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通过排水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具体重点如下:
-理解并运用排水法的原理,即利用水位上升的体积等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读取水位高度、计算水位变化的体积。
-能够将不规则物体完全浸入水中,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பைடு நூலகம்。
-能够将实际操作得到的数据应用到体积的计算中,得出准确的体积值。
-难点二:准确读取量筒中的水位高度。由于量筒的刻度可能较密集,学生需要学会精确读取,避免误差。
-难点三: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不规则物体平稳地浸入水中,避免溅出或部分露出水面,影响测量结果。
-难点四:对于计算过程的理解,特别是涉及到小数的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举例:在测量不规则石头的体积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石头无法平稳放入量筒中,导致水位波动,影响测量结果。此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轻柔地处理石头,并解释为何需要确保石头的完全浸入,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来减少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排水法的原理和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准确读取量筒中的水位变化,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情况?”比如,我们手中的小石块或者一个不规则的玩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奥秘。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从讲解中理解什么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了解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3、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3、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4、实际应用题解答;5、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具:纸、笔、线、直尺、水平仪、量杯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不规则物体体积。
简要讲解不规则物体是指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无法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较多。
要求学生猜测所在的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2)学生根据猜测的结果,讲解其体积大小与真实体积的误差,导入今天的学习——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教学过程(1)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学生手工制作一个不规则物体,用线、直尺、水平仪等工具,对不规则物体的每条边进行距离测量,根据已知的距离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测量方法,并根据所设计的方法计算出其所制作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断改进、验证方法,最终得出精确的体积值。
(3)实际应用题解答提供一些实际应用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从中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3、巩固和扩展根据所学的知识,组织小班活动。
小组合作,制作不规则物体,测量体积,评价每组的制作水平。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什么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制作不规则物体,并用测量方法和求体积的方法计算出它的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理解计算体积的方法,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解意义和应用。
激发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介绍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解方法。
通过实例展示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不规则物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的了解和兴趣。
第二章:实验与观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实验材料和工具,包括量筒、水、不规则物体等。
演示如何通过排水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过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第三章:数学建模与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转化为数学问题。
3.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拓展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在工程、环境、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和想法。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第六章:实践活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解方法。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不规则物体,如土豆、石头等,提问学生如何求出这些物体的体积。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会提出一些方法,如把物体切成规则形状再求体积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2.实验探究,学习新知-教师介绍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把不规则物体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水、土豆等,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3.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排水法求出给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物体不能完全浸没在水中怎么办?如果容器的形状不规则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排水法求出一些生活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苹果、鸡蛋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体验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概念;学会使用排水法、溢出法等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以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
2.2 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二是溢出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
3.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仪器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不规则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4.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原理和方法;讲解溢出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原理和方法。
4.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2 作业评价:布置有关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3 综合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鼓励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能力。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标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体积的概念,能够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
2.掌握通过分割、逼近等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具、不规则物体模型、白板、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具。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先引出体积的概念,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顾体积的定义,并探讨体积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展示一些规则物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计算其体积,巩固对体积的理解。
步骤二:理论解释(15分钟)1.教师介绍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分析不规则物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分割或逼近方法求解其体积。
3.教师解释分割法和逼近法的概念和原理。
步骤三:分割法求体积(30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模型,并解释如何通过分割法求解其体积。
2.学生观察物体模型,根据特点提出分割的思路,例如将不规则物体分割成几个规则物体计算其体积。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不规则物体分割并测量,计算出各部分的体积之和,得出最终结果。
步骤四:逼近法求体积(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模型,并解释如何通过逼近法求解其体积。
2.学生观察物体模型,并根据特点设计逼近的方法,例如通过盒子或水量逼近等。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根据设计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步骤五:练习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选择不同的不规则物体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分割法和逼近法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情形。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体积的概念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分割法和逼近法求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学习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学生也能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案
第6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重点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一个魔方,一块橡皮泥,土豆(若干),量杯(若干),圆筒盒(若干),量筒(若干),正方体的盒子(若干)。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老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学生:想。
老师:当当当,出来了,你们认识它吗?怎样求出它的体积呢?学生:它是魔方,求魔方的体积就相当于求正方体的体积,用棱长乘以棱长乘以棱长。
老师:老师是一位魔法师,现在给它变了变,你还会求的体积吗?学生:体积不变。
学生:恢复成正方体。
老师:你们可真是聪明,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新课讲授】(1)老师:现在还有一位朋友也迫不及待的想要来到我们的课堂,想和大家交个朋友。
(老师出示一块橡皮泥)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老师:刚才我们求魔方的体积获橡皮泥的体积都是把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了规则的物体,从而求出物体的体积。
这里呢,我们就是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你们想一想,我们以前还在哪里用到了转化的思想呢?学生:.........老师:比如我们在学习图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老师:你们说的很好,其实我们在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页运用到了转化的思想,保证积不变,把这种运算转化成另外一种运算。
我们在运用转化的思想的时候,必须保证一定量是不变的。
比如体积不变,面积不变,积不变........(2)出示一个土豆。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教案)小学数学,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如何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 正确使用所学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所学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教师进入课堂,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不规则物体,并询问学生对不规则物体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如何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包括利用公式计算和利用装满水的容器测量。
3. 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公式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
并请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示范步骤:(1)先用尺子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记录在数据表格上。
(2)按照公式:体积 = 长 ×宽 ×高,将三个数据带入公式中,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 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演示如何利用装满水的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
并请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示范步骤:(1)将空容器放置在称上,称出容器的重量,记录在数据表格上。
(2)用容器装满水并确定水面高度,记录在数据表格上。
(3)将不规则物体放入容器中,记录水面的高度。
(4)将不规则物体取出,用尺子测算出水面前后的高度差,记录在数据表格上。
(5)按照公式:体积 = 水面高度差 ×容器底面积,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5. 教师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可采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
6.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解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对此内容的掌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人教五年级下册3长方体和正方体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七、升华认识(本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遇到下面这种情况,你还能计算出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如果换成
长方体容器你又能怎样测量?先互相说说打算怎么测量? (五分钟时间小组讨论测
量方案,然后解决实际问题)
师: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分米,放入一个红薯后,水面升高了分米,这个红薯的体积是多少?(见PPT)
生:在本子上自主计算问题(老师巡视辅导)
师:让学生上讲台来讲解具体计算过程。
生:水面上升的体积=红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水面上升的体积=长x宽x高=2××=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毫升
红薯体积=600毫升
特别强调,测量时要把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求体积。
八、数学广角
我们现在能这么容易就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
巨人就是阿基米德(书上101页“你知道吗?”)
九、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PPT上所示(一道必做题、一道选做题)
2.课后作业:在作业本上做101页的自主练习1、2题
板书设计 1.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 “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
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是用这种方法测出了一个皇冠的体积,请看小视频。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盛水的容器可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不带刻度,这就需要我们来测量更多 的数据,请看这例实际问题。
小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水下降的方法。(V 物体=V 下降部分) 水溢出的方法。(V 物体=V 溢出部分) 两种方法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就是把不熟悉的转化成熟悉的,把复杂的转化成简单的。例如变 形法是把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排水法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这个思 想在我们数学上运用广泛,同学们以后还会遇到,希望她能带给大家更多地帮助,解决同学们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再见。
什么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对比分析,掌握将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思 维。 2.通过归纳、概况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 导入
教学过程
1. 一起回顾如何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 2. 通过回顾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提问为什么乌鸦可以喝到水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乌鸦 喝水的转化数学思想来学习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究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下降的水的体积。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 2 分米,宽 1.5 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 1 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 升高了 0.2 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3. 学科领域:数学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求法。
2. 实践操作,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规则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其体积。
2. 讲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利用公式V = πR^2h,讲解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 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求解过程和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求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准备不规则物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准备测量体积的仪器和工具,如量筒、水位计等。
3. 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如PPT、视频等。
八、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操作。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确保其安全性和准确性。
3.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十、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求法的程度进行反思。
2. 对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3.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3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例6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教具准备: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想听曹称象的故事吗?2、师: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
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
”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
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
2、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生:想。
(生实验、提升感知。
)3、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上来后给学生分工)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4、师:要求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看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5、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自学课本第39页例6,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6、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例6,师巡堂点拨辅导。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页例6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合作能力和自觉探究能力,促进能力的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归纳排水法求体积的算理。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橡皮泥、西红柿、量杯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曹操很高兴,带着他的儿子曹冲和其他官员一同前去看大象。
人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曹操说:“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人说:“这得造一杆巨大的秤。
”有人说:“即使有了大秤也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秤举起来呢?”这时候,只有七岁的曹冲灵机一动站出来说:“我有个好办法。
我们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实践,就一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民主导学(一)探究新知出示橡皮泥、西红柿、土豆、石头等师质疑: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板书题)生:想学生实验、提升感知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上来后给学生分工)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师:要求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看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自学本第1页例6,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学生自学本第1页例6,师巡视指导。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3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柱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生回答)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学生的猜测为后面的实验验证做好了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圆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巧妙地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㈠交流猜测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6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6篇)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播放体积公式课件)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4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探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橡皮泥、梨、量杯、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某邮政运货车,车厢是长方体。
从里面量长3米,宽2米,高2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谈话导入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橡皮泥、梨、石头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2、出示大屏幕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橡皮泥梨师:我们一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师:大家想怎么解决呢?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一会儿我找人说。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求出体积。
师:把不规则的、可以变形的物品捏成规则的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体积。
很好,思路很清晰。
那梨呢,把梨也能削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显然不可能,那怎么办呢?生:可以用排水法。
师:说一说你的思路。
生:先在杯子里放一些水,记住它的刻度,再把梨放入杯子里,也记下刻度,两次刻度的就是梨的体积。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师: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师: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排水法只能求出沉入水中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1、出示大屏幕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容器,能求出珊瑚石的体积吗?分析:题中告诉我们水的体积了吗?能求出来吗?知道总体积吗?怎样求?你会解答吗?2、练习九第8题读题,分析:这道题怎么做?3、把一个苹果浸没在一个枝头为1.2分米的正方体水箱中,此时水箱刚好满了,拿出苹果,水面高度为0.9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5设计说明1.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明确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排水的方法计算出它的体积;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明确上升(或下降)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没入水中的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课件、量杯、西红柿或土豆、正方体和长方体容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在盒子里放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猜老师会拿出什么形状的物体。
拿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时,复习体积计算公式。
2、拿出西红柿和马铃薯,跟正方体和长方体相比,揭示规则物体与不规则物体的概念。
3、揭示课题,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启发诱导,进行探索。
1、用量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让学生猜想、估计手中的西红柿的体积。
(2)哪个小组估计的结果较接近?你们有没有好办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测算出西红柿的体积?学生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方法。
师给予肯定及评价。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想把西红柿切成近似的正方体或长方体,从而测量计算出体积;有的想把西红柿放入已知体积的水中,看水上升了多少,从而计算出体积;有的想把西红柿搅成泥,在放入规则的容器中,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师对可行的方法给予认可,并肯定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4)明确运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并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填写。
师进行巡视。
[学情预设: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选择将西红柿放入已知体积的水中,测量出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有的小组选择将西红柿先放在水中并记下二者的体积和,再拿出西红柿,测量出下降的那部分水的体积…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验的情况给予指导。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点: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正确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法:启发谈话法讲解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2分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8分钟)自学内容:课本39页例6.自学方法:认真看书,独立思考,重点看图看红色字看计算方法。
最后小组交流。
自学思考:雪花梨没放入水中刻度是多少?放入水中后刻度是多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怎样计算?三、合作交流(10分钟)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1分米。
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2、将一个正方体铁块,浸没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的水中。
取出后,水面下降0.5厘米。
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10平方厘米,这块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四、质疑探究(6分钟)1、根据思考题师生交流。
2、总结方法:可以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水的体积-没放入不规则物体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体积。
3、跟踪练习:在一只长5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体玻璃水缸中,放入一块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后,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五、小结检测(6分)1、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检测(1)把一个铁球沉没在长1.5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体容器里,水面由4.5分米上升到6分米,你能求出这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吗?(2)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dm,向容器中倒入5.5l的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
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5cm。
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六、堂清(8分钟)41页7、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能较好地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西红柿、土豆、石头、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听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师:介绍故事情节,重点环节说明。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往下沉多少,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我们称一称石头的重量。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用这个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怕做不道,就怕想不道,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善于动脑,就一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师生交流、经历过程
师:出示西红柿、土豆、石头
师:这些物体不象长方体和正方体那样比较有规则,同学们想知道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吗?
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谁愿意上来?
生:一位同学看容器现在的水位,并读出来,另一位同学随后把一个土豆放入此容器中,第一位同学再次读出此时的水位。
师:要求其余的同学认真观察,看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实验围绕上述问题,
师:看哪位同学能很快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师:学生自学课本,师巡堂点拨辅导。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方法。
学生:尝试练习
2、实验汇报、感悟收获
师:请同学将放在容器中的西红柿取出,观察水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师:请同学把一个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又观察到了什么?
生:讨论上述两个实验现象,并发表不同意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多媒体课件,再次直观感受;
师:适当板书:
A.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B.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下降部分水的体积
C.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溢出部分水的体积
3、小结
师:上述的方法我们称它为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三、实践反思、巩固运用
师:一个容器的底面积是78平方厘米。
容器里装满水,水中沉没一
块铜块。
取出后,容器里水的高度下降了2厘米。
体积是多少? 生:组内讨论、集体讲评
师:一个长方体鱼缸,长80cm,宽50cm,蓄水深20cm,现将一块石头假山模型完全放入水中,此时水面上升了2cm,求这个假山模型的体积?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出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我们面对不规则物体是一个庞然大物或是细小的颗粒,又该怎样去计算它们的体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