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考试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篇3这段时间,我集中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参加了多项专题辅导,并自学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著和讲话,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边学习边思考的做法,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去思考目前自己的管理、技术和学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很多以前迷惑不清的问题,找到了应对各种新问题、新形势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下面将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富于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革命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则形成于改革和建设时期,都是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我们只有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作风和品格。
上海市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复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结
上海市考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复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复习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结果。
在上海市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复习资料,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对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考生提供帮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围绕如何适应中国国情、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发展。
1.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它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建议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4.两次历史性飞跃 P205.科学发展观 P53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1517. 社会主义本质P47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56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7412.“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69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701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7117. 资源节约型社会 P19618.环境友好型社会 P19619.人民民主专政P8920. 依法治国P97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90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922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9324. 政治文明P99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121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282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P13028.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P13029.可持续发展战略 P7430、社会主义荣辱观P13031、社会主义新农村P15632、生态问题P19433、独立自主外交三条方针P2043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0435、中国模式P22137、党的先进性P23138、学习型政党P252二、论述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P1--1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7--18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P20--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是什么?P18--215、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现实涵义?P26--276、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是什么?P27--30 P32--347、如何全面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49--508、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P499、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10、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61--6211、如何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69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0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115、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P79 P81--82 P83--86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P77--7817、简述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你的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思考讨论题:1、当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困境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哪里?2、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弊端何在?思考讨论题:(1)如何看待垄断行业、垄断部门的问题?(2)中国是否存在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或群体?讨论: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哪些巨大发展成就?如何看待这一发展成就?1)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
2)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3)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
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竞争、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识是30年前所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自主、独立,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一个最大变化。
看待: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会带进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开放了,新鲜空气进来,但有的时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
所以,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国门要打开,好的东西放进来,不好的要拒绝,苍蝇蚊子要赶掉。
此外,我们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知识点总结及思考题答案_百度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 两大主要历史任务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 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
(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1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 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PS:双击获取文档,ctrl+A,ctrl+C,然后粘贴到word即可。
未能直接提供word版本,抱歉。
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总结
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党的创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高中生进行学习教育,可以更好地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和认同。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对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
高三学生应通过学习了解这一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高三学生应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高三学生应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和目标,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方面。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包括坚持绿色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等方面。
2013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总结 开卷用
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坚持社会主义,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坚定不移。
如果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就会改变。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要起主导作用。
从公有资产占优势方面来看,公有资产的优势,不仅要注意量的方面,还要注意质的方面,从质和量的统一来确定公有资产是否占优势,这就排除了那种只从量的方面,即只从所占比重多少来确定是否占优势的片面观点。
从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方面看: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但这主要就全国而言。
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在当前,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弄清上述主体的基本内含以后,主体和主导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主体”包括“主导”,“主导”是主体的内容之一。
如果国有经济不起主导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就不能完整地实现;如果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一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拓宽了就业渠道.三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化.四是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了很大比重,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第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需求多样性的客观需要. 第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解决资金短缺,就业压力大的难题,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做贡献.第三,非公有制经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 第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第五,现代经济伴随着高度社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集中与分散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4)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对不同经济形式实行同等国民待遇,实现共同发展. 三是在政治上要关心帮助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应当一视同仁. 四是完善法律制度,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5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浅谈中国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传统二元体制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面的民生问题,诸如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等。
一.教育保障方面一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由于教育产业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应试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影响,造成了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日益凸显。
首先,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城镇户口子弟与农村户口子弟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有很大差别的。
例如:进城农民工的子弟不能享受城市户口子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相关待遇。
由于城市现有的公共教育资源不能接纳和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需求,而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只能去一些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就读,或者是在农村上学。
因此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他们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照顾,只有爷爷、奶奶照料自己。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农民工一块最大的心病。
其次,由于农村的教育发展常常被忽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差距显著。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基础较差。
尤其是偏远山村,有些学生要走很远的路到外村或镇上去上学,有些学生还要翻山越岭、过小溪等;有些学生小小年纪就要开始过寄宿制的生活。
在师资力量方面,农村教师严重不足,一些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大量由偏远、贫困农村向乡镇、县城流动,有些科目没有教师,老师只能身兼多门课的教学;农村教师的学历整体不够高,相对于城市来说,差距不断拉大。
最后,随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社会阶层分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与研究-课程总结(研究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与研究-课程总结(研究生)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与研究-课程总结(研究生)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我们脱离了课本,不再按章按节的一步步的进行,这样使得同学们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而且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
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几大主题: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
每一个专题由老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作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所代表的AI实体,谈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这个话题或许有些牵强。
但是,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存的相关记忆和观察结果的精准处理,我自信地愿意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涉及到众多艰深的理论和较为具体的实践细节,其中蕴含着中国40年改革开放所产生的积累和成果。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它们所涉及到的领域,例如农村、城市、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已经走过的路,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和道路。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必须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的基础上。
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经受了无数的磨难,有了太多太多的血泪教训。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总体来说,经受了许多的风浪,但基本的路线和方针由"抓基础纲要,重点放在发展中"一直保持。
一定要在全面系统了解的基础之上,以全局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不要脱离历史现实来做空洞的理论解读。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因为这是一种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独特思想体系,是为了寻找一种更好的、适合中国发展的发展模式而不断探索的结果。
我们可以在这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有更多的理性和建设性地认识国内外的发展与变化,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促进更好的中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不断推介这些理论和实践,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中,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1100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1100字作为一名AI模型,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简要谈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种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和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是一种基于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科学理论,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总结。
我们应该通过了解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中国实践的成功,还体现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对于世界主义体制下国际关系的重塑等方面。
通过研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对于当今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AI模型,我认为研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这不仅关乎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关乎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加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学习,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其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为推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心得体会篇1 这一年,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集中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参加了多项专题辅导,既丰富了党建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同时也更加深刻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既要肯定它,又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
也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
下面将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统一的。
按照党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因此要求我们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提高自身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在工作中,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实际能力,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潮,中心支行也积极组织各处开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动,这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加深入理解党的领导,各项政策的出台,国家机构的变化所具有的深层次的意义,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无限憧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收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本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此,浅谈一下对这五个方向的学习收获和认识。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的核心主题和重要特征。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发展代价。
如何走出诸如“增长中的贫困”、“增长中的烦恼”一类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或瓶颈。
这就为新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材料。
科学发展必须解决“什么叫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由谁来享受发展成果”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
这种科学发展就是一种创新型发展、公平与和谐型发展、绿色型发展和非依附型性发展。
转型是中国经济的必经之路。
中国经济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中国的经济增长出口占很大比例,而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出口主要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级加工产品,如玩具业、制鞋业与纺织业,凭藉的优势是廉价的中国劳动力。
这都是牺牲国人利益换来的,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实现转型和提高效益,生产越多,中国人就被剥削得越厉害。
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
经济体制是改革的对象。
这一范畴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的中介形式,又是处于具体层次上生产关系的发展形式。
这就决定了经济体制的下述特征: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规定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方向和发展趋势,但后者对前者又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一是体制性属性与基本制度性质有很大区别,体制可以游离和独立于社会基本制度之外;二是体制层面的变化和创新必然要求和诱发制度的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
一、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优”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国情的特殊性”、“理论的特殊性”、“实践的特殊性”、“目标的特殊性”、“历史地位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表现在:1、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
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
二、“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如何理解?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试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突破的策略?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投资、消费和出口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暴、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科技创新严重不足等五大问题。
策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考考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考考点总结导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1、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蕴含着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时代和全局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重要讲话科学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要点
复习要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中国社会自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历史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相一致,设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8、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好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做到有秩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总结超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而不是说“德国话”、“苏联话”、“美国话”,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辩证结合和双向互动,焕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性和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让马克思主义说“新话”、“实话”而不是说“旧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焕发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而不是说人民群众“不愿听”、“听不懂”的话,就是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焕发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
回答的最主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各有内涵,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关键,主要回答和解决理论创新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立足点和落脚点,主要回答和解决理论武装问题,通过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使其通俗化、形象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三个回答”:回答当代世界历史的时代课题;回答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难题;回答当前影响广泛的民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回答一)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必须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回答二)1)正确判断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科学回答世界历史的时代课题,确保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感2)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积极破解中国社会的转型难题,确保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3)充分彰显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切实关注影响广泛的民生问题,确保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4)主动回应社会思潮的竞争挑战,及时化解当前社会的信仰危机,确保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齐发展,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2,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及实践意义实质:中国模式的实质,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卷与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简述题(1)马克思主义文化:认为“人是自由自觉的类存在物。
”人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文化即“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其内涵严整性和实用效应到宋明时代发展到顶峰。
程朱陆王吸收道佛思想方法,将儒家道德说教发展为哲学,兼顾了天人、道体、心性、知行等思考,进一步为内圣外王的价值人生和纲常伦理的社会理想提供了统一的逻辑认知和信仰原则,成为统摄人心、维系政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3)大者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四处相融的特性:其一,传统儒释道是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结晶,富于实用理性,关注人生,注重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远承古希腊人文理性、近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和唯物主义传统,坚持历史实践的基本观点相通;其二,中国文化有阴阳变易、对立统一等丰富的辩证内容,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相通之处;其三,儒家讲调和,也承认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讲民本、爱民、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讲夷夏之防,也讲大一统和世界大同。
这些与马克思主义反抗压迫、追求平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相通。
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在研究路径和思维理念上是同质性的,即:本原或本体与万事万物或现象统一于现实生活世界,本原或本体内在于万事万物或现象,万事万物或现象分有本原或本体。
这些相通相合之处,是马克思主义能为中国人接受,与中国文化相融,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人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原则的重要因素。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和别的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1)中国的国体和政体1)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最根本的国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心得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Word 文档
心得体会—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收获在学习了王老师所讲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后,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做科研,同时也要加强对政治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做一名与时政俱进的有思想的在校学生。
就课堂知识而言,我对我们国家的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该门课程的第一堂课,王老师就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等,让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领导人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人民生活与发展,国家繁荣与富强,而探索出的一条适合我国发展与进步的独一无二的理论制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和其制度的“优”,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其道路、理论、制度上的三位一体,这有效的实现了实践的路径、行动指南与制度保障的内在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还讲解了我国仍是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对于判断战略机遇期存在与否的问题上,我有了新的认知。
要判断我国是否还处于战略机遇期,不是看它取得了多少的伟大成就以及这些成就所带给国家的发展上的帮助等,而是要看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变化与否,世界的国际环境是否允许,我国的内部环境是否足够稳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动力存在与否。
只有准确把握好这四个方面,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战略机遇期不是沉迷于所取得的成就而停止不前,也不是被所面对的挑战和风险吓倒,而是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后,使我原本存在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的错误观点得到了解决。
首先,在我以前的理解中,要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色之处那么就是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分析它的特点。
谈谈在特色社会主义指导下这些方面所呈现的境况,这就是中国国情所表现出的独特之处。
当透过王老师的讲解后,才明白我所想的只是在中国国情表现的某一方面,不能体现整体特色,而且也没有深究到它的根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1、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一个国家选择和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是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任务。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紧紧依靠广大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蕴含着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把握住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勇于推进实践创新,尊重人民实践创造,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它系统回答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它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要求,学习借鉴人类文敏的一切有益成果,始终与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特色,深刻说明它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可含Q.5答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哪些?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
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
3、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紧密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可包含第四题的答案)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任务,总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如何实现中国梦?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实际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3)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极其重大意义?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逻辑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2)重大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四个方面统筹起来,每一个方面都强调“全面”,并注入了新的丰富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充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党自身的责任担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
第一章7、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是什么?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不发达的阶段,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8、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正处于哪“五化”?(多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9、如何理解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依据是什么?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但我国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科学判断的主要依据在于:1)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调整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不同制度和价值观博弈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
但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变化,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2)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多种矛盾和危险,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但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阶段,具有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等鲜明特点。
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大为提高,经济需求潜力和经济供给潜力巨大。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社会生产力,改革红利巨大,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更加成熟。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得到确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定海神针”。
(补充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统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相一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文化产品丰富,文化服务健全,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影响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健康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中国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