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车厢冬季热舒适与空气环境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上海地铁站台热舒适状况调查与改善

上海地铁站台热舒适状况调查与改善

sb c .T ei eta o hw ht epeaeo e u j t h vsgt nso sta pol r nt es n i i h
w o tf dwt t e a cmot o d i hnhi t s m, dtenx ajs e totet pr- hl s ii i et r l o f n io i S aga me s t a h et dut n t h m ea e a se h h hm rc t n n r ye n o m e tr so l b eraig eie.ti a iea ohssm ee c nt i uligSn rm ( B ),ad ue hud edc s .B s s hs rc l a o ersa ho eS kB i n y do e S S e n d tl s r h c d n
t s h e t e ea u e i u w y s t n i 2 . 2 C T a d p ee r d tmp r tr s2 .  ̄ 。p. T e u p r i ,te n ur tmp r tr n s b a t i s 0 0  ̄ op n r fre e ea u i 0 7 C T e l a ao e h p e l t e e au e i 2 .  ̄ 。p w i ce t l t 8 % i mp r t r s 3 2 C T h hi acpa e o 0 mi t c s b
JA G C u —i , E X a-a g I N Z i e I N h nx o Y i j n ,LA h— i a oi w
(ntu f e grt nadC ygnc , c ol f e hncl n ier g Is tt o f ea o n roe i S ho o M c a i gne n , i e R r i i s aE i

上海地铁车厢冬季热舒适与空气环境调查研究

上海地铁车厢冬季热舒适与空气环境调查研究

上海地铁车厢冬季热舒适与空气环境调查研究廖神德; 邹钺【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6(035)010【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上海; 冬季; 地铁车厢; 热舒适; 主观感受; SBS【作者】廖神德; 邹钺【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在整个地铁系统中,车厢是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区域,其热环境的舒适性与空气质量自然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而我国目前针对地铁车厢热环境的研究还非常少。

本文选取了上海地铁3、9号线,在冬季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地测试与调查,旨在确定冬季车厢内真实的热环境舒适状况,乘客对车厢内环境的主观感受以及SBS与热感觉的关系。

1.1 测试背景测试地点选取上海地铁3、9号线,3号线全线为高架或地面道路,9号线80%为地下,20%为地面及高架道路,为上海地铁典型的线路模式。

本文选择研究冬季工况,测试在2015年1月19、20、22、23日进行。

本次测量的车厢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

运用基于LABVIEW的热舒适测试系统,还能得到PMV-PPD等热舒适指标。

依据ASHRAE的相关标准,装置内仪器距离地面高度1.1 m(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剔除了站立者完成的问卷),位于车厢的中部。

测试从每天早上7:30开始到晚上20:00结束。

一人负责照看仪器,其他三人负责发放问卷及指导受试者完成问卷。

1.2 主观调查表表1为主观调查表内容。

2.1 车厢内热环境实测值3号线进行了两天的测试,测试期内相应时刻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车厢内操作温度、相对湿度、PMV等实测值。

如图1,操作温度在7.2~23.5℃区间,主要在15~21℃范围内波动。

在每一趟测试刚开始(即本次列车刚从起点站出发)阶段的约十分钟左右,温度处于上升状态,其后运行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在18~21℃区间。

将人体代谢率取1 met,服装热阻取1.85 clo,得到全天运行期间车厢内的PMV值。

上海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空气品质分析

上海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空气品质分析

上海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空气品质分析[目的]了解上海市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的室内空气状况。

[方法]对某号线每个地下车站的站台、站厅公共区域及室外对照点进行采样检测。

[结果]除温度、风速存在超标现象外,噪声、CO、CO2、PM10、细菌总数均符合《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的要求。

[结论]上海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环境质量良好,新风对于确保室内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地铁;室内空气;空气品质中图分类号:R122.1文献标志码:A地铁地下车站作为相对封闭的特殊环境,自然通风不足,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调节温、湿度,提供室外新风,不利于环境污染物的稀释,同时由于缺乏日光照射、人群密集、流动性大,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因此,研究地铁地下车站室内空气品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针对上海市地铁某号线15座地下车站,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在每个地铁站的站台、站厅分别设置2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早(9:00)、中(13:OO)、晚(17:00)各采样1次;地面对照点设于新风口处,与站台站厅同时测定。

测定时为夏季,地铁处于正常运营状态,采用最小新风量空调运行工况。

1.2仪器温度采用THG312数显温度表检测,风速用TESTO型热球式电风速计检测,CO2用PGM-54 CO2检测报警器检测,CO用Jxc-3810A CO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检测,PM10。

(可吸入颗粒物)用LD-3C激光粉尘仪检测,细菌总数采用沉降法检测。

1.3检测万法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要求,对车站空气理化和微生物指标进行采样与检测。

1.4评价依据车站内相关指标参照《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中候车室的标准进行评价。

1.5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进行t检验、f'检验、Poisson检验、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

2、结果2.1一般情况所测定的上海市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空气质量良好,除少数检测点温度、风速存在超标现象外,噪声、CO、CO2、PM10细菌总数均符合《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的要求(表1)。

城市轨道交通舒适性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舒适性评价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舒适性评价研究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很多城市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大城市中。

由于城市的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如果交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就会直接威胁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市民来说,轨道交通能够提供快速、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能够大大缓解交通拥堵,更好地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因此,提高轨道交通的舒适度是提高城市交通水平的重要措施。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度评价中,主要包括车厢内气温、空气质量、震动和噪音等因素的评估。

针对这些因素,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舒适度。

一、气温的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受到车厢内气温的影响。

如果车厢内气温过高或过低,轨道交通就会给乘客带来不舒适的感觉。

针对气温的评估,我们需要考虑到车厢内外气温的波动情况,以及车厢的通风和空调系统运转状态。

如果气温有波动,我们需要对车厢内外气温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进而对车厢内空调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例如,在车厢内加装温度控制器,能够更好地控制车内温度,使乘客的出行更加舒适。

二、空气质量的评估空气质量也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在人们乘坐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如果车厢内的空气不清新,会让乘客出现不适。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估:1.车厢内外的大气环境。

大气中的污染物能够在车厢内进一步加剧,我们需要对车厢内外的大气环境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2.车厢内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和通风效果如何,对于车厢内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对通风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保证能够有效地清新车内空气。

3.乘客的身体状况。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空气质量的敏感度也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以此为依据,对车内空气的质量进行评估。

三、震动和噪音的评估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中,车辆的震动和噪音也是会影响到乘客的舒适度。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摘要通过对上海地铁1号线的基础调研,分析了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状况,对各站点空气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提高地铁空气质量的措施,以为提高地铁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措施;上海随着上海市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地铁1号线作为上海的第1条地铁线路,以运量大、速度快、准时的优势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重要的大动脉。

近年来,上海地铁1号线客流量高居不下,人们置身于地铁微环境内的时间比以往更长,地铁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

然而目前我国对地铁内微环境的研究较少。

因此,笔者对上海地铁1号线的空气质量问题经初步调研并进行分析,以为地铁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提供依据和建议。

1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调研结果分析1.1调研概况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形式,对1号线28个站点的乘客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共发出500份问卷,回收率100%。

1.2空气质量综合分析对地铁1号线的空气质量,有43.8%的乘客认为处于中等水平,有23.6%和19.6%的乘客分别认为处于及格和良好水平,只有2.4%的乘客认为空气质量为优,有10.6%的乘客认为1号线空气环境不过关,须引起关注。

在地铁行车内部,有31.3%的乘客感觉行走时缺氧,27.3%的乘客感觉有臭味,还有14.5%的乘客闻到有装修的味道。

对于空气质量的现状乘客认为主要是人多所致,其次是空调通风系统差。

前者与地铁1号线的巨大客流有关。

据统计,地铁1号线日均进站客流量为:85.94万人次(2007年)、102.63万人次(2008年)、106.22万人次(2009年)、117.24万人次(2010年),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

针对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假如地铁发生意外,哪种状况最混乱、最难处理,乘客中19.7%(比例最大)认为是被踩踏事件,说明地铁内客流量大影响了地铁内的环境安全;而调查中有10.6%的乘客认为是传染病影响,如非典型肺炎;9.4%的乘客认为是毒气影响。

上海市一号线地铁站空气质量调研分析

上海市一号线地铁站空气质量调研分析

上海市一号线地铁站空气质量调研分析王迪;沈恒根【摘要】本文以上海地铁1号线部分地下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与实测的方式研究了地铁站内的环境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地铁站台内以温湿度为代表的微气候能够满足乘客的需求.CO2的浓度水平略高于0.10%的标准值,换乘站的浓度比非换乘站的浓度明显高出很多.在地铁站内,颗粒物浓度过高,PM10的平均浓度范围为200~800μg/m3,超标比较严重,晴天的站台内颗粒物浓度普遍高于雨天的站台内颗粒物浓度,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所占比例很大.【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地铁;温度;相对湿度;CO2;颗粒物【作者】王迪;沈恒根【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轨道交通由于其快速、准时、便捷的特点,是都市人乘坐的主要交通工具。

同时,作为特殊公共场所,地铁具有密闭性、自然通风不足的特点,不利于环境污染物的稀释,特别是换乘车站,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存在更多的卫生隐患[1]。

上海地铁第一条线路上海轨道交通1 号线于1993 年5 月28 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大陆第3 个投入运营的城市。

近年来,上海地铁1 号线客流量高居不下,人们置身于地铁环境内的时间比以往更长,地铁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

因此,对地铁站空气质量的调查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的方式进行研究,并针对研究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1 国家标准的规定GB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2] 建议数值:PM10的标准是 0.25 mg/m3,PM2.5 未做要求。

当前,我国现行的 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 规定了颗粒物PM2.5 的日均浓度限值35 μg/m3(一级)和75 μg/m3(二级),颗粒物 PM10 的日均浓度限值50 μg/m3(一级)和150 μg/m3(二级)。

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气流组织分析

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气流组织分析

第39卷第2期2018年6月上海海事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Vol.39 No.2Jun. 2018D01:10.13340/j.jsmu.2018.02.011文章编号:1672 -9498(2018)02-0055-05上海地铁2号线车厢气流组织分析郝胜男,于凤讲,郑学林(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201306)摘要:为研究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地铁车厢环境的可行性,通过实测得到上海地铁2号线的车厢内温度和风速数据,利用C F D模拟其车厢气流组织。

通过调整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和客流密度,得到满足人体舒适度的最佳送风参数:夏季满载时,送风温度为20 W,送风速度为1.53 m/s;夏季超载时,送风温度为17 °C,送风速度为2 m/s。

本文形成了研究地铁车厢环境的完整体系,为上海地铁车厢气流组织优化设计以及舒适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海地铁;气流组织;C F D;送风温度;送风速度中图分类号:U492.433;T U831 文献标志码:AAnalysis on compartment air distribution of Shanghai Metro Line 2HA0 Shengnan, YU Fengjiao, ZHENG Xuelin(Merchant Marine College,Shanghai Maritime Univer sity,Shanghai201306,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 o study the f e a s i l D i l i t y of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liod tment of subway compartment,the compartment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data of Shanghai M2 were obtained through actual measurement,and the compartment air distribution i s simulatBy adjusting the supply a i r temperature,the supply air velocity and the pasenger flow density,the opti­mal supply ai r parameters for satisfying pasenger comfort are obtained as follows:under t i i e f u l l load con­dition in summer,the supply a i r temperature i s 20 C,and the supply ai r velocity i s 1.53 ^^s;under the overload condition in summer,the supply air temperature i s 17 C,and the supply ai r velocity i s 2m/s.A complete system i s formed t o study the environment of subway compartm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ompartment a i r distribution and the study of passenger comfort ofShanghai Metro.Key words:Shanghai Metro;ai r distribution;C F D;supply ai r temperature;supply air speed收稿日期=2017-07-30修回日期=2017-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3250)作者简介:郝胜男(1993—),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空气调节,(E-m ail) 1254376697@q q.co m;于凤娇(1992—),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空气调节,(E-m ail)806575714@q q.co m;郑学林(1963—)男,上海人,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空气调节,(E-m ail)x lz h en g@sh m tu.ed u.chtp ://$w w. smujournal. cn hyxb@ shmtu. edu. cn56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第39卷〇引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方式一 直在向着快捷、方便、经济和安全的方向发展[1]。

上海地铁站台热舒适状况调查与改善

上海地铁站台热舒适状况调查与改善

上海地铁站台热舒适状况调查与改善
蒋淳潇;叶晓江;连之伟
【期刊名称】《人类工效学》
【年(卷),期】2007(013)001
【摘要】采用实地测量与主观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地铁站台的热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利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出中性温度为20.02℃,期望温度为20.7℃,80%的人可接受的温度范围上限为23.2℃,均略低于ASHARE舒适区标准.调查显示人们对上海地铁站台热舒适状况基本满意,而适当降低站台环境温度应是下一步的调整方向.另外,还对"病态建筑综合症"(SBS)进行了一定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对环境的不舒适感会引发SBS相关症状的发病率上升.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蒋淳潇;叶晓江;连之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
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
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上
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4;TU-023
【相关文献】
1.利用冷却水再热改善空调房间的热舒适环境 [J], 万建武
2.上海地铁车厢热舒适调查研究与分析 [J], 李伟格;邹钺;徐嘉;赵彦玲;裔昭珺
3.上海地铁车厢冬季热舒适与空气环境调查研究 [J], 廖神德; 邹钺
4.夏季长春地铁站台热舒适状况调查与分析 [J], 赵慕君; 王春青
5.基于标准有效温度和不舒适指标研究南京热舒适状况 [J], 赵子健;陈静怡;钟隽文;杨沈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渡季假日上海地铁城郊线路车厢内空气环境的实测

过渡季假日上海地铁城郊线路车厢内空气环境的实测

过渡季假日上海地铁城郊线路车厢内空气环境的实测陈文超;钟珂;王亚楠;李蔚阳;吴丛欢【期刊名称】《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2)002【摘要】在过渡季节,乘客是地铁车厢内部主要污染源和热源.为了解上海地铁城郊线路车厢空调系统的控制状况,以上海市轨交系统9号线为城郊线路代表作为实测对象,在以国庆节为代表的过渡季假日,对车厢内空气温湿度、CO2浓度和人员密度进行了连续测量.实测结果表明,假日车厢内人员密度在0.3~3.0人/m2范围内波动;当空调系统运行时,车厢内部空气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几乎不受人员密度影响;车厢内CO2浓度随着人员密度增大而明显升高,但80%的时间CO2浓度低于0.15%,通风排污效果基本能够满足假日地铁运行状况的要求.【总页数】5页(P263-267)【作者】陈文超;钟珂;王亚楠;李蔚阳;吴丛欢【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0.383【相关文献】1.上海地铁车厢过渡季空气环境特征的实测分析 [J], 王亚楠;李蔚阳;吴丛欢;陈岳;陈文超;钟珂2.动车组车厢内空气颗粒物浓度实测与分析 [J], 马硕;李绪泉;丁鑫;彭嵩3.上海地铁车厢冬季热舒适与空气环境调查研究 [J], 廖神德; 邹钺4.辽宁地区过渡季居住建筑室内甲醛实测分析 [J], 宋嘉森;黄凯良;冯国会;孙文;王珺5.西安某办公建筑春季过渡季基于Logistic开窗行为实测及模型研究 [J], 朱学跃;赵宁;吴克麒;胡叶楠;陈源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地铁1号线车厢内空气质量卫生学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车厢内空气质量卫生学调查
12 采样和 监测 仪 器 .
入颗粒物最高浓度为 0 1 gm ( 1 。 .2m / 表 )
表 1 地铁 1 号线车厢空气指标 监测结果
采 样 方 法 按 照 《 共 场 所 卫 生 监 测 技 术 规 范》 公
( B T 12 0 19 ) 求 。 G / 7 2 - 9 8 要
场所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 ( MI ) P O 测定方法 光散射 法》 WST26 0 1 测定 ; ( / _20 ) 0 细菌总数的检测标准参 照《 公共场所 集 中空调通 风 系统 卫 生规范》 20 ( 06
版) 附录 D 。 1
13 评价依 据 .
厢 内空气卫 生状 况 也 日益 受 到人 们 重 视 。轨道 交 通 是相 对封 闭 的特 殊 环境 , 自然 通 风不 足 , 过 空调 系 通 统调 节温 、 湿度 , 不利 于空气 污染 物稀释 , 因缺乏 日 又
车厢 设 置 1个 测 4次 ( 返 各 2次 ) 连 续 监 测 往 , 2d 车厢 编 号 分 别 为 12 , 4 8和 16 。监 测 项 目为 温 48
度、 相对 湿度 、 氧 化 碳 、 吸人 颗 粒 物 和 细 菌 总 数 二 可 ( 环境 空气 ) 。
上 海预 防 医 学
S a g a J UT o rv n ie Me ii e h n h i o 1I fP e e dcn t v

环 境 与 职 业 卫 生 ・
上 海地铁l 号线车 空气质 生学调查 厢内 量卫
俞爱 青 ,宋洁 孙 中兴 郑懿 , , ,龚伟 1 (.上海 市虹 口 区疾 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上海 20 8 ; .上海 申通地 铁 00 2 2 集 团有 限公 司技 术 中心 ,上 海 2 10 3 0 13; .上 海市松 江 区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上海 2 12 ) 060

城市地铁运行期热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市地铁运行期热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城市地铁运行期热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城市地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然而,由于地铁系统在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导致地铁车站及车辆内部的温度升高,给乘客带来不太舒适的出行体验。

因此,对城市地铁运行期热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城市地铁运行期热环境的现状。

地铁系统由于车辆、乘客等因素的存在,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一方面,地铁车站是人员聚集的地方,人体产生的热量会导致车站内部温度的升高;另一方面,地铁车厢内部由于人员密集以及车辆运行时所产生的摩擦热等因素,也会导致车厢内部的温度升高。

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其次,针对城市地铁运行期热环境的现状,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改善热环境。

一方面,对于地铁车站,可以采取增加通风设备、灵活调整空调系统温度等措施来降低车站内部温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遮阳设施、绿化植物等来降低太阳直射的影响。

另一方面,对于地铁车厢,可以通过加装空调设备、优化车辆设计等来降低车厢内部温度。

同时,在车厢内增加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动,也能改善乘客的出行环境。

除了以上对策,还可以通过运用新技术来改善地铁运行期热环境。

例如,可以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在地铁车站及车辆内部使用隔热材料,减少热能的传导和辐射。

此外,还可以使用新型空调设备,如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来调节车站及车辆的温度。

另外,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平衡车站及车辆的温度,根据司机和乘客的需求,在不同的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温度。

最后,为了实施上述对策并提升地铁运行期热环境,需要政府、地铁运营公司以及相关专家的合力。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地铁建设的投资,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支持;地铁运营公司可以利用新技术和设备来改善热环境;专家可以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指导,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地铁运行期热环境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技术的引进,可以有效降低地铁车站及车辆内部的温度,提升乘客的出行舒适度。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调查分析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调查分析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调查分析
季丽英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1(039)011
【摘要】对上海地铁1号线进行调研,对比分析了各站点、站点不同时段及不同点位的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处于中等及偏上水平;1号线高峰和低峰时段的空气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峰时空气质量较差;站厅与站台、站台与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站台比站厅和车厢的空气质量好.【总页数】2页(P112-113)
【作者】季丽英
【作者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2014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J], 季丽英;叶建农;张桂华
2.以地衣,苔藓探测空气质量:香港与上海空气质量比较 [J], 高彩华;毕培曦
3.深圳地铁1号线转向架构架裂纹调查分析及整改 [J], 黄丽君;郑炼鑫
4.浅谈无锡地铁1号线上海三菱自动扶梯设备质量问题 [J], 朱云峰
5.上海市城区空气质量现状与分析——兼论对空气质量日(周)报数据的利用 [J],
马涛;孔令毅;杨凤辉;李博;陈家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调查分析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调查分析
参 考 文 献
[ ] 黄 锦 生 , 慧敏 , 锦 尧 , .密 闭 空 调 环境 的空 气 卫 生 质 量 调查 及 1 张 谢 等
卫 生 学评 价 [ ] 华 南 预 防 医 学 ,0 2 2 ( ) 2 2 . J. 2 0 ,8 1 :2— 4
2 讨

总 体 来 看 , 客 认 为 上 海 地 铁 1号 线 空 气 质 量 处 于 中 等 及 乘 偏 上 水平 , 个 别 站 点 如 上 海 火 车 站 差 外 ; 线 高 峰 和 低 峰 时 除 1号 段的空气 质量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高峰时空气 质量 较差 ; 且 站厅 与 站 台 、 台与 车 厢 内的 空 气 质 量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站 台 比 站 且
号线空气质量处于 中等及偏上水平 ; 号线高峰和低峰时段 的空气质量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l 且高峰时空气质量 较差 ; 站厅与站 台、 站 台与车厢 内的空气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且站 台比站厅和车厢 的空气质量好 。
关键 词 : 空气质量; 地铁; 上海
I v s g t n a dAn ls nAi Qu ni fS a g a toL n n et ai n ayi o r a tyo h n h i i o s t Mer ie1
21 0 1年 3 9卷第 1 期 1
广 州化 工
・1 13・
1 3 各 站点 不 同点 位 空气质 量对 比分 析 .
通 过 调 研 , 厅 与站 台 的 空 气 质 量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站 P< 00 ) 站 台与 车厢 内 的空 气 质 量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5 , P< . 5 , 但 站厅 与车 厢 内 的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O0 ) P> .5 。相 比较 而 言 , 站 台的空气质量状况 比站厅 和车厢 内要好 , 比室外好 , 且 可能因为地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是空 调通 风 系统差 。 前者 与地铁 1 线 的巨大客 流 有关 。 号 据
统 计 , 铁 1号 线 日 均 进 站 客 流 量 为 : 59 地 8 .4万 人 次 ( 0 7 20
快 、 时的优 势成 为上 海轨道 交通 最 为繁忙 、 准 最重要 的大 动
脉 。 年来 , 海地 铁 1号 线客 流 量高 居 不下 , 们置 身 于 近 上 人 地铁 微环 境 内 的时 间 比以 往更 长 , 铁 内 的空 气 质量 直 接 地 关 系着 人们 的健 康 。 然而 目前我 国对 地 铁 内微 环境 的研 究 较少 。 因此 , 笔者 对上海 地铁 1 线 的空 气 质量 问题 经初 步 号 调研 并进 行 分析 , 为地 铁建 设 、 境 保护 、 以 环 卫生 防疫 提 供 依 据和建议 。
关键 词 地 铁 l号 线 ; 气 质 量 ; 状 ; 施 ; 海 空 现 措 上 中图分 类号 R1 21X8 3 2 .;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7 9 2 1 2 — 2 0 0 0 7 5 3 (0 0)4 0 8 — 1
随着 上海 市经 济 水平 的快速 提 高 及城 市规 模 的扩 大 , 地 铁 1 线 作 为 上海 的第 1条地 铁 线 路 , 号 以运 量 大 、 度 速
较 差 ; 余站 的空 气 质量属 于中等水 平 ( 级 ) 其 3 。
2 .%的乘 客感 觉 有臭 味 , 有 1 .%的乘客 闻到 有装修 的 73 还 45
味道 。 于空 气质 量 的现 状 乘客认 为 主要 是人 多所致 , 次 对 其





赠 球Biblioteka 州 站 点 图 l 上 海 地 铁 1号 线 各 站 点 空 气 质 量 等 级

上海地铁车厢热舒适调查研究与分析

上海地铁车厢热舒适调查研究与分析

上海地铁车厢热舒适调查研究与分析李伟格;邹钺;徐嘉;赵彦玲;裔昭珺【摘要】通过对上海地铁九号线车厢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将车厢内的热环境的PMV-PPD指标与RWI或HDR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及车厢内MTS 平均热感觉投票的线性回归,研究车厢内环境在夏季、冬季以及过渡季节的热舒适,发现冬季以及过渡季节车厢环境存在较高的不满意率,相关指标与实际测试存在较大的差别,而夏季的车厢热舒适明显偏冷.【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年(卷),期】2018(037)008【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地铁车厢;PMV-PPD;RWI;HDR;热中性温度【作者】李伟格;邹钺;徐嘉;赵彦玲;裔昭珺【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随着各大城市地铁网络的日渐成熟与完善,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地铁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在地铁车厢上的停留时间也越来越长,车厢内环境的热舒适逐渐引起乘客们的关注。

虽然现在车厢内都安装有空调,但是车厢内的热舒适性却不尽人意。

课题组针对乘客普遍反映的车厢热环境不舒适的情况,对上海地铁进行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研究,旨在通过主观与客观层面的互补分析,对地铁车厢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并对车厢热舒适性的改进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1 研究方法1.1 实验对象九号线地铁80%为地下运行区域,20%为地面及高架地面道路,为上海典型的路线模式。

本实验选取上海地铁九号线车厢作为测量地点,在九号线运行时进行实测,测量时间为冬季及过渡季节。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本实验分别在冬季、过渡季节和夏季对上海地铁九号线车厢进行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研究,测量数据包括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参数,并结合swema-multipoint软件进行记录。

上海地铁1号线车厢内空气质量卫生学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车厢内空气质量卫生学调查

上海地铁1号线车厢内空气质量卫生学调查当今,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时、安全便捷、运营量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城市轨道交通极大地缓解了地面紧张的交通状况,也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量逐年增加,地铁车厢内空气卫生状况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轨道交通是相对封闭的特殊环境,自然通风不足,通过空调系统调节温、湿度,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又因缺乏日光照射,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引起疾病传播,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要比其他交通工具更为严重[1]。

近年来,上海地铁1 号线客流量居高不下,人们置身于地铁微环境内的时间比以往更长,为掌握地铁车厢内空气卫生状况,我们于2011年8月对上海地铁1号线的车厢内空气质量进行了卫生学调查,为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及合理建议。

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布点和监测项目每天在地铁1号线正常运行的车辆中,选择1个车厢设置1个监测点,列车启动后分4个时段在全线27个站点分别监测4次(往返各2次),连续监测2 d,车厢编号分别为1428和1468。

监测项目为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和细菌总数(环境空气)。

1.2 采样和监测仪器采样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要求。

使用仪器为Testo435-4型多功能测量仪;LD-3C型微电脑激光粉尘仪(北京宾达绿创科技有限公司);SKC Quicktake30六级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等。

温度、湿度、二氧化碳依据《公共场所测定方法》(GB/T 18204—2000)检验;可吸入颗粒物依据《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206—2001)测定;细菌总数的检测标准参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6版)附录D1。

1.3 评价依据车厢内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参照《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 9673—1996)中旅客列车车厢的标准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a c h e s o f S h ng a h a i me t r o wa s s t u d i e d . T h e a c t u a l t e mp e r a t u r e h u mi d i y t a n d P N Ⅳ d a t a i n t h e c o a c h e s wa s g o t t o n . B y
第3 5卷第 l 0期
2 0 1 6年 l O月

建 筑 热 能 通 风 空 调
Bu i l d i n g E n e r g y& E n v i r o n me n t
Vo l _ 3 5 No . 1 0 Oc t . 2 0 1 6 . 2 6 — 2 9
文章编号 : 1 0 0 3 . 0 3 4 4 ( 2 0 1 6) 0 1 0 . 0 2 6 4
Abs t r ac t :W i t h t he r e a 1 . i t me me a s u r e me n t s a n d q u e s io t n na i r e s u r v e y o n t h e s po t . t h e t h e r ma l t o mf o r t c o n d i io t n s i n he t
上海地铁车厢冬季热舒 适与空气环境调查研 究
廖神德 邹钺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 : 运用实地实时测量 和现场 问卷调查相结合 的方法 , 研究 了上海地铁代表性线路车厢 内的热舒适状况 。得
到 了车厢 内实测温湿度、 P MV值 的现场数据 。 运用统计 的方法分 析实测数据和 问卷数据 , 得出车厢 内热 中性温度 1 9 . 2 5 c c , 期望温度 1 8 . 4 6℃, 8 0 %的人可接受 的温度 区间为 1 1 . 5 ~ 2 4 . 1 。 发现乘客对空气新鲜度在 意程度最高 。 还
发现地铁车厢 内 S B S发病率与人们在车厢内的热感觉存在一定程度 的关联性。 关键词 : 上海 冬季 地铁 车厢 热舒适 主观感受 S B S
Wi n t er Ther m al Com f or t and Ai r Qual i t y
I n v es t i gat i on on Coaches o f Shan gh ai M et r o
he t s i mul a t i o n o n l y u s i n g TRNS YS . b u t a l S O i t c a n b e mo r e c o n v e n i e n t ha t n he t s i mul a i t o n o n l y u s ng i T RN S YS.
0 引言
在整个地铁 系统 中, 车厢是人 们停 留时 间最长 的 区域 , 其 热环境 的舒适性 与空气质量 自然也是 人们 最 关 注 的, 而我 国 目前 针对地铁 车厢热环境 的研 究还非 常少 。 本文选取 了上海地铁 3 、 9号线 , 在冬季进行 了为 期4 天 的实地测试与调查 ,旨在确定冬季车厢 内真实
L 0 S h e n — d e . ZOU Yu e
Co l l e g e o f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n g i n e e ing r , Do n g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na a l y z i n g wi h s t at t i s t i c s ,i t wa s f o u n d t ha t t h e t h e r ma l n e u t r a l t e mp e r a t u r e i s 1 9 . 2 5 ℃ ,t he p r e f e r r e d t e mp e r a t u r e i s 1 8. 4 6 o C a ndt he t e mp ra e t u r e r a n g e a c c e p t e db y 8 0 % o fpa ss e n g e r s i s 1 1 , 5 -2 4. 1℃ i nt h e c o a c h e s . ma t t h e pa s s e n g e r s c a r e s mo s t d e e pl y a b o u t i s he t a i r f r e s h ne s s . Mo s t o fp a s s e n g e r s s ho ws he t r i c o mp l a ns i a b o u t t e h a i r q u a l i t y n i c o a c h e s . Th e r e i s a c e r t a i n eg d r e e o f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he t mo r bi it d y o f S BS a n d t h e TS V o f t h e p ss a ng e e r s i n he t c o a c h e s . a s
Ke y wo r d s : S h ng a h a i , wi n t e r , c o a c h e s o f me t r o , h t e r ma l c o m f o r t , s u b j e c i t v e f e e l n i g , S B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