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第五版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吉林财经学校电子教研室《电工基础》学科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为保证教学的规范性及计划性,本着及时反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随着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原则特指定本课程标准。
要求授课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1.体现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知识、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2.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特色.3.吸收了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充分考虑中专学校的教学实际,力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
4.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提高应用能力的实验.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常用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熟悉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3。
实际电路的分析以及故障排除。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
能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3.具有查阅手册等资料的能力;4.能处理电器及电工设备的简单故障。
(三)思想教育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态度;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4。
教学中要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电子通用课件《电工基础(第五版)》
实验七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仿真
实验八 短路故障仿真与分析
实验九 负荷频率控制仿真
习题与解答
基础知识习题
总结词
考察基本概念和原理
详细描述
这部分习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电工基础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电路的 基本组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交流电与电机习题
总结词
涉及交流电和电机应用
详细描述
这部分习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交流电和电机应用的理解,包括交流电路的分析、三 相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等。
在磁场中,磁场力沿任意闭合 曲线的线积分等于穿过该曲线 所围面积的电流代数和乘以真 空磁导率。
电路元件
电阻器
电阻器是一种阻碍电流的元件, 其特性可以用欧姆定律描述。 电阻器的单位是欧姆。
电容器
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元件, 其特性可以用电容器的充放电 过程描述。电容器的单位是法拉。
电感器
电感器是一种储存磁能的元件, 其特性可以用感抗描述。电感 器的单位是亨利。
电力系统与安全用电习题
总结词
结合实际,强调安全用电意识
详细描述
这部分习题结合实际电力系统,考察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整体理解,同时强调安全用电意识,如防触电、接地保护 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三相交流电的应用
三相交流电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 和家庭用电等领域,如电动机控制、 输电线路等。
电机及其控制
电机的定义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系统中。
电机的分类
电机可以根据工作原理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根据用途可分为发电机和电动机。
电机的控制
电机的控制可以通过各种控制器实现,如调速控制器、启动控制器等。控制器的功能是根 据实际需求调节电机的输入电压或电流,以达到调节电机输出转矩、速度或位置等参数的 目的。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电工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和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感应、欧姆定律、功率因数等基本概念和定律;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及其特性;掌握简单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掌握电气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电路配置;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操作中的安全和规范;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路分析基础: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了解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
2. 复杂电路:掌握电阻并联和串联的规律,能够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和分析;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感。
3. 交流电路:掌握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交流电路的计算和分析;了解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进行功率因数的补偿。
4. 电气设备与安全:了解常用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注重电气安全操作,遵循电气安全规程;掌握电气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 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验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学时:96 学分:6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电工基础》是机电技术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但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把重点放在后续专业课有用的知识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专业课的紧密联系。
通过《电工基础》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工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电工工作方面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1.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第一节电路⑴电路的组成⑵电路的三种状态⑶电路图第二节电阻⑴导体的电阻⑵导线与绝缘材料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4)电阻器第三节电流⑴电流的形成⑵电流的大小及方向第四节电压(D电压的大小⑵电压的方向第五节欧姆定律⑴部分电路欧姆定律⑵全电路欧姆定律第六节万用表⑴指针式万用表⑵数字式万用表第七节电阻的测量⑴伏安法⑵电桥法第八节电功和电功率⑴电功⑵电功率⑶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直流电路第一节串联电路⑴电阻的串联⑵电压表第二节并联电路⑴电阻的并联⑵电流表第三节混联电路第四节电路中电位的计算⑴电路中各点电位⑵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⑶电位与电压的关系第五节基尔霍夫定律⑴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⑵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⑶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⑷支路电流法第六节叠加原理第七节戴维南定理⑴二端网络⑵戴维南定理第八节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⑴电压源⑵电流源⑶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第三章电容器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⑴电容器⑵电容器的种类、主要参数和型号命名方法⑶电容⑷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第二节电容器的选用与连接⑴电容器的选用⑵电容器的串联⑶电容器的并联第三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⑴电容器的充电⑵电容器的放电⑶电容器的电场能量第四章磁场与电磁感应第一节磁场⑴磁场的产生⑵磁场的方向与磁感线⑶电流的磁场第二节磁场的主要物理量⑴磁通⑵磁感应强度⑶磁导率⑷磁场强度第三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⑴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⑵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第四节铁磁物质⑴铁磁性物质的磁化⑵磁化曲线⑶磁滞回线⑷铁磁性物质的分类第五节电磁感应⑴电磁感应现象⑵电磁感应定律⑶感应电流的方向第六节自感⑴自感现象⑵自感系数与自感电动势⑶自感现象的应用与危害(4)电感线圈的磁场能量第七节互感⑴互感现象⑵互感系数与互感电动势⑶同名端的意义及其测定第八节磁路欧姆定律⑴磁路⑵磁路的基本物理量⑶磁路欧姆定律(4)磁路中的基尔霍夫定律第九节涡流与磁屏蔽⑴涡流⑵磁屏蔽第五章单相交流电路第一节交流电的基本概念⑴交流电的产生⑵交流电的物理量第二节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⑴解析式表示法⑵波形图表示法⑶相量图表示法第三节纯电阻电路⑴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⑵电阻元件的功率第四节纯电感电路⑴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⑵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⑶电感元件的功率第五节纯电容电路⑴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⑵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⑶电容元件的功率第六节RLC串联电路⑴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⑵电压三角形⑶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⑷阻抗三角形(5)RL串联电路及RC串联电路⑹RL串联后与C的并联电路第七节正弦交流电路功率⑴瞬时功率⑵有功功率(平均功率)⑶无功功率⑷视在功率⑸功率三角形⑹功率因数⑺功率因数的提高第八节串联谐振电路⑴谐振条件⑵谐振的特点⑶谐振的应用⑷谐振的选择性第九节电阻、电感与电容的并联谐振电路(I)RsL、C并联谐振电路⑵R、L与C并联谐振电路第六章三相交流电路第一节三相交流电源⑴三相交流电路⑵三相交流电的特点⑶三相交流电的产生(4)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第二节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⑴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⑵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第三节三相电路的功率第七章安全用电第一节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基本安全常识⑴电流对人体的伤害⑵安全电压⑶安全间距(4)安全用具⑸安全色第二节人体触电方式与急救措施⑴人体触电原因及预防⑵人体触电方式⑶触电急救第三节安全用电措施⑴安全用电组织措施⑵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第四节防雷、防火与防爆⑴防雷⑵防火、灭火与防爆本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要求更侧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30 (2)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工工具的使用和基本电器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电工工作的基本技能,理解电工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电工工作。
2. 课程大纲2.1 电路理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奥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特点2.2 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名称和用途•电工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电工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3 基本电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开关、插座、灯具等电器设备的安装方法•电器设备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安全维护电器设备的注意事项3.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程的理论部分通过讲授相关概念和原理,并辅以实际案例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程的实践部分将学生组织成小组,在指导下进行电工工具的使用和电器设备的安装、维护与故障排除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评价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 期末考试:覆盖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考试。
5. 课程资源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下资源将提供给学生: - 电工工具和测量仪器 - 电器设备和配件 -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目6. 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才能顺利完成本课程: - 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 - 具备基本的电路图解和电子元件识别能力 - 具备安全操作电工工具和设备的意识和能力 -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7. 参考资料•《电工基础与实践教程》•《电力工程基础》•《电工技术与装置》以上就是《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的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电工领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日后从事电工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基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并为后期技能素质课程《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理论基础知识,为后期技能素质课程《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经实习即可胜任电气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2)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以及电路的暂态分析;(4)掌握磁路等理论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从实际的工作中抽象出理论并解决工程问题;(2)学会使用常用电工仪表。
3.素质目标(1)遵守操作规程,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2)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习惯;(3)养成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4)养成吃苦耐劳、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动脑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合作的能力;(7)具有较高的学习创新能力;(8)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心;(9)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三、参考学时64四、课程学分4五、课程内容和要求1.教学方法(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这部分的课程重点是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基本教学方法是多媒体结合板书,并利用云空间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外辅助教学。
(2)电路的分析方法,这部分课程的重点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以及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难点是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以及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电工基础课标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五、编写思路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适应“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施需要,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对电工技术的专业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尽力体现“简单、实用、够用、定性为主”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
六、课程教学项目名称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资源建议课时项目一认识电路认知电阻、电流、电压等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物理量。
电工基础(第五版)
电感元件
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中,电压超前电流90度相 位,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等于感抗。
电容元件
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中,电流超前电压90度相 位,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等于容抗。
04 三相交流电路
三相电源及其连接方式
三相电源的星形连接
将三相绕组的末端连接在一起,作为中性点,各相绕组的始端引 出,作为三相电源的三根相线。
详细描述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对于电路中的任何节点或封闭面,流入的电流总等于流 出的电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则指出,对于电路中的任何闭合回路,沿回路绕行 一圈的电压降总和为零。
叠加定理
总结词
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分析的重要定理,它指出在多个独立源 共同作用下,任一支路的响应等于各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该 支路产生的响应之和。
变压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
额定容量
变压器正常工作时的视在功率 。
运行特性
包括效率特性、外特性、调整率 和负载特性等,描述了变压器在
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06 电动机及其控制
电动机的种类和结构
交流电动机
分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 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 便。
伺服电动机
具有快速响应和高精度的特点, 常用于需要精确控制的位置和 速度控制系统。
如果三相负载的阻抗相等,则称为对 称负载;如果阻抗不等,则称为不对 称负载。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三相负载的首尾顺次相连,形成闭合 三角形,各相负载的首端分别连接到 三根相线上。
三相电路的功率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电路中实际消耗的功率, 用于转换和利用电能。
电路中交换的功率,用 于维持磁场和电场。
视在功率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授课班级: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仪表、工业机器人、电梯技术授课形式:讲授、实训授课地点:教室、电工技能岛、电子实训室、仿真教室授课课时:2学期,共72课时,每周2课时授课教师:(预计1人)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本课程是《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坚持中职性,体现中职人才培养的特色中职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
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
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 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 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基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地呈现。
《电工基础》第五版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由电气自动化技术教研室与威海华瑞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执笔:董海萍审核:王浩刘华制订时间: 2015年6月18日修订单位:工业技术系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面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总学时108学时学分6学分对象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学期 1授课形式采用一体化授课;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践课60学时一、课程定位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发展急需控制技术等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3年7月,山东省政府提出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确定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把胶东半岛作为一个经济板块统一规划和建设,使之成为面向日、韩及欧美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围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以西门子现代工控设备为基础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对传统电气设备自动化改造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的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管理、维护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电工基础》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电路基本知识为基础,为专业的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必备的实践技能,是电类专业实践体系的基本技能模块之一。
本课程是从事电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必须拥有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在以强化电气设备改造与维修、电子线路设计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等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主干、基石的地位。
前导课程:物理后续课程:检测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变流变频技术应用,自动1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二、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电路故障处理、实践操作规范、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基本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精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学习领域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具与仪器仪表使用、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电路识图与分析、电器器件检测与识别、电气线路安装与应用、电器设备检修与调试等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职业道德、6S标准化管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轨道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结合职教学生的特点,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需要,以8个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设计了8个主题教学单元,将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分解到8个难易不同的项目中,融教、学、做于一体。
通过“一做、二讲、三练、四评、五拓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一做”,指项目制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制作,培养技能,形成感性认识,并将安全生产、现场“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融入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二讲”,指相关知识学习。
教师针对本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项目制作中相关的其他方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对制作的项目形成理性认识,掌握相关知识点和相关方法。
“三练”,指技能训练。
针对本教学单元要求掌握的技能、必备的态度(敬业态度、团队协作、安全生产,“6S”管理等),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四评”,指考核评价。
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对学生完成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考核学生安全生产、现场“6S”管理等职业习惯和规范,而且还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资料检索、实训报告撰写和答辩能力。
“五拓展”,指拓展提高。
一是针对本教学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二是针对本项目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与练习,三是针对本教学单元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产品等进行介绍。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总目标学生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各模块目标模块 1 直流电路分析(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路的组成、状态及电阻的概念和与温度的关系;2.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电压的计算公式,欧姆定律;3.理解电动势、电位的概念。
4.掌握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
5.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6.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戴维南定律。
(二)技能目标1.具备连接电路的能力。
2.具备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的能力。
3.具备分析直流电路特性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进一步认识电工元器件及导线特点。
2.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电路的能力。
模块 2 交流电路分析(一)知识目标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振幅、角频率、初相位。
3.理解交流电的周期、频率、有效值、相位与相位差等概念。
4.掌握正弦交流电流、电压的表示法 (解析式、波形图等)。
5.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交流特性。
6.掌握 RLC 、RL、RC 串联电路与了解 RLC 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理解阻抗与相位角的物理意义。
7.了解RLC 串联谐振电路与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概念。
9.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10.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11.掌握对称三相负载 Y 联结和△联结时,负载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12.掌握对称三相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技能目标1.具备使用示波器观察正弦交流电的能力。
2.具备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等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公式、图象等形式表示正弦交流电。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对电气技术类、电子技术类和自动化类相关专业开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上述各专业第一门电类课程。
因而是最重要也是最先行的职业基础课,是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课程作用:本课程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用电工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本课程为电类各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本课程为电类各专业的后续课程,包括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能力基础。
(3)本课程以供用电系统运行操作岗、过程检测仪表、控制仪表安装、检修和维护岗、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维护岗为工学结合平台,融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为一体,使电类各专业学生,开始接触电专业课程时就形成良好的重实践、重技能、重工程应用的理念和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等职业素养。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坚实的基础。
1.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开发基于面向电气技术类、自动化类、电子类等多个电力类专业开设的《电工基础》课程。
根据以上各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为载体,以真实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各知识模块学时分配上既考虑电气技术类、自动化类、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
确定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重点放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
通过教学要实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方面的教学目的,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相量、相量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感抗、容抗的概念。掌握RL、RC串联电路的分析,阻抗、阻抗三角形和电压三角形的概念。掌握RLC串联电路的分析,阻抗、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功率三角形的概念;
掌握线性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8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
掌握全电路欧姆定律。
能用全电路欧姆定律分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掌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能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关系分析计算简单电路。
掌握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和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的方法。
了解不平衡直流电桥的应用。
《电工基础》第五版课程标准
———————————————————————————————— 作者:
———————————————————————————————— 日期: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由电气自动化技术教研室与威海华瑞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执笔:董海萍
审核:王浩 刘华
制订时间:2015年6月18日
掌握载流直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电磁力方向的判断。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掌握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了解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
16
第五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理解正弦量的两种表示方法:解析式、波形图;
掌握正弦量的频率、角频率、周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弦量的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初相位、相位差的概念,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
能用直流电桥正确测量电阻。
第三章
复பைடு நூலகம்直流电路的分析
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
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理解等效变换的概念;
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理解两种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掌握支路电流法。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和条件。
24
第四章
磁场和电磁感应
了解磁场的概念,磁现象的根源,磁力线的性质,载流直导线和载流螺纹管周围的磁场。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导率、磁场强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单位,了解全电流定律的内容。理解磁场对载流直导体的作用力及平行载流直导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计算公式;
前导课程:物理
后续课程:检测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用,变流变频技术应用,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电子仪器仪表使用、电路故障处理、实践操作规范、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基本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精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体目标按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具有辨明是非能力,诚实守信并快乐工作与生活;
5.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有一定的的实践教学内容,但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把重点放在后续专业课有用的知识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使每一教学内容有具体的目的、明确的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专业课的的紧密联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
(二)方法能力
1.独立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提高;
3.善于观察、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并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4.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三)社会能力
1.具备符合电气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严谨精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一)专业能力
1.能够运用万用表、晶体管测试仪等仪器设备,完成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检测,能够正确选择元器件;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
3.电子电路的识图与绘图能力,具有一定的电路设计能力;
4.具备对电子电路分析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常见的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具有完成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等能力。
修订单位:工业技术系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面向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总学时
108学时
学分
6学分
对象
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
开设学期
1
授课形式
采用一体化授课;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践课60学时
一、课程定位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发展急需控制技术等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03年7月,山东省政府提出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确定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把胶东半岛作为一个经济板块统一规划和建设,使之成为面向日、韩及欧美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围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以西门子现代工控设备为基础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对传统电气设备自动化改造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的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管理、维护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电工基础》是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电路基本知识为基础,为专业的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必备的实践技能,是电类专业实践体系的基本技能模块之一。本课程是从事电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都必须拥有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在以强化电气设备改造与维修、电子线路设计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等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主干、基石的地位。
2.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
参考课时
第一章
电路基础知识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了解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理解电动势、电能的概念;
掌握电压、电流、电功率的概念,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了解导体电阻的计算,电阻元件、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