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

合集下载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凡尔赛体系中战胜国的要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凡尔赛条约第231条规定德国和其盟国应当承 担战争责任,这实际上就使战胜国对战败国索取赔 款合法化,于是条约规定德国和其他战败国要向战 胜国赔款。
(2)对德国领土的安排和军事力量的严格限制, 以及对德国殖民地的瓜分,对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 权全部移交日本等,满足了法、英、日的一些要求。
(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和平、缓 和、稳定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3、地区性军事冲突和战争趋向缓和。 4、大国之间在国际安全上积极合作。
(二)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1、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
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 发展趋势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先后经 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 极化。
维也纳体系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召开了 维也纳会议。这次会议由俄、普、奥、英四国操纵, 会议通过了恢复封建秩序、限制法国再起、分割法属 殖民地、重划欧洲版图、维护德意分裂等决议。从而 形成了维也纳体系。
1815年的欧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欧洲共同体
★为什么说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第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严重迟 滞了多极化的发展。
第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平衡需要一 个较长的过程。
第三、和平条件下新旧格局的转换会有 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二、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 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为什么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及影响因素

为什么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及影响因素

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二战以来.美苏争霸不断升级.从地面.海洋发展到外层空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50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多么严重的威胁!世界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斗争和不稳定因素.如帝国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的存在.民族矛盾与冲突的激化等.可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但我们相信.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一、时代主题和当代xx的国际战略(一)时代主题的转换1.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由此,列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

人类在20世纪中已经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再推进新的霸权和强权。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这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其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经济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突出问题,具有全球的意义。

谋求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其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首先是在发达国家,而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经济出现巨大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一、时代主题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一)时代主题的转换1.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生活的主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形成全面的、深刻的和持久的政治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由此,列宁提出当时国际生活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2.当今时代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

人类在20世纪中已经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沉重代价。

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意历史的悲剧重演,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再推进新的霸权和强权。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这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

其二,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世界地位的影响,纷纷把发展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国际关系的重点,经济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发展问题更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突出问题,具有全球的意义。

谋求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流。

其三,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首先是在发达国家,而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几乎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经济出现巨大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发生重大变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发生重大变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发生重大变化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并实现了新的转型:它已经从过去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统一社会主义模式的运动,转变为由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道路的运动。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九个重要变化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发生变化。

当今世界各国共产党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标上,都特别关注本国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纷纷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

2.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新的认识。

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已经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误区中走出来,其认识比过去更加实际而辩证。

其一,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二,认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其三,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其内部的新社会因素也在增长,这就为实现社会主义准备了条件;其四,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要求为建立造福于全人类的全球化而进行斗争,等等。

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策略发生变化。

苏东剧变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根据国内外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都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一般不再主张暴力革命,更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共产党往往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走议会民主的道路,另一派则主张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力量配置发生变化。

各国共产党吸取了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主张实行广泛联盟的政策,将广大中间阶层和其他反对垄断资本的力量都包括在自己的阵线之中,从而使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基础有了新的扩大。

5.对走向社会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有新的认识。

不少发达国家共产党在制定走向社会主义的具体纲领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制定了分为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行民主的改造,反对大垄断资本;第二步,对国家的经济政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讲解]为什么说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讲解]为什么说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担待世界的核心问题摘要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讲的就是经济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

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关键词:和平发展外交政策当今世界仍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的世界,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军备竞赛亦未随着苏联解体而消失。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成为世界政治的一个新特点。

此外,作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问题。

当今世界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建占据了世界上的绝大不凡财富,发展中国家不仅贫穷,而且与发达国间的差距愈来愈大。

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才能发展,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当今世界是无法发展的,战争会导致人民无法安居,安居才能乐业,无法了也世界将无法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论断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态势与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世界已实现持久和平,发展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实际上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尽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然很不太平。

世界和平的态势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保障,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才能让世界各国抛弃战争的后顾之忧,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当代世界教育【圣才出品】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当代世界教育【圣才出品】

第2章当代世界教育1.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背景是什么?答:80年代以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大教育思潮,世界教育逐渐向民主化、现代化、多样化的目标迈进。

具体而言,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背景如下:(1)政治变革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旧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艰难地形成。

(2)经济发展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有了空前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历了恢复、高速发展、危机、萧条和停滞、缓慢发展等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发展壮大,同时经历了动荡、分化和严重的曲折。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但它们走着不同的发展道路,遭遇着曲折和困难。

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等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3)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崛起的知识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使人类知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这必将导致人类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4)人口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增长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即增速快、总量大、城市化进程快、流动性强。

2.当代世界教育发展可划分为哪几个不同时期?各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及其基本特点如下:(1)重建时期(20世纪40~50年代)战后世界教育恢复和重建工作主要是:建立行政机构,修复和开放学校,培训教师,增添和改善教育物质设施。

其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2)大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

教育先行、教育规划、教育大扩张、教育民主化构成了20世纪60年代大发展时期的显著特点。

(3)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境、新问题。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重大变化2011年10月26日《求是-红旗文稿》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聂运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扎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运动,因而它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并实现了新的转型:它已经从过去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统一社会主义模式的运动,转变为由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道路的运动。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九个重要变化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发生变化。

在第三国际时代,各国共产党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以及为此需要进行哪些经济、政治结构的变革和经历哪些社会发展阶段等,都有比较清晰的阐明,但其内容却是千篇一律的,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苏联东欧的剧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说明,建设社会主义不存在统一的发展模式,必须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当今世界各国共产党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标上,都特别关注本国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纷纷提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

2. 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新的认识。

苏东剧变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已经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误区中走出来,其认识比过去更加实际而辩证。

由于所在国家发展程度和特点的不同,各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

但是有些基本认识又是比较一致的:其一,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二,认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其三,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其内部的新社会因素也在增长,这就为实现社会主义准备了条件;其四,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要求为建立造福于全人类的全球化而进行斗争,等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1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复习讲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12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复习讲义)
(2022湖北卷16)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调整
(2022浙江卷1月24)第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美苏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
1、通过美苏相关的数据表格等史料,创设学习和社会情境,运用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考查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交流与对抗并存的关系特征。
2、结合美苏国家政策的制定或调整的相关史料,联系美苏冷战的相关背景,考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抗对不同国家或社会阶层的重大影响,并进而认识两大阵营逐渐走向分化的历史趋势。
5.(2021福建卷)如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C.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D.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可知,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世界的霸权地位,对日本进行扶植和控制的政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未反映其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不是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排除B项;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是对漫画错误的解读,排除C项。故选D项。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影响: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四、两极对峙格局的发展过程
1、20世纪50、60年代,缓和与紧张并存,美国占优势
4.(2021年河北卷)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提要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提要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提要九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和世界现代史的全部。

一、世界近代史部分(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产业革命。

但又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所不同:第一,这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其影响迅速波及世界各地。

第二,它以电力、电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并由此引发工业动力和产业结构、生产组织和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连锁变革。

这场革命的重大变化就是以电力代替蒸汽力,电能成为社会生产和国民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能源,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第三,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自由资本主义演变为垄断资本主义。

一个由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奴役所有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世界殖民体系,与一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的全世界范围的生产和交换体系,即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确立。

该学习主题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使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可让学生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同的和不同的特点。

通过对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等发明家的典型事例的学习,认识这些发明家的成就的取得,除了有他们成功的个人因素,如敏捷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之外,还需要有社会条件的支持与保护,如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支持、社会舆论与社会制度对发明创造的鼓励与保护等。

(二)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是16世纪至20世纪初人类在科学与思想文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是人类精神的进步与升华的过程,并集中表现在包括科学、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一切有形的、物质的成果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而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则永远是人类历史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对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主要理论贡献和科学成就的了解,认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线索以及科学家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如何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何理解当代世界的主题

所谓世界主题,是指关系到世界全局的整个世界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的主要问题,它反映出一定时间内世界发展的突出特征和基本趋势。

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这个主题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二是体现时代主题的最基本标志是世界大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三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

近几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并没有改变。

当代世界的主题并非说世界和平已经到来,发展问题也非解决,而是讲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和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长期任务。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既指世界发展趋势,又指客观现实。

我们党从不同角度阐述和平与发展问题,既讲“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又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时代主题的含义是什么,它究竟是指未来趋势,还是指现实存在,这也是理解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焦点之一。

一种观点认为,世界的主题反映的是未来发展趋势,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因此说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的论点是正确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主题反映的应当是客观现实,鉴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应从我们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的角度来理解。

我认为,世界的主题既指世界发展趋势,也反映客观现实,因此确认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必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是指世界发展前景,反映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向,与各国兴衰攸关;另一方面又是亟待解决的两大课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首先,和平是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头等大事,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世界的根本问题。

而和平力量日益壮大,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实用标准(试行稿子)》调整意见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实用标准(试行稿子)》调整意见

附件3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调整意见
说明:2007年秋季起,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作出重大调整,现行上海市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相对于《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已有较大变化。

本调整意见从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部分罗列教学内容与要求。

下表中的“学习要点”栏目,进一步规范了二级主题的具体学习内容,与教科书所述内容相比较,基础型、拓展型课程的内容分别减少了约15%。

此外,拓展型课程部分的世界历史模块,相较于教科书,删减了“古代世界的帝国”(一级主题)。

下表中的“学习水平”,其界定参照上海市教委教研室2010年出版的《上海市高级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即按学习心理特征和实践经验,分为印象(A)、识记(B)、理解(C)和运用(D)四个逐次累积的层级。

较《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中规定的识记与鉴别(A)、领会与诠释(B)、分析与综合(C)、评价与论证(D)为低。

基础型课程
一、世界古代文明
二、中国古代文明
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四、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五、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
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
拓展型课程一、中国历史
二、世界历史。

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军事安全形势

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军事安全形势

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军事安全形势钱于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摘要:二战后,美国与苏联两极争霸。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继承苏联的大部分实力,欧盟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重要以及,中国作为新兴力量的代表,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国际格局正由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

世界军事安全形势也随着国际战略格局而发生变化,大规模战争难以爆发,局部冲突持续不断,非传统军事安全领域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一超多强;世界军事安全形势;一、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所谓国际格局,是指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大国或以大国为核心的集团)在博弈中形成的实力结构和战略关系,这样的一种实力结构和战略关系。

在较长的时间当中,这些主要的战略力量之间维持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

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

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一)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依仗其经济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企图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其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相对有所下降,但从综合实力来讲,美国仍是各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

在军事领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2015年,美国军费开支为5960亿美元,占全球军备开支份额的36%。

美军现役部队人数约140万人,其中陆军5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35万人,海军陆战队18万人。

美国海军拥有10艘现役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一艘航母所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与一个中小国家的全部飞机数量相当。

美国空军拥有超过6500架各型飞机,包括F22、B2等先进战机。

美军在海外3个战略区、14个基地群,其在海外部署的军事力量占其总人数的1/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美军在全球保持超强的攻击性军事力量,与时代主题极不协调。

现当代国际关系 和平与发展

现当代国际关系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随着世界主要矛盾和形势的发展,世界主题也会发生变化。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不仅是世界上存在的最重要问题。
1、时代主题问题是世界经济政治的重大问题。
时代主题问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世界主要矛盾所决定,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
2、当前,和平与发展不仅是世界上存在的最重要问题,而且还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目前全球存在着许多共同性问题,如局部战争问题、粮食与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其解决的出路在于促进和平与发展;
3、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
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50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多么严重的威胁!
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现在已经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实际上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
和平问题:
1、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
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正常国际社会秩序,防止新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矛盾(世界战争)发生的问题。

第三个专题当代世界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个专题当代世界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 和,但天下仍很不太平,世界的和平问 题并没得到真正的解决。 主要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 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第二,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始终不断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过120 多次较大的战争,伤亡人数约1200万。近年来,海湾 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使成千 上万的无辜平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
第二,是需要解决而非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和 平与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二战后世界的发 展是主线,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那么这一 定义是否表明和平与发展问题已经解决了呢? “时代主题”即当今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科学 定位已经表明,那些问题不是已经实现了的既存 现实,正象邓小平深刻指出的那样:“世界和平 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可 以说,这句话中,一个是“至今”,一个是“一 个也没有解决”,深刻的揭示出了“和平与发展 是时代主题”内涵。
20世纪后期,世界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 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面对国际形势的 这种新变化,70年代末,党中央和邓小平充分总结历史 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世界发展潮流,根据世界形势的新 变化,改变了毛泽东关于“战争与革命是世界主要倾向” 的判断,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 界两大主题”的新的科学论断,从而为准确地判断国际 形势,确立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提供了科学依 据。
1997年,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指出: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 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 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 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秩序

第二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秩序

第二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秩序第二章当代世界的主题与国际秩序第一节世界的主题一、世界主题的内涵及其转换(一)时代与世界主题的含义1、时代的内涵时代,即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最高战略概括。

从空间上讲,它是以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特征为依据;从时间上讲,它是指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内容上讲,它是指世界各种现象和发展本质的概括。

因此时代不单纯是一个时间概念。

人类社会时代的划分标准是多维的、多视角的,国际社会有三种时代的划分标准:首先,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时代的划分标准,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器时代和原子时代。

其次,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再次,以社会发展状态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总的来说,社会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即战争、动荡和革命的状态,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本教材使用的是第三种划分标准。

2、世界主题的内涵世界主题就是指在一个历史时期内世界上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它是世界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

为什么要认识世界主题呢?因为它是世界各国制定内外政策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前提。

(二)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列宁对于1789年以来世界时代的三个阶段请大家看教材P53。

我们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来世界时代的变迁:1、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80年代以前)。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不可避免,而一旦战争发生,便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斯大林1924年论述和毛主席1940年论述是一脉相承的。

通常对20世纪初到80年代以前的时代称呼,使用毛主席的说法,即“战争与革命时代”。

世界主题是毛主席使用的“战争与革命”。

2、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80年代以后)。

80年代初,邓小平站在国际战略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多次提出(1984年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当代国际趋势与时代主题

当代国际趋势与时代主题

当代国际趋势与时代主题一、关于时代的主题1.时代的主题时代主题是由一定历史阶段的世界基本矛盾决定的。

“和平与发展”反映了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是揭示世界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我们要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善于把握时代潮流和时代主题。

列宁说过,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种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

(1)关于时代主题的论述。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提出时代理论的是列宁。

列宁曾经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现实,冷静地分析了世界形势,指出帝国主义阶段存在着三大矛盾,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终将导致帝国主义战争,而战争必将引起革命。

基于这一判断,列宁提出了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

这个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由于时代主题是揭示世界基本矛盾的问题,随着世界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时代的主题会发生变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邓小平同志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基本矛盾的变化,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不失时机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从而为新时期我党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依据。

党的十三大报告把“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观点”列入党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中。

经过党的十四大报告对这一观点的再次确认,到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五大报告曾指出:“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为什么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及影响因素

为什么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及影响因素

为什么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及影响因素第一篇:为什么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及影响因素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二战以来.美苏争霸不断升级.从地面.海洋发展到外层空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50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是多么严重的威胁!世界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斗争和不稳定因素.如帝国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的存在.民族矛盾与冲突的激化等.可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但我们相信.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1、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美、英、法三国首脑在苏联南部城市雅尔塔会晤,着重讨论欧洲领土变动、成立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等问题。

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决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美、英两国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并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2、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人们通常把该时期(二战后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实质:是美苏两个大国在均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世界范围的划分
3、联合国
(1)背景: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2)酝酿: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上决定,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United Nation),并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以及会员国资格等条文。

1945年雅尔塔会议通过协商,确立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解决了一些问题。

(3)建立:1945年4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制定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宗旨:联合国的宗旨一般被概括为“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运作: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

评价: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

4、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为了重建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两国同时公布了各自的设计方案。

最终,以美国方案为基础形成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

建立: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会议根据美国方案,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按照该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5、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1947年,在联合国主持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和关贸总协定,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二、美苏冷战的形成
1、冷战序幕和开始
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的大规模战争之外的全面对抗。

起因是双方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其根源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

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表达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目标。

被称作“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使之纳入到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中。

1947年,苏联为阻止东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由苏联同东欧各国缔结双边经济协定,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在此基础上,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成立。

3、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
1948年春夏之际,西方占领当局宣布在西占区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

苏联随即保护苏占区经济为由,切断西德和柏林的交通,对西柏林实施全面封锁,由此形成了“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9年德国分裂。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此后,美国等国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首次局部战争,它进一步固定了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有关国家的相互关系。

4、北约与华约
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NATO)。

此后,北约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成为美国同苏联在全球争霸的主要工具。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三、大国关系的重组
1、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至1968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2、美苏争霸的重要史实
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的演变过程中,美苏关系始终处于国际舞台的中心。

20世纪初50年代到60年代(美攻苏守):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使苏联的“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设想无法实现。

第二次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均以苏联的退让而告终。

70年代(苏攻美守):军事实力上升的苏联向美国霸权发起全面挑战,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中,不得已采取战略收缩。

80年代(美攻苏守):美国里根政府为改变在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进一步强化军备竞赛。

同时,苏联因经济发展停滞,军费开始沉重,转而全面收缩。

影响:两大阵营的结构性变动既削弱了美、苏两国的对内控制力,也直接影响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进程,并促使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的转型。

持续了40年之久的冷战终于走向尽头。

二、冷战的结束
1、雅尔塔体制瓦解的标志
东欧剧变加快了德国统一的进程,1990年10月3日,德国最终实现统一。

德国的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以苏联为中心的经互会、华约组织相继解散。

但北约仍保持,且不断东扩。

2、冷战结束的标志
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告终。

苏联解体标志美苏冷战结束。

国际政治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走向多极化。

第二单元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与高科技革命
一、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与调整
1、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1)背景: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

处于两极格局下的西欧不得不寻求联合,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以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作用。

法德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2)过程: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联合经营法、德煤钢企业的计划,即“舒曼计划”,得到部分西欧国家的积极回应。

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为西欧的政治与经济实现进一步融合做好准备。

(2)1957年,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取名“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1991年,欧共体政治一体化进程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员国在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把“欧共体”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995年,欧盟马德里会议决定将“欧元”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

1998年,11个成员国成为首批欧元国,并成立欧洲银行。

2、殖民体系的瓦解
(1)战后民族独立浪潮
二周民族独立浪潮持续约30年,出现过两次高峰。

第一次高峰:1945年—50年代末,中心区域在亚洲,并延伸到北非。

第二次高峰:1960年—70年代中期,中心区域在非洲,并扩及拉美的加勒比海地区和亚洲太平洋地区。

1960年因独立的非洲国家众多而被称为“非洲年”。

(2)不结盟运动:
1961年,25个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发起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以不与大国结盟为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

2、西欧一体化的作用与影响
欧盟与欧元的诞生标志着西欧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它促进了整个欧洲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并在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区域经济的集团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产生的,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为其他区域的经济联合提供了成功范例,并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世界格局从两级向多级演变
随着殖民体系瓦解、不结盟运动兴起、大国关系不断重组、美苏争霸态势因双方力量的消长二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两极结构的崩溃,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