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图书管理系统

借阅管理模块
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和 续借功能,记录借阅历史 和当前借阅状态。
系统管理模块
实现用户管理、权限管理 、日志管理等功能,保障 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4
系统实现
开发环境搭建
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Code、MySQL Workbench
运行环境
Windows 10、MySQL 5.7
息。
借阅数据
包括借阅编号、读者 编号、图书编号、借 阅日期、归还日期等
信息。
系统用户数据
包括用户编号、用户 名、密码、角色和权
限等信息。
性能需求
响应时间
01
系统响应时间应小于2秒。
并发用户数
02
系统应支持至少100个并发用户。
数据备份与恢复
03
系统应具备定期自动备份和手动备份功能,同时能够在需要时
数据库课程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系统需求分析 • 系统设计 • 系统实现 • 系统测试与优化 •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设计目的
01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流程, 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等阶段,并掌握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模块实现
图书管理模块
实现图书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提供对图书信息的全面管理。
借阅管理模块
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等功能,记录 借阅历史,方便管理员和读者查看。
读者管理模块
实现读者的注册、登录、个人信息管 理等功能,提供对读者信息的全面管 理。
系统管理模块
实现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查看等 功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北邮数据库课程设计

北邮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
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3.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能够完成简单的数据库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创建和管理小型数据库。
2. 能够运用SQL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有效检索和分析。
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原理,设计出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数据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重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任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善于总结,不断优化数据库设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北邮数据库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技术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达到上述课程目标。
教师需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与类型。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2. 数据模型与关系代数:讲解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以及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据模型与关系代数3. SQL语言:教授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数据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SQL语言4. 数据库设计: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如范式理论、E-R图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5. 数据库保护:介绍事务管理、并发控制、备份与恢复等数据库保护技术。
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目的

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目的一、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旨在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际数据库操作技能,并培养他们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数据库设计;(3)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以及数据库表结构的修改。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2)熟练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3)具备分析实际应用场景,提出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方案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热情;(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学习数据库技术,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时代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案例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库技术。
同时,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科学系统地安排以下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数据库系统结构:讲解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以及二级映射功能。
3. 数据模型:讲解实体-关系模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实体、属性、关系等概念进行数据库设计。
4. 关系数据库: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关系、元组、属性、主键、外键等,并讲解关系操作和关系代数。
5. SQL语言:详细讲解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删除等。
6. 数据库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能。
数据库课程设计--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1.需求分析图书信息、借阅证件信息及图书借阅管理是一件非常繁琐但又及其重要的工作,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用来管理这些信息。
这篇课程设计介绍的就是图书借阅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的具体要求如下所述:(1)图书信息的录入: 要求能够将图书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
(2)图书信息的修改: 根据需要, 修改、删除图书信息。
(3)用户登陆: 根据用户权限登陆此系统。
(4)系统用户管理:要求可以管理系统的用户, 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
(5)借阅证件信息录入:可以输入不同类型的借阅者信息, 并根据需要修改、删除借阅证件信息。
(6)借阅证管理: 包括借阅证丢失、过期等管理。
(7)借阅管理: 包括借书、还书、过期还书与书籍丢失处罚等管理。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主要在SQL Server服务器端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 并实现数据处理功能。
本文所设计的数据库中要记录读者的借书情况、图书被借阅的情况以及读者、图书的基本情况。
下面对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所需的数据结构进行分析并创建数据库。
2.1 概念结构设计现在对所设计系统的需求作进一步的分析, 产生概念结构设计的E-R模型。
由于这个系统并不复杂, 因此可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设计的关键是确定系统的核心活动。
所谓核心活动就是系统中的其他活动都要围绕这个活动展开, 或与此活动密切相关。
确定了核心活动之后, 系统就有了可扩展的余地。
对于这个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其核心活动是借阅, 读者与图书之间是通过借阅发生联系的。
因此, 此系统包含的实体有:(1) 读者: 用于描述一名读者的基本信息, 用借书卡编号来标识。
(2) 图书:用于描述一本图书的基本信息, 用图书编号来标识。
经过初步分析, 可以得到此系统中各实体所包含的基本属性如下:读者: 借阅证编号、读者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借阅证类型、办证日期、证件状态。
图书: 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分类、作者、出版社、图书价格、图书封面由于一名读者可以同时借阅多本图书, 而一本图书一次只能借给一名读者, 因此读者和图书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
oracle数据库设计课程设计

oracle数据库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查询数据、更新数据等;3. 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能够设计出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数据库表结构;4. 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一致性约束,能够为数据库设置合理的约束条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小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2. 能够熟练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操作,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原则对现有数据库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库性能;4. 能够分析实际业务需求,撰写数据库设计文档,为软件开发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对待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能够认真负责;4. 通过数据库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Oracle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概念、发展历史及Oracle数据库特点- 数据库体系结构、数据库存储结构- SQL*Plus工具的使用2. SQL语言基础- 数据定义语言(DDL):创建、修改、删除表- 数据操纵语言(DML):插入、查询、更新、删除数据- 数据控制语言(DCL):权限管理、事务控制3. 数据库设计原理- 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及其转换- 数据库设计范式:1NF、2NF、3NF、BCNF- 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设置4. Oracle数据库高级应用- 索引、分区、视图、序列的应用- 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的创建与使用- 数据库性能优化、备份与恢复5. 实践项目- 设计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包括表结构设计、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设置等- 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分析并解决性能瓶颈- 撰写数据库设计文档,进行项目展示与交流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Oracle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
数据库课程设计问答

数据库课程设计问答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如数据库、数据模型、SQL等;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等;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和管理;能够编写简单的SQL语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独立完成中小型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数据库设计方法: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等。
3.数据库操作技能:SQL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等。
4.数据库应用实例:介绍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商品销售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数据库操作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据库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提高数据库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采用分组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参加答辩环节。答辩过程中 ,学生需展示系统实现效果,并回答评委的提问。
02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数据库定义及特点
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 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大量数据 的集合。
数据可控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安全性、完整 性、并发控制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可控性 。
物理结构设计阶段
选择存储结构
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性和应用需 求,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如行存储 、列存储等。
设计索引
为提高查询效率,对经常需要查询的 列或组合列设计索引。
配置存储参数
根据数据库性能和存储需求,配置数 据库的存储参数,如缓冲区大小、日 志文件大小等。
考虑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设计合理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确 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用户界面不够友好
当前系统的用户界面较为简单,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界面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对未来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展望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 发展,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成为 未来数据库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和性能表 现。
数据库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据库将越来越智能化,例如支 持自动优化、智能查询等功能。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涉及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系统实现等多个环节,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任务与要求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例(10篇)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例(10篇)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今天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其实一直来说我都是非常害怕数据库的设计的,因为在刚刚接触的时候,我就知道,数据库设计其实是一个项目的开端,因为数据库设计实际上就是业务的设计,在需求清晰的时候,完成清晰流畅的业务设计又是一大难点。
一下为我自己的心得经验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数据库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对需求的认知完全没有歧义;熟练而且正确的.E-R图绘制,明确改图是表明实体和关系的图,实体表示要在数据库里保存的类,关系表示类与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主要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经验之谈,继承关系通常可以用一对一表示,而一对多或者多对多通常表示类之间的使用关系;在设计时要做到高度的抽象,对内容或者关系相类似的内容抽象为一类实体,在分类时可以抽象出一个“类”的实体,与要分类实体之间进行多对多关系映射,明确哪些是必须要进行存储的实体;如果系统涉及用户角色的不同不妨把,账户和身份的考虑分离开,账户的存在让他是一直存在的并且在身份变化时个人的历史和基础内容是不变的,就是身份的加持让他可以有特权或者使命,而账户是他在系统中的根;对于有值内容,并且需要对值进行统计结果的需要对他进行内容的拆分,比如:问卷表和问卷内容表,问卷内容值表要拆开,才有利于统计计算,而且他们之间是一对多关系;有时更加困难的是一个实体会发生多个维度的分类,那么就把他的拆分维度一一分开;“频道”概念在消息分发时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概念;数据库可以建表来模拟消息服务器分发消息,在无法保证实时性必须存储内容时,同一消息对不同用户创建不同的副本;总结,其实我在今天的数据库设计中就学习到这些,学习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折磨的过程,希望我可以在这条路上走的再远一点。
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做了一个星期的程序设计终于做完了,在这次程序设计课中,真是让我获益匪浅,我突然发现写程序还挺有意思的。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根据业务需求,设计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如主键、外键、唯
一性约束、检查约束等。
优化数据库性能
03
针对数据量大、访问频繁等场景,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和索
引,提高数据库性能。
物理设计阶段
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DBMS产品。
设计物理存储结构
确定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如表空间、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的配置 和管理。
并行处理
将查询任务分解为多个 子任务,在多个处理器 上并行执行,提高查询 速度。
缓存技术
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 在缓存中,减少磁盘 I/O操作,提高查询效 率。
05 数据库安全与保护策略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方法
用户身份鉴别
通过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 生物特征等方式验证用户身份,
防止非法用户访问。
访问控制
实现效果与功能完整性
学生提交的实现结果将根据其功能完整性、 稳定性和易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评分。
B
C
课程设计报告质量
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将根据其内容完整 性、逻辑清晰性、语言表达准确性和规范性 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评分。
答辩表现
学生需要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评委会将根 据学生的答辩表现给出相应的评分。
D
数据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相互独立,降低了应用程序 与数据之间的耦合度。
数据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确 保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安全性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访ຫໍສະໝຸດ 控制、加密等安全机制,确保数 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数据模型定义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于描述数据的静态 特征、动态特征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 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工厂数据库课程设计

工厂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工厂数据库的结构和设计原则。
2. 学生能够掌握工厂数据库中表格的创建、数据录入、查询和更新等基本操作。
3. 学生能够了解工厂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概念,并运用相关知识保护数据库。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工厂数据库系统。
2. 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和报告生成等操作。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和解决工厂数据库中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关注工厂数据库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工厂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库设计和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数据库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工厂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工厂数据库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工厂管理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2. 数据库设计原则:讲解工厂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体关系、范式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据库设计3. 表格创建与数据操作:学习如何创建表格、录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库操作4. 工厂数据库安全管理:介绍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约束,如用户权限、备份恢复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库安全与维护5. 数据库管理软件应用:学习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进行数据操作和报告生成。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数据库管理软件6.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工厂生产场景中的数据库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mysql课程设计

mysql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MySQL数据库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安装与配置、SQL语言、数据库设计与优化等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熟练使用MySQL进行数据库的管理与操作,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关系型数据库、SQL语言等。
2.掌握MySQL的安装与配置方法。
3.熟练使用MySQL进行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4.了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
5.能够独立完成MySQL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
6.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操作,包括创建数据库、表,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
7.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数据库结构和优化数据库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意识的重视,遵守数据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MySQL的基本概念、安装与配置、SQL语言、数据库设计与优化等方面。
1.MySQL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关系型数据库、SQL语言等。
2.MySQL的安装与配置:讲解如何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安装和配置MySQL,包括Windows、Linux等。
3.SQL语言:讲解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使用方法,包括创建数据库、表,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4.数据库设计与优化:介绍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包括表的设计、索引的创建和使用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MySQL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MySQL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MySQL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例100例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例100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设计实例来锻炼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分享100个关于数据库课程设计实例的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这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设计案例,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和成绩管理,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图书管理系统这个案例主要是针对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包括图书信息管理,借阅还书管理和读者信息管理等功能,可以综合运用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4.电商平台这个案例主要是针对电商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包括商品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和订单管理等功能,可以让学生了解大规模数据库设计的思路。
8.网站访问日志分析系统这个案例主要是针对网站访问日志分析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包括网站访问信息管理,日志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库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58第二篇示例: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工作。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内容,本文将介绍100个数据库课程设计实例,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模块,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功能。
2. 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包括图书基本信息、借阅信息、录入图书、查询图书、借阅图书等功能。
3. 超市库存管理系统设计一个超市库存管理系统,包括商品信息、库存信息、进货信息、销售信息等功能,能够实现库存的实时管理。
10. 健身房会员管理系统设计一个健身房会员管理系统,包括会员信息、健身项目信息、健身计划信息、签到信息等功能,实现健身房会员的管理。
数据库课程设计(完整版)

数据库物理设计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
数据库实施
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及其宿主语言,建 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 试运行。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课程设计要求
学生应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 全部内容,包括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
物理设计 根据在线购物系统的特点和数据 量,进行数据库的物理存储、备 份恢复、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设计 。
概念设计
采用E-R图等方法进行概念设计 ,抽象出商品、订单、用户等实 体,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属性 。
逻辑设计
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逻辑模 型,设计商品表、订单表、用户 表等,定义字段、索引、约束等 。
物理设计
根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特点和数据量,进行数 据库的物理存储、备份恢复、性能优化等方面的 设计。同时,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采取 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构建概念模型
用图形化方式表示系统的主要实体、关系和业务 流程。
概念模型构建
识别实体和属性
找出系统中的主要实体(如用户、订单、产 品等)及其属性(如用户名、订单日期、产 品名称等)。
定义关系
确定实体之间的关系(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等)以及关系的属性(如关联类型、关联规则等) 。
构建概念模型图
使用实体-关系图(E-R图)或统一建模语言 (UML)等工具绘制概念模型。
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
识别数据需求和数据处理
02
了解各类数据的属性、关系及处理需求,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依
据。
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数据库课程设计分工

数据库课程设计分工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等常用数据库模型。
2. 使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设计工具,如ERWin、PowerDesigner等,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
3.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设计中的规范化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独立完成小型项目数据库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合理分工、沟通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设计工具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的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其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数据库课程设计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库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实际项目数据库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设计原理:包括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等常用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课本章节:第三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内容列举: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属性、实体、关系等基本概念。
2. 数据库设计方法:介绍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等设计方法,以及如何运用ERWin、PowerDesigner等工具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
- 课本章节:第四章“数据库设计方法”- 内容列举:自顶向下设计、自底向上设计、ERWin、PowerDesigner操作方法。
3. 规范化理论:讲解数据库设计中的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及其应用。
- 课本章节:第五章“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内容列举: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规范化过程。
数据库社团课程设计

数据库社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表、记录、字段、主键等;2.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基本的数据查询和操作;3. 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原则,能运用E-R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
技能目标:1. 能运用所学知识,创建、管理和维护数据库;2. 独立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3. 掌握至少一种数据库软件(如MySQL、Access等)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主动探究数据库知识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其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据库社团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其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数据库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关系数据库(关系、元组、属性、主键、外键等)2. 数据库设计- 实体-关系(E-R)模型- E-R图绘制- 数据库设计原则(范式、依赖关系等)3. SQL语言- SQL基本语法- 数据查询(SELECT语句、WHERE子句、聚合函数等)- 数据操作(INSERT、UPDATE、DELETE语句)4. 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创建、管理和维护- 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索引和视图的创建与使用5. 实践操作- 数据库软件安装与配置(如MySQL、Access等)- SQL语句编写与执行- 数据库设计实例分析与操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数据库基础知识第二周:数据库设计第三周:SQL语言第四周:数据库管理第五周: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关联:《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一章: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二章:数据模型与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章: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四章:SQL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五章:数据库管理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理论。
数据库课程设计mysql

数据库课程设计 mysql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MySQL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体-关系模型;(3)熟悉MySQL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和基本操作;(4)掌握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和数据维护等;(5)了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创建、修改和删除;(2)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查询和统计;(3)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独立完成简单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4)具备一定的数据库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3)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关注新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场景;2.关系模型与实体-关系模型:讲解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介绍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3.MySQL数据库操作:学习MySQL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和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数据的插入、查询等;4.SQL语言:深入学习SQL语言,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和数据维护等;5.数据库设计方法:介绍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学习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6.数据库性能优化与故障排除:讲解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数据库故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3.实验法:安排适量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库的操作技能和设计方法;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熟练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计目标。
1. 理论学习,通过对数据库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等理论知识。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查询、数据维护等操作。
3. 综合应用,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数据库原理学习。
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2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
1.3 数据库标准化与优化。
1.4 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
2. 数据库实践操作。
2.1 数据库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2.2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
2.3 数据的查询与更新。
2.4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3. 课程设计项目。
3.1 选题与需求分析。
3.2 数据库设计与实施。
3.3 系统测试与性能优化。
3.4 项目报告与展示。
四、课程设计方法。
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加强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 项目驱动学习,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的能力。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积极参与,培养其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课程设计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程作业、课程设计项目以及考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3. 课程效果评价,通过学生毕业设计、实习报告等方面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
六、课程设计意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熟练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原理,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和管理;3.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进行基本的数据操作;2.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完成小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其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项目实践中相互交流、分工合作;3.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和技术,为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系统学习过数据库原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技能,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组成和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2. 关系数据库原理:关系模型、关系代数、SQL语言基础;数据查询、更新、删除和插入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3. 数据库设计:实体-关系模型、E-R图绘制;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范式理论。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4.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如MySQL、Oracle等);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5. SQL语言高级应用:子查询、多表查询、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事务和并发控制。
数据库索引课程设计

数据库索引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索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索引的定义、作用和类型,掌握索引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并能够运用索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数据库索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索引的类型和性能影响因素。
3.熟悉索引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和管理索引。
2.能够根据查询需求设计和优化索引。
3.能够评估索引的性能并调整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索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索引的定义、作用和类型,讲解索引的原理和机制。
2.索引的类型和性能影响因素:讲解不同类型的索引,如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等,并分析各种索引类型的性能影响因素。
3.索引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介绍索引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如选择合适的索引列、制定索引策略等,并讲解索引优化的技巧和策略。
4.索引的应用和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索引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索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索引的应用场景和优化策略。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创建和管理索引,掌握索引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与数据库索引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课件和教学视频,用于讲解和演示索引的相关概念和操作方法。
数据库视图课程设计

数据库视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据库视图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掌握如何使用数据库视图进行数据查询和修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了解数据库视图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数据库视图的基本操作方法。
3.能够使用数据库视图进行数据查询。
4.能够使用数据库视图进行数据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视图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数据库视图的定义,解释视图在数据库中的重要性。
2.数据库视图的基本操作:讲解如何创建、查询、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视图。
3.数据库视图的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使用数据库视图进行数据查询和修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据库视图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操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视图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数据库视图进行数据查询和修改。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数据库视图的相关理论知识。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
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数据库视图的操作过程。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数据库视图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一次数据库视图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将保持公正、客观,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数据库视图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交大大学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所属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题目学生课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分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分院专业班级2013级电子商务(2)班学号20130210460218学生姓名吴锦珍指导教师龚文辉2015年1月20 日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13级电子商务班级(2)班姓名吴锦珍一、课程设计题目学生课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4 年12 月10 日起至2015年 1 月20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1、用代码编程实现;2、对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地址、选课名称、成绩)进行数据库的创建及管理,包括信息添加、约束、更改、查询、删除、排序、统计等;3、学生信息操作功能包括:(1)、信息添加(2)、信息查询:输入限制(无限制)的条件查找学生记录,并显示,查询的功能又包括: 单表查询;多表查询;条件约束查询;聚合查询;分组查询;等(3)、排序分组功能:按学生成绩、学号、课程号等进行排序分组。
(4) 信息修改:对于数据库或者表的结构或者是内容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信息的修改又包括:表的信息更新;表结构更改;数据库名称更改;表的约束条件的增减等;(5)信息的删除:按约束条件或整体的进行删除选定的信息.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2)第二章:课程设计目的 (4)第三章:程序实现思路 (5)思路图 (5)1、运用程序: (6)2、创建数据库: (6)3、创建表 (8)第四章:程序清单 (9)1、修改数据库 (9)○1数据库大小的修改 (9)○2删除数据库 (9)○3数据库名称更改 (10)○4添加辅助数据文件 (10)2、表的创建 (10)○1添加列(属性) (12)○2删除原有列(属性) (13)○3更改属性名 (14)4、添加元组信息 (14)5、信息查询 (16)○1单表查询 (16)○2多表查询,where约束条件应用 (17)○3分组查询 (17)○4聚合查询 (19)6、信息操作 (20)○5数据更新 (20)○6BETWEEN AND 应用 (21)○7HA VING应用 (22)○8模式匹配运算符 (22)○9列表运算符 (23)10左外连接 (23)○○11创建视图 (24)○12创建索引 (24)第五章:程序设计心得 (25)第六章:参考文献 (26)第二章: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课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巩固和加深对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的理解, 掌握关系型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使用方法,数据库的创建、表的创建,约束条件的定义、主键约束、外键约束、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对数据库以及表的操作等;弄清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能针对实际问题灵活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程序实现思路本文实现思路如下:1、运用程序:打开开始菜单栏所有程序里面的“SQL SERVER 2005”如下图所示:2、创建数据库:1、打开数据库文件之后点击新建查询来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操作截图及代码如下所示:2、点击后直接在右边的方框内编写代码;3、编写好后执行。
下图为数据库的编写程序及截图代码:CREATE DATABASE student218on(NAME=student_data1,FILENAME='D:\data\student1.MDF',SIZE=10MB,MAXSIZE=100MB,FILEGROWTH=10%),(NAME=student_data2,FILENAME='D:\data\student1.nDF',SIZE=10MB,MAXSIZE=50MB,FILEGROWTH=5mb)LOG ON(NAME=STUDENT_log1,FILENAME='D:\data\student2.LDF',SIZE=5MB,MAXSIZE=UNLIMITED,FILEGROWTH=5MB)3、创建表创建数据库及表时可以通过鼠标右键来进行操作可以直接在“列名”、“数据类型”、“允许空”来进行自定义,本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第四章:程序清单1、修改数据库对于数据库的修改具体有以下几项:○1数据库大小的修改值得注意的是,修改的内存要比之前没有修改的要大,确实需要的可以应用dbcc来对文件进行压缩;代码如下:alter database student218modify file(name=student_data1,size=50mb)○2删除数据库代码如下:drop database student218○3数据库名称更改代码如下:alter database student218modify name=student吴锦珍○4添加辅助数据文件代码如下:ALTER DATABASE student218ADD FILE(NAME=extdata,FILENAME='d:\data\extdata.ndf',SIZE=5MB,MAXSIZE=50MB,FILEGROWTH=5MB)2、表的创建○1创建表s 创建表c:代码如下:○1s 表、 use student218 create table s (sno char(20) primary key, sn char(10)not null,sex char(2)check(sex='男'or sex='女'), age int check(age>=18 and age<=25), dept char(15) )在对sex 进行check 约束时,可以进行默认值的设定,例如,将sex 的默认值设置为女,在编辑的时候如果没有设置sex 属性的值且值不能为空时会自动默认为女,代码如下:代码:use student218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20)constraint s_sc_sno foreign key references s(sno),cno char(10) ,degree int check(degree>=0 and degree<=100) primary key(sno,cno),constraint c_sc_cno foreign key(cno) references c(cno) )Sex char(2) default ‘女’ check(sex='男'or sex='女')○2c表use student218create table c(cno char(10) primary key,cn char(10)not null,ct int check(ct>0))○3sc表use student218create table sc(sno char(20)constraint s_sc_sno foreign key references s(sno), cno char(10) ,degree int check(degree>=0 and degree<=100)primary key(sno,cno),constraint c_sc_cno foreign key(cno) references c(cno))3、表的结构修改○1添加列(属性)代码如下:alter tablesadd address char(20)对于address 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可有可无,同样的添加约束也可以应用该类方法,例如添加check 约束,代码如下:alter table cadd constraint one1 check(ct>0)○2删除原有列(属性)代码如下:alter table sdrop column address约束条件同样适用该方法,只需要把要删除的属性名(address)换成约束名。
○3更改属性名代码如下:select sno as '学号',sn as '姓名',age as '年龄',sex as '性别',dept as'分院'from swhere sex='女'4、添加元组信息sc表c表表表代码如下:表sinsert into s values('218','吴锦珍','女','19','电信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1','魏焱君','男','20','机电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2','杨明丽','男','20','土建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3','宁玉','女','19','经管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4','汪梦',女','21','土建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5','李樊','女','19','文法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6','天竺','女','19','电信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7','李冰','男','20','机电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8','李勇','男','19','土建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09','江希和','女','20','电信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10','潘晓燕','女','20','文法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11','楼世礼','女','19','经管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12','刘婉霞','女','20','电信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13','赵钦','男','19','机电分院') insert into s values('014','于建忠','男','19','经管分院') 表cinsert into c values('01','SQL','4')insert into c values('02','java','4')insert into c values('03','English','3')insert into c values('04','math','2')insert into c values('05','毛概','3')insert into c values('06','会计','2')表scinsert into sc values('218','01','85')insert into sc values('002','02','80')insert into sc values('003','03','79')insert into sc values('004','04','65')insert into sc values('005','05','78')insert into sc values('006','06','90') insert into sc values('008','01','87') insert into sc values('009','03','76') insert into sc values('010','02','85') insert into sc values('011','04','78') insert into sc values('012','05','67') insert into sc values('013','06','84') insert into sc values('014','02','90') insert into sc values('001','03','75') insert into sc values('007','04','70') 5、信息查询○1单表查询相关代码:1、select *from s2、 select*From c○2多表查询,where约束条件应用代码:select s.sno,sn,degree,ofrom s,scwhere o='01' and s.sno=sc.sno○3分组查询1、升序(asc)代码:select *from scorder by degree2、降序(desc)在进行查询的时候,没有说明是那种方式排序时,系统自动的默认顺序是升序,用户可以自定义进行排序(升序).代码如下:select *from scorder by degree desc得到的结果:同样的,对于学号(sno),课程号(cno)来说同样可以引用该类方法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