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贫困与扶助论文

合集下载

残疾人论文 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

残疾人论文 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

残疾人论文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浅议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重要性

2: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2.1 社会保障的定义和意义

2.2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发展历程

2.3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与挑战

3.1 人口老龄化与残疾人保障压力

3.2 制度设计与权益保障的不平衡

3.3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障碍

4: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的现状分析

4.1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与模式

4.2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立法法规

4.3 残疾人社会保障实施情况评估

5:改进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5.2 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5.3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和推广

6: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6.2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附件:

-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相关政策文件摘录

- 调研问卷及数据分析报告

- 相关统计数据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 残疾人保障法:指我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基本法律。

- 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求而采取

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措施。

- 人口老龄化: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

- 残疾人权益保护条例:指我国制定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行

政法规。

- 可行性研究:指在计划实施前对方案可行性进行研究、评

价和论证的过程。

- 政策推广:指将政策内容、目标等向社会传播、推广,并

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

残疾人事业与农场经济发展论文

残疾人事业与农场经济发展论文

残疾人事业与农场经济发展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和农场经济都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这两个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本文将探讨残疾人事业和农场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其双方的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指国家为残疾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保障,旨在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社会融入。而农场经济是指农村地区以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在这两个领域中,残疾人和农民都是重要的人群。

首先,残疾人在农场经济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潜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农业工作可以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来完成,这使得残疾人就业的机会增加了。例如,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可以通过操纵机器人来控制灌溉系统,或者使用智能农机来完成农业工作,这些都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农场经济中,残疾人不仅可以获得收入,还可以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农场经济也可以给残疾人事业带来更多的机遇。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农场经济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来进行研发和技术支持。残疾人也可以在这个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农场经济也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来进行市场开拓、销售和宣传等工作,这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残疾人可以在农场经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是,残疾人事业和农场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阻碍和挑战。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和机会,残疾人就业率仍然较低。在农场经济中,由于农民的传统观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接纳残疾人的意识和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此外,一些残疾人困于经济和环境上的限制,也难以参与到农场经济中。

残疾人社会救助论文

残疾人社会救助论文

残疾人社会救助论文

摘要: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残疾人基本状况的梳理,探究残疾人的社会救助需求,分析当前政府对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残疾人事业社会救助需求分析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建设覆盖城乡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融合,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专题。因此,对我省残疾人的救助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着力建设惠及全省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理应被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

一、广东省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及需求分析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汇总数据,我省共有残疾人总数为539.9万人,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列第四。全省有残疾人的家庭共470.65万户,占全省家庭户总户数的

20.03%。残疾人总量多、残疾家庭占比高,是我省残疾人口的突出特点,残疾人救助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2010年我省残疾人的小康实现程度为59.36%,生活状况大大改善。生活保障上,2.5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2.6

万户残疾家庭所在的危房完成改造;医疗救助上,我省实施的一批

重点康复项目惠及30万名贫困残疾人;教育事业上,特殊教育学校已建达70所,残疾少年义务教育入学水平明显提高。此外,在残疾人就业、法律救助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上也创下佳绩。但在另一方面,广东省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在以下方面有较为迫切的需求。

残疾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残疾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残疾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在中国共产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下,我国仍然面临着大

量贫困的残疾人群体,如何迅速地帮助残疾人群体摆脱贫困状况成了当务之急。而在残疾人群体中,残疾儿童是最急需照顾和保护的部分,他们长期处于家庭和

社会的边缘,他们的正常权益得不到保障。

作为我国抚养和照料主体的残疾儿童家庭,他们常常会面临比普通家庭更多更复杂的社会困境。我国对残疾儿童家庭在养育、康复、医疗、教育、就业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社会支持力度不够,使得残疾儿童家庭将长期面临多重的养育负担。

本篇论文希望通过制定残疾儿童家庭抗逆力的个案提升计划,提升整个残疾儿童家庭面对危机情境的能力。本论文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手法,以萍乡市Y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儿童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提升残疾

儿童家庭抗逆力水平。

首先,笔者通过参与江西省省民政厅三区计划的机会,与Y县特殊教育学校

建立了稳定的联系,经过多次与残疾儿童的互动与访谈之后,选取了一户残疾儿

童家庭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RSA量表分析服务对象的抗逆力状况。基于对服务对象个体与家庭层面的剖析,梳理出服务对象家庭结构的脉络,发现和挖掘

家庭的优势与资源,以此作为支撑残疾儿童家庭抗逆力发挥的强大动力和切入点。

其次,论文借鉴了华许(walsh)教授的一般家庭抗逆力模式,聚焦家庭的信念系统、组织模式和沟通过程三个维度,促使残疾儿童家庭在处于危机与困境时能够保持理性的思维方式,改变以往对残疾的错误认知,重塑残疾儿童家庭正向的

信念系统;改变影响家庭沟通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调和家庭矛盾,搭建社会支持网

关爱弱势群体的议论文

关爱弱势群体的议论文

关爱弱势群体的议论文

引言

关爱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弱势群体包括老人、残疾人、孤儿、贫困家庭等,在社会发展中往往面临各种困境和不平等待遇。本文将探讨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弱势群体的挑战

社会偏见和歧视

弱势群体经常面临社会偏见和歧视,在就业、教育和社交领域中遭受不公平待遇。比如,残疾人往往被视为无能或无用的,老人可能被忽视和孤立。这种歧视导致弱势群体无法融入社会,缺乏自信和机会。

经济困境

弱势群体往往经济条件不佳,缺乏经济来源和基本生活保障。贫困家庭无法满

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孤儿无家可归,很多老人也面临经济拮据。

保健和医疗服务不足

弱势群体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保健和医疗服务。老人和残疾人需要专门的医疗

照顾和康复服务,而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这导致弱势群体在健康方面容易受到忽视和剥夺。

关爱弱势群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加强法律保障和反歧视教育

社会和政府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并推广反歧视教育。制定和执行涉

及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法规,并扩大对歧视行为的打击力度。提供公正和平等的就业和教育机会,促使社会更加包容和体贴。

提供经济援助和扶持

政府和慈善机构应提供适当的经济援助和扶持,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质量。

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资助和生活补贴,为孤儿提供家庭和教育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和就业机会,为老人提供养老金和养老服务。这将帮助弱势群体逐渐脱离困境,走向自力更生。

加强保健和医疗服务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投资更多资源来改善

医疗设施和服务,提供优质的保健和医疗服务。建立专门的医疗机构和照顾中心,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定制化的医疗照顾和康复服务。此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残疾人的特殊救济制度范文

残疾人的特殊救济制度范文

残疾人的特殊救济制度范文

一、引言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面临着特殊的困境和困难。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和提供必要的救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特殊救济制度。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残疾人特殊救济制度的重要性、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特殊救济制度的重要性

1. 保障残疾人的基本人权

残疾人作为社会成员,享有与其他人同等的基本人权。特殊救济制度的实施,能够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和困境,保障他们的基本人权,使其在社会中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

2.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特殊救济制度的设立,旨在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通过为残疾人提供救济,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实现。

3.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特殊救济制度的落实,能够增强残疾人对社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同时,特殊救济制度也能够减轻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缓解社会矛盾。

三、特殊救济制度的目标

特殊救济制度的目标是为了保障残疾人享受与其他人平等的基本权益,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包括:

1. 提供生活救助

特别是对于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特殊救济制度将提供必要的生活救助。这包括经济资助、住房保障、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帮助,以确保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 促进教育发展

特殊救济制度将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需求,提供相关的教育救助。这包括残疾人特殊教育的资金支持、教育辅助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帮助,以促进残疾人的教育发展和提高。

3. 保障就业权益

特殊救济制度将重点关注残疾人的就业权益,提供相关的就业救助。这包括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实施就业歧视禁止等方面的措施,以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益和职业发展。

关爱残疾人论文(DOC)

关爱残疾人论文(DOC)

05130120

韩旭

题目:爱是你我他,让运动走进他们

目录

目录 (1)

内容摘要 (2)

一、引题………………………………………………

(一)残疾人示例视频……………引起兴趣……………….

(二)残疾人运动发展背景………总结现状………………

二、教学过程………………………………………………

(一)了解残疾人的现实情况…………………………………………(二)体育对残疾人的影响…………………………………………(二)国家现行政策…………………………………………

(二)了解参加人竞赛项目…………………………………

(三)了解残疾人康复工作形式…………………………………………(三)促进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具体措施…………………………

三、我们能做的而且应该做的:

1了解残疾人运动

2关爱残疾人……………………………………

结论…………………………………………………………………

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运动

【内容摘要】: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残疾人体育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健康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寻找乐趣 ,使个体正常化 ,增强自我观念。体育运动增强了残疾人的生命力。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期刊文献,对参加人现状进行调查,希望能通过授课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运动。

【关键词】:残疾人运动项目、现状、措施、康复、了解

前言:1全国残疾人统计2013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涉及全国734个县(市、区)中的1464个调查小区,有效监测样本37199人。其中,成人35722人,儿童1477人;男性19443人,占52.3%,女性17756人,占47.7%,男女性别比为109.5(女性为100);城镇9191人,占24.7%,农村28008人,占75.3%。

论文正本 浅议贫困群体的福利供给问题

论文正本  浅议贫困群体的福利供给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议贫困群体的福利供给问题

教学点名称:陕西电大安康分校紫阳教学点

年级:2013年春季

教育层次:大专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136 1001414124

姓名:沙长松

目录

开题报告 (1)

摘要 (2)

关键词 (3)

引言 (3)

一、贫困群体”的界定及原因探究 (3)

二、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及政策诉求 (5)

(一)对脱贫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提升的忽视是政府福利供给

问题的症结之一 (5)

(二)机会获取的不足是福利供给问题的另一个症结 (7)

三、总结与对策 (8)

论文参考文献 (10)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所在单位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

姓名沙长松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1361001414124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院校紫阳教学点

论文题目:浅议贫困群体的福利供给问题

选题意义:当前,我国城乡低保对象中明显分成两大类群体:一是老人、儿童、残病等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员群体;二是处在劳动年龄阶段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群体,这个群体占低保对象总数的比例大,而且低龄化、吃低保持续时间较长。近年来,城乡低保“福利依赖”现象逐步显现,在操作层面上,如何促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退保,也成为低保动态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出发,两类群体是否有劳动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低保政策目标的不同设计,对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来说,低保目标是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仅仅是过渡性目标,根本性目标是促使他们“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救助的目的是让他们将来不需要救助”。以上问题的出现并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城乡低保工作,找出问题,加以完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需要帮助的手中。

残疾家庭困难情况汇报范文

残疾家庭困难情况汇报范文

残疾家庭困难情况汇报范文

残疾家庭困难情况汇报。

残疾家庭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篇文

档中,我将就残疾家庭的困难情况进行汇报,以便相关部门能够更加了解他们的真实处境,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首先,残疾家庭在经济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于残疾成员无法像健全人一样

从事正常的工作,家庭的经济收入往往十分有限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求。这种经济压力不仅影响了残疾成员的生活质量,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残疾成员的医疗费用和康复治疗费用也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支出,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残疾家庭在社会融合方面存在着困难。由于残疾成员的存在,家庭往往

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在就业、教育、婚姻等方面,残疾成员和家庭都会受到不公平对待,他们很难融入社会的主流,缺乏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这种社会融合的困难不仅给残疾家庭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另外,残疾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残疾成员的日常护理

和生活照料需要家庭成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障碍设施的缺乏给残疾成员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在应对突发状况和紧急情况时,残疾家庭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残疾家庭的困难情况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

支持,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残疾家庭的关爱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希望通过这份汇报,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残疾家庭不再面临这些

关于残疾人的帮扶计划

关于残疾人的帮扶计划

关于残疾人的帮扶计划

在我们的社会中,残疾人不仅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

和帮助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因此,残疾人的帮扶计划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为什么需要残疾人的帮扶计划?

残疾人的生活,因为身体或精神的不便,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而这样的问题,若没有帮助和支持,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残疾人的帮扶计划来提供残疾人生活上的一系列的帮助和支持,以达到社会公平和人道主义的目的。

残疾人所需的帮扶计划

残疾人的帮扶计划涵盖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下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

康复

在康复方面,残疾人需要的是全面、多方面的康复帮助。其中,医疗康复、教

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方面,社会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帮助残疾人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

残疾人在教育方面也需要特殊的帮助和支持。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教

育服务,以满足其个性化的特殊需求。同时,我们还应该创造一个更为包容和多元的教育环境,帮助残疾人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就业

就业问题是残疾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同样也是需要社会关注和支持的。我

们有责任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先权,创造一个更为公平和有利的就业环境。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帮助残疾人提高自身能力和融入社会。

社会参与

残疾人的社会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社会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和鼓励,让

试析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贫困与扶助

试析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贫困与扶助

试析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贫困与扶助

论文摘要: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时也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的生活陷于贫困,乃至极度贫困的状态。如何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摆脱贫困现状日益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我国目前残疾人致贫的各层因素,并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对贫困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实践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社会支持理论;残疾人;贫困;资源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来看,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种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值得帮助的人群”。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他们丧失了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陷入贫困的泥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口家庭人均收入还不到非残疾人口家庭的一半,他们的生活主要还是依靠低保、临时性救助、邻里接济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口家庭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就目前而言,残疾人仍然是我国最困难的群体,而他们自身又缺乏满足需要的能力与途径,因而需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来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尽早摆脱贫困。

一、社会支持的内涵及其理论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如今社会支持理论已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同其他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及其实践理论一样,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协助工作者分析相关社会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指导工作者科学、合理地设定社会工作过程及制定相应的工作手法与介入模式。

残疾人论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论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论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发展

【中文摘要】残疾是客观存在的,造成残疾的原因来自先天的和后天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但不能完全消除它,根据一定的实用评定标准,残疾人分为各种类别。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残疾人估测数字为6.5亿,在许多国家里,每十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残疾,至少有25%的人因与残疾人有关而受到不利影响。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郑州市共有各类残疾人52万余人,是数量相当大的一个群体,同时,由于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某种不利地位,又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残疾是客观存在的,但反映在人的主观上却因每个人的人生观不同而表现各异。古今中外,无数残疾人超越种种人生的不幸,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充分说明了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奉献者和创造者。残疾人事业就是人们从事与残疾人有关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一项社会性工作。世界残疾人问题的提出始于上个世纪初,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逐步拓展为新兴的残疾人事业,目前,联合国大会已通过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文件、决议,已有132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有关残疾人的法律。郑州市残疾人事业经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残疾人事业宣传日益深入,社会环境明显改善。但是还要看到,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残疾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在新时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如无障碍设施

研究论文: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研究论文: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101988 社会其它论文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

策探析

一、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救助

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获得低保和补贴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城乡残疾人获得生活救助的人数和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接受居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占多数,城乡残疾人获得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的人数有较为显著地增长。但是,

20xx年享受生活和护理补助的城镇残疾人大约是农村残疾人9倍,虽然20xx年享受农村生活和护理补贴残疾人数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城镇仍旧大约是农村的1.6倍。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8296万(20xx年预计为8500万)残疾人中有622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城镇与农村残疾人之间在生活救助方面的巨大差距直接影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总体状况,要想有效的改善我国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应将农村残疾人问题放到突出位置。

(二)教育

我国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教育救助的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基础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多项教育中,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迅速,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较多。但是残疾人的教育也存在较多问题,根据20xx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仍旧有8.4万适龄儿童未入学,虽然相比于

20xx年的12.6万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但相比于正常人而言,义务教育对于残疾人群体还仍未实现;其次,对于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目前我国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均在校人数远远达不到标准的200人的每个班的规定

论文题目:残疾人问题:社会工作视角残疾人问题

论文题目:残疾人问题:社会工作视角残疾人问题

社会工作概论‎

论文题目:残疾人问题:社会工作视角‎

——中国聋人教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职业,本文以社会工‎作的专

业视角‎,从三部分论述‎中国聋人教育‎问题,首先概述残疾‎人问题与社会‎工作,接着介绍中国‎聋人教育相关‎概念和组织,第三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分别选取国家‎、组织、聋人自身为主‎体,从文化、制度、实践三个层面‎,提出解决我国‎聋人教育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残疾人聋人教育对策

英文中“soci al‎proble‎m s”译为社会问题‎,在欧美国家也‎用社会病态、社会解组、社会反常或社‎会失调这些名‎词来指称。在我国,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专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残疾人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层面,本文试图选取‎残疾人问题的‎一个层面,以社会工作视‎角看待中国聋‎人问题。

一、残疾人问题与‎社会工作

对于残疾人的‎定义,不同专业领域‎对残疾的看法‎都不同,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导致对残‎疾的不同定义‎。在我国,残疾人是指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状态的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不‎便于发挥正常‎作用的人。中国的残疾人‎包括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病残疾和‎综合残疾(有两种或多种‎残疾)五大类。

残疾人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理应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平等地拥有参‎与社会生活积‎分向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但是,世界各国的调‎查结果表明,残疾人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大多数残疾人‎生活贫困,教育水平低,工作无保障。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残疾人问题都‎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生理或心‎理功能缺陷,给他们以正常‎方式参与社会‎活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障‎碍;另一方面,许多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漠视残疾人的‎特殊要求,歧视残疾人,将残疾人在隔‎绝在社会主流‎生活之外的现‎象。这两方面的结‎合,使残疾人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且,残疾人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牵涉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就业、教育、医疗、法律、社会保障等等‎,相应地,残疾人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各个领域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因此,可以说残疾人‎问题既是一个‎生理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更为‎关注残疾人问‎题的社会意义‎。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分享社‎会文明发展成‎果的条件,不仅是残疾人‎及其家属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更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行咱的重要标‎志之一。

秀洲区贫困残疾户调查报告论文

秀洲区贫困残疾户调查报告论文

秀洲区贫困残疾户调查报告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做好残疾人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执政为民、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秀洲区残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围”的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残疾人利益作为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全区五镇两街道的811户低保和低收入贫困残疾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动员了秀洲区残联的所有工作人员,组成分别由三位理事长带队的三个小组,从2009年6月1日至7月1日,分片区对全区五镇两街道的641户低保残疾户(667人)和170户低收入残疾户(179人)进行逐户调查,占秀洲区所有持证残疾人5020人的16.85%。各小组克服种种困难,战高温,冒酷暑,挨家挨户对贫困残疾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跟他们家庭成员进行拉家常式的聊天,不仅拉近了残联和残疾户之间的距离,更掌握了残疾户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

二、贫困残疾户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所掌握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秀洲区贫困残疾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1、贫困残疾户家庭劳动就业率低。调查反映,在秀洲区贫困残

疾户家庭中71.25%的残疾人没有正常工作或不能正常参加农业生产活动,65.73%的家庭没有其他可就业人员或劳动力,仅有34.27%的家庭有1人以上的其他劳动力。这也是造成众多残疾人及其家庭收入低、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社会学论文-管理论文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社会学论文-管理论文

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社会学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我国农村残疾人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比重大,而且绝大部分生活条件差,和城市残疾人相比,其生活更为艰难。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该类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对策

1前言

社会保障权是中国每一个人民群众都应该同等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都知道,残疾人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其社

会保障权利,但由于自身条件、政策以及环境的限制,残疾人社会保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可见,寻找这些问题所在并找寻与之对应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

2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针对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2.1就业保障方面

我们都知道,对于残疾人来说,本身想实现正常就业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实现残疾人更是难上加难。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为止,我国共有将近467万残疾

人属于失业状态。除就业压力大以外,一些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我们都知道,相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部分农村人的素质相对会差一些,因此,常常会出现以歧视的目光看待残疾人的现象,进而导致残疾人的就业压力变得很大,这也是影响农村残疾人就业的一大原因。

2.2农村残疾人生活保障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对于大多数农村残疾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以及提升。首先,从精神生活方面来说,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对于一些正常的家庭来说,大都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场面,然而对于大部分残疾人来说,其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生活,十分的寂寞、孤独,因此,其很难从内心深处真正欢乐起来,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别人家都是儿女绕膝、享受天伦之乐,而大部分的参加人员却是一个人孤独度过。另外,在一些生活用品方面也是极其匮乏。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对于残疾人生活用品的销售相对比较少,部分地区甚至连一半的数量都达不到,由此可见,农村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存在很大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贫困与扶助论文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来看,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种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值得帮助的人群。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残疾人贫困与扶助。

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他们丧失了同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陷入贫困的泥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口家庭人均收入还不到非残疾人口家庭的一半,他们的生活主要还是依靠低保、临时性救助、邻里接济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口家庭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就目前而言,残疾人仍然是我国最困难的群体,而他们自身又缺乏满足需要的能力与途径,因而需要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络体系,来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尽早摆脱贫困。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如今社会支持理论已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同其他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及其实践理论一样,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协助工作者分析相关社会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指导工作者科学、合理地设定社会工作过程及制定相应的工作手法与介入模式。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由于研究视角和目的的不同,研究者们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社会支持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包括正式的社会资源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正式支持是指来自政府、社会正式组织的各种制度性支持,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部门,如各级社会保障和民政部门,以及准行政部门的社会团体,如工会、妇联等实施。非正式的支持主要指来自家庭、亲友、邻里和非正式组织的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人问题的产生并非个人之过,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要解决问题,也必须针对其整个问题系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其解决,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可利用社会支持络。社会支持络作为一种方法和策略被重视并应用于社会工作实务之中,它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并与新的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络这一方法和策略有许多优势,社会支持络的建立有助于资源的多效利用和资源共享。因为弱势群体一般是一个在社会资源拥有和分配权力上极度匮乏的特殊社会群体,非常容易遭受社会风险,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络,

并充分利用这个络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以此来应对社会对他们造成的各种挑战与冲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两大变数的交织冲击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许多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贫困问题仍然是我国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而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既是一个社会性弱势群体,又是一个生理性弱势群体。因此,导致残疾人贫困的原因既有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个人因素。

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限于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大环境,我国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是很健全,残疾人扶贫救助还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城市和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还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救助作为残疾人一种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内容应包括医疗救助、辅助器具、康复救助、生活、就业、教育费用补或减免助和法律救助等多个方面。而目前,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缺口仍然集中在辅助器具、贫困救助、生活服务、康复与医疗救助方面。这就意味着我国大部分残疾人赖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最低层次的需求仍未得到有效的满足。无障碍环境建设滞后,社会参与度低。残疾人不仅具有一般健全人的普遍需要,还具有作为残疾人的特殊需要,比如出行的需要。限于身体上障碍的,他们在出行、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需要借助一定的无障碍辅助设施,这是他们参与社会、摆脱贫困的前提与基础。我国的无障碍建设起步较晚,虽然经过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目前我国法规对无障碍建设与管理缺乏有力的管制与监督,导致许多无障碍设施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现有的一些无障碍设施使用率较低,被废止、挤占、损坏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城市中心地区与郊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无障碍设施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的无障碍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融入、参与社会的需求。残疾人社区服务发展缓慢。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是残疾人在空间地域上的沉积点,也就是说,残疾人生活时间最长的空间是社区,社区也是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最直接、最方便社会服务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深刻变革,社区建设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社区居委会下的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不明显,社区内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又发展迟缓,社区残疾人服务工作总体上还比较滞后,难以满足残疾人社区救助、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生活服务等基本需求。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残疾人贫困与扶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