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剧对城市形象传播的作用——以山西影视剧与山西城市形象
影视视域下的地域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推介——以影视剧《大境门》为例
总第 2 4 9期
T HE S I L K R 0 A D
篮 飒互 穆
传媒 文化 I
影视视域下的地域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推介
以影视 剧《 大境 门》 为例
田 又 萌
( 西北 民族 大学 新 闻传播 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3 0 )
一
、
影 视剧 《 大境 门》 文 本 分析
荡 时 局 下 这 条 中 国北 方 唯 一 的进 出 口贸 易 陆 路 通 道 的 兴 衰 ,并 将 民 国初 年 张 库 大 道 古 埠 繁 荣 的风 貌 展 现 在 观 众 眼前 , 是 一 部 极 具 传 奇 色 彩 的 张 家 口商 人 奋 斗 史 。
[ 摘要 】 作为受众 喜闻乐见 的一种信 息传播方 式 , 影视文 化传播具有 声像并 茂 、 通俗易 懂等诸 多优势 。 是信息 时代最为强 势有 效 的传播工具 之一。 就城市形象 的传 播而言 , 目 前, 国内学者仍未将媒 介传播策略从 营销手段 中单独 提炼出来 . 以此进行 专门理论 研究 。 而电视剧理论 研究 中对城市 意象的分析也 只停 留在美学 和社会学角度 。 本文 以影视剧 《 大境 门》 为例 , 采用归纳与逻辑演 绎 法, 阐释 城市形象 的影 视文化传播 , 力 图实现 提升城市形象 的效果 。 [ 关键词 】 地域文化 ; 大众 传媒 ; 城市形象 ; 《 大境 门》 [ 中图分 类 号 ] J 9 0 5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3 1 1 5 ( 2 0 1 3 ) 0 8 — 0 1 0 3 — 0 3
而言 , ‘ 年 代 剧 ’属 于 近 代 题 材 ,但 是 就 创 作 实 践 来 看 ,
太原市城市形象分析及优化建议
● 区域 经 济
经 过 长 期 综 合 发 展 给人 ( 类 社 会 ) 成 的 一 人 形
种潜在和直 观的反 映和评价。城 市形象体现 着城 市 自然环境 、 文化传统 、 产业 结构 、 市 城 功能和整体视 觉的特点 ,代表着城 市的身份 和个性 。文章从城 市格 局 、 市建筑物、 市 城 城 道 路 和 交通 系统 等 方 面 对 太 原 市的 城 市 形 象 进行分析 ,并对今后 太原市城 市形 象的塑造
6 , 住宅 2 , 座 高层 座 还有一些无法归类的综合类建筑。近年来随着汾河 公园 、 长风大街 的开辟 , 滨河路沿线 、 长风大街沿线也出现 了许多高层住 宅, 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景观 。 在建设高层建筑的时候 , 注意以下几个 要 问题。 一是为 了不影响交通 , 应当把建筑适当向里移, 或在某一个地方建 个停车场 , 以便集 中管理 。二是现在的一些高层建筑普遍没有考虑到 残疾人的使用问题 , 在建筑物 里普遍没有无 障碍设计 , 在设计 时应引起 足够的注意 ; 三是对现有建筑 物的维护不够 , 经常看 见迎泽大街 两旁的 建筑物上罩着灰灰 的一层 土 ,而且还有 一些 临时建筑在高层建 筑的底 下, 严重影 响建筑物 的外观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 口的增长 , 土地会越来 越 宝贵 , 所以多建一些高层建筑成 为发展的必然 , 建造一些有 自己风格 和能代 表太原 的高层建筑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2城市标志性建筑物。( ) . 1古迹 。 太原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悠久历史 的古城 , 内有许多有价值的古迹 , 随着现代化 的建设 , 多古迹都被 城 但 大 毁坏 了, 古城 的特色也在逐渐淡化。 现在保存较好 、 知名度较高的古迹是 永祚寺 的双塔 , 双塔在全国范 围内也 以其独特的造 型而 独树一帜 , 但是 直吸 引不 了游客。 由于附近是烈士陵 园和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以“ 所 双 塔” 的特征 反而被“ 陵园” 服装城 ” 和“ 遮盖了 , 导致很 多市民只把双塔寺 作为扫墓的地方 , 而不是一座有 特色 的寺庙来看待 。要把双塔作为城市 的标志 , 应当美化周边 环境 , 在总体规划时 留有视觉走廊 , 保证在太原市 的主要街道及活动场所均应 看到其 秀美造型 。2 高层建筑 。 () 高层建筑是 个城市的象征 , 纽约 的帝 国大厦 、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 上海的东方明珠 电视塔等。太原也急需一个有特色的高层建 筑成为 自己的象征。但是 目 前太原市大街 上充斥着 的钢筋水泥 、 玻璃幕 、 霓虹灯的现代建筑 , 并没有 体现出 自己的风格 , 在今后 的发展 中应考虑建造一个有 自己风格和能代 表太原的高层建筑 。 3 桥梁。 () 太原市是一个被汾河分割为东西两部分的 城市 , 以桥梁成 了连接城市 。 障市 民生产 、 所 保 生活的重要设 施。 从北到 南 , 于汾河之上的桥梁依次有胜 利桥 、 汾桥 、 横跨 漪 迎泽大桥 、 内环 桥 南 和长风大桥五座大桥 , 但是它们 在风格方面都有 所欠缺 , 只有漪 汾桥 的 拱形桥栏与其他几座大桥有所区别。要作为城市的标志 , 以考虑把 五 可 座桥 作为整 体加以改造和宣传 , 形成 一个以汾河为 “ ” 以桥为“ ” 线 , 珠 的
浅析融媒体时代受众视角下城市形象传播的创新路径
浅析融媒体时代受众视角下城市形象传播的创新路径高娉婷(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福建福州350000〉本文微信网I 版摘要:城市形象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景观环境和历史文化底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 的集中体现,与城市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随着融媒体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传播栽体、传播 形式兴起,使得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更加丰富、多样。
本文以受众的角度为切入点,探寻有效的 网络传播路径,为提升城市形象传播力提出些许建议,以期尽可能提升城市形象传播效果。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城市形象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 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11城市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创造良好的条件。
随 着融媒体时代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城市形象的传播创造了新的载体和平台。
可以说,融媒体将是城市形象传播 的主战场。
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和融媒体传播语境下,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融媒态”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就成为一项 值得思考并深入探析的课题。
一、城市形象传播变革的特征与现状(一)传播空间:从单一屏幕到多元终端过去,城市形象的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体,传播载体局限于固定空间和单一平台大屏幕。
依靠黄金时段的各大 卫视频道、人流量密集场所的LED 户外广告屏等平台,能实现一定观看置和覆盖率。
但由于传统媒体宣传费用昂 贵、投放时间存在周期性、缺乏与受众的互动,无法最大限度地覆盖目标受众,也难以全方位展示出城市形象。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性,城市形象传播范围更为广阔、可选择路径更加多元。
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9.8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
121可以看到,微信、微博、抖音、B 站等移动社交媒体和短 视频平台,已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形象加速传播的新兴宣传阵地。
简述新主流影视剧的叙事特征和传播策略
新主流影视剧的叙事特征和传播策略一、新主流影视剧的叙事特征1. 多元化的题材和题材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影视剧题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主流影视剧呈现出多元化的题材,涵盖了都市生活、古装武侠、奇幻冒险、爱情家庭等多个领域。
并且在题材上也不断进行创新,以符合观众对影视剧内容的新鲜感和多样性需求。
2. 角色形象塑造深入人心新主流影视剧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越发注重人物的内心戏和情感表达,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与情感连接。
影视剧在塑造角色时也更注重性格的张扬和个性化,呈现出更加真实、立体的角色形象。
3. 剧情讲究逻辑和内在逻辑在叙事上,新主流影视剧更加注重剧情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角色的行为和情节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逻辑推动。
这样的叙事特征使得影视剧的情节更加连贯,观众更加容易产生代入感,从而加深对影视剧的认同感。
4. 叙述方式更加大胆和多样化新主流影视剧在叙事方式上更加大胆和多样化,包括时间线的交错、跳跃叙述、视角切换等手法被广泛运用,使得观众在观看时更加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这种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也展现了编剧和导演对影视剧叙事的创新和突破。
二、新主流影视剧的传播策略1. 评台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新主流影视剧的传播策略中,评台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关键。
各大电视台、视瓶全球信息站会根据影视剧的特点和目标观众裙体,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策略,通过投放广告、制作花絮、举办发布会等形式来扩大影视剧的传播范围,并提高知名度和口碑。
2. 网络推广与社交媒体营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视剧的传播途径也逐渐向网络推广和社交媒体营销转移。
制作方会通过博博、信信、抖音等热门社交评台,发布影视剧的宣传片、海报、剧照等内容,吸引粉丝关注并进行话题讨论,从而扩大影视剧的影响力和话题热度。
3. 艺人营销与出境宣传艺人作为影视剧的重要代言人和传播力量,对影视剧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作方和艺人经纪公司会通过艺人的代言、参与综艺节目、海外宣传等方式,提升影视剧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与支持。
浅析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艺术
浅析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艺术人物形象与影视剧创作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部影视剧想要取得成功,就一定会有若干个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形象是反映整个影视剧的深层内涵与导演的创作意图,推动影视剧的情节发展,使人物形象与影视剧创作的整体化风格相互统一结合。
随着电视剧《欢乐颂》在各大卫视的热播,剧中人物的服饰特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导演通过塑造个人形象的服装、化妆来展现人物年龄、身份、地位、性格等特征,适应剧本的主题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推进。
本文从女性人物形象风格的艺术角度对《欢乐颂》中安迪的形象作简要分析,来揭示在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设计的重要性。
标签:影视剧;风格;女性着装;形象1 《欢乐颂》故事概述近日热播剧《欢乐颂》来势汹汹,这部剧是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同住在欢乐颂小区22楼的五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迥异的女孩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故事。
五个女人性格迥异,各自携带着来自工作、爱情和家庭的困难与不如意,因为邻居关系而相识相知,从互相揣测对方到渐渐接纳彼此并互相敞开心扉,在这一过程中齐心协力解决了彼此生活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并见证彼此在上海这座“魔都”的成长与蜕变。
《欢乐颂》作为第一部现实题材女人戏,给观众带来了强大的代入感,特别是剧中五位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立体鲜活接地气,引起了观众广泛的话题讨论。
2 女性人物形象风格分析当代的城市青年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发生着改变,她们的着衣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成为时装界所关注的焦点。
风格是某一类事物间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必须是占主导地位的特征,因此我们又将这种特征称为事物的主导因素。
風格可以用以描述所有的事物,纯艺术的,应用艺术的,或者人的外貌和行为方式。
风格是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事物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如:醒目、强烈、温和、保守等等。
风格主要包括造型(色彩、形状、材质)、色彩(色相、明度、纯度)、形状(量感、静动、轮廓)三大方面。
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
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引言:影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媒介,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递信息、塑造思想的手段。
而影像叙事作为影视剧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影视剧的故事表达和传达意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影视剧的影像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章影像叙事的定义和功能影像叙事是指通过电影或者电视画面的运动、镜头语言、剪辑手法等手段来传递故事情节和表达意义的方法。
它通过视觉形象和声音的组合,以及时间、空间等元素的安排,将故事情节或者主题思想展现给观众。
1.1 影像叙事的基本要素影像叙事的基本要素包括角色、情节、时间、空间等。
角色是故事的主体,情节是影视剧的基本骨架,时间是故事发展的线索,空间则营造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1.2 影像叙事的作用影像叙事在影视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影像叙事还可以通过镜头语言的选择和运动的呈现,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第二章影像叙事的表现手法影像叙事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手法。
2.1 镜头语言镜头语言是指通过选择不同的视角、远近、高低等手段,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从而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2.2 剪辑手法剪辑是将不同的画面连接起来,形成连贯的故事表达。
剪辑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跳切、交叉剪辑、对比剪辑等,每种方式都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观影体验。
2.3 色彩运用色彩是影视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给观众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色彩运用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意义。
第三章影像叙事的意义与影响3.1 影像叙事对观众的影响通过影像叙事,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影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它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3.2 影像叙事对社会的影响影像叙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它还能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影视剧的热播为城市旅游发展带来的效应与冲击
影视剧的热播为城市旅游发展带来的效应与冲击随着电视和网络剧的火热,热播影视剧对城市旅游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和冲击。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带来的四方面效应和冲击。
热播影视剧能够吸引大量观众前往拍摄地旅游,从而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繁荣。
观众们往往会被影视剧中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剧情吸引,希望亲眼看到电视荧光幕上的景点和场景。
这种旅游方式被称为“朝圣旅游”,它给城市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收入。
热播影视剧的成功推广也促进了城市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
对于一些较为冷门的城市来说,一部热播影视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个城市。
影视剧中的城市形象往往会被人们记住,让人们对这个城市产生好奇和兴趣,进而愿意去亲自体验。
这样一来,这个城市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都得到了提升。
热播影视剧也对城市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部影视剧的拍摄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剧组人员,包括导演、演员、摄影师等等。
这些人员在拍摄期间需要食宿,还会在拍摄地购买各种物资和服务。
这些都促进了当地餐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相关企业的发展。
影视剧的热播也会带动周边商圈的繁荣,比如周边的购物中心、景点等也会受益于此。
热播影视剧对城市旅游业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冲击。
大量的游客涌入可能导致旅游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
城市旅游业需要做好管理和规划,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环境。
如果一部影视剧的成功推广是以夸大和虚假宣传为手段,可能会给游客带来误导和失望。
这对于城市的形象和声誉是一种负面影响。
城市旅游业需要与影视剧制作方合作,做好宣传并保证真实性。
热播影视剧对城市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应和冲击。
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拍摄地旅游,提升了城市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也需要注意解决可能带来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旅游业需要与影视剧制作方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山西大学第十二期本科生科研训练立项项目汇总表
山西大学第十二期本科生科研训练立项项目汇总表
--以十八大二胎政
政策三十年调查报
模式探究—以山西
大学初民学院为例学院
学院
及保护性建议
大天鹅栖息地开发
食品安全的风险感
知
文学院
胞研究
化学化工
学院聚合物纳米颗粒的
化学郭炜
2014012107探针的设计合成以薛探龙20122960322000
2012333034
清徐县)土地承载力研究与评价
环境与资源学院
城乡规划管
理
太原市(杏花岭、
生命科学
学院
选
无义突变引发的遗
车自动过红绿灯系
统的研究
工程学院
成与发展研究——
以宠物狗市场为例
计算机与
信息技术
学院
成聚类模型与算法
研究。
太原市城市形象分析及优化建议
作者: 张侃侃 王国梁
作者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出版物刊名: 经济师
页码: 279-280页
主题词: 城市形象 太原市 分析 塑造 优化
摘要: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综合发展给人(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潜在和直观的反映和评价。
城市形象体现着城市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整体视觉的特点,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个性。
文章从城市格局、城市建筑物、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等方面对太原市的城市形象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太原市城市形象的塑造提出了优化建议。
影视剧欣赏与解读
影视剧欣赏与解读影视剧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娱乐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带给我们乐趣和娱乐,还能反映社会问题、传达情感,引发观众对于人性、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如何欣赏和解读影视剧,以期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视野和认知。
一、欣赏影视剧的方法1. 多角度观察——通过不同的视角欣赏影视剧,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例如,我们可以关注影片的摄影、音乐、服装等方面,从中体会到导演或摄影师的用心之处。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对话和行为来揭示角色的性格和动机。
2. 比较观察——将不同的影视剧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的风格、主题和创作理念。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一步认识到每个作品的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
3. 理性思考——在观看影视剧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的能力。
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还需要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这样可以使我们从表面的故事情节中发现更多的人性和社会问题,并在其中寻找启示和思考的线索。
二、如何解读影视剧1. 探索主题——每一部影视剧都有其独特的主题。
通过分析影片的剧情、对话、人物形象等元素,我们可以逐步揭示出影片所要传递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影视剧可能希望引发观众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 解读象征——影视剧中常常使用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我们可以关注影片中的符号、色彩和场景等元素,尝试解析其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这样能够丰富我们对于影片的理解,发现其中可能隐藏的更多层次的意思。
3. 分析人物——人物是影视剧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关系的交互,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内心世界。
这对于我们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三、影视剧的价值和影响1. 反映社会问题——影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反映社会的现实问题和矛盾。
通过剧情和人物塑造,影视剧可以帮助观众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并引发思考。
浅析影视剧的网络传播特点及其影响
⑤顾 杨丽 、吴飞, ( 《 微博 传播 力的本
质: 碎 片化 即时信 息的整合 力—— 以温 州 “ 7 - 2 3 ”动车事故 为例》[ J ] . 当代传播 ,
年的互联 网发展 中, 手机作为上 网终端 的
表现抢 眼 ,不仅 成为新 增 网民的重要来 均有 良好 表现 。 在新 增加 的网民 中, 使用
一
、
影 视剧 的 网络 传 播 特 点
1 、 不 受 内容 限 肯 0
在 即时通 信 、 电子 商务等 网络应用 中 影视剧。 影视剧 的文化依靠 网络平 台进行 源 , 传播 ,又掀起 了一股影视 剧传播 的新热
持, 影视剧在 网络 中的传播有独特 的特点和优 势, 也对影视 剧产 品的制作 以及产业 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 的促进作 用。 本文通过 浅析影视 剧 的网络传播 特点和影 响, 希望能促进影视剧的传播和发展 。
【 关键词 】 影视剧 网络传 播 影 响
如今 , 只要 我们 打开电脑 , 连接 网络 就可 以在网络这 个平 台上 搜索 到想看 的
⑥廖 宇 飞 , 试 论微 博 新 闻评 论
[ J ] . 网络 传 播 , 2 0 1 3 ( 3 ) : 7 9 — 8 0
( 作者 :重庆 大学 新闻学院 2 0 1 3级 新闻与传播学硕 士)
责编: 姚 少宝
1 1 8 2 0 1 4 年 第 2 期
籍 闻啦謦
底 ,我 国网民规模达到 5 . 9 1 亿 ,较 2 0 1 2 年 底增 加 2 6 5 6万 人 。互 联 网普 及 率 为
浅析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得益彰 。这样就减少 了广告主的风险投入 , 而且也降低了粗制滥造
的生硬植入式广告的 出现几率 2 _ 2 广告 目标与影视群体的重合 我们需要分析 影视剧或节 目的 目标受众 和品牌 的目标 消费群体 有没有交集 , 如青 春偶像剧中可 以植 入服装 、 饮料、 香水 、 汽 车等等时 尚用品 , 而药 品保 健品的主要 目 标 群体是 中老年 群体 . 这类产 品的广 告则可以植 入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影视 剧中。比如 电影 《 穿普拉达的 女王》 里 面所有 植入的广告品牌 的 目标顾客恰恰是喜欢看这类 电影 的 观众 , 两 方面人群的重 合度很 高 , 广告传播 的效果 自 然很好 : 又如电影 《 西雅图不眠夜 》 中, 梅格・ 瑞 恩饰 演的女主角每天 到星 巴克买 咖啡 , 晚 上打开苹果 电脑收发 E — m a i l .作 为一 部有着浓郁爱 情浪漫主义色 彩 的电影 . 其受众也 正是那些年轻且看重生活质量 . 有小资情调 的观众 . 也是 星巴克 。 苹果 的 目 标顾客群体 。 2 - 3 广告 营销传播策 略 植人广告在运作过程 中.应该 突破单纯的影视剧 的植入范式 . 而 应该是进行后续多种媒体 . 多种领域 . 多种表达方式的交叉植入 . 隐性 与显 性相结合 . 这样才 能使品牌传播效果 最大化 . 这 就涉及到线下 活 动品牌宣传等方 面的操作 了. 所 以植入式广告 中将整合营销概念很好 融人 .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浅析影视剧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
盖 口 正 J , 辽宁 锦州 1 2 1 0 1 3 )
【 摘 要】 随着传统 商业广告传播效果 日 益弱化 , 影视剧植入式 广告 以其较 强的传播渗透 力越来越 受广告主的欢迎。但我 国影视剧植入式
影视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影视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的兴起,影视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影视产业的概况、对城市经济的多方面影响以及对城市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凸显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城市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随着电影、电视剧的制作与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影视产业在经济层面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影制片公司、影视制作团队选择在城市中设立办公室、摄制场地等,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岗位涉及到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摄影师等多个领域,不仅直接带动影视从业人员的增加,还间接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服装、化妆品、餐饮等行业都受益于这一繁荣。
其次,影视产业对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知名电影、电视剧的热播,城市成为了影视粉丝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很多人会被影视剧中的场景、角色等所吸引,慕名而来,从而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繁荣。
例如,由《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故事背景地区,如泰山、黄山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影视产业对旅游的推动作用,一些城市还通过拍摄广告片、旅游宣传片等方式,将城市的美景与影视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旅游品牌,进一步吸引了游客的兴趣。
影视产业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对影视场所周边商业的发展上。
当一部热播的影视剧选取某个城市作为拍摄地时,该城市的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都会随之得到极大的发展机遇。
餐厅、酒店会在影视拍摄地周边开设特色店铺,推出与影视作品有关的特色菜品、商品,以满足剧迷们的需求。
这些消费者不仅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也为城市带来了观众与消费的流动。
随着影视剧的热播,该城市的知名度也会得到提升,为吸引更多的商家及投资者进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影视产业对城市形象的打造有着重要意义。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能够激发观众对城市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对该城市的关注。
影视文化与城市形象传播
根据成都城市文化特点“ 量身定做”是传播 , 推广成都城市形象的极佳媒介。 3、 以发展影视剧产业带动城市形象的 传播
其传播功效也就具有许多优越之 本和本地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影视剧产业, 市形象 , 能够产生“ 一石四鸟” 的效果:其一, 可以在 处。 影视剧市场获得利润。 其二, 由影视剧拍摄 1、 美化效应。 即利用影视丈化传播城 活动引出的影视基地建设 、 影视文化旅游、 市形象可以增加受众对城市的好感度和美 文化产品等 , 可以拉动地方旅游和经济的 好印象。 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城市场景画面, 发展, 丰富和传播城市的旅游形象和文化 都是导演、 摄影师、 美工等精心设计拍摄而 成的, 给人的是一种视觉美感, 特别是镜头 形象。 像无锡的中视影视基地、 威海的影视 城、 浙江横店影视基地、 银川华夏西部影视 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 能够启发 城等 , 不仅成为了制片人们“ 制片消费” 的 人们对城市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 同时, 影 市场, 而且也成为了吸引旅游者 目光的“ 亮 视剧的传奇故事内容也会给城市增添一层 无形中加强人们对城市 点”其三, 。 城市政府部门或有关企业以影视 梦幻般的文化色彩 , 的一种心理美感。 例如在人们对杭州西湖的 剧协拍单位、 合作单位或制作单位、 赞助单 印象和主观感受中, 多多少少都有些许电影 位的名义出现在影视剧片尾字幕信息中, 扩 大了城市名称的传播率。 其四, 城市还可以 《 白蛇传》 青蛇》电视居( 新白娘子传奇》 、 《 、 9( 利用影视剧的内容元素塑造和传播城市个 等一批影视剧的美化痕迹。 另外, 影视剧情 性形象。 如安徽省淮北市近年来积极实施文 感化、 艺术化的表现手法 , 也会赋予城市一 使城市形象鲜活起来 , 受众 化强市战略, 先后制作完成了 独立寒秋》 些情感和个性, 《 、 在艺术化的情感体验中容易对城市形象的 《 父亲》 大哥》 大姐》 、 《 、 《 等以淮北为故事背 景的影视剧精品, 在影视界构筑了一道独特 认识产生一种艺术美感。 的“ 亲情” 风景。 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后, 扩 2, 聚媒效应。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 大了淮北市的知名度, 打造出亲情城市的独 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 其自身包含着大量 特形象。 的“ 注意力资源”是能够吸引众多大众传媒 , 4、 影视节庆活动为城市赚足“ 眼球” 集中聚焦报道的信息源点。 首先, 影视剧制 影视节庆活动是影视明星、 名人聚集的 片方为了市场利润, 在影视剧拍摄过程中就 场合, 也是媒体报道聚焦的地方, 同时还是 会不断炒作、 造势、 宣传, 从而吸引众多媒体 大众一时关注的中心。 因此, 可以说影视节 关注报道;其次, 导演、 演员等大都是名人、 明 庆活动是富集“ 眼球” 效应的传播资源。 城市 星, 是大量的媒体记者(特别是娱乐记者)跟 承办或举办一些影视节庆活动, 是宣传传播 踪报道的对象, 他们在某个城市拍戏, 自然 城市形象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前文提到的戛 就吸引众多记者到达某个城市;再次, 一些影 纳电影节造就了一座名城, 同样, 像柏林电 视文化活动, 如影视节庆活动、 影视开机仪 影节、 东京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 还有我国 式、 新片发布会、 首映式等, 也都是媒体报道 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视节等, 都成为这些城 的热点。 影视文化的这种聚媒传播效应, 大 市一年或两年一度定期吸引世界 目光的重 大提高了有关城市信息的媒体传播量, 有利 要手段。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是我国电影 于扩大城市形象的知名度。 界最为盛大的活动.到目 前先后14届已有14 以第十三届“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举 个城市轮流承办。 每届承办的体传播和 索网络信息传播量数据, 考察影视文化对一 亿万观众关注的焦点。 像无锡、 嘉兴、 银川、 个城市的聚媒效应。 首先, 我们以2005年7月 三亚等都因电影节而一时成为大众媒体报 (即2004年9月电 影节过后10个 银川” 信息的网页约220 ,000个。 搜索有关 二、 利用影视文化传播城市形象的优势 “ 银川+ 电影节” 的网页数量, 结果为17 , 300 分析 个, 约占“ 银川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设计
一引言 (3)1.1 论文的探究目的和意义 (4)1.2 论文选题现状 (4)1.3论文探究方法和创新点 (4)三电视角色造型设计的基本要求 (8)四、影视作品角色造型的艺术表现 (9)2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 (13)5.2 经典电影中的人物造型设计 (14)参考文献 (19)浅析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设计摘要:本文浅析了影视作品中的影视人物的造型设计,人物的造型设计不仅具有肆意彰显的特别的表征,而且会使人回味,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内在的蕴涵。
好的人物造型设计甚至会提升作品的内在含义以及得到观众的认可,由此,可以深入的认识到,造型设计的内容虽燃不能替代影视剧情,亦或者成为表演内容的替代,但依然具有深刻表意的特征。
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设计,不但可以彰显时代的特征,也可以为所在的时间做上印记,并且在美学的追求和艺术的表现上,随着如今大量影视作品的出品,已经成为评判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关键词:造型设计,艺术追求,大众审美,符号化一引言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影视作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影视作品在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这一诉求上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我们直接的看到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具有非常明朗的直观性和可视性,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设计决定着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最直观的感受,因此人们就会对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从事影视工作的工作人员们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在人物造型设计上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多变和多元化,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有展现力和张力。
在现在出现的各异的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设计的角色化、具体化以及专业化是最为基本的艺术视觉语言,写实造型设计和写意造型设计是当代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的两大创作手法,两者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都有自身的优点,伴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影视工作者们需要将角色塑造的更为立体,人物更加丰满,才能满足观众日益刁钻及专业的审视,并且成为观众满意并且买单的影视作品,这样,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才能获得更大的认可。
中国影视剧中厦门城市形象的传播
论中国影视剧中的城市形象传播——以厦门影视剧为例作者:李慧指导老师:王佑江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日益进程,一股城市形象建设的潮流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
那么今天的城市竞争,也不再是规模、经济的竞争,更多的是城市文化、城市品位和城市生活的竞争,这就需要城市形象的有利推广和传播。
当今影视剧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已经成为城市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
北京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影视剧的发展也是首当其冲,而厦门作为新兴的国际大都市,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温馨的人文氛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剧组的青睐,偶像剧、悬疑剧、生活剧等各种题材的影视剧都纷纷“光顾”厦门,鹭岛美景屡屡进入观众的视野,厦门如今已成为海峡两岸影视剧取景拍摄的热门城市。
在视觉文化强烈冲击的时代,研究新兴影视基地厦门在电视中的形象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近些年热映的《疯狂的赛车》《云水谣》《一起来看流星雨》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影视剧进行研究,分析厦门的城市形象如何借助影视进行有效的传播,从而促进厦门的城市品牌建设,充分向世人展现出休闲度假之都厦门及日益国际化的形象。
一、研究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每天都要接受各种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那么影像就成了这个社会消费的主流,而电影电视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的高度结合,所展现出来的影视不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工具,通过在影视中植入城市文化和形象,可以实现城市文化形象的高效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认识了影像中的城市。
像国外的纽约、伦敦、巴黎,国内的北京、上海、重庆、以及香港、台北等城市都在影视制作上精心设计自己的城市形象,通过热映使城市形象植入每个人心中,使我们了解认识它们,不仅城市得到了推广和营销,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相比之下,厦门的影视剧就显得边缘隐蔽些了,厦门是一个国际性旅游城市,然而所拍摄的影视剧中却没有更多的呈现出它独特的形象。
因而,通过影视剧的制作对城市形象进行营销,传播美好的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成了厦门影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了。
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评选获奖作品内容研究类一等奖1
第十四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评选获奖作品内容研究类一等奖1.《中国电视农村节目的困境与突围》作者:李兵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2.《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做到“三品合一”——以江苏广电总台全媒体系列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为例》作者:陈辉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3.《话语结构的交叉与重组——<华广快乐EZGO>节目形态探析》作者:赵志刚、柳林岚、周均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学会荐4.《素人真人秀如何打造现象级节目》作者:王永连安徽省广播电视协会荐5.《善用数据新闻创新报道方式》作者:石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荐6.《失衡的天平——当前传统媒体在案件报道中的若干问题》作者:王宝卿中央电视台学会荐7.《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创新路径分析》作者:张文佳、田青春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协会荐8.《对城市形象的再书写——纪录片<百年南京>创作谈》作者:朱建宁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学会荐9.《求真求实:城市广播求证新闻的实践和思考》作者:陶廷龙宁波市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10.《抢抓反暴恐传播先机》作者:张福欣、徐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协会荐11.《生命伦理类电视节目的新闻伦理研究》作者:王占宏河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二等奖1.《新与优:电视栏目的版权驱动力辩证分析——以<大王小王>为例》作者:余华、姜歆远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荐2.《从知行合一上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作者:顾亦兵武汉广播电视学会荐3.《运用电视问政新形态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作者:胡桂林中广联合会城市广播电视台工作委员会荐4.《广播电视外宣节目的受众定位》作者:罗成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5.《用镜头展现“口述历史”的魅力》作者:赵京梅北京市广播电视协会荐6.《“互联网+”时代<百家讲坛>该如何创新》作者:苑文刚中央电视台学会荐7.《有车必有辙花开自有因——浅析<我是歌手>的制胜之道》作者:高菲中广联合会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荐8.《让新闻更有力量》作者:丁杨明宁波市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9.《后选秀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模式》作者:郭肖华厦门市广播电视学会荐10.《用新文化史的方法研究广播史》作者:高铁军中广联合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荐11.《文化类视听节目如何适应融媒体环境》作者:秦瑜明、林宸西中广联合会广播电视研究发展委员会荐12.《中国电影缺五种故事》作者:李亦中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荐13.《文化益智类节目的理念及功能探析——以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为例》作者:李荣、郝飞婷陕西广播电视学会荐14.《<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特色浅析与创新探讨—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为例》作者:王清江、杨晓英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协会荐15.《浅析广播问政节目创新——以<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为例》作者:申焱成都市广播电视协会荐三等奖1.《文化折扣与国际传播》作者:石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学会荐2.《传统媒体热线新闻的创新路径:信息整合和媒介融合》作者:谢先进北京市广播电视协会荐3.《让典型人物报道“动”起来》作者:唐务逊大连市广播电视协会荐4.《当代中国传媒语境下电视新闻编辑与观众的收视需求》作者:文红山西省广播电视协会荐5.《试论情感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暴力”》作者:刘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协会荐6.《新媒体背景下突发事件报道的创新路径》作者:邓晓芳山东广播电视协会荐7.《论广播新闻的发现》作者:尚晓光吉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8.《试论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作者:张雪中广联合会对外广播宣传工作委员会荐9.《试论大型晚会主持最佳状态培养》作者:羊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协会荐10.《新传媒环境下广播运营新态势——以甘肃都市调频为例》作者:赵燕甘肃广播电视协会11.《论媒体公信力建设与新闻专业精神重塑》作者:金跃华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学会荐12.《融媒体语境下对农广播普法节目传播之问题与对策——以<举案说法>为例》作者:康乐中广联合会对农广播宣传工作委员会荐13.《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建设——以青岛新闻广播为例》作者:王丽君青岛市广播电视协会荐14.《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实践中“两种话语”现象辨析》作者:朱天、姚婷中广联合会西部学术研究基地荐15.《地方媒体如何报道突发性灾害——以抚顺广播电视台抗洪救灾报道为例》作者:刘薇辽宁省广播电视协会荐16.《国共合作抗战背景下抗战广播宣传的特点及其作用》作者:哈艳秋、张帆中广联合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荐17.《地方广播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作者:魏玉玺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18.《多板块设置多元素表达—浅议城市电视台“联播”编排模式的拓展路径》作者:陈斌安徽省广播电视协会荐19.《影视民族学视角下的安多藏区新闻传播发展方向探析》作者:斗拉加青海省广播电视协会荐新媒体研究类一等奖1.《新媒介生态下广播媒体的生存逻辑探析》作者:宫承波、田园中广联合会广播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荐2.《强化平台意识传播主流声音——“荔枝新闻”客户端的探索和思考》作者:卜宇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3.《关于对台广播走向媒体融合的几个问题》作者:郭红斌中广联合会对台港澳广播节目委员会荐4.《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创新策略》作者:李静深圳市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荐5.《试析传统媒体如何打造微信评论》作者:盛玉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学会荐二等奖1.《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实证研究》作者:周宇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荐2.《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中的版权问题研究》作者:王昆伦中广联合会广播版权委员会荐3.《对台广播的媒体融合路径》作者:邹志伟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学会荐4.《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使用网络语言探析》作者:周晶北京市广播电视协会荐5.《城市台网络新媒体发展历程与探索》作者:林小勇厦门市广播电视学会荐6.《融合元年:央视新媒体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张腾之中广联合会广播电视文艺(栏目剧)工作委员会荐7.《新媒体格局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作者:虞国芳、卫莹、朱旭红安徽省广播电视协会荐三等奖1.《国际主流媒体的融合战略分析》作者:黄廓、姜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学会荐2.《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推进现代传播》作者:雷喜梅武汉广播电视学会荐3.《媒体融合形势下传统媒体的突围》作者:左光瀚河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4.《试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作者:牟彦彦中央电视台学会荐5.《融合传播是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作者:张志军、贾永、杨力科河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6.《社交媒体使用与身份认同研究:以“皮村”乡城迁移者为例》作者:王锡苓中广联合会高校传媒研究基地荐7.《浅析“新型主流媒体”之构建》作者:郑甦福建省广播电视协会荐8.《促进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三件法宝》作者:张亮吉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9.《社交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微博为代表展开讨论》作者:武楠中广联合会高校传媒研究基地荐媒体经营研究类一等奖1.《广播电台媒体融合的版权问题与策略研究》作者:扎西顿珠、董启宏、李明等中广联合会广播版权委员会荐2.《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模式与生态系统考察——兼论央视纪录频道的产业实践》作者:张国涛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荐3.《站在IP的风口,广电媒体能做什么?》作者:刘星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二等奖1.《数字付费电视产业的市场环境及平台的发展战略分析》作者:刘保平中广联合会数字付费频道工作委员会荐2.《大数据与小数据的融合共生——节目生产、营销与评估的一种新思路》作者:郑宇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学会荐3.《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渠道创新——江苏广播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思考和探索》作者:黄信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4.《大数据与“微”营销——社交媒体大数据对电影营销的若干新拓展》作者:司若中国传媒大学荐5.《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的主业与副业》作者:信险峰吉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三等奖1.《浅谈全媒体环境下版权管理和交易》作者:李登清、李佺、许玲中广联合会电视版权委员会荐2.《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生存与发展》作者:尚焕霞山东广播电视协会荐3.《确立基于受众关系需求的广播媒体新价值》作者:刘星河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学会荐4.《电视媒体的广告智能识别需求和实现探讨》作者:陈定球、孙彦沙、李小旦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5.《跨界融合谋变破局——新环境下城市电视台经营策略分析》作者:谭春鸿广州市广播电影电视学会荐6.《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理论的云视机场频道经营环境分析》作者:李倩云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决策管理及其他研究类一等奖1.《顺应时代要求走融合发展之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媒体融合实践》作者:王庚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学会荐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播发展研究》作者:王求、王渝新、樊璇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荐3.《台湾广播受众分析与对台广播发展战略》作者:王磊中广联合会对台港澳广播节目委员会荐4.《中央厨房:媒体融合视域下城市广电的新闻生产体制建设》作者:陈韵强、赵亚光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5.《受众视角的军事广播融合发展策略》作者:刘洪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学会荐6.《宣传、商业与艺术的三驾马车——中国当代电影主持变迁研究》作者:张磊中国传媒大学荐7.《关于电影产业升级的若干关键词》作者:厉震林中国电影文学学会荐8.《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新的时代背景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思考》作者:马来顺河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二等奖1.《媒体融合的梦想如何照进现实》作者:任志宏山西省广播电视协会荐2.《政务微博的发展与公务员群体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作者:邹驯智、臧海群中广联合会媒介素养研究培训基地荐3.《融合力评估在广播电视宣传管理中的作用》作者:戴松、苏进跃湖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广播发展探析》作者:王宇、孙鹿童中国传媒大学荐5.《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作者:石长顺、梁媛媛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荐6.《新媒体生态下县级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之路》作者:孔莉中广联合会城市广播电视台工作委员会荐7.《北京电视台的新媒体发展之路》作者:秦新春北京市广播电视协会荐8.《创新与融合:深挖精挖两会富矿》作者:周文力、刘红明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9.《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应急平台构建研究》作者:李冶陶、何涛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荐10.《互联网时代提高我省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传播力研究》作者:段瑛、杨文珺、谭开燕云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三等奖1.《探析大数据时代收视率调查体系的创新与优化》作者:汤天甜、江红春重庆广播电视协会荐2.《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现状及展望》作者:李志艳、程守法山东广播电视协会荐3.《电视媒体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构想》作者:李晓红、李逸群陕西广播电视学会荐4.《“互联网+”时代媒体的责任坚守》作者:江燕河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5.《新形势下传统大众媒体存在问题及节目监管对策》作者:赵洁福建省广播电视协会荐6.《“向台湾报道台湾”——涉台报道的三个命题》作者:王晓萌福建省广播电视协会荐7.《豫剧电视剧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李丽河南省广播电视协会荐8.《2014年度电视综艺节目网络影响力竞争分析》作者:王莹中央电视台学会荐9.《文化类节目的公益坚守与市场突围》作者:黄永文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10.《移动互联时代的广播受众生态以及应对思考——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广播受众调研报告》作者:吴向阳、樊晓峰、塔娜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协会荐11.《反思与重构:法定许可制度下的付酬机制——兼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五十条》作者:刘东升、李德利中广联合会电视版权委员会荐12.《从生活方式与审美心理看城乡观众的收视取向》作者:曾学远江西广播电视协会荐13.《扎根基层探索“走转改”长效机制——天津农村广播在基层建立采访实践基地的实践与思考》作者:邢小军、王峙、张洪霞中广联合会对农广播宣传工作委员会荐。
影像细读分析电视剧《金粉世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影视剧是我国社会大众能够主动接受与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媒介,拥有着通俗易懂、“声像”并茂、情感体验与形象生动的特征与特点,是我国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最为有效的数据宣传工具。
在实践层面上,电视剧拥有着受众多元、覆盖面广的优势,并且我国有线电视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人口覆盖率约为87.23%,其中电视剧在电视节目播出中所占份额最高,约为65.94%。
在我国城市形象宣传的层面上,我国相关学者及专家并未将传播媒介从营销策略中分离出来,因而在电视剧学术研究时,对城市形象的研究仅仅局限在社会学与伦理学的层面上,笔者在深入研究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后,竭力拓展理论研究范畴,创新性地提出城市形象宣传的理论研究方向,从而将营销理论与传播学进行深入的融合,以此推动我国城市形象宣传的发展步伐。
一、影像细读分析的理论内涵影像细读分析是植根于影视作品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能够帮助学者从频率、显隐性、镜头、位置等层面分析影视作品中的城市形象。
在具体的分析手段及方法上,影像细读分析主要有(1)频率分析:主要分析所有与影视城市形象相关的内容在作品中出现的次数与频率。
(2)语言分析:重点分析与地方或城市相关的方言、俗语及俚语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效果、方式及频率。
(3)镜头分析:着重分析影视作品中城市色彩及基调的运用方式及出现频率与效果。
(4)位置分析:关注影视作品中与城市形象相关的元素,是否出现在高潮、结尾或开头的位置。
(5)情节吻合测量:即分析与城市形象相关的情节和内容的联系程度。
(6)音乐分析:主要分析影视作品中与城市文化、形象及年代相关的歌曲配乐及出现的方式、频率及效果。
通过影像细读分析,能够将城市形象在影视剧中的各种影响因子、表现因子及呈现形式,从作品中抽离出来,使其得到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的分析,从而使理论研究更富针对性、实效性与有效性。
余春莉认为影像细读可以将影视作品进行解构与重组,并使其中的影响因子得到鲜明的具象化,所以,在影像细读分析中,需要考虑到情感因素、氛围因素、主题因素等影响因子,才能更有效地探析出影视作品的营销与宣传价值。
一部影视作品如何带火一座城
一部影视作品如何带火一座城当艺术的光影照亮丰富多彩的城市,城市表达就有了灵动鲜活的出口。
从开年爆款剧集《狂飙》带火取景地广东省江门市,到《去有风的地方》让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成为旅游热搜榜上的“世夕卜桃源”,再到如今的综艺节目《澳门双行线》中的地标打卡热兴起……近年来,影视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年轻人正从影视剧中寻找旅游目的地的答案。
借助影视IP赋能,文旅融合正成为众多城市吸引游客的新方式。
“影视+文旅”多元融合,带来诸多想象空间2023年开年,伴随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云南省成为春节假期旅游市场的首匹黑马。
这部被称为“云南旅游宣传片”的影视剧扎根于云南古朴宁静的自然风光,展现了极具诗意的叙事空间,在引发收视热潮后,也为云南文化旅游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去有风的地方》带动大理白族自治州文旅热潮,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了219%。
热播影视剧的巨大带动效应成为重要的催化剂,驱动城市文旅消费,实现了“剧”“地”的双赢共生。
在影视IP与文旅行业的多元融合中,城市成为创作与现实的交汇点。
影视作品通过可辨认的城市空间,塑造出了影像叙事独特的新内涵和新视界,迸发强大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
5月8日,在云南大理召开的2023云南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系列活动中,云南省文化馆数字文化中心主任、《出发趣云南》总导演王凡分享了他的思考:“文旅工作者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地方文旅工作就是在地方讲故事,在地方感知、梳理、创作。
”“影视+文旅”的融合,发源于因地制宜的独特城市风韵。
每一部类型剧的取景选址,都离不开对城市气质与风俗的综合考量。
譬如东北之于《漫长的季节》,重庆之于《沉默的真相》,大理之于《去有风的地方》。
因地制“剧”,影视IP内容对城市、乡村的审美空间进行重塑,让作品中体现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人们也逐渐不满足于荧屏上的美景,而是选择亲身走进影视作品构建出的奇妙异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与版权
―6―
c h u a n b o y u b a n q u a n
浅析影视剧对城市形象传播的作用
——以山西影视剧与山西城市形象传播为例
□陈亚君
摘要现城市形象的高效传播。
本文主要选取山西影视剧与山西城市形象传播为例,试浅析相关影视剧对城市形象传播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形象;形象传播;影视剧;山西影视剧;山西城市形象传播作者:陈亚君,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城市形象,通俗而言就是一座城市给人的整体印象和感受,包括道路交通、旅游景点、风土人情、文化氛围、市民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建筑风格等都是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的基本要素。
影视剧凭借其多种传播符号的完美融合对城市形象传播发挥了强大的功效,城市形象传播借力于影视剧,对扩大传播效果起到了“于无形处胜有形”的优势效应。
其中,影视剧对城市形象传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美化城市形象,提升知名度
影视剧的取景、拍摄、剪辑、制作都是经过导演精心选景,摄影师巧取角度,美工细致剪辑层层把关,层层审查完成的,对景物和场景的再现尤其是对自然景观的拍摄往往能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
镜头下神秘奇特的人文景观、风格迥异的现代建筑、闲适自在的市民生活,镜头下的种种略去了城市的瑕疵,提升和美化了城市的内外形象。
现在提起山西,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和器宇轩昂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大院联系在一起,这不得不归功于《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走西口》中“大院意象群”的展示。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地域特色,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创新就是要挖掘“人无我有”的东西,打造“文化品
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
百年来,晋商的兴盛给山西人
民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
“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商业道德和商业精神就是典型的晋商精神,这是晋商文化的核心,也是山西的特色文化。
山西抓住“晋商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特色,拍摄多部相关题材影视剧,使晋商文化、晋商精神誉满全国、名扬四海。
2004年,山西电视台拍摄的七集电视纪录片《晋商》对晋商商业文化和精神的精髓以及晋商辉煌的历史做了全景式地再现,随后又相继推出了《乔家大院》、《白银谷》等,直接引爆了全国“晋商文化”的火热。
三、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文化产业链
除了挖掘晋商文化,山西还注重开发文化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子。
2001年创办的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I ),用时尚现代的影像来捕捉这座具有古色古韵的古城的风姿,使得这座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顿时生动起来。
如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有13个年头,已发展成为山西省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强势文化活动。
不仅如此,通过《晋文公传奇》、《北魏冯太后》、《杨家将》、《大槐树》等历史剧的播出,山西人走出去进行自我推销,到港澳、北上广等大都市,举办“华夏文明看山西”,宣传山西的精品文化。
同时出版发行了大量与影视剧相关的报刊书籍、C D 、影视插曲等,这些文化产品与文化宣传活动连为一体合力开拓山西文化产业。
四、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发展
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乔家大院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游客的数量有限,最多时每天也仅有两千多人。
2006年初,央视一套播出了电视剧《乔家大院》,在收视狂潮的背后也直接引爆了乔家大院乃至整个晋商大院的旅游市场,反过来可以说是“大院旅游”成就了这部电视剧超乎想象的叫卖效果,从此山西的“大院旅游”发展红火。
据统计,2006年和2007年的门票收入超过3000万元。
山西祁县最多的一天接待上万名慕名而来的游客,创下近几年同期最高纪录。
2006年3月乔家大院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门票收入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近3倍,山西省祁县旅游出现旺季,门票大涨,甚至迎来了该地历史上的旅游高峰。
与此同时,周边的旅游景区包括平遥古城、绵山等地的游客也倍增,不仅如此,附近的旅馆和饭店几乎爆满,周边农民餐饮业也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总之,把影视剧应用于城市形象的传播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尚处于摸索前进阶段,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影视剧拍摄、城市形象宣传等实践中都有待于继续借鉴方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前进。
虽然这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影视艺术的成熟和城市传播理念的日臻完善,这一模式必会取得良好的成果和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 ].
[2]周晶.电影外景地的旅游吸引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
[3]张鸿雁,刘湘萍.品牌城市[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4]朱玉明,尹清忠.城市形象提升的理论与实践——以济南市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4).
[5]成朝晖城市形象的认知与表述[]新美术,(6)[6]陈柳钦城市形象的内涵、定位及其有效传播[]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4P P .J.2008..J.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