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点总结

第一章、毛泽东个性魅力和权威领导

第一节、巨人的诞生

权威领导形成过程:遵义会议是转折点,但并不稳固,遭受多次挑战;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巩固;延安整风得到全党高度体认。

毛泽东独特个性:1继承了中国传统士大夫两大美德:负有使命感,注重实践理性;2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3渊博的学识;4卓越的军事才能;5出众的组织和领导才能;6坚强的意志力。

第二节、超凡型权威

毛泽东具有法理型和个性魅力型两种类型的权威,形成一种超凡型权威。超凡型权威包含1旷世巨人;2实践贡献;3理论权威。

第三节、非常的作用

维系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对旧的统治体系与秩序起到摧枯拉朽的巨大作用。

(1)对毛泽东的评价

1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3.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2)一定的政治体系需要政治权威

(3)个性魅力型权威可能具有双重效应

(4)个性魅力型权威需向法理型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第二章、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历史伟业

第一节、历史抉择

(1)国际背景

1.国际局势新格局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

世界多极化开始形成。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2.世界经济蓬勃发展。

3.传统社会主义的危机。

(2)国内背景

1.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差距。

2.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

(3)个人背景

第二节、发展理论

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

(1)发展模式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发展目标

“五位一体”

(3)发展策略

一是发展步骤,三步走战略。二是发展重点,重点促进,重点突破。

(4)发展动力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科技发展

(5)发展形势

非均衡发展理论

(6)发展环境

国内环境,政局稳定。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

(7)发展机遇

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8)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经济和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

第三节、鲜明风格

(1)战略眼光

1.从战略高度谈发展问题;

2.从大局出发治理国家;

3.从政治角度谈经济。

(2)务实风格

1.强调实事求是;

2.注重实践;

3.注重实效;

4.走自己的路;5简洁、质朴的

文风。

(3)辩证思维

“照辩证法办事”

(4)开放意识

丰富的国外经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5)与时偕行

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倡导敢闯敢冒的精神。

(6)人民至上

强调富民思想;注重民众首创精神;政策要体现人民利益。

第四节、千秋伟业

1.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2实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3使中国经济

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4.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三章、当代中国产权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一项

重大成果。

第二节、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郎顾之争,新公有制之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初级阶段基本经

济制度的确立,意味着当代中国产权制度宏观层面任务的完成,但这并不意味

着所有制改革或产权制度改革的终结。

第三节、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经历着“所有制理论范式”向“产

权理论范式”的转变。马克思产权社会化思想包括产权社会化动力论;产权社

会化纵向建构论;产权社会化横向展开论。

第四节、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资本形态

层面改革;2.产权观念层面的改革;3.企业组织层面的改革。

第四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节、改革开发以来发展理念的转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应对国际经济危机

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应对低碳经济挑战要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3.应对当前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节、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

出口拉动经济面临挑战和风险:1.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2.欧美发达国家

回归经济实体、新兴经济体崛起、低碳时代到来对中国发展方式提出挑战;3.

从出口导向模式中能够分享的全球化福利越来越少。

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在当前阶段面临挑战:1.投资拉动发展带来严重产能过剩;

2.投资拉动发展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3.投资拉动发展导致经济发展创新能力不

足和通货膨胀。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具有可行性,主要从以下着手: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2.增

加就业创业机会;3.提高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4.促进消费

结构升级。

第五章、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民主理念

毛泽东明确把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和革命目的之一。邓小平更把民

主视为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第二节、民主制度

1949年,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邓小平予以充分肯定,强调不能照搬西方民主制度。

第三节、民主途径

(1)毛泽东提出的“民主的方法”

毛泽东所讲的“民主的方法”实际上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

法,是对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发展与贡献。毛泽东推进民主建设问题

上的误区:1.崇尚“大民主”的倾向;2.轻视法制的倾向。

(2)改革开放以来对民主途径的新探索

1.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民主和法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3.发展基层民主

第四节、民主道路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要根据中国国情,走渐进式民主。首先,进一步大力发展经济,奠定基础;其次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各种法律制度;再次培养公民社会

与民主习惯;最后,大力推进民主政治。

第六章、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节、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及主要内容

(1)政党不分到政党职能分开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党政关系体制是我国政党关系不合理的症结所在,也是

优化政府体系的切入点。

(2)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分布和重要内容之一。应注意以下问

题:1.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2.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

制改革。

(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4)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目标。

(5)完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一套监督制约机制,标志着

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

的高度。

第二节、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邓小平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三条: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

主义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民主是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标。

第三节、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原则

1.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的。

2.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符合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逻

辑。

3.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各方面改革都要配套的系统工程。

4.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实践上有一个逐步成熟、深化的过程。第七章、当代中国文化安全和文化发展战略

第一节、文化安全和文化软实力

(1)文化安全及其特征

文化安全一般包括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这是文化安全的基础与核心。

(2)文化安全的特征

1.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中的“软安全”;

2.文化安全是非物理性的无形防御

体系;3.文化安全所面临的对象是隐蔽的,防御难度比军事防御大;4.文化安

全体系需要长期、时刻维护。

(3)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对内的凝聚力,文化自身的创新力、生产力、消费力,以

及文化对外的传播力。

第二节、我国文化软实力及文化安全现状

(1)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机遇:1.全球化拓宽了中国的文化资源与市场;2.科技

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

们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不足:1.文化体制障碍;2.文化人才匮乏;3.文化产业

基础薄弱;4.文化传播能力薄弱

(2)中国文化安全现状

意识形态安全现状:1.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挑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遭

到质疑;3.核心价值体系缺失;

文化资源安全现状:1.文化人才匮乏;2.文化组员保护开发、继承创新能力不

强;3.文化市场安全现状;4.文化产业安全现状

(3)中国文化安全产生的原因

1.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全球化加剧了国家间文化利

益的诉求与争夺;全球化增加了维护文化安全的难度;全球化对文化安全

提供了机遇。

2.文化安全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密切相关。中国文化弊端:保守内向、与

世无争的文化品性;2.政治文化一枝独秀,制约了文化的多样性;宗教始终

处于王权之下,宗教文化缺乏生长土壤。

第三节、切实维护文化安全

1.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4.提高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力。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构架中国话语

体系;熟悉国际文化交流准则;移动科技进步,开辟新的文化传播途径。

第八章、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培养

第一节、核心价值观及其战略地位

(1)核心价值观的意旨

核心价值观是指文化内核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优秀价值体系,具有以下特征:本

质性、深层性、精华性、动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

根本价值理念。

(2)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地位

建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主要在于提高文化软实

力,发挥文化的力量。

第二节、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和凝练必须把握以下原则:1.准确把握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的本质;2.立足于中国夺得优秀传统文化;3.吸收人类文明中具有普

遍意义的优秀价值成分;4.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5.要高度凝练,易识、易记、

易于传播。

第三节、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精神元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忠孝、仁爱、信义、和

平;3.西方启蒙思潮中的合理价值;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可凝练为:共富、民主、公正、和谐、自由。

第四节、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从两方面努力:1.符合大众化要求,即

要抓住事物根本与适应民众的思想情感和语言习惯。2.采取综合措施

第九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社会建设的价值

第一节、文化精神之意旨

(1)文化精神的界定

文化精神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

传统的主流。

(2)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

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关、不可分离,但是又有区别,不能混同。文化精

神包括精华和糟粕,民族精神主要是指推动国家或名字前进的纯粹思想。

(3)从文化精神研究文化问题

研究文化问题有两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1.从大文化的视野加以研究,庾中国

传统文化必须考察它的生态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国际环境等方面的

深刻影响;2.从文化精神着手加以研究;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民族文化中的中心

观念,就能更加深入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具体特征。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成

(1)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

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表现在:多

样性;静态性;相对封闭性

2.经济基础;传统中国社会,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难以步上资本主

义的发展轨道,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主要经济基础。

3.社会结构;中国社会在传统结构中有两种制度根深蒂固:家族制度和专制制度。

两者相类相通,构成了加过同构的社会格局。

4.国际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的国际环境比较封闭,处于一种孤立状态。

(2)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

中国传统思想以儒道互补为主体构架。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质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即人文主义的传统,包括:①以人为尊;②以民为贵;民为邦本,重

视民意,爱民富民,革命思想。

(2)崇尚德意

1.德性追求,如果抽去伦理道德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就所剩无几。

2.伦理精神,仁义礼智信勇六大德目

3.礼教传统,礼教传统。体现在“五伦”上。

(3)持中贵和

1.普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和”的理念

2.中庸之道,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中庸之道

(4)实践理性

1.经世传统,

2.科学精神

第四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1)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1.以民为本,中国传统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以民为本。

2.以民生为重点

3.注重社会公平,社会分配问题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两极悬殊

4.德法并重,德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革古鼎新

6.和合文化建设

(2)对民主政治的作用

1.民本思想

2.法制传统

3.独立人格精神

4.监察与考试制度

(3)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威权传统

2.企业文化

3.道德精神

4.重视教育

(4)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1.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十分强调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

2.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十分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3.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个体利益与国家社会的利益的协调。

(5)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有大量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料,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现实价

值。

第十章、中国社会建设的回顾和前瞻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建设的初步探索

(1)社会建设的思想

1.规划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

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虽不能涵盖现代化

全部内容,但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则是其最基本的内容。

2.确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论十大关系》所论述各种关系,是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我国政局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

性。

3.创立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

毛泽东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也充满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

主义向前发展。有两类矛盾,敌我和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把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4.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

统筹兼顾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各方利益,并使各方利益得到保护,以实现总体上

的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2)社会建设的成就与不足

“一五”期间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的发展

(1)社会建设的新思想

1.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会建设的新理念

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强调现代化建设不

能单打一;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建设理念,不但要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高

度的精神文明;努力保障人民福利。

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会建设新认识

阐发改革发展稳定的辨证关系;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理念(物质、精神、政

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新世纪以来社会建设的新思想

实现了社会建设从理念到治国方略的转变;注重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

(2)社会建设的新成就

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3.城镇保障性住房

加快建设。

第三节、中国社会建设前景展望

(1)社会建设的有力条件

1.社会建设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建设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根本方法;

3.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已具雏形;4.具备支持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2)社会建设的展望

未来社会建设应注重如下工作:牢固确立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的发展理念;

加快推进民生建设,构建基于公民权利而不是基于城乡户籍、基于职业身份的

社会政策体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第十一章、当代中国民生建设

第一节、民生及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1)民生的含义

民生没有铺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指民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

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

(2)民生问题的性质和特点

1.民生问题基本属性

民生涉及的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因而是人民群众的最基本权益。

生存权的保障是民生的基础内容。发展权的保障是民生的重要内容。

2.民生问题突出特点

国情差别性;时代衍生性;主次分明性

3.民生问题的主要意义

毛泽东将民生问题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大

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生活好起来”;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权为民所

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习近平“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

(1)教育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1.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2.教育公平得到促进

(2)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

1.就业帮扶机制完善,再就业成效显著;

2.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农

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解决;

(3)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4)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1.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情况,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面覆盖;

2.社会救助制

度体系情况,实现全覆盖;3.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情况,逐步完善;

(5)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1.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2.卫生资源持续增长;

3.医疗卫生服务利用

明显增加4.城乡以及地区间卫生发展逐步缩小

第三节、当前我国民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性因素;

2.公共教育资源分

布不均,教育机会不公平

(2)公共就业服务不完善,就业形势险峻

1.“就业难”与“招工荒”现象并存,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短缺;

2.公共就业服务体

系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

(3)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呈扩大姿态

1.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结果不公平;

2.城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4)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养老问题压力巨大

1.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

2.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

3.养老面临的难题多、压力大(5)医疗费用偏高,服务水平难以满足民众需求

1.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持不足,医疗过度“市场化”;

2.医疗费药费过

高已经成为一些患者“惧医”和一些家庭致贫的重要原因;3.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低,

难以满足公众的就医需求;4.农村与城市在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上存在城乡差距

第四节、深入推进民生建设

(1)增加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1.增加资金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发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

3.建立和完善针

对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教育辅助机制

(2)加强就业扶持,促进充分就业

1.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解决弱势群体巨野问题;3.鼓励自主创业

(3)优化分配机制,建立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1.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2.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3.规范收入分配秩序(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福利建设

1.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

2.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

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1.强化政府在医疗保障中的职责,加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

2.逐步建立覆

盖全体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3.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建立健全药品供

应保障体系;4.加强基层医疗体制建设;5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公立医院

的服务水平

(6)加强住房市场宏观调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1.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

2.加强对房地产的宏观管理和监督;

3.加大保障

房建设力度,明确政府管理责任;4.多渠道控制高房价和高房租。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1)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四大关系协

调发展的现代文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强调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唯有如此,建

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才是具体的、生动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动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国际上,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化自然环境保护兴起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的环境建设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现实动因

国际资源环境压力空前增大。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出的思想渊源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生态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

3.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形成过程

1.“生态文明”观念形成

2.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确立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理论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

个新的境界;

2.实践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必然推动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十八大目标“美丽中国”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

(3)可持续发展

(4)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走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建设之中

第十三章、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交理念

第一节、国际环境及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1)国际环境基本概念

国际环境可分为三个层面。1.国际环境是一种结构体系,包括地缘结构、实例结构

和制度结构;2.国际环境反映了国与国间关系的状况;3.衡量一个国家所处的黄金

是否优良或安全,基本出发点是国家核心利益是否得到切实保护,核心利益包括安

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

(2)维系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重要性

第二节、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分析

(1)地理因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1.陆基边界线漫长,缺少天然安全屏障,易遭外敌入侵;

2.众多邻国中某些仍与我国

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不确定因素;3.强邻之多世界罕见,

给我国安全造成巨大压力

(2)威胁中国周边安全的现实问题

1.东南沿海方向的台湾问题;

2.东北亚方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问题;

3.南海岛屿争

端;4.中印边界和战略冲突

第三节、中国发展中的大国关系分析

(1)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相互敌对(1949-1972)→从缓和到加强交往

(1972.2-1989.6)→曲折中前进(1989-2002)

2.美国重返亚洲后的中美关系

原因:对外战略重心转移,实现在全球战略平衡;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

国家的崛起,维系美国治下亚洲秩序;借助亚洲经济东风。

如何重返亚洲:宣布战略中心东移;出台新《国家安全战略》;参与“TPP”

重返亚洲对中国影响:将战略竞争引入亚洲,从重经济、轻战略转为重战略、轻经

济,不利于亚洲稳定;中美将直面在亚洲建构国际秩序中的交锋

(2)中俄关系

1.发展历史:欺压掠夺→结盟关系→对抗冲突→缓和→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性

伙伴关系

2.关系现状:双方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的互动和影响;中俄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俄军事合作关系

3.中俄关系新时期:在国际舞台上有广泛共同利益和目标;习近平访俄进一步提

升中俄关系;美国强化朝鲜半岛导弹防御系统,实际还是针对中俄;在能源合

作上取得突破。

(3)中印关系

现状:经贸合作稳步走实;安全战略合作曲折前进;边界谈判进展有限,但边界地区有效管控;多边国际合作两点突出;人文交流合作“加分效应”凸显。

未来趋势:短期内或面临一些新变数;将更趋于“正常化”;“非战共识”更有保障;

关系重心将从“高政治”向“低政治”下放。

第三节、当代中国外交理念

(1)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

始终遵循独立自主原则;始终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毛泽东把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作为国家重要依托;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2)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外加理念

坚持独立自主、奉行不结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反霸权主义;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国家利益观

(3)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

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4)胡锦涛外交理念

“和谐世界”

(5)习近平外交理念

习近平访美,中美新型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处理周边:亲、诚、惠、容的理念。

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年月日

第一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一、施工项目经理及经理部的质量管理职责 1、施工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全面负责。 2、制订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作出承诺,形成文件,并组织全员进行全过程的贯彻执行,质量方针目标应是: 1)、满足使用要求,具有适用性、安全检查性、可靠性 2)符合国家环保、城市规划、安全消防等强制性要求 3)符合公司的质量目标要求 3、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其基本要求,控制要点,并要求责任部门和单位制订实施措施,质量管理的重点部位有: 主要分项分部工程、功能性施工项目,关键与特殊工序、现场主要管理工作。 4、定期组织对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进行诊断和综合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 5、建立完善实施质量体系所必须的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促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转。 6、加强质量成本、材料质量、质量检验、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各职能的协调,重视对质量要素和有关费用的核算、评价、分析,降低质量损失费用。 二、质量体系的组织机构 1、质量体系的主要环节: 1)施工准备

2)材料采购 3)施工生产 4)试验与检验 5)功能试验 6)竣工验收 7)、回访与保修 2、质量体系结构 (1)质量责任和权限 1)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质量责任 2)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3)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4)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报告 5)对施工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质量偏移、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2)组织机构 见附图 3、成立由生产计划、施工技术、安全、材料、等部门组成的QC质量活动管理小组和由各工种、各班组技术骨干组成的QC质量活动小组。 (三)质量控制程序 1、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1)了解施工项目质量保证协议 2)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图纸会审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点见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日本自卫队拒绝政府的命令,不愿派人浇注核反应堆。随后,警察厅发表声明,愿意接替自卫队进行“自杀式浇注”,并向自卫队求助防护装置。第二天的新闻中,也许是终于感到了羞愧,自卫队派出直升机浇水。可惜为时已晚,数量也远远不够,原本壮烈的飞行员最后几乎成为“作秀”的演员。 人们对这位飞行员、对仍留在第一线的180 名抢险队员表示了最大的敬意。因为,他们都是勇士。 而那 180 名死士,最年轻的已经是51 岁,他们被称为“昭和时期最后的武士”。 日本自卫队在救灾问题上的贪生怕死抗命不前,让我看到一个问题:日本,它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正在逐渐被西方的自由思潮、自私自利的思想、所谓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所阉割。 应该说来,日本这个亚洲国家,在保护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上,做得还是相当好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出现了军队不敢牺牲的情况,竟然出现了年轻一代宅在家里让老一代去拼命的情况,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对中国而言,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建设已经到达攻坚阶段。在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全面铺展的现实中,我们绝不能放松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决不能丧失中国固有的个性和韧性。 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核心在中国特色。 它不是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我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也不是任何人为我们选择的前进道路,而是我们自己摸索的、自己创造的前进道路。它只与我们自己有关,只与中国有关,与中华民族有关。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这条自己摸索出的道路上跨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步。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应当了解现今践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含义,并为将来加入祖国建设大军而积极储备能量。 2)历史和现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历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显然的,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历史能够给现在以启示,能给现在带来很多东西,比如凝聚力,认同感,价值取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句名言,一句诗词,一件文物,都是宝贵的财富。 再往下说,中国现在面临着和日本同样的问题:民族精神的淡化。其中

EPC项目质量管理要点

EPC项目质量管理要点 一、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我单位将在总包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部、技术部、质量管理部与材料设备部,全面负责该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各分包单位应成立相应质量机构,协助总包搞好该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开展全面质量检查与质量问题分析会,各分包定期向总包提交质量月报表,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应用科学的数理 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工程质量发展趋势,通过利用组织、技术、合同、经济的措施,达到“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的有效控制,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机构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机构作为工程质量创优的组织机构,其设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运转。 该机构就是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总工负责,以质量管理部为主体,工程部、技术部、材料设备部参加的质量责任落实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个体系协调运作,从而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形成项目经理为首,项目总工与项目副经理监控,职能部门执行监督,专业分包严格实施的网络化质量体系。 三、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根据本单位《质量保证手册》,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写作业指导书与质量检验计划,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明确质量职责,确定项目创优计划,制定相应的质量制度。 四、对各分包的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我单位将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全员参与质量控制管理,对各专业分包单位施

工质量作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将各专业分包工程按“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划分,对各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与流程图,在各阶段对分解目标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过程进行循环操作(即PDCA循环)。分包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质量记录的原始记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质量状况与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对各工序施工质量作持续改进,通过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整体质量。 2、总承包质量控制流程 总包质量控制流程图就是总包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规范总、分包之间质量管理行为的重要方式。 3、施工准备阶段的总包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总包质量控制的目标 ①对尚未进行招标的分包工程,择优选取分包单位。 ②对通过招标确定的分包单位指导与帮助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机构,督促分包单位配备的人员、设备、材料等满足质量技术要求,使各项技术文件、资料及施工现场正常交接,以便分包单位能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 (2)施工准备阶段的总包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 ①参与业主组织的分包招标,优选技术、管理先进的分包单位。 ②组织召开各分包单位参加的技术交底会,将有关设计文件、总包管理依据与程序、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向分包作详细的书面交底。 ③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主要坐标、轴线、标高、施工环境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交接,确保分包能及时、正确、有序地开展工作。 ④对分包单位的进场报告、开工报告进行审查,确保其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人力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50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自身又是一个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整的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又好又快”、“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第三,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理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政府职能和政府调节的理论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不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最为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它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很不够。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点总结

第一章、毛泽东个性魅力和权威领导 第一节、巨人的诞生 权威领导形成过程:遵义会议是转折点,但并不稳固,遭受多次挑战;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巩固;延安整风得到全党高度体认。 毛泽东独特个性:1继承了中国传统士大夫两大美德:负有使命感,注重实践理性;2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3渊博的学识;4卓越的军事才能;5出众的组织和领导才能;6坚强的意志力。 第二节、超凡型权威 毛泽东具有法理型和个性魅力型两种类型的权威,形成一种超凡型权威。超凡型权威包含1旷世巨人;2实践贡献;3理论权威。 第三节、非常的作用 维系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对旧的统治体系与秩序起到摧枯拉朽的巨大作用。 (1)对毛泽东的评价 1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3.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2)一定的政治体系需要政治权威 (3)个性魅力型权威可能具有双重效应 (4)个性魅力型权威需向法理型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第二章、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历史伟业 第一节、历史抉择 (1)国际背景 1.国际局势新格局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 世界多极化开始形成。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2.世界经济蓬勃发展。 3.传统社会主义的危机。 (2)国内背景 1.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差距。 2.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 (3)个人背景 第二节、发展理论 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 (1)发展模式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发展目标 “五位一体”

(3)发展策略 一是发展步骤,三步走战略。二是发展重点,重点促进,重点突破。 (4)发展动力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科技发展 (5)发展形势 非均衡发展理论 (6)发展环境 国内环境,政局稳定。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 (7)发展机遇 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8)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经济和人民生活水 平提高;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 第三节、鲜明风格 (1)战略眼光 1.从战略高度谈发展问题; 2.从大局出发治理国家; 3.从政治角度谈经济。 (2)务实风格 1.强调实事求是; 2.注重实践; 3.注重实效; 4.走自己的路;5简洁、质朴的 文风。 (3)辩证思维 “照辩证法办事” (4)开放意识 丰富的国外经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5)与时偕行 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倡导敢闯敢冒的精神。 (6)人民至上 强调富民思想;注重民众首创精神;政策要体现人民利益。 第四节、千秋伟业 1.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2实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3使中国经济 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4.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三章、当代中国产权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一项 重大成果。 第二节、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郎顾之争,新公有制之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初级阶段基本经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由裁量行政行为。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最长诉讼时效为适用范围没有限制,诉讼时效中止。最长诉讼时效为20 年,适用范围没有限制,从权利受侵害时(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只适用于延长)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只适用于延长)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其中零还是用阿拉伯数字0 表示)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是发文中的核心程序,收文中的核心程序是承办)。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是:谁是世界的本原)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几个要点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施工以及项目成本等几点,通过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施工以及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相关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其质量管理做几点分析。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一、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工作不充分,设计拖延时间长,图纸设计细节考虑不周到。以利益最大化观念指导规划设计工作,设计总体统筹考虑不够,对图纸的细化不到位,节点和细部处理不明确,施工中边做边改现象较多,特别是在装修阶段,图纸设计缺陷较多,预留洞数量较多,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2、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中须约定的内容而不约定,造成合同不能有效约束承包商的行为,比如装修分包单位,属于挂靠性质,技术能力和总体事宜不强,施工过程中该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粗糙,造成大量返工,最终给军队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 3、施工过程末端细化不够,控制不得力。没有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造成一些违法违纪现象缺乏应有的监管。对企业超资质承揽工程,人员无证上岗或者不按合同约

定到岗,个别建筑户、包工头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操作等现象控制不足,严重影响了过程质量。 4、工程验收程序不规范。工程完工后,不按规定报工程质量监督站,主要检查验收房屋结构和基本使用保障,没能逐项、逐屋验收,为后期整改留下大量工作。 二、质量管理要点 1、坚持以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为重点。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需要重点进行监控。可以通过三个“三”来达到这一目的:第一个“三”是指要求施工单位实行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专职质检员终检的“质量三检制”;第二个“三”是指严格控制“三关”:材料、技术以及工序;第三个“三”是指质量监督要“三全”: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问题管理”方式是指针对施工现场已经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一种典型的事后处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管理目标明确,效果也非常明显,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能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不关注未来其他问题的发生的预防。而“预防管理”方式弥补了“问题管理”方式的不足,该种管理方式专注于问题的预防,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将来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发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与时俱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 ( ) 。 A、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B、把发展文化教育放在首位 C、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D、把军队建设放在首位 A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任何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B、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C、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阶段 C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B、改革、发展和稳定 C、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7、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建立一个好制度 D、改变我国的落后状态 A 8、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这是指( ) A、我们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 B、我们的对外开放有宽阔的活动领域 C、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梯次展开的

项目质量管理要点总结

项目质量管理要点总结 项目质量管理要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层在项目开始之前要制订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和标准,并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保证相关利害关系者都要知道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标准。 项目质量管理十点要则高度浓缩了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观念: 1、客户导向。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质量标准的尺子。这是ISO-10006体系的首要原则:鉴于顾客是组织的存在之本,因此组织不但应该了解顾客当前的需求,而且要了解其未来潜在之需求,不但要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一些国际著名公司甚至提出,客户的满意度只能说明质量及格,只有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才能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忠诚。盖洛普曾经对客户的满意度作过一个调查,结果表明客 户的满意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a.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可以达到安全、准时、便捷的效果; b.与客户建立伙伴关系,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功能及服务; c.通过互动反馈参与客户的决策,为客户提供咨询帮助。 2、过程管理。就是将质量管理的关注点从结果检验转变为过程监控。这种过程管理 体现在两个方面: a.在时间坐标上,将整个项目实施视为一个工作任务衔接的流程,通过对工作流程的 分析,识别和精简那些无效益的工作环节,理顺分工的接口,形成目标合力,减少扯皮内耗。在流程链条上建立相互监督机制,让每个工作环节的下游工序都变成上游工序的客户,依次对上游进行质量监督。 b.在空间坐标上,将整个项目实施视为一个各类资源的集成活动,通过对相互依存的 组合要素的分析,识别并优化各类要素功能指标,在其衔接的接口处严格把关,加强沟通,分享信息和技术资源,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标准。 3、选对质量标准。企业在体制上需要采用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田口等人所 创立的质量管理理论,在组织中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在具体的项目过程中, 则需要采用克劳斯比的理论,努力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与常规质量管理 的区别就在于: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在验证了前一过程的质量以后,才会开始进行下一个过程。企业的项目实践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无论是软件项目还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模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在质量计划中确定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配置 资源、确定各个项目阶段的验证标准。在实施中比照阶段的质量标准,验证项目阶段的质 量状态和控制项目质量基准的变更。 4、管理层重视。体现了质量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说项目的 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最高领导挂帅,才能决定项目的质量 方针,才能制定质量计划并确保计划落实,才能动员全员参与,才能调动并配置资源,才 能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驱动质量的持续改进。 5、实数求据。就是任何有效决策都不能凭主观的概念和假设,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建立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收集绩效数据的渠道、种类、时间和职责,确保

教育公共基础 知识点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1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1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1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 CA×100。 1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

和准备律。 1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1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1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1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 2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2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2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2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2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2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27、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项目质量管理要点提纲

第一章现代项目质量管理导论 1、质量管理科学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 2、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规划、实施质量保证、实施质量控制 3、项目特点:一次性、单件性、多目标属性、生命周期属性、对立统一性、可变性 4、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特性: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 5、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 系统原理:项目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 PDCA循环原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5W1H问题)、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总结检验纳入标准、遗留问题转入下期)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质量控制原理: 质量保证原理: 合格控制原理和监督原理 6、合格控制具有三项重要的工作职能:保证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 7、合格控制的基本环节:量测(检测)、比较、判断和处理 8、质量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 第二章项目质量规划 1、质量是规划、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2、影响项目成功的资产成为组织过程资产 3、项目质量规划的依据: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 4、项目质量规划的工具:成本效益分析,基准对照,实验设计,质量成本分析,其他质量规划工具(专家判断、关系图、模块图、流程图和优先排序矩阵) 5、项目质量规划的成果: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核对表、过程改进计划、质量基准、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6、项目质量策划的依据:项目特点、项目质量方针、项目范围陈述、项目交付物描述、标准和规则 7、项目目标非越高越好(判) 8、项目开发的核心部分是项目设计(单选,判断) 9、项目特征开发中的分析技术: ?项目特征的层次分析 ?关键性分析:至少考虑安全性、强制性、竞争性、对项目目标的影响、持续性?竞争性分析 ?价值分析 10、项目特征开发的输出包括编制相关文件、完成展开图、发布项目特征 11、项目质量计划的依据:质量方针、项目范围的陈述、标准和规划、其他工作的输出 12、项目质量计划的内容: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活动 第三章项目质量数据 1、数据是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正式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及突破: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采取总分总的教学方式,先在总体上对课文内容作介绍,让学生对整体结构有一个了解,再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讲述,通过质疑法和联想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最后进行总结。其次,利用图片或电影片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邓小平在党的各次大会上的重要发言,以此归纳邓小平的活动,来突破重点。 难点及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姓“资”姓“社”问题和邓小平理论问题。可通过社会主义的概念与根本目的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相关网站:邓小平纪念馆、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中学历史在线、中学学科网 教法学法 ①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先对课文的整体框架进行介绍,再对每一部分的具体知识点作详细的说明,最后再进行总体归纳。 ②由于涉及的会议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电教手段,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记忆。 ③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诱导的方式,通过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性。 板书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体会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公共基础知识大总结

201.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 ①必须满足雇农和贫农的要求 ②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损害中农的利益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1946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最终形成 毛泽东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毛泽东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毛泽东1925《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井冈山的斗争》1928.1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文献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1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反对本本主义》1930.5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 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部分 《新民主主义论》1940.1.9 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10 提出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提出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 《论十大关系》1956.4.25 主要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理,强调要处理好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6.19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6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群众路线做了理论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论联合政府》1945.4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12.30 第一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反对党八股》1942.2 延安整风的文献 八七会议1927.8.7 属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雏形阶段。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统一战线、农村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作了多次发言,针对大革命失败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带有根本性的意见,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性作用是在八七会议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体现的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园林景观施工过程质量管控要点细则

园林景观施工过程质量管控要点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武汉公司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控,通过加强系统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来指导施工、提升工程品质,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园林景观工程。 第二章园林景观施工质量管理职责 第三条项目公司职责 1、组织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 2、组织施工样板实施及验收评审。 3、负责日常工程质量检查及质量问题整改,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 4、组织所有材料和部品以及苗木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及移交。 第四条工程管理中心职责 1、组织工程质量定期或不定期联合检查,提出联合检查报告,跟踪督促质量问题整改及回复。 2、参加首批主要材料和部品以及苗木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施工样板验收评审、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第五条设计中心职责 1、组织设计交底。 2、负责审核和确认深化设计。

3、参加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施工样板验收评审、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第六条物资采购部职责 1、组织甲供材料、部品送样、选样。 2、负责协同项目公司对甲供、甲控物资日常质量检查及质量问题整改。 3、参加所有材料和部品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施工样板验收评审、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第七条成本管理部职责 1、负责编制和确定工程量清单内容。 2、负责审核和确认设计变更及工程签证费用。 3、参加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首批主要材料和部品进场对样验收、重要工序验收、施工样板验收评审、单项工程竣工验收。 第三章园林景观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控要点第八条施工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 (一)项目公司负责组织设计、工程、物供、成本等相关部门及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并形成记录。 (二)项目公司负责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纸深化并报设 计中心和设计单位审核确认。 (三)施工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1、园林景观图纸和相关专业配套图纸是否交圈,各专业图纸相互间有无矛盾,标注有无遗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 一问任务是否完成。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誓言、军人的荣誉。凡是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军人,都会经常自问自查任务完成情况,始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局在胸。对目标任务要随时了如指掌。尤其对本单位的基本任务、年度重大任务和临时性突击任务的标准要求、时间节点、保障要素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统筹规划、有的放矢。对工作进展要经常总结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任务特点和工作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不善于总结反思的领导,不仅难以圆满完成任务,而且难以提高自己。对重点难点要及时攻关破局。要善于补“短板”、突“瓶颈”,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及时制订和落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出色完成。 二问职责是否履行。作为医务人员,“肩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其履职尽责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全面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必须履行好条令规定的职责。条令条例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法”,对每一级别的干部职责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要忠诚使命,牢记职责,时常对照条令规定的职责要求,满腔热情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履行好党章要求的职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章,遵守拥护党章,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廉洁自律,遵守章纪,为大家立好标杆、做好表率。必须履行好岗位所需的职责。 三问能力是否提高。能力素质是一名医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作战能力强弱的内在尺度。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应当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扩展基础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极度爆炸、极速更新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性要求,努力把单位建设成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火车头”。要不断提高科室作战能力。这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最高体现和最高目的。 四问安全是否保证。高度纯洁、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是科室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是部队科学发展的保底工程,是军人的政治责任。无论执行何种任务、进行何种工作、开展何种活动,每名军人时刻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时常要问有没有问题隐患。做到见微知著,落叶知秋,不因表面平静而麻痹大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苗头隐患。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维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