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之课例:战国四公子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90f330f8c75fbfc67db26e.png)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
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
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
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并选出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
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一、导入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
2、大致理解文意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明确: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5-_窃符救赵四、朗读1、2两段(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二)重点词句讲解礼而下士无贤不肖谦而礼交之以其富贵骄士(三)讨论概括1、2两段大意。
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
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五、朗读3、4两段(一)重点词句讲解往请修身洁行以监门困故公子从车骑不让公子颜色愈和遍赞宾客数请之故不复谢虚左(二)讨论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这两段中写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两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六、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二2、熟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第三部分一、朗读5、6两段(一) 重点词句讲解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冠盖相属于魏而魏救不至且公子纵轻胜讨论 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 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二、朗读7、8两段(一)练习:解释加点词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Z耶约车百余骑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尚安事客因问以至J鄙军之日(二)复述候所献之计(三)讨论:从主客决别、信陵君辞而复返中体现了什么?请如姬盗兵符表现了候的什么品质?侧重写谁?三、朗读9-_段1、重点词语讲解矫魏王令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公子遂将晋鄙军举手视公子2、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四、朗读最后一段这一段起什么作用五、总结讨论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高中语文_《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2b45e0fd0a79563d1e7241.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课前准备】: 1、诵读全篇文章,了解文章脉络。
2、结合注释及《双成》学案完成对课本的预习,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前置补偿】:★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古代对人的死有专用词:皇上死曰崩,王宫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无忌与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考点。
2、分析文中主要人物,探究其命运。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导入: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永远让千载而下的仁人志士神往不已且热血沸腾的人生信念。
它从来不是神话,是现实。
而窃符救赵,就是这一现实神话在信陵君魏公子无忌与处士侯嬴之间的又一次精彩极致的演绎。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场精彩。
二、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1、积累文言知识考点。
2、分析文中主要人物,探究其命运。
三、预习检测断句、释义、翻译A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B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C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四、问题探究(一)思考:侯嬴为什么不在信陵君辞决时献上计策,而一定要让信陵君去而复返才献计?1、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之意,作为门客不能主动干预;2、此时耳目众多,不便说出;3、此计关乎多人性命,干系重大,故不可轻易说出;4、若轻易说出恐不能引起信陵君的重视;5、侯嬴料定信陵君心中有憾,必定去而复返。
(二)思考:侯嬴为什么一定要北向自刎呢?(小组讨论)第一,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
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
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
第二,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7史记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7史记](https://img.taocdn.com/s3/m/6c585e7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5.png)
苏教版语⽂⾼⼆⾼中语⽂《魏公⼦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7史记江苏省江阴市成化⾼级中学⾼中语⽂《魏公⼦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7(史记)⼀、课⽂特点和教学设想此⽂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物的⾔⾏去表现⼈物,近年⾼考⽂⾔⽂阅读⽂段⼤都属这种类型。
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个重点。
在词句⽅⾯,课⽂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些词类活⽤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
课⽂较长,采⽤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法,并选出重点句⼦进⾏翻译训练。
共⽤三课时完成。
⼆、教学⽬标设计(⼀)进⼀步了解⼈物传记的写法。
(⼆)积累⽂中⼀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种常见的⽂⾔句式。
(三)了解本⽂中⼀些词的多义现象。
(四)体会《史记》的叙事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围绕七个问题对⽂章内容进⾏分析理解:(⼀)全⽂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第1、2⾃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起什么作⽤?(⼆)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的交往从⽽体现他“仁⽽下⼠”的?(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六)如何评价侯⽣献窃符的奇谋及“公⼦从其计,请如姬”?(七)对侯⽣“以⾄晋鄙军之⽇北乡⾃到,以送公⼦”如何看待?四、教学过程设计第⼀课时教学要点: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训练⼀、导⼊以对联导⼊:有史公作传如⽣,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昔,问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信陵君为战国四公⼦之⼀,后⼈为纪念他,在⼤梁(今开封)建有信陵君祠,这是许振祎题于信陵君祠的⼀联。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的情况及战国四君⼦,“⼠为知已者死,⼥为悦已者容”。
课⽂中以较⼤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制度。
⼠,即知识分⼦。
这些⼈有较⾼的⽂化素养或有⾼强的武艺,他们或⾛公室,或⼊私门,以⾃⼰的才学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其中⼀些最杰出的⼈物能以布⾐⽽取卿相,如苏秦、张仪、蔺相如等。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魏公子列传》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魏公子列传》](https://img.taocdn.com/s3/m/728dfe4c50e2524de4187e2c.png)
第三,畏罪说,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 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欺君是 不忠的,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
第四,有愧说, 这一计划是以‘嚄唶宿将’晋鄙 的个人悲剧为代价的,陷信陵君于两难境,而晋鄙 之死,出于侯生的计谋。侯生愧对晋鄙,所以用自 杀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羞愧之心。
第七段 1、矫魏王令代晋鄙 矫:假托 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3、袖:藏在衣袖里。名词作动词用。 椎:名词作状语。
4、勒兵
勒:约束,整顿。
第六段
1、而公子亲数存之 存:问候。
2、今公子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用。
3、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效:献出 4、请数公子行日
秋:时机。 数:计算
思考:侯赢为什么一定要北向自刎呢?
第一,报恩说,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 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 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 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 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
3、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礼:名词作状语
4、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以:因为
5、致食客三千人
致:招来
第二段:
1、“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修:使……美好。洁:使……高洁
2座位。古代乘车以左边的 位置为尊位。
3、侯生摄敝衣冠 摄:整理。敝:破旧。
4、直上载公子上坐
5、独子无兄弟,归养 归养:回家去奉养双亲。
第八段 1、使将将其军归魏
将:率领
语文学习“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教学案例
![语文学习“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27449459b6648d7c1c746c0.png)
案例
以挑战性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教学案例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王 岱
正 像《为 未 知 而 教 ,为 未 来 而 学》一 书 所 言 : “ 我 们 需 要 一 种 更 具 有‘ 未 来 智 慧 ’的 教 育 视 角 ,
在 复 杂 多 变 的 世 界 努 力 培 养 人 的 好 奇 心 、启 发 人 的 智 慧 、增 进 人 生 积 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 践 性 课 程 ,学 生 的 语 文 素 养 是 在 丰 富 的 语 言 实 践活动中主动建构起来的。语文活动包括阅读 与 鉴 赏 、表 达 与 交 流 、梳 理 与 探 究 三 个 方 面 ,它 们 相互配合,共同构成语文实践活动系统。
高 中 生 的 阅 读 与 鉴 赏 活 动 应 能 体 现 出“ 自 主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自问:在课堂上学生的 学 习 是 否 真 正 发 生 了 ? 只 要 观 察 平 时 的 课 堂 ,就 会 发 现 ,学 生 很 多 时 候 虽 人 在 课 堂 却 心 在 别 处 。 探 其 原 因 ,有 时 是 因 为 我 们 的 课 堂 没 有 给 学 生 提 供 足 够 的 学 习 动 力 和 有 实 质 意 义 的 学 习 内 容 ,没 有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
二、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 的任务中提升语文素养
与 以 往 习 惯 的 文 言 文 教 学 中 字 字 落 实 、句 句 对 译 ,将 一 篇 小 文 章 揉 碎 搓 烂 塞 给 学 生 的 教 学 方 式 不 同 ,这 个 文 言 文 阅 读 专 题 ,首 先 是 阅 读 量 大 , 四 篇 阅 读 材 料 的 阅 读 总 量(含 原 文 和 注 释)共 28900 字;其次是阅读要求高,学生要在没有老师 讲 解 的 情 况 下 ,凭 借 注 释 和 工 具 书 自 读 课 文 ,并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个人不能理解的内 容。这样的学习任务是颇具挑战性的。
《魏公子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
![《魏公子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cbe9c961cf84b9d529ea7a1e.png)
《魏公子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3.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急人之困”的品质;体会侯赢等人以死报恩的思想感情。
一、时代背景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能文能武,又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
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2、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为: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他们都以“好士”闻名。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特别推重。
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3、信陵君(?一前243),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故称信陵君,与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一起合称战国四公子。
第一课时(1-3段)二、检查预习(一)注音1、魏昭王少子(shào)2、安釐(xī)3、昭王薨(hōng)4、不肖(xiào)5、厚遗(wèi)6、执辔(pèi)7、俾倪(pìnì) (二)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坐同“座”)2、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三)词语释义1、致食客三千人(招来)2、诸侯以公子贤(因为)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赠送一份厚礼)4、微察公子(暗中观察)5、公子颜色愈和(脸色)6、从骑皆窃骂侯生(私下里)7、乃谢客就车(辞别)8、遍赞宾客(介绍,引见)9、今公子故过之(特意)10、过客以观公子(拜访朋友)(四)词类活用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名词作动词,谦逊对待)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按礼节)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4、公子从车骑(使动,使……跟从)5、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动,使……久久停留)6、公子怪之(意动,认为……奇怪)(五)特殊句式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高中语文_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89887de83d049649b6658e1.png)
《魏公子列传》讲授学案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贵作风并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3. 充分朗读,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下、修、摄、故、引、就等。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按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2—3):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
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
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4—8):具体叙写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2.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
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第一和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
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内容。
三、文化常识1.魏公子无忌: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
无忌即信陵君,信陵君是其封号。
信陵,地名,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境内。
安釐王把信陵封给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无忌,作为“食邑”(邑中所收租税,由受封者享用和支配),故号信陵君。
2.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3.战国的“士”: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4.门客与食客: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如何做好专题阅读——以《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为例
![如何做好专题阅读——以《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f31300168884868662d661.png)
2019.2本版编辑/·高中———以《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为例由王岱老师设计实施的《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教学案例,主要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针对语文阅读中的文言文阅读设计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该案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特征。
王岱老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开发,将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将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连接起来,整个教学安排环环相扣、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这个案例具有多方面的参考价值,首先《战国四公子》这一专题阅读中有四篇文章,均属于《史记》里的人物传记类,属于群文阅读;而四篇阅读材料总字数约28900字,平均每一篇约7000字,又属于长文阅读的范畴,因此在群文阅读和长文阅读两个方面都能为我们未来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很有价值的启发。
一、《战国四公子》案例对于群文阅读的启示《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教学案例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群文阅读,什么是长文阅读,以及如何实施这两种阅读活动。
《战国四公子》的总篇幅长,学生在接触之前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
假设这里的四篇阅读材料换成是外国文学经典或者是古代白话文小说,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如何设置教学安排呢?对于群文阅读,在材料选择上要首选具有内在逻辑的文本。
《战国四公子》的四篇阅读材料就是《史记》里写如何做好专题阅读◉刘怡(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案例评品摘要:由王岱老师设计实施的《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教学案例,作为长文阅读和群文阅读结合的典范,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许多启示。
首先是在群文阅读方面,要求我们挑选具有内在逻辑的作品系列,能够让学生读完后感受到内在的联系,并且在安排顺序上要做到难易结合,具有合理的顺序;其次是在长文阅读方面,我们要挑选适合学生心理的阅读材料,从有情节的故事开始更便于学生接受,长文阅读也离不开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要设置一定的问题任务辅助指导学生阅读;最后在任务的设置方面,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形成一定的梯度,并且要和语文核心素养相结合,还要体现出学科的整合意识。
战国四公子教学教材
![战国四公子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56374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6.png)
战国四公子的故事
孟尝君与鸡鸣狗盗
总结词
鸡鸣狗盗之徒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孟尝君被困秦国时,依靠善于模仿鸡鸣的门客逃 出秦国,显示了鸡鸣狗盗之徒在关键时刻也能发 挥重要作用。
平原君与毛遂自荐
01
总结词
勇于自荐,不畏艰难
02
详细描述
平原君派遣毛遂自荐前往楚国游说,最终促成楚 国出兵救援赵国,显示了毛遂的勇气和智慧。
对历史的贡献
记录历史
战国四公子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社 会状况,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们 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推动历史进程
战国四公子作为当时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 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出现加速了战国时 代的结束,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合。
02
春申君的故事在《史记》和《战国策》中也有所 记载,其形象被塑造为一位机智、有谋略的外交
家。
信陵君
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贵族,以仁爱、礼贤下士著称。他曾率领五国联军击败秦国,解救了赵国 的危机。
信陵君的故事在《史记》和《战国策》中也有所记载,其形象被塑造为一位忠诚、勇敢、有担 当的军事家。
02
孟尝君的教育理念
孟尝君重视教育对个人成 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提倡“德才兼备”的教育 目标。
他主张“因材施教”,根 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 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孟尝君提倡实践教育,认 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 掌握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诚信为本”,认 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 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
平原君的教育理念
平原君认为教育应该 以培养“仁爱之心” 为基础,注重道德教
任务群教学—四公子案例
![任务群教学—四公子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dae74c181c758f5f61f67a3.png)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努力扩大 阅读视野,进行一点问题研究的尝试;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 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 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通过开放的自主探究题目,侧重于语文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问题点拨。
“战国四公子”专题教学设计
第四、五课时 学生阅读《春申君列传》(原文、注释、译文共
约12300字) 任务: 1.请画出读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2.请列出春申君所做之事及宾客为春申君所做之事。 3.请为春申君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教师就共同问题点拨。
“战国四公子”专题教学设计
不过,能够顺利读完四篇列传并从中收获很多,光凭上面所说的 还不行。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积累一些阅读方法。对我来讲最重要的 一个方法是“望文生义”,读一句话,即使中间有少数不知道意思的 字词,也要猜出来,等读完文章以后再去查,这样既提高阅读能力, 也积累了文言知识。 还有一点收获就是积累了许多成语典故。我们 从这些文言文中能读到大量的原汁原味的东西,很多都生动有趣,若 我们能有意识地积累,这比老师填鸭管用得多。
相比之下春申君的个人能力很强,始终不背叛自己的 国家,也算得上是忠臣了。他进献李园的妹妹是他道德上 唯一的污点,败在李园手里也只能说是糊涂一时,至少没 有直接做出对自己的国家不利的事来。因此非要选择的话, 我会到春申君门下。
教学反思:
“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意在让学生在 阅读实践中抛弃学文言文就是学一堆文言实词、虚 词、活用的偏见,并在自主阅读中摸索出文言文阅 读的方法,学生在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言语活动经 验的过程中会逐渐提升他的语言积累和语言建构的 语文素养,体会阅读优秀文言文的快乐。在挑战性 的专题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之《魏公子列传》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之《魏公子列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f6355555270722182ef733.png)
(4)写事件背景,(5)写情节开端,(6)写发展,(7)写高潮和结局,(8)是故事的尾声
3.合作探究:【思考1】平原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单元
选修(二)史记——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课题
《魏公子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3.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与写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PPT:“士与门客”:士是古代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说明:“士、农、工、商。四民皆有业,学以居位为士。”在商、西周、春秋时,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周代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到春秋末期,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明代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公子列传》,学习司马迁的“得意文”。
二、整体感知
(一)诵读全文,正音断句
(二)梳理文本结构
1.学生概括各段大意(分小组完成:理解词语、翻译、概括段意)
2.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对信陵君概括介绍,突出他“仁而下士”的品质。
第二部分(2-3)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
第三部分(4-8)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窃符救赵。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832f0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4.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魏公子列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魏公子的生平事迹,感受其英勇善战、忠诚仁义的形象。
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魏公子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感受魏公子的英勇善战、忠诚仁义形象。
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寓意和魏公子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魏公子的生平事迹和品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的用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魏公子的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分析课文,讲解重要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4. 讨论课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魏公子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际交往能力。
5.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魏公子列传的主题。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的用法。
5.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魏公子的英勇善战、忠诚仁义品质。
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1 苏教版 选修7 教案
![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1 苏教版 选修7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c559d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b.png)
魏公子列传教学目标:1、落实文言基础知识2、分析艺术手法,解读人物性格教学设计:一、导入:战国四公子: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贾谊《过秦论》这四君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本文将要讲述的是魏公子信陵君在在他的门客的帮助下援救赵国的故事。
二、背景介绍(投影:形势图)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
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某某,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X,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
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
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三、理解第一段1、教师示X讲解第一段,抓重点难点词句。
2、请从文中找一个短语概括信陵君的品质。
仁而下士这种品质对魏国的帮助是什么?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3、学生朗读第一段四、落实第二三段基础知识1、学生口头翻译二、三两段,划出重点和难点。
(提前预习)2、小组讨论难点。
3、集体交流重点和难点。
(补充文化常识)五、分析艺术手法,解读人物性格1、二三两段是通过信陵君礼遇侯生、朱亥来表现具体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质的,司马迁对这两个事件的记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落实:详写礼遇侯生,略写礼遇朱亥。
2、第二段是通过哪几件事具体表现信陵君礼遇侯生的?(用原句回答)a往请,欲厚遗之。
b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c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d侯生遂为上客。
3、自迎夷门侯生这个情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信陵君:愈恭愈和正面描写色终不变将相:满堂宾客:皆惊侧面烘托市人:皆观从骑:窃骂4、你认为侯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到依据。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苏教版教案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苏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d620ee59eef8c75ebfb3a2.png)
《魏公子传记》导教案学习目标:.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够翻译全文。
.认识作者由人物的活动展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刻画人物,进而把人物、历史都写活的高明艺术手法。
.认识信陵君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质量,理解作者对信陵君的热忱礼赞。
学习要点和难点:.学习文言知识,掌握文章思想内容。
.认识作者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直接描述或借助四周人物的对照衬托,以及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学习方法:朗读、怀疑、合作研究找出细节描绘来频频鉴赏评析,认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背景.战国四公子:战国时候,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他们都以养食客著称,号称“战国四公子”。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士与食客:到了春秋末期,士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他们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有一艺之长。
各国统治者就招募这些人,养为“食客”。
战国时,食客们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他们能够为统治者出谋献策,能够搞外交策略,能够指挥军队,充足显示了聪慧才华。
所以统治者大多礼贤下士,给食客们发挥才华的时机,这样也有益于在政治、外交、军事斗争中取获成功。
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是统治者礼贤下士的代表。
他是魏国的公子,魏国安釐王的弟弟,因其封地是信陵,所以称为“信陵君”。
二.预习要求.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安釐王薨睥睨馁虎夷门监者譬若厚遗之嚄唶宿将执辔自刭.找出各句子的通假字,并解说。
()直上载公子上坐()()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辞决而行()()以致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参照说明借助工具书疏导全文。
三.文本研习,合作商讨.研读课文第二段,作者写魏公子自迎侯生时,进行了哪些典型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秦兵围困邯郸,赵王向魏国求救,魏王惧怕秦国,不敢救赵,只有魏公子“乃请来宾,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小学语文阅读课人物推荐“战国四君子”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课人物推荐“战国四君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6e3ce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d.png)
[博古观今]战国四君子在战国时代,有四位政治活动家皆因礼贤下士(礼贤下士: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不计自己的身份去结交。
)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亦作“战国四公子”)O他们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堪为战国时期举足轻重(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的风云人物。
接下来,我们就一睹他们的风采,了解他们的故事吧!信陵君(魏国人):魏无忌,战国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
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
他曾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
[涉及典故]窃符救赵: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
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
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
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平原君(赵国人):赵胜,赵国贵族。
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
因贤能而闻名。
他曾倾其财产,犒赏网oshdng]食客(食客:旧时寄食于豪门贵家、帮助帮闲的门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击退秦兵三十里。
[涉及典故]毛遂自荐(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
这时, 一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荐。
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
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我早就显露才能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容许让他一同前往。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战国争雄》名师教案 川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战国争雄》名师教案 川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fced6f376baf1ffc4fad82.png)
第4课《战国争雄》教案(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
战国七雄的形成和方位,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合纵与连横。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①战国时期多国的变法,是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政治改革。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讨论“商鞅变法为什么能获得成功”?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①我国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期逐渐瓦解?这其间经历了哪几个朝代?②春秋时期有许多诸侯国,谁能在这幅空白地图上把齐、楚、秦、燕、晋这几个主要的诸侯国标出来?(挂上事先画好的春秋时期空白图)2.导入新课我国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经过商、西周,到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春秋以后,我国历史跨进了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我们知道,我国封建社会时间极长,从战国开始,经过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直到鸦片战争前(1840年)为止,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
而战国时期是这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端。
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现在学习《战国七雄》。
3.讲授新课一、七雄并立(板书)1.战国七雄(板书)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
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
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板书)。
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
韩赵魏是怎样形成的呢?(挂战国时期地图,与已经挂在黑板前的春秋地图对照)。
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之课例:战国四公子
案例一:
学段学科:高中语文
案例类型:单元设计
课标内容:
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36学时)
学习目标与内容:
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
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
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坚持在研读的过程中勤查资料,勤做笔记;围绕所读作品,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注释、评点等资料,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不断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案例设计:
单元主题:战国四公子
学习内容(基本资源):《平原君列传》《孟尝君列传》《春申君列传》《魏公子列传》
情境+问题:若你是战国时期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四公子谁的门下生活?
任务设计:
第一梯度的任务:初读文本,理解基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传记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如:
任务1.“请为战国四公子编制大事年表”、“请列出平原君所做之事及宾客为平原君所做之事”、“冯驪,毛遂是怎样的人?”等。
第二梯度的任务:评价人物,锻炼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如:
任务2.“请为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写一段评语”、“请为信陵君写一副对联”等。
一二梯度的任务侧重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
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第三梯度的任务:梳理、探究,发现、创新。
任务3.请比较四公子,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请申明理由。
(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侧重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
任务4.从“战国四公子列传”中你还能读出哪些(政治、文化、社
会等)信息?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传承”。
)
任务5.请说一说《史记》塑造人物的方法。
(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
)
任务6.从“战国四公子列传”的自主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语言现象和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有什么体会?(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
任务7.请就这四篇列传中你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探究。
(侧重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传承”。
)
学习方式:
第一阶段(6课时):以学生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为主。
教师是指导者和帮助者。
第二阶段(2课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总结自学成果,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学习体会:
“读完战国四公子后,我惊喜的发现,自己居然读了这么长的文言文。
我在惊喜的同时,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能完成了这么长的文章阅读。
以前,老师总是教短小的文言文,并逐字逐句的去翻译,直到讲明白为止,我们在那种方法下学习,虽然理解消化快,但是却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我们读了战国四公子之后,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行走,下面就说说读长篇文言文的收获:一,先通读一遍。
在通读的过程中,划出不理解的地方,也许有许多字不认识,但是通读能使我们了解故事主线,这能使我们更清楚的理解。
二,加上注释理解。
一些不理解的词,通过注释可以解决,这样对文章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清晰,注释没有的字
可以翻古汉语字典。
三,深层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情节和文章透露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信息,以期对文章有整体且深入的理解。
”(肖宇捷)
“学习完四篇古文后,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若你是当时的一名士,你更愿意到谁的门下生活?”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宁愿周游在外,不去投奔任何一个人。
诚然,这四人各具特点,都争相给士以厚待,却也各自有一些以现代人的道德观念难以接受的地方。
我首先排除的是平原君,尽管他肯为躄者杀美人,是对士的敬重,可这种做法未免太残忍、粗暴;其次,他未必善于相士,先是没有辨出毛遂的才干,又是对公孙龙的言论没有主见;他对出兵救邯郸的迟而不决,比起信陵君来,魄力和决断力也逊色很多了。
孟尝君,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好客自喜了,由于这个原因,其门下大多暴桀子弟,与这些人打交道,想必也是困难有加的;更重要的是孟尝君对齐不甚忠诚,为被重用不惜背叛齐国,在这种人门下会很缺乏安全感的。
信陵君是位很有影响力也很有胆魄的雄才,他带兵救赵救魏,立了大功;他对宾客的态度极其恭敬,而且不看中士的身份地位,但是他对魏也不尽忠诚,无怪不受魏王重用。
但他最致命的弱点要数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信陵君受到赵的感谢,顿时飘飘然起来,居功自傲,幸亏听了宾客的劝谏才清醒过来,但他晚年因不得魏王信任而自暴自弃,竟一蹶不振了。
相比之下,春申君的个人能力很强,始终不背叛自己的国家,也算得上是忠诚了,他进献李园的妹妹是他道德上唯一的污点,败在李园手里也只能说是糊涂一时,至少没有直接作出对自己的国家不利的事情来,因此非要选择的话,我会到春申君门下。
”(鲁聪)
在这样的学习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精炼的驱动性问题和任务(项目)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理解知识,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并在体验中升华为素养。
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研讨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教练和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