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清华大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概论-绪论PPT课件
环境结构特点: 圈层性 地带性 节律性 等级性 稳定性和变异性
2、环境系统—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的总和
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动态平衡体系
五、环境功能与环境效应
1、环境功能 —环境要素及其结构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生产
和生活所承担的职能和作用。
人类的栖息地 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 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
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3、工业文明时期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环境问题
公害事件屡有发生 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
4、现代文明时期
社会生产力产生了极大飞跃
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 探索太空、开发极地 移植基因
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Public Nuisance Events)
环境工程概论绪论
为什么学习环保知识?
环境污染—人类的灾难!!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主要参考书目
1.徐炎华.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水利水电出版社 2.MackenzieL.Davis,DavidA.Covnwell,王建龙译,
《环境工程导论》(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朱蓓丽主编,《环境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5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公害一: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30年12 月1号~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在比利时境内沿马斯河24 公里长的一段河谷地带,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 高约90米。许多型工厂分布在河谷上,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 炼锌、硫酸、化肥工厂,还有石灰窑炉。
2、环境系统—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的总和
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动态平衡体系
五、环境功能与环境效应
1、环境功能 —环境要素及其结构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生产
和生活所承担的职能和作用。
人类的栖息地 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 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
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3、工业文明时期
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环境问题
公害事件屡有发生 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
4、现代文明时期
社会生产力产生了极大飞跃
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 探索太空、开发极地 移植基因
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Public Nuisance Events)
环境工程概论绪论
为什么学习环保知识?
环境污染—人类的灾难!!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主要参考书目
1.徐炎华.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水利水电出版社 2.MackenzieL.Davis,DavidA.Covnwell,王建龙译,
《环境工程导论》(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朱蓓丽主编,《环境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5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公害一: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30年12 月1号~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在比利时境内沿马斯河24 公里长的一段河谷地带,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 高约90米。许多型工厂分布在河谷上,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 炼锌、硫酸、化肥工厂,还有石灰窑炉。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
在环境工程中,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废水处理中,通过物质平衡原理可以确定废水中 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从而优化处理工艺。
物质平衡原理还可以用于预测和评估环境中的物质迁移、转化和归趋,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原理是指能量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保持守恒 ,即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结词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是应对当前复杂环境问题的关键, 包括新型水处理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修复 技术等。
详细描述
随着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 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至 关重要。例如,新型水处理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技术、膜 分离技术等,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和废水;空气污染 控制技术则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细颗粒物 去除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土壤 修复技术则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 方法修复污染的土壤,使其恢复原有功能。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工程学科。
特点
环境工程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旨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实现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人类健康。
自然净化技术
利用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如森林、草 地等植物的净化作用,对空气进行净 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洼地或地下,进行物理或化 学稳定化处理。
焚烧法
将固体废物在高温下燃烧,使有机物转化为 灰烬和气体。
物质平衡原理还可以用于预测和评估环境中的物质迁移、转化和归趋,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原理是指能量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保持守恒 ,即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结词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是应对当前复杂环境问题的关键, 包括新型水处理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修复 技术等。
详细描述
随着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 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至 关重要。例如,新型水处理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技术、膜 分离技术等,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和废水;空气污染 控制技术则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细颗粒物 去除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土壤 修复技术则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 方法修复污染的土壤,使其恢复原有功能。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工程学科。
特点
环境工程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旨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实现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人类健康。
自然净化技术
利用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如森林、草 地等植物的净化作用,对空气进行净 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洼地或地下,进行物理或化 学稳定化处理。
焚烧法
将固体废物在高温下燃烧,使有机物转化为 灰烬和气体。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02
该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用于指导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合理利用资源。
03
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包括物料平衡计算、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废物资源化等方面。
04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不同物质特性和系统边界条件,以确,指导如何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
通过吸附、冷凝、燃烧等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颗粒物控制
通过过滤、吸附、静电除尘等技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如PM2.5和PM10。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地下进行处置,需选择合适的场地和防渗措施。
焚烧法
通过高温焚烧将固体废物转化为灰烬和气体,可回收热能和减少体积。
堆肥法
《环境工程学原理》ppt课件
目录
环境工程学概述环境工程学原理环境工程学技术与方法环境工程学实践与应用环境工程学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HAPTER
环境工程学概述
总结词
基本定义与特性
详细描述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学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
03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采用资源化利用、压缩减量、填埋等方式,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处置。
01
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的特点,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02
工业废气处理
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对工业废气进行治理,减少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通过水体保护、水域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流域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资源化原则的应用包括废物回收、废物再利用和废物转化为能源等方面。
环境工程原理PPT课件
?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 害引起的 原生环境问题 ,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 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 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 污染和 生态破坏 两大类。
环境破坏的原因:
人类不但在环境中生存,还同时利用和改造着环境。 近百年来,人类这种利用和改造环境的活动是巨大的:
氯
,而
O
会产生激发态氧原子
3
(O) ,如果 (O) 遇到具有催化活性的基
团、原子或分子,就会 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 。因而 減少了臭氧
量,形成「臭氧洞」。
这种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快速,可循环反应多次, 一个氯原子
可以破坏 10万个O3 。
Cl+O →ClO+O , ClO+O→Cl+O
3
2
2
臭氧 減少後, 紫外 線照射到地表的量 會增加 ,危及地表生物的生存。
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 条件。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文 化艺术。
自然环境——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即自然界。 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各组成不同,又 可分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 石圈、生物圈、地质和宇宙环境。
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人类生存环境,主要指自然环 境,尤其是生物圈。
近100年来,中国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升高,升温幅度约为 0.5-0.8℃;
近50年中国增暖尤其明显,我国 平均地表气温增加 1.1℃,增温速率
为0.22
℃/10
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自
(
1905
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明显增暖 ,升高幅度约为 0.79 ℃,增温速率约为
环境破坏的原因:
人类不但在环境中生存,还同时利用和改造着环境。 近百年来,人类这种利用和改造环境的活动是巨大的:
氯
,而
O
会产生激发态氧原子
3
(O) ,如果 (O) 遇到具有催化活性的基
团、原子或分子,就会 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 。因而 減少了臭氧
量,形成「臭氧洞」。
这种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快速,可循环反应多次, 一个氯原子
可以破坏 10万个O3 。
Cl+O →ClO+O , ClO+O→Cl+O
3
2
2
臭氧 減少後, 紫外 線照射到地表的量 會增加 ,危及地表生物的生存。
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 条件。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文 化艺术。
自然环境——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即自然界。 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各组成不同,又 可分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 石圈、生物圈、地质和宇宙环境。
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人类生存环境,主要指自然环 境,尤其是生物圈。
近100年来,中国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升高,升温幅度约为 0.5-0.8℃;
近50年中国增暖尤其明显,我国 平均地表气温增加 1.1℃,增温速率
为0.22
℃/10
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自
(
1905
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明显增暖 ,升高幅度约为 0.79 ℃,增温速率约为
环境工程原理概述(ppt 58页)
重力Fg
流体沉降瞬间,颗粒与流体无相对运动, u=0,所以流体阻力FD=0此时向下净作用 力最大,随着沉降继续,做减加速运动,经 过短时间后,三力平衡,颗粒开始匀速下沉, 此时速率称为终端速率。
颗粒的终端速率
ut
4( p )d p g 3CD
25
重力沉降
无量纲准数K,用来判别沉降属于什么区域。
过滤介质孔隙小于待虑流 体中的固体,后期形成滤 饼,是真正有效的过滤介 质。
dc
9B ui p N
kg/m3
指 总分离效率=分离粉尘/总粉尘
标
粒级效率=进入分离器,粒径为d的颗粒被分离下来的比例 kg/m3
d50为粒级效率为50%时的颗粒直径,也称为分割直径
28
旋流器的工作原理
旋流分离器----分离悬浮液
设备静止,流体旋转 特点:
1.形状细长,直径小,圆锥部分长,有 利于颗粒分离。
ui 2 rm g
约 5-2500
为简单分析,作如下假设: 1.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旋转的平均切线速率等 于入口气体速率ui. 2.在筒内,颗粒与气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层流。 3.颗粒在沉降过程中,所穿过气流的最大厚度等 于进气筒宽度B
分 离
临界直径:能够从气体中,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dc
性 能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次汇报
Huanjing Gongcheng Yuanli
汇报人:靳彤彤 20140008
环境工程一班
01 绪论 Introduction
03 流体流动 Fluid Flow
目录
CONTENTS
05 质量传递 Practical Application 07 过滤 Filter
流体沉降瞬间,颗粒与流体无相对运动, u=0,所以流体阻力FD=0此时向下净作用 力最大,随着沉降继续,做减加速运动,经 过短时间后,三力平衡,颗粒开始匀速下沉, 此时速率称为终端速率。
颗粒的终端速率
ut
4( p )d p g 3CD
25
重力沉降
无量纲准数K,用来判别沉降属于什么区域。
过滤介质孔隙小于待虑流 体中的固体,后期形成滤 饼,是真正有效的过滤介 质。
dc
9B ui p N
kg/m3
指 总分离效率=分离粉尘/总粉尘
标
粒级效率=进入分离器,粒径为d的颗粒被分离下来的比例 kg/m3
d50为粒级效率为50%时的颗粒直径,也称为分割直径
28
旋流器的工作原理
旋流分离器----分离悬浮液
设备静止,流体旋转 特点:
1.形状细长,直径小,圆锥部分长,有 利于颗粒分离。
ui 2 rm g
约 5-2500
为简单分析,作如下假设: 1.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旋转的平均切线速率等 于入口气体速率ui. 2.在筒内,颗粒与气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层流。 3.颗粒在沉降过程中,所穿过气流的最大厚度等 于进气筒宽度B
分 离
临界直径:能够从气体中,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dc
性 能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次汇报
Huanjing Gongcheng Yuanli
汇报人:靳彤彤 20140008
环境工程一班
01 绪论 Introduction
03 流体流动 Fluid Flow
目录
CONTENTS
05 质量传递 Practical Application 07 过滤 Filter
《环境工程学》课件
污水处理
水质监测
水资源管理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确保水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将污水处理为可安全排放或回
体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并采取
确保公众和工业活动有足够的
收利用的水源。
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可靠水源。
噪声和空气污染治理工程
1
噪声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对人类健康和环
空气污染治理
废物处理
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确保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计划、项目或政策对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方法。
我们要考虑物种多样性、土地利用、空气质量等因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
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未来环境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2
境的影响,例如隔音材料和城市规划。
开发和应用技术,减少工业和交通产生
的有害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
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
出适当的环保对策。
固体废弃物管理工程
废物分类
将废物进行分类处理,以便进行回收、处理或处置。
资源回收
通过回收再利用,将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量
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化
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技术,提高城
推动废物减量和资源回收,减少
石燃料的依赖。
市的环境管理效率。
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环境工程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环境工程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介绍环境工程学的
基本概念,解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探讨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和空气污
水质监测
水资源管理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确保水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将污水处理为可安全排放或回
体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并采取
确保公众和工业活动有足够的
收利用的水源。
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可靠水源。
噪声和空气污染治理工程
1
噪声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对人类健康和环
空气污染治理
废物处理
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确保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计划、项目或政策对生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方法。
我们要考虑物种多样性、土地利用、空气质量等因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
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未来环境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2
境的影响,例如隔音材料和城市规划。
开发和应用技术,减少工业和交通产生
的有害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
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
出适当的环保对策。
固体废弃物管理工程
废物分类
将废物进行分类处理,以便进行回收、处理或处置。
资源回收
通过回收再利用,将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量
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化
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技术,提高城
推动废物减量和资源回收,减少
石燃料的依赖。
市的环境管理效率。
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环境工程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环境工程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介绍环境工程学的
基本概念,解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探讨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和空气污
《环境工程学》课件
总结词: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是环境工程学中重要的实践领域,通过合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总结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环境工程学中重要的实践领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修复被污染的土壤,降低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PART
04
环境工程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总结词
土壤污染修复原理包括挖掘、置换、淋洗、热解吸等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利用化学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手段,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浓度,实现土壤的净化与恢复。在修复过程中,还需注意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保护,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详细描述
PART
03
环境工程学的技术与实践
REPORTING
总结词
固体废物处理原理是环境工程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对固体废物的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总结词
固体废物处理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通过破碎、压缩、焚烧、微生物分解等手段,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采取防渗漏、覆盖等措施,减少二次污染,保护土壤和地下水。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修复原理是对已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恢复的过程,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
REPORTING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工程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环境污染严重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需求量不断攀升,环境工程学需要解决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问题。
资源短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工程学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和工艺,以适应新的环保需求。
技术更新换代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需要环境工程学做出相应的应对。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第六章:环保法规和标准
环保法规的分类和内容 环保标准的分类和含义 环保法规和标准对环保工程的影响
介绍环保法规的分类和内容,如大气污染防治法 和水污染防治法等。
解释环保标准的分类和含义,如排放标准和水质 标准等。
分析环保法规和标准对环保工程的影响和指导作 用,如规范了环境污染治理和工程设计。
结尾
通过学习环境工程学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展望环保的未来发展与趋势,共同努力构建美丽的地球家园。
探讨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治理的概念和目标
介绍环境治理的概念和目标,包括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等。
第二章:水污染与治理
1
水污染类型及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讨论水污染的不同类型,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并解释其特征和危害。
2
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方法
介绍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方法,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3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探讨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法,如节水措施、水资源评估和保护政策等。
第三章:大气污染与治理
大气污染的形成和发展
解释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如工 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燃煤等,并 分析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控制和预防方法
介绍大气污染的控制和预防方法, 包括废气净化技术和排放标准等。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 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如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并探讨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第四章:土壤污染与治理
1 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分类
阐述土壤污染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
2 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
第七章 过滤
1、写出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
2、简述表面过滤的过滤速度与推动力和阻力的关系。
3、简述深层过滤过程中悬浮颗粒在床层中的主要运
动行为。
第八章 吸收
1、写出吸收的机理。 2、简述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主要区别。 3、如何解释化学吸收中传质速率的增加?
第九章 吸附
1、写出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 2、什么是平衡吸附量?写出其计算表达式。 3、如何评价不同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 4、简述吸附过程的机理? 5、简述内、外扩散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方法。
第十章 其他分离过程
1、写出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 2、简述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主要因素。 3、写出萃取分离的原理。 4、简述萃取剂选择的原则。
计算题(课件)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三章流体流动
1、什么是“内摩擦力”? 2、简述流态对剪应力的影响。 3、什么是边界层分离? 4、简述边界层分离的条件。流体沿平壁面的流动和理 想流体绕过圆柱体流动时是否会发生边界层分离?
第四章 热量传递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 3、写出傅立叶定律及其表达式。 4、简述强化换热器传递过程的途径。
第五章 质量传递
1、质量传递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3、写出费克定律及其表达式。 4、什么是等分子反向扩散? 5、什么是单向扩散? 6、什么是主体流动? 7、简述主体流动和分子扩散的关系。
8、简述对流传质过程的机理。
第六章 沉降
1、写出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 2、写出离心沉降和重力沉降的主要区别。
第一章 绪论
1、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 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2、论述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可能方法及各 方法的技术原理。 3、论述废物资源化的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写出量纲与单位区别。 2、什么是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其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4、简述质量衡算的分析步骤。 5、简述能量衡算的分析步骤。
环境工程原理() PPT课件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 (3)烟尘:指气溶胶态物系中由燃烧、冶金过程形成的细微 颗粒物,通常包括三种类型:
• ①烟雾(fume),在冶金过程中形成的,是熔融物质的挥发过 程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冷凝物。如金属铝、锌、铅的冶炼过程 中,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这些物质能够迅速挥发,并氧化生 成氧化铝、氧化锌和氧化铅等烟尘;粒径一般小于1μm。
• 悬浮于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气溶胶态污染物的粒 径尺寸通常小于500μm,大于100μm的颗粒易于 沉降,对大气造成的危害较小。
• 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对小于100μm的气溶胶固体 颗粒物,又分为
• ①飘尘,粒径小于l0μm的固体颗粒物,它的粒度 小,质量轻,不易沉降而能长期飘浮于空气中;
• ②降尘,粒径大于l0μm的固体颗粒物,靠重力作 用,能在较短时间内沉降到地表面上;
物理截流作用 静电沉降作用 惯性碰撞作用、洗涤作用 物理吸收
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
化学吸收
气态污染物
界面吸附作用
气态污染物Βιβλιοθήκη 氧化还原反应气态污染物
生物降解作用
可降解性有机污染物、还原态无机污染物
燃烧反应
有机污染物
扩散
所有污染物
生物法净化气体
应用对象 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能源化 城市垃圾还田 工业废水、废液中金属的回收;废酸的再生利用 工业废水、废液中金属的回收;废酸的再生利用 工业废水、废液中金属的回收;废酸的再生利用 工业废水、废液中金属的回收 废酸的再生利用 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液利用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一)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
1.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环境工程原理清华大学PPT课件
,
当混合物为气液两相体系时,常以x表示液相中的
摩尔分数,y表示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组分A的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xA
xmA / M A
N
xmi / Mi
i 1
xmA
xAM A
N
xiMi
i 1
2019/9/12
21
3.质量比与摩尔比
(当混合物中除组分A外,其余为情性组分时)
素为管径 d、管长 L、平均速度 u、流体密度 ρ、粘度 μ 和管 壁绝对粗糙度 ε(代表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表示为物 理方程,即
p f (d, L,u, , , ) (2.3.4)
2019/9采/12 用幂指数形式表达这一关系,可以写成
13
p f (d, L,u, , , ) (2.3.4)
2019/9/12
10
三、因次和无因次准数
因次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因次。
因次与单位的区别: 因次是可测量的性质; 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
以定量地描述因次。
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因次: 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因次,分别以M、L、t和T表 示,简称MLtT因次体系。
9 10 6 28 1000 10.3 mg/m3 24.44 /1000
2019/9/12
23
(二)流量
体积流量 Q V t
质量流量
s
V
t
(三)流速
u 在 x,y,z 三个轴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为 u x 、 u y 、 u z
一维流动 二维流动 三维流动
2019/9/12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精品资料
一、傅立叶定律
第二节 热传导
Q T
(4.2.1)
A Y y方向上的温
度梯度, K/m
y方向上的热量流量,也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 导热(dǎorè)
称为传热(chuán rè)速 面积,m2
系数,
率,W
W/(m·K)
qQdT
A dy
傅立叶定律
y方向上热量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 传递的热量,又称为热流密度,W/m2
2π L
圆管壁(ɡuǎn bì)的导热热阻,K/W
对数平均半径
R b
A
br2 r1
rm
r2 r1 ln r2
r1
平壁的导热(dǎorè)热阻
ln r2 R r1
2π L
R b
Am
对数平均面积
Am
A2 A1 ln A2
A1
Q T1 T2 b
Am2πrmL
Am
当(r2/r1)2时,可以用算术平均值精品代资料 替对数平均值,简化计算
第二节 热传导
n层圆管壁(ɡuǎn bì)的热传导
假设层与层之间接触(jiēchù)良好,根据串联热阻叠加原则,
QT1nTn1
Ri
i1
T1Tn1 n bi
A i1 i mi
(4.2.13)
精品资料
第二节 热传导
【例题4.2.3】外径为426mm的蒸汽管道外包装厚度(hòudù)为426mm 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615W/(m·K)。若蒸汽管道外 表面温度为177℃,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为38℃,试求每米管长的热 损失和保温层中的温度分布。
条件:物体各部分之间无宏观运动。
机理: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
一、傅立叶定律
第二节 热传导
Q T
(4.2.1)
A Y y方向上的温
度梯度, K/m
y方向上的热量流量,也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 导热(dǎorè)
称为传热(chuán rè)速 面积,m2
系数,
率,W
W/(m·K)
qQdT
A dy
傅立叶定律
y方向上热量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 传递的热量,又称为热流密度,W/m2
2π L
圆管壁(ɡuǎn bì)的导热热阻,K/W
对数平均半径
R b
A
br2 r1
rm
r2 r1 ln r2
r1
平壁的导热(dǎorè)热阻
ln r2 R r1
2π L
R b
Am
对数平均面积
Am
A2 A1 ln A2
A1
Q T1 T2 b
Am2πrmL
Am
当(r2/r1)2时,可以用算术平均值精品代资料 替对数平均值,简化计算
第二节 热传导
n层圆管壁(ɡuǎn bì)的热传导
假设层与层之间接触(jiēchù)良好,根据串联热阻叠加原则,
QT1nTn1
Ri
i1
T1Tn1 n bi
A i1 i mi
(4.2.13)
精品资料
第二节 热传导
【例题4.2.3】外径为426mm的蒸汽管道外包装厚度(hòudù)为426mm 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615W/(m·K)。若蒸汽管道外 表面温度为177℃,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为38℃,试求每米管长的热 损失和保温层中的温度分布。
条件:物体各部分之间无宏观运动。
机理: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
环境工程原理PPT第10章 其他分离过程.ppt
离子交换速度实际上是由液膜扩散或者孔道扩散步骤控制。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判断离子交换过程是由液膜扩散还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可采用 Helfferich准数(He)或Vermeulen准数(Ve)进行确定。
1.Helfferich准数(He)
根据液膜扩散控制与颗粒内扩散控制两种模型得到的半交换 周期,即交换率达到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得到:
第一节 离子交换
(2)强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
RCOOH NaOH
RCOONa H2O
(10.1.12)
R NH2OH NH4Cl
R NH2Cl NH4OH (10.1.13)
(3)复分解反应
R(COONa)2 CaCl2 R NH2Cl NaNO3
R(COO)2Ca 2NaCl (10.1.14) R NH2NO3 NaCl (10.1.15)
E R
MR 或 E ME M
MR RE
……杠杆规则
(10.2.1)
式中,E、R、M—混合液E、R及 M的质量,E+R=M。
M:点E和R的“和点”;E(或R):点M与R(或E)的“差点” 由其中的任意二点求得第三点。 表示了混合物M和两个相E和R之间的质量与组成间的关系。
第二节 萃取
萃取过程在三角相图中的表示
则:xB=cB/c0,yB=qB/q0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式(10.1.17)变为
K B A
yB (1 xB ) xB (1 yB )
(10.1.18)
如果
K B A
1,则B+优先交换到树脂相,并且随
K
B A
的增加,
yB增加显著。反之,如果
K B A
1 ,则A+优先交换到树脂相。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判断离子交换过程是由液膜扩散还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可采用 Helfferich准数(He)或Vermeulen准数(Ve)进行确定。
1.Helfferich准数(He)
根据液膜扩散控制与颗粒内扩散控制两种模型得到的半交换 周期,即交换率达到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之比,得到:
第一节 离子交换
(2)强酸或弱碱的中和反应
RCOOH NaOH
RCOONa H2O
(10.1.12)
R NH2OH NH4Cl
R NH2Cl NH4OH (10.1.13)
(3)复分解反应
R(COONa)2 CaCl2 R NH2Cl NaNO3
R(COO)2Ca 2NaCl (10.1.14) R NH2NO3 NaCl (10.1.15)
E R
MR 或 E ME M
MR RE
……杠杆规则
(10.2.1)
式中,E、R、M—混合液E、R及 M的质量,E+R=M。
M:点E和R的“和点”;E(或R):点M与R(或E)的“差点” 由其中的任意二点求得第三点。 表示了混合物M和两个相E和R之间的质量与组成间的关系。
第二节 萃取
萃取过程在三角相图中的表示
则:xB=cB/c0,yB=qB/q0
第一节 离子交换
式(10.1.17)变为
K B A
yB (1 xB ) xB (1 yB )
(10.1.18)
如果
K B A
1,则B+优先交换到树脂相,并且随
K
B A
的增加,
yB增加显著。反之,如果
K B A
1 ,则A+优先交换到树脂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9/12
10
三、因次和无因次准数
因次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因次。
因次与单位的区别: 因次是可测量的性质; 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
以定量地描述因次。
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因次: 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因次,分别以M、L、t和T表 示,简称MLtT因次体系。
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5
国2个际单辅位助制的单辅位助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平面角
弧度
rad
导出单位
立体角
球面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r
按照定义式由基本单位相乘或相除求得,并且其导出单位的定义 式中的比例系数永远取1。
力的导出单位,按牛顿运动定律写出力的定义式,即
F kma km u k mS
2019/9/12
12
参考内容:因次分析法
通过对影响某一过程和现象的各种因素(物理量)进行 因次分析,将物理量表示成为若干个无因次准数,然后借助 实验数据,建立这些无因次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例 1】根据对摩擦阻力的分析及相关的实验研究可知,流体
准数
符号
定义
雷诺数 (Reynold)
uL
Re=
[Re]
ML3Lt 1L ML1t 1
M 0L0t 0
[ ρ] ML3
[u] Lt 1
[L] L
[] ML1t 1
无因次准数既无因次,又无单位,其数值大小与所选单位制无关。只要 组合群数的各个量采用同一单位制,都可得到相同数值的无因次准数。
流体输送、流体中的过程 加热、冷却、设备保温等 吸收、吸附、萃取、膜分离 生物、化学反应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流体流动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流体流动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2019/9/12
3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 常用物理量 第二节 质量衡算 第三节 能量衡算
其它物理量均可以以M、L、t和T的组合形式表示其因次:
[速度]= Lt-1
【物理量】表示该物理量的因次,
[密度]= ML-3
而不是指具有确定数值的某一物理
[压力]= ML-1t-2 [粘度]= ML-1t-1 量。利用因次所建立起来的关系是
2019/9/12
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
11
无因次准数
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称为无因次准数。
单位符号 Hz N Pa J W C V F Ω S Wb T H ℃ lm lx Bq Gy Sv
其他表示式例 1/s kg·m/s2 N/m2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2 Wb/A
cd·sr lm/m2 1/s J/kg Jb/kg
7
二、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u ——设备周围空气流动速度,cm/s 若将 a 的单位改为W/(m2·K), u 的单位改为m/s,试
将上式加以变换。
2019/9/12
9
解:根据附录,1kcal=4186.8 W·s,1h=3600s;1℃表示温差为 1℃,用K表示温度时,温差为1K。因此
1kcal/(m2·h·℃)=4186.8/3600 W/(m2·K)=1.163 W/(m2·K) 1cm/s=0.01m/s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一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张 旭:zhangxu@ 62792336(o)
陆松柳:lusl@
2019/9/12
1
第一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2019/9/12
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 土壤净化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同一物理量用不同单位制的单位度量时,其数值比称为换算因数
例如1m长的管用英尺度量时为3.2808ft,则英尺与米的换 算因数为3.2808。
例1:已知1atm=1.033kgf/cm2,将其换算为N/ m2。
解:按照题意,将kgf/cm2中力的单位kgf换算为N,cm2换算为m2。查 表,N与kgf的换算因数为9.80665,因此
6
2019/9/12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了若干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频率 力;重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 功率;辐射通量 电荷量 电位;电压;电动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单位名称 赫(兹) 牛(顿) 帕(斯卡) 焦(耳) 瓦(特) 库(仑) 伏(特) 法(拉) 欧(姆) 西(门子) 韦(伯) 特(斯拉)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2019/9/12
4
第一节 常用物理量
一、计量单位
2019/9/12
物理量=数值×单位
计量单位是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其国际符号为SI 国7际个单位 基制本的基单本位单位
7个基本单位 2个辅助单位 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质量 时间
米
mM
千克(公斤) kKgg
秒
s
电流
安(培)
A
令a 为以W/(m2·K)为单位的传热系数, u 为以m/s为单位的速度
a a 1.163
u u 100u 0.01
将上两式带入原式中,得
a 5.3 0.036 (100u) 1.163
整理上式,并略去上标,得
a 6.16 4.19u W/(m2·K)
1kgf=9.80665N 又 1cm=0.01m 所以
1.033kgf/cm2=1.033×9.80665N/(0.01m)2=1.013×105 N/ m2
2019/9/12
8
【例题】设备壁面因强制对流和辐射作用向周围环境 中散失的热量可用下式表示,即
a 5.3 0.036u
式中:
a ——对流-辐射联合传热系数,kcal/(m2·h·℃)
t
t2
式中F——力; m——质量;
按照国际单位制规定,取k=1,则力的导出单位为
a——加速度; u——速度;
kg m s 2
t——时间; S——距离;
k——比例系数。
当采用其它单位制时,将各物理量的单位代入定义式中,得到的k不等于1。
例如201,9/9/上12 例中,若距离的单位为cm,则k=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