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选修第9课《司马迁》ppt课件3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PPT课件3 (共34张PPT)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 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 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 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 生命写成。”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 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 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 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 生命写成。”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
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
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 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 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 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 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 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 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腐刑”, 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是宫中太监所 受的刑罚,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虽不 致命,但他让司马迁像太监一样不男不女, 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是一种奇 耻大辱。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 会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他在书中记载到: 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父母坟 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 寐, 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 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 记》。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 用了很长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 辉煌巨著——《史记》。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 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 生命写成的。
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 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 生命写成的。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 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
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司马迁全国通用(共18张PPT)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司马迁的老师是谁?
董仲舒,是西汉的思想家,政治家,经学大师。他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 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 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 系。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字子长。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太史令是干什么的呢?主要工作就是记载史事,编写史书, 同时也管理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情。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司马迁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汉代文章两司马?
史学两司马?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六年级下 册语文 课件-古 典文学 知识: 司马迁 全国 通用 ( 共18张P PT)
本纪12篇,记载的是历代的君主或实际统治者(比如项羽没做皇帝,也被写入了本 纪。)的事迹。
世家30篇。记载的是贵族诸侯王等事迹。因为陈涉和孔子都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也把他们写进了世家。
列传70篇。记载的是各种著名人物的事情。这里面有将军,有大诗人,也有刺客等 著名但地位低的人。
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司马迁PPT模板
注释译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 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①“……者……也”:表判断。 ②“少”:年轻。 ③“尝”:曾经。④“佣”,受雇为 人劳动。 ⑤“辍”:停止。 ⑥“之”:往。 ⑦“垄”:田硬。⑧“怅恨”:惆怅恼恨。 ⑨“之”:助词,调整音节。 ⑩“苟”:如果。 ⑪“若”:你。 ⑫“何富贵也”:哪 里富贵得起来呢? ⑬“也”,表反诘。⑭“太息”:出声长叹。 ⑯“安”:哪里,怎么。 ⑰“鸿鹄”:即天鹅。
注释译文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 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①“乃”:于是,就。 ②“谋”:计议,商量。 ③“亡”:逃亡。 ④“举”:起事, 发动。 ⑤“大计”:重大的谋划,这里指起义。 ⑥“等”:同样。 ⑦“死国可乎?” 为国而死,好吗?“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⑧“苦”: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 所苦。 ⑨“也”:表判断。⑩ “当”:应该。 ⑪ “乃”:是。 ⑫“扶苏”:秦始皇 的长子。
注释译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 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①“吴广素爱人”:吴广平素待人仁惠;“素”,平素,一向;“爱”,爱护,加惠。② “为用”:为其所用,意为愿意给他效力;“用”,效力。③“将尉”:统率士卒的尉; “故”:故意。④“数”(shuò):屡次。“亡”:逃跑。⑤“忿恚”:使动用法, 使……怒恨;“恚”,发怒。⑥“令辱之”:使尉责辱他;“之”,代吴广。⑦“其众”: 那些戍卒。⑧“果”:果然。⑨“笞”:用鞭、杖、竹板等抽打。⑩“剑挺”:剑脱出了鞘; “挺”,脱出。⑩“夺而杀尉”:夺过剑杀了尉;“而”,连接的前后是承接关系。⑪ “佐”:佐助。⑫“并”:一起,一并。
司马迁.ppt
捉住人物基本特征反复加以渲染
司马迁的写作就不仅是如实的记录,而是 一个意义产生的过程,他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 判断,甚至想象以及某种审美理想对笔下人物 的一生作一个总体的把握,这种把握,一方面 是历史的,一方面是人性的。
互见法
互见法可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 所谓人物“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 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 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本传晦 之,而他传发之” ) 事件互见法,即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 篇章,而以某一篇章的叙述为主。(有时候 表明见某某传,有时候则不作提示。)
《史记》为何具有文学性质
(一)《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 “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金圣叹《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总评:“司马迁之 书,是司马迁之文也,司马迁书中所叙之事,则司马 迁之文之料也。是故,司马迁之为文也,吾见其有事 之巨者而隐括焉,又见其有事之细者而张皇焉,或见 其有事之阙者而附会焉,又见其有事之全者而轶去焉, 无非为文计不为事计也。但使吾之文得成绝世奇文, 斯吾之文传而事传矣。”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 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 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 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 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史记》的体例
第三章 司马迁和《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史记》著述的条件 (一)史官传统、家学渊源 父司马谈约生于汉文帝初期,是一个有广 泛文化修养的读书人。他曾“学天官于唐 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一、《史记》著述的条件
2016北京版语文选修第9课《司马迁》word教案
《鸿门宴》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体例。
2、理清课文脉络,能讲述鸿门宴的的经过。
3、掌握实词:飨、善、籍、目、间、翼、胜、置、辞。
虚词:为、之、而、以、因的用法和意义。
特殊句式及与课文有关的成语。
学习重难点:目标3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和《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过程:了解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作家作品】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后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 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时代背景】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9课 屈原列传课件
古今异义
(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当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2)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假话,名词。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3)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4)形容枯槁 (古义:外貌,模样。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动词。)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6)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古义:委婉得体。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
屈原列传
素养目标
1. 了解有关司马迁的文学常识,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疏通文意,了解屈原生平。 2. 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 3. 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 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 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元封三年(前108),司马 迁继任太史令,开始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为写作《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99 年,李陵率军出击匈奴,遭 大军伏击,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 受腐刑。后遇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点明屈 原创作《离骚》的外因。这四个短语作“疾”的宾语,分别从四个方面说 明屈原所痛恨的对象,这四者也是后句中“忧愁幽思”的原因。 “呼天”“呼父母”是“忧愁幽思”的外在表现,以此说明屈原创作《离 骚》与“忧愁幽思”有关,是“劳苦倦极”“疾痛惨怛”时的情感宣泄。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3课件(2)
摆脱个人的耻辱和痛苦而死。在司马迁看来这 比鸿毛还轻。 那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了呢?
心中装着责任,为了有价值的事而死。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勉励自己,我一定要活 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 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 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 完这部史书!
着 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每当他累
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
发愤源自年少时追梦
发愤源自于牢记父亲的嘱托
发愤源自于人生的价值
发愤创造奇迹
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完成父亲的 遗愿,司马迁义无反顾地编写史书,向 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时,不料一场飞来 横祸降临了,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 想他遇到了什么?
愤的是
。
所以他想—— 血溅墙头
所以他要—— 了此残生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痛苦与耻辱同在,梦想与嘱托共存, 他何去何从,在生与死的面前,他该 如何选择?为什么?
选择“生”:父亲的遗愿。
选择“生”:人生的价值。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 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 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幽
刚
而
直
发
不
愤
信
正
史
气
照
凌
尘
霄
寰
汉
(huán)
“厄运不改男儿志, 泣血丹心留青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尽信书,不如无书。
司马迁pptPPT课件
•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47岁,汉武帝攻打匈奴,骑都尉李陵 投降。司马迁为其辩护,下狱,遭宫刑。(《史记》一半左右都是 在他入狱的时间中完成的)
•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50岁,汉武帝改元大赦。司马迁出狱 后当了中书令。
• 此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 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 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 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我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司马迁简介
•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 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 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章学诚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他认为《史记》一 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 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 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 《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 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 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9课《司马迁》ppt课件2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 军事力量 的对比,表明 项羽一方 占有绝对优 势,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但此时双方 本应“戮力攻秦”而 曹无伤告密 , 拉开了刘、项斗争的序幕。
第2段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判断句
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
与……交好
夜 驰 之沛公军,
跟随
名作状,连夜
到
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具通“俱”,全部 省略句,状语后置 句)
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句
曰:“毋从(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
跟随
送沛公,
省略句
介词,替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不义,不可
逃亡 离开
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为此计者?”
动词,告诉
“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
阵营
汉 楚
主帅
刘邦 项羽
谋士
张良 范增
武士
内奸
樊哙 曹无伤 项庄 项伯
沛公
军(于)霸上 ,未得与项羽相见。
驻军 名作动
没有能跟
言于项羽曰:“沛公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
派
向……报告
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称王 名作动
让
占有它
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
为(吾)击破沛公军!”
犒劳 当:介词,在
(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
交往
故 幸
使……活,使动用法
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所以
幸亏 比
和您比,哪一个更年长
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呼入,
司马迁最终版PPT课件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 以独郁悒而与谁语。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 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 荐天下豪隽哉?
李陵事件
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天汉二 年(前99年)随李广利出师击匈奴,在矢尽 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李陵投降了匈奴。 武帝曾就此事召问司马迁。司马迁认为李陵 的行为确实是“不当”,但根据他平时的表 现,推测他的投降可能出于权宜之计。不料 这番话引起武帝的猜忌,以为司马迁赞扬李 陵独抗匈奴,是暗讽李广利按兵不救,是有 意为李陵开脱,遂将司马迁下狱,加以“诬 罔主上”的罪名,按律当死。司马迁无钱自 赎,只得被迫接受宫刑。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
通抵
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通“磨”
尽
不同寻常
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被囚禁
遭受困厄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被放逐 创作
连,于是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编著
被贬官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被囚
古时富贵而名声被埋没的人,不能记载得尽,只有卓 越超群不同寻常的人才能被称道;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 《周易》,孔子受困而写成了《春秋》,屈原被放逐,于 是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于是写成了《国语》; 孙子被砍断双脚,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官到蜀地, 世上传出《吕氏春秋》;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写出了 《说难》、《孤愤》。
“报……书”《报任安书》(司马迁) “答……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与……书”《与朱元思书》(吴均) “上……书《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9课《司马迁》ppt课件5
鸿 门 司宴
马 迁
学习重点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 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
学的写作手法。 3、掌握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 确评价有关人物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帝王与臣下相对时, 项羽、项伯 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东向坐。 长幼之间相对,则 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范增南向坐 宾 主之间相对, 是第二位, 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再次是刘邦, 宴席的四面座位, 张良则为侍坐 以东向最尊 ,次为南 向再次为北向,西向 侍坐。
第二课时
鸿 门 宴 之
无 伤 告 密
我国史书体例(一)
•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 件的史书,如《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 件 ,如《史记》;我国著名的《二十四 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我国史书体例(二)
• 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 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 史,如《汉书》.
毛泽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评价 生当作人杰,
百战疲劳壮士哀, 胜败兵家事不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死亦为鬼雄。 中原一败势难回。 包羞忍辱是男儿。 宜将剩勇追穷寇, 至今思项羽, 江东子弟今虽在, 江东子弟多才俊, 不可沽名学霸王。 不肯过江东。 肯与君王卷土来。 卷土重来未可知。 天若有情天亦老,
.。
李清照 王安石 杜牧 百万雄师过大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链接二:司马迁-优质课件.pptx
文学家。司马谈之子, 任太史令,因替李陵 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 刑,后任中书令。发 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被后世尊 称为太史公。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6.1620.6.16Tuesday, June 16, 2020
。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下午3时36分27秒15:36:2720.6.16
• •
T H E E N 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6月下午3时36分20.6.1615:36June 16, 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3时36分27秒15:36:2716 June 2020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下午3时36分27秒下午3时36分15:36:2720.6.16
谢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5:36:2715:36:2715:366/16/2020 3:36:27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6.1615:36:2715:36Jun-2016-Jun-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5:36:2715:36:2715:36Tuesday, June 16,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6.1620.6.1615:36:2715:36:27June 16, 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项伯
•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 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 项伯:强调刘邦有功,大作“不义”文 章,以长辈身份委婉批评,触动项羽讲 义气、理亏弱点。
3、刘邦
•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 入关破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 与臣有卻…… ” • 称呼—不称项王,不承认项羽的地位; • 功绩—强调功绩只是偶然,打消项羽疑 虑,直击项羽自负弱点; • 责任:推卸责任,趁机找出叛徒,转移 视线,直击项羽义气弱点;
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 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 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 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鸿门宴图
范增(北)
项羽
(西)
张良 (东)
沛公(南)
问题:从坐的次序可以
看出一种怎样的情况?
解说:
双方力量悬殊,项羽自高 自大。
曾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就是关中王。
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 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
刘邦攻下咸阳后,吞并霸上,遣将把守函 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听说 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 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次宴会隐 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鸿 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 谈判的代名词。
鸿 门 宴
司 马 迁
课文解题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故事发 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出身于楚国贵族 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 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 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为楚怀王所辖的主 力军。项梁死,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
欲王wà ng关中
崤xiá o山 熟与君少长zhǎng
为wè i击破沛公军
说shuì 我
好hà o美姬jī
从百余骑jì
戮lù 力而攻秦
沛公之参乘shè ng 如恐不胜shēng
范增数shuò 目项王
切而啖dà n之 何辞为wé i
全文共有4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 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 分。
4、樊哙
•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天下皆叛之。怀 王与诸将约曰…今沛公…功高如此,未 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以无畏之举博得项羽欣赏,抓住不义大 做文章,以秦王暴行,怀王约定斥责项 羽不仁不义,触动项羽义气弱点。
对比刘邦和樊哙的话语
• • • • • • • • • • • 同: 1、说话的内容一致 2、对刘邦和项羽的关系的认识一致 3、吹捧项羽的态度一致 异: 为自己辩解/指责刘失信 澄清“真相”/提出要求 可怜低下/慷慨激昂 将军/大王 秋毫/毫毛 籍吏民,封府库/封闭宫室
解说: 刘邦:能屈能伸; 项羽:洋洋自得,容易骄傲。
文化常识
按古代礼仪,
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 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 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 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问题2:当项庄舞剑时,项伯也
起身舞剑并用身体遮挡沛公,而项 羽不加制止,这说明了什么?
解说: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
语吹捧,让项羽有了不忍之心。
问题3:在文章开头,项羽可以说
已采纳了范增的计策“急击勿失”, 可是第二段中范增示意他杀死刘邦时, 他却又“不应”,这说明了什么?
解说:项羽刚愎自用,完全
凭自已的喜好办事。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2、范增举玦—项羽不应
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4、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5、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第三部分(3段) 写宴会上的明争暗斗 ──高潮(三起三落) 项羽由主动变被动, 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第四段
鸿 门 宴 之
张 良
沛 公
第2自然段主要 写了几件事?
1、项伯夜访
2、刘邦定策 3、项王许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刘邦积极采取对策, 形势由战向和转化 ──故事的发展
刘 邦 谢 罪 项 羽 留 饮
—
张 良
沛 公
项 伯
项 羽
文化常识
按古代礼仪,
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樊哙闯帐 义责项羽
刘邦逃席 张良留谢 诛杀无伤
• 本文围绕“刘邦是否有王关中之意” 对项羽进行劝说和解释的都有什么 人? • 范增、项伯、刘邦、樊哙
1、范增
• “沛公居山东时…今入关…此其志不在 小。…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对比刘邦前后表现,一针见血指出其目 的,正应项羽此时欲称王,不允许有竞 争对手的心理,触动项羽骄傲弱点。
主 要 人 物 关 系
阵营
刘营 项营
主帅
刘邦 项羽
谋士
张良 范增
武士
内奸
樊哙 曹无伤 项庄 项伯
项 伯
项 羽
鸿 门 宴 之
范 增
无 伤 告 密
范增定计
项 伯
项 羽
范 增
项羽下令:旦日击破沛公军
项 伯
张 良
项伯夜访
项 伯
张 良
良乃入,具告沛公 刘邦定策
鸿 门 宴 之
项 伯
项 王
范 增
项 王 许 诺
沛 公 逃 席
沛公令张良留谢,脱身独去
鸿 门 宴 之
诛 杀 无 伤
第4段主要写了 几件事?
1、沛公逃席 2、张良留谢
3、诛杀无伤
第4部分(4段) 刘邦的逃走、 项羽一方对失败的反映 ──故事的结局
课文结构
开端 发展 鸿 门 高潮 宴 结局
无伤告密 范增献计
刘邦定策
项伯夜访
项王许诺
刘邦谢罪 项庄舞剑 范增示意
正音:
飨 卮 玦 桮 戟 眦 跽 俎 鲰 郤
哙 瞋
彘 芷
正音:
飨xiǎng(犒劳) 鲰zōu(短小、浅陋) 卮zhī(酒器) 郤xì (同隙) 玦jué (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 桮bēi(同杯) 哙kuà i(咽下去) 戟jǐ(长柄兵器) 瞋chēn(瞪,怒生气) 眦zì (上下眼睑的接合处) 跽jì (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 (猪) 俎zǔ(砧板)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
项 伯
项 羽
范 增
范 增 示 意 , 项 羽 不 应
项 羽 项 庄
项 庄 舞 剑
—
项 伯 翼 蔽
项 伯
鸿 门 宴 之
樊 哙
张良
樊 哙 闯 帐
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义 责 项 羽
—
范 增 项 羽
羽 无 以 应
问题1:当刘邦向项羽谦词卑礼地请
罪时,项羽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 托出,这反映了二人怎样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