯塔、国防,因为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体排除在公共物品的收益范围之外。
因此,只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就是公共产品,不会因为没有认识到它而说它不存在。
例题2:政府免费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叫公共产品—不对。
要用定义来说明什么是公共物品,既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另外,政府也可以提供私人产品。
例题3:由于存在非竞争性,所以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不对,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是因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由于不能对使用公共物品的人收费,所以如果私人提供这种物品时,就存在搭便车的激励。
例题4:一旦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提供出来,一旦对消费者收费就有效率损失。
--对。
例题5:私人不会提供免费公共电视节目。
不对。
免费电视节目虽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私人也可能提供,因为可以从广告上收费。
例题6:在发达国家,义务教育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所以它是纯公共产品;而中国的义务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
不对。
分析是不是公共产品,应该从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两个角度分析。
只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才是纯公共物品,如国防。
学校教育作为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的一种提升他们人力资本的服务,在一般情况下不宜划归纯公共产品范畴。
这是因为,首先,随着受教育者的增加,师资、教室和教学仪器等教育资源要相应增加,即为额外增加的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的边际成本不为零;其次,尽管某些教育(如义务教育)不收费,但这种免费的非排他性不是由技术或排他成本决定的—事实上,只要愿意,学校可以很容易地将不交费的人排除在外。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仅用非竞争性来定义纯公共产品,同时将教育服务限定为教师在教室中的授课,而教室又有容纳额外学生的空间,则在这个意义上,学校教育也可以视为纯公共产品。
因此,在界定教育服务的产品属性时,重要的是清楚想要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
如果关心的是以税收弥补义务教育成本的融资效率问题,在技术上将义务教育近似作为纯公共产品处理,即用教育的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推得社会需求曲线(B a r l o w,1970),是可以接受的。
但如果关心的是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的依据,即在基础教育方面阐释政府提供替代市场提供的必要性,则不宜将其视为纯公共产品。
由此不难判定,国内某些文献以政府提供来论证义务教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实际上是对纯公共产品这一概念给予了另一种解释,而这种解释与政府是否提供某种产品应由该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来决定的内在逻辑是相背离的。
本题中所说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免费提供,但实质上,这种教育具有排他性,一般也具有竞争性,但是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不是纯公共产品;而中国的义务教育现阶段还不是免费的,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不交钱就不能上学接受教育。
将基础教育定义为具有正外部性的私人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是适当的。
八、产品性质判别程序无线电视节目—纯公共产品;学校—俱乐部产品;四、外部性与市场失灵(一)外部性含义: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如果对旁观者影响是不利的,称为负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
存在外部性时,社会对市场结果的关注扩大到超出市场中买者与卖者的福利之外,它还要包括受到影响的旁观者的福利。
由于买者与卖者在决定需求或供给时并没有考虑他们行为的外部效应,所以,存在外部性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率的。
汽车废气、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修复历史建筑、新技术研究具有正外部性。
生产和消费都会存在外部性。
生产或消费的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量大于社会希望的量。
生产或消费的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量小于社会希望的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和给有正外部性的物品以补贴来把外部性内在化。
(二)外部性的分类:相关外部性:1、技术外部性:一方对另一方效用(生产)函数产生影响。
2、网络外部性:个人从某种产品中获得的好处取决于使用这个产品的人数。
不相关外部性:1、非边际外部性:均衡点附近的数量微小变化不会引起外部效用的变化。
如教育,儿童受教育对社会的外部性影响很大,但大学教育、专业教育只是对个人影响大。
2、金钱外部性: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外部性。
蜜蜂与果园的例子。
(三)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一种是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
一种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庇古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污染许可证。
(四)市场失灵原因:1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另一个人的福利的情形)、2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并阻止其他企业进入。
一个拥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之上)、3公共产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一个人对它消费并不妨碍其他人对它的消费)、4信息不对称(交易中的一方拥有的信息另一方得不到)、交易成本等。
第一福利定理的论证有一个暗含的假定,即每种商品都有市场。
如果一种商品不存在市场,市场不可能配臵这种商品。
比如有些保险。
为什么商业保险公司不做失业保险或老年健康保险?因为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这种保险是不会赚钱的。
因为如果有人买了这种保险,他就不会去努力工作。
为了限制这种行为,保险企业就必须监控他的行为,以确定他失业是由于运气不好或其他原因。
可是,这种监控很难做到。
而只有买保险的人才知道。
但这种保险政府可以做。
因为政府可以强制所有人买,这种保单的保险费或是缴纳的税收,万一陷入失业,就以福利支付的形式获得保险金。
政府作用—实现公平的收入再分配经济学最成熟的地方—政府职能是:资源配臵、收入再分配、宏观经济稳定。
例题1:利用有关经济学概念解释专利制度对技术进步(技术发明、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推动作用。
如果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完全由政府拨付,这样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否有必要给予专利保护?答:(1)技术创新具有非竞争性,即除创新者外,其他人也可以使用技术创新成果。
帕雷托效率要求一项创新成果最好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推广。
但是,其他人免费使用创新成果会抑制一个社会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
因此,为鼓励创新必须保护创新者的利益。
于是,就有了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专利的实质是垄断。
没有垄断,便没有技术创新的“高收益”。
对技术创新给予垄断特权,这是为鼓励创新不得不接受的社会成本。
当然,为促进技术进步,获专利保护的技术创新最后必须向社会公开,即其受保护的时间是有限的(如在美国发明专利为17年,中国为20年,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为10年)(2)如果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完全由政府财政拨付,这样的技术创新成果有必要给予专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