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1、夏季风、冬季风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
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④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拂而来,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我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③冬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1 夏季风与冬季风的风向•2、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图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例题图3 例题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洋流的流向。
①从经纬线及大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岛屿位于索马里半岛以东、也门以西,位于印度洋的西侧;②印度洋北部为季风环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该岛屿东侧的油污,将会顺着洋流向东流动,可能会漂向印度西海岸。
(2)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
①从地理位置上可以推断,该地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
因为该地西侧的索马里半岛、北侧的也门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从该地植被可以看出,多刺、硬叶,说明气候炎热且降水少。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一、专题讲解1.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弱是季风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东亚季风为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位置偏北、偏西,夏季风势力强;雨带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我国东部出现北涝南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南、偏东,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出现南涝北旱。
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冬季风势力强,冷空气南下,常常给一些地区造成低温冷害。
亚洲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北,冷空气势力弱,出现暖冬。
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3.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季风环流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西北季风,南亚形成东北季风。
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东南季风,南亚形成西南季风。
(2)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季风环流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二、同步训练1.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5月B.5~9月C.9~12月D.11月~次年3月[思维探究][答案] (1)C (2)B2.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高考地理_《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复习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注意]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另外,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气候》教学案人教新课标
《中国气候》教学案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东西干湿的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初步认识中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一些天气、气候灾害。
学法导航:(1)运用对比读图法,比较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冬夏季风的不同。
(2)列表归纳以上这些差异。
学习重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2.东西干湿地区的差异3.季风气侯显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通过春节期间我国南北两大城市的居民穿着的差异导入复习。
二、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三、学习方法指导1.读图法:阅读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图,首先要熟悉等温线判读方法,在图上找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值的分布地区,然后计算我国南北气温差值,最后结合我国的位置特点,地形特点简要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原因。
2.比较法:影响我国的季风包括冬季风和夏季风,通过读图分析,列表比较进行突破四、先学学生看书探究: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原因:五、后教【例1】读图2.2—4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 A、B、C对各线是我国的地理分界线,请分别注明:A. B.C. D.(2)说明下列各地理事物在图中分布的范围:①河流无结冰现象的地区多分布在②以地下水和融雪水为主的灌溉农业区主要分布在③我国的湿润、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④我国的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例2】秦岭一淮河是我国南方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还是()A.年降水量400mm以上和以下的界线B.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C.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D.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的界线A BCD【例3】有关我国的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例4】(09山东德城)2008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激活中考教学网 六、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一人夏季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的是() A.哈尔滨——北京 B.昆明——广州 C.广州——拉萨 D.南宁——武汉2.关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在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垂直B.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不大C.由于地势高,我国青藏高原冬季气温最低D.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小强今年8岁,从没看见过下雪,小强最可能出生在下列哪个城市()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海口4.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B .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C .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南北方普遍多雨D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5.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的优良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原因是()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6.有我国“雨极”之称的是() A.托克逊 B.香港 C.曾母暗沙 D.火烧察7.下列地形区中,全部在十旱地区的是()A.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B.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C.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8.上图中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离海远近不同B.地形差异大C.经度差别大D.纬度差别大9.在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我国易出现的实情是()A.南方旱、北方涝B.南方涝、北方旱C.南方北方都旱D.南方北方都涝10.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西亚、北非都在北纬15度至北纬30度的地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和景观相同B.气候和景观不相同C.西亚、北非更凉一些,干燥一些D.西亚、北非更热更湿一些 二、读图分析题11.(4分)读下面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初中地理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试讲教案模板初中地理试讲教案模板【篇一:初中地理试讲题目】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认定试讲题目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两个框题。
2、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一个框题。
3、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两个框题。
4、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两个框题。
5、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课时完成)。
6、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一个框题。
7、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第二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两个框题。
8、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两个框题。
9、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两个框题。
10、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独特的自然环境?一个框题。
11、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两个框题。
12、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一个框题。
13、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一个框题。
1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一课时——?时空分布不均?一个框题。
15、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第一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两个框题。
陵县一中附中初二地理第二单元第3、4课复习学案
(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外)
夏季风
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季风发源于太平洋、西南季风发源于印度洋的热带洋面
偏南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如云贵高原等。
(4)A、B所代表的区域,降水较多的是,当地降水主要集中于季。
(5)柴达木盆地是气候,东北平原是气候。
B能力提升:
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A、B两处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有C季风和D季风.(填风向)
(3)根据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中,降水量最多的是处,冬季气温最低的是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部,广东省的半岛,台湾省的部和整个省。
个案补充
堂堂清
A基础达标:
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表示非季区的是。
(2)影响我国夏季风主要来自(海洋或陆地),影响我国冬季风来自(海洋或陆地)。
(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且受到(地形)的阻挡。
陵县一中附中“自学点拨,当堂达标”初二地理学案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复习3
课题
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基本特征
课型
复习
教师寄语
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1、从空间上看,我国的年降水量部多于部,方多于方,分布的总趋势是从向递减。
2、从时间上看,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的,多集中在季节,南方雨季,降水年际变化。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我国气候知识点总结气候是地球表面上一定时期内的大气状态,由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因素组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候特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我国气候知识点。
一、我国气候带及特点1. 热带气候我国南海诸岛及台湾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高温多雨,夏天多热带季风影响,气温高,降雨充沛。
而冬季则多受到冬季季风影响,气温适中,降水较少。
2. 亚热带气候我国南部、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适宜的降水,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3. 温带气候我国东北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春季风沙天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而中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4. 寒带气候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寒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夏季短而凉爽,冬季长而严寒,降雪丰富,冰雪天气较为明显。
5. 藏区高原气候我国西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阳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短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
二、我国气候的季风特点季风是指一定季节内,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
1. 东亚季风中国东部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大陆季风。
夏天冷暖空气交汇,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为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利于农作物生长。
冬季则受到大陆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下降,没有降水。
2.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影响印度次大陆和中国西南地区,夏季为南亚季风,冬季为逆季风。
夏季受孟加拉湾季风的影响,带来了大量的降水,而冬季则由于印度次大陆的高压势力带来了干燥的天气。
3. 西风季风中国西北地区受西风季风的影响,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气温高,降水充沛。
而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低,降水较少。
三、我国气候变化及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了重大影响,加剧了自然灾害,而我国的气候变化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我国季风气候特点
考点名称:中国的气候,季风€我国的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月。
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一淮河一线分布。
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温度分布特点: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月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
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与分布特点:€我国气候特点与评价€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对比:温度带划分对比: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nI0弋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降水分布与时间对比€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为温润区。
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一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着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
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
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①世界上着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
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着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
我国的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1、中国东南沿海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风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活动形式,它的风向随着冬夏的转换发生近乎相反的变化。
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就是利用季风七下西洋的。
世界上有许多地区都有季风气候,但以亚洲东部和南部的中国、日本、朝鲜、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等地最为显著。
青藏高原峡谷季风气候的特点,首先是风向的转换。
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天气寒冷干燥;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天气炎热潮湿。
冬夏风向近于相反,这是最重要的特征。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面临太平洋,这种海陆分布使我国成为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
由于夏季风来自海洋,湿热的气团易成云致雨,因而靠海洋越近,湿热的气团越强,降水也越多;远离海洋的内陆,则雨量稀少,而且降水的开始时间从沿海逐渐推向内陆,降水结束的时间正好相反,这是第二个特征。
由于高大的山体可以阻挡住部分云团的移动,降水的可能性就大,特别是迎着风的山坡,这是第三个特征:雨量的分布山地多于平原,山地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第四个特征是雨量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因为夏季风来自海洋,雨量多;冬季风来自大陆,雨量就少。
我国以及东亚、南亚地区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除了和其他季风地区的相似条件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作用。
由于夏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雨水,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雨热同期”的条件,有利水稻一类高产粮食作物的生长,所以,南亚、东南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都是世界水稻的集中产区。
当然,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变换并不是定期、定位、等强度的,不同年份会有较大变化,这就有可能发生水旱灾害。
2、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在我国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海水升温慢,陆地则快。
夏季时海洋温度低,陆地温度高,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于是就形成了来自海洋上的季风。
冬季时海洋上温度高,陆地则低,来自大陆内部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2.4气候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 精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气候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这一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的大小。
(重点)2、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并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重点)3、培养学生能辩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世界观,即分析季风气候的有利(主要对于农业生产)和不利(不稳定、旱涝等)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冬、夏季风图、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一点通)季风气候显著.flv。
【教学过程】【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1.我国纬度最低,位于季风区内发展农业条件最好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这里的“春风”应指( )A.冬季风B.夏季风C.海陆风D.西北风 二、综合应用题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⑴图中号码代表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① ,② ,③ 。
⑵④代表 季风,⑤代表 季风,它们分别来自 __洋和_______洋。
⑶图中城市中,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世界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很大B.海陆热力差异C. 地形因素的影响D.地势西高东底的影响(5)一个人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是,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是( )A.哈尔滨—武汉B.武汉—乌鲁木齐C.拉萨—哈尔滨市D.海口—哈尔滨【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课上回顾七年级学生学过的亚洲气候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的调整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结合生活,使用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例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的欲望,2、在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以及采用对比法学习地理的能力,并讲练结合,从而突破重点。
西夏区第八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备课资料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要点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重点)1.南北气温的差异我国冬季和夏季南北气温差异比较(如下表):2.我国的温度带(1)划分根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2)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它们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
为此,可把≥10℃的持续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把≥10℃的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3. 学会阅读等值线图(1)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参见教材P31中图2.13)此图为我国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图例代表不同的温度值。
根据图例,读数值,可以了解气温的递变规律,进而概括总结出我国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一致,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
等温线的走向与等高线一致,说明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平均气温在-28℃以下,南部的海南省冬季气温在16℃以上,漠河与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近50℃。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2)我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参见教材P31中图2.14)从图中可以看出,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异较小。
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夏季,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在16℃以下,最南端的平均气温在28℃以上,说明南北气温有差异,但与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相比,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小。
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的原因
东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的原因东亚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季风区。
其冬季和夏季风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差异。
在东亚地区,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更强劲,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陆地和海洋的热力差异东亚地区的夏季受到了太平洋“西风带”的影响,湿润的空气从南海、菲律宾海和太平洋方向移动到中国南部地区,并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而冬季则是反过来,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国和内蒙古地区吹向南方,带来了冷空气,由于大陆的内陆,在较少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冬季风相对于夏季风而言更加强劲。
2.季节变化引起的气压差异夏季时,东亚地区出现大量的热带气旋,其位于南海和太平洋,而西南季风相对较强,并且它的多年平均风功率达到1MW/平方米,气温、湿度等变化也比较明显。
冬季,大陆地区受西伯利亚的影响,在较少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量,形成非常高的气压,相对的也会吸引外来的低压系统,以及形成东亚的地面气压中心,也就是著名的西伯利亚高压。
这也是冬季风相对于夏季风而言更加强劲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地形和地理因素山脉和高原等地形和地理特征可能对季风的季节变化和风力产生影响。
例如日本的山脉往往会在冬季阻挡北风,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冬季风。
而中国的地理位置接近高纬度,加上不仅有大陆的温度差异,还有海洋的湿度因素,并且地形特征趋于平缓,因此冬季风势比较强劲。
总的来说,尽管东亚的季节变化和气流运动复杂多变,结合以上几个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东亚冬季风比夏季风更强。
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预测和理解东亚地区的天气和风力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计划和决策。
中国地理概况第2课时地形气候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第2课时( 地形、气候)一、考纲要求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根据上图梳理以下内容>(一)地形1.地形概况(1)我国地势特点 ,呈阶梯状分布。
②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影响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③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地势对气候 河流的影响2.地形分布(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东西走向:北: ;中:昆仑山—秦岭;南: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 ;西: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 、贺兰山国大陆最低-155米。
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关注: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②各地形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③泥石流: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云南、四川等西部山区。
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二)气候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①0°C等温线——秦岭—淮河②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③几处等温线拐弯处: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兰州附近河谷④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⑤最低温处——漠河(1)总结特点:冬季南北。
原因:①南北太阳高度;②昼长时间;③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南方降温小(东北温低与西北风顺大兴安岭地势而下,冬季风风力大有关);④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季风气候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
与世界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气候的这种特征是很独特的。
季风型气候显著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
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80~90°E 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制。
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
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
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伴随的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夏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70~80°E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地面气压系统在欧亚大陆均为蒙古低压所盘踞,它与海洋上的高压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
这时除了极地冷空气及其伴随的冷锋仍然可以影响到华北一带外,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东风波等成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系统。
天气气候特征是高温、湿润和多雨。
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温配合沛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的主要产区,我国水稻种植最北可以到黑龙江省的漠河,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华北、华中的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华南的一年三熟,都受惠于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
但持续的暴雨或局地强降雨,又常常造成夏季我国大范围或局地严重的洪涝灾害。
典型季风区比较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
典型季风区比较大气环流大气运动状况极为复杂,运动形式千姿百态,规模差别很大,活动的时间和发展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
按照它们规模的大小可概括为行星尺度系统、大尺度系统、中尺度系统和小尺度系统。
行星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在数千千米以上,活动时间在一周以上,如西风带里大的波动、副热带高压等;大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在数百千米到1 000 km之间,活动时间一般维持3~5天,如气旋、台风等;中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在几十千米到100 km之间,维持时间一天左右,如山谷风、海陆风等;小尺度系统的水平范围在10 km以下,一般仅存在几小时甚至更短,如龙卷风、雷雨云等。
这些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大气运动的总体。
在这些系统中,以行星尺度系统的大气运动最为稳定,它又是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基础。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变化特征,并制约着规模较小的气流活动。
通常把这种大规模的行星尺度的大气运动总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不仅是各种规模运动系统的形成和活动的基础,而且是各地天气变化、气候形成和演变的重要条件。
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都是热力因素形成的环流,所以从成因上说属于热力环流;中纬环流是因动力因素形成的,所以属于动力环流。
早在1735年英国气象学家哈德莱就提出了大气环流模式,到19世纪美国气象学家裴瑞尔对大气环流模式又做了修改,后来许多气象学家对大气环流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得大气环流模式日渐完善。
人们为了纪念哈德莱和裴瑞尔两位气象学家的贡献,有时把低纬环流称为哈德莱环流,中纬环流称为裴瑞尔环流。
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是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对各地区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分布在南北半球的信风本来是干热稳定的,经过广大洋面时变得越来越潮湿,这两支高温潮湿的气流在赤道地区汇合上升,凝云致雨,形成赤道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
赤道地区的降雨多为雷阵雨,主要发生在午后。
一年中平均100天左右有雷阵雨,个别地区如爪哇的茂物,年雷雨天数竟达320天。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3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第1节辽阔的疆域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91.5﹪;其它55个民族占8.5 ﹪。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还有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
在少数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度,长约5200 2、我国民族的总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大范围看:大散居、交错杂居。
小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疆界 2.2万范围看:小聚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
多千米。
3、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3、濒临海洋: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临太平洋。
②内海:渤海(山东半岛核辽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
第1节地形地势特征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 1.8万多千米,与朝鲜、越南的海岸线相邻。
我国第一大岛是1、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2、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3、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
的中心线上。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同时5、邻国:陆上临国共有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