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回来,有朋友问,中国和英国的发展相差多少年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郑天翔学号:1352001记得有人曾说过,世界上从来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在历史的舞台上,一幕幕波澜壮阔交替上演,或迎来欢呼,或迎来哀叹。
在观看了《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之后,一个个国家的崛起、强盛、被替代,都有其出现的原因。
我突然想到英国——这个位于北大西洋中的岛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组成,面积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这样的一个国家,为何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头等强国的地位?而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为何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步一步走过屈辱的历史?在我认真查阅、学习、思考了鸦片战争前几十年的历史之后,我震惊的得到了一个不愿相信的结论: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能力有限,但我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三方面稍加诠释:一、政治方面从政治的角度看,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大大的滋生了腐败。
正是由于统治者高高在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主的意志就代表了人民,于是就造成了固步自封,狂妄自大,死守旧体制。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盲目的自信也是中国落后的原因。
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
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社会的动荡也是清王朝败落的一个原因。
1840年中国还在延续千年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下,暴政腐败现象愈发严重,阻碍历史发展,钳制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起义最终也始终是推翻一个集权统治建立另一个集权统治,到清末表现尤为明显的事这样的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摘要:回首从19世纪后半期以来,无论中国所面对的国际环境还是中国自身,都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这两方面变化都对中国外交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外交是在一个传统的中国与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西方世界发生全面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的,而翻开这扇冲突大门的就是英国。
本文拟从两国经济交往的角度,探讨自有贸易接触以来至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中英关系的开展与变化。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英贸易;中英关系中国与英国都是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开展进程中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
中英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早在700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就有了断续的交往。
随着17世纪两国通商贸易关系的建立,中英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进入19世纪之后,中英交往的规模和深度都到达了空前的程度,但其性质却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为标志而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一、1840年以前的中英关系从13世纪至17世纪中期中英间的早期接触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前夕,为中英关系史的初期。
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商业关系。
但中国与英国贸易开展成一种特殊的垄断模式。
英国,在1834年之前,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进行垄断贸易。
中国方面,直到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行商一直专营着对外贸易。
两种类型的垄断系统共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特殊作用于中国与英国友好关系。
但是也违背了平等、自由、和竞争的市场规律,抑制市场经济开展。
从而引发了中国和英过之间以及在各自国家内部引发了反垄断的冲突和斗争。
1833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格雷内阁提出的从1834年起废止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垄断权的提案。
8月28日英国国王威廉四世发布第93号法令,正式通告全国。
与东印度公司不同,因为由于行商垄断制度的这种特殊职能,在旧的天朝上国思想和夷夏大防观念下,清政府不能主动从里面打破它。
在英国方面,废除行商垄断迫在眉睫,但这毕竟不是英国国内事务,不能依靠国内立法,必须通过外交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演变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中英关系演变及现状摘要: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承认新中国,但两国关系一直发展缓慢,充满曲折。
1972年正式建立邦交后,中英关系也时有反复,直至97年香港回归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英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现阶段,中英关系既存在着发展障碍,也有共同合作的基础,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英关系演变历史现状分析一、建国后中英关系发展历史回顾(一)1950年--1953年(英国承认新中国时期:在曲折中缓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承认新中国。
英国承认新中国出于多种原因,第一,英国现实主义传统在外交方面的又一次表现。
英国人视民族利益为重,较少受无实际意义的因素制约。
第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英国政府对发生在中国大陆上的既成事实的承认,并不表明它对新中国本身的赞同或肯定。
第三,为了确保英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
第四,维护英国在香港的地位和利益。
第五,力求避免中国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但中英两国对”承认”的理解和立场存有差异,中国政府坚持先谈判后建交的立场,主要是因为有些国家仍然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或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两国从1950年上半年开始举行建交谈判。
英国承认新中国后,两国关系发展缓慢,充满曲折,究其原因,首先是中英两国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相互之间还缺乏必要的了解。
社会主义中国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企图还保持高度警惕,英国则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也存有戒心。
(二)1954--1971年(半建交时期:从低潮走向正常化)中英两国的关系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陷入低潮,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中英关系出现改善的迹象。
转折点出现在1954年4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期间,双方领导人来往密切, 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并正式公布了联合公报。
代办级外交关系建立后,中英关系有所改善,两国联系增多。
但中英两国之间仍存在一系列的原则分歧,其中台湾问题影响最大。
浅析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轨迹的分化,从1649年说起
浅析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轨迹的分化:从1649年说起1649年,中国与英国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的重大变动。
这一年是顺治六年(永历三年),秋,耿仲明、尚可喜部清军越过大庾岭,再度南下,攻克南雄、韶关,招降潮州、惠州,十月,占领广州。
广东大部已为清军所占。
孔有德军则从湖南永州南进,连下全州、桂林。
清王朝基本完成了对整个汉人通知下的中国的占领。
同在这一年,远在西半球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冠以“暴政,叛徒,杀人犯及人民公敌”的罪名被议会送上断头台,英国宣布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首相。
正是这一年,两国截然不同的政权更迭,决定了接下来两百年间,两国经济发展的极大分化,并最终导致了两百年后的鸦片战争,这种分化被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一,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对于英国来说,与王权对抗的种子早在1215年便被种下,约翰国王在贵族势力的胁迫之下,签署了影响深远的《大宪章》,并在日后成为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英国由此获得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体质,国王权利受到限制,而这对于中央集权的中国来说,几乎不可能,相比中国,分封制下的英国,国王对贵族的控制力要弱得多,国王更多地是被看做“众多贵族中的第一个”。
《大宪章》的签订赋予了英国贵族反抗国王的权利,充分体现了贵族阶层的自由意志。
在国王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不断发展,并逐渐控制了议会的大部分权利,到17世纪,尤其是下议院的议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绅士、小业主、市民等中产阶级,新贵族将过去出租给农民的土地收回养羊,资产阶级则热衷于从事商业贸易,将原料分摊给一家一户制成产品,在通过销售产品获得绝利润,随着他们资本的逐渐扩大,信用的增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相比于国王与旧贵族们对于民众产生更为强大的影响,也越来越能够脱离王权及封建权利的控制,并最终导致当国王与以后决裂后,他们果断采取了推翻国王的军事行动。
资产阶级并没有强烈的政治野心,但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封建王权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便需要借助政治权利来保证他们的经济利益,而英国的政治环境又确实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英国的崛起与中国的发展
英国的崛起与中国的发展一、引言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有它与众不同的兴起之路,当然,这条道路也必然十分地艰辛与困苦。
我相信,每个国家的兴起都有它的血泪史,然而也正是这些血泪史构成了那些大国的宝贵财富。
当今社会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社会,各国之间的比拼也绝非仅仅停留在军事层次,要想成为一个大国,首先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要高度的发达,同时在崛起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它会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它特有的脚印。
因此,研究大国的崛起,有利于中国的成长,对于正在走一条伟大复兴道路的我们,它具有深刻的影响。
而《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它用优美的笔法、理性的态度、开阔的视野,较为客观地解读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国先后崛起的历史。
其中,“英国——工业先声”部分对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本文也是针对该部分内容就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展开讨论并谈论一些自己的看法。
影片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给明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着无形的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
我想就这么一句话,已经把英国的工业革命初步概括出来了。
二、经济方面的崛起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是以经济发展为先导的,英国就是如此。
首先,工业革命出现时英国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同时,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自此,英国有了自己创造的动力,它打破了原来只有风车、水排作为动力源的模式,人们的生产不在局限于依赖自然的力量,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化生产。
【2017年整理】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摘要:论文从国家制度、经济、教育和军事上剖析,分析了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不同的发展历史。
对比得出以封关锁国为重要因素导致了中国落后的结论。
关键字:管理腐败,中央集权,国家教育落后,军备废弛。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广阔的国土,亦曾有过繁华一时的盛唐,以及乾隆,雍正统治下强极一时的满清。
然而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的落后一览无遗,是什么导致曾经强大的中国在英国的炮火下苟且偷安。
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国家制度教育经济和军事上剖析。
1640年,英国爆发了震惊整个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威廉夫妇被拥护为英国国王,英国从而由一个封建庄园主制国家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国王的权利被削弱,存在了几千年的君权神授的思想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国王从此不再独揽大权,转而变为国家的象征。
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制度。
到18世纪前后,又形成了责任制内阁,限制了君主的权利以及其发展。
从此英国的国家政治体系向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而就在此时,清兵入关,明朝的统治被推翻。
满族人的统治下,中国依旧是那个农业国家,生产力低下,国家经济性质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封建君主思想在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里根深蒂固。
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集权在清朝时期继续上演,国家权力集中在自命天子的皇上手中。
国家政治腐败,军队设施废弛,阻碍思想压制了创造力,官员昏庸无能,腐败成风,无所忌惮的收刮民脂民膏,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于是阶级读书入仕途便有不纯的动机。
腐败之风愈演愈烈,伴随着统治阶级的无能,百姓怨声载道,国家动荡不安。
而皇帝还在加强自己的权力,国家政策由一人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集中在一个人手上便肯定会出问题,也正是这种权利的诱惑导致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不断,然而社会制度却没有发生改变,社会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平发展》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用了显著的篇幅,着重向英国公众介绍了中国三个方面的情况,概括来说就是“道路选择”、“梦想机遇”与“和平诉求”。
这三个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反复向国际社会阐释和述说的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
首先,中国人民选择的是一条最适合自身国情,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也对中国人民最为有利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之路,都必须由本国人民依据客观现实做出对自身最有利的选择,而且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必须注重变革和创新。
对于中国而言,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这条道路,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这是百余年来,中国几代人经过艰苦摸索,励精图治而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
其次,中国人民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这蕴含在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中国致力于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中等发达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实现的人口减贫成就赞赏有加,但今日在中国仍有7000万人没有脱贫,这超过了英国全国的人口。
如果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尚有超过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国富民强,这是中国百姓最质朴的诉求。
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进出口和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水平和均衡度,并致力于成为一个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
在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时代,中国的发展机遇也是全世界的发展机遇。
通过共享发展机遇,中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发展实现普遍繁荣。
最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发展的世界。
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理由都不能动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
”在9月参加联合国峰会之时,中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张,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
当年,提出“十五年赶上英国”
五十年代后期,我小学毕业,有一首歌唱道:“五年计划看三年,三年计划看头年,赶上那个英国,要不了十五年!”当时,我国提出要完成1070万吨钢,小学学了地理,在地图上找到了那个要赶超的英国,不就是在欧洲西部大西洋里一个小小的岛国吗?当时在我的脑海中,赶上英国是一个宏伟的目标。
事过五十多年,我们的国家的经济总量先后超过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据专家预测我国在2020年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我国钢的产量今年可达8亿吨。
当时奢望的两弹一星,早已实现,我国如今能制造大飞机、航空母舰、核潜艇,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令人欣慰,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
今天,是我国建国65周年国庆,回忆过去,看看现在,作为一个中国人,觉得自豪。
可是,有的人总是因为我们国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看总体,不看成绩,不看发展变化,总看到阴暗面,看到问题,还说这是“勇气”,一肚子牢骚,一肚子怨气,闭口埋怨,张口就骂,丧失信心,造成负面影响,有的甚至丑化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主张模仿西方,这些倾向,应该纠正,在网络,应该传播正能量。
英国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化比较
城市化:从英国的1890到中国的2011王志浩,关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多担忧,但作为经济增长之根本的城市化却一直发展得欣欣向荣。
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据了多数,而且在未来二十年中,城市人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数以百万计的增长。
那些认为中国的投资热潮将在2012 年终结的人,请记住,根据联合国的资料、韩国虽然现在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83%,但它直到1977年才超过50%;日本现在的城市化率是67%,但直到1967 年才达到50%。
中国经济中确实存在投资周期,但是更大的城市及其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公路、铁路、房屋和钢铁,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质疑基础设施高投资率的持续性。
推动英国城市化的三大因素英国(也是本文焦点)是第一个城市化率突破50%的国家,大概是在1880-1890年间。
如今,在庆祝中国城市化人口超过50% 这个里程碑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头看看120年前欧洲是如何实现城市化的。
把欧洲的城市化与当前中国的城市化相比较有重要意义,以此可以揭示2012年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英国创造了发展迅速的城市化。
16世纪,荷兰借助与新世界的贸易变得富强,英国17世纪同样走上富裕之路,它们的城市也得到扩张。
但真正启动了英国城市化机器的是其1750-1830年间的工业革命。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更多的人来到人口上万的城镇中,如图1所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600年的6%增加到1700年的13%、1850年的40%。
1500年的伦敦远不如巴黎或者威尼斯大,但到1800年伦敦远超了他们,与此同时,法国和西班牙人口的90%左右仍然集中在农村。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估算英国经济规模在1700-1820 年间增长了三倍,见图2。
英国以及欧洲的其他地区早在17 世纪以前就经历了经济增长,但是他们总是碰到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中出现的障碍,即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口会增长,人均食品供给相对变少,实际工资会下降(再或许重大疾病会发生),生活水平会降低,最后人口会减少。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即使我们已在当今时代享受历史变革过后的美好成果,但无法逃避的是在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直面历史剖析民族问题的精神。
列宁曾说:“谁要是忘记了过去,那就意味着背叛。
”只有坦然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
欲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来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同样需要在公正公平的角度进行评判审视。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治中国: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此时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从明中后期开始,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时,政府更是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于是结果便如魏源所言:“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英国:1640年的议会上明确提出了政权问题,并且英国人民用武力推翻了查理一世的统治召开,因而被人们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从1642到1649年,英国内战,斗争从议会推展到全国,议会用暴力否定了“君权神授”,开始明显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
1688年被英国人称为“光荣革命”的历史事件,结束了革命与动荡的岁月,标志着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出发点。
小结: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维护了封建统治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君主对自家江山的地大物博得意忘形固步自封,行使的国家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
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使革命的主观力量尚处于幼年时期,但革命的意义上绝对超过了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相比而言,中国似乎自此便隐约存在在近代落后的趋势。
中国,究竟落后世界多少年?
中国,究竟落后世界多少年?中国到底落后世界多少年工商业:[ 转自铁血社区/post_3502085_1.html/ ]1903年,伦敦出现出租汽车,中国实现时间:1980年左右,落后世界77年。
1929,美国汽车年产量突破500万辆(534万),中国完成时间:2004年(504万)。
请忽略中国2004年人口13亿,美国1929年人口1.3亿,请忽略中国80%是合资车。
落后世界:75年。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创立,开始商业化生产汽车,美国私家车在十几年内迅速普及,中国:1984年国家开放私家车拍照,开始生产合资轿车,私家车在二十十几年内开始普及,但目前仍远未达到美国1930年的普及水平(千人拥有汽车量)落后世界:80-100年。
1609年,荷兰人创立现代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制度,形成现代商业社会雏形。
中国:1823年,日升昌票号勉强算最早的现代银行。
1914年上海股票交易公会,但是这些东西都没有保留下来,而且外资银行占据主导,所以中国人真正主导自己的银行和股票交易,建立现代商业社会大概在1980年代,落后世界:300-400年。
1890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占据美国90%,造成石油垄断,这一点,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垄断90%以上的石油,和世界的差距是100年左右,不幸的的是,美国1911年开始大力度实行反垄断法,拆分了标准石油(动真格的)。
我们的反垄断法也颁布了,但特别说明要保护国有企业,也就是这两家大企业(装样子),也就是目前还不准备干。
其他行业的垄断也差不多。
看一下美国19世纪中后期的状态:石油、钢铁、电信、铁路垄断;贫富差距大,工人收入极低;矿难工伤致死率世界最高;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可怕;在国际上技术优势还不明显等等,和我们现在太相似了。
所以总体而言,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商业发展程度,大致落后世界最高水平80-100年左右。
[ 转自铁血社区/ ]教育: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颁布《义务教育规定》,中国最早的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落后世界:367年。
中英两国在近代发展中的巨大差距
第三,工业革命加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 基础,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在工业革命中, 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个 新的对抗阶级,土地贵族逐渐适应了资本主 义的生产方式,向资产阶级靠拢,农民阶级 则慢慢消失,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居民中的 一切差别都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成了社会 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 第四,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变革。工业资产 阶级壮大起来以后,再也不甘心政治上处于 无权地位,从18世纪下半叶起,资产阶级发 起了与土地贵族争夺政治权利的急进运动。 资产阶级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在19世纪实 现了三次议会改革,废除了谷物法和航海法, 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它还改革了教育制 度和文官制度。这些改革消除了上层建筑中 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腐朽部分,促进了资 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
首先,工业革命使各产业部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推动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 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量都成十倍、成百倍地增长。例如,棉织品的生产量从 1785年到1850年增长了49倍。生铁产量从1740年到1850年增长了1300多倍。1850年,英国生 产了世界煤产量的60.2%,铁产量的50.9%,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当时英国获得了“世 界工厂”的称号。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打下了 坚实基础。 其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地理和人口分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英国工业 的重心从英格兰东南 部转移到煤铁资源比较集中的西北部地区。工业化导致了都市化,在新兴的工业区出现了曼彻 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大城市。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也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在1750至1850年 期间,英国人口增长了近两倍。人口的分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从18世纪初的70%下降到1851年的50.2%,新兴工业区和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英国已从乡村 社会向城市社会迈进。
成人之美与趁人之危
成人之美与趁人之危这是我今年看过最棒的短文有幸与您分享「成人之美」与「趁人之危」距离有多远呢?英国回来,有朋友问,中国和英国的发展相差多少年?还真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等诸多因素。
......有一个听来的故事,或许可以帮助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一对在英国爱丁堡工作了一辈子的退休老夫妇准备卖了房到西班牙去养老。
英国四面环海,气候潮湿,老人易患风湿病。
他在西班牙看中了房子,两周內必须付款,就在爱丁堡的房屋中介所挂了房子说是“急卖”。
......一对中国年轻夫妇正好刚在这个城市找了工作,孩子要上学,急著买房。
看了中介挂出的房屋照片和价格,怦然心动- 无论是地段还是房屋的品质都是他们希望的那样。
......年轻人注意到了“房屋急售”的字样,就电话中介“可以优惠吗?"老夫妇想著西班牙已经定好并急著要付款的房屋,说“可以的”。
于是房价被砍了第一刀。
......年轻人觉得还是有降价空间。
在签购房合同的前两天,突然说这个价格太高不能接受,不买了,除非价格上再降一个较大的幅度。
没有想到,老夫妇居然在讨论后同意了!年轻人心中大喜过望,差不多白菜价买了幢难得的好房子,马上可以拎包入住。
......搬家那天,很多朋友来帮忙。
一走进院中,大出意料之外,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就想主人才刚刚离开,还保有原貌。
推开房门,年轻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房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桌子上还有鲜花,花瓶压著一张纸条,上面写著: "非常欢迎你们入住这座记录了我们几十年幸福生活的房子。
希望你们接下来的生活也和我们一样幸福安康!" 走进厨房,打开冰箱,里面吃的喝的都有。
冰箱贴也压著纸条,说“冰箱里给你们准备了一周的食物,超市要开车出门左拐再左拐,大约有20多分钟可以到达”。
年轻人开始沉思了,房子有这样卖的吗?......再看电表箱上也有一字条,上面写著“我们已经给你们预留了至少一个月的电费,这个时间,可以帮到你们办理相关更名手续。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doc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政治方面: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经过48年激烈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的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于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经过一系列政治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确立君主立宪制而宣告结束,但在当时并未制定出一部完整的宪法。
以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和法令,使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起来。
君主立宪政体和国会制度的确立,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能够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里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而英国政府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要求,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自公元前5世纪开始,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在英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到了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统治时期。
清军入关后,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平定了南明政权和广大汉族人民群众的抗清斗争,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政治统一形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乾隆统治后期,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国家政权机构趋于腐败,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连续不断,清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经济方面:从16世纪末开始,英国建立了许多从事掠夺的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有1579年建立的东陆公司、1588年建立的非洲公司和1600年建立的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完全垄断了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
英国的海外贸易还具有很强烈的海盗掠夺的性质,各个海外贸易公司的据点,同时也进行海盗掠夺。
英国还在亚洲、非洲以及北美、西印度群岛等地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掠夺当地人民的财富。
1800年前后中英历史比较
1800年前后中英历史比较作者:童婧曦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3期摘要:中英两国在十九世纪发生的巨变,从两国在世纪初的社会发展中就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乔治三世治下的英国与嘉庆皇帝治下的中国面临着决定国家发展的十字路口。
而在1800年前后的分析与对比中,我们会对中英两国近代发展史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历史;英国历史;1800年十九世纪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东西方社会同时经历着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与发展,或顺风顺水,或艰辛无比。
而西方的英国与东方的中国正是在这一时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对比早在1800年前后就已经清晰显现出来[1]。
一、1800年前后中英政治格局对比(一)国内政治1800年是乔治三世作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王的第四十年,英国国内政治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持久的繁荣,虽然他本人已经罹患精神疾病无法履职,但是在相对稳定的体制下,英国国内各党派各自发挥了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使得英国能够以一个统一的整体积极应对国内外重大事件。
英国通过组织反法同盟使欧洲大陆各主要国家均势发展,使其不至于对英国构成挑战,并保持着积极发展国内经济与不断扩大对外扩张的国家政策一致性。
而同一年是中国清代嘉庆皇帝在位的第四年,此时清代社会看似繁荣,实际上危机四伏,尤其在吏治方面存在严重的贪腐、官僚和奢靡现象。
虽然嘉庆皇帝试图通过“咸与维新”整肃纲纪,国内政治几乎没有起色。
另一方面,农民起义频发,四川、湖北、陕西多地发生民乱,天理教起义更波及紫禁城,显示出激烈的社会矛盾。
(二)对外政策英国早在十五世纪英法战争失利后就将对外政策的重点从争夺欧洲大陆专项争夺海上霸权,通过先后击败荷兰、西班牙,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海上地位的维护,需要的是大量的海外基地与殖民地,英国通过积极的海外政策,在1800年前后确立了在北美加拿大的统治,并征服了澳大利亚和南非,初步建立了全球殖民网络。
而中国方面则在保守封闭的政策上越陷越深。
1840年中国和英国的国情比较
1840年中国和英国的国情比较1840年中英两国比较作者郑鑫1840年的英国已经开始了近代化,开始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
而1840年的中国为道光时期,仍然固步自封,沉醉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之中。
下面从三个方面比较1840年中国(清王朝)和英国的国情。
英国:1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飞速发展2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3东印度公司对外殖民扩张掠夺,使英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国:1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仍处于落后的自给自足封建自然经济体系之下,生产力低下2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3四周强敌环伺,清政府为图自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一、生产力英国18世纪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
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
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在十七世纪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工业部门中,棉纺织业发展得尤其迅速。
十八世纪初,运到英国加工的棉花只有一百万磅,但是,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资本家为了追求越来越多的利润,除了增加工人以扩大生产规模外,迫切希望改革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摸索于1769年瓦特制成第一台蒸汽机,经过多次改进后蒸汽机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还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很快蒸汽机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很快在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机器的广泛使用,根本改变了工业的技术面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中国和英国,哪个国家的历史更为悠久?
在中国和英国,哪个国家的历史更为悠久?作为世界上最着名的文化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文明。
英国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和中世纪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那么,在中国和英国中,哪个国家的历史更为悠久?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个问题。
一、文化传承中国的文化传承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文明。
其文明中包含了齐桓公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朝、唐朝、宋朝和明朝等多个历史时期。
中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
另一方面,英国的文化传承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和中世纪早期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其历史文化包括威尼斯建筑、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和英国文艺复兴等。
英国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产生了影响,但相比于中国的文化传承,要少一些。
二、历史建筑在历史建筑方面,中国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城墙、宫殿、寺庙和古镇。
这些建筑物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故宫在清朝时期就是皇帝的宫殿,长城是中国在古代时期的国界屏障。
而英国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如温莎城堡、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圣保罗庙等。
这些建筑物虽然不如中国的古老建筑那样古老,但它们在英国历史上的角色同样不可忽视。
三、历史事件在历史事件方面,中国有很多经典的历史战争,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清朝对外战争和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玫瑰战争、亨利八世和英国革命等。
这些事件同样对英国和全球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文学艺术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而英国的文学艺术同样有重要的地位,如莎士比亚的作品、狄更斯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等。
这些作品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五、科技发展在中国和英国的历史中,都有许多对于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
中英近代差距
• 2、明代中后期实行自我封闭的闭关政策,造成消极 的后果,资本的原始积累很难进行,国内工商业难以 发展,不利于中外经济正常的经济交往。 3、在文化 教育及观念思维方面,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不允许有任 何“离经叛道”之举. 窒息革新思想,迫害知识分子。
•4
唯我独尊
世 乱 ”
即 “ 主 贤 世 治 ” 、 “ 主 不 贤
(2)现代文化没有停留在前期“西学东渐”的简单重复与模仿上, 而是结合本国国情而消化、发挥,并见诸于备条战线的实际行动。 所谓“西学”,早巳不是启蒙思想,而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学习和 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近现代文化的主 流。 (3)中国现代政局变化极大,文化领城呈现着巨大的变化,其内容 和形式以及阶级属性,也同前期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最终与 政治上国共两党的对峙取得了一致的趋向,代表共产党人意愿或受 中共主张影响的文化成为进步的核心内容。
(3)近代前期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 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与科学。
(4)由于社会变化剧烈,中国近代前期文化的发展变化之快是前 所未有的。这种快速变化也使文化本身在层次上不够深入,在内容 上缺乏本质飞跃,在理论上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
2、中国现代文化的特点
(1)现代文化不仅仅以救亡图存为主要内容,而是追求光明,抨击 封建传统,宣传独立自主和人民民主,由前期追求量的变化,应付突 如其来的危局,升化到质的飞跃而讴歌、疾呼,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作为一个岛国,英 国要继续发展,就 必须回到海洋;不 仅要防守海岸线, 还要称霸海上。这 就需一支强大的海 军以及相应强盛的 海军战略与战术。
——克伦威尔
在此国家发展战略下,英国大力发展海 上军事,期间爆发的工业革命对于英国的海 上军事实力,更是如虎添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回来,有朋友问,中国和英国的发展相差多少年?
英国回来,有朋友问,中国和英国的发展相差多少年?还真的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等诸多因素。
有一个听来的故事,可以帮助了解一下这个问题的走向。
一对在英国爱丁堡工作了一辈子的退休老夫妇准备卖了房
到西班牙去养老。
英国四面环海,气候潮湿,老人易患风湿病。
老人在西班牙看中了房子,两周内必须付款,就在爱丁堡的房屋中介所挂了房子说是“急卖”。
一对中国年轻人正好刚在这个城市找了工作,孩子要上学,急着买房。
看了中介挂出的房屋照片和价格,怦然心动——无论是地段还是房屋的品质都是他们希望的那样。
年轻人注意到了“房屋急售”的字样,就电话中介“可以优惠吗”?老夫妇想着西班牙已经定好并急着要付款的房屋,说是“可以的”。
于是房价被砍了第一刀。
年轻人觉得还是有戏,在签购房合同的前两天,突然说这个价格不能接受,不买了,除非价格上再降一个较大的幅度。
没有想到,老夫妇居然同意了!
年轻人心中大喜过望,差不多白菜价买了幢好房子,可以拎包入住。
搬家那天,很多朋友来帮忙,包括我们在英国的导游德子。
走进院中,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就想主人刚刚离开。
推开房门,年轻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房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桌子上有鲜花,花瓶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非常欢迎你们入住这座记录了我们几十年幸福生活的房子!希望你们接下来的生活和我们一样幸福安康!
走进厨房,打开冰箱,里面吃的喝的都有。
冰箱贴也压着纸条,说“冰箱里给你们准备了一周的事物,超市要开车出门左拐再左拐,大约有20多分钟可以到达”。
年轻人开始发蒙了,房子有这样卖的吗?
再看电表箱上也有一字条,上面写着“我们已经给你们预留了至少一个月的电费,这个时间,可以帮到你们办理相关更名手续”。
——在英国,办理这类手续是非常麻烦的。
年轻人彻底给蒙了!他站在那里不能动弹——“成人之美”与“趁人之危”,“锦上添花”与“落井下石”,这些概念一时搅得他口呆目瞪,手足无措。
这时的他,已经全然没有了乔迁之喜。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这样,我们与发达国家就没有大的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