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案例
固定资产减值判断 案例

固定资产减值判断案例
固定资产减值的判断案例如下:
某企业拥有一台生产设备,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市场价值为80万元。
由于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该设备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处于闲置状态。
经过评估,该设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回收其账面价值,因此可以判断该设备已经发生了减值。
具体来说,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固定资产的市价是否大幅下降,且其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因时间退役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2. 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市场利率、市场投资报酬率当期是否已经提高,影响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回收金额大幅降低。
4. 固定资产是否已经陈旧或者损坏。
5. 固定资产是否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提前处置。
6. 固定资产的经济效应是否已经低于或将低于预期。
7. 其他固定资产减值的迹象。
如果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可回收金额,则可以判断该固定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资产减值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对其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计提。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资产减值过程中的管理和决策,以实现资产减值对企业盈余的影响最小化。
下面列举了十个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1. 银行信贷资产减值管理: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着借款人违约的风险,需要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对贷款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金,以保证银行的盈余稳定。
2. 公司固定资产减值管理: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需要进行减值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资产价值的准确反映和盈余的稳定。
3. 证券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证券投资中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和投资标的的经营情况进行减值测试,计提证券投资减值准备,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4. 商誉减值管理:企业在合并收购中形成的商誉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商誉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盈余的稳定。
5. 高风险行业资产减值管理:在高风险行业,企业的资产风险较大,需要加强资产减值管理,及时识别和计提减值准备,以保护企业的盈余。
6.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中需要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减值测试,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管理盈余。
7. 存货减值管理:企业在存货管理中需要定期进行存货减值测试,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以保证企业盈余的准确反映。
8. 不动产投资减值管理:企业在不动产投资中需要根据市场价格变动和租金收益等因素进行减值测试,计提不动产投资减值准备,以保护企业盈余。
9. 长期债权减值管理:企业在持有长期债权时需要根据债权方的还款能力进行减值测试,计提长期债权减值准备,以保障企业盈余的稳定。
10. 资产组合减值管理:企业在资产组合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整体减值测试,计提资产组合减值准备,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这些案例都是实际业务中常见的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情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情况,合理应用相关减值管理方法,以实现盈余的稳定和风险的控制。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资产减值的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为应对潜在资产价值损失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具体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案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概述以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为例,该公司近年来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多起资产减值事件。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其一项重要资产——某项专利技术的减值。
该专利技术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换代等因素,导致该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大幅下降,从而引发了资产减值。
三、资产减值原因分析1.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技术面临来自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原有技术的市场价值逐渐降低。
2. 技术更新换代:由于科技发展迅速,原有技术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
公司未能及时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导致其资产价值下降。
3. 内部控制: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和评估资产减值的迹象,导致资产减值准备不足。
4. 外部因素: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也可能对公司的资产价值产生影响,从而引发资产减值。
四、资产减值的影响1. 财务影响:资产减值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资产价值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
在短期内,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2. 运营影响:资产减值可能暴露出公司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技术创新不足、市场竞争力下降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 法律风险:如果资产减值涉及违法行为或违规操作,公司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监管机构的调查。
五、应对策略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资产管理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发现和评估资产减值的迹象。
2. 技术创新和升级:公司应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及时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会计实务案例

会计实务案例在会计实务中,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实务的应用和操作。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看看会计实务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
案例一,某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
某公司在年末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发现部分固定资产价值已经大幅下降,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公司需要根据资产减值测试的结果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在这个案例中,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公司资产的实际情况,运用会计准则进行核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案例二,税务筹划。
某公司在年末进行税务筹划,希望通过合理的税务规划,降低税负。
在这个案例中,会计人员需要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结合税法规定,设计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的税负,提高经营效益。
案例三,合并财务报表。
某公司进行了一次并购,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在这个案例中,会计人员需要对被并购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以反映并购后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会计实务在实际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涉及资产减值、税务筹划、合并财务报表等多个方面。
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法规和准则,并且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会计实务的应用。
综上所述,会计实务案例分析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会计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的会计实务工作。
希望以上案例分析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注重会计实务的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会计实务案例

会计实务案例在会计实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考验着我们的会计知识,更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分享几个会计实务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
案例一,企业资产减值。
某企业在年末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发现部分固定资产价值受到影响,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应当如何处理这部分资产减值准备?首先,企业需要对受影响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减值金额。
然后,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同时将减值损失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最后,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的资产减值信息,让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资产价值的实际情况。
案例二,税收筹划。
某企业在年末进行税收筹划,希望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降低企业的税负。
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应当注意遵守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不得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减税。
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通过调整企业的盈利结构、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比例、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税收筹划中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规划和风险管理,避免因为短期减税而带来长期经营风险。
案例三,财务造假。
某企业因为经营困难,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采取了财务造假的手段。
财务造假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相关责任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防范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几个会计实务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会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健经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大家的阅读!(文档结束)。
企业会计资产减值案例分析

一、企业会计部分:案例分析1-资产减值秋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月公司)为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2007年末有关资产减值的情况如下:(1)2007年12月31日,A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1000万元,A原材料由于市场供应过剩,其市场价格下降为900万元;用A原材料生产的甲产品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未受到冲击,价格平稳。
预计用900万元A原材料生产成甲产品的成本为1100万元,甲产品的估计售价仍保持在原材料降价前的1400万元,预计甲产品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0万元。
此前,A原材料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万元。
秋月公司认为,A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其价值发生减损,应当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0万元,因以前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万元,故应冲回多提的存货减值准备60万元,在结转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的同时,冲减生产成本60万元。
(2)2007年9月15日,秋月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产品一批,乙公司开具了期限为6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面值为3000万元。
2007年12月,乙公司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乙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票据到期时无法支付票款。
秋月公司认为,该票据尚未到期,不应计提坏账准备,故没有计提坏账准备。
(3)秋月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
该生产线于2001年1月投产,至2007年12月31日已连续生产7年。
秋月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
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
1)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①秋月公司于2000年自行研发一项专利权X,研究阶段支出600万元,开发阶段满足资本化支出400万元,于2001年1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开始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
秋月公司预计该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O。
该专利权除用于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2007年末,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
华为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
华为是一家世界知名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在过去的几年里,公司的业
绩表现优异。
然而,有一种盈余管理方式,即通过资产减值来提高公
司的净利润,华为公司也曾使用过此种方式。
2015年,华为公司公布其2014年度财务报表,净利润为360.8亿元,同比增长33.2%。
然而,该年度华为的资产减值为92.1亿元,净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资产减值调整。
华为公司通过调整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减值计提,来降低其当年度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净利润。
具体来说,华为公司在2014年度减少了固定资产和存货减值计提,比如降低了某些旧资产的减值计提,或将存货
的减值取消。
这些调整让华为公司在2014年度的净利润中,出现了92.1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
然而,华为公司并没有明确地告知其投资者资产减值的情况,这引发
了一些质疑。
在提供给中国证监会的审核材料中,华为公司表示:公
司的减值计提工作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内部规定进行的。
同时,公司对资产减值的情况在其审计报告中也有详细披露。
华为公司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公
开上市的公司,华为公司应当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保证投
资者能够获得最准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
另一方面,华为公司利用资
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做法,是否违反了市场规则和道德标准,也需
要进一步的审慎考虑。
总的来说,华为公司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做法,虽然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净利润,但是可能对其信誉和声誉带来一定影响,需要注意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合规性。
资产减值案例

资产减值案例科龙电器(000921)2004年度前三季度盈利2.06亿元,到年终却亏损6000万元。
根据科龙电器2004年年报、季报及有关公告可知,科龙电器2004年年末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约7100万元,存货跌价损失计提总额约为4700万元,对第四季度坏账计提总额约为3000万元,三者合计约1.48亿元。
由于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到年末才计提,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的判断。
ST江纸(600053),2004年中期一举扭亏为盈而恢复上市。
而ST 江纸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2,070万元,其中转回的减值准备高达8,847万元。
显然,如果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2004年中期将巨额亏损。
而年报显示,ST江纸2004年度、2003年度、2002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05亿、-4.58亿、-3.32亿;2004年度转回减值准备3.24亿,2003年度、2002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分别为3.51亿、2.26亿。
从中可以看出,ST江纸2003年度、2002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大额计提减值准备,而2004年度能够扭亏为盈的原因是转回了巨额的减值准备。
如果不让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会因2004年度巨额亏损而退市。
由于2005年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最近发布业绩预告,2005年中期业绩同比将下降50%以上。
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弊端可见一斑。
“甜饼罐”,原意就是趁食品丰富时往那里储备糖果,形势不好时偷偷取出来享用。
转意特指某些公司设置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企业报告业绩的蓄水池或缓冲区,一般都是在收益情况比较好的年度以计提秘密准备的形式设立,在战略需要时释放(转回),以达到其操纵利润的目的。
施乐公司就是摆弄“甜饼罐”的好手。
1997年,施乐向欧洲的一家上市公司兰科集团(Rank Group)收购了双方合资公司“兰科施乐”20%的股份,使之成为施乐的全资子公司。
施乐为此计提了1亿美元的准备以应付“未知风险”。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企业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资产减值的计提和处理。
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所进行的调整。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来管理和应对资产减值,以保障企业的盈余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列举10个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1. 案例一:某公司的生产线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了故障,导致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为了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公司决定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计提了一定的资产减值准备。
2. 案例二:某商业银行对其贷款资产进行了定期的风险评估,发现一部分贷款存在违约风险。
为了应对潜在的损失,银行计提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3. 案例三: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市场调研后发现,某个地区的楼盘销售前景不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销售收入。
为了防范潜在的风险,公司决定对该项目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以保护企业的盈余。
4. 案例四:某制造公司的存货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存在过期和陈旧的情况,为了保持存货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决定对存货进行减值计提。
5. 案例五:某汽车制造公司的车辆库存长时间无法销售,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资金压力,公司决定对车辆库存进行减值计提。
6. 案例六:某电信公司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技术陈旧和设备老化的情况,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公司决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7. 案例七:某保险公司对其投资组合进行定期评估,发现某些投资项目存在亏损的风险。
为了保障公司的盈余稳定,公司决定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计提。
8. 案例八:某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长时间无法消耗,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损失,公司决定对原材料进行减值处理。
9. 案例九: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盈余稳定,公司决定对产品进行减值计提。
10. 案例十:某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运营过程中遭遇天气、机械故障等因素导致的延误和取消,为了应对潜在的损失,公司决定对飞机资产进行减值计提。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案例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案例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资产减值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措施。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
某公司拥有一座煤炭矿山,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和成本上升,该矿山的经营状况出现了困难。
公司决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以确定矿山是否存在减值损失。
首先,公司需要评估煤炭矿山的可回收金额。
可回收金额是指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该资产能够带来的现金流量。
评估可回收金额时,可以考虑矿山的产量、市场价格、运营成本等因素。
在本案例中,公司委托专业估价机构对煤炭矿山进行评估。
经过综合考虑,评估机构认为该矿山的可回收金额为5000万元。
而矿山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
接下来,公司需要计算出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本案例中,资产减值损失为1000万元(6000万元减去5000万元)。
为了准确反映资产减值损失,公司需要将该损失计入利润表,降低资产的账面价值。
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 在利润表中开立一个特殊项目,命名为“资产减值损失”。
并将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1000万元填写在该项目下。
2. 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煤炭矿山的账面价值减少1000万元,即将其从原来的6000万元降低至5000万元。
通过以上会计处理,公司成功将资产减值损失纳入财务报表,提供给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时,公司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并按照真实公允的原则进行处理。
同时,及时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信息,让利益相关者清晰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和财务表现。
综上所述,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是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它关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透明度。
在处理资产减值损失时,企业应严谨地评估可回收金额,准确计算资产减值损失,并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只有确保准确和透明的会计处理,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保持稳定发展。
中级会计实务第三章 资产减值案例1

资产减值: 江城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情境与背景】2005年12月31日,江城公司发现2002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利用专利技术设备,发现类似的专利技术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发现此项设备可能减值:(1)如果该企业准备出售,市场上厂商愿意以2200000元的销售净价收购该设备;(2)尚可使用5年,未来5年的现金流量为500000元、480000元、460000元、440000元、420000元,第6年现金流量及使用寿命结束时预计处置带来现金流量为380000元;(3)采用折现率5%,假设2005年账面价值3000000元,已经计提折旧500000元,以前年度已计提减值准备200000元。
【问题】1、评估该专利技术是否存在减值迹象;2、确认专科技术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比较;3、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分析提示】第一,比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账面价值=原值-折旧-已计提资产减值=3000000-500000-200000=2300000元销售净价2200000元该设备账面价值已经超过比销售净价,因此该设备存在资产减值损失。
第二,计算资产使用价值。
通过计算未来预计现金流量现值,来确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表:年份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折现系数现值2006 500000 5% 0.9524 476190 2007 480000 5% 0.9070 435374 2008 460000 5% 0.8638 397365 2009 440000 5% 0.8227 3619892010 420000 5% 0.7835 3290812011 380000 5% 0.7462 283562合计2283561资产使用价值为2283561元,销售净价为2200000元,取两者较高者为资产可收回金额。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为16439元(2300000-2283561)。
第三,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 16439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6439。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近年来,资产减值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合理地进行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既可以保证企业财务健康,又能够满足股东利益,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某公司在进行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资产减值计提政策。
该公司将资产减值计提时机定为每季度末,根据资产账面价值和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差额,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制定了不同的计提比例和计提期限,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加强资产减值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
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资产减值管理制度,规范了企业内部的资产减值计提流程,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加强了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确保资产减值计提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第三,加强资产减值信息披露和沟通。
该公司及时披露资产减值计提和减值准备变动情况,以及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同时,积极开展沟通和交流,与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共同维护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该公司成功地实现了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目标,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和透明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案例分析 固定资产减值

案例固定资产减值
2007年12月,甲公司购进一台生产用设备,价值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2009年末,公司发现该设备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50万元,剩余使用年限为2年,预计净残值不变。
甲公司作如下账务处理:
①购进设备
借:固定资产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②2008年应提取折旧190万元[(1000-50)÷5]借:制造费用 190
贷:累计折旧 190
③2009年应提取折旧190万元
借:制造费用 190
贷:累计折旧 190
2009年末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270(1000-190×2-3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70。
会计真实案例

会计真实案例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案例,有些案例甚至会让我们感到棘手。
今天,我就来分享几个会计真实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案例一,资产减值损失。
某公司在年末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发现,部分固定资产价值已经大幅下降,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公司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公司之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减值测试程序,导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其次,公司在购置资产时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评估,导致资产价值的下降没有及时被发现;最后,公司在资产减值计提过程中存在一些会计处理上的错误,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针对这个案例,公司进行了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建立了完善的资产减值测试程序,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资产价值的下降;最后,加强了对资产减值计提过程的审计和复核,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案例二,税务风险应对。
某公司在进行税务审计时发现了一些税务风险,主要包括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问题、企业所得税的减免问题以及跨境税务合规性问题。
这些税务风险一旦被查实,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些税务风险,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了对增值税发票真实性的审查和验证,确保所有的发票都是真实有效的;其次,加强了对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的了解和遵守,避免了不必要的税务风险;最后,加强了对跨境税务合规性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公司在跨境业务中遵守当地税务法规。
案例三,财务造假风险防范。
某公司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发现了一些财务造假的迹象,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的虚增、费用支出的虚报以及资产价值的夸大。
这些财务造假一旦被查实,将对公司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针对这些财务造假风险,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了对销售收入的核实和审计,确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加强了对费用支出的审查和监控,避免了不必要的费用虚报;最后,加强了对资产价值的评估和核查,确保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案例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案例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所发生的损失。
在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是一个重要的会计估计,需要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准确地计提和处理。
本文以某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处理为例,讨论了不同类型资产的减值处理方法,以及计提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流程。
一、存货减值损失处理公司A经营电子产品销售业务,库存中的一批手机发现出现技术问题,无法按照原定计划销售。
根据市场调研和专业估计,这批手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比存在明显差异,需要计提存货减值损失。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A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处理存货减值损失:1. 首先,评估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即预计销售价格减去销售相关费用),确认存货的预计净实现价值。
2. 其次,比较存货的预计净实现价值与其账面成本,如果预计净实现价值低于账面成本,则需要计提存货减值损失。
3. 最后,将计提的存货减值损失记入损益表,减少存货账面价值。
这样,公司A就能及时准确地处理存货减值损失,保持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一致性。
二、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处理公司B在上一财年进行了一项技术创新项目,投入资金用于研发,期望能够获得技术专利。
然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得该技术的商业前景严重受限。
根据市场价值评估和专业判断意见,公司B认为该技术专利存在减值风险,需要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B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处理无形资产减值损失:1. 首先,评估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并确认技术专利的预计净实现价值。
2. 其次,比较技术专利的预计净实现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如果预计净实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则需要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3. 最后,将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记入损益表,减少技术专利的账面价值。
通过上述处理,公司B能够及时了解技术专利的价值变化,合理评估其商业前景,并就此计提减值损失,以防止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三、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处理公司C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由于该上市公司近期经营不善,股价大幅下滑,公司C担心其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风险。
资产减值案例范文

资产减值案例范文资产减值是指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情况。
当一项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需要调整其账面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相应的披露。
以下是一些资产减值的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案例1:存货减值食品公司对其存货进行持续的审查和评估,以确认其账面价值是否仍能得到保持。
他们发现一批冷冻食品的保质期即将过期,且销售预测显示这批产品的销售量不足以实现其账面价值。
由于存货的账面价值高于预计销售收入,该公司决定对这批存货进行减值。
他们计算出减值金额,并在财务报表中以减值损失的形式进行披露。
案例2:固定资产减值一家制造业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设备,用于生产他们的产品。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公司发现生产量不再需要这台机器设备。
经过评估,他们发现机器设备的回收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并且未来也不存在其他适用于此设备的用途。
因此,该公司决定对机器设备进行减值,并在财务报表中记录减值损失。
案例3:投资减值投资公司持有一家创业公司的股权投资。
然而,他们发现创业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如预期,并且未来的盈利能力也存在不确定性。
经过评估,该投资公司确定这项股权投资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持其账面价值。
因此,他们决定对股权投资进行减值,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减值损失。
案例4:应收账款减值一家制造业公司向一家客户销售商品,并提供信用销售政策。
然而,由于客户经营困难或支付能力下降,该公司发现一部分应收账款存在呆账风险。
经过评估,他们发现这些呆账的净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
因此,该公司决定对这些应收账款进行减值,并在财务报表中记录减值损失。
案例5: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一家投资公司购买了一家其他行业的公司的股权。
然而,由于被投资公司的业绩不如预期,并且未来的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该投资公司决定对这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
他们评估了股权投资的现金流量,并发现其净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
因此,他们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减值损失。
以上是几个资产减值的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资产如何因各种原因而发生减值。
资产减值案例

.正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保公司)是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业的大型制造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2007年末,有关资产情况如下:(1)正保公司拥有一条电子产品的专业生产线,该生产线账面价值为75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
该生产线在刚引进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所生产的产品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效益良好。
2007年末进行减值测试时,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假定公司的增量借款利率为15%,公司认为15%是该资产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已考虑了与该资产有关的货币时间价值和特定风险,因此,在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时,使用15%作为其折现率(税前)。
公司管理层批准的财务预算显示:公司将于2009年更新该生产线的齿轮系统,预计为此发生资本性支出500万元,这一支出将降低生产线油耗、提高使用效率等,因此将提高资产的运营绩效。
公司财务人员在预计该生产线的未来现金流量时产生了争议,争论内容如下:①一种观点认为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应考虑2009年进行生产线更新改造发生的现金流出,因为该项更新改良了资产的使用绩效;按照这种观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按照折现率为15%的折现系数计算的现值为7100万元。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不应考虑2009年的更新改造支出,因为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应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
按照这种观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按照折现率为15%的折现系数计算的现值为7260万元。
(2)正保公司在三年前从德国购入一项某种电子产品的专有生产技术,总价值l 500万元人民币,至2007年末,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为l 500万元,累计摊销600万元。
经调查发现,自今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类似该专利生产的产品,使得该专利生产的产品销量严重下降,产品价格也不再占优势,给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经测算,该专利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560万元,继续使用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720万元。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是企业会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在企业财务报告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概念和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1. ABC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其主要资产是生产线设备。
由于市场需求下降,该公司决定对其生产线设备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该公司确认了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并相应地调整了其财务报表,以反映这些损失。
2. XYZ银行是一家金融机构,其主要资产是贷款组合。
由于经济衰退和贷款违约率上升,该银行决定对其贷款组合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该银行确认了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并相应地调整了其财务报表。
3. 123零售集团是一家零售企业,其主要资产是存货。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销售下降,该集团决定对其存货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该集团确认了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并相应地调整了其财务报表。
4. EFG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其主要资产是房地产项目。
由于市场行情不佳和销售困难,该公司决定对其房地产项目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该公司确认了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并相应地调整了其财务报表。
5. HIJ制药公司是一家制药企业,其主要资产是研发费用。
由于一项重要的研发项目失败,该公司决定对其研发费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该公司确认了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并相应地调整了其财务报表。
6. KLM公司是一家航空公司,其主要资产是飞机和航空设备。
由于航空业务受到全球性危机的影响,该公司决定对其飞机和航空设备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该公司确认了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并相应地调整了其财务报表。
7. NOP能源公司是一家能源企业,其主要资产是采矿权。
由于能源行业面临着环境法规和市场变化的挑战,该公司决定对其采矿权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该公司确认了一定的资产减值损失,并相应地调整了其财务报表。
8. QRS零部件制造商是一家汽车行业供应商,其主要资产是生产设备。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案例
公司A在2020年年末进行了财务报表编制工作,通过对其长期
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发现其中一项资产已经损失了价值。
经过专业评估,确定该资产的净现值仅剩下原价值的80%。
公司A需要对该资产进行减值处理,以反映其实际价值。
在进行资产减值处理时,公司A决定采用“减值盈余管理”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公司A可以在报表上反映出资产减值所造成的减少,并将这部分减值损失划分为多个财务年度以适当地反映出其经济影响。
具体来说,公司A将减值损失的金额分摊到未来的四个财务年度中。
这样做可以使公司A平滑其损失,从而避免单一年度损失过大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过度影响。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公司A 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资产管理和投资计划。
通过减值盈余管理方法,公司A成功地处理了资产减值问题,并在财务报表上反映了这一情况。
通过应用这种方法,公司A使自己的财务状况更加透明和可持续,并为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减值案例
科龙电器(000921)2004年度前三季度盈利2.06亿元,到年终却亏损6000万元。
根据科龙电器2004年年报、季报及有关公告可知,科龙电器2004年年末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约7100万元,存货跌价损失计提总额约为4700万元,对第四季度坏账计提总额约为3000万元,三者合计约1.48亿元。
由于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到年末才计提,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的判断。
ST江纸(600053),2004年中期一举扭亏为盈而恢复上市。
而ST 江纸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2,070万元,其中转回的减值准备高达8,847万元。
显然,如果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2004年中期将巨额亏损。
而年报显示,ST江纸2004年度、2003年度、2002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05亿、-4.58亿、-3.32亿;2004年度转回减值准备3.24亿,2003年度、2002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分别为3.51亿、2.26亿。
从中可以看出,ST江纸2003年度、2002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大额计提减值准备,而2004年度能够扭亏为盈的原因是转回了巨额的减值准备。
如果不让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会因2004年度巨额亏损而退市。
由于2005年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最近发布业绩预告,2005年中期业绩同比将下降50%以上。
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弊端可见一斑。
“甜饼罐”,原意就是趁食品丰富时往那里储备糖果,形势不好时偷偷取出来享用。
转意特指某些公司设置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企业报告业绩的蓄水池或缓冲区,一般都是在收益情况比较好的年度以计提秘密准备的形式设立,在战略需要时释放(转回),以达到其操纵利润的目的。
施乐公司就是摆弄“甜饼罐”的好手。
1997年,施乐向欧洲的一家上市公司兰科集团(Rank Group)收购了双方合资公司“兰科施乐”20%的股份,使之成为施乐的全资子公司。
施乐为此计提了1亿美元的准备
以应付“未知风险”。
而根据双方签署的收购协议,兰科集团将承担施乐公司与该项股权交易有关的任何损失。
据此,“兰科准备”显然违背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5号——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事实上,从1998年中期开始,施乐就按季度有规律地转回了该准备,直到1999年底将该准备全部转回。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起诉书中称,“兰科准备”完全成了欧洲施乐为了达到其利润指标所设立的“任意准备”。
后来SEC得到的证据显示,施乐及外部审计人毕马威都清楚地知道此举严重违背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
可以说,施乐公司“项庄舞剑”,意不在谨慎稳健,而在于平滑利润(smoothing the prof-it)。
在1997年至2000年期间,施乐还违背GAAP计提了20项左右的被其内部称为“缓冲准备”的准备,总额达396亿美元。
这些准备主要被用来在关键时刻使报表指标达到华尔街的预期水平。
无独有偶,世通公司的“大洗澡”(big bath)也相映成趣。
世通虚构了近百亿美元利润,在造假金额上创下记录,但其造假手段却并不高明:滥用准备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
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通在收购MCI后将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
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7月颁布了142号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不再要求上市公司对商誉以及没有明确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而改为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
世通紧紧抓住会计准则变化的“契机”,利用巨额冲销(大洗澡)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2002年上半年,世通聘请安永(Ernst&Young)根据142号准则的要求对商誉进行评估,拟在第二季度确认一次性商誉减值损失150~200亿美元,估值差异幅度高达50亿美元。
当会计造假丑闻曝光后,世通聘请美国评估公司(American Appraisal)对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全面评估,最后的结论是:账面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已一文不值,拟在查清所有会计造假问题后,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深赛格(000058)2000年刚刚完成巨额配股的深赛格在2001年度爆发了巨亏。
该公司2001年度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1 431.10万元,管理费用却高达36836.09万元,与2000年度的14263.83万元同比巨幅增长158.26%.研究发现,深赛格2001年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是公司大规模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造成的(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2572
万元,大都是核销和计提的坏账),这是该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以前年度对其资金大规模占用的结果,是公司在完成配股后,为了减轻以后年度的负担以求轻装上阵,为未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并达至新一
轮再融资,而采用的“一次亏足”的利润操纵方式。
2003年12月24日,深赛格公告称,由于其下属的三星实业资产情况将得到重大改善,同时其为三星实业提供的担保责任已经被银行解除,因而深赛格将对2001年三星实业贷款担保计提的8388万元预计损失进行转回,由此导致2003年业绩同比增长50%以上。
鲁抗医药(600789)是摆弄资产减值准备的又一典型。
这家2002年度实现巨额增发的公司,2001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31.20万元,比上年同期40459.76万元略有增长;净利润3873.59万元,比2000年的3747.83万元亦有小幅增长;相应地,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都有一定的增幅。
资料显示,该公司对坏账准备计提政策进行了变更,即由原来的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16%统一计提,改变为按照账龄分析法计提。
改变后的计提标准是: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按照5%的比例计提,1-2年间的按15%、2-3年的按40%、3
年以上的按75%计提。
从表面看,该公司坏账计提的标准更加规范和严格了,但结合2001年应收账款和再融资计划分析却会得出另外的结果。
该公司2001年半年报显示,应收账款为39532.46万元,上年同期为21 821.85万元,同比增长了约82%;2001年上半年,该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仅0.18%.上述数据的对比至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2001年开始,该公司产品的销售出现了很大困难,只能以放宽销售条件的方式,来保持销售收入的稳定;该公司当时的账面应收账款余
额,有相当部分是由2001年的销售形成的;该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可能面临着较大危机。
通过销售政策、会计估计的相应改变,鲁抗医药在账面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前景依然“看好”。
道理很简单:由于公司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多数(78.41%,为3.42亿元),如果按照以前的会计估计,要计提16%的坏账准备,公司报告期利润必然出现亏损——仅一年内的坏账准备计提就将达到5400万元!然而,仅仅由于会计估计的“小小”改动,会计结果却大相径庭。
分析显示,鲁抗医药2001年半年报因会计估计变更带来的利润为2867.60万元。
某些上市公司一旦扭亏无望,干脆通过计提减值准备“破罐破摔”,以求释放亏损压力,换“长痛”为“短痛”。
ST轻骑2002年度巨亏34亿元,位列上市公司亏损之冠。
其逾期担保和坏账准备达42亿元,其中,对应收轻骑集团和其他关联公司的往来欠款28亿元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这意味着该公司以前年度凭借资产减值准备“制造”了利润;ST长控2002年每股亏损10.99元,它为原重组单位四川泰港和西藏天科虚假重组资产100%地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摆弄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在上市公司,通常是为了实现再融资目的或避免因“三连亏”而出局。
在非上市公司,通常是为了满足业绩考核指标或便于逃废债务。
有时是对利润的虚增,有时是对利润的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