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深受其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一、外贸受挫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下降,国际贸易活动受到冲击。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对外贸易依赖度较高。
因此,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大量海外订单减少甚至取消,中国的出口额大幅下降,外贸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这对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二、金融体系动荡全球金融危机破坏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揭示出金融监管的缺陷和金融机构的风险。
中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金融体系动荡的挑战。
危机爆发后,中国的股市受到较大冲击,股市崩盘导致中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同时,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也重新被关注,需要加强监管措施以防范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三、投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保持谨慎态度。
这使得中国的投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危机过程中,许多外国投资企业撤离中国,同时,国内投资者也对投资冷静观望。
这导致了中国的投资信心下降,投资活动受到抑制,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国内需求稳定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贸和投资构成了困扰,但危机也催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稳定国内需求。
这包括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
通过刺激内需,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相对稳定,缓解外部压力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五、加速结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意识到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中国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出口和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消费驱动的转变。
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推动中国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面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国际合作机遇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许多挑战,但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是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
在美国,银行给信誉等级极低的借款人提供吸引人的贷款,通过将此类贷款打包并转售给巨头投资银行等方式转移债务风险,使得风险最终传递给所有金融机构和全球市场。
因而,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量债务违约、市场崩溃、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等问题。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1.贸易受挫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中国的出口贸易也难以幸免。
其次,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国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的对外出口呈现下行趋势。
2.外资流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资金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投资人更容易平衡自己的投资组合,从而导致外汇流出。
对此,中国不时利用外汇储备等政策对冲这一风险,以确保资本的稳定流入。
3.股市变动全球金融危机也导致各国股市的大幅波动。
中国的股市同样受到了影响,A股市场的崩溃导致了投资人的恐慌,从而暴露出中国股市高估值的弱点。
4.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财经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虽然中国政府在危机时期扩大了国内需求、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鼓励政策的效率等措施,但是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和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进口和消费贡献相对较小,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评估。
三、中国面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为保护国内银行和企业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其中,央行通过降低银行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引导银行扩大信贷,从而缓解流动性不足,享受受低利率的贷款。
此外,中央银行还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来支持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稳定。
2.扩大国内需求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下降,为了弥补这一损失,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国内需求的扩大力度。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席卷世界各国,重创国际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呢?1.出口市场的萎缩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国际贸易形势严峻。
我国出口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出口订单急剧下降,一些出口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倒闭等风险。
中国的外贸从2009年开始出现负增长,直到2010年才得以逐渐恢复。
2.投资需求下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国内投资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投资需求下降,多数企业缺乏投资动力,开展新项目的积极性降低。
对于我国地方政府而言,很多地方政府基于债务来获取经济资本,导致其在危机中不得不加速债务发行,后续可能带来影响。
3.金融领域的受挫金融危机本身就是由金融活动引发的,因此金融机构也成为了此次危机的重灾区。
我国的金融领域也受到了影响,股市下跌,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出现波动。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监管、银行信贷等手段稳定了金融市场。
4.对于就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也产生了影响,这一影响从2008年一直延续到2010年。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经历了波动和低迷,企业面临着收缩的压力,企业降低招聘计划,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
5.宏观经济预期的改变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经济环境和预期的改变。
一部分市场参与者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及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资本逐渐外流,推高了汇率。
然而,中国政府的稳定措施和政策调整让经济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
总结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在实践中完善了对经济的掌控和管理,经济在危机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和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挑战也越来越多元化,只有我们不断地接纳变化并做出所需的应对,中国的经济才能更有韧性地走向未来。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不断变动和调整之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中国经济而言,金融危机对其影响是复杂多变的,不仅涉及到经济结构、影响面和发展方向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紧密关联着人民币汇率、内需扩大、对外开放等众多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结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处在十分敏感的阶段,特别是出口型经济在危机之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为了借助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型已经开始。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口增速放缓,国内市场逐渐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出口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二、影响面广泛金融危机除了对中国出口存在较大的影响外,对于国内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因为外需暴跌,许多原本以外向型生产为主的企业被迫大幅减产甚至倒闭。
同时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内也出现了一定的信用危机,导致有些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或者获得贷款的成本大大增加。
三、人民币汇率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他机构都在对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进行关注。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一直在被指责为人民币低估的国家,而金融危机则使得这种指责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为了避免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不得不在危机中采取更加积极的汇率调节政策,包括加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以维护国际贸易的平衡,这也使得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速度比中期汇率预期要快。
四、内需扩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于,本来已经在进行的内需扩大策略被加快了实施。
中国政府相信,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快内需扩大步伐正成为中国政府的主要发展方向。
加快内需扩大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会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而且还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对外开放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所加快,更多海外投资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市场崩溃和经济衰退的事件。
这场危机流行程度之广、影响范围之大,被称为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但中国凭借其政策灵活性和经济实力,成功抵御了这场危机的冲击。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外贸的大幅下滑。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为基础。
然而,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急剧下降,出口市场受到严重冲击。
中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不仅导致许多企业临时停产和倒闭,还造成了大规模的就业压力,失业率上升。
而失业率的上升又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其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由于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和对市场的短期回报预期下降,他们纷纷抛售中国股票和投机人民币贬值。
这导致了中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为了稳定市场和防止资本外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息、提供流动性支持、增加投资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市场的动荡,尽管中国的股市仍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整体上市场较为稳定。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还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许多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为其中一个受关注的领域。
大量资本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导致了市场的繁荣和价格的上涨。
然而,这也引发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担忧。
为了避免局面失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贷和增加土地供应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上涨的势头,维护了市场的稳定。
最后,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由于出口市场的萎缩,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内需的引导和投资的力度。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农村财政支出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内需的扩大,提升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

一
越 突 出
2对投 资 的影 响 。 . 受金 融 传 染 l 削 和 预期 传 染 机 制 的影 响, f J 【 阎 定 资 产 投 资增 速 持续 下 滑 面 对 前 存 在 的 诸 多 确 定 闪 素 和 潜 在 风 险 的经 济 形 势 , 业 埘 绎 济 增 K信 心 普 遍 不 足 , 【 同 际金 融 企 力 J 市场 流 动性 明 足 和 嘣 内银 行 放 贷 趋 谨 慎 等 因岽 , 业 投 资 介 的意 愿 和 能 力 减 弱 3对 进 口贸 易 的影 响 。 同 经 济 埘 外依 存 度 { 高, 出 门 . 我 : } j 进 总 额 已相 于 G1P的 23 ) / . 中荚 罔 、 瞅 、1本等 发 达 同 家 F 和 新 兴 经 济 体 足 我 因 的 主 要 f I 琢 。这 次 金融 危 机 使这 些 阔 家 _F对 n 经济走向衰退或增速欣缓, 从 对 外 求 降 低 , 【 萎 缩 、 时, 进 1 、州 内需求 不 旺 和 颅 期 收 入降 低 等 闲 袭 超 过 l价 格 设 臆 的影 响 ,同 内 『
一
采 取 针 埘 性 措 施 免 公 恐 慌 政 府 保 持 经 济 金 融 政 策 的 一 避 贯 件 , 人 们 对 未来 的预 期 有 一 定 的确 定 件 . 强 对 卜 使 . 加 日内投 资 的心 导和 能 力建 设 免其 受 到 外 部 Y 境 影 响 , 其 能 智 判 断 市 避 d , 使 场 形 势
进 l 开 始 下 降 J也
4 对消 费 的影 响 『 于 围 内 外 经 济 环境 景 气 、 市 低 迷 、 . } 1 股 业 效益 下 滑 、 业 增 加 等 素 , 低 r 民收 入予 期 费增 速 : 失 降 居 贞 消 f 始 放 缓, 些 消 费 热 点 I 娃 降 温, 费 者 信 心 逐 渐 下降 一 一 1 月 消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引言:国际金融危机是指由国际金融市场的问题引发的金融系统崩溃,波及全球各国经济,并对各国的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等产生深远影响。
自2008年爆发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影响不断发酵,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研究。
第一章: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1 金融市场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震荡,投资者信心丧失,股市崩盘、外汇市场动荡、利率偏高等问题相继出现,直接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
中国的股票市场遭遇了巨大的压力,股价大幅下跌,许多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股市成交量锐减,市场流动性降低。
1.2 对外贸易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导致了全球需求的萎缩,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下滑。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国外需求减少,中国的出口遭遇了较大压力,贸易顺差出现明显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内需的下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金融危机导致了大规模失业,劳动力市场紧张,个人消费能力下降,因此对内需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此外,企业面临更为紧张的资金压力,投资意愿也受到了明显抑制,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下降。
第二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2.1 加强财政政策调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
其中包括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公共投资等,以刺激内需,稳定经济增长。
此举对于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强金融体系监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金融市场监管不力,风险管理不到位,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政府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加大了力度,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了市场风险管理,提高了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一章:引言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系统、市场和结构的不稳定而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
2008年,全球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场危机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也是一个重大考验。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章: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出口受损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低迷,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
全球范围内的需求下降,外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如纺织、五金制造等,受到的压力更加巨大。
2.投资受阻金融危机导致资本不流通,资产变现难度加大,对于中国的投资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
外资大量流出,本国投资受到限制,国内为数不多的养老基金和企业也无法获得资金支持,股市暴跌,对国内的投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就业压力增加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生产受到限制,甚至倒闭,导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量劳动力陷入失业状态,其中也包括来自海外的留学生和外籍人士。
同时,中国外贸的下滑也导致劳动力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给就业形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第三章:应对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需要制定一些积极的政策措施,以鼓励消费和投资。
政策可能包括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以支持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提高竞争力针对因为全球性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出口形势不利,中国应在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提高竞争力。
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将有助于企业吸引海外市场的支持,使其更有竞争力。
3.扩大国内市场政府需要通过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来缓解出口市场下滑的影响。
政府应改善对居民的社会福利和就业保障制度,鼓励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应鼓励企业在国内市场中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获得更大利润。
4.加强金融监管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还需要建立金融危机应对机制,能够在必要时对金融危机做出快速反应,防范金融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冲击。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制订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方案。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实施经济刺激方案进行了部署。
今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进一步充实细化并批准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一年来,中国通过大规模政府公共投资、结构性减税、家电和农机具下乡、降低房贷利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政策,以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通过完善出口信贷保险和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以减缓出口下降幅度;通过实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秐技配大专项、አ强企业技术改造等政策,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通꿇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离退休金和养쀁金、⏐高最低保障水平等政策-以改善民生。
经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劚,迅퀟扭转和遏剶住经济增速连绯七个季度持续下滑的趋势⏐今年第一季度触底止跌(6.1% ),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叺犰企稳回升(7Ȯ9 )势头,第三筣度呈现回暖向好(预计9%以上)局面。
现在看来,今年年初桮定的8%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以实瞰,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初战告捷。
(一)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巫 $! 剅三季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 ,比一、二季度分别加快7.3个和3.3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前八个月工业利润下降10.6% ,降幅收窄。
其中6, 7, 8三个月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姓名:汤文祥专业:10财务管理 学号:20100102000716.9% o剅三季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 ,比一、二季度分别加快7.3个和3.3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逐步改善,前八个月工业利润下降10.6% ,降幅收窄。
其中6, 7, 8三个月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9% o(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万( 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3万(133177)亿元,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万(89676)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回落6.9个百分点。
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
(四)外贸进出口规模回升降幅逐步收窄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 1.56万(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降幅比上半年减少2.5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季度下降16.5%, 9月份同比下降10.1%,比上月减少10.5个百分点。
工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完成51637亿元,同比下降14.7%。
其中一季度下降16%,二季度下降14.6%,三季度下降13.2%。
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
其中,一季度下降19.7%,二季度下降23.5%,三季度下降20.2% o(五)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收窄降幅环比转涨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上年同期为上涨7.0%。
其中,7月份同比下降至1.8%的年内最低点后,8, 9月份降幅分别收窄至1.2%和0.8%。
环比涨幅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 9月份转为上涨0.5%和0.4% o (六)财政收入增幅止跌回升前二季度,全国财政收人5.15万(51519 )亿元,同比增长5.3% ,比上年同期回落20.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收人27526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本级收人23992亿元,同比增长9.8% o全国31个省(区、市)中,只有新疆财政收入下降,山西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他均实现增长。
(七)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扩张流动性增强9月末,广义货币(Mz ) 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分别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高0.9和14.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Ŵ)20.2万亿元,增长29.5%,分猫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高4.7岌20.1个百娆点,为²008年5月份以来首次鶅过Mz增速;流通中现金(• ) 36788亯千,增长I ⏐.0%,加快3.3个百分点。
9月份净投放现釱2381亿元,同比嬚投放1508亿元。
从以上七亪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晥缌中国国民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䲆秫极变化,总体经浏形势企稳向好、经济增速触庙反弹,初歅实现了"V”形复苏增长〃垨国际金融危机严䳻挑战面前,在世界范围内深度萧条的瑟瑟寒风严,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叱展仍然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形势,促进嚽䴑经济幫稳较快增长的任务仍十分艰嶨。
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
从机遇짒度看,随着䫊年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掷,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አ题有0 望得到进一步缳解,颅计20ȱ0年经济将可实玠比今年直高邟度的增长。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城አ化〉工业化的中长期发展动力依然充趻,经济结瞄将进一步优አ,翏济发展方缏将加快转变,随着4万亿元投资计划加快实施,以及消费型增值税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将逐步提高,明年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
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廉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人,全面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将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消费可望保持平稳增长。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有所好转最近,全球经济正走出衰退,美日欧只大主要经济体形势逐步有所改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有所回暖,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开始恢复。
今年二、三季度,全球GDP环比增长已由负转正,其中亚洲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折年率已达10%以上,发达经济体第三季度GDP 环比实现正增长。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表示,从技术层面看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已经结束。
IMF也表示全球经济复苏已经开始,预测明年则恢复至增长3.1%0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出口降幅可能逐步缩小,并逐渐有所恢复。
从挑战角度看,经济回升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拉动内需和稳定外需的政策效应可能递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很多矛盾和困难。
第一,扩大内需在短期内仍受到不少制约。
一些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企业亏损面也处于较高水平,投资和消费能力受到制约。
民间投资尚未实质性启动,政府主导的投资规模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难度较大,居民消费进一步扩大的后劲不足。
粮食已经连续多年丰收,促进农业生产稳产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由于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务工收入增幅放缓。
目前消费扩大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刺激,由于分配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消费环境函待改善,消费增长难以在现有水平上再有较大提高。
第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高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矛盾仍将延续,给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结构不合理和转变发展方式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
部分地区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依然突出,即便是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盲目建设倾向。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不容乐观。
第三,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依然突出。
一方面,明年收人保持平稳增长的难度加大。
政策调整总体上减收大于增收,结构性减税政策也会继续减少收人。
今年财政收人增长的一次性因素明年没有了。
今年连续多次提高譻纺、机电築产品出叧退税率等翘尾因素也会明显影响明年收人。
部分行业和地区的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得税墾长形势不容乐觃。
世界绍济复苏缓慢,外贸进出口难以全面嚞升,关税等相关税收增长也很困难。
另一方面,明⏐财政支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财政支冺基数大、刚性强。
继续实施积➁的财政政策,加强咜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教育、社伛俕障、医疗卫生、科掀、节都䇏掖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地震灾后怢复重建,逐歅宎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屵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筙,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扩张性财政面临持续性困难。
第四,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任务繁重。
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就达2400万人,按现有经济发展速度拉动就业,城镇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200万左右。
还有1.2亿农村富裕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明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30万人,又新增500万“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需要就业。
养老、医疗、失业、城乡“低保”等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各地支付水平差异过大,地方政府面临平衡预算约束。
无论从扩大内需的角度,还是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都有必要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全国统一、中央政府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保障资金需求,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人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
要加快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和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构建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安全网。
第五,外部环境仍然严峻。
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回稳迹象,但从一些更重要的经济指标和更深层次的矛盾来看,世界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比较脆弱,复苏进程将会复杂曲折。
全球范围内信贷市场风险溢价仍远高于危机前水平,且金融机构有大量损失尚未减记,金融领域风险因素依然较多。
主要经济体企业开工率依然不足,失业率不断攀升,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并趋于强化。
这些都将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国促进外贸出口回升面临很大困难。
当前,世界范围内整体开始进入后危机阶段,中国进入后危机阶段肯定更早。
后危机阶段怎样过?危机过后怎么走?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前思考,系统研究。
第一个问题,后危机阶段的战略抉择:怎样在反危机、保增长的基础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增长方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分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从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经济发展,要求我们改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居民消费不足的格局,改变过度依赖物质消耗、而忽视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局面。
最近,有人提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增速从去年第四季度的急速下滑,是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在高速增长进程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还是标志着中国传统高速经济增长模式就此终结?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是要恢复并继续维持危机前的高增长速度,还是以此为契机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增长方式?在经济企稳回升和全面复苏之后,是在传统经济增长路径上继续前行,还是要步人全新的经济发展轨道?经济周期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