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刘禹锡个人资料

合集下载

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字居易,号凤求仙。

汴京(今河南开封)人。

他是唐代中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清新雅致的诗风和政治才干而闻名。

刘禹锡以才名博富于唐代文坛,他的诗作以豪放明快的风格见长,注重咏史和抒情。

同时,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曾经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对唐代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出生在一个文化家庭,他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对他的文学才华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他年轻时,他广泛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得以培养出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华。

他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提炼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

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物和咏史为主题,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

他在诗歌创作上极富创意,风格独特,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曾在多个重要的政府职位上任职,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

他曾担任侍御史、太常博士、考功员外郎等职务,他处理政治事务的能力备受赞誉。

他以正直廉洁和爱国心著称,对国家的事务忠诚尽责。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并坚决反对腐败和不公。

他的政治理念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正面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刘禹锡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安史之乱期间表现出色,为唐朝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曾参与多次战役,以其英勇无畏的战斗风格备受赞誉。

在他的领导下,唐军战胜敌人,稳定了局势,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他的军事才华为唐代的安定和和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禹锡对于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诗作和政治理念影响了许多后世的文人和政治家,他被誉为“文学家中的政治家,政治家中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禹锡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唐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刘禹锡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刘禹锡,唐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被誉为“唐代散文第一人”、“唐代诗坛宿儒”。

其文笔清新流畅、自然简洁,尤以散文成就高,对后代诗文和散文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一、生平概述刘禹锡(772年—842年),字令由,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其家族有多位名臣,祖父刘义庆曾任朝廷要职,其父刘元纯亦官至宰相。

自幼聪明好学,数岁时已经能习得《论语》等经典;当时河南发生了巨灾,他和家人一同赈灾,这也是他早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公元795年,刘禹锡中进士,担任国子监李渤、倪粹的学生。

此后,他进入朝廷任官,先后历任户部员外郎、尚书左丞、参知政事等职,出任福州、兖州两地刺史,以及吏部尚书等职。

历咏天地、人情、风光等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

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刘禹锡曾辗转多个城市,跨足官场和学界,广泛涉猎文化艺术,广结诗友,终身励志追求美的人生与美的文学。

842年去世,终年七十一岁。

在千余年的时光之中,人们经历了不世灾难和变革,但刘禹锡的文学影响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代表作品1.散文经典《陋室铭》《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蕴含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文化理念。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一位贫苦士人周秀才住在非常破旧的茅屋里,屋顶漏雨,破损不堪,却依然精神焕发、心境高远的故事。

其中渲染的“士”、“贫困”、“恬淡”等情感,更为朴素而动人,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2.诗歌名篇《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唐诗,描绘了北戴河半岛秋风瑟瑟、朦胧美景,映出忧愁的意境。

全诗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人生的矛盾和苦闷,情感深沉,语言优美,被誉为唐代文学的精品之一。

3.辞赋文学代表作《竹枝词·咏史诗》辞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竹枝词·咏史诗》。

这首作品描述了唐朝开元、天宝之际的壮丽景象和文化氛围,通过挑选唐朝蟾宫中的佳丽为文学对象,描绘了唐代华丽豪放的风貌。

唐代诗人刘禹锡个人简介

唐代诗人刘禹锡个人简介

唐代诗人刘禹锡个人简介你对拥有“诗豪”之称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有怎样的了解呢?如果你想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位诗人,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由小编我整理的文章,希望这些相关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诗人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著作评价《新唐书》: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

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

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

”《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

《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杜工部草堂诗话》: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

《唐音癸签》:禹锡有诗豪之目。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1. 刘禹锡的生平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唐代开元年间,是唐代杭州人,曾在政府任职期间,又以“杭州刘”闻名于世。

刘禹锡在杭州期间,对当地的治理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禹锡早年就读于杭州的著名学府太学,学习过文学、历史、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他以聪慧的头脑和出色的学术成绩被认为是当时最有前途的学者之一。

2. 刘禹锡的文学成就刘禹锡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诗歌以婉约、豪放、清新的风格而闻名。

刘禹锡的代表作有《陋室铭》、《自题渔家》、《初发扬子寄元丹丘上人》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情的笔调、卓越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思想内涵,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禹锡的诗歌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被誉为“唐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曾广泛流传于后世,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诗歌创作外,刘禹锡还主编了《全唐文》,收录了唐代各个领域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部文集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刘禹锡的政治理念刘禹锡在政治理念上秉持儒家思想,主张“爱人者,必须以礼悦其心;治天下者,必须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他强调政治家应以身作则,通过身体力行来感召和影响他人。

他提倡君主应兼具德才并重,以确保国家的和平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刘禹锡还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

他主张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通过实施合理的政策和推动科技进步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也主张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 刘禹锡的影响刘禹锡作为唐代杰出的文化人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文学成就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他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也对后世政治家和学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刘禹锡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地研究和传承。

他的思想和观点也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探讨的对象。

总结起来,刘禹锡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仍然被广泛研究和传诵,他的思想观点也引发了后世学者的思考和研究。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但他始终不曾绝望,他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刘禹锡的资料简介!【个人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风格】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官员和地理学家,一生刻苦读书,文学造诣极高。

下面将从刘禹锡的生平、诗词创作、思想特点等方面来介绍他。

刘禹锡于772年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一个读书人家庭,祖父、父亲都曾是县令,他自幼聪颖好学,很早就展现出了文学天赋。

18岁时,他撰写了一篇文章《说文解字注》受到朝廷赏识,被任命为主簿。

后来刘禹锡辞去官职,去了邺(今河北临漳)县当了一名私塾教师。

此后不久,他前往东都长安,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王之涣、元稹等人的推荐,进入了唐玄宗的朝廷任官,官至太子少保、诏狱判官等职位。

刘禹锡的诗才非常出众,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诗篇是《陋室铭》,诗句朴实无华,却令人百读不厌。

同时,他还创作了《竹枝词》、《梅花词》等优美的诗歌佳作,这些作品以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著称,深受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喜爱。

在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题材和意境中,更体现在语言和形式上。

他描写的每一幅自然画面都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他的诗歌精美绝伦,常含有博大精深的哲理,诗文中流露出的深刻思想感染人心,让读者深受启迪和鼓舞。

刘禹锡的诗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既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特别是他的地理诗歌,介绍了许多风景如画的山川名胜,为我们研究唐代地理、历史、文化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参考。

总而言之,刘禹锡是我国古代文坛上的杰出代表,其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赞美。

他将传统诗歌特点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创造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历史上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

他的功底之深、思想之广以及艺术水平之高,使得他成为唐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词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词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词刘禹锡,唐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以清丽著称于世。

他的文学作品多以抒情为主,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为特点,是唐代“初唐四杰”之一。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生于陕西岐州,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祖父刘基、父亲刘县令皆曾为唐朝的高级官员。

年幼时刘禹锡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曾师从于当时的名师周敦颐,后又曾师从韩愈。

刘禹锡自幼喜好文学,十五岁时已经开始了写诗的创作。

刘禹锡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和散文方面。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涵盖了抒情、叙事、议论等多种类型。

其中以抒情诗最为出色。

他的诗所表现出的情感细腻、婉转动听,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被后人誉为“清新派”的代表。

他的代表作《陋室铭》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墨子思想的真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而《竹枝词·咏梅》一诗则表达了对好友去世的哀思:“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诗作中常用自然景物来表现情感,更增加了情感的亲和力。

刘禹锡的散文作品也是颇有影响力的。

他的散文作品多以传记、史志、游记等为中心,语言简练、气韵生动、一气呵成,为后人所推崇。

他的《游南馆》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人间天堂,它一度成为后人仿效的范本。

《稼轩长短句》和《日本教书》是他的另外两个著名散文作品。

前者以短句的形式勾勒出了他的生活情趣,后者则是他记录在日本访问期间所见所闻的游记。

刘禹锡的文学成就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当时的文坛上,人们对他的作品评价甚高。

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曾称他为“清贤一人”。

唐代宰相韩愈曾评价道:“刘禹锡以其文始流,以文终名。

其流到文如其名,以其名终文。

”历代文艺爱好者也一直对他的作品进行传颂。

近现代著名文学家郑振铎也曾说:“刘禹锡的诗歌具有浓烈的古风韵味,诗情别致,句式优美,并且富于吟咏自然的感情。

”综合来看,刘禹锡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文学巨匠之一,他的清新自然、舒适悠扬的诗风以及简洁生动、浪漫抒情的散文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诗人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诗人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和代表诗人有哪些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诗歌大气豪迈、雄奇浑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其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感情、表达人生感受为主,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

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并重点探讨他的代表诗歌。

一、生平简介:刘禹锡出生在陇西(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其父亲刘伯温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幼年时随父亲居住在长安,被称为“少年才子”,深得皇帝和贵族们的喜爱。

后来,他考中进士,历任左补阙、右拾遗、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官至观书省、晋州团练使、重庆尹等职。

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五礼大全”校订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曾在各地服务和游历,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见闻。

晚年时,他被贬到襄州(今湖北襄阳市),患病多年,并终生未能升官。

二、代表诗歌:刘禹锡的诗文经典,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并被后人广泛传唱的包括《陋室铭》、《竹枝词》、《夜泊牛渚怀古》等。

1.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赋文,赞颂陋巷小宅之美,反映了他对物质贫瘠但精神富有的生活态度。

全文充满了生命力和张力,诉求人们不要舍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追求内心真正的美好。

2. 《竹枝词》:“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竹枝词》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抒发爱情悲痛之情的词,词中通过描绘春日山中独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已逝爱人的思念之情。

全词雅致简练,意境深远、情感充沛,是唐代爱情词的代表作之一。

3. 《夜泊牛渚怀古》:“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冷清河岸,夜泊秦淮近。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文才和政治才能而著称于世。

他早年曾受苦学,后为官多年,任过很多重要的职务,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

刘禹锡的诗歌多姿多彩,表现了他深入民间,关注社会人民疾苦的一面,也有抒发情感,咏史古题的一面。

下面将介绍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代表性古诗。

一、刘禹锡的简介资料(一)早年经历刘禹锡,字梦得,襄州襄阳(今河南省襄城县)人。

生于唐朝肃宗年间,卒于唐朝宣宗年间。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早年在家乡深受良好教育,后前往洛阳求学,攻读经史,受到大量文化熏陶。

刘禹锡的文才受到早期的书院教育和经史知识的梳理而培养,为以后他的自由创作扫清了许多障碍。

(二)官场生涯刘禹锡成名后,曾经历了多次官场考试,成为了唐朝的一名官员。

他的职位相当于现代政治领袖,经历过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

历任太子中舍人、鸿胪卿、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务,晚岁谢病归隐。

刘禹锡在官场上的职位很高,他不仅知书识礼,而且熟谙官场规矩,能够在利益和政治实际上都做出相对合适的决策。

他的建议和意见也是多次被唐朝诸帝采纳,为国家的进步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文学创作刘禹锡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风清新婉约,曲笔摩写,不落俗套。

他除写诗外,还有书法、文学、音乐、地理等广泛的兴趣爱好。

他的文学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博大,包括现存的五十余卷诗集和六卷散文。

其中《陋室铭》、《行香子·其一》、《竹枝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尤为脍炙人口,至今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刘禹锡古诗鉴赏(一)《陋室铭》钱钟书曾评价《陋室铭》是“唐代李白、杜甫之后最有名的古体诗”。

全诗两百一十一个字,写了刘禹锡居住的深居简出的小木屋。

较深刻地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虚怀若谷的形象。

第二至第六句,第十四到第十六句,表现了一个文化深度的平民思想,表达了人心、教育和人生等问题,是一篇极具人文关怀价值的文章。

(二)《行香子·其一》《行香子·其一》是一首小令,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之作。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诗句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诗句

刘禹锡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诗句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笔下的作品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诗艺,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刘禹锡的简介以及几篇代表作品中的一些经典诗句。

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晋卿,唐代文学家与政治家,河南陈留(今开封)人。

他的父亲是唐朝的大臣刘敬叔,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年轻时,刘禹锡曾任昭义军节度推官,后又任鄜州刺史、弘农太守等要职。

他在政治生涯中,一直力求改革,反对官僚主义,尤其是他对于政治腐败的斥责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除了政治上的才华,刘禹锡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格调高妙卓绝,作品既能自然淡雅,又能激情澎湃。

他曾说过:“口吟古诗书不足夸,耳听辞章意自娱”,深得后人的喜爱和崇敬。

二、刘禹锡代表作品及相关诗句1、《陋室铭》——“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一篇代表作,是一篇有关“吾宁道人”寓所的铭文。

这篇铭文通过对吾宁道人住所的形容,借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这两句诗句:“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这句话意味着春天在鸟鸣的声音中转换,寒冷的气候在一定的节律中转换。

它不仅表述了自然的变迁,也启示人们要知道人生也是万物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流逝。

2、《京都韵》——“半夜铜瓶冷木已”《京都韵》是刘禹锡晚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深情,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感恩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往事的怀念。

这首诗共有40句,其中较为经典的诗句有:“齐天乐奏上元雪,独酌家书一百篇。

”这句话描绘了上元节的同乐和陶然饮酒的特殊场景,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半夜铜瓶冷木已,星宿仍明月早圆。

”这句话描绘了夜深人静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3、《竹枝词》——“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炉明又灭”《竹枝词》是刘禹锡的作品中的一篇,这首词主旨抒发了对情感的强烈怀想。

词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炉明又灭”这句话是原作中最为著名的,它寓意着“喜与悲”和“生与死”的对比。

刘禹锡的介绍

刘禹锡的介绍

刘禹锡的介绍刘禹锡的介绍导语:刘禹锡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在政治上遭受不少的挫折,而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禹锡的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

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

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

祖籍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一说是洛阳(今河南洛阳),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

刘禹锡祖籍河北中山,系汉景帝之子刘胜的后裔。

随七世祖刘亮迁居洛阳。

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至江苏彭城定居。

其长辈与同辈皆称“彭城刘禹锡”。

各种史志典籍也作如是记载。

应是可信的。

并非卞孝萱等人所论是浙江嘉兴或埇桥人。

据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族谱集成》刘氏族谱传:“刘禹锡,字梦得。

世为儒。

祖籍中山,世居彭城地。

”又海南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唐代名家诗选》称刘禹锡“原籍中山,后迁彭城”。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

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

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刘禹锡(772年-842年),唐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梦得,号酬和。

以诗文丰富著称,是唐代文坛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他的作品集《刘司直集》有《陋室铭》、《竹枝词》等诗章被广泛传颂,影响至今。

生平刘禹锡于唐殇帝时期出生于陇右的通渭(今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是明烈宗时期的闵王刘炎之孙,太原太守刘楠之子。

刘禹锡幼年聪慧,随父入京为官学习。

后来在唐德宗年间中进士,历任秘书郎、崇文馆校书郎等职位。

他的政治才干和文学才华在唐代文坛中备受赞誉。

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大多与唐德宗及其后继者有关。

据文献记载,他曾在玄宗时期府署任职,唐肃宗时期担任了羽林监丞一职,时常往返于京城和陇右,向朝廷递呈建言和政治建议。

他的忠诚和智慧得到了唐武宗的赏识,曾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等数职,后被任命为有司员外郎,但因与宰相韩愈产生政治分歧,一度被贬到琼州。

刘禹锡临危受命,曾受派护送唐肃宗南征,后又奉命赴河套处理叛乱事务。

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深受肃宗赏识,之后曾任殿中侍御史等职,官至河中尹。

晚年沉迷于文学创作,提笔即成佳作。

作品刘禹锡除了政治成就外,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学家和文艺爱好者的喜爱,被称为“刘氏诗派”。

刘禹锡的诗歌以词意深刻、意境优美、充满哲理感和感慨为主要特点。

他在文学上对“洛阳诗派”一直有吸纳和借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以节节生动的叙事,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应对,使作品更加鲜活和独特。

他的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等。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唐代中期。

诗歌通过叙述自身居住以及视野内的风景和物品,反而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和劝诫。

诗中,刘禹锡称自己居住于狭小而简朴的小屋子中,却对生活上的各种阅历有着丰富的心智和情趣,反映出其独特的审美观和对生活的感悟。

《竹枝词》是唐代中晚期词歌的代表作之一。

刘禹锡的《竹枝词》是唐代五徽之一,以墨色富厚、哲理性强、简洁精炼和情感抒发的独到风格著名。

古代文人刘禹锡的简介

古代文人刘禹锡的简介

古代文人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少游,号杜陵,唐代中期文学家,临邑(今山东临邑)人。

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之一,与杜甫、白居易、王维和刘长卿同被誉为“唐五大家”,同时也是“中唐四杰”之一(和白居易、温庭筠、薛涛并列)。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陋室铭》、《竹枝词》等,被誉为唐代诗骨文采的代表。

刘禹锡的父亲名叫刘晔,是一位讲学的书生,而他的祖父是一位将领。

他在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了天赋异禀,通晓治家之道,同时也喜欢文学。

在他的祖父的影响下,他也很早就开始对国家和政治事务产生浓厚兴趣。

他曾经在少年时期受到过杜甫的指导和启发,感染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在年轻的时候,刘禹锡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一些职位,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作。

在821年初成为兵部员外郎时,他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

这个诗文充满了悲壮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文人士大夫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忧虑。

诗文表达了他对故国衰落和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痛心,并提出了自己的救国之策。

刘禹锡在唐朝官场中曾经历了一些起伏,但无论他担任什么职位,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影响着后人。

他在唐中期和晚期的文学发展尤其重要,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作品清新自然,诗句朴实无华,有一种独特的情致和韵味。

他在诗歌中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社会问题融为一体,表现出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洞见和对社会的关注。

刘禹锡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和诗人,还善于治理和管理。

他在担任郡守期间,曾用心辅佐当时的省长,扶持民生,开办学校,修建道路,改良田地,兴修水利,丰富庶民生活。

他关注疾苦,懂得与百姓沟通,因此赢得了许多民众的感激。

他也曾经在官场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态度,尤其是在议论时代大事的问题时,他总是表现得明确而有鲜明的态度。

刘禹锡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位独特而又著名的人物。

他像许多文学家一样,关注历史、政治和社会问题,同时又有才华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他的作品多样而丰富,体现出了中国文学的宽广深厚和多重风貌。

刘禹锡作者简介

刘禹锡作者简介

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所作的诗句流芳千古,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下面是刘禹锡的简介,欢迎阅读。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刘禹锡的生平简介

刘禹锡的生平简介

刘禹锡的生平简介【生平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

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

曾为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有《刘宾客集》。

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曾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晚年,刘禹锡变得性格乖戾,很少和人往来,以专门从事创作来消闲度日,自得其乐。

他常和白居易往来,酬和颇多。

刘“善诗精绝”,白居易赞扬他的诗说:“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

”推刘禹锡为“诗豪”,意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的意思,后人也就据此而称之。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刘禹锡的任性】文人往往都是任性的,比如王叔文侍读顺宗,在棋枰上燕起鹤落,可谓乾坤一局棋。

但王叔文纵负奇才,也没有完成他的乾坤之局,仅仅八个月不到,他的壮志就在政敌的谈笑中,灰飞烟灭了。

结局是自己被赐死,他的战友们“八司马”被贬职流放。

刘禹锡就在这个“八司马”之列。

同时被贬的还有柳宗元。

宫廷斗争残酷而又复杂多变,正是多变,便给那血腥的残酷抹上一丝神秘诡异的色彩。

让后人观看连续剧般去享受那其中的曲折惊险。

刘禹锡的代表作及个人简介

刘禹锡的代表作及个人简介

刘禹锡的代表作及个⼈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祖籍洛阳,唐朝⽂学家,哲学家,⾃称是汉中⼭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政治改⾰集团的⼀员。

刘禹锡的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

中唐⽂学家。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

因参加王叔⽂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多年。

后⼊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

他长于诗⽂,和柳宗元交谊很深,⼈称“刘柳”;与⽩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

有《刘梦得⽂集》传世。

刘禹锡代表作
《乌⾐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巷⼝⼣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释义:朱雀桥边⼀些野草开花,乌⾐巷⼝唯有⼣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沙》
九曲黄河万⾥沙,浪淘风簸⾃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织⼥家。

释义: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蜿蜒奔腾⽽来,⼀路裹挟着万⾥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同到⽜郎和织⼥的家⾥做客吧。

唐代作者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唐代作者刘禹锡的简介资料

唐代作者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政治家,尤以文学和诗歌成就著称于世。

他整个人一生都非常努力地工作。

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庶民的深刻理解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刘禹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祖先是刘邺,字公乘。

前任黄门侍郎、长安县尉、御史大夫等职,他都曾担任过。

刘禹锡曾先后担任秘书监丞、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执政、参议政事等职位,颇有建树。

他遭逢党锢之祸,被贬官,后来又被复职为翰林学士。

在平生的文学创作中,他倡导言志、感慨、抒情等多种文学风格,并在其中取得极高成就。

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史上的一位奇才,在当时被称为“千古文章巨公”,其作品《竹枝词》、《陋室铭》、《陋巷观书有感》、《拟北征诏》等被视为唐代文化珍品。

他的诗言简意赅、以古明今,其文笔婉转优美、寓意深邃,并透过作品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人生经验。

刘禹锡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他的《竹枝词》。

该词作于唐德宗神龙年间,是他在闲居时悟出的,用字婉转动人,意境深远。

这首词以竹枝为比喻,表达了对离人思念和感伤的深沉情感。

他在词中描述了充满温情的场景,这些场景表现出他对家乡的留恋,以及对已经离别的朋友思念的情感。

这首词取材自生活中的细节,道出了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成功地将人物的情感融入了自然与环境之中。

此外,刘禹锡还创作了《陋室铭》,该文表现了在严峻的时代背景下,修养一颗平和善良的心态和虚怀若谷的品质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传世名篇。

在这篇文章中,他署名都金陵故人,阐述了心灵寄托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引导人们探寻精神之美和心灵之光, 并在不同的角度探讨人生意义。

刘禹锡的诗文作品不仅主题丰富而且创作技巧精湛,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和意义。

他的创作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奉为是古代诗歌和文学的文化瑰宝,被后人所传颂,至今不衰。

刘禹锡的简介与生平经历

刘禹锡的简介与生平经历

刘禹锡的简介与生平经历刘禹锡(772年-842年),字子厚,唐代东都人(今河南省汝州市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

其文学才华卓越,曾任唐朝官僚达40年之久,历任吏部侍郎、文学馆学士、左侍御史等职位,是唐朝时期政治和文学双重才华并存的代表人物。

刘禹锡自幼好学,年少时曾随父亲到四川省衡州读书,学习了诗词、文章和历史等知识,在文学上颇有天赋。

后来,他考取了进士称号,进入唐朝官场中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政治领域中,刘禹锡一直以廉洁自守著称,不愿附会权贵,矢志清正廉洁。

他曾于唐玄宗晚年时期,因为反对宦官专权的行为,被贬为外地,从此远离权力斗争。

刘禹锡在唐朝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其中代表作有《陋室铭》、《潼关楼记》、《杨柳枝词》等,被誉为“江南词派”的代表。

他的词作多情洒脱,具有画面感和音乐性,被后人传颂不衰。

此外,他还有许多散文作品,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瀑布》等,堪称为唐代散文的瑰宝。

刘禹锡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非常深刻,他在《文赋》中说到:“文者,言之箧也;赋者,文之餚也。

”他认为文学作品就像是言语藏在箧子里一样,而赋则是文章中的佳肴,用来为文章增添精髓。

他提出的这种文学理念,在唐朝时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后来文学家们的借鉴对象。

除了在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刘禹锡还对于唐朝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曾以吏部侍郎的身份参与了释迦牟尼造像的制作,并负责管理官员的财政支出。

他还在长安城中修建了一座卓越的庆云观,成为了唐代中国道教的重要场所,在唐朝末年时期具有了重要的影响力。

总之,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还在于他对于唐朝政治和社会的贡献。

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唐代辉煌历史和文化中的闪亮篇章。

刘禹锡的简介与作品有哪些诗句

刘禹锡的简介与作品有哪些诗句

刘禹锡的简介与作品有哪些诗句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章家、书法家、政治家,被誉为“唐代文学宗师”。

刘禹锡一生官至尚书令、骠骑大将军,作品丰富多彩,被誉为唐代诗歌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其作品历来受到文学界的高度评价。

刘禹锡的文学生涯刘禹锡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能言善辩。

少年时期即有文名,年仅十五岁时已经在当时文坛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初任韶州知州后,刘禹锡深入了解韶州百姓的生活,几经深思熟虑后,他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不同于当时的官场诗风,这篇辞格清新简朴、寥寥数语之间,道出了世俗之外的宁静与境界。

后来,刘禹锡被任命为河南尹,他在此期间,不仅积极参与地方治理,更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的《金明池》、《竹枝词》、《柳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诗篇广为流传,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此时的刘禹锡,已经成为了一名才华横溢、傲视群雄的文学巨子。

唐朝中期,玄宗朝时期,随着安禄山之乱的爆发,国家政治动荡不安,大批文人因此逃难边地。

此时的刘禹锡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他并没有停止文学创作的脚步。

他继续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八月十五夜赋得月下群星》、《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夜喜雨》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刘禹锡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奔放、宏阔气魄为特点。

他善于借助典故、历史事件等元素,以写实手法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他的诗句深邃意蕴、肆意张扬,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和写作冲动。

同时,刘禹锡的诗风也有清新脱俗、简洁明快的特点。

他能够运用简短的表述方式,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最简单、明快的语言传达给读者最深刻的感受和启示。

刘禹锡的经典诗句刘禹锡的作品中,诸如《陋室铭》、《滕王阁序》、《八月十五夜赋得月下群星》等篇,都包含着许多动人的诗句。

以下是刘禹锡的一些经典诗句:1.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刘禹锡个人资料
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刘禹锡详细介绍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年 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贬谪生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
件。

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

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

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

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

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