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水土保持学_绪论汇总

第一章 水土保持学_绪论汇总
水土保持: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 源的效益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3/3/2014
7
3/3/2014
8
3/3/2014
9
3/3/2014
10
3/3/2014
11
一、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水土保持学: 研究水土流失形式、发生原因和规律、水 土保持基本原理,据以制定规划和运用综 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江河与风沙, 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 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 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应用科学。
3/3/2014 56
六、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2、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基础理论研究
(7)在泥石流、滑坡方面 泥石流滑坡形成机理;泥石流滑坡动力学和成灾机制;山地灾 害于生态环境耦合作用机制。
3/3/2014
57
六、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2、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水土保持关键技术方面
3/3/2014
19
3/3/2014
黄河壶口瀑布
20
3/3/2014
21
新疆水土流失情况
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占全 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8.9% 全疆近7万平方公里的绿洲面积中,有2万平 方公里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新疆87个县(市)中80个县(市)有沙化土地, 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1200万人遭受荒漠化 危害。(新疆总人口2200万)
3/3/2014 52
六、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1、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趋势
注重土壤侵蚀机理研究 注重研究手段革新(3S技术) 理念不断深化,多学科交叉趋势明显 注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生态修复的研究 注重流域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将水土流失治理与 河流健康相结合 注重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水土保持学 绪论

水土保持学 绪论

需要研究的重大基础课题有:泥石流滑坡形成机理;泥石流滑坡动力学和成灾 机制;山地灾害于生态环境耦合作用机制。
2.2 水土保持关键技术方面: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监测评价关键技术。
(2)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
(3)坡地整治与沟壑坝系优化建设技术。
(4)林草植被快速恢复与建造技术。
(5)林草植被自我修复技术。 (6)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管理与调控技术。 (7)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开发技术。 (8)在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方面,主要内容有:泥石流滑坡 预测预报技术体系和业务平台;泥石流滑坡监测技术和警报器研制; 山地灾害减灾决策机制与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 水土保持学
是研究水土流失原因和发展过程,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 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 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
(1) 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成与损失过 程;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土壤侵蚀的特征。
(2) 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即研究在不同的气候、地形、地 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 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因素在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中的作用,为制 定水土保持规划和设计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 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提供理论根据;研 究各项措施的技术问题;
(2)与地貌学的关系 地形条件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水蚀及风蚀等水土流失作用又对 塑造地形起重要影响。各种侵蚀地貌是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对象。
(3)与地质学的关系 水土流失与地质构造、岩石特性有密切的关系。滑坡、泥石流等大规模的水土 流失形式和水土保持工程涉及的地基、地下水等问题的研究与解决,都需要运用 第四纪地质学及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专业知识。 (4)与土壤学的关系 土壤是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破坏的主要对象,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贮水、 渗水和抗蚀能力。因此,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与防止水土流失关系密 切。同时,水土流失地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也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

1-2水土保持原理

1-2水土保持原理

坐标确定的方向有规律的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


地域分异规律:支配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
从高级单位分化到低级单位现象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水土流失地带性规律
2、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太阳辐射
地带性分异 纬 度 地 带 性 经 度 地 带 性 垂 直 地 带 性
矛盾
地球内能
非地带性分异 地球内能引起的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
地 域 分本 异质 规成 律因 的
温带草原带
荒漠带 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高山植物区
长白山高山苔原带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
温带荒漠
E
温带草原
D
温带落 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B
热带季 A 雨林
亚寒带 温带落叶 针叶林 阔叶林带 带
一般来说,耕地土层深厚且剖面土壤肥力接近的情况
下,容许流失量可大些;对于土层薄、少量侵蚀即会显著 降低生产力的情况,其值要低。
2
第二节 水、沙平衡原理
(三)我国采用的T值
我国根据有效土层厚的抗蚀年限,划分出土壤潜在侵蚀 危害程度(P18)。显然,无险型土壤抗蚀年限最长,容许流 失量可大些;极险型和毁坏型,容许流失量应取最小值。 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设想沿区域的边界作一个垂直 的柱体,柱体底部为地面心下 的某一水平面,假设在该水平 面上下的水量不进行交换。
第二节 水、沙平衡原理 (三)区域水量平衡方程
计算时段内的区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 P+ Rs + Rg = E+ Rs + R'g + qa +△W

1-2水土保持原理

1-2水土保持原理

4、非地带性差异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
现的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 西侧是温带森林
地形地貌
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海陆分布,56 °S~65 °S是广阔的海洋
第一节 水土流失地带性规律
二、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
(一)地表水、热状况与外营力的关系 (二)侵蚀的地带性规律 (一)地表水、热状况与外营力的关系
土壤侵蚀与地表水热状况是分
不开的:


2000•
高温少雨地区,风化作用以物
理风化为主,风蚀严重;
高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雨区,化学风化为主,
低温少雨区,风蚀为主。
水力侵蚀活跃;
年均降水量(mm)
图1-2 侵蚀形式与水、热关系
第一节 水土流失地带性规律
(二)侵蚀的地带性规律
全球可划分为三个气候侵蚀带即: 1.冰雪气候侵蚀带:气候特点是降雪量大于消融量,形成冰
容许流失量是发展持续农业的重要条件,因此,可以 简称为维持土地持续高生产力的最大侵蚀量,又称T值。 该量值决定于某地的风化成土速度W和土壤可溶物质 移动速度D。 可用公式表示为: W = T+D T= W-D 式中:T为侵蚀率。
2
第二节 水、沙平衡原理
(二) T值范围
美国依据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土层深度、流失区域大 小、保证下游的安全等条件确定不同情况的T值(P17)。
②闭合流域多年水量平衡方程
P = E + R + △W
P为流域平均年降水量,R为流域年径 流深,△W为年终与年初流域蓄水量的 增量。 如△W为正值,则表示年内的降水一部分消 耗于径流和蒸发,其余则储蓄在流域之内; 如△W为负值,表示年径流和蒸发不仅来源 于降水,还有一部分取自流域原有的蓄水量。

水土保持学(全套课件300P) ppt课件

水土保持学(全套课件300P)  ppt课件

ppt课件
11
土壤侵蚀的研究进展
国外以美国为例 围绕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1、土壤侵蚀与水质管理; 2、土壤侵蚀与土壤资源管理; 3、基于保持规划与环境保护的侵蚀预报技术;
ppt课件
12
1、土壤侵蚀与水质管理
研究: 沉积物分离、运移和沉积的定量关系; 地表条件与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定量关系; 不同耕作和管理措施条件下,不同农业 化学物质向地表径流的排放量; 有效控制污染物向地表径流排放措施; 改进WEPP。
ppt课件
13
2、土壤侵蚀与土壤资源管理
研究: 有效的土壤保持技术; 获取更多的资料为制定土壤保持措施提 供依据。
一个例子: 聚丙稀酰胺用于防止陡坡地的土壤侵 蚀
ppt课件
14
3、基于保持规划与环境保护的侵蚀预报技术
把WEPP应用于营养 和杀虫剂流失的预报
重点: 继续完善WEPP; 水土流失与非点源污染的关系。

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地表的太阳辐
射量由北向南呈规律性排列
气候、植物和动
物也成带状分布。

但是,地球表面不是一个连续的、均匀的、具
有相同物质组成的行星,大陆占地表的29%,海洋
占71%,这种面积的数量对比关系,使大陆与海洋 以及大陆的东岸、西岸和内部的自然地理要素分布 更为复杂。
ppt课件
30
(一)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ppt课件
17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与基础性自然科学的关系
气象学
水文学
地貌学
地质学
土壤学
• 2、与应用科学的关系
农业科学
林业科学
水利科学
环境科学
ppt课件

水土保持学(第一章)

水土保持学(第一章)

指生态系统在结构未受到直接损害 时,其功能受到影响的情景。
• 自然干扰的生态系统总是返回到生态系统演 替的早期状态,一些周期性的自然干扰使生 态系统呈周期性的演替,自然干扰也是生态 演替不可缺少的动力因素。 • 人为干扰下生态演替可能加速、延缓、改变 方向甚至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干扰常常 产生较大的生态冲击或生态报复现象,产生 难以预料的有害后果。
五、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
大气
气象的
土壤和岩石矿 物质
剩余有机体 (活的和死的)
气象的
溶于水和土壤
★价值增殖 ★信息传递 六、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 1.概念 是保持生态平衡条件下的经济平衡,是生态平 衡与经济平衡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矛盾统一体, 是在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进化过程中,流域管理 的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相统一的平衡状态。
不同 稳定性不同
二、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水土保持基本原理
第一节 水土流失地带性规律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地带性(physical geographic district) 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过程和现象在空间分布上 都依据各自所有的自然地理特点,呈有规律的带状排 列。
二、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 (一)地表水、热状况与外营力的关系 地表水、热状况不同,决定了不同性质的外营力 作用及其强度。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
生态学
地理学
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 和方法研究景观
景观可分为 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
一、景观生态的属性
空间组成
地球化学背景 自然干扰 植被内源演替 人类活动
异质性
空间构型 空间相关
点格局 线格局

水土保持绪论学习教材PPT课件

水土保持绪论学习教材PPT课件

2.森林与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西周时森林覆被率53%,清代 时15%,解放后6.1%,目前7.4%,黄河 年输沙量16亿吨。
长江
• 长江流域5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36万km2, 80年代56万km2,湖泊面积由2.2万km2减 少到1.2万km2,多年平均输沙量在5.14亿 吨。
美国
美国在建国初期由于过度开发,1870年西部 开垦约 180 万亩,到 1930 年已扩大到 1.13 亿亩, 60 年里增长了近 60 倍。由于植被破坏 1934 年 5 月 11日发生了巨大的黑风暴,黄土蔽日,大气含尘 量达到40吨/km2,形成了东西长1500英里,南北 宽900英里,高2英里的巨大黄色尘土带,狂刮了 约 3 天,越过了 2/3 的大陆,刮走了 3 亿吨表土, 毁掉了4500多万亩的耕地。风暴过后,西部平原 水井和溪流干涸、农作物枯萎、牛羊渴死、大批 人逃离。
森林具有重要的杀菌作用:
• • • • 王府井大街: 林茵大道: 机关大楼: 香山公园: 36612 18086 16545 3850
个细菌/m3空气
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其中木本植 物8000多种,乔灌木1400多种;陆栖脊 椎动物2414种;鸟类1244种,哺乳类499 种,爬行类391中,两栖动物类280种。 还有大量的昆虫和其它动物。 • 热带雨林占陆地面积的6%但却包含了地 球上生物种的近1/2。
净化水质
• 对于非点源污染的水质有重要的净化作 用,施肥、农药等。无林的山坡的水流 每平方公里的溶解物16.9吨,有林的只有 6.5吨。
净化大气
• 城镇平均每天每人排出0.9kgCO2,吸入 0.7kgO2。则城镇每人平均需要绿地10m2, 可基本保持平衡。1亩阔叶林吸收70kg CO2/日,制造 50kg CO2/日;森林植物可吸 收多种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氟化氢、 氯气、二氧化氢、二氧化硫、甲烷、氨 气等。

第一章水土保持学绪论-PPT精选文档

第一章水土保持学绪论-PPT精选文档

3/3/2014
24
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3/3/2014
25
3/3/2014
26
3/3/2014
27
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3/3/2014
28
堤 防

3/3/2014

29
3/3/2014
30
3/3/2014
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干旱的发展
31
破坏交通运输
3/3/2014
32
3/3/2014

水土保持: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 源的效益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3/3/2014
7
3/3/2014
8
3/3/2014
9
3/3/2014
10
3/3/2014
11
一、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水土保持学: 研究水土流失形式、发生原因和规律、水 土保持基本原理,据以制定规划和运用综 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江河与风沙, 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 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 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应用科学。
我国水土流失分布
全国土壤侵蚀图
风力侵蚀
水力 侵蚀
3/3/2014
冻融侵 蚀
17
一、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研究内容
②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③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 ④ 水土保持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2014
18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
1.中国水土流失状况 据第三次全国土壤侵蚀调查(2000-2019) 数据统计,2000年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 356 万km2 ,占国土面积37%。其中, 水蚀面积161万km2 ,风蚀面积195万km2

水土保持学---第一章 绪论

水土保持学---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概论水土保持学1. 水土保持学研究对象2. 水土保持学国内历史沿革与发展3. 水土保持学国外历史沿革与发展4. 水土保持学遵循的原则5. 水土保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水土保持学研究对象及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意义(一)研究对象1、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利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证生产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水土保持学》1962年农业出版社)2、在劳动人民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发展农业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地表水土流失的形势、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控制水土流失的基本原理,治理规划技术措施及其效益的,以达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治理江河和风沙,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

(《水土保持概论》1982年农业出版社)◆3、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风沙区的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应的应用技术科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1992年农业出版社)✓水土保持工作局限于山丘区、风沙区,对该区进行水土资源的保护与改良✓保持不仅对水土资源保护,而且要合理、科学、持续地利用水土资源✓水土保持学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应(二)水土保持的意义1、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发展趋势特点: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

红土、黄壤、黑土区较严重2、水土流失危害i. 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ii. 削弱了地力,加剧了干旱灾害iii. 泥沙淤积河床,加剧了洪涝灾害iv. 影响了航运,破坏了交通安全v. 泥沙淤积湖泊、水库,降低了综合利用功能vi. 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3、水土保持的意义i. 保护了土地资源,增加了耕地ii. 改良了坡耕地,提高了抗旱能力,促进了高产稳产iii. 发展了山区经济,解决了温饱问题,促进了山区脱贫致富iv. 改善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减轻了洪涝灾害v. 减少了河流泥沙,改善了水质vi. 保护了工矿、交通,促进了航运事业。

水土保持课件文稿演示

水土保持课件文稿演示
进城市规划中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第一节 水土保持的定义 第二节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水土保持的特点和意义 第四节 水土保持的对象 第五节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第六节 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 水土保持的定义:
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 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有植物措施(如水保造林、 水保种草、水保耕作等)和工程措施(如坡面工程、 沟道工程、挡墙工程等)。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 国内外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水土生态保持好比一个国家的脸面 ,水土生态保持做 得好 ,国家就山川秀美 ,人与自然就和谐 ; 水土生态良 好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与进步 。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 水土保持的对象
水土保持是自然资源保育的主体 保育的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保持的内 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不能把 水土保持理解为土壤保持、土壤保护,更不能将其 等同于侵蚀土壤控制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是人们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活动中所应遵循的 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水土保持课件文稿演示
• 章次 • Leabharlann 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课程安排
题目
教学时数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4

水土保持学

水土保持学

水土保持学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Preface第二章水土保持学的理论基础Theoretical Basis第三章土壤侵蚀的基本理论Basic Theories第四章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技术体系Measures第五章沙漠化防治技术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第六章流域管理的原理和技术Watershed Management第七章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Different Regions第一章绪论Preface一、水土保持学的相关概念二、学习水土保持学的意义三、国内水土保持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四、国外水土保持学研究概况五、水土保持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一、水土保持学的定义北京林学院土壤教研组1961年编著的我国第一部《水土保持学》中:水土保持学(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是研究水土流失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科学。

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以及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

土壤侵蚀(soil erosion):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水土保持学与水利科学的区别1.在研究有关水、土的运动规律方面:水土保持学着重研究从坡面到沟壑水土流失产生、发展的规律;而水利科学着重研究径流、泥沙进入河流后的运行规律。

2.研究治理措施方面:水土保持学着重研究农、林、牧、水利等综合措施,并一般限于小型水利工程,而水利科学研究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并着重大、中型工程。

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又各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重点,是两门独立的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是根治河流水害、开发河流水利的基础。

史上最强水土保持学土壤学课件

史上最强水土保持学土壤学课件
35
➢ 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
在我国引起土壤侵蚀的外
营力种类主要有水力、风力、
重力、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

力、温度(由冻融作用而产生的 壤

作用力)作用力、冰川作用力、 蚀
化学作用力等,因此土壤侵蚀
类 型
侵蚀、化学侵蚀和生
物侵蚀等类型。
37
➢ 按土壤侵蚀发生速率划分
依据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大小和是否对土 资源造成破坏,将土壤侵蚀划分为加速侵蚀 (accelerated erosion)和正常侵蚀(normal erosion)。
38
人类出现前

古代侵蚀



现代侵蚀
人类出现后
加速侵蚀 正常侵蚀
地质侵蚀
加速侵蚀 非人为活动影响时
正常侵蚀
坡耕地水、土、肥流失后,土地日益瘠薄, 田间持水能力降低,加剧了干旱开展。据统计全 国多年平均受旱面积约1960万hm2〔2.94亿亩〕, 成灾面积约673.3万hm2〔1.01亿亩〕。
8
❖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土壤侵蚀使大量坡面泥沙被冲蚀、运搬后沉 积在下游河道,消弱了河床泄洪能力,加剧了洪 水危害。
在理论教学中,以讲授土壤侵蚀侵蚀 形式、土壤侵蚀发生开展规律和分析影响 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为主。
在课程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
学生较为深刻地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
土壤侵蚀的发生开展过程。
3
1.2.2 与其他课程关系
在土壤侵蚀规律方面,土壤侵蚀原理以与影响土壤 侵蚀自然因素有关的学科为根底,在土壤侵蚀防治方面,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许多学科发生了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的作用。
22
2.2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

第1章:绪论_2017

第1章:绪论_2017
1.3.1 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 造成土地严重退化,制约山丘区农业生产 ② 淤积江河水库,加剧洪涝灾害 ③ 加重面源污染,威胁饮水安全 ④ 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⑤ 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① 造成土地严重退化,制约山丘区农业生产
近50年来,因水土流失毁掉耕地5000多万亩,年均100万 亩以上。沙化土地每年扩展2460 Km2 。
➢ 国外(以美国为例)
1915年,美国林业局在犹他州设立第一个野外 小区,进行水土流失观测;
1917年,Miller在密苏里开展野外小区观测; 1920年开始,美国贝内特(H.H.Bennet)开始
系统的水土流失定位观测,创立了“土壤保持 学”,成为土壤侵蚀学的奠基人。
➢ 国外(以美国为例)
1.1.3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
水土保持关键技术
(1)水土流失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2)降雨地表径流调控与高效利用技术; (3)水土流失区面源污染控制与环境整治技术; (4)生产建设项目与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5)水土流失试验方法与动态监测技术; (6)坡耕地与侵蚀沟水土综合治理技术; (7)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8)水土保持数字化技术; (9)水土保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 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暴雨径流的汇集过程。
③ 加重面源污染,威胁饮水安全 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的主要载体,水土流失在
输送大量泥沙的同时,也输送了大量化肥、农药和 生活垃圾。
④ 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
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减弱,土壤大量 石化、沙化,沙尘暴加剧。同时,由于土层变薄 ,地力下降,群众平困程度加剧。
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 国草原总面积的50%。

水土保持课件

水土保持课件

第二章 生态建筑理念在我国古建筑中的体现
• 古代城市建设中的优秀实例介绍 • 古代城市建设中的整体思想 •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合 理改造的具体表现 • 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内涵 • 生态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第二章 生态建筑理念在我国古建筑中的体现-优秀实例介绍
• 苏州古城
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改良土壤,增
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的措施。
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流域治理
荒坡作茶园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
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沟头防护 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统计表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开荒种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满目疮痍
第一章 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
• 古老的土地在日益被侵蚀和践踏 • 能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 • 在这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下 •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
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
符合人与 自然和谐 发展的 要求
保持水土 的景观生 态模式
协调人与 环境、人 与自然 的关系
美化生活 环境、提 高生活 质量
实现环境建 设的社会经 济自然生态 系统统一
课程简介-学习课程的意义
• 水土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不能以高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 暂时发展。这就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从定义可以看出:
1. 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及土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而不仅限于土地资源,水土保持不等同 于土壤保持。
2. 保持(Conservation)含义不仅限于保护,而是保护、改良与 合理利用(Protection, improve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水土保持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水土保护、土壤保护,更不能 等同于土壤侵蚀控制。
1950 年农业部召开全国土壤肥料会议, 决定成立水土保持试 验区。
1950年10月,政务院在治理淮河的决定中要求普遍推行水土 保持工作。
24
三、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1952年12月周恩来总理签发了政务院《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 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广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
1950-1954年,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扩建了天水、绥德、西峰、榆 林、延安、平凉、定西、离石等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各省也开 展了水土保持试点,进行坡地利用实验、小流域规划和治理、水 文测验等。到1960年统计,全国共有水土保持试验站、工作站 181处。
1951-195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在黄河中上游地 区组织了三次大规模水土流失查勘。
25
三、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2)全面发展, 综合治理阶段(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80年代末) 1956~1963年,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曾两次修订了全国水土
保持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56年成立了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 195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 1958年, 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在太原召开了全国水土保持
1982 年6 月30 日, 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 持工作条例》。
27
三、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1983年3月, 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 一次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作座谈会, 会后颁发了《关于加 强水土流失重点地区治理工作的暂行规定》, 从此拉开了开展 8片重点治理的序幕, 以后又陆续扩展到17 片。
之则害,而散之则利”,“弃之则害,用之则利”,提出“治 水先治源”。 4.朱显谟院士“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全部降水就地 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
22
三、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1)初始研究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失 败后,由于长期战乱,无耕地的贫苦农民到山区陡坡毁林开垦, 破坏森林植被,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夫天下之水,莫大于河。天下有沟洫,天下皆容水之地,黄 河何所不容?天下皆修沟洫,天下皆治水之人,黄河何所不治? 水无不治,则荒田何所不垦?一举而兴天下之大利,平天下之 大患!”
21
二、水土保持理论提出:
2. 明朝万历年间著名水利专家徐贞明“治水先治源”理 论:《潞水客谈》:“水利之法,当先于水之源”、“水聚
23
三、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1945年中国水土保持协会在重庆成立,策划水土保持工作的 开展。
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甘肃天水、陕西长安、四川内江、福建 长汀河田、广西柳州西江等地设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进行水土 流失规律的研究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试验,开创了中国的水土保持 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农林科研单位设置了水土保持系。
试验研究现场会, 推动了全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开展。北京林 学院成立了水土保持专业,开始了中国水土保持高级人才的培养。
26
三、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1980年,北京林学院成立水土保持系,正式培养水土保持 专业人才,科拓宽了研究领域。
1980 年4 月, 水利部在山西召开了13省( 区) 水土保持小流 域治理座谈会, 在会上拟定颁发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 ( 草案)》, 第一次明确了我国现阶段小流域的概念。从此, 全 国进入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顶层层梯田、水田形成壮丽景观。 5. 明代起,黄土高原开始打坝淤地,水土保持理论提出:
1. 南宋魏岘的“森林抑流固沙”理论:《四明它山水利备
览》:“植榆柳之属,令其根盘错据,岁久沙积,林木茂盛, 其堤愈固,必成高岸,可以永久。”
2. 明代周用“使天下人人治田,则人人治河”思想:
3. 水土保持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16
二、研究对象
从水土保持学的定义可以看出,水土保持学的研 究对象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 水土流失规律: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发生和发 展规律。这部分内容要利用水力学、水文学、土壤学、 地质学等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研究。 2. 水土保持措施:研究与探寻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 措施,即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 施、农技措施。
华南农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
2
9
12
坡改梯
13
14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水土保持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一、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
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 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 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 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 技术科学。
17
第二节 我国水土保持的历史沿革
一、水土保持措施
1. 公元前16世纪(商代):区田法,与现在的掏种法和 坑田法非常相似。
2. 在西周(公元前11-7世纪)已采用封山育林方法在山 区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3. 西汉时代(公元前206-204年),山区已出现梯田的雏形。 4. 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从山脚到山
1923年,南京金陵大学任承统等首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 法在山西、山东开展水土流失状况的调查研究。
1940年,原黄河水利委员会林垦设计委员会同金陵大学农 学院、四川大学农学院,在成都召开了防止土壤侵蚀的科学研 究会,会上首次提出“水土保持”一词。同年8月林垦设计委 员会改称为水土保持委员会。水土保持开始成为专用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