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毛概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精选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___ ______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B.毛泽东C.胡锦涛D.邓小平2.科学发展观在______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B.举办世博会C.汶川地震D.举办奥运会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党对___ ______的新认识。
A.政治问题B.社会问题C.外交问题D.发展问题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決定》,把树立和落实___ ______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5.以党的____ _____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B,十六大C.十四大D.十八大6.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___ ______。
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7 .___ ______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推动文化繁荣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美丽中国8. ___ ______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A.以物为本B.以人为本C.以自然界文本D.以经济为本9.___ ______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A.经济全面增长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党的领导10 ___ ______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A.实事求是B.依法治国C.统筹兼顾D.以人为本11. ___ ______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A.良好生态环境B.良好文化氛围C.坚实经济基础D.人口素质12.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____ _____关于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思想汇报: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学习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学习;讲科学发展观就应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最近学习了《毛概》课上我们学习了胡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受益良多感受深刻。
胡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只有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对我们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我们在校的大学生的发展来说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
作为大学生,应该自觉以此为指导思想,科学地工作,科学地学习,科学地生活。
首先我认为求真务实结合我们大学生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奉献同学;追求真知实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
我们经常讲先进性教育,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先进性呢?我一直这么认为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有奉献精神,现阶段就是肯为同学们服务,也就是要有服务精神。
只有为同学们做了实实在在的事,这才是以务实的态度履行了我们的承诺。
毛主席很早以前就给我们提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然而我们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呢?对“好好”这个词,我的理解就是求真务实。
然而在学校里面确实每天都在上演着虚假的戏剧。
我不否认大部分同学的刻苦努力,然而那些投机取巧的现象实在是让我有点心痛。
不就是作业吗?自己早点动手,不就完成了吗?为什么偏要抄别人的啊,还抄错呢,这是多么可笑啊。
这可苦了我们辛勤的老师啊。
当然,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错,还与老师的要求有关。
我们可以猜想,一个连自己作业都要弄虚作假的学生,工作后会不会也弄虚作假呢?我始终认为学习是来不得马虎的,特别是我们学工科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每种现象都可以给予合理的解释。
百年潮第一集解说词
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解说词(第一集百年追梦)【解说】2012年11月29日。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北京风和日丽,长安街车水马龙,天安门广场游人如织……上午10点,中巴车缓缓驶入巍峨矗立的国家博物馆,历史在这一刻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憧憬与期待呢?国家博物馆庄严厚重,展厅四壁的浮雕从四大发明到北京奥运,沉沦与抗争交织,奋斗与崛起辉映,鲜活地再现了泱泱华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半个月。
此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正流连于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展板前,凝神静思,探幽涉远,犹如在穿行一条长长的历史隧道: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到戊戌变法,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帝制到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路高蹈宏略波澜壮阔,回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脚步声。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踏上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在国家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殿堂,习近平向全世界庄严昭告了中国梦——【同期声】习近平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
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解说】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别开生面的集体亮相、深谋远虑的集体发声——无疑,这是一次历史承诺,更是一次政治宣示。
一个伟大的历史性事件,也许就在看似寻常之中开始悄悄地萌动了……【采访】《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中国梦提出来以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那么大家也就自然会问,这个梦是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发展的概念最初来自胚胎学,代表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演变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竞争的加剧,科技作用的迅速增长,发展一词作为经济增长的代名词越来越得到普遍使用。今天,发展的概念已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而发展观则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概念的转变实际上是人类发展观的演变,而发展观的转变与深化,则是生产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不断提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观,是在发展观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深刻理解其内涵,对于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市130万人民当前和长远利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加强环境保护也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解决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
第一,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和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高度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新材料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垄断性和低成本化的特点,应用范围广,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具备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把新材料确定为我市主导产业,更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更能够突出经济发展的重点。健康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发展健康产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顺应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市兼有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地处东辽河、松花江流域上游,水质良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近几年健康产业涌现出的一批骨干企业,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环境污染较重,受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制约,优势地位逐渐削弱。只要我们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进一步提高“三大产业”科技含量,就能够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一、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14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83页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11月27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4年1月12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730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同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关系一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①。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理论层面上看,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二、从政治层面上看,它所追求的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完整实现;三、从实践层面上看,它所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性效果。
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包含着两个基本的层次,一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本内容的对社会主义的一般论证,即社会主义的逻辑理论。
二是以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内容的对社会主义实现过程的具体论证,即社会主义的策略理论。
例如毛泽东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等等都是在这一层面的发展。
一般而言,社会主义的逻辑理论由于是建立在全面而丰富的思想材料的基础之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探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成果,因而具有旺盛的、顽强的生命力,是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坚强内核。
社会主义的策略理论由于是针对特定的时代条件、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因而具有灵活性。
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调整、修正和发展都是在策略理论的层面进行的。
毛概复习题集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单选题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B.毛泽东C.胡锦涛D.邓小平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B.举办世博会C.汶川地震D.举办奥运会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政治问题B.社会问题C.外交问题D.发展问题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5.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B.十六大C.十四大D.十八大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B.国际金融危机C.经济全球化D.政治多极化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经济升级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改善投资D.发展金融8.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科技进步和创新B.加大投入C.科技人才D.经济环境9.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B.综合国力增强C.文化繁荣D.保障和改善民生10.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A.经济增长型B.文化繁荣型C.政治昌明型D.环境友好型11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A.改革开放B.社会建设C.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12.()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推动文化繁荣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美丽中国13.()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A以物为本B以人为本C以自然界文本D以经济为本14.()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
历 史经验 和 如何 适应 新 形势 、 新任 务 的要 求 出发 . 首 次对 “ 三 个代 表” 重要 思想 进 行 了 比较 全 面 的 阐述— — “ 我 们 党要 始终 代 表 中 国先进 生 产 力 的发展 要 求 。要 始 终 代表 中 国先 进 文化 的 前 进 方 向, 要 始终 代表 中 国最广 大人 民的根 本 利 益 ” 。2 0 0 7 年胡锦涛同 志在 十 七 大报 告 中提 出 ,在 新 的发 展 阶段 继 续 全 面 建设 小 康社 会 , 发 展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 必须 坚持 以邓 小平 理 论 和 “ 三 个代 表” 重要 思 想为指 导 , 深入 贯彻 落实科 学发 展观 。至 此 , 用科 学发 展 观 指 导社会 主 义 的发展 变成 了社会 主 义发展 的新 趋势 。 二、 科 学发展 观 的提 出使 社会 主 义进 入全 新 的发 展 阶段 2 0 0 7年 党的 十七 大 上 , 科 学发展 观 被 写入 党章 。 科 学发展 观 总结了2 O多年来 我 国改 革开放 和 现代 化 建设 的成 功 经验 .吸取 了世 界上 其他 国家在 发展 进程 中的 经验教 训 , 借鉴 了国 外关 于发 展 认 识 的最 新理 论成 果 . 是对“ 什 么是 社会 主 义” 的深入 理 解 与把 握, 反 映 了我们 党对 发展 问题 的 新认 识 , 体 现 了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 摘要 】 社 会 主义 从提 出到 完善 经历 了数 百年 的 时 间 , 最 终形 成 了一套 完整 的、 科 学的理 论 体 系 。在 经 济迅 速发 展 、 国际 关 系 日益 复 杂的今 天 , 我 们 面 临着社 会 主 义在 中国发展 的 新 问题 。为 解决 这些 问题 , 中 国共 产 党 的几代 领 导人 不 断探 索 、 总结 经验 , 深 化 理论 , 直 至科 学发展 观 的提 出。 科 学发 展 观一 方 面是 中 国 目前主 客观 条件 的要 求 , 另一方 面也 是 对社 会主 义理 论 的继 承和 深化 , 体 现 了社会
毛概复习题集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单选题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江泽民B.毛泽东C.胡锦涛D.邓小平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B.举办世博会C.汶川地震D.举办奥运会3.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政治问题B.社会问题C.外交问题D.发展问题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5.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B.十六大C.十四大D.十八大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B.国际金融危机C.经济全球化D.政治多极化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经济升级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改善投资D.发展金融8.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科技进步和创新B.加大投入C.科技人才D.经济环境4.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B.综合国力增强C.文化繁荣D.保障和改善民生5.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A.经济增长型B.文化繁荣型C.政治昌明型D.环境友好型6.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A.改革开放B.社会建设C.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7.()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推动文化繁荣C建设和谐社会D建设美丽中国8.()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A以物为本B以人为本C以自然界文本D以经济为本9.()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毛概复习题_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单选题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A. 江泽民B.毛泽东C.胡锦涛D.邓小平2.科学发展观在()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抗击非典疫情B. 举办世博会C.汶川地震D.举办奥运会3. 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
”A. 政治问题B.社会问题C.外交问题D.发展问题4.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5. 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 十七大B. 十六大C. 十四大D.十八大6.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其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恐怖主义B. 国际金融危机C.经济全球化D.政治多极化7.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 经济升级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改善投资D.发展金融8. 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A. 科技进步和创新B.加大投入C. 科技人才D.经济环境9.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增长B. 综合国力增强C. 文化繁荣D.保障和改善民生10.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A. 经济增长型B.文化繁荣型C. 政治昌明型D.环境友好型11.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A. 改革开放B.社会建设C. 文化建设D.政治建设12.()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一、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
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3.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的实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
这些年来,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发展保持着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反映出经济工作的不少方面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
4.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我们党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指导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
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最主要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5.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就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与⽣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与⽣态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态环境保护中,是⼀个⾮常重要⽽紧迫的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常丰富,其中⼀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
这⼀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个⽅⾯。
⾸先,良好的⽣态环境和充⾜的⾃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
经济增长的最终⽬的是富民强国,提⾼⼈民的⽣活⽔平。
良好的环境是⾼质量⽣活的必要条件,⽽环境污染和⽣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制约⼀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或增长⽅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态破坏的重要原因。
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流失、⼟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态服务价值。
低成本的⼯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
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的⽀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
环境问题的产⽣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的之⼀,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是发展的⽬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两种发展观的简单比较与思考
两种发展观的简单比较与思考发展问题可以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关于发展的思路和视角也是丰富多彩的。
就阿玛蒂亚·森所提出的自由发展观和中国政府当前正在执行的科学发展观作一简单比较分析,以期理清发展的新思路。
标签:自由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阿玛蒂亚·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关于发展的不同要求或是种种论断,那么,究竟什么才叫发展呢?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发展呢?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全人类共同思考的难题。
关于发展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教授在其《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以自由为核心的发展观。
阿玛蒂亚·森教授在书中告诉我们:发展就是一个扩展人所享有的真实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同样自由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那么,这两种发展观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下面将就此问题作一简单分析:一、自由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不同阿玛蒂亚·森在他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的导论中说:“本书论证,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1]。
阿玛蒂亚·森所说的“自由”,有其自己独特的含义,它是指人在所处的社会条件下拥有多大的“可行能力”去享受他们根据自身的理由而珍视的那种生活,阿玛蒂亚·森把它称做“实质自由”,具体来说实质自由包括人们免受与贫困相连的各种困苦(例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的死亡等等)的能力,同时也包括诸如有机会接受教育、发表言论、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等等进一步的自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科学发展观推进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思考
科学发展观推进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思考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美丽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从成功经验和问题思考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在推进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成果和不足,以期为2023年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成功经验在推进科学发展观方面,我国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
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成功经验是:(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
在实践中,我国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中心。
这样做既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强调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协调,使得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得以全面协调,实现了最优化的发展。
这种发展思路不仅提高了社会整体效益,也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鼓励发掘自身资源和特点,推进科技创新,对培养和引进人才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这种发展思路使得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更具优势和特色,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问题思考推进科学发展观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一)科技创新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在推进科学发展观方面,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点之一。
但是,目前许多企业还未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缺少打破常规的勇气和决心。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的培育,加强创新的实践,不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及伟大意义作者:李君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2期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完善伟大意义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这既是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面向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又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1.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吸收了毛泽东以统筹兼顾为主要特征的“赶超”发展观、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江泽民以创新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观,继承了我党的发展理论,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现了党的科学发展理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2.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这就要求全党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与时俱进的认识和把握,也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街道工作的指导意义,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深有体会。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观更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发展;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重视: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
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
发扬五种革命精神
发扬五种革命精神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启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
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
要继续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在党内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种种残余影响,并继续制定和完善各种符合于社会主义原则的制度和法律来清除这些影响。
同时,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我们继续坚持同对我们友好的西方国家交往,继续坚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是必须在思想政治领域把上述的斗争进行到底。
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一九八五年三月七日)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志们: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处理好可实现“双赢”,处理不好则两败俱伤。
这一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
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综上所述,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解决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及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当前我县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形势严峻。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推动环保事业最强大的力量。
要发动群众为环保献计献策,鼓励群众对违法排污企业检举报告。
要支持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支持和引导环保社团和环保志愿者开展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发展
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不能再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严重污染环境、后来再治理恢复的路子。
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子,实现环保跨越式发展?一靠机制、体制创新,二靠科学技术进步。
今后技术进步应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这既有利于缓解资源不足,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国际上有学者提出四倍跃进的观念,即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做到消耗一份能源或资源,创造目前四倍的经济增长。
企业的行为对环境质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要健全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其配套的制度和标准,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提高处罚标准,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要有各种引导措施,激发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努力实现双赢。
要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对环境有影响产品的企业,要负责这些产品使用后回收和处理,能再利用的再利用,能作为资源回收的,处理后作为资源再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做到无害化处理。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我国党和政府已经做出了正确选择,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通过各项具体工作认真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