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方案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XX毛尖集团生产管理分公司1000吨大宗茶加工厂新建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XX市XX区XX乡XX村XX
1.1.2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拟在XX市XX区XX乡XX村建设一条XX大宗茶叶半自动化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包括炒青、绿片、一般绿片、绿茶粉等,项目建成后年产茶叶1100吨。

作为农业半成品原料,该项目主要业务对象是大型茶饮料企业和保健品企业,业务对象处于高速增长型行业,市场稳定性高。

产品生产周期短,资金周期只有2个月,属于高投资高回报的新兴产业。

1.13技术、设备、建筑物
本项目引进国内一流的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按照XX毛尖集团生产管理分公司的质量要求实行机械化加工、标准化生产,新征土地30亩,新增茶叶加工设备57台(套)。

项目建设期为6个月,采用项目责任人制度,责任具体到个人。

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采取股份合作制建设,总投资500万元,其中:
1.XX毛尖集团生产管理分公司资金:400万元,占80%股份;
2XX个人出资:100万元(以实物作为投资),占20%股份。

1.1.5公司的资源优势分析
XX毛尖集团生产管理分公司目前没有大宗茶生产项目和此类市场业务,此项目丰富了公司产品和业务内容。

同时,合资人胡晓娟对于此类项目有多年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独立的业务销售体系,并且对于原辅料的供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2建设单位和负责人
建设单位:XX毛尖集团生产管理分公司
法定负责人:XX
联系电话:03XX—6613XXX
公司地址:XX市XX大街XXX号
1.3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XXXX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原XXXX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农业部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拥有总资产100亿余元,统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文化旅游、茶油生产、物流贸易、茶工业品生产六大产业,下辖十二个子公司和八个茶叶专业生产场;拥有生态茶园基地50万余亩;拥有“龙潭”、“五云山”、“陆羽”三个品牌;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在全国各大城市建有销售网络1000多家,现有员工2000多人。

公司秉承“视质量为生命,靠诚信求发展”的经营理念,严谨、扎实、稳健的走好质量管理的每一步,集团旗下的“龙潭”牌XX毛尖于1990 年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1994年“五云山”牌XX毛尖获全国茶叶博览会金奖;1996年“五云山”牌茶叶商标被评为XX省著名商标;1997年公司被XX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一批XX省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和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云山”牌XX毛尖获国际茶展会金奖;1999年,“五云山”牌XX毛尖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2006年通过HACCP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9月,“龙潭”牌XX毛尖荣获XX省名牌产品;10月,公司通过了“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验收,达到AAA级水平,2011年复审时达到AAAA级水平;2006年至今,连续6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排名逐年上升,现为中国茶叶百强企业第39
名;2007年,龙潭牌XX毛尖以总分第一获得“世界绿茶大会”中国区绿茶金奖;2008年3月,“龙潭”牌茶叶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公司参与制定的XX毛尖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XX毛尖名优茶机械化加工创业基地;2010年,“龙潭”牌XX毛尖茶被上海世博园企业联合馆VIP室指定为贵宾接待礼品用茶;同年,集团公司被评为“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企业”;2011年1月,“龙潭”牌XX毛尖、XX红茶被选定为XX省国宾接待指定用茶,同月,“龙潭”牌XX毛尖被XX 省商务厅批准认定为“XX老字号”;2011年3月,“龙潭XX红”成为全国“两会”指定用茶;2011年6月,“龙潭”牌XX毛尖、XX红茶成为第十七届上海电视节指定用茶,2011年10月,企业成功晋级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XXXX毛尖集团生产管理分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XX毛尖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全面种植及管理集团公司已流转的50万亩XX毛尖核心产区“五云两潭一寨”的高山有机生态茶园,全面管理集团公司旗下的八个原产地茶叶加工基地,其中羊山精制加工厂目前采用了现代化、制动化的传统工艺生产线和蒸青茶生产线,以做全球茶行业最大的优质茶供应商为战略定位,以做全球最大的生态有机茶生产基地为发展目标,遵循长期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方针,统筹发展茶园种植、生产加工、贸易合作、文化旅游、茶保健品五大业务单元。

1.4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的通知(国农办[2012]117号);
2、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
3、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
4、《中国茶都—XX市茶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5、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中国茶茶产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

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

2011年我国茶园面积已达3300万亩,茶叶产量达120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38.9%。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

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XX市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经济上升趋势,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茶产业发展日益迅速。

巨大的茶叶产能不断释放,而传统的茶叶产品市场总量有限,茶叶加工厂的建设是改变过分依赖单一产品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符合了十八大提出的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对推进自动化、机械化生产,促进茶园企业化管理,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制度具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大宗茶生产在我区已有成功经验。

XX区磨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自2005年以来大力推广机械化采茶、规模化生产(以十三里桥寺河村为中心辐射周边XX乡、十三里桥乡、东双河镇、柳林乡等)。

不仅积累了丰厚的生产经验,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有着稳定的销售渠道资源。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战略发展思想:推广规模化茶叶生产加工,实施半自动机械采茶,降低生产成本,以大宗茶产量化抢占中低档茶产业市场,以绿片产品作为原料供给,丰富市场产品多元化,加强市场
竞争力。

2.2.1 茶产业组织化的需要。

由于大宗茶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一般家庭小作坊和小型加工厂无力投资建设,XX 地区大宗茶生产加工大多是“作坊式”,小规模,存在管理水平的差异和生产水平的高低不一,导致该地区低端大宗茶开发力度不够,夏秋季茶浪费严重。

另外,在茶园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修剪叶、茶籽、茶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茶碎、茶末、茶梗等角料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发展大宗茶生产加工,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茶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企业和个人的优势互补,不仅为公司流转茶园的优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更适应了茶产业组织化生产的需要。

2.2.2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通过项目建设和实施,使茶园加工厂能及时掌握地区市场动态,掌握新的技术和信息,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对扩大产能,增加产品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已不能全面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项目的建设,通过另辟蹊径,引导当地的农业产业化转型,对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2.3是产业品牌化加强的需要.
通过规模化的茶原料管理,统一的茶叶生产加工,严格的茶叶再加工和包装。

对茶产品标注了“茶产地”、“茶加工地”、“茶产品商标”等信息,对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避免其他茶叶产品以假乱真,维护企业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茶树是再生绿色资源,茶叶应用广泛,可运用在医药、化妆、卫生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中。

谷雨后,茶叶发芽多,大宗茶可大量生产,成本低,适用大型茶饮料企业和保健医药企业,市场前景广阔。

3.1市场分析
目前全世界有5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茶叶,饮茶人数高达32亿。

世界茶叶总产量达308万吨,其中:中国产茶120万吨,名列世界第一位,其次是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上述五大产茶国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7%以上。

XX市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XX市的茶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2008年全市茶园总面积100万亩,开采面积80万亩,位居XX省之首,分别占全国茶园面积的4.2%和3.3%;茶叶年总产量约3000万公斤,总产值15亿元,社会总收入达20亿元以上。

全市有9个县区、118个乡镇、1235个行政村产茶。

有万亩茶园的乡镇12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20处,各种茶场1000多个;全市拥有茶叶加工企业300多个,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全市茶农约100万人,茶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

XX毛尖集团以50万亩流转茶园为基础,整合和建立企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以此做全球茶行业的优质供应商。

3.1.1茶产业管理发展分析。

在保障茶叶原料的基础上,不仅整合和建立数个标准化的茶园加工厂,更创新整合专业的生产团队,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化,提高XX茶产业的组织化和管理水平,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设备的无缝对接。

3.1.2茶叶消费方式分析。

茶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向多样化、层次化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展。

据有关媒体调查,目前中国社会群体对传统用茶的认识越来越淡薄,目前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对茶产品的选择趋向性也截然不同,年轻群体对茶知识和国际知名的茶企业了解甚少,选择更趋向于茶
饮料,茶食品的消费;中年群体更趋向茶品的时尚、口感、茶产品的保健及保健功效;老年人群里属于茶消费品的高端消费群体,但是人数比较较少。

3.1.3市场消费量分析。

茶消费量的多少排序,依次为: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香味茶、花茶、去除咖啡碱茶、药茶。

而生物有机茶将是茶叶发展的方向,也是抵御“绿色壁垒”的有效措施,从而保持茶叶出口量稳定增长。

近几年来,茶叶消费在许多国家都有新的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消费群体层次化。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保健饮料的茶叶声誉日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饮茶热,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茶饮料市场方兴未艾,茶叶需求量不断增长,这就为中国茶叶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1.4茶饮料消费市场分析。

茶饮料行业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7年,中国茶饮料市场销量达998亿箱,其中绿茶饮料占据42%的市场,红茶饮料的份额则为47%。

目前,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超过了果汁饮料,并大有赶超碳酸饮料之势,著名的有康师傅、哇哈哈、王老吉、加多宝等。

茶饮料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给茶原料生产带来了巨大商机,市场前景良好。

3.1.5“绿片”提取茶多酚报告分析。

茶多酚行业的整体产业环境发展良好,技术环境、政策环境、上下游产业、进出口政策环境等均无限制。

油脂抗氧化作用—茶多酚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用以防止和延缓脂质的氧化或酸败。

色素保护作用;除臭剂—对于除去吸烟者口臭和抑制动物肠内细菌有较好的效果;抗氧化、延缓衰老茶多酚可清除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缓人体衰老;防龋作用—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有重要作用;种药理作用—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

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开发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1.6业内人士调查分析
XX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异,驰名中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集中在“五云两潭一寨”八大产茶名山头,目前有茶园面积100万亩,年产干茶3000万公斤,实现生产总值15亿元,已成为振兴XX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推动XX整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

XX市为了加快全市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信发〔2006〕号)和《XX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本项目承办单位XXXX毛尖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是XX省最大的以茶叶为主业、多业并举发展的大型集团公司,旗下有十二个子公司和八个茶叶专业生产场,现有生产基地50万多亩,已发展成为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茶叶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具备项目实施的依托条件。

3.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根据市场调查,XX毛尖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到1%,增长的空间巨大。

因此,项目销售策略主要立足国内市场,一方面通过茶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机械化加工,最大化降低茶叶成本,大力开拓大众消费市场,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

茶饮料和保健行业占市场经济份额较大,作为茶饮料和保健行业急于需求绿色纯天然原材料,XX茶叶大宗茶可以为其解决这一难题,于此同时茶饮料和保健行业的发展的发展对于
XX毛尖也是一种活广告,每卖出一瓶茶饮料就为XX毛尖集团做一次宣传广告,这属于互利互赢的发展模式。

茶饮料和保健行业在广大消费群体的可信度较高,对于开展XX毛尖的绿色纯天然形象白益而无一害。

3.3市场风险分析
3.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1、茶叶安全质量风险
茶叶种植加工周期长、环节多,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因素较多,茶叶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成为当前影响茶叶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饮用安全茶叶已经成为全体消费者的迫切要求。

2、市场竞争不规范
目前茶叶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茶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XX毛尖”茶的品牌效应。

XX毛尖由于产业发展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健全,多数加工销售企业规模实力较小,加上相当一部分仍以户为主的家庭作坊,造成市场秩序混乱。

3.3.2防范与降低风险对策
1、推进茶叶的清洁化生产
茶叶的清洁化生产包括茶叶种植中的清洁化、生产加工中的清洁化,以及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清洁化。

种植中的清洁化重点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以及土壤的改良。

加工中的清洁化要贯彻食品卫生法,严格杜绝茶叶中加入添加剂和注意夹杂物的进入,提高机械化生产程度,实现茶厂生产的连续化。

利用先进的包装和运输技术,实现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清洁化。

2、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和自有品牌推广
XX毛尖集团公司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手段,但并未形成强势的销售网络,终端控制能力不强,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弱,影响茶叶市场的开拓。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销售网络的建设,并重点推广自有品牌“龙潭”、“五云山”和“陆羽”,降低对公用“XX毛尖”品牌的依赖,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建设条件
4.1项目区概况
4.1.1建设地点选择
XX市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条件适宜,降水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是茶叶自然生长适宜区。

本项目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区XX乡XX村,境内海拔200-400m,附近地势平坦,山上土壤疏松、肥沃,山间空气湿润、凉爽,山上所产茶叶叶厚、叶多,内质肥厚,是XX大宗茶的最佳生长区域,茶园种植面积达到6500亩。

拟建场地占地30亩,现为平整空地(有部分树木),位置适宜,交通便利(位于省道S224西侧,距离XX市18km),便于物流,适宜项目的建设。

4.1.2自然条件
XX市处于亚热带向温暖带的过渡阶段,雨量丰富,气候湿润,多风多雾,空气清新,温度宜人。

主要气候条件如下:
类型数值
年平均气温15.3℃
极端最高气温41.5℃
极端最高气温41.5℃
平均年降水总量1320mm
多年最大降雨量1168.4mm
小时最大降水总量69.8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6%
年平均日照时数1953.3小时
4.1.3社会经济状况
XX市位于XX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介于鄂豫皖三省的结合部,处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

全境东西长约205公里,南北宽约142公里,总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辖8县2区。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276.83亿元,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63.3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3亿元,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9.58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2.99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51元。

4.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4.2.1政策、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等
1、政策优势:2009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效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XX市各级政府始终把茶叶作为农业增、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相继出台了不少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

2、资源优势:本项目可以辐射到XX乡周边17个茶叶村,茶叶种植面积达72300亩,年产量在130万公斤以上,生态条件较好,远离市区,无污染,茶叶品质良好,茶农种茶积极性高,茶园管理比较规范。

3、区位优势:XX乡位于XX市区南26公里处,南与湖北三潭风景区搭界,北与十三里桥相邻。

XX、飞沙河两条河流穿境而过,汇往南湾湖。

全乡地域面积302平方公里,总人口3. 15万人。

XX乡风景秀丽、交通便利。

境内S224省道、环湖路、柳谭路、谭新路纵横交错,相邻的三潭风景区是旅游避暑胜地。

4.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1、综合竞争力不强,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低
从全市角度看,缺乏具有足够优势,具备较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全市共有茶叶加工企业三百多个,多数为传统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名优茶加工仍以手工为主,手工加工茶约占总量的85%。

目前,全市仅有XX毛尖机械加工生产线80余条,可生产干茶300万公斤。

解决方案: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茶叶机械化生产设备,建立XX毛尖大宗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改变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实行茶叶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2、产品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充分
从加工和市场销售角度看,目前我国年产茶叶深加工比例只有约6.7%,而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约为22%,预测将达到30%以上。

世界茶叶总产值约为70亿美元,而深加工的产值在180亿美元以上。

而XX市全市1.5万吨茶叶产品全部为散装茶,茶叶产品深度开发和综合
利用尚属空白。

解决方案:实行茶叶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大量开发生产夏秋茶,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同时,开发生产茶食品、茶药品、茶化妆品以及茶饮料等茶叶深加工产品。

五、建设方案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在XX市XX区XX乡XXXX新建土地流转区茶园大宗茶叶加工厂,初步规划占地面积30亩,新增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生产线占地1000平方米,引进1条半自动机械化加工生产线,新增设备57台。

项目建成,生产线年产能达到1000吨。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厂区南侧和西侧依次布置综合办公区用房、仓库、生产加工车间。

厂区东侧边缘即S224,目前省道S224处于即将修缮完工状态。

交通运输相当便利,离XX毛尖集团生产管理公司总部只有19公里,方便工艺联系又避免生产与办公之间的环境干扰。

厂区规划地区人烟稀少,避免了因噪音和废渣排放等引起的民事纠纷。

厂区的北、西、南三侧较为空旷也便于日后厂区扩展。

(后附项目区位置图)
整个厂区工艺流程联系紧密,运输短捷顺畅,仓库前有充裕装车场地,绿化率很高,适合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平面布置要求,建筑物间距满足日照和消防技术要求,符合国家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1、《地理标志产品―XX毛尖茶》(GB/T22737-2008);
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5198-2002);
3、《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5019-2001);
4、《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009.57-85);
5、《工业建筑设计规范》(1997.12);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4产品方案
绿茶类:1.炒青、2.绿片、3.一般绿片、4绿茶粉。

生产期:绿片:4月下旬—6月下旬,实际50天生产期;
炒青:7月—10月中旬,实际50天生产期。

5.5工艺技术方案
5.5.1工艺路线及流程图
1.工艺路线
生产线有鲜叶摊放、输送、杀青、输送(摊凉机)、揉捻、输送、解块、输送、初烘、输送、理条、输送、复烘、提香等主要生产流程。

2.生产流程图
绿片:原料(轻剪或机采鲜叶)
一般绿片:原料(轻剪或机采鲜叶)
5.5.2工艺流程说明
1.鲜叶切碎:将鲜叶原料放入鲜叶切茶机,进行原料碎化处理。

2.杀青:鲜叶进入杀青机,高温蒸发水分,杀青后含水率56%左右,手握成团,手送散开,有弹性,页面失去光泽,闻有清香感,茶梗折而不断,无焦边焦叶,无焦味。

3.半成品分离:将茶梗从杀青叶中分离出来。

4.揉捻:利用外力使杀青叶在揉桶内收到推压和摩擦等多种力的相互作用下紧结的条索,有些老叶需要分2次揉捻才能成型。

5.摊晾:摊晾机采用的是单层摊晾,使杀青叶中的水分重新分布,并散失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使物质固定下来;
6.烘干炒干:让鲜叶散失水分达到成品含水率水分6-8%,有提香作用,让茶叶内部物质和香气固定。

7.叶杆分离:原料通过烘干炒干后进入叶杆分离机,使得叶纯度达到99%以上。

8.初烘:利用对流加热的方式蒸发部分水分,同时使用高沸点芳香物质转化,经初烘的芽叶含水率在50%左右。

9.烘干:利用对流加热方式蒸发茶叶中的水分,固定茶叶外形,进一步转化茶叶的有效物质,行测干茶色、香、味之品质,烘干后的含水率为6-8%。

5.5.3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序号工序指标备注
1 鲜叶摊凉叶质发软,芽叶舒展,发出清香,含水率68%,颜色暗绿
2 杀青叶面失去光泽,有弹性,闻有清香感,含水率56%左右,色泽墨绿,
3 初烘叶质软,粘性小,有弹性,含水率50%左右,叶色翠绿
4 叶杆分离将叶梗分离,叶片纯度达99%以上
5 烘干条索紧细、直、白毫显露、色泽嫩绿油润,含水率6-8%,易碎
5.6设备方案
5.6.1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中充分考虑加工行业技术与装备发展水平,并着重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兼顾先进、节能、环保、投资等因素,选用立足于国内,成熟可靠,有完善售后服务支持的设备。

5.6.2设备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