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先贤佳作 孔子与《论语》(下)复习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整理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整理【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积累《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育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力量。
3.联系自身学习经受,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1.能理解和会运用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育把所学学问、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学法指导】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联系实际,加深体会。
第一课时【自学互助】1.自学要求(1)积累文言字词,了解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2)结合课下解释,精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背诵默写。
(3)熟记本课相关文学常识,(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沟通展现。
2.教材助读(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
我国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高校》《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议起草,仲弓,子夏,子贡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
故汉儒曰:章句创造始于子夏。
3.自学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曾子()笃志()传不习乎()不逾矩()曲肱()罔()殆()箪()(2)结合课下解释与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古今异义】①学而时习之时:习:①吾日三省吾身日:三省:①温故而知新故:新:【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译为①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译为①传不习乎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3)写出并解释文中消失的通假字。
中考论语十则复习课学习教案
第十二页,共34页。
1.子 曰:“学 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 朋 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bù yì lè hū)? 人不 知 而 不 愠, 不亦 君子 (jūnzǐ) 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经常地去温习(wēnxí)它,不 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曾子是每天而内三自省省:也吾日三省吾身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北京的朋友, 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ù yì lè hū)
第6页/共34页
第七页,共34页。
1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
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与“取长补短”意思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修身做人: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sōnɡ bǎi)之后凋 也。
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29页/共34页
第三十页,共34页。
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
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30页/共34页
第三十一页,共34页。
本课中出现(chūxiàn)的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
学习方法(fāngfǎ):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考复习学案
论语中考复习学案设计复习目标:1、熟练记忆《论语》相关的文学常识。
2、准确背诵默写相关语句,并能结合语境准确运用。
3、识记《论语》中重点词句的意思,结合实际分析启示。
预习作业设计:一、文学常识默写。
(你真的写全了吗?)二、温故知新,热身训练:1、请用原文语句填空:a.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b. 《论语》中,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是:c. 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横幅:d. 《<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e.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f.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2、成语积累(你能写出《论语》中出现的所有成语吗?)3、组合归类:(每一种不少于3句)(1)谈学习方法的:(2)谈学习态度的:(3)谈品德修养的: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5、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乎..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曰..而从之 24.子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31.不亦说乎。
初中语文《论语》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论语》教案(精选5篇)2022-01-14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语》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论语》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高中语文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 苏教版选修《论语》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高二期末复习专用........)基本目标: (1)目中有人 (2)口中有词 (3)心中有脉 (4)手中有题(一)目中有人就是学生的心目中有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和积累。
1、从学习记忆的特点来看,形象记忆的巩固率优于抽象记忆,因为学习者借助人物形象较容易唤起记忆,进行记忆复原。
2、从《论语选读》教学的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要求文字理解和文化内涵探究兼顾。
语言文字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探究和观点的把握是结果,而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最终是对语言表达者人物形象的认识,和人物的言行、思想的感受与感悟,它的核心是形象的认识。
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论语>选读》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形象。
《为政以德》,一位追求道德文明的卫道士,努力推行着“德治”的理念。
《克己复礼》,一位“礼”的捍卫者,积极规范着社会的礼制。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社会承当者,自信而又悲壮地守卫着社会的良心。
《仁者爱人》,一个仁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者的含义。
《君子之风》,一位君子,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君子的境界。
《周而不比》,一位懂得敬重他人又坚持原则的君子,宣传着原始儒学的交往原则。
《诲人不倦》,一位良师,呈现着一种大教育家的气象。
《高山仰至》,一代师表,表达着知者的人品之美。
《沂水春风》,一群弟子,呈现着一个个治国理念,学子的风采。
《中庸之道》,一位智者,以理性的气度,讲解着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内涵,和谐的精义……如果我们在教学和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并复原这些人物形象,进而认识这些人物形象。
当学生拿到《论语》考题的时候,面对具体的《论语》语录,学生的脑中可能会唤起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记忆,借助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回忆起这个人物形象视角下的一些言论、主张、观点和思想,以及对人物言论内涵的理解。
解读步骤:1、回忆它们的出处2、回忆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征3、根据语录内容选择回答问题的关键词:依据有关这一课平时学习复习时的形象认识和积累,结合语录内容,整合出这道题答案的关键词(一)例① 2020年浙江高考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 先贤佳作 孔子与《论语》(下)复习学案(无答案)(2021学年)
北京市中考语文先贤佳作孔子与《论语》(下)复习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中考语文先贤佳作孔子与《论语》(下)复习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中考语文先贤佳作孔子与《论语》(下)复习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孔子与《论语》(下)一、填空1.ﻩﻩ,不亦说乎?2。
ﻩﻩﻩ,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 ﻩ。
4。
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7。
______,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B。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是知.也(通“智”,聪明)C。
诲女.知之乎(通“汝”,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2.下列对文中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
②③/①④D。
①③/②④3。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译文:只知道学习而不知思考,就会迷惑不解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译文:与朋友交往是否比较诚实呢C.士不可以不弘毅译文:士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D。
诲女知之乎译文:(我)教给你的知识,你懂了吗三、列举列举你学完《〈论语〉十则》所积累的成语.四、理解“君子之学”: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
《论语八则》复习学案
初三语文复习之《<论语>八则》复习学案主备:李冬审核:九年级语文组时间:2012-02-23复习目标:一、能熟练地对文章进行理解默写。
二、掌握孔子及《论语》的文学常识。
三、能正确对每一则进行翻译。
四、能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去区分文章内容。
五、掌握本文的通假字“说、女”;以及文言词语“之、以、而”的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预习检测⑪、给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默而识.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⑫理解默写①、《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②、孔子关于“知”和“不知”的正确态度是③、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说④、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⑤、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文中的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⑥、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⑦、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⑧、北京奥运会在鸟巢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开幕式,演员们在舞台中央高声诵读《论语》,此时在大屏幕上要出示一句表示对中外友人欢迎的话。
你认为用《论语》中哪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⑨、“,。
,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⑩、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⑬、文学常识填空:《论语》是记录______ ______的言行的书,与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统称为“四书”。
孔子,名_____,字_____,春秋末期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家、________家。
他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二、复习过程:1、自学指导一学生自己翻译课文,注意加点的词语的正确理解。
第一则重点词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第二则重点词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三则重点词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四则重点词语诲女..知之乎是.知也第五则重点词语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谓之‘文’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第六则重点词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第七则重点词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第八则重点词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自学检测指名进行分则翻译,并进行点拨指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复习学案设计(无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学案主备:孙新军审核:李姗姗时间:2019-9-23一、文化常识:(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字,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 、、、、、)。
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开始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
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并称为“四书”。
(二)背景展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
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
(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二、基础知识积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曾皙.( )(2)冉.有( ) (3)毋.吾以也( ) (4)千乘.之国( )(5)摄.乎大国之间( ) (6)夫子哂.之( ) (7)以俟.君子( ) (8)愿为小相.焉( ) (9)铿.尔( ) (10)异乎三子者之撰.( ) (11)冠.者五六人( ) (12)风乎舞雩.( ) (13)夫子喟.然叹曰( )(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翻译)”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翻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第9-10课时)一、课文理解(一)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论语复习学案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一、字音:樊迟_______ 皋陶_______ 弘毅_______ 枉_______ 輗____________ 軏____________ 彫____________封人请见.___________木铎.___________问津.___________执舆.___________怃.然___________长沮.___________桀溺.__________殆.而___________耰.而不辍___________荷.蓧___________奚.自___________曲肱._______卞.庄子_______貌思恭._______ 无適._______谄. ______媚喟然______莞尔______饥馑.______ 哂笑______沂______牖______语.上_____愠.色_____令尹._____弑.君_____十乘._____不悱._____一隅._____则罔._____则殆._____切磋._____二、重点实词、虚词:1.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仰之弥高:循循然善诱人:2. 当仁:子之武城:莞尔而笑:3.予所否者:由也为之:比及三年:4.且知方也:以俟君子:舍瑟而作:5.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为国以礼:用其言不让:6.是故哂之:.富而.可求从.吾所好7...时.然后言所恶.终.食义与之比.8.天下归仁为仁由己请问其目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9.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尧舜其犹病诸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10.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人能弘道:____________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______________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12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_更也:____________。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语》
今义 ?古义 ( 2 )择其 善 者 而从之 ? ? ? ?今义 ?古义 ( 3) 可 以 为师矣 ? ? ? ?今义 ?古义 ( 4 )学而不 厌 ? ? ?今义
?
(1)不亦 君 子 乎 ?
古义
[课内阅读·整体感悟] 6. 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课外阅读·拓展提高] 7.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题答案】 试题答案】
1. 略 2. 略(参见课文注释) 3. E 4. 识“之” ,代词,代学过的知识。谓“之” ,代词,他,指孔文子。从“之” ,音节助 词,无实义。知“之” ,代词,代所教给的知识或是道理。可以,以,让。何以,凭。是 以,因此。 5. (1)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古义,好的地方。今义,善良的人。 (3)古义,可以让。今义,可能,能够。 (4)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厌烦。 6.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略(参见课文注释)
本文由nly0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语》八则
复习目标:1. 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 2. 掌握“说” “知” “诲” “女” “为” “罔” “殆” “敏”等实词的意义。 3. 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并能融入学习态度、 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复习重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 (二)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 ,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的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字词讲解: 1. 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文言虚词 而:顺接连词 a. 温故而知新 b. 敏而好学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折连词 a. 人不知而不愠 b. 学而不厌 c. 思而不学则殆 3. 实词 (1)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 (学、复、实)习 朋(友) (喜)悦 (快)乐 思 (考) 学(习) (聪)敏 敏(捷) (教)诲 厌(倦) (疲)倦 (选)择 知(道) (爱)好 (2)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相同。如: 人不知(了解) 愠(怨恨) 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 故(旧的,从前的) 善(好) 何(什么) (3)通假字 “说”通“悦” (愉快) “女”通“汝” (你) “识”通“志” (记住) “知”通“智” (智慧) (4)名言警句: a.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b.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用于学习方法) c.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思想修养) (四) 课文所选 8 则,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一些看法。在一、三、五、 六、七、八则中还讲到思想品德修养的问题。 三、课堂练习 1. 给横线的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是知( )也 罔( )殆( ) 而内自省( )也 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 2. 解释加点的词。
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总4页)页内文档均可自由编辑,此页仅为封面《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第9-10课时)一、课文理解(一)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论语复习教案
论语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论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论语》的内容,使学生对儒家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论语》中的案例和对话。
教学准备:1. 《论语》原文和翻译版本。
2. 课堂展示工具(如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前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顾《论语》的基本背景和作者孔子的生平。
2. 提问学生对《论语》的印象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
二、复习《论语》的核心思想(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论语》的章节进行讨论,总结出该章节的核心思想。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共同讨论和补充。
三、复习《论语》的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20分钟)1. 利用课堂展示工具展示《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 分组活动:将学生重新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篇章或名言警句进行解读,并展示给全班。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论语》中的案例或对话,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和教训。
2. 学生讨论:学生自由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论语》其他章节,并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解读和讨论。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论语》的理解程度和对儒家思想的认同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论语复习学案
《论语》十则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够准确翻译名句。
(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完成有关本课试题。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学(一)了解必要的文学常识1、我们常说的“四书”是指《》《》《中庸》《大学》,“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2、《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识记积累(1)常规词语[子] [时习] 时习[亦]説[自] [(不)知] [愠(yùn)][君子] [吾] [日] [三省(xǐng)]三省[为(wèi)] [谋] [忠][交] [信] [传] [故][罔(wǎng)] [殆(dài)] [诲(huì)][知(之)] [是] [贤] [齐][内] [善者] 善[从] [士][弘(hóng)毅] [任] [重] [已]厌[岁寒] [凋(diāo)] [行][其] [恕(shù)] [欲] [勿(w ù)] [施](2)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 [(是)知(也)]2. 古今字:[说](3)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任重道远][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翻译重点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展示交流1、读背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读背课文,读准读通读熟背会。
2、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三、课堂研讨1、内容理解这十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在今天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2、归纳总结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品德修养:3、理解性默写《论语》十则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名句是,。
孔子与论语教案
孔子与《论语》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与《论语》文学常识。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自豪感与敬畏心。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与《论语》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理解《论语》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论语》选段,参考书中“释义”,达到背诵程度。
听于丹对《论语》选段的解读,以引起《论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思考。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国学”一词,大家听过否?现在在中国出现了国学热,不对,应该说,当下,国学出现了中国热,甚至全球热。
那么,什么是国学呢?二、“国学”了解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广义上的国学,是指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三、国学经典研读(一)了解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现在的山东曲阜。
父亲叔梁纥,以武力闻于诸侯。
孔子三岁丧父,母亲顔征在,重视孔子的教育。
孔子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经博学多才,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并开办私学,收徒授业。
35岁时,孔子提出,“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是个地方官,为政有方,四方皆知。
52岁时,提升为鲁国大司寇,掌管国家礼仪。
且讲究文武兼备。
他要求“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55岁时,对国君失望,弃官离鲁,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的仁政、礼仪、学说。
67岁时,鲁哀公从卫国迎接孔子回鲁国,孔子被尊为“国老”。
孔子老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
弟子3000,贤者72。
孔子总结了许多教育理论: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中考语文先贤佳作孔子与《论语》(下)复习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市中考语文先贤佳作孔子与《论语》(下)复习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市中考语文先贤佳作孔子与《论语》(下)复习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孔子与《论语》(下)
一、填空
1. ,不亦说乎?
2。
,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
4。
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
7。
______,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怒惧)不亦说.乎(通“悦”,愉快)B。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是知.也(通“智”,聪明)C。
诲女.知之乎(通“汝”,你)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D.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2.下列对文中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①③/②④
3。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译文:只知道学习而不知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文:与朋友交往是否比较诚实呢
C.士不可以不弘毅
译文:士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
D。
诲女知之乎
译文:(我)教给你的知识,你懂了吗
三、列举
列举你学完《〈论语〉十则》所积累的成语.
四、理解
“君子之学”: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
“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
--荀子
请谈谈你对荀子“君子之学”“小人之学”的理解。
五、思考
素养跟知识有没有差别?当然有!而且有着极其关键的差别。
我们不要忘记,纳粹头子有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你能说他没有知识吗?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我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
这是一个本质的差别。
知识是一个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识本体。
-—龙应台
(台湾)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素养”和“知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