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高分子物质,由氨基酸构成,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的结构和代谢物质的合成,也是细胞信号传递、能量传递和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的种类多样,包括酶、激素、抗体、细胞骨架、肌肉等。

2. 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由一羧基和一氨基组成,此外还有一个侧链。

人体内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其中9种是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氨基酸不仅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细胞代谢和酶活性的调控物质。

3. 核酸核酸是一类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种,由核苷酸组成,主要作用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存储了生物的遗传信息,RNA则参与了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过程。

生物体内的核酸种类多样,包括单链RNA、双链RNA、转录因子、siRNA等。

4. 核苷酸核苷酸是核酸的组成单元,由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碱基分为嘌呤和嘧啶两类,糖分为脱氧核糖和核糖两类,磷酸则是核苷酸分子中的反式结构。

生物体内的核苷酸种类多样,包括腺苷酸、鸟苷酸、胞苷酸、尿苷酸等。

5. 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代谢反应的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催化生成或者分解特定的分子。

酶在生物体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参与了代谢、能量转化、信号转导、免疫防御等生理活动。

6. 代谢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等。

代谢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过程,能够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

代谢活动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核酸等。

7. 糖原糖原是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一种多糖物质,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组成。

糖原主要储存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当身体需要能量时,肝脏和肌肉会将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通过血液输送到需要能量的器官。

8. 糖类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多种类型。

糖类在生物体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参与能量代谢、合成酶和抗原等生理活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汇总绪论1、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就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2、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称为新陈代谢。

通过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更新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这就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就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环节。

药学生物化学:就是研究与药学科学相关的生物化学理论、原理与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药品临床方面应用的基础学科。

第一章糖的化学1、糖基化工程:通过人为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或调整)蛋白质上的寡糖链,使之产生合适的糖型,从而达到有目的地改变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单糖就是糖类分子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组成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3、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有的成胶体溶液,有的不溶于水,均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4、寡糖:就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5、结合糖:也称糖复合物或复合糖,就是指糖与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的复合分子。

6、同聚多糖:也称均一多糖,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戊糖胶、木糖胶、阿拉伯糖胶、几丁质等。

7、杂多糖:也称为不均一糖,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如肝素、透明质酸与许多来源于植物中的多糖如波叶大黄多糖,当归多糖,茶叶多糖等。

8、粘多糖:也称为糖胺聚糖,就是一类含氮的不均一多糖,其化学组成通常为糖醛酸及氨基己糖或其衍生物,有的还含有硫酸。

如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等。

9、糖蛋白:就是糖与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的复合分子。

其中糖的含量一般小于蛋白质。

10、肽聚糖:又称胞壁质,就是构成细菌细胞壁基本骨架的主要成分,肽聚糖就是一种多糖与氨基酸链相连的多糖复合物。

生化名词解释总结

生化名词解释总结

第二章氨基酸1、构型(configuration)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

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

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2、构象(conformation)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

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3、旋光异构:两个异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但因其异构现象而使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不同的现象。

4、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第三章蛋白质的结构1、肽(peptides)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2、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3、肽平面:肽链主链上的肽键因具有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使连接在肽键上的6个原子共处的同一平面。

4、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5、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肽链中的主链借助氢键,有规则的卷曲折叠成沿一维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

6、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螺旋、折叠、转角)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折叠花式(folding motif)或折叠单位(folding unit)7、结构域:在较大的球状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往往形成几个紧密的相对独立的球状实体,彼此分开,以松散的肽链相连,此球状实体就是结构域8、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者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共价键的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成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的学科2.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3.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分子解离成阴阳离子的趋势相等,净电荷为零,呈兼性离子状态,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5.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涉及侧链原子的构象6.亚基:四级结构中每一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本章考的最多的名词解释)二、问答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点是什么?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结构特点: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属于α–氨基酸(脯氨酸除外)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属于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2.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中的次级键断,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3.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维持二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什么?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涉及侧链原子的构象种类: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氢键重点: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稳定的是肽键二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氢键三级结构稳定的是疏水键α–螺旋是蛋白质中最常见最典型含量最丰富的二级结构形式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只有具有三级结构才能发挥生物活性。

如果蛋白质只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则三级结构为其最高级结构只有完整的四级结构才具有生物学功能,亚基单独存在一般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胰岛素虽然由两条多肽链组成,但肽链间通过共价键(二硫键)相连,这种结构不属于四级结构蛋白质的变构现象例子:老年痴呆症、舞蹈病、疯牛病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和同种电荷是维持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填空题)凝固的前提是发生变性,凝固的蛋白质一定发生变性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并凝聚成块状称为凝固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核苷酸:核苷分子中戊糖的自由羟基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连接而形成的化合物。

生化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生化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生化名词解释第一章1.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2.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3.三级结构: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5.超二级结构: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由2个或2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称为超二级结构。

6.模体:蛋白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或作为一个独立结构一部分的相邻的二级结构的聚合体。

7.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通过提供一个保护环境从而加速蛋白质折叠成天然构象或形成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8.肽单元(peptide unit):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构成。

9.结构域(domain)指的是分子量大的蛋白质折叠成的结构紧密、稳定的区域,可以各行其功能。

10.蛋白质变性(protein denaturation):在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11.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信息大分子,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12.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或RNA分子,通过碱基对之间氢键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包括DNA和DNA的双链,RNA和RNA的双链,DNA和RNA 的双链。

13.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DNA和H1、H2A,H2B,H3和H4等5种组蛋白共同构成。

生化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问答重点知识总结

生化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问答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C、H、O、N、S )以及磷、铁、铜、锌、碘、硒。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氨基酸的三字母英文缩写: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氨Asn;谷氨酰胺Gln;苏氨酸Thr;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氨基酸的通式:,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肽腱。

★氨基酸的分类: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极性、中性氨基酸: 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氨Asn;谷氨酰胺Gln;苏氨酸Thr极性、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极性、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甘氨酸Gly分子量最小的具有旋光性的氨基酸:丙氨酸Ala支链氨基酸: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Phr;色氨酸Trp;酪氨酸Tyr杂环氨基酸:脯氨酸Pro;色氨酸Trp;组氨酸His羟基氨基酸:丝氨酸Ser;酪氨酸Tyr;苏氨酸Thr含酰胺基氨基酸: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Cys;甲硫氨酸Met亚氨基酸:脯氨酸Pro★谷胱甘肽(GSH)由哪三个氨基酸残基构成?有何生理功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三肽。

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

★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在某一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呈电中性,此时该溶液的pH值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紫外吸收性质: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芳香族氨基酸Trp, Tyr ,因此在280nm 波长附近有特征性吸收峰。

生物化学重点笔记(基本知识)

生物化学重点笔记(基本知识)

生物化学重点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P1也称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机(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现象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碱基堆积力(碱基平面堆积力)P18是由芳香族碱基π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3、 DNA三级结构P20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折叠卷曲而成的构象。

4、结构域P50对于较大的球状蛋白分子,它的一条长的多肽链在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形成若干个空间上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近似球状的紧密实体,这种紧密球状结构被称为结构域。

5、核酸变性P30是指核酸在高温、酸、碱或一些变性剂(如尿素等)的作用下,其氢键被破坏,导致有规律的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律“线团”的过程。

6、分子杂交P31把不同来源的DNA链放在同一溶液中作变性处理,或把变性的DNA与RNA放在一起,只要它们之间的某些区域有碱基配对的可能,一旦进行退火处理,它们之间就可形成局部的DNA-DNA或DNA-RNA杂合体双链,这一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7、等电点P40在某一PH值的溶液中,若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氨基酸带有数量相等的正负两种电荷,即静电荷等于零,此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8、超二级结构P49在蛋白质中,某些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常常相互靠近、彼此作用,在局部区域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聚合体,充当更高层次结构的构件,该二级结构的聚合体就称为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

9、变构效应(变构作用)P59是指寡聚蛋白质分子中,一个亚基由于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发生构象变化,引起分子构象和功能的改变,并引起相邻亚基的分子构象和功能也发生改变。

10、全酶(结合酶)P70酶分子中除蛋白质部分外,还含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质的有机小分子或金属离子,这类酶统称为结合酶或全酶.11、辅酶、辅基P71辅酶是指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有机物质,通过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法可以除去。

辅基是指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有机物质,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名词解释1)蛋⽩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下,蛋⽩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物活性的丧失,称蛋⽩质变性。

2)蛋⽩质的⼀级结构:在蛋⽩质分⼦中,从N-端⾄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式称为蛋⽩质的⼀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

4)DNA的⼀级结构:指DNA分⼦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素:⼀类维持⼈体正常⽣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少,必须有⾷物供给的⼀类低分⼦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后者称为辅助因⼦,酶蛋⽩和辅助因⼦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酶分⼦中的必需基团在其⼀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

8)竞争性抑制作⽤: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竞争酶的活性中⼼,从⽽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称为竞争性抑制作⽤。

9)⽣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系列氧化分解,最终⽣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酸化⽣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能磷酸键(或⾼能硫酯键),由此⾼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关,以底物⽔平磷酸化⽅式只产⽣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成⽔,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完整)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完整)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肽键: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脱去水分子后所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

2. 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成点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

3. 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特殊的功能,称为模体。

4. 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多个结构紧密的区域,并行使特定的功能,这些区域被称为结构域.5。

亚基:在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肽链所形成的完整三级结构。

6. 肽单元:在多肽分子中,参与肽键的4个原子及其两侧的碳原子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称为肽单元。

7.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称之为蛋白质变性。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稳定的双螺旋空间构象破环,双链解链变成两条单链,但其一级结构仍完整的现象称DNA变性.2。

Tm:即溶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核酸在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在Tm时,核酸分子50%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

3. 增色效应:核酸加热变性时,由于大量碱基暴露,使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增色效应.4. HnRNA:核内不均一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的mRNA初级产物比成熟的mRNA分子大得多,称为核内不均一RNA。

hnRNA在细胞核内存在时间极短,经过剪切成为成熟的mRNA,并依靠特殊的机制转移到细胞质中.5。

核酶:也称为催化性RNA,一些RNA具有催化能力,可以催化自我拼接等反应,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叫做核酶。

6. 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分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核酸分子杂交.第三章酶1. 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生化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生化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人体机能学生化部分重点整理一、选择*SAM是活性甲基供体;PAPS是活性硫酸根供体;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蛋白质1.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g %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 (凯式定氮法)2.20种编码氨基酸:蛋白质由20种L-α-氨基酸组成3.氨基酸的分类: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p10-11)4.营养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但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假设来写一两本书)5.紫外吸收最大吸收峰在280 nm 附近6.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7.蛋白质变性的应用:高温、高压灭菌、低温保存酶、疫苗等,防止蛋白质变性8.谷胱甘肽:GSH 缺少GSH可致“蚕豆病”功能:①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蛋白质和酶分子中的巯基免遭氧化,使蛋白质处于活性状态。

②谷胱甘肽的巯基作用,可以与致癌剂或药物等结合,从而阻断这些化合物与DNA、RNA或蛋白质结合,保护机体免遭毒性损害。

酶1.酶促反应的特点:(1)极高的催化效率;(2)高度的特异性;(3)酶活性的可调节性2.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1)避免细胞产生的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2)保证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3)酶原可以视为酶的储存形式3.酶的抑制作用:⑴不可逆性抑制作用: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①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相似,能和酶的底物分子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相结合,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②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底物浓度比,如加大底物浓度可减弱或解除抑制作用氨基酸代谢⒈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①转氨基作用;②氧化脱氨基作用;③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④非氧化脱氨基作用⒉血氨的去路:在肝内合成尿素,这是最主要的去路⒊尿素循环:⑴部位:肝细胞线粒体、胞液⑵关键酶: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⑶与三羧酸循环的联系物质:延胡索酸⒋⑴高血氨症:肝功能严重损伤,尿素合成障碍,血氨浓度升高⑵肝昏迷:脑内α—酮戊二酸减少导致脑供养不足⒌牛磺酸是结合胆汁酸的组成成分⒍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苯丙酮酸尿症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核蛋白体RNA 信使RNA转运RNA核内不均一RNA核内小RNA胞浆小RNA 细胞核和胞液线粒体功能rRNA mRNA mt rRNA tRNA mt mRNA mt tRNA HnRNA SnRNA SnoRNA scRNA/7SL-RNA核蛋白体组分蛋白质合成模板转运氨基酸成熟mRNA 的前体参与hnRNA 的剪接、转运rRNA 的加工、修饰的信号识别体的组分核仁小RNA核酸⒈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期末生化名词解释

期末生化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1、限制性内切酶:原核生物中存在着一类能识别外源DNA双螺旋中 4-8 个碱基对所组成的特异的具有二重旋转对称性的回文序列,并在此序列的某位点水解DNA双螺旋链,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这类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2、从头合成: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CO2和NH3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此途径不经过碱基、核苷的中间阶段,是从无到有的途径。

3、补救合成:利用体内核酸的降解产生的游离碱基或核苷,经过比较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

4、生糖氨基酸:凡能形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和草酰乙酸的氨基酸都称为生糖氨基酸。

5、生酮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能转变为乙酰乙酰-CoA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

(亮、赖)6、生糖兼生酮氨基酸: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既可转变成酮体又可转变成糖的氨基酸称为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异亮、苯丙、酪、色)7、一碳基团:某些氨基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基团。

8、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使原来的α-氨基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原来的α-酮酸则形成了相应的α-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

9、糖酵解:是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降解为乳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分解的途径。

该途径简称EMP途径。

10、柠檬酸循环:在有氧条件下,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先转变为乙酰辅酶A,再通过一个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H20。

这个循环中关键的物质是柠檬酸,因此称为柠檬酸循环11、葡萄糖的异生作用:以一些非糖物质(包括乳酸、甘油、氨基酸、丙酮酸及丙酸等)为前体合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葡萄糖的异生作用。

12、β-氧化:脂肪酸的分解是从羧基端的β-碳原子(从酰基 CoA 开始)开始的,每次切掉两个碳原子单元,这种降解方式就称为脂肪酸的β-氧化。

13、α-氧化:脂肪酸氧化作用发生在α-碳原子上,分解出CO2,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α-氧化作用。

生化总复习

生化总复习

生化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酶的活性中心:指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少数几个氨基残基或这些残基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其形成产物的位于酶蛋白表面的特化的空间区域。

对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或其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常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2.酶原:酶原是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

通过蛋白酶的有限水解,可以将无活性的酶原转变成有催化活性的酶。

3.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及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4.变构酶:一种一般具多个亚基,在结构上除具有酶的活性中心外,还具有可结合调节的别构中心的酶,活性中心负责酶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别构中心负责调节酶反应速度。

5.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因具有与底物相似的结构所以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与酶形成可逆的EI复合物,而使EI不能与S结合,从而降低酶反应速度的可逆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可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解除。

6.超二级结构:在球状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的顺序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常常在三维折叠中相互折叠,彼此作用,在局部区域形成的二级结构聚合体,就是超二级结构7.等电点:氨基酸所带静电荷为零,主要以两性离子存在时,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级移动,此时溶液的PH叫做氨基酸的等电点8.酰胺平面:肽键主链的肽键C-N具有双键性质,因而不能自由转动,使连接在肽键上的六个原子共处于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酰胺平面9.分子杂交: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互补区域形成双链,或DNA单链和RNA单链的互补形成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分子杂交10.透析:小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大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叫做透析。

11.Tm: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变化达到最大变化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作解链温度,用Tm表示12.Southern印迹法:将电泳分离的DNA片段从凝胶转移到适当的膜(如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再进行杂交操作13.Northern印迹法:将电泳分离后的变性RNA吸引到适当的膜上再进行分子杂交的技术。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1. 蛋白质折叠:蛋白质由所含氨基酸残基的亲水性、疏水性、带正电、带负电等特性通过残基间的相互作用而折叠成一个立体的三级结构。

2. 锌指结构:许多转录因子所共有的DNA结合结构域,具有很强的保守性。

它由4个氨基酸(4个Cys残基,或2个Cys残基和2和His残基)和一个锌原子组成一个形似指状的三级结构。

3. 冈崎片段:复制叉上新合成的短的DNA片段,即DNA不连续合成的产物。

细菌的冈崎片段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真核细胞的约为100~200个核苷酸。

4. 尿素循环:又称“鸟氨酸循环”。

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

肝脏是鸟氨酸循环的重要器官。

包括三个阶段,①氨、二氧化碳和鸟氨酸缩合生成瓜氨酸;②瓜氨酸再与一分子氨结合脱去水,生成精氨酸;③精氨酸在肝脏精氨酸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尿素,并重新变为鸟氨酸。

5. 柠檬酸-丙酮酸穿梭系统:线粒体内产生的乙酰 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胞液,裂解后重新生成乙酰 CoA,产生的草酰乙酸转变为丙酮酸后重新进入线粒体。

6. 别构效应:一种分子可以通过分子内某一部分的结构改变,而导致激活部分活性改变的现象,即别构效应,也可称为变构效应。

经常研究的例子是酶的别构效应,然而除了酶以外,如血红蛋白等也有别构效应。

7. 氧化磷酸化:指在代谢物脱氢氧化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的过程中,既消耗了氧,消耗了无机磷酸,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通常称之氧化磷酸化。

常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8. 分子杂交:不同来源或不同种类生物分子间相互特异识别而发生的结合。

如核酸(DNA、RNA)之间、蛋白质分子之间、核酸与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自组装单分子膜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9. 结构域:也指功能域,在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中,多肽链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缔合而成三级结构,三维实体之间靠松散的肽链连接,这种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总结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总结

1、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 克隆集。

2、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线粒体内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柠檬酸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转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化下需消耗ATP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后者可利用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又在苹果酸酶的催化下变成丙酮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

3、三羧酸循环: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地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4、抗代谢物:是指化学结构上与天然代谢物类似,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可与正常代谢物拮抗,从而影响正常代谢的进行。

1、从头合成:指利用简单物质,经复杂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

2、补救合成:指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简单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是指由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4、(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指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重新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5、(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指由磷酸核糖、谷氨酰胺、CO2和天冬氨酸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

6、(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指利用体内游离的嘧啶或嘧啶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步骤合成嘧啶核苷酸的过程。

7、痛风症:是一种嘌呤代谢性疾病,基本生化特征是高尿酸血症,临床常用别嘌呤醇治疗,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结构类似,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

DNA生物合成1、中心法则: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称中心法则。

生物化学考试中重点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考试中重点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考试中重点名词解释生物化学考试中重点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P/O比:生物氧化中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所能生成的ATP分子数称为P/O比。

2.RNA复制:在宿主细胞中RNA病毒以自己的RNA为模板复制出新的病毒RNA。

3.反转录:以R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一条与模板RNA链互补的DNA分子的过程。

4.翻译:在mRNA指令下,按照三个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原则,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5.复制叉(fork):复制时双链打开,分开成两股,新链沿着张开的模板生成,复制中形成的这种Y字形的结构称为复制叉。

6.随从链 (lagging strand)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须等解开足够长度的模板链才能继续复制,得到的子链由不连续的片段所组成。

7.调节基因:调节其它基因的产物合成速率的基因。

!(调节基因可以通过自己的蛋白质也可以通过的RNA(如miRNA)起作用)8.操纵子:由一个启动子共转录的几个不同基因组成的转录单位,即由启动子序列、操纵基因和受操纵基因调控的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结构基因)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操纵子包括: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调节基因(Regulator gene)、启动子(Promoter gene)和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四个部分。

9. 分解代谢物阻遏:当li在含有Glucose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培养基中即使含有乳糖,在Glucose被用完之前,是不会产生与乳糖利用有关的酶,这种效应称为Glucose效应或分解代谢物阻遏。

即葡萄糖对lac 操纵子的阻遏作用称分解代谢阻遏(catabolic repression)。

10. 糖异生:生物体由糖的前体物质转变成葡萄糖或其它糖类的化学反应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的.基本过程可以说是糖酵解过程的“逆转”。

11.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此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最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最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蛋白质
1. 两性离子:指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 NF-kB nuclear factor-kappa B:细胞核中的转录因子,能与免疫球蛋白 kappa 轻链基因的增强子 B 序列特异性结
合,促进 κ 轻链基因表达,故而得名。 3. 氨基酸 amino acid:含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α-碳上,是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4. 亲水氨基酸:即极性氨基酸,R 基团呈极性,一般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对水分子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5. 疏水氨基酸:即非极性氨基酸,R 基团呈非极性,对水分子的亲和性不高或者极低,但对脂溶性物质的亲和性较高。 6. 必需氨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人体(其他脊椎动物)必不需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 7. 非必需氨基酸 nonessential amino acid:动物体自身可以进行有效合成的氨基酸。 8. 蛋白质氨基酸:即标准氨基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由专门的 tRNA 携带,直接参入到蛋白质分子中。 9. 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不能
成分:羰基氧原子,酰氨氢原子和两个相邻α-碳原子组成的一个平面单位。 16.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primary structure: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17. 肽 peptide: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18. 模体 motif:
指在蛋白质或核酸一级结构上,具有特殊生化功能的特定氨基酸或碱基序列,称序列模体;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或作为一个独立结构域一部分的相邻的二级结构的聚合体,被称为功能模体或结构模体,相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 mary structure): 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 condary structure):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骨架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涉及氨基酸侧链的构象。

肽单元: 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 Cα1、C、H、O、N、Cα2 处于同一平面,称为肽单元α-helix:以α-碳原子为转折点,以肽键平面为单位,盘曲成右手螺旋状的结构。

螺旋上升一圈含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0.54nm氨基酸的侧链伸向螺旋的外侧。

螺旋的稳定是靠氢键。

氢键方向与长轴平行。

β-折叠:蛋白质肽链主链的肽平面折叠呈锯齿状结构特点:锯齿状;顺向平行、反向平行稳定化学键:氢键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 iary structure) :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或折迭。

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结构域(domain) : 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和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有独特的空间构象,并承担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分子伴侣 (chaperon): 帮助形成正确的高级结构使错误聚集的肽段解聚帮助形成二硫键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r ternary structure):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亚基(subunit):二条或二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其中,每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模体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几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位置上相互接近,形成特殊的空间构象,称为“模体”(motif)蛋白质的变性: 天然蛋白质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denaturation)。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去除变性因素,有的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构象及功能盐析(salt precipitation)是将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沉淀。

电泳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pI的溶液中为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能向正极或负极移动。

这种通过蛋白质在电场中泳动而达到分离各种蛋白质的技术, 称为电泳(elctrophoresis)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和携带者,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参与遗传信息表达的各过程。

DNA和RNA的一级结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即碱基的排列顺序。

double helix model: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绕同一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的结构。

磷酸-戊糖骨架位于外侧,两条链上的碱基以A=T、G=C相连,构成碱基平面,位于螺旋内侧。

螺距为3.4nm,旋转一周为10个碱基对。

螺旋直径为2.0nm。

major groove minor groove氢键:维持双螺旋横向稳定碱基堆砌力:维持纵向稳定碱基对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基因(gene): 从结构上定义,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区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

基因组(genome): 指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

反密码子(anticodon): tRNA的反密码子环上有一个由三个核苷酸构成DNA变性: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形成无规则线团状分子的过程。

方法:过量酸,碱,加热,变性试剂如尿素、酰胺以及某些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融解温度(melti ng temperature, Tm): 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其大小与G+C含量成正比。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OD260增高的现象。

(减色效应)复性: 变性的DNA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DNA单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退火: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叫退火。

分子杂交:两条来源不同的核酸单链间,因部分碱基互补,经退火处理可以形成杂交双螺旋结构。

核酸酶(nuclease):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序列特异性的核酸酶称位限制性的核酸内切酶第三章酶酶(Enzyme): 酶是活细胞合成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称生物催化剂核酶(ribozyme):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核酸,仅能催化核酸水解。

单体酶:仅具由三级结构的酶寡聚酶:由多个相同或不相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酶多酶复合体:由几种功能不同的酶彼此聚合多功能酶:多种不同催化功能的酶存在于一条多肽链中单纯酶(simple enzyme) : 仅由氨基酸组成。

结合酶(conjugated enzyme) : 酶蛋白 + 辅助因子apoenzyme cofactors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常为一些小分子化合物。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常为一些金属离子,如Mn2+,Cu2+, Zn2+等。

必需基团(es sential group):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直接相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常见的必需基团有组氨酸的咪唑基、丝氨酸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等。

酶的活性中心(a ctive center): 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酶的特异性(specificity):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

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不可逆性抑制作用:这类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一般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去除。

可逆性抑制作用(reversible inhibition) :这类抑制剂通常以非共价键与酶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采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可将抑制剂除去,恢复酶活性。

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相似,能和酶的底物分子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相结合,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酶和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

反竞争性抑制酶只有在与底物结合形成ES复合物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

当ES与抑制剂结合后,ESI不能分解成产物,酶活性被抑制。

酶的变构调节:某些小分子化合物与酶的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发生非共价键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改变,从而使酶催化活性改变。

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使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活性的过程。

酶的化学修饰主要有磷酸化与脱磷酸、腺苷化与脱腺苷、甲基化与脱甲基等。

酶原 (zymogen):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

酶原的激活: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向有活性酶转化的过程。

酶活性:用酶促反应速度来表示,即在适宜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酶活性单位:在规定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一定量的产物或消耗一定数量的底物所需的酶量。

第四章糖代谢糖(carbohydrates):有机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

寡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

糖酵解(glycolysis):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底物水平磷酸化(sub 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糖的有氧氧化(aero bic oxidation):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三羧酸循环(Tric arboxylic acid Cycle, TAC):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反应部位: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有氧氧化抑制无氧酵解的现象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细胞定位:胞液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 :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合成部位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定位:胞浆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 ):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亚细胞定位:胞浆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部位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原料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糖异生途径(gluconeogenic pathway):指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

葡萄糖耐量(glucose tolerence):指人体对摄入的葡萄糖具有很大的耐受能力的现象。

肾糖阈:当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L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则可出现糖尿。

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第五章脂类代谢脂类(lipid):是一类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而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的生物分子。

必需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酸。

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是非极性、不溶于水的甘油脂酸三酯,基本结构为甘油的三个羟基分别被相同或不同的脂酸酯化。

(TG)脂肪动员: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降解为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这一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