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范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范文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问题分析论文3000字范文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篇1试谈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势成为高职大学生面对的另一个课题,解决就业难题,成为在校大学生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数量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为什么越来越严峻呢?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

而根据统计,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已达650万人。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

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扩招、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影响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明显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高职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类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大批专门人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就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

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上却仍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

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一方面,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不受社会欢迎以致供大于求。

新时期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问题论文

新时期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问题论文

新时期政府公共服务建设问题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由权力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转变政府职能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表现所在。

本文结合天津公共服务投入结构不合理、地区供给不平衡以及创新水平不高等有关问题,对天津市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展开一些有益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天津公共服务公共品市场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题就是构建服务型政府。

所谓服务型政府应以人为本,把为民服务,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中心工作。

2010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把”服务理念”纳入更高议程,提出”进一步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定位。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天津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

但是当前天津市市政府距构成服务型政府,尚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因此,本文着重于研究天津市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旨在为天津市服务型政府的成功构建做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公共服务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范畴,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近年来,天津政府一直积极实践,服务大提速,为企业发展、居民生活排忧解难。

然而,统筹全市城乡整体情况而言,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存在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公共服务投入结构不合理天津市准公共产品和服务、一些基础实施供给比较充分,基本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化的进程,而一些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环保等却相对不足。

比如,从2005年到2008年,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0.4%、30.3‰、33‰、32‰,而天津市医疗水平总体情况如下图表1-1所示:资料来源:根据天津市历年统计年鉴资料整理(二)公共服务供给地区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公共服务的供给上,政府在市政公共服务和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就业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最新)

大学生就业政策论文优秀范文(最新)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失去了原有的优越,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以下是大学生就业政策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政策论文范文1摘要:近年来,为缓解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国务院各部门及各省市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多年来各类政策不断累积,内容繁杂、对大学生及相关部门领会和执行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科学的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政策评价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内涵(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类型。

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类,不同学科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Niall O’Higgins(2002)从经济学角度,分别从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理论架构分析大学生就业的内在机制,大多数学者也参照这一理论将大学生就业政策分类需求促进政策、供给促进政策以及供求匹配促进政策。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扩大用人单位就业需求的政策。

就业需求促进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项措施鼓励用人单位扩大用人需求,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二是基层就业政策。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紧张形势,同时也为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城乡基层地区发展输送人才,国家从2003年起陆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特设教师岗位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基层就业计划,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可享受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放宽职称申报条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以及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的优惠政策。

此外,高校毕业生中西部和艰苦边缘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应征入伍的可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政策。

就业供给促进政策的核心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4],主要是从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培训、职业鉴定等方面着手。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过去也曾是实行“统包统配”用人制度的计划经济国家。

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很不发达。

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这一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国的自然失业占总失业的比重很高(曾湘泉、于泳,2006)。

这也就意味着失业人口当中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其主要部分。

对于求职者来说,有效的工作搜寻方式可以减少工作搜寻时间,降低搜寻成本,从而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上工作——个人匹配的效率,最终降低摩擦性失业。

因此,深入和系统地开展对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研究。

包括: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特别是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它的发展水平及程度如何?目前的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如何?2、有关中国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实证研究。

当前中国就业者和失业者选择的工作搜寻渠道是什么?工作搜寻的渠道是否存在着变化?个人工作搜寻渠道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社会关系网络、公共就业中介、网站等在个人工作搜寻过程所占有的比例和发挥的作用如何?对促进就业的影响效果如何?3、完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目前公共就业服务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在就业促进中的作用发挥? 政府如何加强对中介组织的有效管理?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中介服务的法律和法规体系?(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计量及现场访谈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课题组查阅了100多篇国外有关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研究的论文和专著。

并对收集到的中国政府有关公共中介的法规和政策、以及部分公共中介组织的档案资料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读。

民生论文

民生论文

民生论文----烟台大学李小球摘要: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的满足程度与改善程度,直接决定着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表面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以民生为本并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发展升级的新时代,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当前,我国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教育结构失衡、机会欠工与质量欠优,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药费偏高,商品房房价居高不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待改革,就业压力加大。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必须要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从体系、制度和机制的层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完善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民生对策社会管理一、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生活必需上面。

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

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对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加强与改善民生(论文)

加强与改善民生(论文)

加强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姓名:杨小平学院:旅地学院(2011级)学号:Z11420210003摘要: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

关键字:民生社会保障和谐社会一、加强民生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要求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其他领域的建设。

民生,是人民之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在我国自古与“国计”相提并论。

中国古代的民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为主的文化建设新局面。

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

其增长的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一致,出现了“国富民不强”的尴尬局面。

新中国成立已满70周年,于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便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建设的重点就是发展民生,全面地改善人民生活。

二、加强与改善民生的现实意义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面临内忧外患,只能走内向积累型的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大学生目前就业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大学生目前就业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大学生目前就业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3000字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加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本文从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就业对策与措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措施一、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之担忧而令人深思的问题。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直至欧债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使得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延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就业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

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212万)高峰期的到来至今,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根据相关资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10年来增加了487万人,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二)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了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积极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

党的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为积极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省级工作部门、各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到村任职”等已有基层项目。

公共政策供给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论文

公共政策供给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论文

公共政策供给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制度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国家政策供给的需求也逐步加强。

但是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过程中还存在着互动缺失、政策科学性不足以及执行乏力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的有效性。

为此,政策供给主体应该要注意加强与政策目标群体的互动,提高政策供给的科学性,同时还应该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确保就业政策能得到有效地贯彻实施。

关键词政策供给大学生就业政策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公共政策的供给就是公共政策的提供,它包含了公共政策从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到终止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自从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供给开始超过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凸显。

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是每年我国仍然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出现非自愿失业现象,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的有效性也遭到了社会的质疑。

本文从公共政策供给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现行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试图就政府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提出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供给旨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实现大学生这一优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策供给主体与受众之间互动缺失。

由于我国决策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公共政策的供给主体与受众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沟通,这一方面使得政策供给主体不能充分地了解政策受众的需求,制约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不利于促进民众对政策的了解,制约了公共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负责完成,大学生很少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不仅不利于政策供给部门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制定切合大学生就业市场实际需求的就业政策;同时也使得很多大学生对相关就业政策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以致不能在就业的过程中利用就业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

92275 人力资源论文浅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转变自身职能,更加重视政府的服务职能,而其中的重点是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变服务的方式,而其中的关键职能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

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主要由乡镇政府所提供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实现,为当地受众提供更全面的人力资源和保障服务,包括提供适合的就业机会、就业信息、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等。

一、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1.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不断发展,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能也不断完善,其覆盖的服务受众日益扩大,服务所涵盖的项目日益增多,因此,建立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成为了日益迫切的任务。

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服务平台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对于完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体系化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是我国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的一个时间分界点。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属于普遍意义上的管制型的政府。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职能朝着服务型转变,把公共利益的发展作为重点,重视普遍大众的客观化的需求,力求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型政府。

在政府职能方面,政府逐渐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政府各机关部门存在发展的根本意义;在政府的管理原则方面,依据人本主义思潮,更加重视公众的客观需求;在政府的管理方式方面,不断提高管理的民主化程度,提高服务透明化程度,以民为本,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提高服务的水平;在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方面,重视有效快捷的反馈制度,保障为人民服务功能的有效落实。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共服务标准化推进模式1.单项推进有关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推进模式有多种,其中四川政府推行的模式为单项推进模式。

关于公共服务的论文.doc

关于公共服务的论文.doc

关于公共服务的论文导语:公共服务的论文是怎么样呢?很多人毕业生还不知道怎么写吧?下面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公共服务的论文,欢迎阅读。

公共服务的论文关键字: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议对策一、社区服务的概述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以一定规范和制度将隔热、群体、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是由于长久生活在特定的区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

社区公共服务是“现在社会为了社区的需求而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社区本身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自行安排的共有服务。

”20实际80年代中期,我国民政部在推动城市福利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将发动“社会力量”办社会福利事业冠以“社区服务”的曾发,以示与民政部门经办的传统社会福利事业相区别,社区公共服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社区公共服务,简单地说,可以定义为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服务,它是用服务形式满足社区居民共用性消费需要的社会公益产品。

社区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个公共服务的载体是社区。

在现代社会,有相当一些社会公共服务只能由社会组织而不是社区组织提供,例如城市工程、城市交通、邮电、通讯、铁路、航空等服务。

不过,也有一些公共服务属于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都可以提供的,例如老人福利、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咨询、图书阅览等服务。

在发达国家,大学、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剧院等公共设施既有社会提供的,也有社区自己建设的,而且有社区组织规划和兴办的社区公共设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而使社会依托这些社会公共设施和社区组织,广乏普及了公共服务。

二、农村社区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农村社区,顾名思义,即农村的社区,是以传统的村为单位划分的地域性的社区。

农村社区现存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面向全体社区公民的具有便民利民性质的社区服务,他与社区居民联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社区一般居民的一般需要,同时也是最能反应社区经济广度和深度的服务。

他可以分为为:(1)一般家居生活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与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代收公用事业费,主要有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和药品超市,道路、电信电网等基础设施等;(2)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包括绿化面积的维护与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音的控制,民事纠纷的调解,火灾隐患的消除等;(3)社区以来哦卫生服务,具体可以开发的项目包括疾病预防、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与防疫等;(4)社区少年儿童服务,包括各类活动的“宫”、“家”“站”等基础设施,以及青少年教育基地,兴办幼儿园(4)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咨询、培训、科普、体育、娱乐、健身服务等,如农家书屋、牌健身活动室、村民学校、科普学校等(5)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大型水利设施修建、禽蛋、水产、蔬菜、猪肉、粮油等销售,农机具、农资的供应与维修,农贸市场等另一种是面向特殊群体,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

人力资源结课论文---公共人才就业与人才服务研究

人力资源结课论文---公共人才就业与人才服务研究

公共人才就业与人才服务研究[摘要]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如下人才是社会的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

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工作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就业压力大,政府推出了许多条例,吸引和培养人才、高效实用社会资源。

本文章研究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关键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1现状1.1观念落后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人力资源全部推向市场,但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观念转换落后,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等二十三项法规的决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另外,社会就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市场流动。

就业服务部门的工作范围比较广,在编专职服务人员数量少,导致职业指导规划、绩效薪酬管理咨询等细化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1.2缺少专门的管理人才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多是调岗或者是晋升来从事管理工作,缺少经验或是人力资源专业知识,而多数企业和单位注重发挥个体的最大贡献率,倾向于日常管理服务,安排员工参与专门培训的机会少,忽略了专业管理的财力投入,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的短视行为。

缺乏有效的激励体系支撑,没有长远的专业管理价值观念,就导致了人才流失等问题。

1.3供求匹配度不高根据搜索得广东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显示,广东省人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部分企业用工流动性大,职工招不到、留不住、干不长,特别是工资低、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更明显。

低层次劳动力闲置,部分劳动力闲置。

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紧缺。

我县企业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现有企业培养职工人才慢,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少,造成人才短缺。

高职就业工作体系与机制建设论文

高职就业工作体系与机制建设论文

高职就业工作体系与机制建设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制度、教育体系和服务体系等诸多因素。

健全的就业工作制度,有利于推动高职学生就业。

文中基于以”素质、能力和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制订系统的就业工作制度,建立协调的就业工作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就业工作考评办法,落实严格的就业工作奖惩制度。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工作;体系;机制中图分类号:g71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艰巨。

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应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就业。

一、构建人本化、全程化、立体型就业教育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基于以”素质、能力和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构建就业教育”四结合”体系。

(一)在就业教育目标上实行技术应用能力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在就业教育体系中,可增加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模块,即学生在完成专业基本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各类科技比赛、企业实践等为载体,加强学生应用发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加强创意教育,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结合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积极鼓励支持他们进行创意产品研发设计,参加设计大赛和作品展。

对特长学生进行对接培养。

广泛开展特长生教育课题,如电子类产品研制、经济类专题研究、计算机类软件开发等,选题要切合特长生实际,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研究兴趣。

(二)在就业教育计划上实行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教育模块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为实践教学模块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教学模块采用倒推法,即从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出发,分解为各项技术技能项目,包括实验实训课、课外专业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达到”成才”的培养目标。

如何加快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加快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加快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就业指导论文如何加快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文/吕敏捷摘要:湖北省秭归县于2010年底将原人才交流中心合并到秭归县劳动就业管理局,统一命名为“秭归县劳动就业管理局”。

通过资源整合、市场配置、职能合并、工作运行、业务磨合,该局积极有序地推动秭归县的就业、人才流动等各项工作,本文将针对机构合并工作、暴露的问题等谈一些个人感受。

关键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劳动就业管理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有关机构大部制改革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秭归县于2010年底将原人才交流中心合并到秭归县劳动就业管理局,统一命名为“秭归县劳动就业管理局”(以下简称:就业管理局),原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职能、人员、财务也一并归入。

通过资源整合、市场配置、职能合并、工作运行、业务磨合,秭归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对积极有序推动全县就业、人才流动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就机构合并工作情况、暴露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基本情况作为秭归县唯一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就业管理局承担着全县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也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部门。

就业管理局的服务对象覆盖全县25万农村劳动力资源、7000多名失业人员以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共设24个服务窗口,集职业介绍、高校毕业生服务、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人事代理、档案管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公共职业培训等政府职能于一体,开展一站式服务。

二、机构整合合并后取得的成果1.管理机制得以贯通,职能划分更趋合理合并后,秭归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大力实施“就业优先、人才优先”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分割、身份分割、区域分割等多种问题,增强了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和规划,进一步统筹了城乡就业体制,真正实现了劳动力资源和人才统一的就业服务格局,提高了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形成了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12个乡镇人社中心为支点、3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同时负责实施全县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统筹城乡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录摘要 (2)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解析 (3)(一)城市社区 (3)(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3)二、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分析 (4)(一)社区文化建设不足 (4)(二)环境治理不规范 (4)(三)忽视社会弱势群体服务 (4)三、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5)(一)社区文化创新建设 (5)(二)规范社区居住环境治理 (5)(三)增强便民利民服务重视度 (6)四、结语 (7)参考文献 (8)摘要社区是一个上通下达的基层组织,主要是为居民提供服务,环境卫生、劳动就业、社会治安等都在社区的服务功能领域。

社区工作简言之就是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并将各种分散的公共服务职能集中整合,“以人为本"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城市社区的建设成果、发展状况以及和谐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提出以及发展现状的介绍,总结当前社区会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促进了社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进展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稳定,关系到整个社区机体的健康成长。

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解析(一)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社区而言的。

城市社区以城市居民为主体,“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而又有各种社会分工的密集社会,即城市社区是以非农业或二、三产业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社区”。

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城市社区管理师指在市、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主要是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协同、社区组织和成员作为依托,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与法律制度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教育进步相结合等手段,统一调配和利用社区内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各项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生活的质量,以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就业在先民生为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就业是唯一设置约束性指标的领域。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频发多发的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势面临一定风险挑战。

从长期看,我国经济有韧性和后劲,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对就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从短期看,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疫情冲击碰头的复杂局面,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预期的匹配性有待提高。

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而教培、房地产、互联网等一些行业在转型和调整中,也使部分从业人员面临再就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就业。

例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基本生活需要;鼓励创业创新,提供创业扶持政策等。

此外,民生建设面临的就业问题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行业逐渐衰退,而新兴行业则不断涌现。

这导致一些从业者面临着转岗、再就业等问题,同时也给新兴行业带来了人才短缺的挑战。

2.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和企业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匹配,导致部分劳动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也使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3. 就业服务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的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这导致劳动者在寻找工作时面临诸多困难,难以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策略:1.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劳动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同时,可以推动互联网+就业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就业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2021策论文范文6篇(2)

2021策论文范文6篇(2)

2021策论文范文篇四: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矛盾多、任务重,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要求越发迫切。

公选王网站专家认为,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就是要创新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要求。

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拓展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共服务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有的地方和部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公共服务意识不强,职能转变不到位,仍然停留在管制思维模式上;公共服务方式落后,过多依靠行政手段,不善于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公共服务整体绩效较低;公共服务主体单一,很多领域的公共服务还完全依靠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尚未实现,特别是城乡居民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改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亟须加强公共服务创新。

当前,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推进公共服务理念和制度创新。

党的提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展开,忽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是政府工作的失职。

应把公共服务能力纳入政府绩效体系,引导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创新。

尽快构建符合各地实际的公共服务制度,以制度管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创新常态化,尤其是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反馈制度和问责制度建设。

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以群众利益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树立服务理念,牢记服务宗旨,把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作为工作价值所在。

推进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创新。

昆山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

昆山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

昆山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摘要】目的对昆山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通过查阅文件、访谈、实地调查等手段收集相关数据,由九三学社卫生专家以论谈形式分析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对策。

结果调查显示昆山市公共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医疗卫生设施显著改善、基层卫生队伍逐步壮大、卫生惠民政策不断扩大。

同时也发现昆山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仍然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保障覆盖不全面、卫生服务费用分担不公平等问题。

结论须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卫生、医保、财政、价格、人事等政策。

【关键词】公共卫生;城乡一体化;现状;对策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处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总面积927.68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1]。

近年昆山还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2]。

昆山交通便捷、教育发达、国际化水平高。

财政收入60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工业总产值8200亿元。

201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30元,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3]。

目前昆山是江苏省3个试点省直管县(市)之一。

2012年九三学社昆山市基层委员会为了解昆山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调研发现的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基本情况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放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促进民生和谐的高度加以推进。

1.1公共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在加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的同时,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网络建设。

已经成立11个镇级预防保健所(增挂卫生监督分所牌子),承担辖区内的卫生监督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妇幼卫生、初级卫生保健等政府公共卫生职能。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途径论文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途径论文

浅析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11-0053-01摘要:近年来,政府加快了对公共服务的改革步伐,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创新了许多有益的做法,来适应日益增长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本文从公共服务的内涵以及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现状出发,提出加强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从而来健全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途径一、政府公共服务的内涵在中央政府提出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中,人们对于公共服务一直有一些不清楚的因素,所以需要对公共服务的内涵加以界定。

公共服务就是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

譬如,国家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

如果教育过程中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那么就属于教育公共服务。

但是,对于执法、监督、税收、登记注册以及处罚等政府行为,虽然也同公民发生关系,也是公民从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这些类别的公共活动却并不是在满足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公民也不会从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动的间接公共需求的满足,所以类似政府行为都不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强调的是直接需求。

从公共服务提供的角度,公共服务是指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皆在有效的增进公平,推进合理分配,协调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

从公共服务接收者角度看,公共服务是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基本权利、共同利益的基本模式,也是无差别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所以,公共服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为实现公共利益,一国全体公民无论其居住、年龄、性别、民族等均有权享用的服务。

二、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现状公共服务要走市场化,它的基本思路是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将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的优势进行结合,从而提高政府功能输出的能力。

浅谈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

浅谈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

浅谈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就业增长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率,还取决于就业增长弹性。

近几年,我国正是由于就业弹性下降,出现了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现象。

因此,当经济增长率一定时,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是促进就业增长的关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就业论文范文一: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一、当前就业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新增就业群体就业问题2004年我国劳动力供给压力仍然较大。

从城镇新增就业群体规模看,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城镇退伍转业军人、“农转非”劳动力分别为775万人、35万人和270万人,合计1080万人,约占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的45%。

新增就业群体的增长逐渐成为失业的主要来源,2004年约有31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37.5%。

需要关注的,是目前就业最为困难的、沉淀多年的初高中毕业的“待业青年”。

这既是就业工作的难点,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将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大潜在因素。

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军队缩编和就业环境的改变,复转军人就业安置工作的难度也在加大。

(二)农民进城就业问题虽然进城就业农民呈持续增长趋势,但仍存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制约因素。

其主要表现是,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就业的政策规定,直接制约着农民进城就业;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依然严重,农民进城就业的组织性和有序性程度低;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薄弱,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培训管理缺乏统一的计划和协调,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劳动时间、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劳务纠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三)集体企业职工就业问题目前,集体企业发展呈逐步萎缩的趋势,下岗失业现象较为普遍。

2000年以来,全国下岗职工数量逐步下降,但集体企业下岗职工逐步增加,其下岗职工占全国下岗职工总数的比重由2000年的25.7%上升到2003年的3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论文
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人社工作的重要立足点,也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和促进充分、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健全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建设、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问题研究
一、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
1.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建立。

建立了包括2家市级、6家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体,46家街道(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为骨干, 55家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为基础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工作人员300余人,另外全市856个行政村各配备了一名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初步实现了机构、人员、职责、场地、设备、经费“六到位”。

2.就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随州市不断探索统筹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新形式和新途径,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大学生就业月”、“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定期举办招聘会,建立了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加大了就业援助力度,深入推进创业服务,强化就业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仅201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300余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开展劳动者就业培训1.7万人,新增发放小额
担保贷款7000多万元,扶持创业700余人。

二、面临的压力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万余人。

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造成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

三是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以及职业培训不能满足需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三、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不足依然是制约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
设的瓶颈。

随州市已初步构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但普遍存在着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难于满足社会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

同时,在公共就业服务不能收费的情况下,目前公共服务总体投入普遍不足,公共就业服务所需资金未能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全额列入财政预算。

拨款经费也只能保证基本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公益性服务经费无明确来源。

2.体制性障碍还在影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由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分别管理的工作体系,在管理制度、服务规范等方面差异明显,特别是由于身份界限导致的人员
流动与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影响了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的规范实施。

目前,全市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还存在对象分割、体制分割、信息与服务相对分割的状态,难以为城乡各层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就业服务,降低了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效率。

3.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发展不平衡。

与市区相比,我市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在基础建设、覆盖范围、信息化建设、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方面问题十分突出。

4.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公共就业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的少,一般从事普通岗位的服务工作,专业性岗位如人才评价、职业供求信息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薪酬设计、创业指导师等专业人才奇缺,就业服务的高端部分缺失,大部分就业服务机构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四、加强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健全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建立多层、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将我市公共就业机构和公共人才机构合并,并且统一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名称、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编制性质为公益性服务一类事业单位,同时按照机构服务对象的范围数量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数,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高
效运转,真正体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益性服务的特点。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明确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落实社区(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和资金,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街道(乡镇)基层专职人员配备,可按每5000名左右服务对象配置一名工作人员,所需人员可采取内部调剂、公开招聘、政府购岗等办法解决。

社区(村)可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每村至少配备1名专职协管员,并根据工作量适当增加人数。

街道(乡镇)基层平台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社区(村)基层平台人员经费按照特定公益性岗位的办法,解决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安排工作经费。

街道(乡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事业单位的规定落实;基层平台聘用人员的工资收入待遇应参照同类人员标准,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三是强化创业服务,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大力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利用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及支持,切实把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作工计划,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快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充分利用金保二期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市、县级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尽快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并与市(县)级信息网络连接,实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
务信息数据共享,提升信息综合利用和分析水平,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3.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建设。

为了使城乡劳动者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必须要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对不同级别的就业训练中心在建筑面积、培训规模、标准教室、专业实训室,教学场地、实训场地、学员食宿、文体活动室不同要求标准建设就业训练培训中心,并且实训场所与培训专业设置匹配,教学、实训设备先进、齐全。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劳务品牌,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实行培训与就业对接,大力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提高培训结业率、鉴定合格率、培训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

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以专职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制定和完善奖惩激励办法,建立教职员工按培训绩效获取报酬制度,增强就业训练中心发展活力。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速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二是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守则、服务准则,统一服务行为、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挂牌上岗;强化服务管理,完善服务内容、理顺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不断规范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切实加大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其素质,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绩优的公共就业服务
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公达.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08(10)
[2]王静.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8(4)
[3]张小建.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