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服我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校服》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校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掌握最基本的款式设计、色彩设计以及整体搭配能力。
2. 技能目标: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合作,用所供材料设计制作一身美观又得体的“学生校服”。
[ 教学重点] 服装设计中的款式、色彩以及搭配的能力。
[ 教学难点] “学生校服”的设计和制作。
七、教学辅助及材料工具。
[ 教学辅助]多媒体[ 材料工具]学生: 水彩笔、剪刀、小刀、铅笔、胶水或双面胶。
教师: 课件、有关服装设计的材料(学生每人一份)、范作2 张。
[ 教学过程]一、学习新知1. 引导解决问题(1) 服装设计中影响外观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 款式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设计?(3) 各方面设计时要注意些什么?(4) 色彩设计主要有哪几类。
(自学研究老师提供的有关款式设计的材料,预先预习)2. 讨论、解决问题, 根据老师提供不完全款式效果和其他分步设计, 进行整体组合搭配练习。
3. 尝试、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欣赏生活中的服装色彩组合, 说说自己的涂色作业。
二、体味服饰色彩, 解决问题提供材料简单明了。
1. 服装设计主要因素。
2. 款式设计有关概念和图例。
3. 色彩欣赏图例。
三、构思制作1.引导欣赏本校校服,说说自己的看法。
2. 展示教师范作, 给予制作提示,提出作业要求。
3. 引导四人一组完成作业。
4. 学生作业时巡回指导。
四、观摩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欣赏。
2. 让学生就部分作业自评、互评。
(欣赏自己和同学的作业)3. 展示自我作品。
4. 品评他人作品。
5. 自评、互评中养成审美情趣。
五、设计感想美来源于生活,服装也是如此。
这堂课容量较大,有很多款式设计知识必须让学生明白, 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课前复习)既可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学习, 又为本课知识点的掌握争取了时间,而教师如何让学生的自学活起来,这一点也极为重要, 教学活动必须紧凑、自然、活泼又不能紊乱。
在模拟制作时, 学生的构思由本校的校服展开, 在感受本校校服的同时, 学生更能有针对性地评说, 而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的模拟制作提供了雏形。
《我的校服我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观摩

《我的校服我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观摩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泛着光的桌面上,我的思绪随着这抹光线飘向远方。
回忆起那些年在校园里穿着统一校服的日子,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让学生们自己设计校服呢?于是,《我的校服我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在我脑海中逐渐成形。
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校服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然而,现有的校服设计往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
为了让校服更具活力,我们决定开展《我的校服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参与校服设计,展现他们的创意和个性。
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激发学生们对学校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3.提高校服设计的审美价值,使校服更具实用性。
4.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研究内容1.校服设计理念:通过调查和分析现有校服的设计理念,让学生们了解校服设计的基本原则。
2.校服设计风格:让学生们根据学校特色和个人喜好,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校服。
3.校服设计元素:引导学生们从颜色、图案、面料等方面入手,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校服。
4.校服设计实践:组织学生们进行校服设计大赛,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作品。
四、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们对校服的需求和喜好。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们进行校服设计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交流分享:定期举办校服设计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
五、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们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校服的需求和喜好。
同时,邀请专业设计师进行讲座,让学生们了解校服设计的基本知识。
2.设计阶段:学生们根据讲座内容和调查结果,分组进行校服设计。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实践阶段:组织校服设计大赛,学生们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作品。
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展示阶段: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
1.我校服我设计

《校服问题的研究》教案一、教材分析:爱美之心,人人有之。
作为学生,他们非常渴望穿那些样式独特、色彩绚丽,能充分表现个性的服装。
可是由于身份、年龄以及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服装选择上又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校服是目前唯一的选择,每个学生的心中对校服都有很多的想法,因此,我试图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把憧憬变为图画。
通过关注校园文化体现形式之一的学生校服,了解校园服装的种类和功能,以及发展的历史,使学生对校服有个全新的认识,以此激发他们的设计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设计水平,大胆地展示青春活力,表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对和自己生活有关的知识很感兴趣,并且喜欢自己创作。
对于和他们朝夕相伴的校服,他们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这堂课上他们将可以通过设计尽情抒发和表现。
同学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形成很浓的互动气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校服发展的文化历史,明确校服的特点与功能,加强学生对校服的关注,提升学生对学校与学习的热爱和责任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各项资料,培养学生统计、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信息运用等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校服样图的设计。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校服,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这个方案的学习活动设计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
因为这个活动室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它需要依托某一学科理论,穿插多种学科的思想。
在本项目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对校服的认识和理解,在测量数据、分析校服的成本和材料后,初步明白了校服的现状;接着通过小组的调查研究,设计出有特色、款式多样的校服,学会了绘制简单的服装效果图;最后,各小组从最佳的设计意图、材料与成本、款式与色彩等方面介绍自己所设计的校服。
初中综合实践教科版七年级上册6校服问题研究教学设计

5.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主要内容:
1、分组讨论确定活动主题。
2、讲解访问技巧。
3、小组讨论,共同收集资料并设计好问卷调查表。
4、收集一些基本的服装样式的资料,查阅一些相关的服装面料小常识。在班内交流,并做相互补充,确保这次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
第二阶活动:进行服装市场调查
目的:
到服装市场去进行实地的市场调查,了解当前市场中的服装种类和样式。在调查中找到并发现了有哪些适合中学生穿的服装?它们都具有什么特点?并要思考自己在设计校服时可以借鉴哪些方面?
主要内容:
1.事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把不同认识所提出的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
2.让学生进行自由辩论和总结,要求要能够提出自己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适当对调查深入的组进行表扬。
第五阶段活动:设计校服
目的: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料收集后,学生可以根据同学,老师,家长等方面对校服的希望和要求,从校服的面料,款式,颜色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服作品来。
初中综合实践教科版七年级上册6校服问题研究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我的校服我设计》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对积极的学生形象有明确地认识,激发其热爱生活、认识社会、乐于探究的情感;
2.通过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密切合作的能力,树立创新的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探究习惯的形成;
五.研究成员:
初一年综合实践小组
六.指导教师:
王文渊老师
七.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
模块八研究性学习方案《我的校服我设计》

1、您觉得这个方案的选题有什么优点?
答:我觉得这个方案选题的优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走进了生活,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2、您认为方案中教师是如何定位自己和学生各自的角色的?您认为这种角色划分是否合理?
答:我认为方案中老师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是引导学生,把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任务都是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
我认为这种角色划分很合理,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所组成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他们共享学习资源,最终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有效地协作。
3、您认为方案的学习活动流程设计能否体现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
答:我认为该方案的学习活动流程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
在该项目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然后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互相交流,并训练表达能力。
整个过程基本全部由学生合作协调完成,很好地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
4、该方案中学生是如何组织的,这种组织方式有什么优势,是否适合研究活动的开展?
答:该方案中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组织方式的优势:强调协作,相关学科教师、学生、有关部门机构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为完成任务而共同努力,成员之间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
我认为适合研究活动的开展。
5、该方案中教师是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您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答:该方案中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和关注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获得。
我的校服我设计

我的校服我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认知与能力: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评述,启发学生关注校园服装,体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装。
2.运用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学生装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装的设计制作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校服”的设计和制作三、教学难点:校服设计的款式、色彩以及搭配的能力。
四、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每天早上来上学的时候,妈妈都会叮嘱我们多穿点,别冻着。
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的校园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大树的叶子都已落光了,绚丽的花朵早已不见了。
校园里变得很单调失去了缤纷的色彩,大家想想办法怎么才能给我们的校园添些色彩呢?生: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装饰走廊……师: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如果我们都穿上整洁的校服,那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校服设计同学们,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校服是我们身份的标志之一,它也属服装的一个种类,也具有服装最基本的功能。
请看校服的样式吧!师:接下来我们追溯一下服装的起源(播幻灯片),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由于猿人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日益发展,它们身上的毛发也逐步退化。
为了防御大自然的侵袭,他们不得不采用较易获得的兽皮、羽毛、树叶和草片等披挂在身上,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出现了最早的服装。
(二)《圣经》中亚当、夏娃以无花果的叶子作遮羞布的描述,揭示了服装起源的奥秘。
这里还有段小故事,大家都知道上帝黄土造人,捏了一个男人叫亚当,又从他的肋骨上抽出一根,变成一个女人叫夏娃。
上帝让他俩和一些动物共同生活在伊甸园里,说:“这里有吃有喝,你们可以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只是不能吃这棵树上的果子”上帝说完走了。
模块八研究性学习方案观摩《我的校服我设计》

我的校服我设计(作者:布心小学兰铁一小五泉小学平凉铁中崆峒十里铺小学)一、项目概述1. 开展年级:四年级2.学科:综合,数学,语文,信息技术3. 简介:让小学生了解服饰世界,了解小学生的着装要,求研究小学生的服饰消费观念,关注校服问题,设计小学生服饰。
通过活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服饰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的态度和能力。
二、学习团队1. 教师:布心小学:林玲朱丹丹兰铁一小:潘惠英李静潘小琴郑鑫五泉小学:马千里钟立娟魏海燕顾晓霞十里铺小学:秦文江朱凡雄平凉铁中:杨永强李琴2.学生:(待定)三、学习目标与任务1.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引导小学生关注着装问题,能从服装的色彩、款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思考,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观点。
能力目标:能在调查、了解各类校服的基础上设计出有特色、款式多样的校服,学会绘制简单的服装效果图。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造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
信息素养:运用网络平台QQ分享活动感受和收获。
2. 学习任务以5校为团队合作,各校学生共同完成以下任务:●活动1: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目前校服状况的认识。
(款式、材料、成本等)●活动2: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
活动3: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4:畅谈活动感言(借助班队会、校园广播站、网络等手段)四、学习过程设计问卷调查,分别调查不同年级学生对于校服现状的认识。
(附调查表格了解制作校服需要的数据(尺寸、材料),计算出校服成本,并记录下来。
活动二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
B) 征集校服设计意见。
C) 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
活动三成果展示(1)各小组从最佳的设计意图、材料与成本、款式与色彩等方面介绍自己所设计的校服。
(2)小组间通过网络等渠道提出改进意见。
(3) 聘选学生、家长及教师代表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款式设计、最佳材质奖及最佳色彩搭配等奖项。
活动四畅谈活动感言借助班队会、校园广播站、网络以及报刊投稿等手段。
小学综合实践自主开发教材《我的校服我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自主开发教材《我的校服我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校服同校徽一样,是学生及学校的标志,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它能反映出一个学校所独具的风格特色。
《我的校服我设计》通过关注校园文化体现形式之一的学生校服,了解校园服装的种类和功能,以及发展的历史,使学生对校服有个全新的认识,以此激发他们的设计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设计水平,大胆地展示青春活力,表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对和自己生活有关的知识很感兴趣,并且喜欢自己创作。
对于和他们朝夕相伴的校服,他们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这堂课上他们将可以通过设计尽情抒发和表现。
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形成很浓的互动气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校服的历史、种类和发展过程,学习服装设计的原理,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整理分析各项资料,培养学生统计、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信息运用等综合素质。
2.学习校服样图的设计。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校服,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我的校服我设计》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对校服的关注,提升学生对学校与学习的热爱和责任感。
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对积极的学生形象有明确地认识,激发其热爱生活、认识社会、乐于探究的情感。
三、本课重难点:重点:针对现今校服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了解校服的发展、种类等相关知识,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
难点:1.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辩论、分析评价、综合运用知识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2.结合所学设计出一款校服。
四、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教师直观展示和学生实践相结合。
充分尊重学生独特创意,引发学生设计的欲望。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024年小学“我的校服我做主”创新设计活动方案

2024年小学“我的校服我做主”创新设计活动方案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校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提升学生对时尚和设计的认知,加强审美观和创造力的培养。
活动内容:1. 前期宣传:在学校和班级上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规则,鼓励学生参与和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
2. 美术课创意练习:在美术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校服设计的创意练习,引导学生了解校服的功能、特点和款式。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地区寻找灵感,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设计练习。
3. 校服设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校服设计竞赛,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
参赛者需要提交自己的设计草图和设计理念,经过评委的评审,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等获奖作品。
4. 展示和评审:组织学生将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并邀请专业设计师和老师进行评审和点评。
评委将根据设计的创意性、实用性、美观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评选出最佳设计作品,并给予奖励和鼓励。
5. 制作校服:根据评选出的最佳设计作品,学校统一制作校服样品。
样品将在学校内进行试穿和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校服的设计和细节。
6. 正式使用: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选择最受欢迎和认可的校服样式,投入正式使用。
学校可以邀请设计师对新校服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学生的校服能够符合学校的形象和需求。
活动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1. 宣传阶段:2024年9月至11月。
2. 创意练习:2024年9月至2024年1月。
3. 校服设计竞赛:2024年1月至3月。
4. 展示和评审:2024年4月。
5. 制作校服:2024年5月至8月。
6. 正式使用:2024年9月起。
活动要求:1. 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自由发挥进行校服设计,可以参考文化、艺术、科技等不同方面的元素。
2. 参赛者需要提交设计草图和设计理念,并在展示时进行讲解。
3. 参赛者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思维。
我的校服我设计

我的校服我设计一、活动背景:《我的校服我设计》是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主题内容。
对于校服,他们最有发言权,有的同学认为:校服是我们学生的标志,也是我们学校的象征.。
统一穿校服同学们之间不会互相攀比,不会滋长虚荣心,利于健康成长;还会有团队的感觉,如果去户外参加活动比较容易辨别是本校的同学。
也有的同学认为:校服颜色搭配不协调,款式没有新意;男孩和女孩的服装都一样,很单调,没有个性。
结合穿校服的利与弊,在学校规定穿校服的前提下,能穿上自己喜欢的校服便成了同学们的心愿。
同学们自发的想要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设计一套理想的校服,于是提出了这个主题。
二、活动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服饰设计艺术有所了解,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2、通过动手设计服装、绘画图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在设计校服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准备:教师:搜集与校服相关的资料,了解校服的有关知识,为指导学生设计做准备;为学生准备设计图纸、调查表;制作课件;剪辑视频资料。
学生:搜集校服图片,观察特点,并作记录;调查访问有关校服情况,填写调查表;准备水彩笔绘制设计图。
四、活动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小小服装秀(音乐:路灯下的小姑娘)部分学生穿着自己喜欢的服装进行模特表演展示。
2、师:昨天让大家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为什么没有穿校服的?生:款式不新颖、颜色搭配不协调;没有个性;穿起来不舒服、不活泼……(教师板书:颜色款式个性舒服新颖活泼)师:看来大家对于自己的校服不是很满意,学校又规定每天穿校服,大家想不想设计自己喜欢的校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关于校服设计的主题。
板书:我的校服我设计(设计意图:创设合适的情境对于活动主题的生成来说非常重要,好的情境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活动水到渠成。
遵循课程资源取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本节课让学生在服装表演中体验服饰的美,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灵感,这样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
六年级综合实践——我的校服我设计(第二课时)

校服设计定位
• (三)面料定位: • 一般运用耐脏、耐磨、 耐洗、透气、质地舒 适、富有弹性的面料。
构思制作:
“我的校服我设计”画一幅 校服设计图,并写出设计思路。 请你用准备的工具,设计一套 你喜欢的校服。
温馨提示:
• 1.学生从自己收集上来的资料,结合自己 的认识,开展设计活动。 • 2.设计时,可以是整体的设计,也可以是 局部的改进设计。 • 3.要能够加上一些色彩,并做一些简要的 文字说明。让他人能够明白你的设计意图, 以及改进的方面。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教案
《我的校服我设计》 第二课时
枣Hale Waihona Puke 东方国际学校校服设计定位• (一)主体定位 • 校服是以学校集体生 活为主题,应具有简 洁、统一的风格,没 有过分华丽或繁琐的 装饰,要做到青春与 成熟共存。
校服设计定位
• (二)色彩定位 校服的色彩要给人清 新大方的印象,不宜 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 以免绚丽的色彩分散 学习的注意力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我的校服我做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我的校服我做主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3.加深学生对服装文化和时尚潮流的认识。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个性的理解。
教学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服装时尚和个性呈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通过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校服,可以满足学生表达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服装设计和制作能力。
实施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校服的意义和作用,激发他们设计校服的意愿。
展示一些校服设计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校服设计的潮流和创意。
2.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主题进行校服设计,如校园运动风、音乐艺术风、国学文化风等。
要求学生在设计校服时要考虑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学校的形象。
3.引导学生进行素材收集和创意构思,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采集图片、进行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和创新意识。
4.指导学生进行校服的设计和制作。
可以邀请专业的服装设计师或者美术老师来给学生指导,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服制作。
5.组织学生进行校服展示和评选。
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和解说自己设计的校服,通过评选的方式选出最佳设计。
6.通过校内展览或者校庆等场合,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校服展示给全校师生,并收集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
7.组织学生撰写校服设计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以及对校服设计的思考和展望。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校服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以及对团队合作和创新的表现。
2.评价学生的校服设计的创意性和符合学校形象的程度。
3.收集学生校服展示的观众反馈意见,了解大家对学生设计校服的评价和意见。
4.学生的校服设计心得体会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是否具备一定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学生在参与校服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既能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又能提高自己的服装设计和手工制作能力。
我的校服我设计(优秀范文5篇)

我的校服我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我的校服我设计小学六年级实践活动课——我的校服我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即生活导入──学习新知──构思制作──观摩评价──修改定案。
根据教材要求与学生学情,由四人合作完成一张四开半立体模拟校服的作业,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本课无论授课还是学生作业,均借助于多媒体的讲解与展示。
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教学重点:知道校服发展的文化历史,明确校服的特点与功能,加强学生对校服的关注,提升学生对学校与学习的热爱和责任感教学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校服,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学生的调查活动和交流,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
1.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2.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3.调查——交流——讨论——绘图贯穿始终。
课程资源开发:1.结合校服设计活动,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对积极的学生形象有明确地认识,激发其热爱生活、认识社会、乐于探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密切合作的能力,促进探究习惯的形成。
4.通过调查、设计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校服的功能及特点,明确调查的多种途径及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从而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进度:本主题大约需要四课时来完成。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图片欣赏。
(一)、导入新课:1.学生观察自己的校服讨论:“学生校服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组内见解:款式,色彩。
年龄特点等。
2.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明确校服的功能及特点并学着换位思考问题。
3.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采访了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了解了他们各自对校服的不同看法,那么你们认为“学生要不要穿校服呢?”师:有人说要,有人说不要,一定有各自的理由。
大班美术《我设计的校服》教案及反思

大班美术《我设计的校服》教案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校服表演,找出校服图案的排列规律,初步运用点、线、图形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用挂历纸做的装饰不同的衣服(有规律的,无规律的,没有图案的)
2、剪好的小饰物(太阳、蘑菇、花)
3、幼儿操作材料
4、胶水、油画棒、头饰、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小动物校服表演,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引导
活动反思:
对此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制作衣服简单易学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对于一些幼儿的引导还不够,她们除了能画一些老师画过的一些图案,没有进行自我创造。
教师可以多画一些图案供他们参考。
我们心目中的校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我们心目中的校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我们心目中的校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活动背景:爱美之心,人人有之。
作为同学,他们特别渴望穿那些样式独特、颜色绚丽,能充分表现共性的服装。
可是由于身份、年龄以及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服装选择上又不能有太大的随便性,校服是目前唯一的选择,每个同学的心中对校服都有许多的想法,因此,我试图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把期待变为图画。
活动目的:1、通过调查、分析、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审美力量,开发同学的缔造力和想象力。
2、要求同学在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学问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
3、培育同学的审美力量、动手操作力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缔造力。
活动预备:1、发动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访问,了解现有校服的优缺点,确定一种表现自己设计方案的方式,如:图片、模型、小品等。
2、小组成员分头收集各种校服的图片资料,主动争论,统一熟悉,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
活动时间:四次活动过程:第一次活动:1、分组争论确定活动主题。
2、班内汇报相互沟通,确定出主题。
3、小组争论,设计调查表。
4、班内相互沟通,相互补充;老师指导设计可行的调查表。
(调查表附后)(给同学一周的时间,向同学、老师、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向家长群众等进行调查)。
其次次活动:1、小组汇报,把自己的调查、观看的内容在小组内相互沟通、汇报。
2、班内相互沟通,依据对现有校服的看法把调查表归类。
3、依据调查结果重新分小组,同学可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爱的小组。
第三次活动:1、同学查阅资料,针对大家对现有校服的看法进行改良。
2、小组争论,撰写设计意图。
第四次活动:相互沟通成果。
一、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心目中的校服》综合实践活动已开展了一个多月,同学们已经把握了很多对现有校服的熟悉,老师认为正确而不怀疑在同学们心中已经有了心目中满足的校服。
今日这节课,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畅谈自己的想法,倾吐自己的心声。
《我的校服我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主题确立课的目标:形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转化成活动主题、分解主题的能力,发展问题意识。
主题确立课的教学结构:我认为主题确立课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他们是:创设情境生成主题和积极引导分解主题:
(1)创设情境,明确主题:
创高情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这里介绍几种仅供参考:情境导入:比如上午戴老师的这节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式,这种方是通过录像、投
1、课题探究活动:从研究性学习领域切入的主题,指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自主探究,开展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这类主题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如:《古城墙的研究》。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项目与应用设计):这是从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的主题,它不同于课题探究学习的观察、调查、实验与文献组织,它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即:设计某一产品、物品、工具等,
2、方案制定课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它强调了做事之前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
篇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
高伟清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观看了四位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课教学,又聆听了几位领导的经验介绍,可以说让我爱益匪浅。今天我们开展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有三:一是解决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二是有些学校教师更换频繁,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新上岗的教师引引路;三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把好的有效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待我们今后着力解决。接下来我就结合这四节课来谈谈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一点看法。我一直觉得有着实践经验的你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六年级综合实践——我的校服我设计(第一课时)

这是199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伊顿公学时的照片,学生们穿着 校服站在矮墙上欢迎女王的到访。
伊顿公学高年 级学生的套装, 还配有西装马 甲。
伦敦白城七年级学生
英国柴郡博伊敦一所小学的校服
诺丁汉,塔尔顿, 诺丁汉学院的学生们。
兰开夏 塔尔顿 密尔布劳路 的小学生穿着校服在校园里 玩游戏。
5为领带3467为丝带8为领花美剧绯闻女孩剧照基督教医院里的学生穿着非常传统的校服据说450年来裁剪没有任何变化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教案
《我的校服我设计》 第一课时
枣庄东方国际学校
“校服”的自述:亲爱的同学 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你们最亲 密的朋友,可你们瞧,我的遭遇: 被同学搁置一旁,挤压在柜壳;被 人遗落在操场上;到处污迹斑斑 (像个小花猫);同学穿上我不是 小得像坎肩,就是大得像袍子……
建国初期
六十年 代的红 卫兵, 姑且就 算是另 一种形 式上的 校服 。
这是89年一 个穿校服的 小学生和她 爸爸的合影。
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服
关于校服,你想了解什么?请 大家讨论一下,把问题记录下来。
研究方案
活动主题
小组成员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越南校服
越南校服
越南校服
台湾校服
香港校服
韩国校服
韩国校服
韩 国 校 服
日本校服
日本校服
5为领带,3、4、6、7为丝带、8为领花
美剧《绯闻女孩》剧照
美国校服
澳 大 利 亚 校 服
俄罗斯校服
英国校服
基督教医院里的学生穿着非常传统的校服,据说 450年来裁剪没有任何变化。
伦敦,哈罗的一所学校门口,学生穿着成套的校服,包括传 统的草编遮阳帽。
六年级综合实践——我的校服我设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教案《我的校服我设计》教学设计一、主题教学内容分析:爱美之心,人人有之。
作为学生,他们非常渴望穿那些样式独特、色彩绚丽,能充分表现个性的服装。
可是由于身份、年龄以及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服装选择上又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校服是目前唯一的选择,每个学生的心中对校服都有很多的想法,因此,我试图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把憧憬变为图画。
二、主题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校服发展的文化历史,明确校服的特点与功能,加强学生对校服的关注,提升学生对学校与学习的热爱和责任感。
2.通过整理分析各项资料,培养学生统计、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信息运用等综合素质。
3.学习校服样图的设计。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校服,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这个方案的学习活动设计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
因为这个活动室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它需要依托某一学科理论,穿插多种学科的思想。
在本项目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对校服的认识和理解,在测量数据、分析校服的成本和材料后,初步明白了校服的现状;接着通过小组的调查研究,设计出有特色、款式多样的校服,学会了绘制简单的服装效果图;最后,各小组从最佳的设计意图、材料与成本、款式与色彩等方面介绍自己所设计的校服。
整个项目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关注校园文化体现形式之一的学生校服,了解校园服装的种类和功能,以及发展的历史,使学生对校服有个全新的认识,以此激发他们的设计热情。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设计水平,大胆地展示青春活力,表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对和自己生活有关的知识很感兴趣,并且喜欢自己创作。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我的校服我做主

【我的校服我做主】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我的校服我设计》主题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对积极的学生形象有明确地认识,激发其热爱生活、认识社会、乐于探究的情感;2、通过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培养我们动手操作及密切合作的能力,促进探究习惯的形成;3、通过调查、设计活动,使我们深入了解校服的功能及特点,从而学会自主学习,激发我们热爱学校,争当“主人翁”的意识。
【教学重点】树立我们正确的审美观,对积极的学生形象有明确地认识,激发其热爱生活、认识社会、乐于探究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培养我们动手操作及密切合作的能力,促进探究习惯的形成;【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今天同学们上课都穿着校服,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与我们的校服有关系----一出示课题《我的校服我做主》。
二、开展活动:出示活动目标------让学生读活动目标。
小组研究学习:在活动之前,请同学们先小组合作,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你对现在的校服款式满意吗?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2、这些服装适合中学生穿戴吗?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3、你认为当代青少年的校服应体现哪些时代特点?小组讨论,发表小组观点谈古论今带着各自小组对当代青少年的校服的时代特点,观看《世界各国校服展》、《中国校服发展史》。
学生发言:最喜欢哪个国家的并说明理由我是小小设计师-…《我的校服我做主》,学生活动,设计我心目中的校服。
教师巡视,观察、指导、交流成果展示:1、小组自评一小组内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2、小组打擂…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最优作品,并介绍设计理念。
3、展示作评拍照留念。
4、课下同学们自评,评选出最优设计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我的校服我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篇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高伟清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观看了四位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课教学,又聆听了几位领导的经验介绍,可以说让我爱益匪浅。
今天我们开展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有三:一是解决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二是有些学校教师更换频繁,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新上岗的教师引引路;三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把好的有效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待我们今后着力解决。
接下来我就结合这四节课来谈谈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一点看法。
我一直觉得有着实践经验的你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来源及类型(一)主题来源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要有一个主题作以引领的。
主题哪里来,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
我觉得以下主题可以作为学校长期实施的主题:1、根据特别月份确定的主题,如五月开展《劳动最光荣》、八月份开展《大话中秋》活动等。
2、根据学校特定环境确定主题,如上午我们看到的《山野菜到我家》,还有《关于新开河参的研究》、像我们有大量朝鲜族居民生活的乡镇可开展《朝鲜族民俗风情的研究》等活动。
3、根据学校传统文化活动确定主题。
如:据我了解像清河、开发区小学每年秋季都会组织一次菊花展,那我们就可以把《菊花的研究》作为我们学校秋季的一个固定主题来实施。
还有的中学搞过《小商品交易会》活动等。
我们把这些主题有计划地按年级分配,到三年级时我就上一个《劳动最光荣》、到七年级时我就上《我的校服我计划》、到九年级时我就上《我的毕业典礼》。
这些主题我们会越做越精,最后成为我们学校固定的经典主题。
然后再配以其它主题,就形成了我们学校的主题框架。
那么其它主题哪来呢?1、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确定主题,如看到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开发《节约用水》主题活动家,看到踩踏草坪现象我们开发《爱护草坪从我做起》的活动。
2、根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定主题,如我看到过一个主题是学生在值日时发现小学生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拖把值日很吃力,想到能不能发明制造适合儿童用的拖把,于是确定了《少儿拖把的研究与制作》这一主题。
3、根据突发事件确定主题,如由地震引发的《为灾区献爱心》、《常见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等。
4、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确定主题,如现在冬天到了,学生对雪充满了兴趣,可确立《玩雪》这一主题,再如《我喜欢的体育游戏》等。
关于主题的确立,在刚开设这门课程的中年级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对课程还不了解,还没有掌握确立主题的方法,一般还是以教师给予性主题为主,就是教师在通过大量调查、与学生座谈等方式的基础上预设一些主题内容,然后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学生走进活动中来。
(二)活动类型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
其主题的类型也很多。
按综合实践活动的三条线索分可以分成: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的主题活动、如“保护水资源的系列化活”等;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主题活动,如“交通安全我关注”;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为主题的活动,如“我的课间十分钟”。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了四大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大多数时候是按主要的活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1、课题探究活动:从研究性学习领域切入的主题,指学生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自主探究,开展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
这类主题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如:《古城墙的研究》。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项目与应用设计):这是从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的主题,它不同于课题探究学习的观察、调查、实验与文献组织,它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
即:设计某一产品、物品、工具等,并适当进行制作。
同时包括公益劳动、家政服务、手工劳动等。
如《我的毕业典礼》(设计的是一次活动)、《我的校服我设计》(设计的是一件产品)、《风铃的制作》(手工劳动)。
3、以社会考查、参与为主的体验性、实践性学习活动: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领域切入的主题,其活动方式基本为社会体验、参观及考察活动为主,如:《参观自来水厂》、《走进人参加工厂》属于体验性活动,清扫学校周围垃圾的活动是属于实践性学习活动。
不管一个活动是从哪个领域切入的,属于哪个类型,其主要活动方式都是主题活动。
那么一个主题活动从头至尾要经历哪些阶段呢?这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二、主题活动的基本流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专家一般把主题活动家的基本流程定名为“三段论”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我觉得更细一点的划分能更清楚地了解一个活动的基本流程。
即:确立主题、制定方案、活动实施、阶段交流、成果展示、总结评价这六个主要阶段。
由于时空的限制我们今天只看到了其中的四个环节。
每个阶段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重点也不同。
其指导的细节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点在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否开展得好,重在教师的指导。
这个指导可能有在课堂40分钟以外进行的,但大多数还是要在课内进行。
根据活动的基本流程总结出一次主题活动课内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主题确立课主题确立课的目标:形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转化成活动主题、分解主题的能力,发展问题意识。
主题确立课的教学结构:我认为主题确立课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他们是:创设情境生成主题和积极引导分解主题:(1)创设情境,明确主题:创高情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这里介绍几种仅供参考:情境导入:比如上午戴老师的这节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式,这种方是通过录像、投影、图片、游戏等手段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
戴立萍老师的导入就是以投影为手段、图片为载体,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题研究的最佳状态。
花甸小学万延华老师组织过一个《感恩母亲》的活动是以录音导入的。
激趣导入:是通过故事、儿歌、谜语等语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
这是我们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也常用的导入方法,这里不多说了。
实验导入:通过小实验来导入主题,可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大脑持续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实现由“老师让我研究”变成“我要研究”,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座的各位老师如果有尝试过,你一定会发现,一些小实验是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大脑积极思维的方法。
以前做班主任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曾做过污水变清水,沙子灭火等一些小实验,效果相当好。
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深圳市留仙小学一位老师指导了一个主题叫“小叶不小”的与环境污染有关的一个实践课题就用了这样的导入:在大小烧杯中各倒入少量清水,将两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置于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加热一会儿后,绿叶没有什么变化,取出绿叶倒掉小烧杯里的水,换为酒精,再加热。
加热一会儿后,碧绿的叶片变成了白色,而酒精却成了绿色,学生都被这个小实验吸引了,对小小的叶子充满了好奇,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引入课题:这小小的叶子还真不小,你们想知道有关小叶的什么问题?我们看到那些物理反应、化学反应就像魔术一样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住了学生稚嫩但却充满探究欲望的心。
像刘谦的魔术之于我们成年人都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何况是孩子呢!现场生成导入:就是教师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参观、调查的实际环境中,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相关问题,产生主题。
比如要开展《鸭绿江水质污染的调查与分析》的主题活动,第一课时的导入课就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鸭绿江边,让学生亲身体验江水被污染的情况,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提出有关问题,提炼主题。
问题是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提出来的,在今后的活动中他才会为寻找答案而努力。
当然主题确立的导入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取决于你想要引导学生生成的主题内容而定。
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口要小,活动才能开展得好。
创设的情境必须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而且这个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对整个活动的长效性。
我们看到戴老师的图片的选择不仅仅为确立主题服务,同时也为分解主题奠定基础。
等学生经历了一些主题活动,掌握了方法以后,到了高年级,初中学生掌握了选择主题的原则以后,他就可以自己选择活动的主题了。
(2)积极引导,分解主题:活动主题通常包含较大的研究范围和活动内容,鉴于小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式,通常都不能有效地完成一个大主题,因此合理细化活动主题,根据需要产生合适的子课题就成了关键。
分解主题是指:引导学生把班级共同生成的主题通过归纳、分类、整理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探究问题,也就是小组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像一位老师所说的“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我觉得一个主题也像“一个大馒头”,如何让学生能够“一口一口地吃下去”对于这一问题“主题分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怎么分,分多大?应完全依照学生自身的发展,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教师引导的作用绝不能放松,引导的方法也很有学问。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分解,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课题。
如提出馒头分解理论的吴慧老师在执教《对岸头实验学校的研究》活动时,在确立了大主题之后,抛出一个大问题:咱们学校的哪些方面的优势使学校这么有名气?围绕这个问题学生进行分级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总结出七个方面“办学体制”、“文体活动”(课前五分钟,活动课)、“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学校景色很美)、“教师队伍”(教学质量高,归功于教师)、“学生队伍”、“学校食堂”、“宿舍管理”这七个小课题。
因此,在确定主题以后,教师应该紧抓住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言语或道具不断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跟随老师思维的过程中加强对主题内容的了解,进一步细化主题的各方面内容,产生合适的子课题。
在这环节如果学生有漏掉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可以直接指导出来,也可以以自己感兴趣为由提出来。
教师一经提出就会有学生跟随研究。
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融为一体,体现教师参与者的定位。
2、方案制定课《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它强调了做事之前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的重篇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高伟清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上午观看了四位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课教学,又聆听了几位领导的经验介绍,可以说让我爱益匪浅。
今天我们开展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有三:一是解决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二是有些学校教师更换频繁,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新上岗的教师引引路;三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把好的有效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待我们今后着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