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说明:
图示:
所有产品结构设计,都应在品质至上的基础上,以简单实
用、生产(装配)容易、符合客户要求为主。分件及装配,先从生产角度构思。尽可能减少生产工序及零件,以提高生产量降低成本,提升其市场竟争力。
图1-1
图1-2
1. 产品壁厚 塑胶件的设计尽可能做到一次完成。对于难以保证的位置,应考虑到产品加胶容易,减胶难。预留些加胶的空间。 产品壳体厚度:产品的的壁厚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体积大小、功能要求以及材料不同。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 为上限。通常在满足所需要求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产品壁厚。) 1) A 类:塑件外形高低小于150mm ,如MP3、MP4、GPS 、遥控器等(ABS).壁厚度一般为1.20mm ~
2.0mm 。 2)
B 类: 塑件外形高低150~250mm ,如座式电话机(ABS),壁厚度一般为1.8m m ~2.5mm 。
3)
C 类: 塑件外形高低250mm 以上,如电饭煲(PP),器械外罩(ABS)。壁厚度一般为2.5mm ~3.0mm 。
4)
D 类:对于对壳体有特别要求的产品,如音箱(壁厚对音响效果影象较大),壁厚由3.0mm ~4.0mm 不等。
5)
产品的壁厚直接影响到其寿命及成本,过薄可能会造成制品强度和刚度不足,受力后容易翘曲变形。成型时流动阻力大,大型复杂的零件难以成形,使用过程容易变形破裂。过厚则增加材料的成本,成型周期加长,降低生产率,产品表面产生缩水、气泡等不良现象。
6)
在产品壁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体积大小、材质、使用场合。参考客户意见等资料。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受外加力或气压水压等,更须作出适当计算。
7) A 类产品通常会有小装饰件,装饰件壁厚为0.8~1.2 。 8)
不建议使用大件的塑胶装饰件,大装饰件可改用厚为0.6~1.0的不锈钢件。
9)
IML 件壁厚要求1.2以上,局部壁厚不小于0.8,凹陷的深度不大于0.3。
10) 尽可能的保持塑件有均一的壁厚,若是无可避免地产生厚薄
胶的渐变,塑件的局部壁厚不小于平均壁厚的一半,而且要求做平缓的过度面加大的导圆角(过度面与局部壁厚3:1)。(图1-1)
11)塑件转角位置用圆角过渡(图1-2)。尖锐的圆角位通常会导
致部件有缺陷及应力集中,尖角的位置亦常在电镀过程後引
起不希望的物料聚积。集中应力的地方会在受负载或撞击的
时候破裂。较大的圆角提供了这种缺点的解决方法,不但减
低应力集中的因素,且令流动的塑料流得更畅顺和成品脱模
时更容易。
圆角是壁厚的0.2~0.6,理想数值是壁厚的0.5。
2.止口:
止口在产品的组合中起到相互之间的定位、加固装配和调整接合线(夹口)的平整的作用。常用的有单止口和
双止口(见图2-1)。
1)大部分产品使用的都是单止口,凸止口宽一般来为
壁厚的0.45倍。高为宽度的1~1.5倍。(常用高度
有0.8mm,1.0mm,1.2mm,1.5mm,2.0mm。体积大
的产品还有3.0mm,4.0mm)。
2)双止口的使用相对会少。一般用于防水或比较密封
和须要用打胶方式固定的产品。还有胶位厚的产品
也常用。
3)凹凸止口的间隙通常单边为0.05mm~0.2mm(常用
有0.05mm,0.08mm,0.10mm,0.15mm)。
4)止口的宽度设计要求不小于0.70m m 。要注意凹止
口底面到产品外表面距离过于单薄而产不良痕迹。
(如图2-2)
5)A类产品侧壁厚要求1.8mm以上,凸止口为0.8x1.0
(宽x长)或1.0x1.0。凹凸止口的间隙为0.05,加
3·的拔摸角。
B类产品侧壁厚要求2.3mm以上,凸止口为1.0x1.0或1.2x1.5。凹凸止口的间隙为0.08,加3·的拔摸角。
C类产品侧壁厚要求 3.0以上,止口为 1.5x1.5或
1.5x
2.0。凹凸止口的间隙为0.15,加3·的拔摸角。图2-1 图2-2
3.装饰线(美观线):
产品的配合装饰线间隙(高)尺寸因其体积的大小而
不一。设计时应考虑装饰线与产品整体的协调。通常有
(0.30mm,0.50mm,0.8mm,1.0mm。)宽度通常有(0.30mm,
0.50mm,1.0mm)。
A类产品装饰线为0.3x0.3 。
B类产品装饰线为0.5x0.5 。
C类产品装饰线为0.8x0.8 。
装饰线与凹凸止口的间隙关系设计如(图3-1)。
图3-1
4.拔模:
1)产品在其出模方向所有与模穴有磨擦的面积都应有
拔模角,在结构设计前要详细检查表面有没有无法
出模现象。拔模角在产外观与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
可能加大,以方便产品加工生产。
2)对于外部有蚀纹工艺要求产品,跟据蚀纹的粗细和
深度拔模角也相应不同(准确数据可参考相应的纹
板)。通常用的为0.5~5度。特别对于较粗蚀纹,
如果角度不够表面可能产生拖花现像。常用为5~8
度,最大的要达10多度。
3)对于表面透明或要求光洁度很好的产品,为防拖花
角度通常加大到2~5度。
4)产品某些较单独或较细、容易变形位置,如喇叭网
罩、装饰边框、较密集的喇叭孔等。由于单薄或区域磨擦力集中,脱模时容易粘连前模,使产品拉断或变形。拔模角通常要加大到5~7度。(图4-1)5)如果产品垂直高度比较大表面(表面无蚀纹)或比较
高的筋、螺丝柱,为避免拔模后胶过厚表面产生缩水。其拔模规则为拔模后壁厚比拔模前单边落差不小于0.20mm。(图4-2)
6)塑件精度要求高,应采用较小的拔摸角。
塑件较高较大,应采用较小的拔摸角,即按落差计算。
塑件形状复杂,不易脱模,应采用较大的拔摸角。
塑件收缩率较大,应采用较大的拔摸角。
塑件壁较厚,收缩也增大,应采用较大的拔摸角。
7)产品表面如果有侧面行位开摸,则行位位置拔摸角
可忽略。
图4-1 图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