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以冀中根据地为核心建立起来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纪事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纪事作者:来源:《百年潮》2015年第10期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它位于华北北部,北与绥远省东部、察哈尔省北部、热河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相连,东、西、南三面以津浦、同蒲、正太、石德铁路为界,分别与山东、晋绥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接壤,包含以山西、察哈尔、河北三省交界地为中心的晋、察、冀、热、辽诸省的广大地区,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抗战时期,它在对敌斗争和建党、建军、建政、群众工作及经济、文教工作等方面,创造了极为丰富、宝贵的经验,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中共中央创建晋察冀地区根据地的决策七七事变后,日军疯狂进攻华北,7月底占领北平、天津,8月末攻陷南口、张家口,9月占领大同、保定、沧州,10月攻占石家庄、娘子关、德州,11月8日又攻陷太原。
至此,整个华北几乎完全沦陷,日军锋芒直逼黄河北岸。
在此形势下,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身上。
而在华北敌后抗战的全局中,晋察冀地区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晋察冀地区处于华北抗战的最前沿,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可以北越长城,直捣伪“满洲国”,扼住日军出入华北的咽喉要道山海关;可以控制平汉、津浦、同蒲、正太、平绥、北宁等铁路干线,卡住日军运输的大动脉;还可以紧紧包围日本华北方面军大本营及华北伪政权的驻地北平、天津、张家口等战略要点,在华北地区敌人的心脏上插入一把尖刀。
总之,这既可以直接袭扰敌人的后方,牵制敌人的大量兵力,达到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的目的,将来还可以成为全国大反攻、解放东北的重要前进阵地。
晋察冀地区,早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或组织下,就多次爆发过英勇的抗日斗争,如29军等部的长城抗战,孙永勤部的热南抗战和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斗争等,特别是1935年北平爆发的一二九抗日救亡爱国学生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潮,也直接激发了本地区人民坚决抗战,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斗争。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129师的核心根据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29师的核心根据地导语: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河北、河南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
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山西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布置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的任务。
会后,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张浩领导下,除以主力阻击沿正太路西进之敌外,师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等率领工作团和部分武装,到沁县、长治、晋城、武乡、襄垣、平顺、沁源、安泽、屯留等地,在中共地方组织及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的配合下,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开展改造旧政权、减租减息等工作,很快在晋东南和冀西地区建立了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
1938年1月,邓小平接任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
2月初,第一二九师在辽县召开会议,就进一步实行战略展开、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等工作进行部署。
随后,晋冀豫边区的抗日游击战全面展开。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日军构成重大威胁。
日军为维护后方交通,巩固占领区,调集大批军队围攻根据地。
1937年12月,第一二九师在寿阳、昔阳地区打退日伪军六路围攻。
1938年3月,一二九师在徐向前领导下,取得神头岭和响堂铺伏击战的重大胜利,共歼敌1500余人。
4月初,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密切配合,粉碎了日军调集3生活常识分享。
建国前后河北乡村基层政权建设——以廊坊地区为例
收稿日期:2017-03-05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建国初期河北村镇基层政权建设与社会秩序重建研究”(SD161069)。
作者简介:荣宁(1965—),女,河北三河人,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史。
①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档案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26页。
②谢忠厚、宋学民:《晋察冀边区民主政权建设文献选编》(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62页。
③文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安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65-67页。
④中共廊坊市安次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安次县民主革命时期大事记(1919—1949)》,铅印本,1993年版,第32页。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要:廊坊地区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游击区,基层政权建设是以两面政权的组织形式出现,并以坚持敌后武装斗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推动与巩固的。
解放战争时期,基层政权建设推进较快,并通过土改工作扩大了执政基础。
建国初期,基层政权经过调整、合并,撤区建乡,普选乡村政府,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更加规范化、民主化。
关键词:建国前后;廊坊地区;基层政权;撤区建乡中图分类号:K2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17)02-0077-07第33卷第2期Vo l.33No .22017年6月Jun .2017建国初期,河北省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是在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开展的。
抗战时期,由于敌我态势的不断变化,出现了根据地地区、游击区和半根据地半游击区等不同形态的地区。
廊坊地区,由于地处京津之间的特殊位置,成为红色政权和日伪政权争夺的前沿阵地,属于游击区,乡村基层政权以“红白”两面政权为存在形式。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要文艺团体概况初探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要文艺团体概况初探【摘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
在根据地,文艺社团纷纷建立,边区抗战文艺也开始兴起。
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边区的文艺运动,运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鼓动群众,为边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抗日战争文艺社团文艺工作者音乐创作戏剧创作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地位晋察冀根据地是在八路军——五师取得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后。
结合急剧发展的抗战形势,按照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以五台山为中心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及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了。
这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随着游击战争的进行与需要,晋察冀边区进一步扩展到正太、同浦、平汉、平绥4条铁路之间的山西东北部,察哈尔南部和河北西部的山区。
半山区和冀中平原地区,而后以山西、察哈尔、河北三省边陲地带为中心,扩展到包括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热河(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等省各一部的广大地区。
它西迄同浦铁路与晋绥抗日根据地相连,东至津浦铁路和渤海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邻,南至正太、石德铁路与冀南、太行抗日根据地相接,北跨外长城到沽源、宁城、锦州一线。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敌后华北最早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成立,也标志着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形成。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为八路军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先后对日、伪军发动察南战役、雁北攻势、子牙河战役等,扩大了解放区。
这标志着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推进了敌后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在抗日的烽火中逐渐壮大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段历史。
在这个抗日根据地中,人民英勇抵抗着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并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贡献。
一、形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期。
当时,日军在全国占领了大片土地,为了保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推进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决定在晋察冀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晋察冀边区成立,旨在组织人民抗日救亡,并为中共中央提供一个后方基地。
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经历了一个艰苦的过程。
在晋察冀地区,党员、军民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晋察冀抗日力量相对较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抗日队伍中。
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抗日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
同时,中共中央和红军在晋察冀地区设立了军事基地和政治机构,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贡献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存在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后方基地,为中国军民提供了安全和保障。
其次,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激励了更多人参与到抗日斗争中。
这个发展的同时,抗日根据地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和经验,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不仅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作用,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艰难时期,晋察冀地区的党组织积极组织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同时也充分尊重民主权利,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广泛的参与空间。
在经济上,抗日根据地发展了农业和工业,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社会方面,抗日根据地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总结起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座坚实堡垒,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过程,但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抗战精神。
历史趣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以冀中根据地为核心建立起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冀中根据地为核心建立起来导语: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9月25日,首战平型关,歼敌近千人,取得了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胜利。
10月,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一一五师主力由五台山南下晋西南,开始创建晋西南根据地。
第一一五师一部及军政干部共约3000余人,在政委聂荣臻率领下留驻五台山地区,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他们在五台山地区建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和抗日救国会等半政权性质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扩大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收复敌占城镇,很快在平绥、正太、同蒲、平汉路之间的晋察冀边区形成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四个军分区。
11月下旬,日军调集2万余人分八路对根据地进行围攻。
八路军采取游击战和集中主力歼敌的作战方针,歼敌1000余人,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巩固了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展到30多个县。
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河北阜平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各抗日军队和抗日群众团体的代表,工人、农民、开明绅士和资本家的代表,蒙、回、藏等少数民族生活常识分享。
晋察冀边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
它位于华北地区,包括山西省晋中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和河北省邢台市。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政治力量的重要阵地。
下面将从军事、政治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晋察冀边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性。
首先,晋察冀边区在军事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初期,这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重要训练基地。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这里组织起来,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逐渐成长为了强大的抗日武装力量。
晋察冀边区山地众多,地势险要,为抗日军队提供了优越的战略地理条件。
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对日本侵略者实施了有效的打击,保护了中国人民的安全和利益。
其次,晋察冀边区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建立了完整的地方政权,创办了抗日民主政府,为广大农民和工人提供了实现自我管理的机会。
边区政府以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为中心,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劳动争取、妇女解放等,改革了农村和城市的社会结构,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能力。
边区政府还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教育活动,号召民众积极参与抗日工作,加强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了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后,晋察冀边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边区政府积极进行抗日经济建设,推行了一系列的农村合作化措施,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边区政府还鼓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工厂和合作社的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边区政府还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产业银行,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军队和民众提供了物资保障。
综上所述,晋察冀边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它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的坚实后盾。
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斗争精神和经验为整个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示范,对于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赢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哪里
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哪里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皖东等。
这些抗日根据地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
【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陕甘宁、冀热辽、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
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一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
这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敌后根据地的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由八路军115师开辟的最早的中国抗日根据地。
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1938年建立了正式领导机构——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实行“三三制”。
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人。
在聂荣臻率领下,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平型关战斗后,聂荣臻率一一五师一部两千人留守五台山,在晋察冀边区开展游击战争。
十一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四个军分区。
八路军在各地组织战地动员委员会和游击队。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在河北阜平召开全区军政民代表大会,成立了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
各级政权进行了改选,统一了政策法令,改编了当地的抗日武装,部队迅速扩大。
二月,边区军民粉碎了日寇二万多兵力的八路围攻,恢复了晋北、冀西、冀中、察南的五十余县。
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领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陕甘宁、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山东、苏南、皖东等。
这些抗日根据地成为193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
各大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三区,下辖108个县,人口约2500万人。
在聂荣臻率领下,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
抗战八年,粉碎日军多次"扫荡",与日伪军作战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
晋绥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创建的19个重要解放区之一。
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绥远(今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广大地区。
下辖46个县,320万人。
由贺龙、关向应领导创建,后又与当地相结合,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据地军民和日伪军共作战10114次,毙伤日伪军人,俘虏日伪军18389人。
晋绥根据地民兵配合主力或单独作战18718次,毙伤日伪军7733人,俘虏日伪军1876人。
我军指战员牺牲13700余人,伤3万余人。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地区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
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渤海、鲁中、鲁南、胶东、滨海五区,还有河北、江苏各一部分,下辖96个县,1350万人。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根据地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领导创建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以五台山为中心创建的。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
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同时,抗日根据地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加强地方部队、主力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把敌人挤出去”等军事斗争方针,广泛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武工队等游击战方式,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到1938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辖70余县,拥有居民1200万人,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长历程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长历程作者:柯善彬张显萍李倩杨京保王东锋余萍来源:《新丝路·下旬刊》2015年第07期1937年10月,平型关战役结束之后,八路军一一五师留下少量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由聂荣臻将军带领,开创敌后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当时留下的部队有师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的两个分队,还有总部特务团的两个连。
此外,还有三四三旅派往平山地区的工作团和孙毅带的随营学校。
加在一起总共不过3000人,这就是当时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主力基础。
敌我兵力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区开展工作,这点力量是很单薄的。
怎么能开创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呢?史料显示,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华北敌后陷入一片混乱的状态。
原来的国民党军政官员都逃之夭夭了,在这个广大区域中,已找不到行政负责人,社会秩序极度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汉奸敌特横行,人民情绪极度恐慌。
所有的大中城市和绝大部分县城,都被日军占据了,破败的农村到处呈现出兵燹之后的荒凉景象。
受命之后,聂荣臻考虑的是,必须使每个同志懂得党中央决策的重要意义,把党中央放手发动群众,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图,变为每个指战员的自觉行动。
最初部队住在五台山的庙宇里。
尽管山峦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同志们手足冻裂,但是,大家仍然热烈地讨论着这个问题。
在聂荣臻司令员的号召和领导下,各支小部队广泛出击,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深受群众拥护,出现了抗日的新局面。
杨成武立威震敌胆光复涞源,王莆捐伍万元支持抗战由杨成武将军率领的独立团,在腰站战斗之后,于10月初夜袭察哈尔省南部的涞源县城,守城日军仓惶溃逃,涞源遂告光复。
随后,他们又成功地进行了冯家沟伏击战,以小的代价换取了毙伤100多名日军的胜利,并乘胜收复了晋察冀三省交界的广灵、灵丘、蔚县、阳原、浑原、易县等县城,开始向平西平绥路和平汉路北段推进,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解放了一大片地区。
中国抗日战争晋察冀抗日战争与游击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晋察冀抗日战争与游击根据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段历史。
其中,晋察冀抗日战争及其游击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晋察冀抗日战争及其游击根据地进行探讨,以展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定意志和勇敢精神。
一、晋察冀抗日战争的背景晋察冀地区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地区之一。
在抗日战争初期,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并侵入晋察冀地区。
晋察冀地区的抗日战争形势严峻,但中国人民决心奋起抵抗,保卫自己的家园。
二、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1.游击根据地的形成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开始秘密组织抗日游击队,使用游击战争的策略与战术对抗敌人。
游击队在晋察冀地区建立了许多根据地,作为抗日战争的后方支撑。
2.游击根据地的重要意义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战略资源和后勤支持。
这些根据地不仅为中国人民军队提供了庇护,还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的抗日斗志。
同时,根据地也成为了培养抗日将领和军事人才的重要摇篮。
三、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发展1.政府机构的建设晋察冀根据地建立了地方政府机构,为抗日事业提供了组织和领导。
政府机构负责统筹根据地资源、加强军事力量,并维护人民的权益。
2.军事力量的壮大抗日游击根据地经历了多次战斗,逐渐壮大起来。
相应的,游击队的数量和战斗力也得到了提升。
游击队员们以顽强的毅力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搏斗,以保卫自己的家园。
四、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贡献1.战略配合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密切合作,形成了有效的军事配合。
根据地提供了后方支援,为解放军提供补给和撤退渠道。
解放军则利用根据地为自己的作战行动提供支援和协助。
2.民生保障在晋察冀根据地,政府机构积极推动了一系列扶助政策,为当地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游击根据地还加强了民众的安全感,使他们能够全力支持抗日斗争。
五、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影响晋察冀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山西抗战与晋察冀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山西抗战与晋察冀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其中,山西抗战和晋察冀抗战作为抗日战争的两个重要战役,对于中国全面抗战胜利的取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山西抗战和晋察冀抗战为主线,探讨这两个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中国战略局势的影响。
一、山西抗战的背景与特点山西作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在抗日战争初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山西抗战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具备战略意义。
其地处华北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交界处,地势险要,自然条件适宜发动游击战。
这使得山西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力量得以迅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其次,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具备较强的资源支撑能力。
山西地区煤炭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这为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山西农村经济发达,为抗日力量提供了适宜的生活保障。
再次,山西抗战积极组织游击战争。
在抗日初期,山西抗日游击战的组织和发动就得到了很好的展开。
通过游击战争,山西抗日力量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统治。
最后,山西地区形成了以中共为核心的抗日统一战线。
在中共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参与山西抗战,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战斗阵线。
这为山西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晋察冀抗战的背景与特点晋察冀地区在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晋察冀抗战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晋察冀地区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前沿,承受了日本侵略军的重压。
其临近华北战场,对于日本侵略军与中国全面抗战军队的对峙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其次,晋察冀地区游击战争的发动得到了很好的组织。
晋察冀的地形复杂,适宜展开游击战,这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游击战基地。
中共组织和指导下的晋察冀游击战争,对于拖延日军的进攻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晋察冀地区形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阵地。
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地区领导下,组织了大量的游击队和抗日武装。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
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包括察哈尔、热河、辽宁三省的一部,行政上划分为北岳、冀中、冀察、冀热辽四个区。
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
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
历史折叠建立1937年10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由五台山南下,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一部分部队和军政干部共约3000余人,留驻五台山地区。
他们组织工作团,分赴晋东北、察南、冀西各地,建立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救国会等半政权性质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收复许多座县城。
人民群众踊跃参战,部队迅速扩大。
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四个军分区。
晋察冀军区成立仅半个月,日军即调集2万余人从平绥、同蒲、平汉、正太铁路分路对根据地进行围攻,企图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敌后根据地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近一个月的作战中,日军虽侵占七座县城,但八路军采取广泛的游击战和集中主力歼敌一部的作战方针,经过多次伏击、袭击作战,共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打击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迫使日军主力回到铁路沿线。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展到30余县。
折叠发展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冀西阜平召开。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各抗日军队和抗日群众团体的代表,有工人、农民、开明绅士和资本家的代表,有蒙、回、藏等少数民族的代表,以及五台山的和尚与喇嘛的代表等,共140余人。
他们代表着边区30余县的广大民众。
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
这是敌后由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晋察冀军区始末
作者: 陈浩良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
主题词: 晋察冀军区;聂荣臻;抗日游击战争;全国解放战争;抗日根据地;冀中军区;赵尔陆;舒同;骑兵营;朱良才
摘要:<正> 晋察冀军区从1937年11月成立到1948年5月结束,历经十年半,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山西敌后抗战。
1937年10月,八路军第115师政治委员聂荣臻奉令率领该师独立团和骑兵营等部约3000人,在五台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同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归八路军建制。
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查国祯任供给部长。
军区辖第1至第4军分区。
随后,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1945年大反攻前,晋察冀军区辖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
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引言:晋察冀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一片革命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晋察冀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组织体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晋察冀根据地的历史背景晋察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东部,地势平坦,农业资源丰富。
然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晋察冀地区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政府的剥削和压迫。
当时的晋察冀地区人民生活贫困,民不聊生。
这种情况激发了当地人民对革命的渴望。
二、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过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晋察冀地区的革命潜力,决定在这里建立革命的根据地。
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晋察冀地区开始了游击战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随着游击战争的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逐渐在晋察冀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政权,并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
1940年,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正式宣告建立。
三、晋察冀根据地的组织体系晋察冀根据地以市委、县委为基层组织,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组织体系。
市委、县委负责党的领导和指挥,各级政府负责经济建设和民生事务。
此外,晋察冀根据地还建立了农民协会、妇女组织、青年团等各类群众组织,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晋察冀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晋察冀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实践的舞台,使得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晋察冀根据地建设的成功,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再次,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推动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发展,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晋察冀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多年的抗战斗争中,晋察冀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晋察冀根据地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并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晋察冀根据地的故事
晋察冀根据地的故事晋察冀根据地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山西、内蒙古地区建立的一片革命根据地。
该根据地的建立晋察冀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时期形成的一个红军根据地,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西北部。
以下是有关晋察冀根据地的故事。
在1935年,面对国共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在河北晋察冀地区建立一个军事根据地。
这个地区被选为根据地的原因是,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并且有许多贫苦农民,为革命提供了广阔的群众基础。
红军开始进入晋察冀地区后,立即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
他们没收了土地贵族和地主的土地,并将它分配给贫农和农民群众。
这个土地改革运动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和对共产党的支持。
此外,晋察冀根据地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抗日斗争。
红军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们通过游击战争和游击队的袭击,使日军陷入了困境。
晋察冀地区的抗日斗争为全国其他抗日根据地提供了重要的支援和示范。
在晋察冀地区,红军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他们组织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并推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
这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
晋察冀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当地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
他们积极参与革命的斗争,为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晋察冀根据地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后方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晋察冀根据地在1937年后逐渐受到了日本军队的侵袭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最终,根据地被迫放弃,红军被迫转移并继续进行游击战争。
晋察冀根据地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条件下的战斗精神和斗争意志,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的悲壮英雄主义精神。
它成为中共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一章,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力量不断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英雄雨来中晋察冀边区的意思
小英雄雨来中晋察冀边区的意思一、小英雄雨来的故事1982年上映的电影《小英雄雨来》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耳熟能详的影片,影片以小男孩雨来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来到中晋察冀边区的故事。
这个任务名称指的就是电影中雨来来到边区的意义。
二、中晋察冀边区的背景中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地区,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位于中国的河北、山西和山东三省交界处。
该地区由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发展而来,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阵地之一。
2.1 根据地的意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根据地的方式,为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后方支持和组织基础。
中晋察冀边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根据地,承载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活动。
2.2 中晋察冀边区的特殊地位中晋察冀边区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华北平原的山西、河北和山东三省交界处。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因此,中晋察冀边区一直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特别重视并进行大量军事和政治工作的地方。
三、小英雄雨来的到来意味着什么小英雄雨来作为影片主角,他来到中晋察冀边区的意义远远不止一个小男孩的冒险故事。
他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勇气和团结。
3.1 雨来带来希望在战争年代,人民生活困苦,处处充满了死亡和困苦。
雨来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他用自己的坚持、勇敢和聪明才智,不仅解决了许多问题,也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灯塔。
3.2 雨来带来勇气雨来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小男孩的勇敢和坚持,他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从不退缩,勇敢地面对挑战。
这种勇气鼓舞了边区的人民,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3.3 雨来带来团结电影中,雨来与边区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努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
这种团结精神在战争年代尤为重要,它让人们明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抵抗侵略。
四、小英雄雨来的意义与当代虽然《小英雄雨来》是一部上世纪的电影,但其中蕴含的意义依然深远。
4.1 希望和梦想人们在战争年代渴望希望和梦想,而小英雄雨来代表了这种希望和梦想的实现。
“冀中人民领袖”侯玉田
“冀中人民领袖”侯玉田
王晓慧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平汉、平津、津浦、石德四条铁路干线之间,素有“华北粮仓,京津门户”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候玉田为开辟冀中革命根据地、组建河北游击军、创立冀中抗日武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的贺龙多次谈到:“冀中抗日武装的发动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应归功于冀中的党员及广大人民群众,但就个人所起的作用来说,候玉田同志的功绩应数第一。
”在延安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中央党校校长的彭真,在赠送给候玉田的《毛泽东选集》上题词:赠给冀中人民领袖候玉田同志。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王晓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冀中解放区最早大量印刷中国革命领袖画像的地方
2.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
3.领袖爱人民人民颂领袖
4.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荣膺“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
5.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
的新视野——评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怀念程子华伯伯
怀念程子华伯伯程子华伯伯比我父亲吕正操小一岁,但是我们都叫他程伯伯。
因为他的革命历史远早于我父亲,我父亲1937 年入党,程伯伯1926 年入党。
他参加过叶挺指挥的北伐军、叶剑英领导的广州起义和彭湃领导的保卫海陆丰红色政权的斗争。
1929 年,他成功策划了大冶兵暴,被中共中央高度赞誉为“模范兵暴第一声” 。
1934 年,他在中央苏区瑞金接受周恩来指示到鄂豫皖苏区工作,一直担任红二十五军的主要领导工作。
1934 年底,他指挥作战身负重伤,双手致残,昏迷两个多月,躺在担架上随军转战。
1935 年底,程伯伯任红十五军团政委。
红十五军团由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改编而成,在创建陕北根据地和促成西安事变过程中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
程子华和东北军被俘团长高福源谈话并安排他在军校做教员。
高福源后回到东北军,劝说张学良,是促成西安事变的关键1937 年10 月10 日,我父亲率部于河北藁城梅花镇战斗中消灭了日军一部,10 月14 日在晋县小樵镇被改编成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自卫军。
自此,冀中平原抗战形势迅速发展。
1938 年4 月,中共中央派时任晋察冀省委书记的黄敬来冀中任冀中区党委书记。
他主持了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随后成立了八路军三纵队,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到近10 万之众。
为了巩固抗日武装,坚持平原游击战争,毛泽东于1938 年11 月24 日指示程子华带领周彪、帅荣、旷伏兆、李天焕、谭冠三等一批红军老干部来到冀中开展抗日部队的正规化工作。
我父亲在回忆录中说:冀中部队建立和健全八路军的一套政治工作制度,程子华带来的这批干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程子华同志到冀中后,一直任三纵队和军区政委,和我、黄敬、孙志远等同志合作得很好,亲密无间。
也有过不同意见,但都能摆到桌面上,畅所欲言,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个人之间毫无芥蒂。
虽然是战争环境,生活艰苦,当时没有多少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但是各有专责,工作起来同心协力,得心应手,心情舒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冀中根据地为核心建立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9月25日,首战平型关,歼敌近千人,取得了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胜利。
10月,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一一五师主力由五台山南下晋西南,开始创建晋西南根据地。
第一一五师一部及军政干部共约3000余人,在政委聂荣臻率领下留驻五台山地区,着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他们在五台山地区建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和抗日救国会等半政权性质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扩大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收复敌占城镇,很快在平绥、正太、同蒲、平汉路之间的晋察冀边区形成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以阜平、五台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四个军分区。
11月下旬,日军调集2万余人分八路对根据地进行围攻。
八路军采取游击战和集中主力歼敌的作战方针,歼敌1000余人,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巩固了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展到30多个县。
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河北阜平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各抗日军队和抗日群众团体的代表,工人、农民、开明绅士和资本家的代表,蒙、回、藏等少数民族的代表,以及五台山寺庙的和尚、
喇嘛等140余人,代表着边区30余县的广大民众。
会议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
这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它颁布实施的各项政策法令,稳定了社会秩序,根本改变了国民党军队败退和政权垮台后出现的混乱局面,使敌后抗战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冀中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也得到迅速发展。
1937年10月,共产党员吕正操率国民党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第六九一团在河北晋县誓师抗日,部队改编为人民自卫军。
1938年4月,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配合,粉碎了日军对冀中的第一次“扫荡”,奠定了扩大和巩固冀中抗日武装及根据地的基础。
同年5月,冀中省委成立,黄敬为书记。
同时,人民自卫军与河北省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下辖4个军分区。
同时成立冀中区统一的政权领导机关——冀中区政治主任公署,吕正操任主任。
冀中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已注意到冀东战略地位的重要。
1938年2月,毛泽东指示:红军可出动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
随后,晋察冀军区派第一军分区邓华支队向北平以西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政权。
5月,晋西北的八路军宋时轮支队和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宋时轮为司令员,邓华为政治委员。
6月,第四纵队向冀东挺进,策应、配合了冀东20余县20余万人的武装起义,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成立,彭真任书记。
不久,彭真奉调延安,由聂荣臻任书记。
分局代表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全面领导边区的党、政、军和群众工作。
到1938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共辖70余县,拥有居民1200万,武装力量约10万。
晋察冀分局、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晋察冀军区统一领导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各个地区、各方面的工作。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引起了日军极大的恐慌。
1938年11月和12月,日军对冀中区进行两次围攻。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贺龙、关向应率领八路军一二0师主力,于12月下旬开赴冀中,并于次年4月在河间县齐会村战斗中歼灭日军700余人,取得平原地区歼灭战的重大胜利。
随后,一二0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一起,相继在繁峙、易县、灵寿、阜平、涞源等地打败日伪军的进攻和“扫荡”,取得上、下细腰和陈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冀中、北岳根据地。
1940年,晋察冀军区各部参加了百团大战,重创日伪军,巩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到1940年底,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壮大为晋察冀、冀中、冀热察三个战略区,成为拥有1500余万人口的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起,日军将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武装作为主要的进攻对象,在华北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连续5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蚕食”。
日军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晋察冀根据地进入艰苦困难的时期。
面对艰难困苦的局面,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坚持敌后抗
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同时,抗日根据地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加强地方部队、主力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伸展”、“把敌人挤出去”等军事斗争方针,广泛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武工队等游击战方式,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经过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到1943年,北岳区粉碎了日军4万余人的大“扫荡”,冀中区抗日游击根据地重新建立,冀东区开辟了察北、热南及辽西的大片新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44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实行攻势作战,共作战4400余次,毙伤敌2.29万余人,俘日、伪军及争取伪军投诚、反正2.22万余人,拔除敌据点、碉堡1600多个,解放人口758万,扩大了北岳区,巩固了平北与平西区,坚持了冀东区,恢复了冀中区。
同年9月,为了便于指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军区对所属部队进行整编,成立了冀晋、冀中、冀察和冀热辽四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新的野战部队。
1945年5月,晋察冀根据地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削弱日伪,发展我军,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的方针,对日、伪军发起大规模夏季攻势,先后发动察南战役、雁北攻势、子牙河战役、大清河战役、热辽战役,消灭日、伪军2万余人,扩大了解放区,将敌人压缩到铁路沿线及主要城市。
8月,晋察冀军区在广大群众的支援下,对日、伪军展开大反攻:一部攻夺大同、丰镇等城,一部进攻太原,一部包围北平,一部攻张家口、张北、多伦、沽源,一部攻唐山、秦皇岛等,一部攻天津、
塘沽,一部攻石家庄、保定,攻占城市70余座,解放了西迄同蒲铁路,东到渤海、锦州,南临正太路、石德路,北至多伦、赤峰的广大地区,使晋察冀根据地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联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