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习题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专题课讲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专题课讲义

第1讲【基础】小标点大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2.掌握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

【庖丁解牛】一、知识讲堂1.标点符号的分类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两大类。

标号包括引号、书名号、省略号等,其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有的也可以表语气。

点号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和叹号,其作用在于点断,主要用来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2.常见标点符号及其用法(1)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用在陈述句的末尾。

例: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问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的末尾,设问句的中间。

例:请问你是谁?(疑问句)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反问句)这个奇怪的人是谁呢?是我。

(设问句)(3)叹号(!)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一般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例: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感叹句)请大家保持安静!(祈使句)(4)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例: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5)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例:果园里有桃树、杏树、梨树。

(6)冒号(:)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常用在称呼语后,或者“说、是、证明、宣布、指出、例如、如下”等词语后。

例:老师问:“大家听懂了吗?”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3.引号、省略号和破折号的作用(1)引号引号包括双引号(“”)和单引号(‘’)。

引号的常见用法有:①表示引用的部分。

例: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词语。

例:大家都很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

③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例:整天只知道睡觉,你可真“勤快”啊!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他问:“老师,‘耀武扬威’是什么意思?”(2)省略号省略号的形式为“……”,占两个字的位置。

省略号的常见用法有:①表示列举的省略。

例: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庖丁解牛》(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庖丁解牛》(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儒家注重的是群体社会 孔子之为
道家所关心的是个人 庄子之不为
第二章
文本解读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 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 —— 清·龚自珍《明良 论四》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庄子思想
1.批判社会现实。庄子极端蔑视礼法权贵,常对 此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
2.向往生命自由。庄子不满现实,却无力改变, 内心非常苦闷
3.提出相对主义。
《庄子》
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 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 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 大的影响。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庄子》 外篇(15) 共33篇: 杂篇(11)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 “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 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 禽,辨其名物。”
固然:本来的样子。 技:“枝”,经络。 技经肯綮:正好切中事物的关键。 軱:大骨。
翻译文本——第三段
第3段 良庖岁更gēng刀,割也;族庖月更gēng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
岁:名→状,每年。 族:众,一般的。 月:名→状,每月。 新发于硎: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或初露锋芒。(硎、砥、砺:磨 刀石。)
第一章

《庖丁解牛》完整版统编课件

《庖丁解牛》完整版统编课件

《庖丁解牛》完整版统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庄子·内篇·庖丁解牛》的哲理内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代散文欣赏》中的《庖丁解牛》一文。

具体章节为第三节“自由与必然”,详细内容为庖丁解牛的故事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情节,领悟其中所表达的哲学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价古代散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庖丁解牛》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庖丁解牛的哲学内涵,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重点:分析《庖丁解牛》中所表达的“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厨师熟练地切菜,引出庖丁解牛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庖丁解牛》,理解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分析庖丁解牛的哲学内涵,讲解“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代散文中的哲学思想。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庖丁解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共识。

六、板书设计1. 庖丁解牛哲学内涵:自由与必然生活应用:顺应自然,把握规律2. 古代散文欣赏:庖丁解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庖丁解牛》中“自由与必然”关系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庄子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道家哲学思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庖丁解牛的哲学内涵,特别是“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2. 教学过程中例题的讲解,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一哲学观念。

3. 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地展示核心概念。

4. 作业设计,需要确保题目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统编新版高中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教案讲义

统编新版高中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教案讲义

统编新版高中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教案讲义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意思。

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1、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

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这位老人家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

今天我们来看他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

关于作者及其思想主张二、有关作者庄子,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曾经做过漆园吏。

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

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

《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

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思想主张庄子主张“天道无为”。

“道”是什么?《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生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齐物论》在谈到风的时候说:“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最新《庖丁解牛》上课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庖丁解牛》上课教学讲义PPT课件

欣赏“解牛之 美”
——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动作描写
触 倚
解履

技术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 极富节奏感、音乐美
探讨庖丁的“解牛经”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 —— “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 —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 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 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小寓言大智慧
——这个寓言对我 们有什么启示?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 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 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B
(2)A、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感觉) B、批大卻,导大窾(批判) C、因其固然(依照)
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B
对照检测
1、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A、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出)
B、虽然,每至于族(即使这样)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警惕)
D、视为止,行为迟(阻止) D
对照检测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B、吾见其难为 动词,解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连词,因为 D、怵然为戒 连词,因为 (2)族 A、族庖月更刀 众 B、虽然,每至于族 (筋骨)交错聚结

1.3《庖丁解牛》课件(共63张PPT).ppt

1.3《庖丁解牛》课件(共63张PPT).ppt

顺其自然,避实就虚
在大的缝隙处击入, 顺着空隙下刀,还要 躲避脉络相连和筋骨 相结合的地方。
具体内涵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 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 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反复实践,方有真知
•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 才能获得解牛之“道”。规律
的洞悉、掌握和娴熟的运用,全 在于长期专注的实践。

境 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第 二
) 目无全牛
境 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懂得规律


第 三 境 界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 而神欲行”
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目有全 牛
(不懂 规律)
目无 全牛 (懂得 规律)
游刃有 余
(运用 规律)
❖ 思考4 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动作描写 解、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绘形)
艺术化 舞蹈化
声音描写 拟声词:砉然、騞然——莫不中音 (摹声) 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节奏)
音乐化
明确: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为下文文惠君 的赞叹和庖丁的畅谈解牛之道做铺垫。
❖ 思考2 课文怎样突出庖丁技艺之高?目的何在?
2.庖丁的回答中总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包含了有哪三重境界

关于“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第一
所 好
境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道 也
第二 境界 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

进 乎
第三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

《庖丁解牛》-课件知识讲解

《庖丁解牛》-课件知识讲解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能力拓展: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 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 学,你怎么看?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 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 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 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 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 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 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 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 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 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自我整理
教师补充、更新
重 第一段:
要 1、
词 语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通假字 2、实词 3、文言虚词 4、所字结构
为之
第一段译文
一个姓丁的厨师给梁惠王解牛。手所接触的 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 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 合音律的:既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 乐曲的节奏。
4、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行为迟。
每当碰到(筋骨)交错集结的地方,我看到那 里很难解,就小心翼翼地作为戒备,视力因为 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到一点,动作因为它而 缓慢下来。
一词多义
善:“ 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疑难句子翻译
1、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超过技术了。

1.3《庖丁解牛》第一课时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第一课时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所字结构)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从未(碰)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 (句式)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骨节间的间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 (成语)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犹豫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 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 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为之犹豫满志, 善刀而藏之。”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 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 就谨慎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为(这 个)而集中在那里,动作因为(这个) 而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微,豁的 一声(牛的骨和肉)解开了,就象泥土 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 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 (然后)把刀擦抹干净后收藏起来。”
第二境域:目无全牛,摸清规律。 第三境域: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3.庖丁的成长经验有哪些?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三年 后……方今之时……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 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 ”——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考查项 考查对象
组(个人)
朗读
释词
揭示语法现象
翻译
得分
展示点拨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 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 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 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 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
丁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 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 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 豁豁的声音,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 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 《经首》乐曲的节奏。

1-3《庖丁解牛》(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教学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第三段学习
探究庖丁的“成长之道”:庖丁是怎样炼成一代名庖的呢?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 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 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 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 见其难为,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 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
——细读庖丁“解牛经”,理解庄子“养生道”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文言文的结枃、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庄子把握规律、顺乎自然的哲学思想,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
法,会庄子的养生之道。
审美鉴赏与创造: 梳理其“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顺应规律 生存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养生之道: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 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成语积累
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目无全牛 切中肯綮 批郤导窾
④“谨行”。虽掌握了解牛之 “道”,但解牛之时仍然小心谨慎。
⑤“藏锋”。虽踌躇满志,却不露 锋芒。
(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

统编版语文《庖丁解牛》课件完美版

统编版语文《庖丁解牛》课件完美版

统编版语文《庖丁解牛》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庖丁解牛》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庖丁解牛的故事,通过描述庖丁解牛的过程,阐述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庖、丁、解、牛”等,了解文章背景。

2. 领悟文章的主旨,学会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分析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体会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厨师的烹饪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庖丁解牛》。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文章背景,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分析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领悟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智慧。

5.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庖丁解牛》。

2. 列出生字词,如“庖、丁、解、牛”等。

3. 用简图或关键词展示庖丁解牛的过程,突出文章主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不少于100字。

(3)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庖丁解牛的过程,谈谈你对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理解。

答案:(1)生字词及其含义见课堂笔记。

(2)文章主旨: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阐述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重要性。

(3)见学生个人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章,如《庄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进一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庖丁解牛》练习课件

庖丁解牛》练习课件
B. 孟子
选择题及答案
C. 老子 D. 韩非子
答案: A. 庄子
选择题及答案
选择题2:文章中提到的“解牛之道”是指什么? A. 解牛的方法
B. 解牛的技巧
选择题及答案
C. 解牛的哲学道理 D. 解牛的历史背景 答案: C. 解牛的哲学道理
填空题及答案
填空题1
文章中“____之所在,____之所存也”的空白处应填入什么?
挑战和问题。
顺应自然
在处理问题时,要顺应自然、遵 循规律,不要违背事物的本质和 内在规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追求道法自然
我们应该追求道法自然的境界, 即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逐渐 达到自然而然的境地,从而更好
地应对人生的挑战和问题。
05
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及答案
选择题1:《庖丁解牛》的作者是谁? A. 庄子
”阶段。
第三段
描述解牛技术的第二阶 段,即“目无全牛”阶
段。
第四段
描述解牛技术的第三阶 段,即“以神遇之”阶
段。
重点语句分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表达了人生有限而知识无限的道理,强调了不断学习和探索的 重要性。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这句话描述了庖丁最初解牛时的情况,表达了对于事物认识的局限性 。
题目深层含义
“庖丁解牛”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 技艺高超的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得心 应手,游刃有余。
题目深层含义在于强调通过不断练习 和积累经验,人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域 中达到精通和卓越的水平。
02
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整体结构
文章整体结构
文章开头
文章《庖丁解牛》采用递进式的结构,从 解牛技术的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展示了 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

《庖丁解牛》优秀复习课件24张

《庖丁解牛》优秀复习课件24张

解牛之后
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 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 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 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 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于丹《<庄子>心得》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责任与担当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超越
(4)上述诸作用究竟要答出几点来,或者另有其他作用、好处,当然 取决于标题自身及与文本的关系。
(三)标题比较类
• 答题模式:标题自身比较+标题在意蕴好处方面的比较。 • (1)标题比较题是把标题意蕴题与作用、好处题结合
起来的题目,侧重在“作用、好处”的比较上。 • (2)“哪一个合适”,答案较开放,只要能言之有故,
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5.庖丁解牛
三年之后到达的境界是:
未尝。见6.全庖牛丁也解牛遵循

”“依乎天理 ”的规因律其,固由然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
物的规律。
古今异义:
天 古:天然结构
“依乎天理”
理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古:本来的样子
“因其固然”
固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养身之道,后 指保养精神
《庖丁解牛》理解性默写
1.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是: 臣之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 。2.表现庖 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
是: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表现庖丁 解牛到关键部分时仍保持谨慎态度的语句
是:怵然为戒, 视为止 ,行为迟 ,动刀甚微 。4.表现庖丁解牛后怡 然自得神态的语句
(3)注意散文与小说的不同答法——

《庖丁解牛》习题课件

《庖丁解牛》习题课件

《庖丁解牛》习题课件一、导言《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庖丁解牛的过程,阐述了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习题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其思想精髓。

二、课文回顾原文节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剖牛,手触到的部位,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声音,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音乐的节奏。

既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三、重点解析1. 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手法娴熟:手触、肩倚、足履、膝踦,动作协调。

声音和谐: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乎音乐: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 庖丁的哲学思想顺应自然:庖丁解牛时,顺着牛体的结构进行,不强行切割。

无为而治:通过熟练的技艺,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四、习题设计(一)选择题1. 庖丁解牛时,以下哪项描述最能体现其技艺高超?A. 手之所触B. 肩之所倚C. 足之所履D. 以上都是答案:D2. 庖丁解牛的声音合乎以下哪种音乐?A. 《桑林》B. 《经首》C. 《高山流水》D. A和B答案:D(二)填空题1. 庖丁解牛时,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音乐的节奏,既合乎______舞曲的节拍,又合乎______乐曲的节奏。

答案:桑林、经首2. 庖丁解牛时,手触到的部位、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都发出______的声音。

答案:皮骨相离(三)简答题1. 简述庖丁解牛的技艺特点。

参考答案:庖丁解牛的技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动作协调:手触、肩倚、足履、膝踦,动作娴熟自如。

声音和谐: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乎音乐的节奏。

顺应自然:顺着牛体的结构进行解剖,不强行切割。

1-3《庖丁解牛》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1-3《庖丁解牛》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
曳尾涂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 ,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 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4.文惠君的赞颂让我们更肯定了庖丁高深的技艺,
请大家梳理庖丁成为一代名庖的经过。
第一阶段:“所见无非全牛也”,仅仅可以看到牛的外 部结构。(不懂规律) 第二阶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 能将牛的全身结构看成是可以拆解的东西。(懂得规律) 第三阶段:“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只需要用精神和牛进行接触即可行事。(运用规律)
心怀敬畏,戒骄戒躁之道: 不管技艺再高深,如果心态傲慢,恐怕总 有犯错之日。而时刻警告自己谨慎行事,对 世间万事万物多一份敬畏,方为立身之正道!
材料补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 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 而已矣!为善无功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 牛,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易举。 犹豫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犹豫,
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犹豫满志,现在指对自己 取得的成绩洋洋得意的样子。
3.文章题为“庖丁解牛”,全文环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1)解题: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 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春秋战国 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 “职业+名”的方式。如师襄(名叫襄的乐 师)、弈秋(名叫秋的围棋高手)、匠石(名 叫石的匠人)、医和(名叫和的医生)。
(1)臣以神遇而不 解牛的高深技术,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域:解

统编版新教材《庖丁解牛》精品课课件2(共49张PPT)

统编版新教材《庖丁解牛》精品课课件2(共49张PPT)

牛者;三年之后,未 尝 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 以④ 神遇⑤而 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
不 以 目 视,官 知 止 而 神欲⑥行。依

不用眼睛去看了,感觉器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

理,批⑦ 大 郤(xì)⑧,导 大窾(kuǎn)⑨,因⑩ 其 固
《齐桓晋文之事》 结构严谨 气势磅礴 (1)善设机巧,引人入彀。 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想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齐 宣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摩对方的心理,诱使对方 顺着自己的思路来谈话。本文巧妙地把握了论辩的主动权,在说 理的过程中,先擒后纵,引人入彀。历来为人称道。
(2)铺张扬厉,逻辑严密。 本文篇幅较长,表面上散漫,实际上始终围绕“保民而王” 这一中心论点层次清晰地步步深入,由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推出他 有行“王道”的基础,进而论述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 “不能”。不为“王道”是因其心存“霸道”,所以又力论“霸 道”的不可行及其危害,最后才展开孟子的仁政蓝图,令齐宣王 心悦诚服,迫切希望实行“王道”。于是,孟子又向齐宣王说出 了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全文如滔滔江河,一气呵成,顺理 成章,逻辑严密。
(2)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 写庖丁解牛的动作时,用“触”“倚”“履”“踦”四个字 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并且说庖丁进刀时发出的声音“合 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写 解牛结束后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寥寥 数语,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便跃然纸上。
(3)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 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 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通过这个场面描写写活了庖丁 解牛的境界。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的动 作流畅自如,“砉然”“ 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序。他和 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 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其中,前四个四字句写动作,后三个四 字句写声响,读起来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习题
《庖丁解牛》知识点
一、实词
庖.丁解.牛官知
..技经肯綮
....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神欲
恢恢
..大軱.硎.如土委.地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莫不中.音进.乎技矣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二、一词多义
善:善哉善刀而藏之
族:族庖月更刀每至于族
三、虚词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①技盖至此乎
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①奏刀騞然
②因其固然
③虽然,每至于族……
④怵然为戒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而况大軱乎
提刀而立
善刀而藏之
四、古今义
天理固然
虽然至于
五、通假字
向:盖:技:善:六、词类活用
足之所履履: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
以无厚入有间无厚:
七、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视为止,行为迟
八、翻译句子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九、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

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

綮,结合处。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课外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

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

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

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

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

”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曰:“敢不承君厚意。

”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

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

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

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

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

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时贽母卫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缙绅荣之。

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

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

”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罢秩,东归省母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B.及辞,遗贽钱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C.共短贽于上前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贽清廉正直的一项是
⑴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⑵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⑶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⑷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⑸事有不可,极言无隐⑹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A.⑴⑷⑸
B.⑵⑶⑹
C.⑵⑸⑹
D.⑴⑶⑷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陆贽少年勤学,考中进士后当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乡探望母亲,经过寿州,拜见刺史张镒,张镒很赏识他的才识。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为翰林学士,对政事上的缺点,他一定要全部指出,因此很受皇帝重视,后调任中书舍人。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言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正直敢言,他表示要忠于朝廷,要对得起自己所学的道德学识,就不能顾虑自身安危。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将答案写在文段下
面对应的序号后。

(5分)
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①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②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清除。

③要尽快使国有企业摆脱
困境,④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⑤能实现。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
加以概括。

(不超过50字)(5分)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
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
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
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
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
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
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