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欧几何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辩证法简答题(个人版)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4、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答:当代自然观中的生态自然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重新认识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进行了再评价。
1. 经济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生产部门的布局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
2. 政治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国家的政体产生明显影响,影响了国家制度是向民主制度发展还是向专制制度发展。
地理环境对战争也存在一定影响。
3. 文化(文明)与地理环境:从历史长度看,地理环境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文明。
三种文明类型:海洋文明(蓝色文明)、大陆文明(黄色文明)和游牧文明(绿色文明)。
5、科学研究的起点。
答:科学研究的起点:1. 经验论或归纳主义关于科学研究起点的观点:通过归纳法从观察逐步上升为理论或先有观察后有理论或科学始于观察。
2. 唯理论或演绎主义关于科学研究起点的观点:从某些公理或假设出发通过演绎法推出结论或科学始于理性(逻辑推理或直觉)。
3. 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关于科学研究起点的观点:科学始于问题6、科学问题的来源。
答:1. 产生科学问题的客观因素:1)科学问题产生的内部因素——科学的内在矛盾:●现有理论与实验事实的矛盾——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
●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理论中的逻辑矛盾或悖论。
●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如关于光的本性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关于燃烧本质的燃素说和氧化说、关于热的本质的热质说和热之唯动说(分子运动论)之间的矛盾。
2)科学问题产生的外部因素: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需要。
2. 产生科学问题的主观因素——科学问题产生的主观条件,即科学家如何发现和提出一个科学问题。
7、如何正确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P118答:在观察与理论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明显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归纳主义者的观点,认为观察独立于理论之外,只有经过纯粹的观察才能进入理论形成的阶段。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观察(事实)渗透理论,认为观察的进行、观察结果的表述和解释都离不开理论,否认存在有纯粹的中性观察。
非欧几里得几何学(non-Euclidean
⾮欧⼏⾥得⼏何学(non-Euclidean geometry)⾮欧⼏⾥得⼏何学(non-Euclidean geometry)不同于欧⼏⾥得⼏何学的⼏何体系。
简称为⾮欧⼏何。
⼀般是指罗巴切夫斯基⼏何(双曲⼏何)和黎曼的椭圆⼏何。
它们与欧⽒⼏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公理体系中采⽤了不同的平⾏公理。
⾮欧⼏何起源于对欧⼏⾥得平⾏公设的讨论。
公元前3世纪初,欧⼏⾥得《⼏何原本》问世,开篇列出定义、公理和公设,其中第五公设是:同⼀平⾯内⼀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侧的两个内⾓之和⼩于⼆直⾓,则这⼆直线经过⽆限延长后在这⼀侧相交。
它不像其他公设那样显然,因此很快就引起⼈们的争议,认为欧⼏⾥得把它放在公理(公设)之列,不是因为它不能证明,⽽是找不到证明,这是欧⼏⾥得⼏何体系的唯⼀“污点”。
2000多年来,许多⼏何学家⽤不同的⽅法试图证明第五公设,可是都失败了,因为在他们的每⼀个所谓“证明”中都引进⼀个新的假定,⽽这个假定等价于第五公设。
公元2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托勒密试图从欧⼏⾥得其他9个公理、公设以及与平⾏公设⽆关的欧⼏⾥得命题1~28来证明平⾏公设,但假设了两直线平⾏后,另⼀与之相交直线⼀侧内⾓成⽴的东西也必在另⼀侧同样成⽴。
公元5世纪的普罗克洛斯基于亚⾥⼠多德⽤于证明宇宙有限的公理来证明平⾏公设,实际上是把⼀个有问题的公理⽤另⼀个来代替0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塔⽐·伊本·库拉在《欧⼏⾥得著名的公设证明》中假设:如果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某⼀侧靠近或相离,则它的(在第三条直线的)另⼀侧就相离或靠近。
13世纪的纳西尔丁在《平⾏线问题释疑》中也应⽤了这样的假设:同⼀平⾯上的若⼲直线,若在⼀个⽅向上是分离的,则它们在这个⽅向上就不会靠近。
他在此基础上证明了垂线与斜线⼀定相交,⾃⾓内任⼀点必可作⼀直线与⾓的两边都相交等命题,这些都与第五公设等价。
纳西尔丁的⼯作于1663年由英国数学家沃利斯重新阐发,引起欧洲⼈的重视。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论文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论文篇一: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学习体会重庆三峡学院现代数学进展课程论文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学习体会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姓名年级 2021级学号指导教师2021年5月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学习体会姓名:张力丹(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021级数本2班)摘要:通过实例叙述了中外数学发展进程中凝练出的数学哲学思想的变革和相互联系,概括了数学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实用性以及数学和哲学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最后分五个方面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课程学习的感悟体会和学习意义进行了总结提炼。
关键词:数学史;哲学;思想;数学文化;感悟.引言我认为: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作为一门课程一门学科,教授给我的绝不仅仅只停留在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不胜枚举的中外数学家以及数学发展史中具体事例和思想运动,更内涵而又丰满地是教授我一种数学的哲学思想、事物的发展规律、唯物理性客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我们今后人生的指引和极大丰富。
同时也是对身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情操和文化素养的磨练及沉淀,这才是我认为学习完数学史数学文化这门课程的精神内核。
数学史的离不开数学哲学,否则,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
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在谈到数学史对数学的重要性时,英国数学家格莱舍有一段经典名言:“任何一种企图将一个学科和它的历史割裂开来,我确信,没有哪一个学科比数学的损失更大。
”无独有偶,德国数学家汉克尔也形象地指出过数学的这一特点:“在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被下一代人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
惟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
”数学是历史的科学,是由历史成果积累而成的。
经过数学史课程的学习,我被数学文化中深刻的哲学思想而深深吸引。
通过老师课堂上的丰富举例;通过一个个生动、紧张、严肃、活泼的数学家形象和事例;通过数学史上一次次的猜想、命题、假设、证明,一次次地发展变革,更是引发了我对数学的发展规律和其本质哲学思想变革的不断思索。
黎曼几何空间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黎曼几何空间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黎曼几何是一门研究曲面和高维流形的几何学分支,它是由德国数学家黎曼在19世纪提出的,并被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黎曼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度量的空间,它将几何中的度量概念引入了数学的领域,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度量来描述空间的性质和变化。
黎曼几何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曲率、联络和度量等方面。
曲率是黎曼几何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空间的弯曲性质。
在黎曼几何中,我们可以用曲率张量来度量空间的曲率,从而获得空间的几何信息。
联络则用来描述空间中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它在黎曼几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度量是黎曼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它定义了空间中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几何量的计算和推导。
黎曼几何的空间模型是对空间的一种抽象和描述,它通过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空间的性质和结构。
黎曼几何的空间模型包括欧氏空间、球面空间和超几何空间等。
欧氏空间是我们熟知的平面和三维空间,它的度量方式是直角坐标系。
球面空间则是由一个以一点为中心的球面构成,它的度量方式是球面坐标系。
超几何空间则是一类具有非欧几何性质的空间,它的度量方式是广义的。
黎曼几何空间模型不仅在纯数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还在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相对论理论中,黎曼几何被用来描述时空的弯曲性质。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黎曼几何的概念被应用于曲面建模和形状分析等方面。
因此,深入理解和研究黎曼几何空间模型对于提高我们对空间性质的认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黎曼几何的基本概念和空间模型,并对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讨论。
通过对黎曼几何空间模型的探索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空间的本质和性质,为我们的学科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和内容安排进行介绍和总结,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主要内容。
以下是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可能的内容段落: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黎曼几何空间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论非欧几何的诞生
论非欧几何的诞生Non-Euclidean geometry又名非欧几里得几何,简称非欧几何。
通常意义的非欧几何,就是指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这两种几何。
非欧几何的发展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中的公式五“若一条直线与两直线相交,且若同侧所交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则两直线无限延长后必相交于该侧的一点。
”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到19世纪的2000对年来,数学家们始终对这条公设耿耿于怀,试图解决并证明它,但对第五公设既无法正面证明,也无法从反面推出矛盾。
从《几何原本》出现到19世纪初非欧几何问世,许多杰出的数学家提出了各种“证明”,然而结果却都是错误的。
因为所有这些“证明”中都默认了一条与第五公设相互等价的命题。
通俗地说所谓等价是指含义与本质完全一样只是表述的形式不同而已。
在长达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中整个数学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继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诞生之后,新的数学分支纷纷脱颖而出。
无数困难问题得以解决。
许多数学家创立了复杂艰深的数学理论。
但是人们在看上去极其简单的第五公设问题面前却仍然一筹莫展。
大数学家们也不例外。
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在1759年说。
第五公设问题是“几何原理中的家丑”。
18世纪,意大利的萨凯里提出用归谬法试图证明第五公设,萨凯里从四边形开始,如果角A和角B是直角,且AC=BD,容易证明角C等于角D,这样第五公设便等价于角C和角D是直角这个论断。
萨凯里还提出了钝角和锐角的假设,但是因为与经验认识违背,但是放弃了最后结论,但是从客观上为非欧几何的创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想方法。
其后瑞士数学家兰伯特所作的工作与萨凯里相似,他也考察了一类四边形,其中3个角为直角,而第四个角有三种可能性:锐角,直角,钝角。
之后兰贝特否定了钝角假设,也没有轻率地做出锐角假设导致矛盾的结论。
他没有像萨开里那样囿于第五公设真实性的顽固想法,而是大胆对第五公设的可证明性提出了怀疑。
在他的思想中甚至包含了非欧几何学可以存的想法,这是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冲破。
数学史复习资料
《数学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可公度量:对于任何两条给定的线段,总能找到某第三线段,以它为单位线段能将给定的两条线段划分为整数段。
这样的两条线段为“可公度量”,即有可公度量的度量单位。
这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世界任何量都能表示成两个整数比信念的反应。
2、出入相补原理:一个几何图形(平面或立方体的)被分割成若干部分后,面积或体积总保持不变。
3、费马大定理:关于X、Y、Z的不定方程X n+Y n =Z n ,对于任意大于2的自然数n无非零整数解。
4、大数定律:概率论历史上第一个极限定理属于伯努利,后人称之为“大数定律”。
概率论中讨论随机变量序列的算术平均值向常数收敛的定律。
P128 帕斯卡曾提出的n为正数时的二项式定理,得到所谓伯努利定理:若p是某一事件单独出现一次的概率,q是不出现该事件的概论,则在n次试验中,该事件至少出现m次的概率等于二项式(p+q)n 的展式中的从p n 项到p m q n-m 项的各项之和。
容易看出,这实际上就是概率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大数定律”的最早表现形式。
5、倍立方体:就是已知一立方体,求作另一立方体,使它的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的两倍。
也即求作一立方体的边,使该立方体的体积为给定立方体的两倍。
6、祖氏原理:P65“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若所得截面总相等,则此二几何体积相等。
它被称为“祖暅原理”。
1、简述古希腊数学的特点。
答案二:(1)追求理性和唯理的论证数学特点;(2)欧氏几何开创了公理化理论体系;(3)欧式几何形成了演绎思维的特征;总之,希腊数学是追求理性,主要以演绎几何为特征的数学。
2、简述欧几里得《原本》中所确立的公理化思想。
答:公理化思想是古希腊时期在欧氏几何中确立数学演绎范式。
这种范式要求一门学科中的每个命题必须是在它之前已建立的一些命题的逻辑结论,而所有这样的推理链的共同出发点,就是一些基本定义和被认为不证自明的基本原理——公理或公设。
非欧几何的产生是认识论的转变
非欧几何的产生是认识论的转变【摘要】认识论的演变对几何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欧几里德几何作为传统几何学的代表,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几何体系。
随着认识论的转变,非欧几何的产生成为可能。
非欧几何的突破性发现颠覆了欧几里德几何的基本假设,为哲学家如尼采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
认识论转变对非欧几何的推动使得非欧几何在现代科学中得以应用。
非欧几何为认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促进了认识论的进一步发展。
认识论与几何学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未来研究者需要更多地探索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论的转变推动了非欧几何的发展,同时非欧几何也为认识论带来了新的启示,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认识论、欧几里德几何、非欧几何、突破性发现、尼采哲学、科学应用、相互作用、转变、发展、新视角、关系、研究。
1. 引言1.1 认识论的演变认识论的演变指的是人类对于认识和知识的理论观点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过程。
从古代哲学家对于认识本质的讨论,到近现代科学革命对认识论观念的影响,认识论的演变一直贯穿着人类思想史的长河。
在古代,人们对于认识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认识的来源、本质和限度等方面。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认识的本质有着不同看法,柏拉图认为知识源于感性世界之上的理念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取知识。
这些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后世认识论研究的基础。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认识论的研究逐渐转向对认识的过程和方法的探讨。
笛卡尔提出的怀疑主义、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对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论辩,使得认识论观念逐渐趋向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综合。
这种认识论的发展为后来非欧几何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认识论的演变是人类对认识本质和过程进行思考和探讨的历史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1.2 欧几里德几何与非欧几何在欧几里德几何与非欧几何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几何学上的根本差异。
欧几里德几何是传统几何学的基础,以欧几里德公设为基础,建立在几何学的常规观念之上。
概括公理 非欧几何
概括公理 非欧几何
非欧几何是指与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几何学,它不遵循欧几里得几何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例如平面内两条直线必定相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等。
非欧几何包括双曲几何和椭圆几何两种类型。
在双曲几何中,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不相交,也可能有多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在椭圆几何中,过直线外一点没有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非欧几何在现代数学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相对论和宇宙学中。
马克思案例分析
贝塔斯曼为何“折戟”中国?一、随着德国贝塔斯曼公司停止中国书友会运营的宣布,这个有着170余年历史的图书巨鳄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为什么在欧洲极其成功的贝塔斯曼公司会在中国折戟,苦心经营十三年而未实现盈利?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强制消费。
除了入会费之外,贝塔斯曼公司规定会员每季度必须购买一本图书,否则取消其会员资格,这一协议是最为让中国消费者厌恶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背离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图书定位狭窄。
书友会会员数量攀升后,公司没有考虑更有内涵的读物,依然力推励志及言情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价格高。
读者刚入会时可以得到低价购得图书的机会,但此后只能以九折购书,而加上邮费之后往往价格会高出原售价。
4、开设实体店的战略。
2002年公司更换CEO之后力推在法国成功的实体店战略,然后在欧洲书价高、房租低,但在中国书价远低于欧洲,而房租几乎持平,于是这一模式反而成为公司的累赘。
5、标准外企的管理模式。
在国外CEO的带领下,公司走的完全是西方式的管理道路,与当地文化完全为进行融合,同时也忽略了书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6、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
贝塔斯曼在国常常是针对作家买断版权,一本《克林顿自传》就要付出1000万,这与国内与作家谈稿费、税率、印量的作法完全不同,使得公司耗费了大量资金而销量却往往不甚理想。
7、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
由于价格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当当网、卓越网等网络书店的崛起给贝塔斯曼带来了致命的冲击,由于高邮费的弊端,使得读者群大量流失。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贝塔斯曼公司没有考虑到其经营模式与中国固有图书市场的联系,一味的坚持自己的原有经营理念,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同时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利好讯息,图书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然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必然过程,贝塔斯曼的经营理念不能遵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自然只能被淘汰。
论莫里斯·克莱因的数学哲学思想——张祖贵
论莫里斯·克莱因的数学哲学思想张祖贵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 , 1908-1992)是美国著名的应用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学家和数学哲学家。
他于1936年在纽约大学获得数学方面的哲学博士学位。
1936-1938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942-1945年以物理学家身份供职于美国陆军通信部队。
除此之外,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纽约大学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他还执教于斯坦福大学,美国和德国的一些科研与教学机构也不时聘请他。
他一直是德国古根海姆(John Simon Guggenheim)荣誉研究员和富布赖特(Fulbrighter)讲座主持人。
他曾担任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电磁研究部主任长达20年,担任纽约大学研究生数学教学委员会主席11年。
他拥有无线电工程方面的多项发明专利。
M·克莱因曾是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眼就说退休教授,《数学杂志》和《精密科学的历史档案》两家刊物的编委。
《古今上学思想》是M·克莱因的代表作,不仅在科学界,而且在整个文化界都颇有影响。
长期以来,他对数学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多方面、多层次提出来许多新颖、独特的观点。
主要代表作有:《数学与物理世界》、《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一种文化探索》、《数学与对知识的探索》。
在轰轰烈烈的“新数学”运动中,他从数学哲学、数学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态度。
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为培养通才的数学》、《为什么约翰不会做加法:新数学的失败》、《为什么教授不能教书》。
由于M·克莱因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在应用数学和电磁学方面,因此他并不像当代许多数学哲学家一样直接从事数学基础(如数理逻辑等)的研究,也不像维特根斯坦、拉卡托斯等人从哲学研究的角度审视数学。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数学哲学研究。
他以自己独特的数学研究感受,对数学历史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对数学基本问题、数学本体论问题、数学真理性问题、数学文化等一系列数学哲学的基本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内容简介: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
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
本书共包括三章: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
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
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
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兼通哲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和科学史。
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1924-1954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
1954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1972年,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创立并领导了日内瓦学派。
一生的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逻辑通论》(1949)、《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1950)、《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等。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一本较集中、系统地阐述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的理论性著作。
在本书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认识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也不是在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
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
本书是皮亚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所作的四篇讲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共有三章和两个序言。
欧几里得与欧几里得几何
几何原本几何原本书籍简介定义公理公设主要内容意义影响传播情况传入中国所获评价图书信息书籍简介定义公理公设主要内容意义影响传播情况传入中国所获评价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展开几何原本古希腊大数学家欧几里得是与他的巨著——《几何原本》一起名垂千古的。
这本书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完整而且流传最广的数学著作,也是欧几里得最有价值的一部著作。
在《原本》里,欧几里得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和学者们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欧几里德把人们公认的一些事实列成定义和公理,以形式逻辑的方法,用这些定义和公理来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建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得几何学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
而这本书,也就成了欧式几何的奠基之作。
两千多年来,《几何原本》一直是学习几何的主要教材。
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许多伟大的学者都曾学习过《几何原本》,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作出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的成果和精神于一书。
既是数学巨著,又是哲学巨著,并且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对空间的认识。
除《圣经》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传播之广泛,能够与《几何原本》相比。
编辑本段定义公理公设23条定义1. 点是没有部分的东西2.线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3.一线的两端是点4.直线是它上面的点一样地平放着的线5.面只有长度和宽度6.面的边缘是线7.平面是它上面的线一样地平放着的面8. 平面角是在一平面内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条相交线相互的倾斜度.9. 当包含角的两条线都是直线时,这个角叫做直线角.10. 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直线交成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11. 大于直角的角称为钝角。
12. 小于直角的角称为锐角13. 边界是物体的边缘14. 图形是一个边界或者几个边界所围成的15. 圆:由一条线包围着的平面图形,其内有一点与这条线上任何一个点所连成的线段都相等。
非欧几何(Non-Euclidean.
非欧几何(Non-Euclidean geometry)简介福州大学林鸿仁非欧几何就是非欧几里得几何,是针对欧几里得几何而言的,非欧几何通常指的是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
众所周知,素有“几何之父”之称的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得( Euclid,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约公元前330年-前275年)有一本传世之作叫《几何原本》,已经传了两千多年了。
其中的基本内容,至今还是我们孩子们学习的课程,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西方的几何学大概兴于公元前7世纪的古埃及,对古代埃及人来说,几何学就是“测地术”,几何是在测量地块中获得的,是一种经验的几何知识,所以大都十分零散杂乱,缺乏系统。
古希腊的欧几里得首先觉察到,很有必要对这些“上帝的杰作”进行整理,于是特地到古埃及的亚历山大,收集整理并于公元前3世纪写成《几何原本》这一巨著,开创了数学理论的系统化逻辑化的先河,除了使几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外,也成为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典范。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全书共分13卷,包含了5条“公理”、5条“公设”、23个定义和467个命题。
在每一卷中,欧几里得都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叙述方式,先提出公理、公设和定义,再将命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
他先后对直边形、圆、比例论、相似形、数、立体几何等进行系统的论述。
在这里,作为定义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直角等,已不是具体的图形或图像,而是抽象的一般概念;推演定理的方法,也尽量避开直观,而采用“三段论式”的逻辑方法。
欧几里得的成功之处在于,从一些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演绎,用很少的几个公理公设,令人信服地推出了很多的定理,而且它们与现实世界又是一致的。
欧几里得建立的这一个几何学公理体系一直受到后世数学家的普遍称颂,被公认为数学严格性的典范。
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一直把几何称为“欧几里得几何”简称“欧氏几何”,并把它奉为金科玉律。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的5条公设中的第5条一直被质疑。
[讲解]古希腊数学中的公理化思想及其历史发展
古希腊数学中的公理化思想及其历史发展摘要:欧几里得几何是第一个公理化体系,非欧几何的出现促使人们对它的基础作了严格审视,其中希尔伯特公理化方法最为成功;但它的相容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集合论悖论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尖锐。
虽然集合论的公理化一度时期曾化解了悖论给公理化方法所带来的危机,但不久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就深刻地揭露了公理化方法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尽管后来的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数学使公理化方法更上一层楼,但仍然无法克服公理化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关键词: 欧几里得几何;公理化;相容性;历史发展;局限性1 欧几里得以前的几何学人类最初的几何知识是从对形的直觉中萌发出来的,不过在不同的地区,几何学的这种实践来源方向不尽相同。
古埃及几何学产生于尼罗河泛滥后土地的重新丈量;古代中国几何学的起源更多地与天文观测相联系;古代印度几何学的起源则与宗教实践密切相关。
当古代实用几何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时,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与理论概括必然形成趋势。
向理论数学的过渡,大约是公元前6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开始的,它带来了初等数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以论证几何为主的希腊数学时代。
论证数学鼻祖的荣耀归于泰勒斯,据称他领导的爱奥尼亚学派首开希腊命题证明之先河,他自己证明了不少定理,其中包括那条至今仍被称作“泰勒斯定理”的命题: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论证数学的成长归功于毕达哥拉斯及其在克洛托内创建的秘密会社,普遍的认识是欧几里得《原本》前两卷的大部分材料均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另一项几何成就是正多面体作图,他们称正多面体为“宇宙形”。
在三维空间仅有的五种正多面体中,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成员先后解决了它们的作图问题。
在所有正多面体中,正十二面体最为引人注目,这是因为它的每个面都是五边形,其作图问题涉及到了所谓的“黄金分割”。
毕达哥拉斯以后,在作为希腊民主政治与经济文化中心的雅典及其周边地区,先后涌现出了众多的学术派别。
这些学派虽然主要从事哲学讨论,但他们的研究活动同时也极大地加快了希腊数学的理论化进程。
黎曼几何的创立与应用--
一、非欧几何的产生 自从公元前 3 世纪欧几里得著述《几何原本》,它所构建的几何体系就一直 被认为是“物质空间和此空间内图形性质的正确理想化”[1],它代表着人们直 观而先验式的数学观。2000 年来许多数学家以欧氏几何公理为基础在其上建立 起了数学的大厦。然而在此期间数学家们一直对一个问题耿耿于怀,这个问题来 自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也称平行公设)。 第五公设: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有一侧的两个同侧内角的和小 于两直角,则这两条直线适当的延长后就在同侧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的那一侧相 交。 它的叙述过于冗长和复杂,这与数学简明之美是不相称的。而且欧几里得本 人似乎也不太喜欢它,他在“证完了不需要平行公设可证的所有定理之后”才开 始使用平行公设。[2]因此在欧几里得以后的每个时代里,各国的数学家中都有 人试图寻求一个更加自然的公设来代替它或者通过证明第五公设来实现“排除任 何谬误的欧几里得”,而非欧几何的发展就在数学家们试图证明欧氏几何的真理 性中开始了。 在许多数学家的各种努力尝试中,萨凯里、克吕格尔、兰伯特等人的研究走 到了一个关键的地方:“一种假设如果不引起矛盾的话,就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几 何”[3]他们算是非欧几何的先行者。真正突破欧氏几何束缚的是高斯,小包耶 和罗巴切夫斯基。高斯最早认识到存在非欧几何,然而因为不想受到攻击他并未 声明。在高斯去世后整理出的与朋友的通信中,人们才了解到他的想法。小包耶 在独立工作得到非欧几何体系后将成果发给高斯。在这个年轻人急于得到高斯肯
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我们还可以举两个在《三体2》(1)中举过的例子来直观地展示这个问题、 一个是射手的故事,一个射手闲来无聊在靶子上每隔十厘米就打出一个洞,靶子上 有种二维生命,其中的物理学家就总结说“地上美十厘米就会有一个洞”。 另一个是火鸡的故事,农夫每天中午喂火鸡,火鸡们就说:”每到中午食物就会从天 而降”,然而感恩节时火鸡们没有得到食物,反而被宰杀。 显然这几个故事中的因果都是错误的。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认 识对象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们往往不能厘清事物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而简单地 进行总结。
• 同时数学也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学科之一,一些动物即可具有的数数能力就 可以视为数学的萌芽,而当某个原始人首次算数时,数学就诞生了。
•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手中用来研究自然科学的最为重要的工具, 竟然不是自然科学!
显然,像物理那样的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类事物,或 是哲学中所说的“物质的具体形式”;但是数学研究的是数与式,我们在自 然中似乎不能直接发现这种事物,但任何事物似乎都能抽象出数来。另外, 数学结果也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 于是,费恩曼说:“按照我们的观点,数学不是一门自然科学(1)” 那么,数学是什么呢?
于是思维就这样一级级地前进 推导到我们需要的结论上
但是,我们有谁直接见过因果律呢? 答案是,没有。 因果律作为一种联系,我们没法直接观察到它。而我们时常观察到的现 象,如只有发生甲事件才能发生乙事件,只是因果律存在的一个必要条 件,不能确凿地证明其存在。于是,和数学运算法则一样,就像“康德把 因果律视为人类知性的先天形式,尼采把因果律看作人类生命活动中后 天形成的习惯(1)”,因果律也是人为定义的。那么,它就具有不总能符合 现实的漏洞了。
所以,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科学并不总是对, (甚至物理理论没有完全正确的),对的也并不 一定科学。自然科学也只人类研究世界的一种方 式。
《宇宙大爆炸》观后感
宇宙大爆炸通过视频《宇宙大爆炸》,让我认识了宇宙的起源,对宇宙的演变认识更加的深入。
我明白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逐渐探索发现的过程,经过古今中外诸多的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长时期的观察、假设、探索、研究、计算、推理、发现经过这一系列繁琐、深奥的过程他们终于发现了现在的宇宙是在150亿年前由宇宙所有的物质在高度密集、有着极高的温度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逐步的形成了星系团、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就这样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在现在的今天,我们那些伟大的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还在对未知的宇宙进一步探索。
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有《何处是中心》、《给我证据》、《宇宙的密码》、《宇宙的模样》。
下面我依次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主要观点,发展过程,重要事件、代表人物等。
何处是中心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何处是宇宙中心呢?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们讨论、探索着。
在中国三国时期徐整提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天地渐渐的分开了,盘古在天地之间渐渐的长高了,这说明了宇宙在膨胀。
数学天才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毕达哥拉斯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任何天体都是球形,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周围是空气和云。
月亮、太阳、行星都围绕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在埃及有一位天文学家托罗密提出了完整的地心体系,他认为日、月、金、木、水、火、土这七个天体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着地球做顺时针运动,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停,而且有时还在各自的轨道围绕某点做圆周运动。
但是在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与托罗密相反的观点。
他认为应该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还提出了月亮不止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且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哥白尼的这个观点是人类史上对宇宙的探索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使人类对宇宙有了重新的认识。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又找到了新的证据,他根据第古留下的对宇宙精密的观察资料,发现了行星是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
非欧几何(Non-Euclidean.
非欧几何(Non-Euclidean geometry)简介福州大学林鸿仁非欧几何就是非欧几里得几何,是针对欧几里得几何而言的,非欧几何通常指的是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
众所周知,素有“几何之父”之称的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几里得( Euclid,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约公元前330年-前275年)有一本传世之作叫《几何原本》,已经传了两千多年了。
其中的基本内容,至今还是我们孩子们学习的课程,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西方的几何学大概兴于公元前7世纪的古埃及,对古代埃及人来说,几何学就是“测地术”,几何是在测量地块中获得的,是一种经验的几何知识,所以大都十分零散杂乱,缺乏系统。
古希腊的欧几里得首先觉察到,很有必要对这些“上帝的杰作”进行整理,于是特地到古埃及的亚历山大,收集整理并于公元前3世纪写成《几何原本》这一巨著,开创了数学理论的系统化逻辑化的先河,除了使几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外,也成为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典范。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全书共分13卷,包含了5条“公理”、5条“公设”、23个定义和467个命题。
在每一卷中,欧几里得都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叙述方式,先提出公理、公设和定义,再将命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
他先后对直边形、圆、比例论、相似形、数、立体几何等进行系统的论述。
在这里,作为定义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直角等,已不是具体的图形或图像,而是抽象的一般概念;推演定理的方法,也尽量避开直观,而采用“三段论式”的逻辑方法。
欧几里得的成功之处在于,从一些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演绎,用很少的几个公理公设,令人信服地推出了很多的定理,而且它们与现实世界又是一致的。
欧几里得建立的这一个几何学公理体系一直受到后世数学家的普遍称颂,被公认为数学严格性的典范。
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一直把几何称为“欧几里得几何”简称“欧氏几何”,并把它奉为金科玉律。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的5条公设中的第5条一直被质疑。
欧几里得几何、非欧几何、真理
1.广义的非欧几何: 1.广义的非欧几何:泛指一切和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几何 广义的非欧几何 学; 2.狭义的非欧几何 只是指罗式几何或黎曼几何; 狭义的非欧几何: 2.狭义的非欧几何:只是指罗式几何或黎曼几何; 3.通常意义的非欧几何 指罗式几何和黎曼几何二者。 通常意义的非欧几何: 3.通常意义的非欧几何:指罗式几何和黎曼几何二者。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真理即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在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发展 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正确认识,他是对客观世 界近似的、不完全的反应。相对真理 绝对真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 相对真理 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 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
非欧几何分类
• 按几何特性(曲率),现存非欧几何的类型可以概括如下:
1.坚持第五公设,引出欧几里得几何。 1.坚持第五公设,引出欧几里得几何。 坚持第五公设 2.以 可以引最少两条平行线”为新公设, 2.以“可以引最少两条平行线”为新公设,引出罗氏几 或称双曲面几何)。 何(或称双曲面几何)。 3.以 一条平行线也不能引”为新公设, 3.以“一条平行线也不能引”为新公设,引出黎曼几何 或称椭圆几何) (或称椭圆几何)。
• 欧几里得还提出了五个“一般概 念”,也可以作为公理。当然, 之后他还使用量的其他性质。 • 与同一事物相等的事物相等。 • 相等的事物加上相等的事物仍然 相等。 • 相等的事物减去相等的事物仍然 相等。 • 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重合,则它 们相等。 • 整体大于局部。
非欧几里得几何
• 第五条公设说: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 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的和小于两直角,则这两直 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 但是,数学家们发现第五公设和前四个公设比较起来, 显得文字叙述冗长,而且也不那么显而易见。有些数学 家还注意到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一书中直到第二十 九个命题中才用到,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使用。也就是说, 在《几何原本》中可以不依靠第五公设而推出前二十八 个命题。因此,一些数学家提出,第五公设能不能不作 为公设,而作为定理?能不能依靠前四个公设来证明第 五公设?这就是几何发展史上最著名的,争论了长达两 千多年的关于“平行线理论”的讨论。由于证明第五公 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人们逐渐怀疑证明的路子走 的对不对?第五公设到底能不能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欧几何的诞生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摘要:非欧几何的创立是数学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的典范,它不仅带来了数学思想的深刻变革,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人们对真理、时空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
数学史上,非欧几何占有特殊的地位.以非欧几何的发明过程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其对数学学科本身、人类文化、哲学思想的影响;对数学科研者、数学教育工作者及高校学生的启示.关键词: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几何原本;1 非欧几何的发展史1.1 问题的提出非欧几何的发展源于2 000 多年前的古希腊数学家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中公设五是欧几里得自己提出的,它的内容是“若一条直线与两直线相交,且若同侧所交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则两直线无限延长后必相交于该侧的一点”.这一公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因为它不如其他公理、公设那样简明,欧几里得本人也不满意这条公设,他在证完了所有不需要平行公设的定理后才使用它,怀疑它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公设,或许能用其它公设或公理代替.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到19 世纪的2000 多年来数学家们始终对这条公设耿耿于怀,孜孜不倦的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们主要沿2 条研究途径前进:一条途径是寻找一条更为自明的命题代替平行公设;另一条途径是试图从其他9 条公理、公设推导出平行公设来.沿第一条途径找到的第五公设最简单的表述是1795 年苏格兰数学家普雷菲尔(J.Playfair 1748-1819)给出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原直线平行”也就是我们今天中学课本里使用的平行公理.但实际上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鲁斯在公元5 世纪就陈述过它.然而问题是,所有这些替代公设并不比原来的第五公设更好接受,更“自然”.历史上第一个证明第五公设的重大尝试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Ptolemy,约公元150 年)做出的,后来普罗克鲁斯指出托勒玫的“证明”无意中假定了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就是上面提到的普雷菲尔公设.1.2 问题的解决1.2.1 非欧几何的萌芽沿第二条途径论证第五公设的工作在18 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意大利人萨凯里(Saccharin 1667-1733)提出用归谬法证明第五公设,萨凯里从四边形ABCD 开始,如果角A 和角B 是直角,且AC=BD,容易证明角C等于角D.这样第五公设便等价于角C 和角D 是直角这个论断.萨凯里提出另2 个假设:(1)钝角假设:角C 和角D 都是钝角;(2)锐角假设:角C 和角D 都是锐角.最后在锐角假设下,萨凯里导出了一系列结果,因为与经验认识违背,使他放弃了最后结论.但是从客观上为非欧几何的创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前人的新途径.其后瑞士数学家兰伯特(Lambert1728-1777)所做的工作与萨凯里相似.他也考察了一类四边形,其中3 个角为直角,而第5 个角有3 种可能性:直角、钝角和锐角.他同样在锐角假设下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取决于其内角和;三角形的面积正比于平角与内角和的差.他认为只要一组假设相互没有矛盾,就提供了一种几何的可能.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勒让德(A.M.Legendar1752-1833)对平行公设问题也十分关注,他得到的一个重要定理:“三角形内角之和不能大于两直角”.这预示着可能存在着一种新几何.19 世纪初,德国人萨外卡特(schweikart 1780-1859)使这种思想更加明朗化.他通过对“星形几何”的研究,指出:“存在两类几何:狭义的几何(欧氏几何)星形几何.在后一个里面,三角形有一个特点,就是三角形内角之和不等于两直角”.1.2.2 非欧几何的诞生前面提到的一些数学家尤其是兰伯特,都是非欧几何的先驱,但是他们都没有正式提出一种新几何并建立其系统的理论.而著名的数学家高斯(Gauss 1777-1855)、波约(Bolyai 1802-1860)、罗巴切夫斯基(Lobatchevsky1793-1856)就这样做了,成为非欧几何的创始人.高斯是最早指出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独立于其他公设的人.早在1792 年他就已经有一种思想,去建立一种逻辑几何学,其中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不成立.1794 年高斯发现在他的这种几何中,四边形的面积正比于2 个平角与四边形内角和的差,并由此导出三角形的面积不超过一个常数,无论其顶点相距多远.后来他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新几何,称之为非欧几何.他坚信这种几何在逻辑上是无矛盾的,并且是真实的,能够应用的,为此他还测量了3个山峰构成的三角形内角,他相信内角和的亏量只有在很大的三角形中才能显露出.但他的测量因为仪器的误差而宣告失败.遗憾的是高斯在生前没有任何关于非欧几何的论著.人们是在他逝世后,从他与朋友的来往函件中得知了他关于非欧几何的研究结果和看法.匈牙利青年数学家波约在研究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几何,他称之为“绝对空间中的几何”,并写了一篇26 页的论文《绝对空间的科学》.本论文出版时作为附录附于其父的书《为好学青年的数学原理论著》.当时的波约已建立起非欧几何的思想,并且相信新几何不是自相矛盾的,在1823-11-23 给他父亲的信中,波约写道:“我已得到如此奇异的发现,使我自己也为之惊讶不止”,在非欧几何的3 个发明人中,只有罗巴切夫斯基最早且系统地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罗巴切夫斯基曾卓越的指出:“直到今天,几何学中的平行线理论还是不完善的,从欧几里得时代以来,两千多年来徒劳无益的努力,促使我们怀疑在概念本身之中并未包括那样的真实情况,它是大家想要证明的,也是可以像别的物理规律一样单用实验(如天文检测)来检验.最后,我肯定了推测的真实性,而且认为困难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不论是如何给出的,只可以认为是说明,而且数学证明的完整意义不是不应该获得尊重的”.他的工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与欧氏第五公设相矛盾的命题,即直线外1 点可作2 条平行线为假设,并且把他同欧氏几何中其它公设和公理相联系.经过推理后,得出3 个结论:(1)用欧氏几何其它公设和公理不能证明欧氏第五公设,即第五公设是独立的;(2)与第五公设相矛盾的公设同欧氏几何其它公设、公理相结合,展开一系列推理,获得了许多在逻辑上无矛盾的定理,构成了不同于欧氏几何的新的几何学;(3)这种逻辑上无矛盾的几何学的真理性同物理学中的定理一样,只能凭实验,例如用天文观测来检验.这3条结论显然与欧氏几何不同,是一种全新的几何体系,是罗氏独创性思维的结晶.他的结论是在1826 年2 月的一次学术报告上以《简要叙述平行定理的一个严格证明》为题报告的.由于罗巴切夫斯基对非欧几何的特殊贡献,人们把这种几何称为罗氏几何.1.2.3 非欧几何的发展与确认非欧几何要获得人们的普遍接受,需要确实的建立非欧几何自身的无矛盾性和现实意义.罗巴切夫斯基终其一身努力最后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1854 年,黎曼(G.F.B.Riemann 1826-1866)摆脱高斯等前人把几何对象局限在3 维欧几里得空间的曲线和曲面的束缚,从维度出发,建立了更一般的抽象几何空间.黎曼仿照传统的微分几何定义流形上2 点之间的距离、流形上的曲线和曲线之间的夹角.并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展开对n 维流形几何性质的研究.在n 维流形上他也定义类似于高斯在研究一般曲面时刻画曲面弯曲程度的曲率.他指出对于3维空间,有以下3 种情形:(1)曲率为正常数;(2)曲率为负常数;(3)曲率恒等于0.黎曼指出后两种情形分别对应于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和通常的欧氏几何学,而第一种情形则是黎曼本人的创造,它对应于另一种非欧几何学.黎曼创造的几何中的一条基本规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任何2 条直线都有公共点(交点).在黎曼几何学中不承认平行线的存在.它的另一条公设讲:直线可以无限延长,但总的长度是有限的.黎曼几何的模型是一个经过适当“改进”的球面.19 世纪70 年代以后,意大利数学家贝尔特拉米、德国数学家克莱茵和法国数学家庞加莱等人先后在欧几里得空间中给出了非欧几何的直观模型,从而揭示出非欧几何的现实意义.贝尔特拉米的模型是一个叫“伪球面”的曲面,它由平面曳物线绕其渐近线旋转一周而得.贝尔特拉米证明,罗巴切夫斯基平面片上的所有几何关系与适当的“伪球面”片上的几何关系相符合:也就是说,对应于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每一断言,就有一个伪球面上的内蕴几何事实.这使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立刻就有了现实意义.克莱茵的模型比贝尔特拉米的简单明了.在普通欧氏平面上取一个圆,并且只考虑整个圆的内部.他约定把圆的内部叫“平面”,圆的弦叫“直线”(根据约定将弦的端点除外).可以证明,这种圆内部的普通(即欧氏)几何事实就变成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定理,而且反过来,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中的每个定理都可以解释成圆内部的普通几何事实.在克莱茵之后,庞加莱也对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给出了模型:在欧氏平面内划一条直线,而使之分为上、下两个平面,把不包括这条直线在内的上半平面作为罗氏平面,其上的欧氏点当作罗氏几何的点,把以该直线上任一点为中心,任意长为半径所做出的半圆作为罗氏几何的直线,然后对如此规定了的罗氏元素一一验证罗氏几何诸公理全部成立.这样一来,如果罗氏系统在今后出现了正、反2 个相互矛盾的命题的话,则只要按上述规定之几何元素之间的对应名称进行翻译,立即成为相互矛盾的两个欧氏几何定理,从而欧氏几何就有矛盾了.因此,只要承诺欧氏几何是无矛盾的,那么罗氏几何一定也是相容的,这就把罗氏几何的相容性证明通过上述庞家莱模型转化为欧氏系统的相容性证明.由于人们承认欧氏几何是相容的,因此,罗氏几何也是相容的.这样一来,就使非欧几何具有了至少与欧氏几何同等的真实性.至此,历经2 000 余年,非欧几何学作为一种几何的合法地位可以说充分建立起来了,也真正获得了广泛的理解,人们最初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非欧几何的诞生,是自希腊时代以来数学中一个重大的革新步骤.在这里我们将沿着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来叙述这一历史的重要意义.M.克莱茵(M. Klein)在评价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说:“非欧几何的历史以惊人的形式说明数学家受其时代精神影响的程度是那么厉害.当时萨凯里曾拒绝过欧氏几何的奇异定理,并且断定欧氏几何是唯一正确的.但在一百年后,高斯、罗巴切夫斯基和波约满怀信心地接受了新几何”.2.1 对数学学科本身2.1.1 数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通过逻辑演绎法建立的非欧几何体系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使人们清楚地看到数学可以有自己的逻辑体系存在,从而独立发展.数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数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具有超前性,它可以独立于物理世界而进行,可以超前于社会实践,并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推动数学乃至于整个科学向前发展.19 世纪前,数学始终与应用数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即数学不能离开实用学科而独立发展,研究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非欧几何第一次使数学的发展领先于实用科学,超越人们的经验.非欧几何为数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按照数学的逻辑要求自由自在的进行思考.于是数学被认为应当是那些并不是直接地或间接地由于研究自然界的需要而产生出来的任意结构.这种观点逐渐被人们了解,于是造成了今天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分裂.2.1.2 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充分自由非欧几何的创立,使一直为人们意识到但未曾清楚地认识的区别呈现出来了即数学空间与物理空间的不同.数学家创造出几何理论,然后由此决定他们的空间观.这种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空间观、自然观,一般并不能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等内容,它仅仅强调这样一些事实:人们关于空间的判断所获得的一系列结论纯粹是自己的创造.物质世界现实与这种现实的理论,永远是两回事.正因为如此,人类探索知识、建立理论的认识活动才永远没有尽头.非欧几何的创立使人们认识到数学是人的精神的创造物,而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临摹,这样就使数学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同时也使数学丧失了对现实的确定性.数学从自然界和科学中解脱出来,继续着它自己的行程.对此,M.克莱茵说:“数学史的这一阶段,使数学摆脱了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并使数学本身从科学中分离出来了,就如同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宗教从万物有灵论和迷信中分离出来一样.现在可以利用乔治.康托的话了:“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充分自由”.2.1.3 几何观念的更新非欧几何的出现打破了欧氏几何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几何学的观念得到更新.传统欧氏几何认为空间是唯一的,而非欧几何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观念,促使人们对欧氏几何乃至整个几何学的基础问题作深入探讨.非欧几何是敢于向传统挑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人类精神的产物高斯、波约、罗巴切夫斯基几乎同时发现了非欧几何,但三人对待新几何的态度是不同的.高斯很早就意识到了新几何的存在,但他没有向世人公布他的新思想,他受康特(Kant)唯心思想的影响,不敢向传统几何学界达2 000 余年之久的欧氏几何挑战,以致推迟了非欧几何的诞生.波约致力于平行公设的研究,终于发现了新几何.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当高斯决定将自己的发现秘而不宣时,波约却急切的想通过高斯的评价将自己的研究公诸于世,然而高斯回信给他的父亲F.波约中说:“夸奖他就等于称赞我自己.整篇文章的内容,你儿子采取的思路和获得的结果,与我在30 至35 年前的思考不谋而合”,波约对高斯的回答深感失望,认为高斯想剽窃自己的成果,特别是在罗巴切夫斯基关于非欧几何的著作出版后,他更决定从此不再发表论文.罗巴切夫斯基在1826 年公开新几何思想后,并没有得到同代人的理解与赞扬,反而遭到讽刺和攻击,“可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罗巴切夫斯基的信心,他像屹立在大海中的灯塔,惊涛骇浪的冲击,十足显出他刚毅的意志,他一生始终为新思想而斗争”.在他双目失明时,还口授完成了《泛几何学》.人们发现新几何的过程启示我们:只有突破了对传统、对权威的迷信,才能充分发挥科学的创造性;只有不畏艰难困苦,勇于为科学献身,才能追求、捍卫超越时代的真理.一般认为高斯、波约、罗巴切夫斯基3 人们同时发现了新几何,这是人们对历史的公正,但人们更喜欢称新几何为罗氏几何,这正是人们对罗巴切夫斯基为科学献身精神的高度赞扬.非欧几何精神促使人们树立宽容、包容一切的产物非欧几何的创立,解放了人类思想,新见解、新观点不断涌现,“数学显现为人类思想的自由创造物”.数学的发展使康托由衷的说道:“数学的本质在于其自由”.这种思想活跃而且民主的艺术气氛,使数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非欧几何曲折的创建历程及其所带来的数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自由创造、百家争鸣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促使人们树立宽容、包容一切的精神与美德.2.3 哲学思想方面2.3.1 认识论的变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彭加莱(Henri Poincare)说过:非欧几何的发现,是认识论一次革命的根源.简单讲,人们可以说,这一发现已经胜利的打破了那个为传统逻辑所要求的,束缚住任何理论的两难论题:即科学的原理要么(感官观察的事实).他指出:原理可能是简单的任意约定,但是这些约定决不是同我们的心灵和自然界无关的,它们只能靠着一切人的默契才能存在,它们并且紧密地依赖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实际外界条件.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一点,对于探索未知或目前无法感知的事物,我们可对自然界的认识作某种“默契约定”,这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开始和基础.另外,我们在理论评判中,放弃非彼即此的评判,爱因斯坦就说过[8]:这种非彼即此的评判是不正确的.这些评判家、数学家的评判无疑是非欧几何创立后,其对思想、理论建立,特别是对认识论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更进一步的近代的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均离不开它的内在影响,像“相对论”的产生、特别是对时空的进一步认识,集合论、现代分析基础、数理逻辑、量子力学等学科建立与发展均可以看成是非欧几何的直接结果.非欧几何的创立所产生的震荡至今余波未消.2.3.2 打破人类的传统思维方式分析和评价一种理论的首要依据应该是看其是否有“相容性”,即它是否有或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如果一个理论尚不能“自圆其说”,说明这一理论要么还只是人类经验的一种简单表述和列举,还没有进化到“理论”的高度;要么至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来非欧几_何与欧氏几何理论建立的前提是矛盾的,而欧氏几何已被普遍接受.是否接受非欧几何势必产生这样的问题,矛盾的前提是否一定能够导出矛盾的结果?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这是一定的,即矛盾的前提必然导致矛盾的结果.接受非欧几何就意味着要冲破这一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非欧几何的成果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不能保证矛盾的前提一定能导出矛盾的结果.因此,在理论的建立过程中,相容性是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在导出某个结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建立的理论体系是否具有无矛盾性、是否具有排中性.2.4.数学科研者的认识2.4.1 敢于挑战勇敢面对在科学探索路途上的暴风雨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上,一个人经得住一时的挫折和打击并不难,难的是勇于长期甚至终生在逆境中奋斗.罗巴切夫斯基的新学说,违背了2 000 多年来的传统思想,动摇了欧氏几何“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基础,同时也违背了人们的“常识”.他的学说一发表,社会上的嘲弄、攻击,甚至侮辱、谩骂,暴雨般地袭来:科学院拒绝接受他的论文;大主教宣布他的学说是“邪说”;大多数的权威们称罗巴切夫斯基的学说是“伪科学”,是一场“笑话”;即使那些心肠比较好的人最多也只能抱着“对一个错误的怪人的宽容和惋惜态度”;连不少著名的文学家也起来反对这种新的几何,如德国诗人歌德,在他的名著(浮士德)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有几何兮,名曰:‘非欧’,自己嘲笑,莫名其妙”.面对种种攻击、嘲笑,罗巴切夫斯基毫不畏惧,寸步不让,他像屹立在大海中的灯塔,表现出一个科学家“追求科学需要的特殊勇敢”.罗巴切夫斯基坚信自己学说的正确性,为此奋斗一生.从1826 年发表了非欧几何体系后,又陆续出版了《关于几何原本》等8本著作.在他逝世前他的眼睛差不多瞎了,还口述,用俄、法2 种文字写成他的名著《泛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就是在逆境中奋斗终生的勇士.同样,一名数学工作者,特别是声望较高的学术专家,正确识别出那些已经成熟的或具有明显现实意义的科技成果并不难,难的是及时识别出那些尚未成熟或现实意义尚未显露出来的科学成果.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更多危机的.我们每一位科学工作者,既应当作一名勇于在逆境中顽强点头的科学探索者,又应当成为一个科学领域中新生事物的坚定支持者.2.4.2 正确对待数学领域里的成就数学是一门历史性或者说积累性很强的学科.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含原先的理论.如非欧几何可以看成是欧氏几何的拓广.因此,有的数学史家认为“在大多数的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人所拆毁,一个人的创造被下一个人所破坏.惟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克莱茵在考察第五公设研究的历史特别是从18~19 世纪非欧几何由“潜”到“显”转变的100 多年的历史过程时指出:“任何较大的数学分支或较大的特殊成果,都不会只是个人的工作,充其量,某些决定性步骤或证明可以归功于个人.这种数学积累特别适用于非欧几何”.事实上,自从《几何原本》以后到19 世纪,第五公设问题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广泛地吸引和激励着各个时代有才华的数学家为之奋斗.这就形成了一个在科学史上时间跨度最长、成员最多,并以传播和研究第五公设为范式的数学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数学家相互交流思想,交换研究成果,对研究成果进行评议,形成不断竞争和激励的体制.罗巴切夫斯基也是从前人和自己的失败得到启迪,使他大胆思索问题的相反提法: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第五公设的证明.于是,他便调转思路,着手寻求第五公设不可证的解答.罗巴切夫斯基正是沿着这个途径,在试证第五公设不可证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的几何世界的.也可以说,罗氏几何的出现应归功与萨凯里、兰伯特等对第五公设的研究.在今天分支越来越细的数学领域里,精通多个领域的知识的数学家也越来越少.对此,数学科研者应团结,相互进行交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已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