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研究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对外贸易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对外贸易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长吉图)是国家级开发开放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是中国东北地区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支点,长吉图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推进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提升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工业省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吉林省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加强长吉图对外贸易、提升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加快吉林省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长吉图对外贸易与吉林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长吉图和吉林省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长吉图的开放政策与对外贸易情况如何?长吉图的开放程度如何?2.长吉图的对外贸易与吉林省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何种关系?长吉图的对外贸易发展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3.长吉图应如何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政策分析和统计分析三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长吉图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现状、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情况。
2.政策分析:采用政策分析方法,深入了解长吉图的对外贸易政策内容,分析政策的目的、影响等因素。
3.统计分析:利用吉林省经济统计数据和长吉图对外贸易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长吉图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长吉图的对外贸易与吉林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一)预期成果本次研究预期达到以下几点成果:1.深入了解长吉图的对外贸易政策,分析政策的目的、影响等因素。
2.探究长吉图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长吉图的对外贸易与吉林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提出长吉图应如何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建议。
(二)意义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1.通过深入了解长吉图的对外贸易政策,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
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经
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和金融市场的不断
改革,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外贸易是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值得深
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明确金融发展与
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为深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和提高中国对外贸易水
平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数据,探讨以下内容:
(1)金融发展在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2)金融发展对各类贸易方式的影响。
包括进出口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
(3)金融市场对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
相关文献,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和贸易发展情况,建立相
关数据模型,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四、研究意义
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重要,了解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讨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有助于不同类型企业更好地利用金融产品和工具,提高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马立华(山西省大同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山西大同037004)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贸易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但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出现被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出口贸易存在出口产岛附加值低、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成本大幅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要求拓展对外贸易市场,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但是纵观国际,不少发达国家开始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各种贸易璧垒日益增多,世界经济格局处于动荡期,抑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环境,希望通过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究造成其发展困境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经济常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对策探究中图分类号:F752.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7-0017-02—、弓I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全新格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对外贸升级做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结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对外开发程度,以此增强国内经济水平,初步明确了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和经济开放内容,基于此,外贸产业需及时转变发展思路,不断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号召,在全新的外贸格局中,有效实现发展战略山。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成就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8%,达22.91万亿元人民币,一般贸易则占据国内外贸总值的59.5%,增长4.8%,达13.64万亿元,其中进口6.34万亿元,同比增长0.7%,出口7.3万亿元,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
同时,国家 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1432亿美元,这其中,服务贸易整体表现为逆差2017亿美元,货物贸易整体表现为顺差3435亿美元,而在金融、资本账户中,净流入的直接投资为277亿美元。
论新经济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
论新经济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摘要新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客观上要求外贸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去化解外贸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冲击。
本文通过阐述新经济背景下外贸环境的巨大变化,提出了外贸企业战略转型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为促进我国外贸企业新经济背景下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新经济外贸企业战略转型在欧债危机仍未过去、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情况,欧元贬值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对欧出口,降低了外贸企业的利润,直接危害了我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
一、新经济背景下外贸环境的变化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新经济的基本内涵是指用创新来引领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于信息技术的成熟以及经济全球化。
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立足于国内以及国际传统经济的基础之上,伴随着新经济模式的不断扩展,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具体分析如下:(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外贸条件不容乐观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的产业。
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人们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比重逐渐下降,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比重不断上升,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
另外,大多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享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上技术要求的门槛不高,同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这就使得我国一些原本比较有市场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贸易环境趋于恶化。
(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及各种贸易壁垒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阻力由于各发达国家都认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侵害了其产业和劳工福利,因此都在采取各种贸易壁垒来保护其国内产业及利益相关者,令我们的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难以继续,也给许多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增添了阻力。
国际贸易概论论文
国际贸易概论论文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概论论文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贸易概论论文篇1浅谈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低碳经济的影响一、引言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此概念一经提出,迅速得到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致认同和积极推崇,并把低碳经济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由于低碳经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很多理论还在不断完善中,各国的低碳经济实践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概念的共识迄今还未形成。
“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以实现较高的碳生产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1]。
”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大国开始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运用,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
在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步实施碳关税等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
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和计算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一旦发达国家开始实施以碳关税为主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为我国调整出口贸易发展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特点其一,出口贸易总量增长迅速,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从2003年到2012年10十年间,我国出口贸易额由4382亿美元增长到20488亿美元,年平均增幅达18.9%。
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
在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相对缓慢,因此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2003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54.7亿美元,2008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981.3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11倍多。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34卷 第6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6 2020年1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 2020·14·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金俐延(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中国经济也在过去四十年多年的时间里有了稳定且长期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来科学论证和计算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利用1990-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和我国GDP 数据,运用Eviews 软件,作出一系列检验,最终解释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优化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6-0014-06对外贸易一直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从之前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丰厚的外汇储备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定心丸。
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纵观世界经济和全球格局的演变历程,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是17世纪欧洲发达经济体全面赶超中国的重要因素,相比农业经济而言,贸易经济具有更高的价值创造属性,其价值增值过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对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对外贸易问题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之一,故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希望为中国贸易的发展给出一定建议,扬长避短,同时希望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目录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幅为%。
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 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 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Quah和 Rauch(1997)在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内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
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 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 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张可以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而带来更高的生产率。
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在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预读: 摘要: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结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对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从国际贸易的分类及统计指标出发,结合国际贸易形式整理出我国国际贸易面对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简要提出对策,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建成,我国在世界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综合国力逐渐加强,但是受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国际贸易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本文将从国家贸易的分类及统计指标入手,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进一步分析.一、国际贸易分类及统计指标概述(一)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形式1.按所站角度不同划分对外贸易是站在一国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又称之为海外贸易.传统的对外贸易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所以亦叫进出口贸易.2.按商品流向进行划分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是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一国出口收入的全部金额为出口总额.进口贸易: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一国进口所支出的全部金额为进口总额.过境贸易:凡A国经过C国向B国运送商品,对C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其具体细分包括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即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在海关直接监管下,通过国内运输线从其它口岸离境,有时直接过境甚至不需卸货和转换运输工具,承办过境的国家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间接过境贸易,即指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先存入海关保税仓库,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改制,在从海关保税仓库运出国境的活动.过境地的特点通常是地理位置重要、资本市场发达、商业氛围浓.如香港、新加坡、澳门、台湾等.(二)常用国际贸易统计指标衡量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主要是:国际贸易额: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也被称为国际贸易值.世界出口货物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货物总额.因为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国际贸易量:指用进出口商品的实物单位表示贸易规模的指标,剔除了价格变动等因素带来的虚假成分,它更能准确地反映一国的实际贸易情况.是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但为了便于国际比较,各国同时又用美元进行统计.(三)对外贸易依存度概述所谓对外贸易依存度,主要指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其主要用来反应国家国民经济对外发展的依赖程度以及本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被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这就更能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所依赖的程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出口依存度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外贸所依赖的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四)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始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形式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下的“垂直式”的分工体系.3.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特征是:垂直分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式”分工继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分工的中心从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水平分工:工业国之间发展成一种“水平式”的工业部门间的分工.如英国:侧重钢铁生产;德国重化学工业;芬兰主要是木材加工.4.深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战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力的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新特征.二、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快速发展势头,加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使我国今日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产品加工基地.现代服务贸易、物流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以发达国家良好的经济氛围为背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改善我国经济企业发展,推动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未来经济是技术型经济为主,鼓励创新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向别国借鉴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随着能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国际政治局面动荡不安,我国贸易发展较世界贸易发展仍有很多不足与差距.(二)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产生强劲推动作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除去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至今,我国国际贸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三)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发展良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呈增长趋势,贸易规模扩大.其中,出口额与进口额稳步增长,出口规模扩大持续扩大.三、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内部问题(一)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主要为劳动力高、污染高、耗能高、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从贸易总额上体现出的贸易利润,其实并没有数据反映上的占有优势.也就是说,我国虽然出口额大,但是我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利润较低.并没有数据反映的多,因为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也就是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盈利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工贸易在出口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尽管近两年有所下降,但也处于接近一半水平.二是我国虽为制造大国,但是外企在国内制造业的作用也很大,近一半以上的产品均是由外资企业完成,我国只是做到简单装配作用.三是我国较其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急需增加.虽然近几年有逐渐增长趋势,但较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多是国外的核心部件运到国内进行组装来完成制造的.其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并不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出口比例仍然很低.(二)从我国产业结构理论和贸易机制来看随着近几年国际贸易的发展,结合有关数据,可以发现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偏向第三产业发展,其第三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较低,虽然近几年有适当调整,但较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仍然比重较低,发展速度缓慢.(三)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短缺我国高校虽然设置国际贸易专业,但是我国仍然缺少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高校毕业生能留下从事本专业的人较少,坚持五年以上没有转行的人就更少,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优秀人才严重短缺.四、解决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现状的对策首先,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我国制造业需要在世界经济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增强自身自主研发技术,革新研发理念、加大自主研发扶持力度,将创新设计作为当前主要发展目标.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出口比例,改变我国代工厂的现状,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变被动为主动;其次,加强第三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国际贸易机制,有效提升我国第三产业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最后,加大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质量上,对我国国贸人才素质严格要求.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素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一)努力保持国际贸易稳定协调增长随着我国现代国际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一旦出现世界经济环境大起大落,必定对我国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为促使国际贸易稳定稳步增长,需要结合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力,加强国家外贸体系建设,完善外贸相关制度,如完善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符合国际环境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与世界信息的互动交流;培养优秀的本土跨国公司,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要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创新性自主研发产品企业,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二)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出口高压发展目前,国际经济政治瞬息万变.高就业难、政治斗争等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新一轮的考验.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计划,旨在鼓励本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制造大国著称,缺少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经济也面临新的考验,处于高压环境中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国在出口中高端产品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三)加快转变国际贸易增长方式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外贸增长方式,正确处理规模、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将外贸增长重点转移到质量和自主研发上来.为转变增长方式创立优惠政策.结合国内外优秀品牌经验,坚定信心,发展本土特色品牌,让我国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效应.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规范外贸经营秩序.贸易经营秩序的混乱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的,经营秩序的混乱也会减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应获取的利益.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能力,对企业合理安排进出口要做好引导.(四)加强优秀国际贸易人才队伍建设优秀的外贸人才对发展本国国际贸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优秀国际贸易人才也有更加严格的职业素养要求,具体包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等,相信随着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和新的高度.六、结语根据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本论文认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虽然呈现稳步增长,但是继续由制造业经济向技术型经济转变.要提高我国国际贸易业务量,增加利润,进而达到我国国际贸易的稳步增长,这就要加大对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这也是未来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相信随着对国际贸易研究的深入,我国国际贸易将迎来更有质量、发展更加平稳的新时代.参考文献:[1]孙徽徽,潘仲乐.浅析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北方经贸,2014(9).[2]许月.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7).[3]钟奕岚.我国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9).[4]秦小华.浅析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14(33).。
浅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法浅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法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疲软,对外经济贸易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以下是⼩编搜集整理的⼀篇探究对外经济贸易问题的论⽂范⽂,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从现阶段发展来看,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在迅速发展,外贸进出⼝总值不断处于上升趋势。
但⽬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市场⼤环境发展还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本⽂分析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具体的应对⽅法,为今后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国际贸易 ⼀、概述 1978年,中国实⾏对外开放政策,从此中国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开放市场等对外经济关系⽅⾯均取得了巨⼤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不仅在世界贸易中居第五位(2002年),也是发展中国家最⼤的外资引进国。
2001年,中国正式加⼊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不仅进⼀步加快中国经济融⼊世界经济的步伐,⽽且也对21世纪中国的改⾰和开放事业产⽣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兴盛需要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也需要中国经济。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因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系列问题 因我国⼀直采取的是粗放式增长⽅式,尽管数额巨⼤,但是并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加⼯贸易在出⼝产品中占据了相当⼤的⽐重。
根据经验总结来看,采取原料加⼯⽅式的加⼯贸易,国家从国际贸易中实得外汇收⼊平均约为贸易额的20%,国民从加⼯贸易中所获得的收益则更为有限,并且两头在外的加⼯贸易使我国处于以外商为主的阶段。
⽬前,三资企业进⼝额占据我国总进⼝额的55%,出⼝则占了近60%的份额,在加⼯贸易中占⽐重更⼤的为外资,加⼯贸易对国民经济的结构进步作⽤也⾮常的有限。
近⼏年来,尽管我国技术密集性产品出⼝的⽐重有所提⾼,但总体上我国出⼝的优势还是建⽴劳动密集性的制造业基础上,尤其是⾼新技术产品所占的⽐重很低。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经济增长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内容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家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开放都对经济增长具有刺激作用。
本文围绕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理由展开,构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得出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并在最后提出相关倡议。
关键词: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背景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GDP增长率一直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与此相对应,我国也积极参与世界经济,逐步加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通过不断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来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
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越来越高,进出口总额占国家GDP的比重也比较高,净出口已经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除了在对外贸易领域不断提高开放程度之外,我国在投资领域也进一步强化了开放的力度和范围,我国的实际利用外资额连续多年保持了迅猛增长,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更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迅速发展。
这不仅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起到了示范扩散作用,更进一步加大了国内企业的生产管理压力,促使国内企业积极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
相比较于我国在投资以及贸易方面的开放程度,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相对小一些,政策更为谨慎,但整体上是稳步推进,开放程度逐年提高,也产生了不小的积极影响。
无论是我国的金融管理当局还是银行机构,持有的对外资产逐年增加,我国正积极通过有步骤的金融开放来进一步提升金融中介机构服务效率、强化内外风险调控、降低市场信息成本来增强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增长。
尽管我国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开放,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我国学术界在这一课题上却缺乏相应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了改革理由上,较少有研究国家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理由,没有从整体上来研究经济开放这一制度变迁是如何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文献。
由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由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摘要: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想想文化都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着,因此世界各国间也必然存在着进出口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但是,如果从全球经济及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对外贸易,则会发现我国的对外贸易任然存在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广,资源丰富,是出口贸易大国,我国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进出口贸易沟通。
因此极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出发,运用了宏观经济学中进出口对GDP的影响、税收与进出口的关系、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对外贸易乘数等理论知识,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我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进出口问题促进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措施。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现状经济发展作用本文共五章,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提出了解决进出口问题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一章对当前我国进出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为导入正文的绪论;第二章对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第三章分析了影响我国进出口打两个主要因素;第四章主要从宏观角度提出了解决进出口问题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第五章是对本文的简单总结。
第一章、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非市场化的问题1.国内企业要出口产品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大多数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
虽然我国对传统的贸易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如赋予若干企业进出口自营权,但是,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仅仅是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且其进出口自营权仍然受到很多的约束,经营范围受到严格的限制,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的生产企业实际上不能完全自主地经营进出口业务。
此外,虽然我国也允许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但进入门槛很高,数量极其有限。
对外贸易的调研方案
对外贸易的调研方案
一、调研目的
本次对外贸易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调研,为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对外贸易相关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
三、调研内容
1. 对外贸易整体情况: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区域分布以及发展趋势;
2. 主要出口商品:调查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的类型、数量、价格及市场分布;
3. 贸易伙伴:研究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及贸易结构;
4. 贸易壁垒:分析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设置的贸易壁垒及影响;
5. 国际贸易摩擦:了解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类型及应对措施;
6. 政策环境:评估当前对外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
7. 企业经营状况:了解对外贸易企业的经营状况、面临的问题及需求;
8. 发展趋势与展望:预测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四、调研方法
1. 文献调研: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统计数据及研究成果;
2.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对外贸易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3. 深度访谈:与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一手资料;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企业或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五、调研安排
1. 准备阶段(1-2周):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对象,收集文献资料;
2. 实施阶段(3-4周):开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和信息;
3. 分析阶段(5-6周):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形成初步结论;。
《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800字
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关于开放型经济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历史悠久且成果丰硕,其中最早对其进行研究的学者是亚当·斯密,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绝对成本论,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是绝对成本优势。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扬了斯密的理论,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
白尔蒂尔·俄林则提出了将要素享赋考虑为贸易基础的生产要素享赋理论,认为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上的地域差异是区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国外学者在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多数学者都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大卫·李嘉图、俄林分别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以及资源享赋等角度说明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凯恩斯从增加就业及提高国民收入的角度,说明了保护贸易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Romer.P, Grossman.G, Helpman.E和Krugman.R.P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学者,则从内生增长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国际贸易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剧区域竞争的同时,也刺激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
2、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关于开放型经济的研究起步晚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开放型经济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也仅限于讨论开放型经济的定义与内涵上。
国内近年来对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研究也是百花齐放,比如,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张幼文认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应以生产要素流动为切入点;而福建省社科院亚太经济研究所则对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含义作了深入研究,他主张开放型经济是特定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经济法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黄晓风则对习近平关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论述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她认为习“一带一路”新倡议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机制等目标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 中图分类号] 72 F6 . F 5 ;0 1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04— 2 5 2 1 )3— 0 9— 4 10 5 9 (0 1 0 0 4 0
二、 实证 分析
对三 个指标 进行 平减 处理 。 然后 再对 平减 后 的数 据
( ) 一 数据 的 选择 与 处理 本文选 取北京 市 、 津市 、 天 河北 省 三 地对 外 贸 易
取对数以消 除时 间序列 中的异方差 , 计做 L G P ND、
LNEX、 LNI 。 M
中的进 口额(M) I 和出口额 ( X 作为对外贸易主要 E ) 分析指标 , 用反映宏观经济指标 的 G P代表经济增 D
可见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 济增 长受不 同时间、
国华北 、 北和 西北 地 区 的结合 部 , 于 日渐 活跃 的 东 处
作 用 , 出对外 贸易 既不 是 经 济 增 长 的充 分 条 件 也 地区、 得 发展程度等条件限制。京津冀都市圈位 于我 认 为发 展 中国家 由于贸易 结 构 中 以出 口初 级 产 品为 东北 亚经济 圈 的 中心 地 带 , 我 国经 济 由东 向西 扩 是
家经济增长也不理想这一现象 提出了“ 贸易只是经 促进作用 , 而且 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双 向因果关系, 济增 长 的侍 女” 的观点 , 为决定 一 国经 济增 长 的 主 仅存 在 G P对 进 口的单 向 因果 关 系 。 认 D
要 因素 在 国内 因素 , 际贸 易 只起 到一 种 外 部 刺 激 国 不 是必 要 条件 的结 论 。但 是 R u Pei h 15 ) al rbs ( 90 则 c
数字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发展数字经济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全面发展数字经济是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能够催生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使得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数字服务等新型贸易形式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模式和方式,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率,[2]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贸易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将数字技术与对外贸易进行融合,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数字经济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对于全球贸易增长、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对贸易的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目前,我国学者在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方面的探讨诸多。
包振山等[3]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从人力资本、产业升级、创新产出三个方面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并且具有异质性;赵巍[4]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城市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徐毅等[5]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科技数字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阮俊霖,石微微,王融(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动能。
选取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测评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力资本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驱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起到显著的作用,说明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质量的提升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1年国际贸易论文研究方向范文
篇1试谈我国国际经济战略的制定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贸易也随之壮大,国家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国际经济战略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就我国如何制定国际经济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国际经济战略;经济发展一、前言从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步入经济一体化的时代。
而由于国际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在新形势下制定我国的国际经济战略,发展我国的经济贸易,已经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因此,要结合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情况和我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国际经济正在紧跟世界的步伐,逐渐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更加频繁。
同时,针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家也正在逐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但是,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出现的员工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
[1]原本的产品价格优势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的利润大大降低,可流动资金减少,导致这些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本进行新技术开发和品牌推广,无法有效地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2]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双方面的影响。
其具体内容如下(一)有利方面(1)有利于引进外贸投资。
广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背景经济增长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理论也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早在亚当·斯密时代,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亚当·斯密提出了“剩余产品出口”理论,并且指出从绝对收益的观点来看,出口贸易可以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
[1]大卫·李嘉图通过采用比较成本理论,提出外贸可以让国家以较低的价格获取更多的生产要素和产品,从而提高了贸易各方的收益,加快了资金的流动,减弱了生产要素的边际递减作用,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约翰·穆勒(J ohn St uar tM i l l )运用了比较成本学说,从理论上解释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利益。
他指出,商品贸易可以划分为特别商品贸易与一般商品贸易,国际贸易的成因是由于比较成本的差异,而不是绝对成本的差异。
在他看来,通过加快技术进步来提升国内的资金回报率,通过对国内公司的鼓励和示范,以及推广新思想、新办法等,来拉动次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受古典经济学家影响,后来的经济学家进行了许多关于外贸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调查。
罗伯特逊最早提出的“增长引擎”学说,也就是外贸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而诺克斯则通过对19世纪英国和新移民聚居区的经济发展成因的研究,对该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得到了外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动力的结论。
赵陵等(2001)经过对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得出结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仅限于短期内,而其长期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上述研究说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关系。
广东省连续37年外贸规模全国第一,极其具有代表性。
因而本文以广东省为视角,来考察新时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并提出新时代广东省的外贸发展策略,探索并反映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意收稿日期:2023-06-12作者简介:张树艳(1979-),女,山东沂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贸易经济、区域经济;李冉(2000-),女,山东汶上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文献综述1 (1)
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文献综述(专业:财管姓名:王彬学号:1290160217)摘要:文章以中国对外贸易为主要研究对象,引入影响对外贸易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全球化等各方面。
还进一步从中国国情出发,有针对的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鉴于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增长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我国诸多经济学者和人士,还有经济地理学者就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分析、经济与社会影响、经济环境及影响因素、结构与要素、制度和法律及政策、战略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中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战略依据。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分析研究“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
如何通过贸易实现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理论界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平台,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趋势也是一致的。
因此,欲使我国经济今后能实现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勿先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以目前的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作为指导。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几轮多边谈判,保护性关税的税率已经降低,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变化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国际贸易中与通关程序相关的交易成本的重要性相对提升,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贸易便利化的热情和兴趣。
万宁的《贸易便利化利益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从贸易便利化的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贸易便利化的利益及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贸易便利化对我国的启示:第一,积极投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便利化多边谈判;第二,认真分析我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第三,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我国的贸易便利化进程。
在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国内各个地区的差异尤其是东部和中西部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而且表现在生产、消费、贸易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研究韩薪雨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摘要】 各国对外贸易的突飞猛进,使经济学界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不断创新。
传统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建立的,依赖于互不相容的前提假设,而新古典的分析框架限制了相互融合视野的形成,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空前增强,已不能允许孤立地、分离地看待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下将按时间顺序来介绍各经济学家的观点。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利益 经济发展 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
可见,交换就其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
”从本质的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
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以致它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2 较系统地论述贸易发展利益的古典经济学家,是英国的约翰・穆勒他第一次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
他认为,国际贸易具有两种利益,一种是直接利益,另一种是间接利益。
直接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国际分工,使生产资源向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从而提高产量和实际收入;二是通过贸易可以得到本国不能生产的、该国经济活动持续进行所必须或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料。
间接利益则表现在,通过贸易分工推动国内生产过程的创新和改良,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进口造成新的需求,刺激和引导新产业的成长;通过开展国际贸易引进进口竞争,刺激储蓄的增加,加速资本积累等等。
穆勒还指出:国际贸易通过下列途径推动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外国工艺技术的引进,提高了资本的收益率;外国资本的引进使生产的增长不仅仅依赖于本国居民的节约和精打细算,并且为本国居民提供了激励性的示范,向人们传输了新的观念。
”约翰・穆勒的这些精辟论述对后来的发展经济学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启发人们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贸易利益问题。
3 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vent for sur p lus)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
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
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
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
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
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的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
4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
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
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
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
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
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
5 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其理论模型即H-O模型。
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
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新古典的H-O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结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在国际间的差异方面来寻找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克服了李嘉图模型中关于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假定的局限,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6 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与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的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
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h・罗伯特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 or gr owth)命题。
20世纪50年代,r・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它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一理论认为,较高的出口增长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带动经济增长: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
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
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它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它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出口可获得规模经济利益。
④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会给一国的出口工业造成压力,以降低成本,改良出口产品的质量,并淘汰那些效率低下的出口工业;⑤一个日益发展的出口部门还会鼓励国内外的投资,并刺激加工工业或所属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部门的发展,同时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7 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型,把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划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即工业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即传统农业部门)前者运用再生产资本,雇佣工资劳动力,进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活动;后者受制度和组织形式及资源条件的制约。
资本主义部门通过积累和吸收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必然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在剩余劳动力尚未吸收完毕,资本主义部门工资不上升的情况下,利润和积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将加速。
如果资本主义部门生产的是出口产品,传统部门生产的是进口产品,对外贸易无疑将有助于扩大资本主义部门产品的市场和需求,并降低劳动力的工资(因为食品价格将因进口而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资本主义部门的利润和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8 70年代,克拉维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不是增长的“发动机”,而只是增长的“侍女”(handmaiden)的著名见解他明确指出,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内其他因素决定,外部需求只构成了对经济增长的额外刺激,这种刺激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要性;外贸既不是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而且还不一定必然对经济增长有益。
但自70末期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那些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实行外向型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于是许多经济学家倡导“出口导向”。
而后,巴拉萨等人利用跨国家的横截面数据或单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许多回归分析,并且得出了“外贸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9 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卢卡斯和斯文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变动作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因素这一理论通过对增长因素的计量分析,指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大部分应归功于生产率的提高。
基于这一事实,新增长理论构造了一系列模型,将技术变动内生化,来研究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技术变动有两种源泉:一种是被动的,是通过经济行为学来的,被称为“干中学”(learning by do2 ing);另一种是主动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称之为技术革新(in2 novati on),它是研究和开发(r&d)结果。
而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技术外溢”和外部刺激促进一国的技术变动和经济增长:一方面,不管什么技术都有一个外溢的过程,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通过国际贸易有意无意地将技术传播到别的国家,使别国的生产者逐渐学会和掌握了这些技术;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更为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更加激烈的竞争,迫使各国努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动的相互促进关系将保证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10 新贸易理论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和海尔珀曼则认为,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一方面源于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来源于国际贸易可以通过促进国内资源在物资生产部门和知识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要素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可得出结论:以上研究各具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值得商榷。
众多学者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都基于一定的理论和独特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各自的观点。
参考文献[1] 姚丽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统计研究,2001(9).[2] 赵陵,宋少华,宋泓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8).[3] 林毅夫,李勇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2001(9).[4] 周申.贸易与收入的关系:对中国的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2001(4).[5] 石传玉,王亚菲,王可.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