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对媒体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媒介经营管理的变革趋势
管理 的 变革 是 毋 庸 置疑 的 。本 文 对 我 国 媒 介 经 营 管理 的 变革 趋 势进 行 了探 讨 。 【 关键 词 】
媒 介 经 营 管理 ; 变革 ;媒 介 产 业
媒 介 管理 或称 媒 介 经 营 管理 , 是大 众 媒 介 经济 研 究 中的 重 要 方 面 。伴 随着 媒 介 组织 的不 断 发展 、 传媒 业 的 不断 壮 大 、 体 媒 商 业运 作 的不 断 成 熟 ,也 不 断地 发展 和 深 入 。 全球 化 扩 张 的背 景 下 , 方 发达 国家 在 西 的媒 介 组织 和媒 介 产业 发 生 了 巨大 的变化 , 二 、我国媒 介经营管 理的变革趋 势 1 媒介产业将继续向全球化 、国际化以及 并深 刻 影 响 了 我 国媒 介 的 经 营 管理 。 集 团 化发 展 中国媒介 产业 的特 征 如今 ,媒 介 的运 营 和管 理 都 已经远 远 1 单一体制 、多方式运作 、多特色竞争 超 出 了 原本 的本 上 或地 域 的概 念 ,媒 介 产 长 期 以来 ,我 国 媒 介 发展 中就 存 在 着 品的 生 产 、 传播 与 行 销 已经 口益 智 能化 网 元体 制 ,二 元运 作 ” 问题 ,即 “ 一 的 ~ 元 络 化 、高 科 技 化 和 全球 化 。在 媒 介 之 间 的 体制 就 是 指 媒 介 为 国 家所 有 制 ,二 元 运 作 竞 争 关 系 中也 将 会 生 长 出一 种 全 新 的竞 合 就 是 既 要 国 家 拨 款 ,更要 利用 国家 赋 予 的 机 制 ,各 家媒 介 不 再将 埘 方 视 为 自己生 存 权 利 去 获 取 ,告 利 润 , 而 后者 已经 成 为 所 与 发 展 的威 胁 ,而 更多 地 是 看 中媒 介之 间 有 媒 介 的 主 要 收 入 来源 。这 种 体 制 下 的 媒 的优 势互 补 、 资源 共享 、相 互 协 作 的机 会 介 既 要 完 成 现行 政 治结 构 所 要 求 完 成 的 意 与 空 间。 识 形 态 宣 传 任 务 , 又要 通 过 广 告 等 市 场 经 同时 , 随着 加 入 W T O后 , 内资 本市 国 营 收 入 支撑 媒 介 的再 生 产 。 场 的 逐渐 开 放 ,虽 然媒 介 属 于 较 为 特殊 的 2 在 “ 变”与 “ 不变 ”中寻找位 置 产 业 , 时还 小 会让 国 外资 本 介入 , 而 中 暂 然 从体 制 的 角 度 看 , 中 国媒 介 体 制 改 革 国媒 介 『场 的逐 步对 外 开 放 也 必将 成 为未 的一 大特 征 是既 有 “ ” 又有 “ 变 , 不变 ” 。我 来 媒 介产 业 发 展 的 ‘ 要 趋 势 。 特 别 是 个重 国的 媒 介 体 制 是一 种 指 令 性 的 、意 识 形 态 随着 网络 及 卫 星 电视 的发 展 , 国 内受 众 接 型 媒 介 体 制 ,它 决定 了我 国先 行 体 制 的基 触境 外媒 体 的 渠道 及可 能件 已经越 来越 多 , 本结构、 基本原则、 基本规范不能变 、 也不 海外媒体对 中国受众的争夺战也即将打响。 会 变 。 如 , 媒 体 是党 的 喉舌 与 工 具” “ 此 外 ,媒 介 集 团 化 可 以 晚是 媒 介企 业做 大 例 “ ,媒 介 事业 是 党 的事 业 , 须接 受 党 的领 导 , 必 在 做 强 的必 由之 路 ,是媒 介产 业 改 革 和 发展 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等等。 但是 , 由 的_要举措。 章 = 于 时 代 的 发 展和 社 会环 境 的 变 化 ,决 定 了 2 “ 制播 分离”将成为媒介产业发展的重 媒 介 传 播 的 内容 、模 式和 媒 介 业 的 内部机 要 趋 势 “ 播 分 离 ” 原 本 是 电视 广 播 业 的 专 制 制 与 经营 管 理 模 式 等 等都 要 发生 变 化 。 3 媒介产业集团化进程的独特性 有 名 词 ,它 是 指将 广 播 电视 作 品 的 制 作和 近 年 来 ,“ 团化 ”已成 为 我 国媒介 产 播 出 分离 开 来 ,使 制作 与 播 出实 现 良性 互 集 业 深 入 发展 的关 键 词 ,我 国媒 介 产 业 的 集 动 , 而达 到 资 源 的有效 配 置 。 国媒 介产 进 我 团化进程的独特性就在于 :通过非市场化 业需要 “ 制播分离” 这一点在新媒体出现 , 的 渠道 , 现 为行 政 主 导 下 的合 并与 划 拨 。 后 显得 更 为 明显 和重 要 。媒 介 产 业 是 文化 表
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
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诺斯曾言:“经济制度之所以发生创新是因为在社会中的个人或集团看来这些变迁的成本是有利可图的。
其目的在于创新者能获得一些在旧的安排下不可能得到的利润。
”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于一种尴尬状态:一面是政府宏观政策的强势力量,以及推行至今已是相互矛盾的一种典型二元化结构的运行体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对于媒介发展的诸多限制因素;另一面则是媒介走向市场化之后,追求经济效益的利益驱动日益凸现,就连党政部门对媒体收入亦是年年定有指标,并且作为考核媒体领导业绩的主要依据之一。
由此可见,在我国媒介业发展的轨迹中,资本因素已渐渐展露台前,并向政府这一强势力量发出挑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行为决策,并进一步实现媒介机制的创新与改革。
受经济因素的驱动,有些媒介在政治因素未明的情况下,甚至会采取渐进式、擦边球的策略,主动寻求经营改革的边缘突破。
边缘突破行为发生后,来自党和政府的政治决策会根据实际效果对某些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在保证“喉舌”职能的前提下以增加媒介经济效益为评判指标,如此一来,“突破”便获得了政治和政策认同的空间。
某种条件下,这种“突破”甚至具有革命性意义。
在2002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媒体国有属性不能改变。
而据笔者所知,有部分媒体在资本结构上,民营资本的投资占股率已经超过50%,主要领导的任命也由投资方影响控制。
这种大胆的资本运作方式已经触及媒介管理体制的最敏感问题。
而时至今日,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业外民营资本“涉足”媒介业已点头允许,资本经营的热度不断提升。
“入世”后国外强势媒体对中国市场的染指和瓜分,亦是资本力量影响政府行为的另一表现。
“入世”本身就意味着国际资本即将“潮涌”进入我国,也意味着我们将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民族国家的角色与定位,而为了应世界潮流的客观形式以及对于“入世”的诸多承诺,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其原有国家中心或保护主义的经贸政策,转向政策解禁的路途。
媒介变革对社会传播的影响与启示
媒介变革对社会传播的影响与启示第一章媒介变革的概念和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也在不断演变,出现了新的媒介形式,比如互联网、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等等。
这些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传播方式和模式。
媒介变革的概念是指媒介形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社会传播的形式、方式和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
媒介变革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性。
随着媒介形式日益多元,人们获得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2. 交互性。
现代社会传播媒介具有交互性,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信息流动更加快速。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互联网等媒介进行互动和交流。
3. 即时性。
现代社会传播的特点之一是即时性,无论是发表言论、传播信息或是交流观点,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章媒介变革对社会传播的影响媒介变革对社会传播方式和模式的影响是显著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式和流向。
传统媒介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而现代媒介具有双向传播特点,信息的传播流向也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2. 提高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效率。
现代媒介技术能够直接针对特定的受众进行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
3. 增强了信息的表现力和真实性。
现代媒介技术提供了各种形式的信息展现方式,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的交互传播,让信息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互联网时代信息真实性得到了增强,人们可以通过多方渠道和多种角度获取信息,从而判断信息的真伪。
4. 扩大了公众的表达空间和社交圈。
现代媒介技术为公众的表达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宣传自己的理念和想法。
第三章媒介变革对社会传播的启示1. 坚持步入多媒体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索新媒体应用,包括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即时通讯等,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率和传播力度。
我国媒体管理制度现状
我国媒体管理制度现状近年来,中国的媒体管理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从传统的媒体管控模式逐步转变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这一变化不仅受到国际形势和社会进程的影响,也受到了国内改革开放的推动。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媒体管理制度现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并重的特点明显政府在媒体管理中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但是与过去相比,政府在媒体管理中的角色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监管和调节,而非直接的干预和控制。
在政府管理的框架下,市场机制得到了更多的发挥,包括媒体竞争、市场准入、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都在不断完善。
二、媒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媒体市场化是指媒体企业在商业基础上运作,以盈利为目的,并且展现出商业品质和商业特色。
近年来,我国的媒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媒体产业的发展逐渐走向市场化的道路。
国有媒体改革和私营媒体兴起使媒体市场逐渐充满了活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媒体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媒体机构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也使得新的媒体业态不断涌现,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媒体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在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势头强劲。
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形态得到了转型,新兴的数字媒体如互联网新闻、移动传媒、社交媒体等也蓬勃发展。
媒体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渠道,从商业运营到技术创新,媒体融合发展呈现出多层面、多角度的态势。
四、信息传播的法律制度逐渐完善随着新闻传播技术和方式的不断更新,信息传播活动呈现出多元、多样、全面的发展态势。
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法律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有关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修订,适应时代的变化,同时,司法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信息传播活动的监管和制约,保障信息传播秩序。
五、媒体文化内容管理更加注重公众利益和社会效益媒体文化内容是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媒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2024年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发展研究》范文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全球传媒业的一大趋势。
我国广电行业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趋势,以期为广电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全媒体的发展现状1. 发展速度与规模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各类广电机构纷纷加强与新兴媒体的融合,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从电视、广播到网络、移动终端,广电全媒体的传播渠道日益丰富,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2. 业务模式创新为了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我国广电全媒体在业务模式上进行了诸多创新。
例如,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跨平台、跨终端的媒体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开展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业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三、广电全媒体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1. 技术瓶颈尽管我国广电全媒体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面临技术瓶颈。
例如,在高清、超高清等高质量视频传输和处理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设备性能。
此外,在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等方面也需加强技术保障。
2. 内容同质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部分广电媒体在内容上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这导致用户在信息获取上产生疲劳感,降低了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人才培养与引进广电全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然而,当前我国广电行业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广电机构对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广电全媒体发展的需求。
四、广电全媒体发展的策略与建议1. 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我国广电行业应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提高媒体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性能。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与变革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在中国也经历了很多变革。
一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媒体形式和内容不断更新,媒体业态也在不断拓展,丰富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媒体的商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媒体自身面对着诚信问题、媒体融合问题和业务创新问题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传媒产业发展历程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中国媒体产业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党的声音和宣传工作,新中国第一张报纸《人民日报》也在1950年诞生。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媒体的版面、内容以及数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到了60年代,文艺和央视出现,对于推动中国传媒人才培养和媒体资产积累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文艺版面的空洞现象和央视的传统管理模式也使得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依然落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媒市场逐渐开始走向国际化发展的轨道。
1984年,南方周末等民办报纸突破官办媒体垄断占有优势,实现了中国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依附于政府的传媒格局被打破。
1992年,中国共同开放了传媒行业,从此媒体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身份正式涌入市场。
中国传媒市场的开放不仅改变了市场格局和政策环境,也为新型媒体的出现和传媒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初,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变革。
互联网为媒体创造了更新、迅捷、定制化的新闻模式,并开创了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模式。
中国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得益于全球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态势,也得益于中国经济全球市场化的推进和国内媒体市场化的深入发展。
二、传媒产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经历了多重阶段和变革,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特点。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政府影响与垄断市场控制。
尽管中国的传媒市场开放了,但政府依然持续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控制,对于媒体审查制度的问题也比较敏感,垄断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中国媒体管理制度
中国媒体管理制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媒体市场和众多的媒体机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媒体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国有媒体到私营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中国的媒体行业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媒体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媒体管理制度的问题。
本文将从媒体监管、内容审查、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中国媒体管理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媒体监管在中国,媒体监管主要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该机构是中国政府直接管理的媒体行业监管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对媒体机构进行许可、审查、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新闻报道和业务活动。
然而,中国的媒体监管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审查标准的不清晰和不公开。
在中国,媒体的审查标准十分模糊和片面,容易导致一些合法的报道或言论受到打压,媒体机构的报道范围受到限制。
这种情况不仅对媒体自身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也对公众的知情权造成了限制。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中国需要建立明确的媒体审查标准,对媒体的审查过程进行公开透明,同时对于媒体的言论自由给予更多的保护。
二、内容审查在中国,尤其是传统媒体领域,内容审查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尤其是在政治、宗教、历史和社会问题等方面,中国政府对媒体的内容审查非常严格,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审查行为。
这种情况导致了中国媒体报道的受众对于一些敏感的新闻和事件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影响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为了改善内容审查的问题,中国需要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减弱政府对于媒体内容的审查权力,增强媒体的自主权和专业性,确保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同时,中国的媒体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的专业培训和自律,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避免不符合伦理和法律的报道和言论。
三、技术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在中国的媒体市场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起步阶段,主要特色是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公司和中国电视公司,并且广播电视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直接掌控,垄断经营模式成为主要特色。
二、改革开放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主要特色是市场化和多样化。
随着政府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控制力度的松动,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迈向市场经济,并且逐渐放开了对私有资本的限制,引进了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化的趋势,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体制改革阶段:1980年代初,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推动广播电视媒介的市场化和多样化发展。
2.技术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引进数字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接收。
这一技术创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提高,为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内容创新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注重内容创新。
政府鼓励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加强自主创作,提高节目质量,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也加强了与国外媒体的合作交流,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国外节目,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
总之,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具有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的起步阶段特色,以及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改革开放阶段特色。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等重要阶段,不断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
中国的媒介制度
中国的媒介制度
中国的媒介制度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从早期的集权主义媒介制度,到现代的复合式媒介环境,以及逐渐向开放式媒介环境转变。
在集权主义媒介制度下,中国的媒介制度主要体现为“一元体制”,以邸报为代表。
这种制度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始终沿用。
在这种制度下,媒介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相对有限,主要承担政府宣传和信息传递的角色。
随着现代媒介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媒介制度逐步产业化,出现了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注入的媒介。
这使得中国的媒介制度不再完全适用一元体质,而是逐步向复合式媒介环境转变。
在这种环境下,媒介人员不仅要具有竞争精神和实干精神,而且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目前,中国的媒介制度正在向开放式媒介环境转变。
这种环境模式下,媒介人员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对媒介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承担。
总的来说,中国的媒介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从早期的集权主义媒介制度到现代的复合式媒介环境,再到开放式媒介环境,体现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媒介生产力的进步。
新媒体对传媒行业的影响与改变
新媒体对传媒行业的影响与改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传统传媒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传媒行业的影响与改变。
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传统媒体需要经过编辑、排版、印刷等环节才能发布新闻,而新媒体可以实时发布信息。
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和资讯。
这种实时性的传播方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迅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二、传媒行业格局重塑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媒行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媒体面临着读者流失、广告收入下降等问题,而新媒体则迅速崛起。
许多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
同时,一些新媒体平台也开始涉足传统媒体领域,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相继收购了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
传媒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用户参与度增加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户参与度的增加。
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的,而新媒体则是多向互动的。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发表评论、转发、点赞等,与媒体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性使得用户更加参与其中,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同时,用户的参与也为传媒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和意见,有助于媒体改进和优化内容。
四、广告模式转变新媒体的兴起也带来了广告模式的转变。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而新媒体则通过精准投放、定制化广告等方式吸引广告主。
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广告投放,提高广告的精准度和效果。
同时,新媒体还可以通过内容营销、植入广告等方式实现变现,为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五、内容创作方式改变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内容创作的方式。
传统媒体主要依靠专业记者和编辑进行新闻报道和内容创作,而新媒体则更加注重用户生成内容。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发布内容,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这种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使得传媒行业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对媒体的影响
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对媒体的影响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历程有以下四个时期:一、初期——媒介发展的起步1978年以前—运作资金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建国初期的传媒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闻事业网。
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传媒工作,确立了适合当时国情的经营管理体制,明确了报社的企业地位。
1949年底在北京召开报纸经理会议,这次会议对报纸的经营管理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报纸的经营实行“企业化方针”,二是报纸实行“邮发合一”的方针。
这一时期的报纸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具体措施为:正确调整报价;重视广告业务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二、1979年——媒介发展的转折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革”错误,结束了极“左”错误长期的干扰。
这一时期,传媒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开始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闻媒体内部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社等首都几家报社试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新闻单位承办广告。
这预示着多年的被禁止的传媒广告开始解禁,改变了“新闻传媒只是舆论宣传工具”的看法,中国传媒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三、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媒介的“产业化”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媒介在业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营管理上开始逐渐推行企业化管理机制,有意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注意商业化运作,中国媒介进入产业化的准备阶段。
报社开始尝试办报以外的多种经营方式,报业资本开始显露出盈利的本质,标志着我国报业的第二次市场化进程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归属第三产业,并且指出“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为我国媒介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政策上的准备。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仅提供了更多便利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还让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
然而,新媒体的崛起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冲击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内容传播方式的变革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
而新媒体则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对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随地获取新闻和资讯,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二、传媒机构的改变传统媒体多由大型传媒机构控制,这些机构拥有垄断传媒资源的能力。
然而,新媒体的崛起使得传媒资源更加分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媒的发声者。
这让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不再是唯一的舆论制造者。
三、新闻报道的速度和及时性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需要经过编辑、排版等环节才能发布到市场上。
而新媒体则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及时报道突发事件和新闻。
这让大众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消息,从而减少了信息的滞后性。
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四、互动性的提高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平台,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评论等方式与传媒机构进行互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用户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于传统媒体的报道进行评价和批评。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媒机构与用户之间的单向传递关系。
五、信息真实性的挑战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经过严格的采编程序,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然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挑战。
互联网上的信息泛滥让人们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假,有时会误导公众。
这对传统媒体的信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六、广告模式的改变传统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而新媒体则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广告模式。
通过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推荐,新媒体可以更好地为广告商和用户提供有效的连接。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变化指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转变。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而新媒体主要指的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数字技术媒介。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媒介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传统媒体是通过有限的渠道进行传播的,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庞大的网络进行传播,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形式更加灵活,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传统媒体难以企及。
二、传播速度加快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这对于新闻报道尤为明显。
通过新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而传统媒体需要进行编辑、排版、印刷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才能将新闻内容呈现给读者。
因此,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反应及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三、互动性增强新媒体平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互动性增强。
在传统媒体时代,读者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新媒体时代,读者可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如评论、点赞、分享等,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反馈和传播。
这种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也可以有效地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四、多媒体化特征明显新媒体平台可以同时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这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也鼓励了媒体机构积极探索新技术和形式,进行创新的内容创作。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变化是一种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它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形式和内容的重大变革。
同时,它也给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者们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新技术,在竞争中保持创新和进步。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媒介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被逐渐取代,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新变化也不断涌现。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进行一番浅谈。
一、内容创新成为关键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创新成为了媒介发展的关键。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内容作为媒介的核心,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才能留住用户的眼球。
传统的新闻报道和资讯推送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丰富多样的资讯内容成为了吸引用户的利器。
用户参与式的内容创作也成为了一种趋势,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地创作、传播内容,从而丰富了媒介的内容生态。
二、社交化传播助力媒介传播社交化传播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的一大特点。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都是由媒体机构单向传播的,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变得更加社交化,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将信息扩散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社交媒体也成为了媒介传播的重要平台,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传播手段。
三、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媒体渠道,新媒体时代还出现了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多种新兴传播渠道,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从而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运用,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加精准、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四、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主流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趋势。
通过各类技术手段,比如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推荐算法等,媒介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用户通过各种推荐系统可以获得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媒介集团化现状浅析
中国媒介集团化现状浅析2019-05-15新中国成⽴后我国新闻媒介的经营模式⼤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完全⾏政垄断阶段(1956年⾄上世纪80年代初)、⾏政性垄断与相对⾃由竞争并存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和从相对⾃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促使新闻媒介⾛向垄断竞争模式的标志性政策当数国家新闻出版署于1994年6⽉中旬,在杭州举办的全国⾸次报业集团会议中提出的“组建报业集团要具有的5个基本实⼒要求”。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虽然经历了17年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媒介集团化前程发展仍然不乐观,现在中国的媒介集团还是以向⼀体化的单⼀媒介集团为主,⽐如各⼤报业集团和⼴电集团等。
⽬前中国传媒集团化实现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政权⼒⽀配媒介资源。
中国新闻媒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的垄断竞争道路表⾯上遵循了市场作⽤的竞争经济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实际上这种垄断竞争的格局并⾮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淘汰过程,⽽是在政治的⼲扰下进⾏的,媒介集团化的过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从⽽使报业发展偏离了健康的轨道。
在政治的⼲预下,中国媒介集团化有着某些特殊的表现:第⼀,媒体结构划分(中央、省、市、县)。
各地媒介集团在集团化之前,报纸和电视台的分⼯是很明确的,⽐如电视台,每个省级电视台包括市级电视台都划分有教育台、体育台、新闻台、娱乐台等,⽽报纸则是早报、晚报、教育报等,分⼯仔细⽽且明确,资源交集⼩,达不到共享,所以就算集团化以后也是各⾃为政,影响⼒难以叠加。
第⼆,⾏政⾪属于各级机关。
由政治直接⼲预经济,促成集团化的规模经济,只是空谈,⽽且漠视市场规律使媒体的核⼼竞争⼒的培养时间过短。
这种集团化的形式的作⽤只是为了⾏政机关重新找回控制已经呈⾃由竞争状态散乱分布的各个媒体⽽建⽴的空想模式,这种模式让各个媒体重新整合划分,从⽽有利于领导阶层的纵向监控。
第三,受众定位、功能和风格定位以及指导⽅针均由上级⾏政领导机关确定,媒体⾃⾝⼀般没有⾃主决定权,或者是要经过上级⾏政机关的审核批⽰才能进⾏定位。
中国传媒经济体制变迁
中国传媒经济体制变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传媒行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集中管理到市场经济时代的多元化竞争,传媒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本文将就中国传媒经济体制的变迁历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传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传媒经济体制完全由国家控制和管理。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都属于国有资产,由政府机构直接管理和运营。
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保证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传媒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完全符合国家意志。
传媒产业也因为缺乏市场竞争和创新动力而缺乏活力。
一方面,政府向传媒提供资金和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却限制了传媒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体制下的传媒经济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传媒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政府开始逐步退出传媒行业,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随之而来的是传媒市场的多元化,媒体的所有权也逐渐多元化。
媒体集团、民营媒体和外资媒体等不断涌现,传媒市场逐渐形成竞争格局。
传媒行业也开始出现了市场化经营和盈利导向的趋势,新闻报道和节目制作的内容多样化,满足了受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市场经济时期的传媒经济体制变革,催生了中国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
传媒公司的经营机制逐渐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转变,媒体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与此民间资本的参与也为传媒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力,媒体内容更加贴近观众生活,满足了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媒体产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时期下的传媒经济体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传媒行业的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乱象和混乱。
传媒产品的商业化运营也导致了一些纯商业化的投机行为,甚至出现了低俗媒体内容的问题。
传媒产业的不正常发展和乱象,也引发了对传媒市场监管和内容审查的重视。
传媒业管理体制
传媒业管理体制
传媒业的管理体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有制管理体制:在传媒业的早期发展阶段,许多国家采取了公有制管理体制,即国家或政府拥有和管理传媒企业,例如公共广播电台、国家电视台等。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对传媒业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传媒企业的运作往往受到政府的指导和干预。
2. 私有制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媒企业被私人或民间资本所拥有和管理。
在私有制管理体制下,传媒企业的运作更加注重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更加灵活和市场化。
3. 公有制和私有制混合体制:在一些国家,传媒业的管理体制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混合体制,即既有由政府管理的公共传媒企业,也有由私人或民间资本管理的私营传媒企业。
这种体制下,公共传媒企业往往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私营传媒企业则更加注重商业运作和经济效益。
4. 行业自律管理体制:为了规范传媒业的行为和保护受众利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行业自律组织和管理机构。
这些组织和机构负责制定行业准则和规范,监督传媒企业的运作和内容,维护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
总之,传媒业的管理体制可以从所有权、经营模式、市场竞争和行业自律等方面进行分类和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媒业管理体制各有特点。
新媒体对广电传媒发展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对广电传媒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广电传媒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媒体对广电传媒的影响、挑战和机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新媒体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
1. 媒体消费习惯的改变新媒体使得信息获取与消费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促使广电传媒面对新的威胁。
传统广电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节目的固定播出时间和方式等不再受到观众的青睐。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人选择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媒体信息,这意味着广电传媒在内容制作、营销宣传和渠道布局上都需要进行转变。
2. 媒体产业的整合和重构新媒体的崛起和广泛应用使得传统广电传媒的业务受到极大的冲击。
不同媒体之间的边界不再清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传媒业逐渐向整合重构的走向发展。
传统广电媒体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纷纷向数字媒体领域发展,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以及更好地满足观众和用户的需求。
3. 广告行业的变革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广播电视广告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现在的观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内容,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无法有效地覆盖受众,这也迫使广电传媒注重创新广告形式,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营销方案。
1. 内容创新方面的挑战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观众对于内容质量和创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广电传媒需要不断加强内容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节目制作质量,提升传播效果,以提高用户留存率。
新媒体带来了针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影响,需要广电传媒加强技术研发,以更好地应对新媒体产业的挑战。
广电传媒应该更多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技术研发,使自己的技术水平更加先进。
3. 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广电传媒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信息技术、媒介传播和商业运营等多元化特长的优秀人才,以帮助传媒业完成转型升级。
1. 市场数据分析机遇新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数据流量和用户反馈信息,广电传媒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更好地了解观众用户的需求,优化内容策略和广告投放等方案,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
我国国有媒体改革与转型发展
我国国有媒体改革与转型发展近年来,我国国有媒体改革与转型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改革与转型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国有媒体战略性转型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我国国有媒体改革的背景、变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我国国有媒体改革的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传媒行业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在这股浪潮中逐渐走向成熟。
我国国有媒体则扮演着传递政策、传递声音的重要角色,在我们的国家事务以及国际影响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其改革的深入和转型的成功,是推动我国媒体行业变革的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纵观十年来的媒体发展,我国国有媒体的版权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媒体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但国有媒体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改变,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破解这种困局,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国有媒体改革成为媒体界关注的焦点。
二、国有媒体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我国,国有媒体改革的核心是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模式的转变;二是内容的创新。
管理模式上,以往国有媒体以部门管理模式为主,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相对较少,信息资源造成相对的浪费。
现如今,由于互联网技术和合理的管理结构,大部分国有媒体采取集团管理结构,实现不同媒体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运营效率。
集团管理除了能够加强资源的共享,也可以使得媒体个体内向外界拓展,服务的对象更加广泛。
在内容创新方面,多元化的内容制作,成为国有媒体在转型中的重要方针。
如今,国有媒体中的新媒体形式不断涌现,比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新闻节目以及文化娱乐节目的多样化,国际版的发展等,使得国有媒体面向公众的角色得到了强化,也使得国有媒体在行业发展上有更多的突破机会。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国有媒体转型发展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便是要使国有媒体发挥更好的作用,在实现媒体创新的同时,还要保持着政治方向性的稳定。
媒介管理趋势
媒介管理趋势媒体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组织和规划媒体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媒体管理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将介绍几个媒体管理领域的趋势。
首先是数字化媒体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媒体已经成为媒体管理的主流趋势。
数字化媒体不仅使得媒体内容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也使得媒体管理更加高效和精确。
数字化媒体的兴起使得媒体管理者需要具备更多的技术能力和思维方式,例如懂得数据分析和市场推广。
其次是个性化媒体的崛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获得个性化的媒体内容。
媒体管理者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个性化媒体的崛起使得媒体管理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数据分析,以确定用户的需求和兴趣,进而提供更加贴合用户的内容。
再次是媒体融合的发展。
传统的媒体时代,不同媒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而现在,媒体融合已成为趋势。
媒体融合使得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能够相互结合,形成更加多样化和全方位的媒体形式。
媒体融合还使得媒体管理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融合后的媒体形式和平台的选择,以及如何保持品牌一致的问题。
最后是社交媒体的重要性。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主要方式。
媒体管理者需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来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受众。
同时,社交媒体也使媒体管理者需要更加注重公众舆论和用户互动,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建立品牌口碑。
总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媒体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数字化媒体、个性化媒体、媒体融合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媒体管理的重要趋势。
媒体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变化,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媒体管理者也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和数据分析,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提供优质的媒体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对媒体的影响
我国媒介管理体制的变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历程有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期——媒介发展的起步
1978年以前—运作资金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建国初期的传媒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闻事业网。
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传媒工作,确立了适合当时国情的经营管理体制,明确了报社的企业地位。
1949年底在北京召开报纸经理会议,这次会议对报纸的经营管理采取两个措施:一是报纸的经营实行“企业化方针”,二是报纸实行“邮发合一”的方针。
这一时期的报纸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具体措施为:正确调整报价;重视广告业务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二、1979年——媒介发展的转折点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革”错误,结束了极“左”错误长期的干扰。
这一时期,传媒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开始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闻媒体内部机制和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社等首都几家报社试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批准新闻单位承办广告。
这预示着多年的被禁止的传媒广告开始解禁,改变了“新闻传媒只是舆论宣传工具”
的看法,中国传媒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三、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媒介的“产业化”
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媒介在业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营管理上开始逐渐推行企业化管理机制,有意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注意商业化运作,中国媒介进入产业化的准备阶段。
报社开始尝试办报以外的多种经营方式,报业资本开始显露出盈利的本质,标志着我国报业的第二次市场化进程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归属第三产业,并且指出“现有的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为我国媒介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政策上的准备。
四、90年代末至今——“媒介集团化、资本运作”
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这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的第一个报业集团,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媒介集团化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媒介产业化的深入发展。
中央电视台2000年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第二经济支柱”,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电视资源为基础的电视产业经营活动,摆脱过分依赖广告收入支撑电视事业需要的格局。
我国媒介管理体制对媒体的影响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媒体对人类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媒介管理体制对媒体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
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媒介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但是媒介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往往会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收视率、收听率等而出现失实报道、媚俗化、格调低下等问题。
我认为,积极的一面体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媒体新闻的播报,这使得在媒体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
但是同时过分的商业化和娱乐化使得媒体的新闻让人难以信服,少了一些公正和客观。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各种媒介承担着更多更重要的责任。
迫切要求建设完善媒介管理制度,改变媒介自由的现状,形成一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媒介从业队伍,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管理制度、道德标准来指导我们从事媒介事业,如果没有社会大众对于媒介进行高水平的伦理监督和批评引导,我们的媒介就很难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很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力量。
参考书目:
[1]邵培仁.《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斌.《中国广播产业制度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