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外科学 腹外疝课件
合集下载
外科学ppt课件腹外疝
治疗原则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及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 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 修补术。
03
股疝
股管解剖结构特点
01
股管位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的潜在性间隙。
器疾病的患者,应先治疗原发病。
06 其他类型腹外疝
白线疝
定义
病因
发生在腹壁正中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 上。
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正中 线上相互交织而成。白线疝好发于脐上, 多为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
临床表现
治疗
早期肿块小而无症状,不易被发现,以后 可因腹膜受刺激而出现上腹钝痛、消化不 良、恶心、呕吐。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B超、 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因此,股 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 ,更应进行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McVay修补法。
注意事项
术后需卧床休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 力劳动,防止复发。同时,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 增高的疾病。
发病原因构成腹壁的完整性,当腹壁强度降低时, 容易发生腹外疝。常见原因有腹壁外伤、感染、手术切 口愈合不良等。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可促使腹外疝的发生。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腹壁组织发 育不良有关。
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 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 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及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 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 修补术。
03
股疝
股管解剖结构特点
01
股管位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的潜在性间隙。
器疾病的患者,应先治疗原发病。
06 其他类型腹外疝
白线疝
定义
病因
发生在腹壁正中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 上。
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正中 线上相互交织而成。白线疝好发于脐上, 多为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
临床表现
治疗
早期肿块小而无症状,不易被发现,以后 可因腹膜受刺激而出现上腹钝痛、消化不 良、恶心、呕吐。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B超、 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因此,股 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 ,更应进行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McVay修补法。
注意事项
术后需卧床休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 力劳动,防止复发。同时,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 增高的疾病。
发病原因构成腹壁的完整性,当腹壁强度降低时, 容易发生腹外疝。常见原因有腹壁外伤、感染、手术切 口愈合不良等。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可促使腹外疝的发生。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腹壁组织发 育不良有关。
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 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 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外科学PPT课件 腹外疝 斜疝直疝股疝
Halsted法: 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并 将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
McVay法: 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后壁严 重薄弱、股疝。
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 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 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 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适用于较大的成人 腹股沟斜疝或直疝。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 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区新的解剖理论
肌耻骨孔﹙Fruchaud孔﹚
• 内侧缘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缘为髂腰肌,上缘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 状下缘,下缘为耻骨梳韧带
• 该部位无横纹肌支持 • 腹横筋膜承受着腹腔内压力 • 该部位有精索和股血管通过
分类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
管深环(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 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很少进入阴
囊。
双侧腹股沟直疝
股沟管解剖
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有张力
Ⅱ型 1.5 ~3.0cm ﹙约二指尖﹚ 薄弱且张力降低
Ⅲ型 ≥3.0cm ﹙大于两指﹚
薄弱无张力或已萎缩
Ⅳ型 复发疝
腹股沟管
完整 不完整 缺损
鉴别诊断
• 睾丸鞘膜积液 :无蒂,透光阳性,不能触及睾丸。 • 交通性鞘膜积液 :透光阳性,渐大或渐小。 • 精索鞘膜积液 :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包块移动。 • 隐睾 :包块较小,挤压胀疼,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 • 急性肠梗阻 :肠管被嵌顿,可伴发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时要想到疝 。
McVay法: 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后壁严 重薄弱、股疝。
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 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 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 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适用于较大的成人 腹股沟斜疝或直疝。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 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区新的解剖理论
肌耻骨孔﹙Fruchaud孔﹚
• 内侧缘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缘为髂腰肌,上缘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 状下缘,下缘为耻骨梳韧带
• 该部位无横纹肌支持 • 腹横筋膜承受着腹腔内压力 • 该部位有精索和股血管通过
分类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
管深环(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 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很少进入阴
囊。
双侧腹股沟直疝
股沟管解剖
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有张力
Ⅱ型 1.5 ~3.0cm ﹙约二指尖﹚ 薄弱且张力降低
Ⅲ型 ≥3.0cm ﹙大于两指﹚
薄弱无张力或已萎缩
Ⅳ型 复发疝
腹股沟管
完整 不完整 缺损
鉴别诊断
• 睾丸鞘膜积液 :无蒂,透光阳性,不能触及睾丸。 • 交通性鞘膜积液 :透光阳性,渐大或渐小。 • 精索鞘膜积液 :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包块移动。 • 隐睾 :包块较小,挤压胀疼,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 • 急性肠梗阻 :肠管被嵌顿,可伴发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时要想到疝 。
外科书腹外疝PPT课件
15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上壁:腹内斜肌、 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后壁:腹横 筋膜和腹膜 外口
内口
前壁之腹外 斜肌腱膜
前壁之外1/3 的腹内斜肌
下壁: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
16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斜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 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管内环
直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Hesselbach三角)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腹壁下动脉 不经过内环,很 直疝三角 少进入阴囊。
17
第23章 腹外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斜疝 • 睾丸下降后,未闭锁的鞘突 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后天性斜疝及直疝• 与腹股沟区解剖薄弱或缺损、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全、 弓状下缘位置偏高有关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 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 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肥 胖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 举重、腹水、婴儿啼哭等
4
第23章 腹外疝
病理解剖
疝 环 • 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 囊 • 壁层腹膜经疝门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 疝内容物 •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 •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30
第23章 腹外疝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
疼痛等缺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
用修补材料(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加强薄弱区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缺点:价格较贵,对材料要求较高(逐步普及)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可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管解剖
上壁:腹内斜肌、 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后壁:腹横 筋膜和腹膜 外口
内口
前壁之腹外 斜肌腱膜
前壁之外1/3 的腹内斜肌
下壁: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
16
第23章 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斜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 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 出腹股沟管外环,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管内环
直 疝 • 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Hesselbach三角)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腹壁下动脉 不经过内环,很 直疝三角 少进入阴囊。
17
第23章 腹外疝
发病机制
先天性斜疝 • 睾丸下降后,未闭锁的鞘突 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后天性斜疝及直疝• 与腹股沟区解剖薄弱或缺损、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发育不全、 弓状下缘位置偏高有关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精索、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 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 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年老、肥 胖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 举重、腹水、婴儿啼哭等
4
第23章 腹外疝
病理解剖
疝 环 • 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 疝 囊 • 壁层腹膜经疝门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 疝内容物 • 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 • 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30
第23章 腹外疝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
疼痛等缺点
无张力疝修补术:
用修补材料(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加强薄弱区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缺点:价格较贵,对材料要求较高(逐步普及)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可
《腹外疝外科治疗》课件
腹外疝的症状和原因
1 腹痛和不适
疝气突出后,可能会引起疼痛、不适和灼热感。
2 可触及的肿块
在腹壁上可以触及到突出的肿块,有时可能会消失或变大。
3 疲劳和活动受限
腹外疝可能会导致疲劳、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腹外疝的主要原因包括先天薄弱的腹壁组织、肌肉劳损以及腹内压力增加等。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适用于轻度腹外疝患者,通过使用腹和改变生 活习惯等方式来减轻疼痛和不适。
外科手术
适用于严重症状或嵌顿疝患者,通过手术修补腹 壁薄弱处,将器官复位。
手术过程
1
麻醉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
手术步骤
通过切口进入腹腔,修补腹壁薄弱处,将脏器复位并加固固定。
3
手术后护理
术后效果的评估包括疝气复发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
预后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过度用力和干扰伤口愈合。
结语
通过本次课程,您已经了解了腹外疝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 向我们提问。谢谢您的参与和关注!
《腹外疝外科治疗》PPT 课件
您好,欢迎参加今天的课程!本次课程将深入讨论腹外疝的治疗方法,为您 介绍该病的症状、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以及与手术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请随我一起了解这一重要领域的知识!
什么是腹外疝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的薄弱区域突出,形成可触及的肿块。常 见的疝气类型包括疝囊和嵌顿疝。疝气可以发生在腹股沟、肚脐、腹直肌等 部位。
术后恢复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腹壁力量和功能,并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
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腹外疝(讲课用)PPT课件
下壁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
腹股精沟选管课件解剖
45
斜疝
直疝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动画示意
精选课件
46
腹股沟解剖内面观
精选课件
47
腹股沟管的解剖
▪ 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 带之间的空隙
▪ 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两口 四壁 ▪ 内口:深环 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 ▪ 外口:浅环 是腹外斜肌的三角形裂隙 ▪ 前壁: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外 1/3有腹内斜肌 ▪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 ▪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的两叶予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深 面,再将内上叶边缘缝于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 的内环。余同Bassini法。 • 术后复发率低于1%,其它传统疝修补术无法比拟 。 • 手术对于外科技术要求高,非疝专科医生难以胜 任。 • 仅适合于腹横筋膜完整的轻症病人。
Shouldice法
Shouldice法
Bassini法
加强腹股沟后壁的方法
Halsted法:
• 精索移位于皮下,在其深面先将腹内斜肌、腹 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的对拢 缝合,再做腹外斜肌腱膜缝合。
• 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斜疝和老年人大斜 疝,但由于精索移位较高,可能影响其发育, 不适用于儿童与年青患者。
传统疝修补手术
▪ 疝内容物常见为:阑尾、 乙状结肠、膀胱
返回
Richter:嵌顿的疝内容物为肠管壁的一部分, 也称为肠管壁疝
Littre :嵌顿的内容物为Meckel憩室 返回
逆行性嵌顿性疝
嵌顿和绞窄常多为一个 肠段,但有时嵌顿的内 容物为两个以上肠袢使 肠袢呈W形状者称逆行 性嵌顿性疝 不仅在疝囊内的,而且 在腹腔内的嵌顿肠管均 可发生坏死
腹外疝带图片PPT培训课件
先天性斜疝:腹膜鞘突未闭或闭锁 不全。
后天性斜疝:内环缺陷和腹内斜肌 及腹横肌薄弱。
(二)腹股沟直疝
老年人腹壁肌肉多较薄弱。若有 长期咳嗽、排尿困难或慢性便秘等, 经常使腹内压增高,就可能使腹内脏 器由直疝三角向外突出,形成直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2)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3)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
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在各类腹外疝中约占85%, 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多 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一、腹股沟管的解剖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经外上
向内下,由深而浅斜行走向。“两 口
四壁”。
内口:内环(腹环)。 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体表投
影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
(1)年老体弱或伴有
引起腹内压增高
手法复位指征
的疾病而肠袢未
坏死者。
(2)嵌顿时间3-4小时
内局部无腹膜刺
激征者。
※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部情况24小 时,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应立即手 术;手法复位成功者亦应择期手术, 以防止复发。
(二)手术疗法: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
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高情况, 术前应处理,以防疝复发。
3、嵌顿性斜疝:常发生于腹内压骤 增时。疝块突然增大明显胀痛, 不能还纳,肿块紧张发硬,明显 触痛。 如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症状较重。肠梗阻、 脓血症等表现。
(二)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年老体 弱者。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 沟内侧、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 半球形肿块,无疼痛,容易还纳, 极少嵌顿。
外口:外环(皮下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后天性斜疝:内环缺陷和腹内斜肌 及腹横肌薄弱。
(二)腹股沟直疝
老年人腹壁肌肉多较薄弱。若有 长期咳嗽、排尿困难或慢性便秘等, 经常使腹内压增高,就可能使腹内脏 器由直疝三角向外突出,形成直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1)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2)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形成原理(3)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
不进入阴囊。
※腹股沟疝在各类腹外疝中约占85%, 其中斜疝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多 于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一、腹股沟管的解剖
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经外上
向内下,由深而浅斜行走向。“两 口
四壁”。
内口:内环(腹环)。 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体表投
影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
(1)年老体弱或伴有
引起腹内压增高
手法复位指征
的疾病而肠袢未
坏死者。
(2)嵌顿时间3-4小时
内局部无腹膜刺
激征者。
※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部情况24小 时,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应立即手 术;手法复位成功者亦应择期手术, 以防止复发。
(二)手术疗法: 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
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高情况, 术前应处理,以防疝复发。
3、嵌顿性斜疝:常发生于腹内压骤 增时。疝块突然增大明显胀痛, 不能还纳,肿块紧张发硬,明显 触痛。 如不及时处理——绞窄性疝
4、绞窄性疝:症状较重。肠梗阻、 脓血症等表现。
(二)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年老体 弱者。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腹股 沟内侧、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 半球形肿块,无疼痛,容易还纳, 极少嵌顿。
外口:外环(皮下环)。 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外科学》腹外疝 ppt课件
1
第1节
概述
ppt课件
2
概念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 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 的薄弱点、缺损或孔 隙进入另一部位,称 为疝(hernia)。
ppt课件
3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如腹股沟管、股管、脐环等处;
②腹白线发育不全;
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感染、肥胖、老年、久病等。
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
况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
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
性疝。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
消失,肠壁失去光泽、弹性和
蠕动能力,变黑坏死。
ppt课件
绞窄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为小肠, 肠管色泽变黑、变暗,蠕动减弱,系膜 血管博动消失,肠管已发生血供障碍。
11
第2节
腹股沟疝 Inguinal Hernia
IV 型:复发疝。
ppt课件
22
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 隐睾 急性肠梗阻
ppt课件
23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岁以下婴幼儿有自愈可能,无嵌顿史者可暂不手术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可用医用
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
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ppt课件
46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ppt课件
47
第4节
其他腹外疝
ppt课件
48
一、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
ppt课件
49
概念
切口疝 (incisional hernia)是发 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临床 上比较常见,占腹外疝的第三位。
腹外疝ppt课件
误诊分析
腹外疝初发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 痉挛等。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 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Chap03
腹部立位平片
可显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 体,提示腹腔空腔脏器穿 孔
腹部平片
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腹外疝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产生 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VS
康复辅导
指导患者进行腹壁肌肉锻炼,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教授患者正 确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减少腹内压 突然增高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生于腹直肌外侧缘的 疝,表现为半月形包块
突出。
腰疝
肌疝
发生于腰部的疝,较为 罕见,表现为腰部包块
突出。
因肌肉损伤而形成的疝, 多发生于小腿后方,表 现为局部包块及疼痛。
05
腹外疝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Chapter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 力。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准确地评估疝 内容物及周围组织情况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1 2
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大多数腹外疝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
防。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腹外疝初发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 痉挛等。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 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02
腹外疝影像学检查
Chap03
腹部立位平片
可显示膈下新月状游离气 体,提示腹腔空腔脏器穿 孔
腹部平片
可发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 钙化影,有助于诊断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腹外疝患者可能因疼痛、活动受限等产生 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VS
康复辅导
指导患者进行腹壁肌肉锻炼,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教授患者正 确的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以减少腹内压 突然增高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发生于腹直肌外侧缘的 疝,表现为半月形包块
突出。
腰疝
肌疝
发生于腰部的疝,较为 罕见,表现为腰部包块
突出。
因肌肉损伤而形成的疝, 多发生于小腿后方,表 现为局部包块及疼痛。
05
腹外疝预防策略与健康教育
Chapter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 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免疫 力。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准确地评估疝 内容物及周围组织情况
影像学检查选择策略
1 2
首选超声检查 对于大多数腹外疝患者,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
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根据需要选择CT或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
3
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
防。
新型治疗技术介绍
腹外疝【普外科】 ppt课件
ppt课件
17
腹外疝的病理解剖:
• 腹外疝的组成: • 1)疝囊:壁层腹膜通过腹壁的薄弱或缺损向 外突出的部分。 • (2)疝环:在突出薄弱或缺损的部位会有一处 较为狭窄的部分,此处就是疝突出的门户,被称 为疝环或疝囊颈。 • (3)疝内容物:就是突入疝囊的腹腔内脏器和 组织。 • (4)疝外被盖:是指覆盖在疝囊外的各层腹壁 组织。
• 腹股沟管。
• 直疝三角(Hesselbach)。
• 腹外斜肌腱膜无外科价值。
ppt课件
33
腹股沟疝根据疝环的大小分型
Ⅰ型:疝环缺损<1.5cm(约一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管 后壁完整。 Ⅱ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3.0cm(约两指),腹横筋膜 和腹股沟管后壁欠完整。
Ⅲ型:疝环缺损>3.0cm(大于两指),腹横筋膜和腹 股沟管后壁不完整;或疝囊进入阴囊。
Animated .GIFs
Still Frame .PNGs
ppt课件
60
床旁教学 1
• (1)病例临床特点: • 1)病史:患者男性,75岁。发现左侧腹股沟区 可复性包块1年余。患者自1年前因便秘腹部用力 后出现 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战立位时突出 ,平卧后能还纳,伴有坠胀不适感,逐渐变大, 坠入阴囊,坠胀痛,为 明确诊治来医院门诊就诊 ,门诊医生以:“左侧腹股沟疝” 收入院。 排 气排便通畅,无发热,无消瘦乏力。 2)查体: 腹平软,无肌紧张和 反跳痛,左侧腹股沟区肿物 大小6cmX9cm,可还纳,坠入阴囊,透光试验阴 性。 • 3)辅助检查:B超示:双侧睾丸正常,左侧阴囊 内混合型肿物,跟腹腔相连。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疝囊
ppt课件
20
手术录像
《外科学腹外疝》课件
。
除了肿块外,腹外疝患者还可 能出现腹部的紧绷感、下坠感
等症状。
腹外疝的并发症
腹外疝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 穿孔、肠坏死等。
肠穿孔和肠坏死是严重的并发症,通 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当腹外疝的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能导 致肠梗阻的发生,表现为腹痛、腹胀 、呕吐等症状。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腹膜炎、腹腔脓肿 等,也可能出现于腹外疝患者。
03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外疝的诊断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腹外疝的 典型症状,如腹股沟区肿 块、疼痛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腹部和腹股沟区 的体征,如肿块、压痛等 ,以及腹部肌肉紧张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进一步确诊腹外疝的 存在和类型。
腹外疝的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与鞘膜积液的鉴别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目 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症状与体征 •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腹外疝的治疗 • 腹外疝的预防与康复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 通过腹膜壁的薄弱点向体表突出 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多种类型,其中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类型。
长期慢性咳嗽可增加腹压,诱 发腹外疝,应积极治疗呼吸道
疾病。
保持排便通畅
便秘可增加腹压,诱发腹外疝 ,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 持排便通畅。
控制体重
肥胖者腹部压力大,更易发生 腹外疝,应适当控制体重。
避免重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可增加腹部压力, 诱发腹外疝,应避免过度劳累
。
腹外疝的康复训练
除了肿块外,腹外疝患者还可 能出现腹部的紧绷感、下坠感
等症状。
腹外疝的并发症
腹外疝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肠 穿孔、肠坏死等。
肠穿孔和肠坏死是严重的并发症,通 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当腹外疝的内容物为肠管时,可能导 致肠梗阻的发生,表现为腹痛、腹胀 、呕吐等症状。
其他并发症还包括腹膜炎、腹腔脓肿 等,也可能出现于腹外疝患者。
03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外疝的诊断
01
02
03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腹外疝的 典型症状,如腹股沟区肿 块、疼痛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腹部和腹股沟区 的体征,如肿块、压痛等 ,以及腹部肌肉紧张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 查,进一步确诊腹外疝的 存在和类型。
腹外疝的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与鞘膜积液的鉴别
《外科学腹外疝》ppt课件
目 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症状与体征 • 腹外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腹外疝的治疗 • 腹外疝的预防与康复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 通过腹膜壁的薄弱点向体表突出 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多种类型,其中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类型。
长期慢性咳嗽可增加腹压,诱 发腹外疝,应积极治疗呼吸道
疾病。
保持排便通畅
便秘可增加腹压,诱发腹外疝 ,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 持排便通畅。
控制体重
肥胖者腹部压力大,更易发生 腹外疝,应适当控制体重。
避免重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可增加腹部压力, 诱发腹外疝,应避免过度劳累
。
腹外疝的康复训练
腹外疝1(共27张PPT)
概论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
人体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即称为疝。 • 腹外疝:它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
或缺损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 腹内疝:因腹内脏器或组织不正常地进入原有的或 因病变或手术而形成的腹内孔隙而发生。
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力增高
③少数嵌顿性或绞窄性疝,临手术时因麻醉的作用 而回纳腹内,以致在术中切开疝囊时无肠袢可见 。
④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因手术区污染,在高 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
股疝
疝囊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的疝称
为股疝。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这是因为女
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
壁下动脉的关系
嵌顿机会 较 多
极少
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 2.交通性鞘膜积液 3.精索鞘膜积液 4.隐睾 5.急性肠梗阻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婴儿腹肌可随体躯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
消失的可能。故一岁以下婴儿可暂不手术。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惩疾病而估计肠袢
尚未绞窄坏死者。
手术疗法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办法。但如有慢 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
临床表现
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常不为病人所注意,尤其 在肥胖者更易疏忽。一部分病人可在久站或咳嗽 时感到患处胀痛,并有可复性肿块。
鉴别诊断
下列疾病应与股疝鉴别:
1.腹股沟斜疝 2.脂肪瘤 3.肿大的淋巴结 4.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
5.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①沿用已久的Bassini法 ②Halsted法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
人体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即称为疝。 • 腹外疝:它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
或缺损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 腹内疝:因腹内脏器或组织不正常地进入原有的或 因病变或手术而形成的腹内孔隙而发生。
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力增高
③少数嵌顿性或绞窄性疝,临手术时因麻醉的作用 而回纳腹内,以致在术中切开疝囊时无肠袢可见 。
④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因手术区污染,在高 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
股疝
疝囊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的疝称
为股疝。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这是因为女
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以
壁下动脉的关系
嵌顿机会 较 多
极少
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 2.交通性鞘膜积液 3.精索鞘膜积液 4.隐睾 5.急性肠梗阻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婴儿腹肌可随体躯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
消失的可能。故一岁以下婴儿可暂不手术。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惩疾病而估计肠袢
尚未绞窄坏死者。
手术疗法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办法。但如有慢 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
临床表现
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常不为病人所注意,尤其 在肥胖者更易疏忽。一部分病人可在久站或咳嗽 时感到患处胀痛,并有可复性肿块。
鉴别诊断
下列疾病应与股疝鉴别:
1.腹股沟斜疝 2.脂肪瘤 3.肿大的淋巴结 4.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
5.髂腰部结核性脓肿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①沿用已久的Bassini法 ②Halsted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顿和绞窄性疝是一个病例过程的两个阶段。
2020-11-26
10
Ritcher疝:部分对系膜缘肠管。 Littre疝:小肠憩室(Meckel憩室)。 前两者常发生不全性肠梗阻。 滑动性疝: Maydl疝:一种逆行性嵌顿疝,两个或更多的肠袢进入疝囊,其间
的肠袢仍位于腹腔,形如“W”状,位于疝囊内的肠袢血运可以正 常,但腹腔内的肠袢可能有坏死,需要全面的检查。 Amyand疝:疝内容物为阑尾,阑尾常伴有感染、脓肿出现而影响 修补。
• 下腰三角(Petit三角):下界为髂嵴,外界为腹外斜肌后缘,内界为背阔肌的前缘 。三角的底面 为腹内斜肌,表面有浅筋膜。此三角因缺少足够的肌肉层次,而成为腹后壁鶒的一个薄弱区之 一。
20220200-/1111-2/626
66
• 臀疝(Sciatic hernia ):坐骨孔疝。经产妇女为主,男性少有发生 。坐骨大小孔区出现压痛, 臀沟部(即臀下皮皱折处)有肿物,手术切除疝囊和闭合骶骨坐骨孔是惟一有效的治疗。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 慢性便秘 排尿困难 其他:举重、妊娠、婴儿啼哭、腹水
2020-11-26
8
病理解剖 疝囊 : 疝囊颈(疝环、疝门),疝门的部位通常作为疝 命名依据 疝囊体
疝内容物: 小肠(多), 大网膜(次之),盲肠、横 结肠、阑尾、乙状结肠及膀胱(最少)
疝外被盖
2020-11-26
9
临床类型
2020-11-26
14
腹股沟管解剖
以内环为起点,腹股沟管的走向:由外向内 、由上 向下、 由深向浅斜行。
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但外侧 1/3部分有腹内斜肌覆盖。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其内侧1/3有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机腹横筋膜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an abnormal protrusion of an organ or tissue through a defect in its surrounding walls.
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腹内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而形成.
• • 半月线疝(spigelian hernia):也称侧腹壁疝,腹直肌鞘的前后层在腹直肌外侧缘处汇合,
形成半月状、凸向外侧的弧形腱性结构即半月线 。
20220200-/1111-2/626
77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精索、圆韧带、股血管、脐血管 腹白线发育不全 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肥胖及久病
2020年外科学 腹外疝课件DΒιβλιοθήκη .Feng2020-11-26
1
20220200-/1111-2/626
22
概述
疝(hernia):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 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Hernia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word for rupture. A hernia is defined as
2020-11-26
15
Hesselbach三角
外侧:腹壁 下动脉
内侧:腹直肌 外侧缘
底边:腹股沟 韧带
2020-11-26
16
发病机制 • 先天性解剖异常: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右侧闭锁较晚,
所以右侧斜疝多见。 •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都有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
腹股沟直疝(direct inguinal hernia):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 ,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2020-11-26
13
腹股沟区解剖
(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陷窝韧
带, Gimbernat ligament),耻骨梳韧带(Cooper ligament),浅环(皮 下环,外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3)腹内斜机和腹横肌:腹股沟镰(联合腱) (4)腹横筋膜:髂耻束(Thomson韧带),深环(内环 腹环),凹间韧 带(interfoveolar ligament) (5)腹膜外脂肪 (6)壁层腹膜,Retzius间隙(耻骨膀胱间隙),Bogros间隙
2020-11-26
11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 腹股沟韧带 腹直肌外侧缘 髂前上棘连线
20220200-/1111-2/626
1212
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 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可进入阴囊。
2020-11-26
3
• Groin: Inguinal:Indirect, Direct,Combined Femoral
• Anterior Umbilical,Spigelian, Linea alba Artificial fistula-induced, Incisional
• Pelvic: Obturator,Sciatic,Perineal
• Posterior: Lumbar:Superior triangle Inferior triangle
• Diaphramatic
20220200-/1111-2/626
44
20220200-/1111-2/626
55
• 上腰三角(Grynfeltt三角,Grynfeltt-Lesgaft氏三角 ) :位于第12肋与竖脊肌的夹角内,在下腰三 角的上前方。内界是竖脊肌外缘,上界为三角的底边鶒,由第12肋和下后锯肌的下缘组成,外 界为腹内斜肌后缘。
reducible hernia:容易回纳 irreducible hernia: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疝:疝内容物产生的下坠力将疝囊颈上方的腹膜间位器官,盲肠、乙状结肠、 膀胱推向疝囊壁。盲肠或乙状结肠成为疝囊的一部分。多见右侧,左:右=1: 6,手术时易损伤。 incarcerated hernia:疝环较小,腹内压突然增高,疝内容物强行扩张疝囊 strangulated hernia:嵌顿不及时解除,肠壁及系膜受压加重,动脉血流减少, 完全阻断
2020-11-26
10
Ritcher疝:部分对系膜缘肠管。 Littre疝:小肠憩室(Meckel憩室)。 前两者常发生不全性肠梗阻。 滑动性疝: Maydl疝:一种逆行性嵌顿疝,两个或更多的肠袢进入疝囊,其间
的肠袢仍位于腹腔,形如“W”状,位于疝囊内的肠袢血运可以正 常,但腹腔内的肠袢可能有坏死,需要全面的检查。 Amyand疝:疝内容物为阑尾,阑尾常伴有感染、脓肿出现而影响 修补。
• 下腰三角(Petit三角):下界为髂嵴,外界为腹外斜肌后缘,内界为背阔肌的前缘 。三角的底面 为腹内斜肌,表面有浅筋膜。此三角因缺少足够的肌肉层次,而成为腹后壁鶒的一个薄弱区之 一。
20220200-/1111-2/626
66
• 臀疝(Sciatic hernia ):坐骨孔疝。经产妇女为主,男性少有发生 。坐骨大小孔区出现压痛, 臀沟部(即臀下皮皱折处)有肿物,手术切除疝囊和闭合骶骨坐骨孔是惟一有效的治疗。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 慢性便秘 排尿困难 其他:举重、妊娠、婴儿啼哭、腹水
2020-11-26
8
病理解剖 疝囊 : 疝囊颈(疝环、疝门),疝门的部位通常作为疝 命名依据 疝囊体
疝内容物: 小肠(多), 大网膜(次之),盲肠、横 结肠、阑尾、乙状结肠及膀胱(最少)
疝外被盖
2020-11-26
9
临床类型
2020-11-26
14
腹股沟管解剖
以内环为起点,腹股沟管的走向:由外向内 、由上 向下、 由深向浅斜行。
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但外侧 1/3部分有腹内斜肌覆盖。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膜,其内侧1/3有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机腹横筋膜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an abnormal protrusion of an organ or tissue through a defect in its surrounding walls.
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腹内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而形成.
• • 半月线疝(spigelian hernia):也称侧腹壁疝,腹直肌鞘的前后层在腹直肌外侧缘处汇合,
形成半月状、凸向外侧的弧形腱性结构即半月线 。
20220200-/1111-2/626
77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精索、圆韧带、股血管、脐血管 腹白线发育不全 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肥胖及久病
2020年外科学 腹外疝课件DΒιβλιοθήκη .Feng2020-11-26
1
20220200-/1111-2/626
22
概述
疝(hernia):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 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Hernia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word for rupture. A hernia is defined as
2020-11-26
15
Hesselbach三角
外侧:腹壁 下动脉
内侧:腹直肌 外侧缘
底边:腹股沟 韧带
2020-11-26
16
发病机制 • 先天性解剖异常: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右侧闭锁较晚,
所以右侧斜疝多见。 •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都有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
腹股沟直疝(direct inguinal hernia):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 ,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2020-11-26
13
腹股沟区解剖
(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陷窝韧
带, Gimbernat ligament),耻骨梳韧带(Cooper ligament),浅环(皮 下环,外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3)腹内斜机和腹横肌:腹股沟镰(联合腱) (4)腹横筋膜:髂耻束(Thomson韧带),深环(内环 腹环),凹间韧 带(interfoveolar ligament) (5)腹膜外脂肪 (6)壁层腹膜,Retzius间隙(耻骨膀胱间隙),Bogros间隙
2020-11-26
11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 腹股沟韧带 腹直肌外侧缘 髂前上棘连线
20220200-/1111-2/626
1212
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 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可进入阴囊。
2020-11-26
3
• Groin: Inguinal:Indirect, Direct,Combined Femoral
• Anterior Umbilical,Spigelian, Linea alba Artificial fistula-induced, Incisional
• Pelvic: Obturator,Sciatic,Perineal
• Posterior: Lumbar:Superior triangle Inferior triangle
• Diaphramatic
20220200-/1111-2/626
44
20220200-/1111-2/626
55
• 上腰三角(Grynfeltt三角,Grynfeltt-Lesgaft氏三角 ) :位于第12肋与竖脊肌的夹角内,在下腰三 角的上前方。内界是竖脊肌外缘,上界为三角的底边鶒,由第12肋和下后锯肌的下缘组成,外 界为腹内斜肌后缘。
reducible hernia:容易回纳 irreducible hernia: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疝:疝内容物产生的下坠力将疝囊颈上方的腹膜间位器官,盲肠、乙状结肠、 膀胱推向疝囊壁。盲肠或乙状结肠成为疝囊的一部分。多见右侧,左:右=1: 6,手术时易损伤。 incarcerated hernia:疝环较小,腹内压突然增高,疝内容物强行扩张疝囊 strangulated hernia:嵌顿不及时解除,肠壁及系膜受压加重,动脉血流减少, 完全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