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分析法一

合集下载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B.少数表示
主观感受意 义的动词: “感到、感 觉、以为、 认为、承认、 忍受、觉得、 主张、遭受、 遭到、受到” 等。
感到很舒服 感觉很好 以为他走了 认为你不行 承认错了 忍受痛苦 觉得不好 主张承包这个项目 遭受迫害 遭到打击 受到批评
C.少数用附加式构成
的合成词“予以、加 以、给予、敢于、善 于、勇于、显得”等。
主谓关系指的是一种结构关系,施受关系则是主 语所指的事物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 动作的发出者是施事,动作的承受者是受事。
2、受事主语: 主语是谓语所表动作的承受者。
那幢房子已经拆掉。/所有的办法都试过了。
“那幢房子”是“拆掉”的受事,“所有的办法” 是“试过”的受事。受事主语的句子具有如下特点: (1)主语往往是有定的或周遍性的; (2)谓语往往是复杂的,即不只是一个单独的动词。
主谓短语作谓语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名词性词语做谓语比较少见,有一定的条 件限制。
我走了。(动词充当谓语) 大一点儿好看。(形容词充当谓语) 干净最重要。(形容词性状中短语充当谓语) 下棋锻炼人的思维。(动宾短语充当谓语)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主谓短语充当谓语)
再请看下面的例子:
今天 星期一。 明天 晴天。 下星期一 春分。 何老师 满族,金老师 朝鲜族。 山脚下 一片广阔的平原。
有些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时虽然仍旧表示动作、
行为、性质等,可是跟谓语联系起来看,这些词语已 事物化,变成了可以指称的对象,可以用“什么”来 指代。
(二)主语的意义类别
1、施事主语: 主语是谓语所表动作的发出者。
领导同意了这件事。/我去北京了。
“领导”是“同意’的施事.“我”是“去”的 施事。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这种主语是施事主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语言分析方法,用于揭示句子的内部结构和语法关系。

这种方法通常将句子分解为多个不同的成分,例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

1.确定句子的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通常代表句子所陈述的对象或主题。

谓语是句子中的主要动词,它描述了主语所进行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小狗吃骨头”中,“小狗”是主语,“吃”是谓语。

2.确定句子的其他成分。

除了主语和谓语,句子中可能还有其他重要成分,例如宾语、定语、状语等。

宾语通常是动词所支配的成分,描述了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描述其特征或属性。

状语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描述其时间、地点、方式等。

例如,“小狗在花园里吃骨头”中,“在花园里”是状语,“骨头”是宾语,“吃”是谓语,“小狗”是主语。

3.确定句子的层次结构。

一个句子通常由多个子句组成,每个子句都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意义。

通过分析句子的层次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

例如,“虽然小狗喜欢吃骨头,但它更喜欢追球”中,第一个子句“小狗喜欢吃骨头”与第二个子句“它更喜欢追球”之间存在转折关系。

4.分析句子的特殊结构。

有些句子可能存在特殊结构,例如被动语态、强调句、倒装句等。

这些特殊结构使得句子更加复杂,需要仔细分析。

例如,“骨头被小狗吃掉了”中,“被”字表明了被动语态,动作的执行者不是主语“小狗”,而是“骨头”。

总之,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语法规则。

通过仔细分析句子的内部结构和语法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规律,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语言的语法结构,为跨语言交流提供更好的支持。

病句的句子成分分析

病句的句子成分分析

病句的句子成分分析【篇一:病句的句子成分分析】一、判断病句的方法(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一)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例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又如: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例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四)成分赘余①主语有多余成分;②谓语有多余成分;③宾语有多余成分;④定语多余;⑤状语多余;⑥补语多余.例如: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又如: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如: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 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例如: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 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例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例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例如: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 “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又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 “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例如: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 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例如: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 此句有两种理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又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 此句两种理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例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例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例如: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例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例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 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篇二:病句的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三种主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一.句子六种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属成分二.句子成分的标识符号主语:或 / / 划在主语下面谓语:划在谓语下面宾语:划在宾语下面定语:()用在定语前后状语: [ ] 用在状语前后补语:〈〉用在补语前后成分定义符号例句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

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与技巧1. 引言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是对句子中各个成分进行识别、归类和分析的过程。

正确理解和应用汉语句子成分的方法与技巧对于语言研究和写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和一些实用的技巧。

2. 常用的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2.1 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语和句法关系,识别并建立各个成分之间的联系。

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基于句法规则的分析、基于上下文语境的分析以及基于语义角色标注的分析。

2.2 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是一种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来识别和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

它着重于推理和思维的规律,通过分析句子中的逻辑关系,识别并划分各个成分。

逻辑分析法可以帮助写作者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3 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句子的意义和语义关系来识别和分析成分的方法。

它关注词语之间的意义关联和语义角色,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义信息,识别并划分各个成分。

语义分析法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信息。

3. 实用的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技巧3.1 上下文理解在进行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时,对句子的上下文进行充分理解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句子前后的语境,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各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

3.2 词语辨析在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通过对词语的辨析来选择正确的成分。

这需要对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有一定的了解。

3.3 角色推测有些汉语句子中,成分的角色可能并不明确,需要通过上下文和语义推测来判断。

在进行角色推测时,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常识进行合理的推断,避免武断或错误的判断。

3.4 词序分析汉语句子的词序对语义成分的划分和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各个成分的功能和关系。

特别是在长句子或复杂句子中,词序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英语句子成分分析法结构解析

英语句子成分分析法结构解析

英语句子成分分析法结构解析很多同学对英语的句子成分搞不懂,所以就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以及做其他类型题目的能力。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英语句子成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英语句子成分分析篇一一、句子成分(一)句子成分的定义: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有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主要成分有主语和谓语;次要成分有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足语和同位语。

(二)主语:主语是一个句子所叙述的主体,一般位于句首。

但在there be结构、疑问句(当主语不疑问词时)和倒装句中,主语位于谓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后面。

主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动名词、名词化的形容词和主语从句等表示。

例:划出下列句子的主语,并在括号内写出它的词性或充当的是什么从句。

1. During the 1990s, American country music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2. We often speak English in class.( )3. One-third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class are girls.( )4. To swim in the river is a great pleasure.( )5. Smoking does harm to the health.( )6. The rich should help the poor.( )7. When we are going to have an English test has not been decided.( )8.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三)谓语:谓语说明主语所做的动作或具有的特征和状态。

动词在句中作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谓语的构成如下:1、简单谓语:由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

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已阅】

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已阅】

句法结构分析⽅法【已阅】学习要点:熟练掌握三种句法结构分析⽅法,并应⽤于具体句⼦的分析。

掌握三种层次分析⽅法。

⼀、句法结构分析的⽅法 句法结构分析,也叫句法分析。

对句法结构进⾏分析的⽅法有: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

(⼀)句⼦成分分析法句⼦成分分析法是传统语法中通⽤的分析句⼦的⽅法,也叫中⼼词分析法。

由于句⼦与词组在结构上基本⼀致,因⽽句⼦成分分析法实际上也是句法成分分析法。

分析时要求⼀举找出整个结构的两个中⼼词──名词中⼼词和动词中⼼词,以作为该结构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主语和谓语。

其分析⼿续是:先看清整个结构的主要成分,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再看充任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以决定谓语后⾯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最后指出附加在主、宾之前,谓语前后的所有附加成分。

例如对“这些⼯⼈⽴刻造好了⼀座桥”这⼀结构该作这样三步分析:A、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B、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 ^^C、(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三步分析==== ─ ^^或:这些⼯⼈⽴刻造好了⼀座桥()===[ ] ─<>()^^(===表⽰主语,──表⽰谓语,^^^表⽰宾语,()表⽰定语,[ ]表⽰状语,< >表⽰补语)这种分析⽅法的优点是句法结构中各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有提纲挈领的作⽤。

同时这种⽅法也有很⼤的局限性:忽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把六⼤句法成分放在同⼀个平⾯来分析;抽出的“主⼲”(中⼼词)往往不能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例如“错误思想必须清除”,其主⼲“思想清除”⽆法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思想”与“清除”并不直接进⾏组合,⽽是“错误”先与“思想”组合成“错误思想”,“必须”先与“清除”组合成“必须清除”,然后由“错误思想”与“必须清除”组合成⼀个⼤的句法结构。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与谓语部分的中 心词——谓语;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语等各种成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現得〈比较早〉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我 ‖ 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
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
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⑴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⑵他写的字比原来好得多。 ⑶他生于1918年。 ⑷他坐在桌子旁。 ⑸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3.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
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⑴什么叫信息? ⑵门口围观一群看热闹的。 ⑶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 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
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⑴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⑵三杯美酒敬亲人。 ⑶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⑷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如何划分句子成分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语等各种成分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現得比较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我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我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我把一盘热腾腾的菜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

句法分析1

句法分析1

第三节
层次分析法
从表面看,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构是词的线 性序列,其实句子或句子结构里词与词之间结合 的松紧程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 的背景。这样说的意思是,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 构里的词和词,并不是简单地像我们人排队那样 总是相邻两个词挨次发生关系,而总是按一定的 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 例如:
为什么我们可以说 “谦虚点儿!”“高 点儿!”但不能说“骄傲点儿!”“伟大点 儿!”这是为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同样,为什么我们可以说“团长了”“博士 生了”“老夫老妻了”但似乎不说“?士兵了” “?实习生了”“孩子了”,这又为什么?怎样 解释这种现象?
再譬如“开车的司机” “开车的工具”都 是“定中”偏正结构,而且都是由“开车的” 作定语。但是,前者在一定的语境里,中心语 “司机”可以省去不说,如“开车的还没有 来”,后者中心语“工具”则在任何语境里都 不能省去,“开车的工具找不着了”不能说成 ﹡ “开车的找不着了”。这是为什么?怎么来 解释这种现象? 诸如此类的问题多了。为了解释说明这些饶 有趣味的现象,我们就得想出些分析方法来,并 尽可能从理论上来加以说明。
定性:
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 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再拿“他刚来”来说,在 切分问题解决之后,“他”和“刚来”之间是什 么句法关系,“刚”和“来”之间是什么句法关 系,这考虑的就是定性问题。
层次分析法的表现形式:
划线法
切分:

阿拉伯数字
定性:

树结构
简明文字
切分和定性图示如下:
a他 抽 烟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句法分析方法中如果说层次分析法让人感觉不到考虑意义的问题其实也考虑意义那么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就充分体现了句法分析中形式与意义的紧密结第二节句子成分分析法对句子成分分析法大家一般比较熟悉因为在中学阶段老师在给大家分析句子结构时用的就是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方法句子成分分析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句子中不同成分的组合和关系。

正确的句子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句子成分分析方法。

一、上下文分析法上下文分析法是一种根据句子上下文来确定句子成分的方法。

通过观察句子前后的语境,我们可以推测出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而准确地判断句子成分。

例如,对于句子“他拿起了一本书”,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分析判断出“他”是主语,“拿起了”是谓语,“一本书”是宾语。

二、语法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是一种根据句子的语法规则来确定句子成分的方法。

通过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例如,在英语中,根据主谓宾语的语法规则,我们可以确定句子“Mary ate an apple”中,“Mary”是主语,“ate”是谓语,“an apple”是宾语。

三、成分替换法成分替换法是一种通过成分替换来确定句子成分的方法。

通过将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替换成其他词或短语,我们可以判断该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例如,在句子“我给了他一本书”,我们可以通过将“给了”改成“看了”来判断出“他”是受事者,即宾语。

四、句子成分关系判断法句子成分关系判断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句子成分的方法。

通过分析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联和语序关系,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句子成分的功能。

例如,在句子“小明昨天买了一本小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昨天”和“买了”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出“昨天”是时间状语。

综上所述,句子成分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包括上下文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成分替换法和句子成分关系判断法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句子成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句子成分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句子成分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句子,提高语言水平。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举个例子~ 我吃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公式:[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前为定语,“地”前为状语,“得”后为补语。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3、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中国人民(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句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句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句子结构的分析方法(一)句子结构的分析方法短语: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也称词组)。

组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是两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是三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就是四个词。

词和词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学校管理”和“管理学校”;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虚词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父亲的母亲”和“父亲和母亲”。

⑴、短语的种类词和词组合成短语,主要有六种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关系,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短语称为并列短语。

例如: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唱歌跳舞2、偏正短语偏正短语是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用()表示定语,[]表示状语。

)例如:(我的)老师(清晰的)字迹(一个)顾客[激动地]说3、动宾短语有的动词单独使用就可以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不及物动词);有的动词还要在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及物动词),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用~~~表示宾语)例如:吃晚饭卖豆浆夸奖我4、动补短语动补短语是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处所等。

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不能用“得”。

(用〈〉表示补语)例如:盛〈满〉吓〈跑〉洗得〈干净〉睡〈在床上〉和动补短语相类似的,还有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补语对形容词表示的性质、状态起补充说明作用。

例如:暗得〈很〉大得〈多〉冻得〈麻木〉5、主谓短语两个词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种短语叫主谓短语。

(用=表示主语,- 表示谓语)例如:养分多举止稳重天气好6、介宾短语介词与其后面的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组合成介宾短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
一、用‖将句子首先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注意:有独立语、句首状语,先划出来
注意:只有偏正短语充当主语部分,才能划分,其他短语一律
三、谓语部分:
首先确定核心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如果没有动、形,那谓语是名词性的);
然后:
1.核心词左边划出状语:多层状语多个状,状中作状一个状
2.核心词右边划出补语、宾语:先宾后补原则,宾语划分到中心词为为止;
3.核心词如果是连谓短语、兼语短语,需按连谓、兼语正常划分。

注意:只有状中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充当谓语部分,才能划分,其他(主谓、助词短语、介词短语、数量、方位、同位短语)短语一律
句子成分分析最终得到的是句子的主干,包括:主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

句子成分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与分析(1)

句子成分与分析(1)

第一讲句子成分与分析一、句子成分英语的句子成分主要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可以熟记为:主谓宾,定状补)除了这六种主要成分之外,还有“表语”和“同位语”的说法。

但表语和系动词一起作谓语,因此划分成分时,划分在谓语上。

同位语分为主语同位语和宾语同位语,属于主语或宾语的一部分。

1、主语主语表示的是句子中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通常放在句首。

充当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动名词、从句等。

We study in NO.1 Middle School(我们在一中学习)(讲述“谁”)The classroom is very clean. (这间教室非常干净(讲述“什么”))Three were absent.(三个人缺席。

)(数词做主语)To teach them English is my job.(教他们英语是我的工作。

)(不定式做主语)不定式作主语时,常用形式主语it引出的句型,因此上句可以变为:It is my job to teach them English.其真正的主语是toteach them English.操练1:请指出下列句中的主语。

1. The teacher with two of her students is walkinginto the classroom.2. There is a bird flying in the sky.3. The useful dictionary was given by my mother lastyear.2、谓语谓语用来说明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者“怎么样”。

谓语(谓语部分里主要的词)必须用动词。

谓语和主语在人称和数两方面必须保持一致。

它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He is a good student (他是一名好学生。

)(系动词和表语一起做谓语)His parents are doctors. (他的父母亲都是医生。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可以按照这个公式:[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谓前为[状]谓后〈补〉}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

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划分句子的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有七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同位语。

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举个例子~ 我吃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补语:补充说明宾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大伙都散了。

(《分马》)(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荔枝蜜》)(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大伙”、“满树浅黄色的小花”、“我”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影”、“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

如:(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1)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

(鲁迅《社戏》)(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分马》)(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纪念白求恩》)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解析一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解析一

看例句学习现代汉语句子成分解析一第一部分一、主语、谓语1、主语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这种句子能够叫做名词主语句。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够走出戈壁滩了。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主语也能够由谓词性词语和一部分主谓短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

这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这种句子能够叫谓词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动词)谓语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2、谓语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词语充当,这跟主语的构成材料正好相反。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用做谓语中心的动词、形容词等通常是句子结构和语义解释的中心,所以认准谓语中心以及它跟前后各成分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就十分重要。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涧一中‖留下过很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语+ 动词+补语)主语谓语(动词+ 补语+宾语)主语谓语(状+动+补+宾)(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语言学分析方法,用来分析句子中各个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句子成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从而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首先,句子成分分析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几个
基本成分。

主语通常是句子的主体,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状语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补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情况。

其次,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法结构。

通过分
析句子成分,可以明确各个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例如,通过分析主谓宾结构,可以确定句子的主要动作和承受者,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另外,句子成分分析法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句子
成分,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语言表达上的模糊和混乱。

同时,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表达,避免对他人意图的误解。

总之,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分析方法,通过对句子成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句子分析的方法

句子分析的方法

句子分析的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句子分析的方法(供学生自学)(一)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为了弄清句子的结构层次,准确理解它的意义,同时为了避免我们写作时发生语法错误,提高我们辨认句子的正误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常常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在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句子分析不等于语法分析。

句子分析是为了寻求句型,语法分析是为了寻求词语之间的关系等(它包括了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请参见附录《关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问题》)。

句子分析和语法分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我们在确定句型之后,如果有必要,可以把句子中的片段抽出来进行语法分析,也就是对短语进行分析。

分析短语当然谈不上寻找句型,它的目的在于分清词语之间的层次和语义关系。

这也就是说,语法分析是句子分析的补充。

句子分析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研究句子本身,对句子结构作句子成分的分析,把各个结构成分以及其间的关系描写出来,并且依照句子的特点归纳出类型,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即描写它是什么,状况怎么样。

动态分析是兼顾人们怎样使用语言,例如语境、主题(话题)、语序不同、变换、省略等情况,以解释句子结构为什么这样。

通过句子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更自觉地运用这种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感情。

以前,人们常用的分析句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也就是传统语法的分析法;另一种是直接成分分析法,一般人又把它叫做层次分析法或二分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以分析句子的基本成分和附加成分、说明句子的格局为目的的。

它的优点正如吕叔湘先生所概括的:“有提纲挈领的好处”,容易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格局,它“不仅对于语言教学有用,对于科学地理解一种语言也是不可少的”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增订第1版,第527页。

第六讲 句法成分1

第六讲 句法成分1

1. 我们和对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2. 上课的时候,你们别在下面看小说。





“介”语

3.喜欢看踢足球的学生都来了。
‖ )〕 ︳ ︳ ︳
4. 他父亲去年给他三次钱。
‖ )〕
︳ 〈 ︳
5. 领导叫她乘飞机去北京开会。
‖ ︳
‖ ::
︳︳
第二 节
句法 成分
一、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 1.名词性主语 2. 谓词性主语
句法关系:主谓、偏正、动宾、中补 ----表层、结构层
语义关系:施事、受事、时间、处所、 工具、方式等 ----深层、语义层
二、句法成分的性质 这位同学 也弄清楚了这句话的含义。
主语
也弄清楚了
谓语
这句话的含义
动语
也 弄清楚了
状语 中心语
弄 清楚了
宾语
这句话的
定语
含义
宾语
中心语 补语
(一)配对性 1. 主语—谓语 2. 动语—宾语
限制 性定

2. “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意义 )
① 他们的教室很大。 (领属) ② 今天的事情都做完了。 (时间) ③ 中间的商店是卖花的。 (处所) ④ 所有的报纸都卖光了。 (范围) ⑤ 十二个月是一年。 (数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描写 性定

① 女孩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 (性质) ② 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 (状态) ③脖子上吊着望远镜的连长转过身来。
课堂 作业
用层次分析法把下列句子的宾语和 补语找出来。
① 他看了我一眼。 ② 我们在学校等你半天了。 ③ 我拍了他一下。 ④ 我回了一躺家。 ⑤ 老师念了三遍单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成分分析法一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大伙都散了。

(《分马》)(2)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荔枝蜜》)(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quot;"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

如:(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

(鲁迅《社戏》)(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分马》)(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纪念白求恩》)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故宫博物院》)(6)我给她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

(《挖荠菜》)(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挖荠菜》)(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

(萧乾《枣核》)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句子成分分析二主语:一个句子的发生动作的主体谓语:一般是动词充当宾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对象举个例子~ 我吃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定语:一般是形容词充当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表时间、地点、状态、方位等等的限制补充的成分补语:补充说明宾语的(好象是吧记不清了)举个例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饭馆里是状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一顿丰盛的是定语,晚餐作宾语。

(只能这么讲了,要不太复杂了说不清楚,以后多揣摩揣摩就自然会了!)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们现在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在判断是定语后置还是宾语前置或是介词短语后置~举个例子~“忌不自信”按字面意思讲是“邹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宾语提前了,所以叫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的一种。

“蚓无爪牙之利”按字面意思讲是“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所以是把定语放后面了属于定语后置,也是倒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按字面意思讲是“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但用现代人的话讲是“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以古语里是把介词短语也就是状语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词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也是倒装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者……也一般都是判断句,表示对某一对象作出性质、身份、状态上的判断。

所以上句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表职能,所以是判断句。

“晋军函陵”按字面意思讲是“晋国军队驻扎函陵(地名)” 实际上应该是“……驻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词“在” 所以是省略句语文语法知识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