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原因和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原因和手术治疗张小林;张文静;蒋峰;陈忠波;王汉盆;张行泉【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制、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以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因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探索出早期诊断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方法,并评估二次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压力填塞效应消失、凝血功能异常、手术操作不当及性别差异是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常见病因.二次手术后6个月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良好)7例、4分(中度病残)8例、3分(重度病残)3例、2分(植物生存)2例、1分(死亡)4例.结论脑挫裂伤、颅骨骨折是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压力填塞效应的消失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动态监测骨窗压力、引流量的变化,及时复查颅脑CT,可以提高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率.及时手术治疗,可以降低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5(037)008【总页数】5页(P650-653,657)【关键词】迟发性颅内血肿;颅脑损伤;减速伤;手术【作者】张小林;张文静;蒋峰;陈忠波;王汉盆;张行泉【作者单位】316021 舟山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神经外科;316021 舟山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麻醉科;316021 舟山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神经外科;316021 舟山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神经外科;316021舟山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神经外科;316021 舟山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临床上,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相对困难,常常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而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患者术后急性脑膨出和病情恶化的原因之一,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患者预后很差。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AP TT、 明 显较 生存 组 延 长 。凝 血 相 关指 标 异 常 组 AP PT ACHEⅢ评 分 明 显 高 于 正 常 组 。结 论 脑 出 血 患 者 凝 血 功 能 出现 显 著 异 常 , 中 P A T D一 聚体 、 L 对病 情严 重度 及 是 否 开 发 脑梗 死 有 重要 的判 断价 值 ; 期 凝 血 功 能 的监 测 。 有 凝 血 功 能 障 碍 其 T、 P T、 二 P T 早 对 患 者可 给 予 适 当的 药 物 或 手 术 干 预 减 少或 避 免 脑 梗 死 以及 DI 的发 生 。 C 关 键 词 : 外伤 : 血 功 能 ; 梗 死 ; ACHEⅢ评 分 脑 凝 脑 AP 中 图分 类 号 : j . R6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 6 2一l 4 ( ()) 4一O 9 l7 3 9 2)9 O ( 4 4一O 2
4 94
cHl s (L R NE E J )I NAI ) NTF , (F I ( RAT VE ME c NE( N cAR ( 一 cE BR ) l DI I ) DI) / RE (vAs 、 J s LL I AR DI EAs Ap i 2 O Vo 7 No.4 E rl O 9 1
[] 中华 医 学 会 呼 吸 病 学 分 会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病 组 . 性 阻 塞 性 肺 病 诊 5 慢 治指 南 [] 中华 结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o 2 2 ( )4 3 J. 2o ,5 5 :5 . [ ] 马智 军 , 晓妹 , 6 刘 田立 善 . . 旋 c 在 诊 断 肺 栓 塞 中 的 临 床应 用 等 螺 T [ ] 中 国医 师 杂 志 , O 5 8 : 1 O J. 2O ( ) l2 .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期并发凝血功能障碍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期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发布时间:2021-09-02T17:02:14.5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作者:朱羿刘娅君[导读]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期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朱羿刘娅君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ICU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1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期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有凝血功能障碍的22 例为观察组,无凝血功能障碍的24例为对照组。
分析2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不同。
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低体温、酸中毒、休克比例显著增高,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病死率分别为9.30%和31.8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GCS 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凝血功能障碍不利于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及转归,围手术期应纠治低体温、酸中毒、休克,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 R 651.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during operation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influence on prognosis. 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9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2 patients with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we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4 patients without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were the control group.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hypothermia, acidosis and shock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fatality ra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30% and 31.81%,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GCS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gnosis and outcome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Hypothermia, acidosis and shock should be corrected and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should be monitored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Key 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Perioperative 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在3%~64%,尤其是手术期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严重的可以干扰手术,影响预后1。
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加重: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一)
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加重: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一)导读:正常的止血取决于出血和血栓形成机制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平衡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可以被改变。
止血功能障碍能通过引发或加剧出血风险从而加重原发损伤;受伤时抗凝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TBI后出血风险的增加。
许多TBI患者在急诊室做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有异常,同时凝血功能障碍的存在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进一步的血液检测常显示出一系列影响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凝血和抗凝因子,纤维蛋白溶解,以及凝血系统与血管内皮、脑组织、炎症机制和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这些凝血物质的异常对TBI结局的影响程度及其是否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虽然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解决出血延长和出血性损害进展导致的低凝状态的风险,但是增加血栓形成的高凝状态的风险也值得考虑。
引言创伤性脑损伤(TBI)仍然是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到2020年底它将超过许多其他疾病,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们对TBI的自然病程和最佳治疗方法的理解仍需进一步改进。
凝血功能障碍是影响TBI患者临床病程的常见现象,近三分之二的重型TBI 患者在急诊室接受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时均有异常。
凝血功能障碍可以包括出血时间延长和出血进展相关的低凝状态,以及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高凝状态,这两种情况均可在TBI后同时发生。
本文内容我们主要集中在低凝状态(也就是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风险增加方面,但血栓前状态及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增加出血风险的原因有关。
TBI合并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与不良预后相关,据报道其死亡率在17%和86%之间,反映了TBI的不均一性(表1)。
以往TBI主要影响年轻人。
现在,全世界TBI患者的平均年龄都在增加,大约有一半甚至更多的TBI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
在这些高龄组中,合并症和伤前药物如血小板抑制剂和口服抗凝药等使用较为常见,而它们都与出血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跌倒是老年人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导致挫伤的比例较多,这也容易引起出血进展。
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与其预后的临床研究
表 1 不 同程 度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凝血功能及 I ) _ 二聚体的比较 ( - 4 - s )
1 . 1 临床资料 : 2 0 0 8年 1 O月 至 2 0 1 2年 1 2月 在 我 院 神 经 外 科 住 院 治 疗 的 单 纯 急性 颅 脑 外 伤 患 者 1 6 5例 , 其 中 男 性 1 2 6例 , 女性 3 9 例, 年龄 1 4 ~7 8岁 , 平均 ( 3 7 ±5 ) 岁 。人 选 标准 : ①有 明确 的头部 外 伤史 , 伤后 2 4 h内 人 院 , 行 头 颅
C T 检 查 并 诊 断 为 闭 合 性 颅 脑 外 伤 。② 无 严 重 合 并 伤 ( 头 颈
部 以外 部 位 简 明 创 伤 评 分 ≤ 3分 ) 。③ 既 往 无 凝 血 功 能 障 碍 病史 , 无肺栓塞 、 卒 中、 深 静脉 血栓 、 肝 肾功 能不全 等病 史 ,
未服用抗凝 药物。根据入院时格 拉斯哥 昏迷测量 表 ( G C S ) 评分分为 3 组 : 损伤 G C S 1 3 ~1 5分 轻 型 颅 脑 损 伤 4 6例 、 G C S 9 ~1 2分 中型 颅 脑 损 伤 5 5例 和 3 ~ 8分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 2 ] 陈丽鑫. 矽肺合并结核 2 1例 误 诊 分 析 .中 国 I 临床 研 究 , 2 0 1 2 ,
11 ( 11 ): 1 0 9 8 — 1 0 9 9 .
[ 3 ] 马麟 . 矽肺合并肺结 核 1 7例 误 诊 分 析 .中 国 当 代 医药 , 2 o 1 1 ,
11 ( 4) : 1 2 3 一 l 2 4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9 )
颅脑外伤后晚发性颅内血肿的诊疗体会
术证实 , 后 首 次 C 伤 T扫 描 显示 少 量 ( 上 <1ml幕 下 < 幕 5 ,
1m ) 0 1 出血性病灶又扩 大 (> 5 ) 2 % 或者是 出现 了新 的出血性 病灶 。本组病例不包括 原手术部位 再 出血。其中男 4 9例 , 女l ; 5例 年龄 9~ 4岁 , 6 中位 年龄 3 . 。致伤原 因: 6 8岁 车祸 4 9
例, 现将其诊断 、 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理及 时处理 , 能够 明显 改善患 者的预后 。颅脑外伤后继发性 将
6 4例 P IH患者均经过再次 C TC T扫描或者手
1 1 一般资料 .
颅 内出血 ( PH) T I 的出现 时间受 到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 因而临床 上也表现为多样性 。颅 内损伤处于进展性状态 , 随着时间 的推
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 脑损伤使脑血管 自动调节功能紊乱使脑损
伤 的局部 区域先是引起脑血管痉挛 、 脑缺氧 、 无氧代谢增强 、 二
例, 落伤 1 坠 O例 , 击 伤 5例。入 院 时 Gagw 昏迷 评 分 打 l o s
( C ) 3~ G S : 5分 7例 , 8分 3 6~ 6例 , 2分 l ,3~1 9—1 5例 1 5分
发现 : D 7例 ,D 9例 , H 1 , E H1 S H2 I 1例 多发性血肿 7例。 C
14 治疗方法 . 所有 患者 人 院时均无 手术 指征 行非 手术 治 疗 。对 G S 8分者进行重症监护 , C ̄ < 密切观察 患者意识 、 瞳孔 、
0 5~1h 平 均 4 1h . l, .7 。扫 描 结 果 : 膜 外 血 肿 ( D 3 硬 E H)5例 , 硬
颅内出血的治疗与护理
颅内出血一、定义颅内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之一。
当颅内出血聚集于颅腔内一定部位而达相当体积,对脑组织构成压迫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占颅脑损伤的8%~10%,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它是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①硬脑膜外血肿(EDH)。
②硬脑膜下血肿(SDH)。
③脑内血肿(ICH)。
二、临床表现①病史:受伤经过,有无意识丧失,丧失时间。
是否恢复,是否再度发生意识丧失等。
②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跨越脑膜中动脉骨管沟等原因造成硬脑膜中动脉及颅骨板障静脉、静脉窦等出血。
随着血肿的扩展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患者意识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随后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伴随进行性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③硬膜下血肿:出血可来自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或由于严重脑挫伤引起皮质动脉破裂造成。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急性硬膜下血肿局部症状类似硬膜外血肿,但患者中间清醒期不明显。
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慢,患者逐渐适应,症状不典型,而且多变。
④脑内出血:多与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形成复合血肿。
常与脑膜下血肿一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
由于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脑疝发生。
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等。
⑤辅助检查:通过X线片、CT或脑扫描等检查结果,可了解脑损伤的程度及血肿的位置。
CT可直接而全面了解脑损伤的情况及有无继发性血肿等;MRI扫描可比CT更清楚地显示散在小量的出血。
腰椎穿刺可了解有无出血和出血的程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诊,需要在短时间内立刻明确诊断,目前辅助检查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种,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影像学检查因为其具有时间短、无创、结果准确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①头颅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1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脑出血的病理演变过程,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时第一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2012年12月第9卷第36期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070922)。
[作者简介]丁亚楠(1979-),男,河北保定人;研究方向: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而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是影响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凝血功能紊乱是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64%[1-2],它能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甚至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4]。
但目前临床上关于颅脑损伤(TBI )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回归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2例TBI 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旨在探讨其与颅脑损伤程度及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42例。
入组标准:①已经初步排除血液、肝脏系统疾患和功能障碍,且均经CT 或MRI 证实颅脑损伤;②近期无服用抗凝药物史。
其中男98例,女44例;年龄29~71岁,平均(41.3±10.6)岁。
受伤到入院时间1~10h ,平均(4.2±1.5)h 。
致伤原因:车祸伤67例,坠落伤35例,钝器伤25例,其他15例。
1.2分组入院时按格拉斯哥(GCS )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13~15分)47例,中型组(9~12分)39例,重型组(3~8分)56例。
同时选择同期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
治疗1个月后按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93例)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9例)。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丁亚楠1徐格林2王冀伟1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保定07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关系。
凝血功能障碍急救措施
凝血功能障碍急救措施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血液凝血功能发生异常或丧失的临床综合征。
此类情况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包括成人和儿童。
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药物、外伤、免疫因素和遗传病等。
对于发生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尤其是紧急情况下需要进行抢救。
该文将介绍凝血功能障碍急救措施。
1. 必要的检查与流程对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医生应尽快对其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流程:1.观察时间对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观察其所用时间。
包括最近的手术、外伤、月经和分娩时间。
2.病史调查调查患者以往的病史,了解是否患有白血病、淋巴瘤、贫血、血友病等相关疾病。
3.正在服用药物的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可能导致凝血障碍的药物。
4.必要的检查进一步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等必要的检查。
2. 必要的急救处置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1.给予新鲜冰冻血浆对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新鲜冰冻血浆为最常见的急救措施之一。
2.给予凝血因子替代物针对不同的凝血因子缺乏症,需要选用相应的凝血因子替代物进行治疗。
3.给予维生素K补充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的必需物质。
对于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凝血障碍,需及时给予维生素K补充治疗。
4.发放止血带对于外伤出血导致的凝血障碍,可紧急发放止血带停止大面积出血。
5.抗纤溶剂治疗当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可使用抗纤溶剂治疗,包括肝素和氨甲环酸等。
3. 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可能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包括大出血、感染、贫血、内脏栓塞和肾功能衰竭等。
4. 总结凝血功能障碍需尽早进行诊断并进行急救治疗。
在治疗期间,需仔细观察患者症状和反应,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
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措施有哪些
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措施有哪些颅脑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包括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工作十分重要,正确的抢救措施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后遗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措施,希望能对相关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有所帮助。
一、抢救环境的准备。
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需要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环境。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将患者转移到安静的房间,避免外界噪音和干扰。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另外,抢救现场要保持整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伴有意识障碍,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的情况。
因此,抢救人员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同时,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保持循环稳定。
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伴有休克状态,循环功能不稳定。
在抢救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休克状态,保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如果患者出现心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四、控制颅内压。
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伴有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导致脑疝。
因此,抢救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颅内压。
常用的方法包括头低位、体位转换、控制呼吸、应用脱水剂等。
五、积极处理颅内出血。
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伴有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颅内血肿。
在抢救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和神经系统状况,积极处理颅内出血,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六、防止继发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容易出现继发性脑损伤,如脑水肿、脑疝等。
因此,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继发性脑损伤,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颅脑损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
因此,抢救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一、颅脑创伤的处理步骤和方法了解重点伤情,系统、简要地检查伤者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
对严重脑创伤患者来讲,伤后一小时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
因此,颅脑损伤患者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一)首先处理窒息和出血对于伤后立即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注意两点:1. 保持呼吸道通畅2. 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二)急诊室神经外科的专科处理脑是神经中枢,脑组织最脆弱,难再生修复。
颅脑损伤易造成伤员死亡、留下残疾。
颅脑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颅内出血、脑挫裂伤,这两者相互关联,均会发展形成脑疝。
脑疝形成2~3 小时则可造成伤员致残,时间越长,抢救成功的机会越少,脑疝超过 6 小时的,救活的机会渺茫。
脑出血的疗效优于脑挫裂伤,而脑出血中的硬膜外血肿疗效最佳,抢救及时可完全恢复。
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要及时果断地处理病情,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患者做头颅CT检查,以确定颅脑受伤的情况,同时立即与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脑功能恢复。
对于颅脑损伤治疗越及时,患者预后越理想。
医生在治疗颅脑外伤的同时,要注意检查患者全身的伤势情况,综合处理先联系做头颅CT扫描,出现脑疝的要立即在急诊室做术前准备。
有实力的医院可在急诊科设置手术室,颅脑损伤手术做完后,然后再将伤员送回神经外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一) 病人的分类处理1. 伤情分类根据伤情和就诊时的情况,可按伤情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分别处理:(1) 紧急抢救伤情急重的闭合性头伤,持续昏迷或曾清醒再昏迷,GCS3~5分,颅内压增高,一侧瞳孔散大或对侧也开始扩大,生命体征改变明显,情况危急来不及作进一步检查,应根据受伤机理和临床特点定位,直接钻孔探查,行开颅手术抢救;若属脑干原发损伤、去脑强直、瞳孔时大时小、高热、生命体征紊乱,但无颅内高压时,则应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冬眠降温、过度换气、脱水、激素及颅压监护等非手术处理。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功能与颅内出血及预后的相关性
存 在 凝 血一 溶 功 能 变化 , 脑 损 伤 者 早 期 应 密 切 检 查 凝 血一 溶 功 能 , 有 异 常 应 及 时 行 动 态 头颅 C 检 查 以 及 早 发 现 迟 发 纤 颅 纤 如 T
性 颅 内血 肿 , 高 临床 救 治 水 平 。 提
关键词 颅 脑 损 伤 ; 颅 内 血 肿 ; 预 后
t ns i ct r u t ri nuy C i t w t A ue a mai B anIjr HEN n u C Y o u n S e h T c Reh i U a y a HE NGL o ig LUL — u p n
q CHEN ei Xu ln CHEN a’ GU a Hu Qu n ZHoU o Ha 1 De a t n f N8 r 5 r r . p rme to “ 0 “ gP , Qigp a c f Z o g h n Ho p t l Fu a i e st n uBr n ho h n s a s ia , d nUn v riy,S a g a 2 0 h n h n h i 0 0C i a;2 1 7 .De a t n f p rme t o
ta m a i a in s M eh d :TheGCS,p ohr m bn i e PT),t o bn tm e TT),a tv t d p rilt r m b plsi i e APTT), r u t p te t. c to s r t o i tm ( hr m i i ( cia e a ta h o o a tnetm ( D- i e ( D ) a d dm r D- n CT n 96 c e bri ta ma i p te s we e me s e i 1 a ut an r u tc a int r a urd. Th ea in h p e we n h c ng o c a utto - e r lto s i b t e t e ha e f o g a in fbrd ssf n to n heprva lnc fita rnilhe ao a wa n lz d. Reu t i iy i u c in a d t e n e e o n r c a a m t m s a ay e s ls:TheD - c a e wa o tsgnfc nti r i D h ng sm s i iia n b an he ao apain s a d wa l ey rlt d t h o no i. Co lso s:The c a ult - brr l i u ton c a ge a l n b an m t m te t n scos l ea e O t e pr g ss ncu in o g a i f ioyss f nci h n d e ry i r i on i ta m ai aint n h nl e e td cosl . CT c n c n dee tdea e n rc a ilhe a o . r u tc p te s a d s o d bed tc e l ey s a a t c ly d it a r na m t ma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手术治疗指征和术式选择
手术指征
颅内血肿量较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 、脑室受压等,需及时行手术治疗以 挽救患者生命。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表现,选择合 适的手术方式,如开颅血肿清除术、 去骨瓣减压术等。
术中注意事项
手术过程中需轻柔操作,避免造成二 次损伤;同时需严密止血,防止术后 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02 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
凝血系统变化概述
凝血系统激活
颅脑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和血 管损伤导致凝血系统迅速激活, 形成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凝块
生成。
凝血因子消耗
随着凝血过程的进行,凝血因子( 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大量消 耗,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纤溶系统亢进
颅脑创伤后,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 ,纤溶系统被激活,纤溶酶作用增 强,可分解纤维蛋白凝块,进一步 影响凝血功能。
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关联
炎症反应激活
颅脑创伤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等)释放,与凝血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止血 与血栓形成过程。
凝血系统对炎症的影响
凝血过程中的某些产物(如凝血酶、纤维蛋白等)可进一 步激活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加重颅脑损伤。
抗炎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在颅脑创伤治疗中,抗炎与抗凝治疗同样重要,需平衡两 者关系,以减轻炎症反应对凝血功能的不利影响。
03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
临床表现与初步筛查
意识障碍评估
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工具快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患者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及感觉异常等,以发现潜在的颅脑 损伤迹象。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或家属关于创伤发生的时间、原因、过程等,为后 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氨甲环酸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氨甲环酸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滕绘,郐国虎,金胜昔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武汉 430064)[摘要]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早期评估TBI患者病情及改善临床预后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及干预尤为重要。
氨甲环酸(TXA)作为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可抑制纤溶酶的作用,显示出抗纤溶、止血能力,从而改善凝血功能。
本文从TBI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TXA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评估、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氨甲环酸;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3-03-03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tranexamic acid improving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TENG Hui, KUAI Guo-hu, JIN Sheng-x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iany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4, China)Abstract: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secondary brain injury. Therefore, early assessment of the condition of TBI patients and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prognosi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of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s an anti-fibrinolytic agent, tranexamic acid (TXA) can inhibit the action of plasmin, demonstrate anti-fibrinolytic and hemostatic abilities, and thus improve coagulation fun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chanism of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fter TBI and the mechanism of TXA a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Keywords: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ranexamic acid; coagulation function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各种创伤中排名第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1]。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整合了多学科的专业意见
该共识汇聚了神经外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领域专家的智慧,确保了其内容的 全面性和权威性。
颅脑创伤凝血功能障碍诊治的未来趋势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凝药 物,为颅脑创伤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精准医疗在凝血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检测、表型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患者凝血功能的精准评估 ,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深化
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颅脑创伤凝血功能 障碍这一复杂问题,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提高临床医生对共识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加强培训与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 会等形式,向临床医生 普及该共识的核心内容 和精神,提高其理论水 平。
血小板输注
对于因颅脑创伤导致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应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血浆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针对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可给 予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血液制 品,以纠正凝血障碍。
手术治疗时机与方式选择
早期手术干预
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的颅脑创伤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以 减轻颅内高压、控制出血并降低病死率。
平衡抗凝与抗栓力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平衡抗凝与抗栓治疗的力度,既要防止血栓 形成,又要避免过度抗凝导致的出血。
监测凝血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 治疗方案。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监测
严格遵守用药规范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遵守用药规范,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
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
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治疗:对于大量的、紧急的颅内出血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开颅减压和切除血肿等。
2.药物治疗:颅内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以防止再次出血和减少颅内压。
3.病情观察和支持治疗:对于轻度颅内出血患者,可以进行病情观察和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维持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
4.康复治疗:颅内出血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以恢复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颅内出血是一种危重疾病,治疗需要及时、有效、全面,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与处理
在颅脑损伤发生后 ,及时就医并遵循 医生的建议,以便 得到正确的诊断和 治疗。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必要时手术治疗 颅内出血:止血、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手术治疗 脑脊液漏:保持平卧、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必要时手术治疗 脑神经损伤:针对受损神经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可通过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改善。 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进行干预。 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自残等,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和心理治疗进行控制。 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睡眠环境和生活习惯。
视力模糊或丧失 瞳孔散大或不等大 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 眼球运动障碍或复视
颅脑损伤后,耳鼻出血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由于颅底骨折或颅内出血所致。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或昏迷。
耳鼻出血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处理耳鼻出血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同时避免用力 擤鼻或挖耳等行为。
保持健康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油腻和高热量食物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减少毒品和有害物质的摄入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时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颅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颅脑损伤风险。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助于预防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对于 严重的颅脑损伤, 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
康复治疗:在恢 复期进行康复训 练,帮助患者恢 复功能
其他治疗:如高 压氧治疗等
康复训练的必要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语言和认知方面的障碍,康复训练有 助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4-06-26T16:13:33.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恒璞
[导读]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凝血功能紊乱,诱发的颅内出血常采用非手术治疗。
王恒璞
(烟台长岛县人民医院 265800)
【摘要】目的:浅谈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4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康复率高,已经有32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结论:及时的确诊与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
【关键词】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036-02 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coagulopathy)发生率为2.5%~13.5%,与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有关,表现为经过再次CT扫描或者手术证实,于伤后首次CT扫描上所显示的出血性病灶的扩大或者新出现的出血性病灶,又称为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PHI的发生原因包括全身缺血缺氧、血管调节失调、凝血异常等,而颅脑损伤后存在明显凝血功能紊乱的PHI患者颅内出血原因多同时存在其他原因,故一般将颅脑损伤后存在明显凝血功能紊乱的PHI称为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是二次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使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性显著增加,严重影响预后[1]。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
1.2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后34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患者中有32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2 治疗
2.1手术适应证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凝血功能紊乱,诱发的颅内出血常采用非手术治疗。
但出血量大,具有一定占位效应,且伴有神志障碍;颅内血肿较大,有发生脑疝的可能;脑疝;开放性颅脑伤或严重凹陷性骨折可作为手术适应证。
2.2手术时机
若颅内血肿量较多,但神志意识较好,可先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然后再手术;虽血肿量不大,但进行性高颅压及脑疝者均为急症,应立即手术。
2.3相关治疗与预后
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病情重且复杂多变,故其治疗迄今仍困难而复杂,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案或指南。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3.1原有颅脑损伤及其他部位合并伤的处理可参照相应治疗原则进行,强调尽早纠正缺血缺氧和颅内压增高;维持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使血细胞比容维持在30%~40%,防止高凝状态出现;防治感染、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
目的在于治疗已有损伤,防止凝血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
2.3.2凝血紊乱的治疗目前处理颅脑损伤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的具体方法和干预时间尚无统一意见。
颅脑损伤后凝血紊乱患者早期处于高凝状态,理论上早期使用抗凝治疗是合理的,但因颅脑损伤后凝血紊乱相关颅内出血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和纤溶亢进,抗凝治疗会加重颅内和全身出血,故对明确诊断者不主张抗凝治疗,治疗重点在于补充凝血因子和抗纤溶治疗,可输鲜血、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单采血小板等以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亦可用氨甲环酸对抗纤溶亢进。
Van'tveer等研究发现重组凝血因子Ⅶa(FⅦa)可改善存在血小板减少的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可用于外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
Duaon等的研究表明FⅦa可快速纠正外伤后的凝血功能紊乱。
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还可①降低脑组织氧耗、减少乳酸堆积、减轻脑水肿、减少Ca2+内流、抑制凝血酶的神经毒性而减轻脑损伤,抑制脑组织凝血活酶释放;②抑制凝血因子和酶的功能,可防止颅脑损伤后的高凝状态,又可预防高凝后的纤溶亢进,对损伤后继发性脑出血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防治手段。
2.3.3颅内出血的处理除降颅压、改善脑代谢、防治脑血管痉挛等措施外,还要及时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对出血量小、没有占位效应者,可以在严密监测的前提下进行非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存在凝血障碍,可造成手术中止血困难和术后再出血。
因此强调先补充凝血因子并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接近正常后再行手术。
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不需特殊处理即可通过机体自身调节恢复正常,只有部分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的不断恶化并引发颅内出血,如何判定患者出血 PHI发生系单纯或主要由凝血功能紊乱引起?何时采取何种干预方法能快速纠正凝血障碍,控制颅内出血进展并为手术创造条件?对这些问题需进行更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快速有效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2.4疗效评价
因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素乱相关颅内出血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而复杂,而PHI可引起严重继发性脑损伤,加之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认识不足,缺乏明确而规范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故尽管颅脑损伤后所有PHI患者总体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此类患者仍预后不佳。
3 讨论
临床表现和诊断: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颅脑损伤越重,凝血障碍程度也越重,引发颅内出血可能越大,但目前尚无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发生率的确切报道。
80%以上出血发生于伤后几小时至2周内。
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临床表现与一般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相似,可因出血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伤后有原发昏迷,
伤后(经过观察或治疗)意识障碍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或表现为意识障碍一度好转后又恶化,逐渐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甚或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剧烈、频繁呕吐、两慢(呼吸、脉搏)一高(血压)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脑疝或局限性癫痫,且表现为脑功能障碍程度与首次CT所显示的颅脑损伤明显不符和治疗无效;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术中急性脑膨出或血肿清除后颅内压增高无缓解甚至加重;接受颅内压监护者表现为颅内压升高,CT复查可发现PHI的影像学改变。
与不伴有凝血功能紊乱的PHI患者的区别在于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某些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伤口或切口广泛渗血、止血困难甚至有DIC表现。
迄今尚无明确的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紊乱相关颅内出血的诊断标准或指南。
强调对于颅脑损伤尤其重型患者要考虑到其发生凝血功能紊乱及凝血功能紊乱诱发颅内出血的可能,严密的临床观察可及时发现脑功能障碍加重和DIC的蛛丝马迹,颅内压增高提示PHI可能,及时、动态的CT随访可明确出血的量、类型及脑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等信息。
近红外线频谱仪检查可在床边进行连续监测,有助于早期筛选出PHI患者。
对于诊断或疑为PHI的患者要认真检查,了解有无凝血功能紊乱甚至DIC表现,同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血浆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显著升高预示高凝血状态、纤溶亢进及凝血因子的过度消耗存在;APTT和PT可作为内源性凝血功能检验指标,其显著缩短见于DIC高凝期和高凝状态,延长则提示凝血因子质和量的异常;TT是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共同途径,TT延长提示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或结构异常;因过度凝血可造成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而纤溶亢进可造成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增高;当上述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提示凝血功能紊乱存在,PHI患者若上述指标显著升高(延长)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可考虑凝血功能紊乱引发颅内出血的诊断。
Takahashi等报道D-二聚体>5μg/ml,PHI则必然发生。
另有研究表明血清FDP>40mg/ml与PHI进展显著相关[2]。
参考文献
[1]张小兵;急性颅脑损伤后出血与凝血功能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1年35期.
[2]丁欢;马玉杰;陈建红;马希刚;曹相原;杨晓军;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