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 第四章 质量传递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教师姓名:单位: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适用对象:环境工程原理教案1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 污染控制技术体系2 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3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明确【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2)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4)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1)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2)学习【环境工程原理】专业课程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2)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教学难点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引出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意义、目的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环境工程原理】中的理论基础在本专业中所占据地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一章绪论课程思政知识点(1):课程思政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与巨大成就。
【课程导入】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讲授】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讲授】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讲授】《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讲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课程思政知识点(2):介绍党与国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不懈努力【小结】(1)污染控制技术体系;(2)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3)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质量传输简介PPT课件
•2024/3/17
•质量传输简介
•17
如图 12一4所示,当流体受迫流过 平板界面时,如果界面向流体进行 组分 A的质量传递,则沿着界面可 形成浓度边界层。采用推导换热微 分方程和层流边界层的动量微分方 程及能量微分方程的方法,可以推 导出沿平板层流流动浓度边界层中 组分A的扩散方程为
•2024/3/17
•质量传输简介
•1
基本概念
混合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浓度梯度是质量传输的一种推动力。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份量的多少, 习惯上称为浓度。某组分在混合物中占有的份额大,就表示该组分浓度高。 浓度的表示方法很多。
在混合物中的浓度梯度就是指某组分在混合物中的不同区域存在浓度.差异。
这表明,当层流对流换热和对流传质的控制方程在形 式上完全一致;并且边界条件也接近一致时,就可采 用热一质传递相比拟的方法求解,直接应用对流换热 间题的解求解对流传质问题。这在实用上,确实存在 很多可以满足上述条件的间题。以上讨论是层流情况, 对于紊流的情形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
•2024/3/17
2.流体沿平板流动的传质
•2024/3/17
•质量传输简介
•27
利用以上有关传质准则方程式计算传质系数 hD是很方便的。hD确 定后,即可根据下式计算质流通量或摩尔通量。
值得指出,对于可当作理想气体的混合气体,可将下式代入 从而得到
•2024/3/17
•质量传输简介
•28
质量传递知识点总结
质量传递知识点总结一、概念质量传递是指在流体内部或在流体与固体交界面上的物质传递。
在研究传质现象时,常常需要了解流体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在流体中的物质传递过程。
这些过程在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
质量传递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改进工程设备和工艺,还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和提高生产效率。
二、传质的基本原理1. 扩散扩散是指物质在不同浓度间的传递。
在流体中,扩散通过分子的碰撞和运动来实现。
当流体中存在浓度不均匀的情况时,高浓度区域的分子将向低浓度区域扩散,从而实现物质传递。
扩散的速率受到浓度差、温度、压力和分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2. 对流对流是指物质在流体中随着流体流动而进行传递。
对流可以是自然对流,也可以是强迫对流。
自然对流是由于密度差引起的,如烟囱效应;强迫对流是通过外部力来实现的,如搅拌设备或泵等。
3. 辐射辐射传热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辐射的特点是热量可以在真空中传递,而无需通过介质。
辐射传热与流体传递不同,但在一些情况下,辐射也可能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
4. 界面传质界面传质是指在两种不同相的界面上进行的传质。
在固体-液体、液体-气体或固体-气体界面上,物质会通过扩散或蒸发-凝华过程进行传递。
界面传质在很多工程和科学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化工反应器、大气科学等。
三、传质过程的表征传质过程的表征主要包括传质速率、传质系数、传质通量、传质方式等。
1. 传质速率传质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物质量。
传质速率与传质系数、浓度梯度和传质面积等因素相关。
2. 传质系数传质系数是描述传质速率和浓度梯度之间关系的参数。
传质系数一般由实验或理论计算得到,是研究传质过程的重要参量。
3. 传质通量传质通量是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物质传递量。
传质通量与传质速率有关,是评价传质效果的重要指标。
4. 传质方式传质方式是指物质在传递过程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或数学模型。
根据传质方式的不同,传质过程可以分为对流传质、扩散传质、界面传质等。
环境工程原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环境工程原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科技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_____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大问题。
()参考答案:生态破坏2._____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是与某个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参考答案:环境3.环境学科中所涉及的环境,其中心事物从狭义上讲是_____,从广义上讲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参考答案:人类4.水的物理处理法中,汽提法的主要原理是_____。
()参考答案:污染物在不同相间的分配5.____是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一种方法,以减轻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的短期毒害作用。
()参考答案:稀释6.环境学科体系包括以下哪些选项?()参考答案: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7.环境污染按污染物形态可以分为()参考答案:辐射;气态污染物;固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8.环境净化和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包括隔离、分离、转化和稀释四类,以下污染控制技术中属于隔离法的有()。
参考答案:固化;稳定化9.废物的资源化途径包括物质的再生和能源转化,以下()可以作为物质再生利用技术。
参考答案:蒸发浓缩;电解;溶剂萃取10.环境工程原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参考答案:微观过程解析;变化速率的数学表达;物料与能量衡算11.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水中污染物的一类方法,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对12.转化法是利用化学与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
()参考答案:对13.由于废气和废水的化学成分比土壤的要复杂,所以废气废水的处理要比污染土壤的净化要困难得多。
()参考答案:错14.与化工、生物工程等生产系统相比,当前的环境污染治理系统在目的、输入物料的特性、系统优化的目标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特点,其技术原理与理论体系和生产系统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答案:对15.稀释既可以用于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但不可用于降低污染物浓度以逃避污染责任。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ppt
扩散运动的例子
气
液 固
1、在屋角喷洒香水,整间屋子都会 有香味 2、清水中滴入红钢笔水,整杯水都 会变成红色。
3、煤炭放在一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就
会变黑。
(一)费克定律
N AZ : 单位时间在z方向上经单位面积扩散 的A组分的量,即扩散通量,也称为扩散速 率,kmol/(m2· s)
D AB: 组分A在组分B中进行扩散的分子扩 散系数,m2/s
两种扩散方式的区别
三传的类似性
• 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都牵涉到流体 质点交换(涡流传递)和 分子交换(分子传递), 三种传递之间必然存在一 定的内在联系。在湍流流 动中,上述三种传递同时 发生时,湍流流体质点和 分子之间的交换不同程度 地影响着三种传递,使三 种传递的机理和计算方法 具有相似性。
dcA:组分A的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dz:组分A在z方向上的浓度梯度。 kmol/m3
NAz D A B
d cA d z
• 以摩尔分数为基准
设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kmol/m3),组分A的摩尔分数为 x A
cA c xA
以质量浓度为基准
dcA NAz DAB dz
-
du dy
t dQ dA n
N AZ D AB
dc A d z
Thank you!
扩散方式分子扩散涡流扩散作用物流体分子流体质点作用方式热运动湍流和旋涡作用对象静止层流湍流扩散快慢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都牵涉到流体质点交换涡流传递和分子交换分子传递三种传递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
传质机理
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
传质可以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 起,也可以由流体质点的掺混引起。 因此,传质的机理包括分子扩散和涡 流扩散,又称分子传质和涡流传质。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三章:流体流动1.边界层理论:(1)普兰德边界层理论要点:①当实际流体沿壁面流动时,紧贴壁面处存在一层非常薄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流体的流速很小,但速度分量沿壁面法向的变化非常迅速,即速度梯度很大,依牛顿粘性定律可知,在Re较大的情况下即使对于黏性很小的流体,其黏性力依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数值,因此它所起的作用与惯性力同等重要。
这一区域称为边界层或流动边界层,也称为速度边界层。
在边界层内不能全部忽略黏性力。
②边界层外的整个流动区域称为外部流动区域。
在该区域内,法向速度梯度很小,因此黏性力很小,在大Re情况下,黏性力比惯性力小得多,因此可将黏性力全部忽略,近似看作理想流体流动。
(2)形成原因(绕平板流动的边界层):流体沿x轴方向以均匀来留速率u0向平板流动,当其到达平壁前缘时,紧靠避免的流体因黏性作用而停留在壁面上,速率为零。
这一层流体通过“内摩擦”作用,是相邻流体层受阻而减速,该层流体进而影响相邻流体层,使之减速。
随着流体的向前流动,在垂直于避免地发现方向上,流体逐层受到影响而相继减速,流速由壁面处的零而逐层变化,最终达到来留速率u0,。
这样在固体平板上方流动流体分成两个区域,壁面附近速度变化较大的区域即边界层,流动阻力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
通常将流体速率达到来流速率99%时的流体层定义为边界层。
2.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1)阻力损失产生的原因:阻力损失起因于黏性流体的内摩擦造成的摩擦阻力和物体前后压强差引起的形体阻力(2)影响因素:流体流动阻力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物性、流动状态和流体流道的几何尺寸与形状等。
A、雷诺数大小:湍流下摩擦阻力较层流大,层流下摩擦阻力虽小但形体阻力较大。
B、物体的形状:非良绕体形体阻力是主要的,良性绕体摩擦阻力是主要的。
C、物体表面粗糙度:越粗糙摩擦阻力越大。
第四章:热量传递1.导热:导热是指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产生热量传递的方式。
(1)气体:气体分子做不规则热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环境工程原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质量传递1、传热过程主要有两种:强化传热、削弱传热2、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3、热传导:通过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4、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5、自然对流传热:流体内部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密度差,在浮力的作用下流体发生对流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6、强制对流传热: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外力引起流体流动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7、辐射传热的过程:物体将热能变为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传播,当遇到另一个物体时,又被物体全部或者部分吸收而变成热能。
(不需要任何介质作媒体,可以在真空中传播)8、导热系数:反映温度变化在物体中传播的能力。
9、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在气体中氢气的导热系数最高。
10、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和甘油除外)11、晶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非晶体相反)12、多孔性固体的导热系数与孔隙率、孔隙微观尺寸以及其中所含流体的性质有关,干燥的多孔性固体导热性很差,通常作为隔热材料,但材料受潮后,由于水比空气的导热系数大得多,其隔热性能将大幅度下降,因此,露天保温管道必须注意防潮。
14、对流传热与热传导的区别:对流传热存在流体质点的相对位移,而质点的位移将是对流传热速率加快。
15、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物理特征、几何特征、流动特征16、湍流边界层内,存在层流底层、缓冲层和湍流中心三个区域,流体处于不同的流动状态。
17、传热边界层:壁面附近因传热而使流体温度发生变化的区域(存在温度梯度的区域)18、传热过程的阻力主要取决于传热边界层的厚度19、普兰德数:分子动量传递能力和分子热量传递能力的比值20、对流传热系数大小取决于流体物性、壁面情况、流动原因、流动状况、流体是否相变等21、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可以看出,温度梯度越大,对流传热系数越大22、求解湍流传热的对流传热系数有两个途径:量纲分析法并结合实验、应用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的类似性建立对流传热系数与范宁摩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23、自然对流:在固体壁面与静止流体之间,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差而造成密度差,是流体在升浮力作用下流动。
课程思政-环境工程原理-教案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教师姓名:单位: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适用对象:环境工程原理教案1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 污染控制技术体系2 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3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明确【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2)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和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4)掌握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1)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内容;(2)学习【环境工程原理】专业课程为今后在资源循环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打下良好的理论分析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2)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2.教学难点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四、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引出学习【环境工程原理】的意义、目的和教学要求,简单介绍【环境工程原理】中的理论基础在本专业中所占据地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采用以PPT为主,板书为辅,介绍一些工程中利用环境工程原理的实例图片。
五、教学过程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第一章绪论课程思政知识点(1):课程思政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与巨大成就。
【课程导入】产业革命以后,人类的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强和扩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
【讲授】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讲授】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讲授】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讲授】《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讲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课程思政知识点(2):介绍党与国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不懈努力【小结】(1)污染控制技术体系;(2)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3)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2017-03-15)
Q AT
对流传热速率也可以用对流传热热阻表示,即
Q T 1 A
导热热阻
1 为对流传热热阻 A
b R A
21
第三节 对流传热
(二)对流传热系数
不是物性参数,与很多因素有关,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物性、 壁面情况、流动原因、流动状况、流体是否有相变等 换热方式 空气自然对流 气体强制对流 水自然对流 水强制对流 水蒸气冷凝 有机蒸气冷凝 水沸腾
Q1 Q Q2
Q2 2 A2 (TcW Tc )
1
2
A2
Tc
通过间壁的传热速率为
Am A1 b 在稳态情况下
Q
b
Am (ThW TcW )
30
Q1 Q2 Q
第四节 换热器及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一)总传热速率方程
Th Tc Q 1 b 1 1 A1 Am 2 A2
( 1)物性特征
v 流体的密度 或比热容 越大,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速率越大 v 导热系数 越大,热量传递越迅速;
v 流体的黏度 越大,越不利于流动,会削弱与壁面的传热。
( 2)几何特征 固体壁面的形状、尺度、方位、粗糙度、是否处于管 道进口段以及是弯管还是直管等。
11
第三节 对流传热
一、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37
第四节 换热器及间壁传热过程计算
三、强化换热器传热过程的途径
( 1)增大传热面积 采用小直径管、异形表面、加装翅片等 ( 2)增大平均温度差 改变两侧流体相互流向 提高蒸汽的压强可以提高蒸汽的温度 增加管壳式换热器的壳程数 ( 3)提高传热系数 设法减少对传热系数影响最大的热阻 ①提高流体的速度 ④在气流中喷入液滴 ②增强流体的扰动 ⑤采用短管换热器 ③在流体中加固体颗粒 ⑥防止结垢和及时清除污垢
环境工程原理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作业解答
由于容器是密闭的,气体和物 体之间会发生质量交换。根据 波义耳定律,气体的最终压力 为1.5大气压。
06
CHAPTER
结论与展望
本作业对环境工程原理学习的意义
深化理解
通过完成本作业,学生可以更深 入地理解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 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环境工程 中的应用。
实践应用
作业中的计算和模拟有助于学生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热量传递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数学模型
描述热量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包括热传导方程、对流方程和 辐射传递方程等。这些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温度场的变化和热 量传递速率。
计算方法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有限体积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来得 到温度场和热量传递情况。
热量传递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04
CHAPTER
质量传递原理
质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质量传递的分类
分子扩散、涡流扩 散、对流扩散。
涡流扩散
由于流体内部速度 差异引起的物质迁 移现象。
质量传递
物质从高浓度区域 向低浓度区域的转 移过程。
分子扩散
由于分子热运动引 起的物质迁移现象。
对流扩散
由于流体宏观运动 引起的物质迁移现 象。
质量传递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质量传递的数学模型
01
菲克定律、扩散系数、对流扩散方程等。
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
02
实验测定、理论计算、经验公式等。
对流扩散方程的求解方法
03
解析法、数值法、近似法等。
质量传递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01
02
03
空气污染控制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大纲
环境工程教案授课教师:钱力尧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过程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工程原理三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部分主要讲述物料与能量守恒原理、传递过程等。
分离过程原理部分主要讲述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
反应工程原理部分讲述化学和生物反应计量学、动力学、各类反应器的过程解析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料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分离过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原理。
教学难点:反应工程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解析与基本设计理论等。
教材、参考书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蒋维钧,戴猷元,顾惠君编著,《化工原理》(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姚玉英主编,《化工原理》(第一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余国琮主编,《化学工程辞典》(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邓修,吴俊生编著,《化工分离工程》(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丛德滋,丛梅,方图南;《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授课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2、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3、了解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教学安排(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PPT教学1、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2、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4、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5、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思考题、课后作业(1)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各种方法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教学提升环境工程专业目前就业方向、就业形势与专业提升方向。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总结
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 能量衡算
本节思考题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 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
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变化率
第二节 物理吸收
本节思考题
(1)亨利定律有哪些表达形式,意义如何,常数之 间的关系如何?
(2)如何通过相平衡曲线判断传质方向,其物理意 义何在?
(3)举例说明如何改变平衡条件来实现传质极限的 改变。
(4)吸收过程有哪几个基本步骤?
第二节 物理吸收
本节思考题
(5)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6)吸收速率与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阻力的关系,有
同点。 (3)使用转子流量计时读数为什么需要换算? (4)测定气体的流量计能否用来测量液体? (5)简述转子流量计的安装要求。
第四章 热量传递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方式
本节思考题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
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
么影响。
第二节 重力沉降
本节思考题
(1)简要分析颗粒在重力沉降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2)层流区颗粒的重力沉降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3)影响层流区和湍流区颗粒沉降速度的因素有何不同,
原因何在? (4)流体温度对颗粒沉降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5)列出你所知道的环境工程领域的重力沉降过程。 (6)分析说明决定降尘室除尘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通过重力沉降过程可以测定颗粒和流体的哪些物性
环境工程原理质量传递71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环境工程原理质量传递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第壹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阐述环境净化和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壹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和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第壹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且阐述和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对存在壹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和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壹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且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质量传递》PPT课件
化学反应速率《扩散速率 反应控制过程
四川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
在物质表面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以 催化剂反应为例)
A(g) C(s) 可逆 2B(g)
z
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可 得出组分A的扩散通量NA与 组分B的扩散通量NB之间的 关系为
NB= - 2 NA
L NB
没有流体的总体流动 等分子反向扩散
NA+NB=0
NA
DAB
dcA dz
cA c
(NA
NB
)(P188式5.3.5)
NA
DAB
dcA dz
在和之zz间==积0L分, ,ccAA==ccAA, ,i0
NA
DAB L
(cA,i
cA,0 )
等分子反向扩散
(二)浓度分布
cA
cA,0 cA,i L
z cA,i
DAB《1 k1c
NA
DABc L
ln(1
yA,0 )
扩散控制
DAB 》1 k1c
N A k1c ln(1 yA,0 )
反应控制
四川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
§5.4 对流传质
对流传质是运动着的流体与相界面(固体壁面 或流体界面)之间发生的传质过程,也称为对流扩散 。
单相中的对 如:①流体流过可溶性固体表面,溶质在 流传质 流体中的溶解过程 ②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气-固相催化反应
分子扩散系数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其数值受体系温度、 压力和混合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低密度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大,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少。
三、涡流扩散
组分A的平均浓度梯度
N A
环境工程第四章传递过程原理(极力推荐)
粘性:即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所产生的抵抗剪切 变形的性质 粘性1 粘性2
流体向壁面传递动量的结果,出现了壁面处的剪应力,成 为壁面抑制流体流动的力——摩擦力。这是流体分子微观 运动的宏观表现
内摩擦力作功,不断消耗流体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 逸——流体能量损失。
(2)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水、甘油例外) 经验式
k a bT
压力对其影响不大。 (3)固体的导热系数影响因素较多
纯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金却相 反,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晶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非晶体则相反。
3. 常用的导热介质
(1)气体的导热系数很小,对导热不利,但利于绝热、 保温。工业上常用多孔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就是利用了空 隙中存在的气体,使导热系数变小。 (2)在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20℃时为0.6 [W/(m·K)]。因此,水是工程上最常用的导热介质。 水比空气的导热系数大得多,隔热材料受潮后其隔热性 能将大幅度下降。因此,露天保温管道必须注意防潮。 (3)金属的导热系数比一般的非金属大得多。非金属中,石 墨的导热系数最高,可达100~200[W/(m· K)],高于一 般金属;同时,由于其具有耐腐蚀性能,因此石墨是制作耐 腐蚀换热器的理想材料。
c A ——组分 A 的摩尔浓度,kmol/m3;
DAB ——组分 A 在组分 B 中进行扩散的分子扩散系
数,m2/s;
dcA ——组分 A 在 y 方向上的浓度梯度, kmol/m3· m。 dy
J Ay DAB
dcA dy
表明扩散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负号表示组分A向浓度减 小的方向传递。 当c为常数时,cA=c· xA J Ay cDAB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II篇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际传质过程:物质由一个相向另一个相转移
的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是分离均相混合物必须经 历的过程,其作为化工单元操作在工业生产中 广泛应用,如蒸馏、吸收、萃取等等
一、质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
传质过程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过程比较 有相似之处,但比后二者复杂。例如与传热过 程比较,主要差别为: (1)平衡差别 传热过程的推动力为两物体(或流体)的 温度差,平衡时两物体的温度相等;传质过程 的推动力为两相的浓度差,平衡时两相的浓度 不相等。 例如1atm,20º C 下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 平衡时液相的浓度为0.582 kmol/m3 ,气相 的浓度为3.28×10 - 4 kmol/m3 ,两者相差 5个数量级
u
1
( Au A B u B )
类似地, 若组分A 和B 的( 物质的量) 浓度分别 为cA和cB , 则混合物流体的质量平均速度un 定 义为
1 u n (c A u A c B u B ) c
(二) 以质量平均速度u为参考基准
以质量平均速度为参考基准时, 所能观察 到的是诸组分的相对速度, 混合物总 体、A 组分和B 组分相对于质量平均速度 的扩散速度分别为, u-u= 0 , uA - u和 uB - u。
实例:空气中气味的传播,食盐在静止的水 中的溶解等等。
分子扩散是在一相内部因浓度梯度的存在,由 于分子的无规则的随机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传 质现象。尽管分子运动向各方向是无规则的, 但是在浓度高处的分子向浓度低方向扩散表现 为数量大,效率高,反之,浓度低处的分子向 浓度高方向扩散的数量少,频率低,两处比较, 则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的量大,从而表现 出沿浓度降低方向上质量的传递。
T --- 绝对温度,K ;
μ --- 溶剂粘度,mPa· s ;
0. 5
T
式中:DAB --- 组分A的扩散系数, cm2 /s ;
MB --- 溶剂B的摩尔质量,kg/mol ;
VA ---组分A在常沸点下的摩尔体积,cm3/mol 。
分子扩散
组分在固体中的扩散系数:
若固体内部存在某一组分的浓度梯度,也会发生扩散,例如氢气透过橡皮 的扩散,锌与铜形成固体溶液时在铜中的扩散,以及粮食内水分的扩散等。物质 在固体中的扩散系数随物质的浓度而异,且在不同方向上其数值可能有所不同,
n
式中:DAB,1——物质在压力为p1、温度为T1时的扩散系数,m2/s;
DAB,2——物质在压力为p2、温度为T2时的扩散系数,m2/s。 n——温度指数,一般情况下n=1.5~2。
分子扩散
组分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 扩散组分为低摩尔质量的非电解质,在稀溶液中:
7.4108 αMB DA B 0. 6 μVA
目前还不能进行计算。各种物质在固体中的扩散系数差别可以很大,如氢在
25℃ 时 在 硫 化 橡 胶 中 为 0.85×10—9m2/s, 氦 在 20℃ 时 在 铁 中 为 2.6×10—
13m2/s。
四、涡流扩散
N A
d A D dz
涡流扩散系数表示涡流扩散能力的大小, D 值越大,表明流体质点在其浓度梯度方 向上的脉动越剧烈,传质速率越高。
(三) 以摩尔平均速度um为参考基准
若以摩尔平均速度为参考基准, 所能观察 到的同样是诸组分的相对速度, 混合 物总体、A 组分和B 组分相对于摩尔平均 速度的扩散速度分别为, um - un = 0 , uA - um 和uB - un 。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传质过程 • 相内传质过程 • 相际传质过程 相内传质过程:物质在一个物相内 部从浓度 (化学位)高的地方向浓度 (化学 位)高的地方转移的过程 实例:煤气、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等等
一、浓度
浓度定义:单位容积中物质的量称为浓度。 浓度表示方法: 3 3 质量浓度(m/V):单位为kg/m 或g/cm 3 摩尔浓度(n/V):单位为kmol/m 或 mol/cm3
(一)质量浓度
组分 A 的质量浓度ρA: 单位容积混合物中含 有组分A的质量
mA A V
若混合物由几种组分构成,则混合物的质量 浓度为: n
A xmA
混合物质量浓 度,kg /m3
当混合物的密度为常数时 dx N Az DAB mA dz kg/(m2· s)
组分A的质 量分数
,
(二)分子扩散系数 (1)非理想气体及浓溶液, 是浓度的函数。 (2)溶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远比在气体中的小,在固体中 的扩散系数更小。气体、液体、固体扩散系数的数量级 分别为10-5~10-4、10-10~10-9、10-14~10-9m2/s。 (3)低密度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4)对于双组分气体物系,
i 1
n
(二)(物质的量)浓度
组分A的摩尔浓度cA:单位容积混合物中含有 组分A的摩尔数。 n nA A pA cA c ci V M A RT i 1
n p c V RT
piV=niRT
摩尔分数: 固体和液体:xA=cA/c
气体:
yA=cA/c
i 1
yA=pA/p
工程中大部分流体流动为湍流状态,同时存在 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因此组分A总的质量扩 散通量NAt为
N At ( D AB d A d A D) D ABeff dz dz
式中:DABeff——组分A在双组分混合物中的有效质量 扩散系数。 在充分发展的湍流中,涡流扩散系数往往比分子扩散 D 系数大得多,因而有DABeff≈ 。
cA,0
湍流区
cA,0
> cA,i
质量传递
固体壁面附近形成浓度分布
?
cA,i
传质的机理
(一)对流传质过程的机理 层流边界层: 在垂直于流动的方向上只存在由浓度梯度引起 的分子扩散。 扩散通量依据费克第一定律 但其扩散通量明显大于静止时的传质。这是因 为流动加大了壁面处的浓度梯度,从而使壁面上的 扩散通量增大。
(2)推动力差别 传热推动力为温度差,单位为º C,推动 力的数值和单位单一;而传质过程推动力浓度 有多种表示方法无(例如可用气相分压、摩尔 浓度、摩尔分数等等表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推动力的数值和单位均不相同。
二、传质机理
向一杯水中加入一滴蓝墨水—— 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即蓝墨水的分子由高浓度处 向低浓度处移动 ——质量传递 静止——蓝色由最初的位置慢慢散开,经过较长一段 时间后,杯中水的颜色趋于一致 搅拌一下——? 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 分子扩散 ——慢 由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 涡流扩散 ——快 工程上为了加速传质,通常使流体介质处于运动状态——湍 流状态,涡流扩散的效果占主要地位
Hale Waihona Puke 当流体处于湍流状态时,湍流流体中出现质点 脉动和大量旋涡,造成组分扩散,称为涡流扩 散。 虽然在湍流流动中分子扩散与涡流扩散同时发 挥作用,但宏观流体微团的传递规模和速率远 远大于单个分子,因此涡流扩散占主要地位, 即物质在湍流流体中的传递主要是依靠流体微 团的不规则运动。例如大气湍流中污染物的扩 散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涡流扩散系数远大于 分子扩散系数,并随湍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二、传质机理
传质方式
层流动的流体中, 分 子 扩 散 : 静 止 的 或 流 靠分子运动来进行传的 质方式 传质方式 动, 涡 流 扩 散 : 在 湍 流 流 中 靠流体质点的脉动来行 进传质的方式
分子扩散:物质依靠分子运动从浓度高 的地方转移到浓度低的地方,称为分子扩散。 分子扩散在静止或呈层流流动的流体中进行。
氨分压降低
相界面处的气相总压降低 流体主体与相界面之间形成总压梯度 流体主体向相界面处流动
传质过程:氨溶解于水
氨的扩散量增加 可视为空气处 于没有流动的 静止状态
相界面上空气的浓度增加
空气应从相界面向混合气体主体作反方向扩散 相界面处空气的浓度(或分压)恒定
2 对流传质
运动着的流体与相界面之间发生的传质过程
分子传质的机理就是上节描述的费克定 律,而如上所述分子传质现象和导热现 象都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运动产生的传 输现象,但是分子传质和导热既有相似 又有明显区别。
1 分子传质
在静止介质中由于分子扩散所引起的质量传递问题 NA 静止流体 cA cA,0 相界面
cA cA,i
组分A通过气相主体向相界面扩散 依靠分子扩散 在相界面附近,组分A沿扩散的方向将建立一定的浓度分布
DAB p0 T DAB,0 p T0
1.75
DAB
扩散系数与总压力成反比,与热力学温度的1.75次方成正比
分子扩散
组分在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二)扩散系数:
D AB, 2
p1 T2 D AB,1 p T 2 1
第三节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为分子传质(扩散) 与对流传质,在本质上都是依靠分子的 随机运动而引起的转移运动。
1、分子传质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 扩散,简称为扩散, 它是由分子的无规则 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 传递现象。在静止的 系统中,由于浓度梯 度而产生的质量传递 称为分子扩散。
i 1
xi 1
n
yi 1
n
二、速度
(一) 以静止坐标为参考基准 在双组分混合物流体中, 组分A 和B 相对 于静止坐标系的速度分别以uA 和uB 表 示。当uA ≠uB 时, 混合物的平均速度可 以有不同的定义。例如, 若组分A 和B的 质量浓度分别为 和, 则混合物流体的质 量平均速度u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