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对青年志愿者的认知和看法
对青年志愿者的认知和看法引言概述:青年志愿者是指年轻人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群体。
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参与志愿活动,展现出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承担。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对青年志愿者的认知和看法。
正文内容:1. 青年志愿者的重要性1.1 青年志愿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志愿者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2 青年志愿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们的参与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2. 青年志愿者的价值与意义2.1 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志愿活动可以让青年志愿者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
2.2 增强社交能力:志愿者活动为青年提供了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2.3 促进个人成长:通过志愿活动,青年志愿者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3. 青年志愿者的影响力3.1 激励他人参与:青年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传递正能量:青年志愿者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影响和鼓舞他人。
3.3 塑造社会形象:青年志愿者以其乐观向上、热心助人的形象,塑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
4. 青年志愿者的挑战与困难4.1 时间压力:青年志愿者需要在学业和志愿活动之间做出平衡,面临时间压力。
4.2 志愿活动安排:志愿者活动的安排可能不够灵活,与个人时间冲突,给志愿者带来困扰。
4.3 活动资源不足:有时候志愿者可能面临活动资源不足的问题,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5. 青年志愿者的未来发展5.1 专业化发展:青年志愿者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5.2 国际交流与合作:青年志愿者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学习他国的经验和做法。
5.3 社会认同与支持:社会应该给予青年志愿者更多的认同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心得体会作为志愿者,辛苦之余,颇有感想:志愿者,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尽忠人民为职责;勤于行动、善于关爱、乐于奉献、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立足身边、帮忙他人、服务社会。
下面是带来的五篇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心得体会篇1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
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
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
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也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
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
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
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
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
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可以让自己,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
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
参加协会,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
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
而且,支援者的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我很荣幸能成为以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不求回报为宗旨的这样一个团队的成员之一。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即使我们的能力仍有限,但一颗关爱之心不会磨灭,我们将尽全力伸出双手去帮助、关心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有困难的弱势群体。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及对策【摘要】现代社会,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起着重要的社会服务作用,然而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是缺乏经验与技能,导致志愿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是缺乏资源支持,如资金、物资等资源不足。
缺乏持续性的参与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大部分学生志愿者只在短期内参与,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影响。
针对这些困境,建议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如资金、场地等,同时鼓励学生参与长期志愿活动,培养持续性的参与意识。
要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困境,缺乏经验与技能,缺乏资源支持,缺乏持续性参与,对策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者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
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各种志愿服务任务,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缺乏经验与技能是影响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许多志愿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他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不足和不当的问题。
缺乏资源支持也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一大问题。
许多志愿组织和团体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面临着资金、物资和场地等资源的匮乏,导致志愿者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缺乏持续性的参与也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一大挑战。
许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难以持久,导致志愿者组织难以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如何解决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面临的困境,为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和支持。
2. 正文2.1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主要包括缺乏经验与技能、缺乏资源支持以及缺乏持续性的参与。
缺乏经验与技能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中常见的困境之一。
许多大学生在加入志愿者工作时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2)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2)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密相连的,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时代性,开展传统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各自专业特色来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
大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与拓展。
(二)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资金保障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是院系团委或有关部门的拨款,另一方面是来源于社会企业的赞助。
由于资金的有限性从而制约了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
因此,应当制定一些政策来鼓励有关部门或企业对志愿活动的资金支持,例如:对于曾对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过资金等其他方面帮助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颁发一定的荣誉证明,对于企事业单位还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调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
(三)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法律保障机制。
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安全保障与法律支持,可以通过制定并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以及志愿服务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大学生志愿者得到法律的保障。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应当对志愿服务有跟深刻的认识与调研,从而更好的建立和完善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大学生的权益在社会、政府和学校都得到充分的.维护,让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更加持续的向前发展。
总之,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对大学生自身而言,起到了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作用。
另外,也对社会志愿服务事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所以,在今后的上生活中,更需要人们正确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更好的培养得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生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思考2017-05-11 22:13 | #2楼一、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的内涵与特点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不分年龄、性别、民族、宗教及政治背景,愿意贡献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新时期深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考
!"#$% &$#’()& * + ,--.
点、林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场 所, 建立市 ) 区 * 级和街道 ) 镇 * 级志愿者服务基地, 通过 命名挂牌制定基地管理办法、 志愿服务计划, 鉴定服务 协议,使服务基地真正成为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 服务、 奉献的阵地, 成为志愿者行动的坚实载体。 通过校内外联合,以团组织指导下的志愿者群 体为网络核心, 以学校、 社区、 社会为服务终端, 以学 生会、 志愿者协会组织为活动支点, 在活动中形成一 “宽带 个各终端相连于网络核心、 相间于活动支点的 网络组 ” 。使志愿者行动成为一种服务信息传递快, 服务内容接触面广,服务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的特 色服务网络。
) 二 * 抓机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探索社 会化的运作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存在的机制不健 全的问题, 首先, 高校要积极稳妥地推行社会通行的 志愿者注册制度。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注册志愿者 骨干队伍。作为一名注册志愿者, 不仅是注册登记过 的志愿者,更重要的是注册后确能经常性地开展志 愿服务。同时, 注册登记证是持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基 本凭证, 可参加任何地方团组织、 青年志愿者组织开 展的志愿服务。 其次,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使大学生志愿者行动 制度化、 规范化。把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情况纳 入学校教学范围, 并对其成员尤其是学生党员、 入党 积极分子, 规定服务时数, 计入综合测评, 与评优、 评 “优秀青年志愿者奖学金 ” 先挂钩; 设立 ; 建立参与志 愿服务与就业优先推荐制度;借助有关志愿者服务 《广东省青年志愿者服务条例 》 的法律法规, 如 , 推进 志愿服务立法进程;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做到管理规 范化、 运行法制化、 激励制度化。 另外, 更新志愿者行动观念, 探索社会化运行机 制。就是高校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资源为高校志 愿者行动服务,通过企业赞助、社会募集等方式,动 员有闲钱、有爱心的社会阶层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社 会实体出资,保证志愿者行动稳定、充足的经费来 源, 减少对学校的财政依赖。就是高校要更新志愿服 “无偿、 务观念, 尝试 低偿、 有偿 ” 相结合的服务。以服 务养服务,形成自我运作、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良 性循环运行机制。
关于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思考
关于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青年的认同和参与,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日益发展壮大。
首先,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实践性。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常常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
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同学们能够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上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和专业,为社会服务。
其次,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人文性。
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们能够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并且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他们的生活。
此外,志愿者服务也能够增强同学们的人文关怀,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更加注重社会道德和人文关怀。
第三,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教育性。
在志愿者服务中,同学们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
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无法教授的东西,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到。
最后,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社会性。
为社会贡献力量是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宗旨。
在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除了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也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感受到社会的温情和大爱,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怀和爱心。
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目前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劳动过度和团队管理混乱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们在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主观意识不强,缺少自觉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该把志愿者服务活动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并且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管理机制。
学校需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培养,提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同时,对志愿者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和人文关怀的平台。
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和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
新形势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9期50 作者简介:胡杰(1990-),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㊂新形势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胡 杰(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恩施445000)摘 要: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定位入手,继而找出志愿服务工作的困境,从而探索出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㊂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中图分类号:F 2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19.023 志愿服务的含义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㊁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㊂据中国志愿服务网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1.92亿个,志愿服务团体数量增长到78.37万个,志愿项目总数为478.60万个,从志愿者所处地域分类来看,山东㊁江苏等地志愿者超1500万人以上;从志愿者身份分类来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数最多,其次为党员志愿服务组织㊂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高校志愿者已成为中国青年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志愿者是由广大在校学生组成的群体,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别,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成为高校落实 三全育人 工作的有力途径㊂1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定位1.1 现状1.1.1 政府主导成为高校志愿服务的推动力量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㊁规则意识㊁奉献意识㊂志愿服务以其社会动员㊁社会保障㊁社会整合等功能,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志愿服务工作也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关注㊂在高校里,由学校党委㊁团委来领导㊁部署志愿服务工作,也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㊂1.1.2 志愿服务立法实践不断发展,推进高校志愿服务机制规范化与制度化发展2017年12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成为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的法律规范㊂目前,有关志愿服务的相关法律规定还散见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注册志愿管理办法“㊂1.1.3 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化 品牌化 管理成为新常态项目化模式已成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常见运营方式,一般情况下,项目化志愿服务可针对实践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份长效性的主题志愿服务方案,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开展活动,以达到志愿服务工作的 项目化 品牌化 的效果㊂1.2 定位1.2.1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是推进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有力手段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推动 三全育人 的有效路径,新形势下,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㊁扎实的专业文化素质㊁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及出色的实践能力㊂志愿服务工作则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平台㊂1.2.2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新的生长点和实现工作新突破的有效途径在‘共青团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将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青年学生自身成长㊁锻炼自己的重要方式,有利于高校共青团凝聚㊁兼容㊁服务㊁发展青年工作,有利于青年学生自身的全面成长㊂1.2.3 广泛开展高校志愿服务是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与其他普通志愿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生有扎实的专业文化背景,有较强健的体魄,以及较好的动手能力,因此,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已成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㊂例如,西部计划㊁ 三支一扶 等国家实施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的项目都能看到大学生的声影㊂1.2.4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是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主要途径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由于主客观条件,对于公益事业的参与,只要表现在日常的志愿服务与暑期的社会实践上㊂2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困境2.1 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缺乏独立性一般情况下,高校志愿者协会由高校共青团组织牵头负责,例如,团委(团总支)中有一个部门叫社会实践与志愿者工作部,主要负责开展志愿服务工作㊂此部门中的团干部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中担任管理人员一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基本由社会实践与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或副部长兼任㊂这样的组织形式下,共青团利于开展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但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独立性起到了一定的弱化作用,不利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灵活运作㊂2.2 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单一当前,高校的志愿服务大部分集中在孤儿院㊁敬老院㊁乡村小学㊁少数的社区地点,内容集中在义务支教㊁亲情陪伴㊁文化宣传㊁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㊂总的来看,和专业对口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少,且目前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对专业技能要求也不高,可复制性较高,没有形成特色㊂2.3 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资金来源较为单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和高校经费支持,这部分的经费非常有限,这样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所限制,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学生垫付一部分经费,这样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很难在原有志愿活动的形式上加以创新,影响活动的成效㊂2.4 志愿者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当前,高校志愿者大都通过 志愿汇 A P P 进行在线注册,注册率基本达百分之百,但是这个注册和招募志愿者的过程比较简单,对招募的对象没有具体的要求,使得志愿者个体素质参差不齐㊂一是高校志愿服务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9期51 作者简介:黄静雅(1990-),女,研究生在读,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㊂活动时间有限,因为学生平时在校学习课程,志愿服务活动大多集中在周末㊁寒暑假等法定节假日㊂二是志愿者主要依据自身喜好选择服务领域,随意性强,人员流动性较大㊂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大部分志愿者,初入是新鲜感,一旦志愿活动的现实与期待不符,加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缺少志愿者精神和使命感,在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从而使得志愿服务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㊂2.5 对于志愿者的激励机制不足长期以来,高校里面对于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存在不足的情况,大都以精神奖励为主㊂例如,很多高校用 志愿汇A p p 累计服务时长,但并没有建立志愿服务时长的奖励机制,也未纳入学分制管理,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降低,服务社会的获得感不强㊂2.6 对于志愿者的培训不够从服务需求角度而言,志愿服务工作需要大批次的人员参与,这些对临时组织起来的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㊁安排岗前培训带来了问题㊂部分高校因未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担心学生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取消了诸多形式丰富㊁意义鲜明的志愿服务㊂3 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3.1 构建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3.1.1 完善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的主体众多㊁活动领域广泛㊁时间灵活性大㊁准入机制比较宽松㊂当前,高校的志愿者注册基本都是在 志愿汇A P P 上操作进行的,但是管理模式较为宽松,因此,高校应在志愿者的服务动态㊁志愿服务方案及战略㊁志愿服务资源等方面加强管理,使得志愿服务管理的机制化有效进行㊂3.1.2 找准志愿者协会的定位在高校团委㊁学生会㊁社团 一心双环 制度下,找准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定位㊂接受各级团组织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在此前提下,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㊂3.1.3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机制通过实践㊁专业㊁性别等来组建日常志愿者团队,便于对不同的社会志愿活动进行有效的分配㊂3.2 加强和完善志愿者激励和监督机制3.2.1 依托 第二课堂 ,将志愿服务纳入学校素质拓展学分当前,部分高校已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纳入 素质拓展学分 ,每名在校大学生都需要参加三次暑期社会实践,每一次修的一个相应学分㊂通过这项制度,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之中来㊂3.2.2 建立以不断学习为主体的培训机制由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灵活性较大,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建立以不断学习为主体的培训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㊂培训机制的建立应注重培养学生长期服务的意识为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学生的志愿服务技巧,努力营造学生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有效结合的服务途径㊂3.2.3 引入精神奖励外的其余表彰和收益对于志愿者的表彰与奖励,还应纳入除精神奖励之外的各项奖励㊂例如,某些大学在研究生招考过程中,对 西部计划 参与人员进行优惠录取;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考过程中,对 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 参与人员进行优惠录取;在学校综合测评及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加大志愿服务所占比例等㊂3.3 促进广泛参与与打造品牌项目相结合高校应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善于挖掘有影响力㊁社会认可度高的志愿服务项目,推进科学化管理,完善项目运作流程,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主动意识,推动项目运作的良性发展㊂高校院系在结合自身优势㊁专业特色,打造品牌项目,发挥品牌的社会宣传影响力和品牌育人示范性,增强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品牌的认同感㊁归属感㊂参考文献[1]鲁先长,李源晖.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郝学武.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3]许博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志愿服务发展的途径浅析[J ].经贸实践,2015,(10).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和实现路径黄静雅(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摘 要: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也应该是幸福㊂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丧失了创造幸福的能力,就无法拥有幸福感㊂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和实现路径,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幸福感的现状,使大学生学会提高自身幸福感㊂大学生幸福感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努力奋斗,拥有幸福的能力㊂具体来说,大学生应该努力奋斗,学会幸福的学习,让学习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㊂大学生应该拥有仁爱之心,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为自己带来快乐的意义㊂大学生要取代 物质至上 的观念,享受当下生活,追求精神文明的幸福㊂总之,新时代大学生要努力培养幸福,学会拥有幸福的能力,提高自身幸福感,把幸福视为人生当中的终极财富以及所有目标中的终极目标,成就幸福人生㊂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奋斗中图分类号:F 2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19.02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幸福的定义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㊂谈起幸福,人人都会无限的向往,但却认为幸福遥不可及,离我们很远,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㊂泰勒㊃本㊃沙哈尔提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新方法,建立新习惯来获得㊂在新时代,大学生对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㊂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也应该是幸福㊂1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分析泰勒㊃本㊃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将人生分为四种模型,分别是:(1)享乐主义型,这类人提倡及时行乐,逃避当下的痛苦,我们将这类人概括为:现在。
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认识及思考
理 解 。一方 面 青年 志 愿者 活 动还 局 限在 校 园 内, 开展 活动 的经 费主要 依靠学 校学 生活动 经 费 和 自筹 资金 , 济 、 经 技术 往 往得 不 到有 力 的 支 持 , 得 志 愿 活动 的发 展 受 到 相 当大 的 限 使 制 ; 一方 面欠 缺 专业 人 员 和专 职人 士 , 另 日常
霞
荆、 欣
彤
大学 生 社会 化 迟 滞或 不 完 善导 致许 多 毕 业 生走 进 社会 时 往往 抱 着 不切 实 际 的期 望 或 幻 想, 乏 社会 所 需要 的技 能 、 缺 道德 和 心理 素 质 , 而 出现 不适 应, 从 阻碍 其 实 现个 人价 值 和 社会 价 值 。 而高 校志 愿 者活 动 则为 广 大青 年 学生 提供 了一条 深人接触 社会 、 与社 会提前 进 行磨 合 的 重要 途径 。志愿 者 在参 与 志愿 活 动 的过 程 中 , 不仅增 加 了个 人 的知识 、 能 , 且 技 而 在 帮 助他 人 的 同 时更 培 养 了 自己 的组 织 、 协
1组 织机 构 不够健 全 , 乏社 会 的认 同和 . 缺
等 工作 , 以此 来 扩大 志 愿者 服务 的范 畴 , 大 扩 青 年志愿服 务的社会效 应 。 2建 立激励 机 制 , 动 学 生的积 极性 。 志 . 调 愿 者活 动要摆脱 干好 干坏一 个样, 干多 干少一 个 样, 工作 流 于 形 式 的局 面, 服 社会 上 某 些 克 不 良风气 和价值 导 向的影 响, 建立 有效 的激励 机 制 , 青 年 学 生 的积 极性 、 调动 主动 性 和创 造 性 。建 立完 善 的组 织机构 , 为志愿 服 务活 动有 序 规 范地 进行 提 供有 力 的保 障 。 推动 志愿 者 活动 网络化 , 志愿 者活 动成 为一 种 服务信 息 使
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思考——以浙江W学院为例
基 础 理 论 研 讨
构 建 高 校 青 年 志 愿 者 服 务 傩 系 的 思 考
— —
以浙江 W学院为例
华 东理 工大 学 2 0 0 7级 MP 学 员 浙 江 万里 学 院 国际经 贸职业 技 术 学院 国 际交流 系 方 小芳 A
[ 摘 要 ]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 高校 学生德 育工作 的一个有 效载体 , 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建设 的不断发展 和社会环境 的变化 , 但 原有 的高校志愿者管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 的发展 。 文以浙江 w 学院为例进行 实证调研 , 本 根据 高校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及 特点,
从 社 会 层 面 、 织 层 面 、 动 层 面 提 出构 建 高校 志愿 服 务 体 系的 思 考 。 组 活
[ 关键词 ]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是贯穿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中最重 要的两个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 大量西方思潮涌人, 大学 生的思想问题 、 道德问题成为高校思政工作 的一个难题 , 由共 青团 中央 组织发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 了时代 发展的要求和 当代 大学生青年 的特点 , 注重调动大学生青年的 内在积极性 , 把服务社会 与教 育青年有 机结合起 来 , 成为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但是 , 在组织 的过 程中出现 了一 些 问题 。 高 校 志 愿 者 组 织 及 其 活 动 存 在 的 问题 国内高校志愿者作 为志愿者 队伍 的主体力量呈现起 步较 晚 ,发展 较快这一态势。据共 青团中央 20 00年开展的专题调查显示, 19 自 9 3年 1 2月共青团 中央启 动“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 动” 以来 , 国累计 已有 8 0 全 00 多万人次 的青年 向社会 提供 了超过 4 亿 小时的志愿 服务, 年志愿者 O 青 行动在 志愿服务 的领域 和志愿 者队伍 建设 方面不断发展, 成为 目前 中国 青年参 与面最 广、 与程度 最高 、 参 具有极高社会 知名度 的群众性 公益活 动∞ 。但是随着高校志愿 者组织建设 的不 断发展和社会 环境的变 化, 原 有的高校志愿 者管理体 制不再适应新形势 的发展 ,志愿服务 活动在开 展 中出现 了一 系列 问题 。在社 会层 面上 , 志愿者 活动缺乏资金保 障 ; 志 愿 服务相关 的政策乃至立法不健全 。 在组织层 面上 , 志愿者活动培训 机 制 没有建立 ; 活动长效性不 足。在活动 的层 面上 , 志愿者活动 内容比较 单一, 志愿者 活动 与社会需求脱节 等等。 者认 为要有 效解决青年志愿 笔 服务发展过程 中的问题 , 关键是要构 建青年 志愿 服务 的体 系 , 政府 、 社 会、 高校在青年志愿服务 的发展 中充分发挥各 自不 同的职能。 ( ) 一 社会层面上 , 志愿服务 的保 障机制不健全 ’ 1对 志愿服务 的理念认识存在偏差 、 对 比国内外 的志愿 服务开展情况 ,在社会 志愿服务氛 围和对 志愿 服务理念上 的差别较大 。 国地方政府缺乏对 志愿 服务的功能定 位 , 我 没 能把高校青年社 区志愿服务 与地方 社区的社会事业统 筹考虑 、协调 推 进。 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 , 许多人对志愿服务 、 志愿活动 、 志愿者 等概 念 不 了解 , 志愿者 的身份 、 荣誉 、 行为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 的市 民认 为 有 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只是一 种形式 ,认识不 到它们 是新时期精神 文 明建 设 的重 要 载 体 。 2 对 志 愿 服 务 的 立 法 需 要 加 强 、 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是 国际上 通行的做法 ,立法保 障也是 国际志 愿服务之所以能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原 因。 国志愿服务 的有关立法 , 我 主要是 两个方面 : 1 政府具体部 门根据各 自的工作需 要 , () 分别 在文件 和法规 中对开展志愿者活动作 了一些要求 。9 4年 4月 , 19 民政部 和中国 社会T作 者协会发 出《 关于进一 步开展社 区服务志愿 者活动 的通知》 ; 19 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民政部关于开展 国际老人年活动意见 的通 98 《 知》 ( ) 。2 各个地方对志愿服务规范的条例 。9 9年 , 19 广东省通过 了《 广东 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 2 0 年 5 , ;0 1 月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了《 南 京市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 的决定》 但是 。 到 目前 为 止 , 没 有 全 国 统 一 的 立 法 。 尚 3 志愿服务的资金保障不到位 、 资金的短缺成为了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主要障碍 。 目前 , 绝 大多数高校青 年志愿活动资金来源 主要是 依靠学校划拨 给团委有限 的 点经 费, 这对于 以“ 奉献” 为宗 旨之一 的青 年志愿 活动来说是 杯水车 薪。从 浙江 w 学院 的实 际调研 情况来看 , 志愿 者服务活动 的经 费也 主 要依靠学校拨款 ( 如图 1。 ) ( ) 二 组织层 面上 , 志愿服务 的长效 机制 没有建 立 1 志愿 服 务 活动 在 时 间上 局 限 于 一些 时 间段 、 许 多高校开展 志愿服务 活动往往都 是在一些重 大纪念 日或节 E。 l
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实践与思考
已经成 为共 青 团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动 员和 组织青
年的有效 手段 , 为和谐社会建设作 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 当前高校志愿者服务 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 ( ) 一 组织机 构有待 完善 高校志愿 者工作大 多隶属于学校 团委管理 .以社团的
作用。然而 , 近年来 ,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 工作 中也暴露出一 些问题 , 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 诸 但深度 不够 , 部分 活动流于 形式等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 必然会阻 碍高校志愿者
青年大学生是青年 中的中坚力量 , 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年大学生 的思 想政 治素质直 青 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 关系到科教兴 国和 人才 强国战略 的实施 , 关系到建设和谐 社会 的步伐 。自从 团中央推出“ 青年 志愿者行动” 以来 , 大学生一直成为这项活动的重要力量 。青 年志愿者活动在促进社会 的和谐与进步 , 弘扬奉献 、 友爱 、 互 助、 进步的社会风气 , 提高全社会 的道德 水平 . 促进青 年个体 的发展 和思想境界 的提升等方 面发挥 了十分重要 和积极 的
在为社会服务 中,使他们找到 自己在社会 中的正确位置 . 认
识到 自己在社会 中应 尽的责任 , 培养 起社会责 任感 : 在关 注
手册 和学校相关的规定中未对志愿者的地位做 明确陈述 , 学 校对志愿 者行为 的鼓励和志愿者 文化 的培育措施还不到位。
( 缺乏 必要 的经费支持 三) 从 目前情 况来看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资金非常 紧张 , 大 多数没有 固定的经费 。 了极个别大型 活动 学校会投入小 部 除
世界的过程 中,使他们开始思索 自己应在历 史中 留下什么 , 增强了历史使命感 。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在履行自己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自愿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与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工作贡献力量的行动。
从1993年开始,中国志愿者行动被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
大学生志愿者也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多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青睐,对大学生志愿道路的研究以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对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首先,从组织者方面来看,一般由各高校的团委来负责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了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序的开展,高校通常会选择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的方式,然后通过各系院团委的帮助,在各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分队。
从而构成一个全校性的志愿服务系统,更加有序高效的开展一系列青年志愿活动。
另外,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来看,各高校将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在大学生的一学年中,同时又有重点集中,尤其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的暑假期间。
由于暑假时间较为宽裕,这便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问题。
一个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往往跟活动的组织者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中国是一个志愿服务开展相对较晚的国家。
因此,不管是在志愿服务机制方面还是在宣传效果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解,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
另外,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一般为该校的在校大学生,而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以及经验方面的局限,往往影响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策划。
同时在校大学生易把眼光局限在校内,从而未能与社会更好的接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单薄性问题。
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内容类型的单薄,当今大学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仍然是从传统路线出发,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
提升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
福 州 300 ; 5 18 福 州 300 5 0 0)
要 :高校青年志愿者 活动不仅是高校德育教 育的重要 载体,也是社会文明进 步的重要推动力。但 由于种
种 主客观 原 因,当前 高校 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仍停 留在较 为粗 浅的层 次,组 织机 构不够健全 ,活动 内涵不够深入 , 这在一 定程度上 影响 了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及 目标 的实现。为切 实发挥高校青年志愿者 活动的作用 ,高校应 不断
第3 3卷
第 5期
宜春 学 院i h n C l e n e
V0. 133. No 5 .
2 1 年 5月 01
Ma . 0 1 y 2 1
提升高校 青年志愿者活动质量的几点思考
沈 丽 娟 ,吴 江 武2
( .福 州职 业技 术 学院 管理 系,福建 1 2 .武警福 州指挥 学院 管理 教研 室 ,福建
mot n o o h v l n e n i fy ut o u te o
Ke w r s n es y o n lne r ci t s u ly y o d :U i ri ;Y u gv u t t ie ;Q a t v t o e a vi i
自 19 9 3年底共青 团中央决定实施 “ 中国青 年志愿者行 动” 以来 … ,青年 志愿 者活动在 我 国开展 得如火 如茶 ,经 历了近 2 0年的发展 ,青年志愿 者队伍 日益壮 大 ,活动领域 不 断扩展 ,青年志愿者 活动 取得 丰硕的成果 ,在 各种活 动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摘要】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包括对社会的回馈和自我成长需求。
他们可以选择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方式来实践志愿服务。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让大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加人际关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行为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引发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为了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制定计划、加入志愿组织,培养持之以恒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推动作用在于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社会活动,丰富社会资源,推动社会进步。
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社会正气。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需要不断被强调,以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当代、原因、方式、收获、影响、持续参与、推动作用、未来发展、重要性、意义。
1. 引言1.1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参与志愿服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环境,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拓宽视野,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提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202016/310提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思考与建议唐会兵唐会兵1991.03—/男/汉族/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现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德阳618000)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进行实践育人,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显著,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起来,给社会增添了不少正能量。
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及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志愿者在服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水平的提高。
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着手,探索不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意义深远。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建议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16.105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中指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要坚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法律保障为重点。
”这为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志愿者服务紧密相关的机制构建、基础保障及专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建议措施的归纳。
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1.1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志愿者是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大学生志愿者则是指在大学学习期间扮演志愿者角色,承担志愿者任务的大学生,他们是我国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浅谈学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几点思考
及 时总结 ,培 养学生的 良好 的工作 习惯及 综合 分析能力 , 提升学生 的总体素质。通过总结能使 学 生对 活 动 的 意 义 、 容 、 程 等 多 方 面 进 行 反 内 过 省、 认识 , 从中得 出具体 , 形象 的工作 经验 , 以 用 指 导以后 的各项工作 。通过能力的提 升, 使学生 逐 步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从 而使活动 向更高 的 层次 发 展 , 成 一 个 良性 的循 环 。 形
志 愿 服 务 是 一项 大有 可 为 、崇 高 的事 业 , 更
有 中国特 色的精神文 明建设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学 校 的共 青 团 组 织 在 推 广 、管 胛 志 愿 服 务 方 耐
做了许 多探索 ,在机制建设 面取得 _不 小成 r
绩 ,逐 渐 将 志 愿 服 务 推 向机 制 化 、规 范 化 的 管 理 ,为 长 期 持 久 地 将 志 愿 服 务 开 展 下 去 奠 定 r 良好 的 基 础 , 实 现 机 制 化 、 范 化 的 管 理 时 , 在 规
环 保电影播放 ,绿色文化结对 ,市场行情预测
等。
334活动 内容 的教 育 性 ..
炼 、 炼意志 、 磨 增长才干 的过程 :学生通过参 志愿服务 , 在服务他人 中提 高 自己 , 以养 成 可 结 友爱 、 实守信 、 诚 助人 为乐 、 见义 勇为的 良好 品质 , 健康 、 明、 文 科学 的生活方式 , 还可 以把 自 己 的专 业 技 术 知 识 运 用 于 实 践 ,不 断 榆 验 和提 高 自身的业务素质 ,逐步成 长为既有科学 文化 知识 ,又有基 层工作经验并 富有社会责任感 的
为 宗 旨 , 以倡 导 青 少 年 志 愿 无 偿 地 参 与 扶 贫 帮 困和 社 会 公 益 事 业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一 项 社 会 服 务 活 动 。多年 来 我 们 坚 持 青 年 志 愿 者 行 动 , 教 书 在 育 人 实 践 中发 挥 了积 极 作 用 ,取 得 省 市 青 年 志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及对策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困境及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缺乏资源,重复性工作以及意义不够明确,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缺乏资源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学生的支配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合理规划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都缺乏足够的资源和经费去支持志愿服务工作。
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拨款,二是自筹,但是现在似乎二者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一是可以在大力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志愿服务的前提下,争取更多的经费和资源。
可以在推出有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的同时,设置一些意义明确,观点新颖的创意项目,争取尝试各种有前景的社会投资,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接着,重复性工作也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面临的一个问题。
由于志愿者缺乏资深的工作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一些志愿服务工作常常会出现工作内容相同和缺乏亮点的问题。
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志愿者的工作疲劳和动力缺失,导致项目的停滞和效果不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制定合理科学的工作计划。
企业开展的项目通常都会有详细人员分配表和工作计划,而这些是大学里的志愿者们缺乏的。
因此,为了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人员分配表,同时在开展志愿服务之前,对项目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和指导。
最后,意义不够明确也是制约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发展的一大问题。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应该有明确的意义和目标,而不是仅仅出于一种义务感或形式主义。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并不明确,甚至有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只是为了符合学校的要求而强制组织的。
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考
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考作者:邵頔应伟清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志愿服务的新鲜血液,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文章结合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从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积极作用出发,总结了当前国内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不足,提出了从培训、激励、专业化、保障、信息化等入手的切实保障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志愿者;激励机制;品牌效应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42-03志愿服务在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表现在扶持、疏导、教化和凝聚上。
同时志愿服务也是广大公民参与社会建设,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
高校大学生,因其所具备的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和青春活力,以及高校对大学生较强的动员和管理能力,成为国内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最集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
仅在2013年暑期,浙江大学号召组织了376支队伍,150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通过支教、家电维修、科普传播、公益宣传等形式,帮扶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也使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一、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积极作用(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不同的载体予以开展。
而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青年志愿者(教育客体)在实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内容,并依托教育客体使教育内容得以交流和传播。
依托志愿服务活动,广大青年志愿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作为载体的志愿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以几何的速度传播开来,这种使青年学子既接受教育又教育他人的形式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区别于其它载体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组织,旨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思考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志愿者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只是出于兴趣或者为了填写简历而加入,缺乏真正的社会责任感。
这样一来,协会的活动就无法全面展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和成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培养,让他们明白参与志愿活动的意义所在,唤起他们内心的责任感和热情。
其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能会面临管理不善的问题。
由于志愿者数量众多,工作内容繁杂,如果管理不当就容易出现混乱和低效率的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明确分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工作规划和督导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青年志愿者协会还可能会遇到部分志愿者素质不高的问题。
一些志愿者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不合群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氛围和效果。
为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志愿者的道德教育和品行培养,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青年志愿者协会应该重视对外传播和宣传工作。
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协会的宗旨和活动,并组织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和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
总的来说,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工作中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协会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希望全体成员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心得范文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心得范文作为一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还深深地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下面我将以我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线索,分享我在青年志愿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我所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环保的志愿活动,二是关于教育的志愿活动。
这两个方面恰恰体现了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环保志愿活动中,我参与了公益组织组织的垃圾分类宣传和清洁行动。
在社区里,我们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为居民解答疑问,并帮助他们正确分类垃圾。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清洁行动,清理社区周围的垃圾,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提升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
在教育志愿活动中,我参与了一次支教活动,前往一个贫困地区的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关爱。
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山区孩子们艰辛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在支教过程中,我尽力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勇敢面对困难。
我感到很自豪能够为这些孩子带去希望和快乐,也深深地明白了教育的力量。
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志愿者的付出和努力,我们可以改变社区的面貌,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环保意识。
支教活动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环境,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其次,志愿服务是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
通过志愿服务,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志愿者活动要求我们与人沟通、协作,这对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同时,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社会阅历,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考摘要: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志愿服务的新鲜血液,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文章结合浙江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从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积极作用出发,总结了当前国内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不足,提出了从培训、激励、专业化、保障、信息化等入手的切实保障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志愿者;激励机制;品牌效应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42-03志愿服务在整个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功能,表现在扶持、疏导、教化和凝聚上。
同时志愿服务也是广大公民参与社会建设,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
高校大学生,因其所具备的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和青春活力,以及高校对大学生较强的动员和管理能力,成为国内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最活跃、最积极、最集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
仅在2013年暑期,浙江大学号召组织了376支队伍,150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通过支教、家电维修、科普传播、公益宣传等形式,帮扶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同时也使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一、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积极作用(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不同的载体予以开展。
而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青年志愿者(教育客体)在实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内容,并依托教育客体使教育内容得以交流和传播。
依托志愿服务活动,广大青年志愿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作为载体的志愿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以几何的速度传播开来,这种使青年学子既接受教育又教育他人的形式是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区别于其它载体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国伟大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作为未来顶梁柱的中国青年学子应当肩负起更多的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史使命。
同时,中国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持续蓬勃发展。
经济发展越快,社会就越需要时代精神的支撑,需要道德准则的规范,需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志愿服务工作的参与,能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明白自身的价值、社会的需求,从关心与尊重弱者到服务与奉献社会,从帮助环卫工人扫马路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和增强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后,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便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发展的年轻力量,是社会群众所广泛关注的一个群体,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是大学生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重要形式,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国内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的不足近年来,国内高校发展迅速,无论是硬件和软件都有很大提升。
在着力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作为青年学子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第二课堂也颇受关注。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和大力发展。
然而,激励机制的缺乏、支撑与保障的缺乏以及品牌活动的缺乏等正阻碍着志愿者工作的长效发展。
(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青年志愿者行动积极性的调动上,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有力措施。
适当的鼓励或奖励,是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肯定和促进。
同时,有效的激励机制也需要一套合理的评估体系来支撑。
然而,大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尚不拥有一套完备的志愿者工作评价体系。
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的态度和质量往往被忽略。
针对“走形式”、“做表面”、“无实效”、“重功利”等志愿者或志愿活动,高校应予批评教育。
一些高校青年志愿者尽管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但是在真正付诸行动时,在各种困难面前,却动摇退缩,严重限制了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高校部分志愿服务项目报名人数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激励机制的缺乏。
(二)缺乏必要的支撑与保障青年志愿者的热情付出,为他人或组织提供了便利,温暖了人心。
但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开展,仍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
而在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中,经费的短缺却成为阻碍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障碍。
除了个别大型的活动,学校会投入部分的经费外,许多志愿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仍需要通过赞助甚至学生自费的形式弥补。
这严重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以浙江大学为例,除了各级团委的经费中有部分常规预算外,各级单位日常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再无其它支撑。
资金的匮乏使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后劲不足。
很多有意义、高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被迫搁浅或放弃。
(三)缺乏长效的品牌活动当前高校志愿者工作常出现部分活动在开始之初轰轰烈烈,时间不久却又默默无闻,缺乏志愿服务的一以贯之和长效发展。
这阻碍了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也使志愿服务工作的效用大打折扣。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在2011年3月组织30余名90后大学生走进退休老人社区,通过文艺汇演、结对服务、对话老党员等活动,为退休老人送去了关怀和关爱,也使90后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受教育。
然而,该项目因各方面原因仅举办了一期,着实可惜。
另外,培训方式单一、宣传力度欠缺、信息化步伐缓慢等也是影响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因素。
三、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志愿者培训,促进工作有序开展国内青年志愿者组织主要定位在“服务提供者”,相应的活动开展显得比较被动,有项目就接,没有项目就无法开展活动。
特别是在培训方面。
对于志愿者的培训只有针对性非常强的项目培训,缺乏相对应的志愿者常规培训。
而发达国家的志愿者活动,则比较注重志愿者本身的学习和发展,它涵盖了长期的志愿者素质培训和短期加强式的技能培训。
目前浙江杭州的几所高校中,在册的志愿者人数都有千余人。
而针对志愿者的培训都是覆盖面很窄的项目参与者培训或骨干培训。
而且当前的培训都着重于技能的培训,缺乏内在的教育和引导。
2012年10月,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杭州举行,各在杭高校都为残运会输送了大批优秀志愿者。
浙江大学共招募了856名志愿者,其中330名志愿者服务于六月的提前赛事,参与9个大类29个分项目的志愿服务。
共计服务2360总人次,服务总时间14000小时。
另有526名志愿者服务于十月的正式田径赛事,参与8个大类30个分项目的志愿服务。
共计服务4204总人次,服务总时间28060小时。
青年志愿者挥洒汗水,在各自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得到了主办方、运动员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光鲜的背后,是一场场从手语的强化认知到医学常识与紧急救护、从团队管理与激励到助残扶残技能、从媒体应对与沟通到志愿服务精神的多方位培训,铸就了成绩。
如能借鉴残运会志愿者的培训项目,再加以常态化和系列化,将大大提高志愿者的素质能力和服务能力。
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应该从个体出发,从注重素质培养入手,提倡多元化发展,多组织覆盖面广的礼仪培训、集体归属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历史使命感培养,引导志愿者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使每个志愿者都能通过志愿服务来获得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享受。
(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志愿者角色认同“激励”可以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行为的内在动力,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有效的激励管理,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急应对式被动管理行为,而是防患于未然,不仅能够长期防止问题发生,而且能够为组织执行提供更大助推力。
同时,从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志愿者”这一社会角色的认同程度,对其在生活中是否持续性开展志愿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正确的高校志愿工作不应着眼于完成单个任务,而应把目标定位在服务社会与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提升上。
大学生只有正确认同了自身的志愿者身份,才能使其在志愿服务工作与其它事务相冲突时,合理做出调整,使其的志愿服务精神得以延续,使整个志愿者队伍得以稳定。
而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正是志愿者角色认同的必需。
浙江大学完善的志愿者小时数审核确认体系和星级志愿者评定体系就是激励机制的一种。
青年志愿者参加的所有志愿服务项目(包括项目的时间、名称和志愿服务时间)经审核后都登记在人手一份的《志愿者手册》上,记录了志愿者们每一次的无私奉献。
志愿者小时数的累积也将使志愿者获得相应的星级称号和第二课堂学分(浙江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需在第二课堂上获得4个学分方可毕业)。
同时,浙江大学免试研究生的选拔也将考察学生的志愿服务时间。
星级志愿者的评定,是对青年志愿者的肯定、鼓励和奖励。
评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着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激荡青春活力,收获成长,服务他人。
当然,激励方式还有很多。
可以是利用组织目标、组织使命感对志愿者进行激励,也可以组织专业的培训,使那些希望获得实践经验、培训经历的志愿者们得到激励。
还有诸如尊重激励、信任激励、榜样激励、宽容激励等等。
(三)创新活动形式,建设专业化志愿者队伍活动形式的单一和普遍性造就了高校志愿者工作的持续性差和发展缓慢。
创新活动形式,把高校志愿者工作与党建、团建、学科推广、工业应用、高校管理、社会管理等等相结合,按类建立一支支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将真正发挥志愿服务工作的效用,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促进志愿者的个人提升。
浙江大学学生“e志者”协会就是志愿服务与学科推广的良好结合。
协会的前身是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于1984年成立的电器维修小组,是由众多志愿者自发组成的大家庭。
二十多年来,依托学科优势,协会不断发展壮大,服务型、实践型、培训型、研究型等特色明显。
目前协会已在日常电器维修、电脑维修、智能汽车竞赛等多方面具有较强实力,拥有社区义务维修、电器创意大赛、走进敬老院等众多口碑良好的学生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
协会成员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志愿服务与社会管理的结合。
自1999年项目开展以来,浙江大学共选派十四届,141名优秀本科毕业生赴四川昭觉和贵州湄潭两地开展扶贫支教工作。
十四年来,支教团的青年志愿者薪火相传、代代接力、奉献青春、砥砺心志、开拓创新、凝聚爱心、服务社会,始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职,充分发挥东西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联系社会力量,通过创新教育手段、搭建捐资平台、提升师资水平,支持基础建设等活动,努力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将志愿服务与社区管理相结合,支援了秀水社区和映月社区的建设,也为青年学子提供了锻炼平台。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邵医志友”发挥自身特长,走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深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