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雨霖铃》教案1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品尝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一(课前预习)一、简介柳永(约9xx—10xx)北宋(朝代)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纵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进展有确定的影响。
有作品集《乐章集》。
二、把握生字词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aǐ()良chén()好景今xiāo()云xiāo()三、课文对译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留,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心情;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动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注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消沉,楚地的天空宽阔无边。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哀痛。
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靠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四、全词内容概括这首词描写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苦痛心情。
雨霖铃导学案附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教学目标1.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学生一起背诵《雨霖铃》二给下列词注音骤.雨﹙﹚暮霭..﹙﹚凝噎.﹙﹚三名句默写寒蝉凄切,________,骤雨初歇。
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
四鉴赏《雨霖铃》①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___,下阙主要写___。
②本词的基调是什么?③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④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主要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⑤“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体会这句词的感情。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
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五小结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
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
由此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
大家多去品味词,增强自身美的感悟力。
柳永的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清代词人冯煦曾这样评价他:“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雨霖铃,又名《临安遗恨》,是北宋诗人柳永咏怀临安的诗篇。
这首词写了柳永对故都临安的怀念和不舍之情,既有寄托深情,也有对乡愁的思念。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雨霖铃不仅在文学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更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文学名篇。
一、背景介绍雨霖铃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多以爱情为题材,饱含深情。
雨霖铃是柳永为怀念自己的故乡临安而创作的,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岁月的沧桑。
柳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将内心的孤寂和凄凉写得淋漓尽致。
二、词意解析雨霖铃一词中“雨霖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深情怀恋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雨霖铃的声音悠扬清脆,如同故乡的回忆萦绕心头,让人无法忘怀。
全词通过对雨声和寒冷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学习导向雨霖铃这首词,不仅在意境描写上别具匠心,更在情感表达上展现了柳永纯真的情感和深沉的怀念之情。
作为学习者,我们应当通过深入学习雨霖铃这首词,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情感的真挚和文学表达的技巧。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欣赏、吟咏这首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境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欣赏雨霖铃这首词,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活动:1. 听音乐:可以选择专门根据雨霖铃词谱曲的音乐进行欣赏,体验音乐和词的结合带来的美妙感受。
2. 朗诵对词:可以邀请同学或朋友一起进行雨霖铃词的朗诵对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共鸣和词意交流。
3. 写作学习笔记:通过观看相关解读视频或阅读批注,可以对雨霖铃这首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将学习心得写成学习笔记,进行复习巩固。
四、总结雨霖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首不可多得的名篇,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通过深入学习和欣赏雨霖铃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情感之美,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情感共振,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让这份美好的文学遗产在我们心中永不凋零。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编写人:江兰芬审核人:【学习目标】1、通过朗诵感受词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2、认真体味词的语言。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4、发挥想象,明白得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育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指导朗诵技术,提高朗诵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体验离别之美,伤感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1.把握作者的心境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用以解读其它风格类似的作品,“辨一叶而知秋”。
2. 了解表现手法。
文章通过融情入景、虚实相生制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遇。
3.认真品读景物描述,体会其中的妙处。
4.有趣的朗诵,读出一点不舍的味道,读出一点离别的气氛,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知识链接】词调简介“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通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旧事,于是创作此曲吊唁杨贵妃寄托哀思。
咱们能够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教学进程】一、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朗诵指导】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样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梗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朗诵节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迷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本文中可不能写或易写错的字和读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诵课文。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案柳永《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品鉴意象二、体味情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二、整体感知师:《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幻灯4:“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合作探究】1、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2、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3、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并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4、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5、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6、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7、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
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
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第三课时《雨霖铃》导学案2【合作探究】8、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柳永的《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铺叙展衍,以离情为贯穿全篇主线。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各层前呼后应,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导入新课篇一我们一起来听首歌,放松下。
(幻灯1:“音乐”)邓丽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可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目标“品鉴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雨霖铃》导学案6
《雨霖铃》导教案 6《雨霖铃》导学教案学习目标:1、频频朗读,品鉴特点,体悟作者感情。
2、拓展延长,剖析比较,掌握赏析方法。
学习方法:朗读与鉴赏相联合。
预习纲要:一、知人论世柳永(约 987—约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
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
由于做过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
他精通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描绘城市风采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二、解题《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原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
根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离合悲欢的故事。
唐明皇在南下流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局势,不得已在马嵬( w éi)坡缢死杨玉环。
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旧事,于是创作此曲哀悼杨贵妃,寄望哀思。
曲调自己就拥有悲伤的成分。
三、写作背景柳永才思卓著,但一世宦途崎岖,更多的时间跟歌伎们一同,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认识歌伎们的生活,深切怜悯她们的不幸遭受。
在他的作品中,好多是反应同她们在一同的离合悲欢。
《雨霖铃》即是此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走开国都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感人的分离情形。
四、走进文本朗诵(掌握节奏,感觉感情)雨霖铃柳永寒蝉 /凄凉,对 /长亭晚,骤雨 /初歇。
都门 /帐饮 /无绪,迷恋处,兰舟 /催发。
执手 /相看 /泪眼,竟 /无语 /凝噎。
念 /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 /沉沉 /楚天阔。
多情 /自古 /伤分别,更 /那堪 /冷淡 /清秋节!今宵 /酒醒 / 哪处?杨柳岸 /晨风 /残月。
此去 /经年,应是 /吉日良辰 /虚设。
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 /说!(一)初读★提示:联合课下说明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文义,初步掌握感情。
(二)品读★思虑:读《雨霖铃》,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作者的“伤分别”是怎样表现的?请找出详细诗句进行剖析。
(内容 +手法 +感情)(三)拓展悟读★思虑:拓展鉴赏柳永的《蝶恋花》《雨霖铃》,两首词的感情同样吗?请在《蝶恋花》中找一处句子进行鉴赏。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2、体味情感。
【学法指导】1、以读带析,心临其境,品读诗歌语言。
2、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体味诗歌情感。
【预习案】★读一读、想一想(自读文本,整体感知诗歌)一、初读..作品,整体把握:1、把下面加点字的拼音标注在课本上。
雨霖铃..骤.雨都.门留恋处.凝噎.暮霭.良辰.更那堪...寒蝉2、参照注释,通释全词大意。
3、本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1-2个词来概括);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探究案】★理一理、悟一悟(合作探究,深入发掘提升)二、赏读..作品,总结方法: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请从情与景,实与虚的角度进行分析。
【练习案】★辨一辨,练一练(以点带面,掌握同类内容)《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和的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三、悟读..作品,涵泳玩味。
(配乐)★动一动,写一写(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离别”的主题写一首小诗,或是推荐有关离别的歌词)四、欣赏..歌曲《雨霖铃》【相关连接】1.题解:《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2.作者:柳永,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
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可仕途坎坷,他并没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3.背景:《雨霖铃》是作者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一.【素养目标】1.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型意象等基础知识。
揣摩语言,体味词的思想感情和独特意境。
2.体会诗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背诵整首词;理解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二.【知识储备】(一)、题目注解“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雨霖铃》又名“雨霖铃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相传,唐安史之乱时,玄宗西逃入蜀。
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赐缢死后,玄宗日夜思念。
入斜谷后,遇上连日霖雨,在栈道中,又听见铃声阵阵,倍感凄凉哀婉,于是作《雨霖铃曲》,寄托思念之情,曲调极其哀怨。
有前人称“一曲霖铃泪数行”,可见一斑。
(二)、作者名片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不是七十二变)。
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为他曾经做过屯田令,所以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作品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就是说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柳永的声音,可见他在当时也是词坛大腕儿。
他的词集是《乐章集》。
他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又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特别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在他之前,慢词总共不过十余首,而他一人就创作慢词132首)。
他的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他的词深受市民喜爱,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柳永也是倍加推崇地说:“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柳永《雨霖铃》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_0
柳永《雨霖铃》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掌握送别词的鉴赏方法2.掌握本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送别词的鉴赏方法【考情分析】1.课标要求:理解性默写常见名句名篇;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能够鉴赏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试题型:名句默写及诗歌鉴赏3.分值:1-11分【学习内容】【课前学习案】1.了解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了解相关背景资料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了解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诗余”“ 曲子词”“ 曲词”“ 歌词”“ 倚声”“ 填词”等。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雨霖铃》教案篇一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聚是欣喜,是快乐;而离别却往往令人无限伤感,无限惆怅。
抒写离情别绪是历代词人施展才情与笔力所咏叹的主题。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宋代着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宋仁宗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凤栖梧》等较有名。
三、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了解柳永词的风格。
四、分析情与景的关系:(一)整体感知,领会文中情1、学生自由读(读出感情,体会意境)2、听配音朗诵。
(投入理解)3、把握总体基调——————伤感凄切。
文中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述离别情形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伤心?相见时难别亦难。
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往日千般柔情,万种恩爱都蕴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千言万语,百般千虑,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二)文中景:(选用了哪些景?为什么选用这些景?)问题: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哪些景和物作背景来加以烘托?明确:寒蝉(凄切,“孟秋之月,寒蝉鸣”)点明清秋节长亭(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暗示离别兰舟(催发,客观原因骤雨初歇,天色已晚。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词作风格。
2、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赏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4、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
(2)分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细腻的情感表达。
(2)对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四、文本解读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二、文本助读1、连线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著有《乐章集》。
柳永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际遇坎坷,多次应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专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写词的词人。
从内容上看,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歌伎生活、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柳永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2、探寻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不顺。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3、词牌简介《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
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入蜀,进斜谷,大雨连下十数日,栈道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4、朗诵提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雨霖铃》导学案完美版
★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⒈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容。
⒉规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二、预习容⒈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A.骤雨(jù)暮霭(ǎi)B.凝噎(yī)都门(dū)C.良辰(chén)舞榭(xi è)D.凄切(qī)将息(ji àng)⒉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节令地点。
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三、走近作者——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曾做过屯田令,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终生穷困潦倒。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且以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为特色,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提出疑惑——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探究学案一、课前检测二、认定目标:鉴赏诗歌,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结合诗作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课堂展示㈠诵读·感悟⒈初读·划出朗诵节奏。
⒉再读·诗译全词(或播放邓丽君唱《雨霖铃》视频)⒊三读·悟情(提问学生读或读)要求: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并说说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⒋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柳永《雨霖铃》教案(精选八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精选八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2.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4.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5.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重点与难点:掌握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比做一个花园的话,那其中开的最美最大的两朵就是唐诗和宋词,前两单元我们领略了唐诗的美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体味宋词的别致之美。
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约派,提到婉约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作者简介:明确三点: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背景介绍: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词牌由来:“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
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
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三.整体感知:(一)自渎诗歌,感知内容,回答问题1.这一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2.这一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3.这一首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4.那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离别之前:勾勒环境离别之时:描写情态离别之后:刻画心理(二)生读,其他同学点评,老师指导阅读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的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感情)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三)学生再尝试阅读,老师示范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第1句:写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深度探究
展示主题二1/2/3
1、小组分工后派组员板书
2、要求:结合板书,针对问题,深度解析;声音洪亮,姿态大方
反
馈
填写下列柳永词及其他离别名句
1.念去去千里烟波,
2.多情自古伤离别,
3.便纵有千种风情,
4.忍把浮名换了,
5.衣带渐宽终不悔,
6.怎知我倚栏干处,
7.想佳人妆楼颙望,
8.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课题《雨霖铃》课型:新授课编写教师: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体会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课堂
元素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升环节
质疑评价环节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学法/时间)
内容
导析
与
方法
探究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19.似此星辰非昨夜,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22.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无题》
23.天长地久有时尽,白居易《长恨歌》
24.在天愿作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反思
明确:
2.想象描述这一场面。
3.概述景物特点:
4..抒发了什么情感?
学习小对子:
交流与分享
交流自学成果
询问价值问题
学习共同体:
A:各组针对主题二内容进行讨论。
B:分工与预展
教师抽签决定展示分工
组内设计展示方案
主题展示
展示单元一
主题:初步感知
1.有感情朗读全词
(1).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朗读比赛
2.释词理解诗句
主题一:诵读诗词,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
骤()雨凝噎()暮霭()
2、解释词语
(1)骤雨:(2)无绪;
(3)凝噎:(4)去去:
(5 ).暮霭:(6)沈沈:
(7 ).楚天:(8)经年:
3、把这首词译成白话文:
主题二:置身诗境,深度探究
(一)默写全词(完成下列小题)
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
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
9.何须论得丧,
10.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西厢记》
11.莫愁前路无知己,高适
12.海内存知己,王勃
13.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
14.两情若是久长时,秦观《鹊桥仙》
15.相思相见知何日?李白《三五七言》
16.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还君明珠双泪垂,张籍《节妇吟》
18.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5.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概述词的大意
上片:
下片:
鉴赏上片:
1.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
明确:
2.用散文语言描述景物。
3.概述景物特点
4.抄写饯别的诗句
5.抒发了什么情感
6.念去去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
赏析下片
1.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