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作者:马华丽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7年第08期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遵循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育人思想,落实“站在为孩子一生发展的高度着眼、做到从孩子品德修养的细节人手”的工作方法,初步形成我校“一二三四五”的德育工作框架:一、遵循着一个理念——尚德崇礼尚德崇礼,即崇尚美德,遵守礼仪规矩。
我校将“尚德崇礼”作为办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我校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意在提醒全校师生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人德为重,做事礼让先。
坚持科学精神,秉守诚实做人、探求真知的原则,勤勉奋进,积极进取,不断传递正能量。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作为教育指导思想,引导全体师生,说真话,行真事,做真人,去除浮躁,力戒虚假,追求真知灼见,体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育人追求。
二、编写成两本教材——十二项美德、十二种习惯我校汇集全校教师的智慧,细化出小学生十二项美德、十二种习惯、十二项礼仪教育(目前已完成了六项美德和六种习惯的统筹细化,其余内容正在逐步修订中),并“抓重点,兼渗透”地分散贯穿到每个年级中去,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德育工作特色,将“尚德崇礼”真正落到实处。
三、实施了三级管理——德育办、年级、班级学校德育办统筹安排,年级统一组织,班级具体实施。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在德育活动中精心设计方案,德育办和年级组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总结、有反思,将“良好的开端意识”融入始终,利用学校的广播站、班主任QQ群和班干部会议等,让德育办、年级、班级上下贯通紧密融合,每项活动有条不紊。
四、分解为四个板块1.继承传统,弘扬文化:在“我们的节日”活动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各具特色,收效甚好。
2.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研学旅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拓视野,锤炼意志。
3.童心向党,尚德崇礼:坚持开展“童谣传唱”,人人参与,经久不衰。
青州状元卷全文内容
青州状元卷全文内容青州状元卷的题目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以下是全文内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
臣闻帝王之心,始焉惟一,弗慎厥初,乃见杂以万几;乃一焉,不精不爽焉惟契,乃万化而未始不一也。
盖心者身之主,而国之大本焉。
一于仁义,则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而天下靡不仁义矣。
一于礼让,则雍雍熙熙,为车为徒,舍无弗共,为犹为藉,礼无弗恭,而天下靡不礼让矣。
一于刑政,则赏罚严明,法令行而天下服;无私曲隐慝之弊,亦无枉桡不直之嫌。
故惟一焉者也。
凡百为事者孰不由于是焉出哉?故曰:此心也道也。
非帝王之道也。
孰曰帝王之心而可以离道哉?臣又闻圣人之治天下也,君为主而臣佐佑焉。
臣以忠信、笃厚、恭敬、勤俭、廉明、宽容、和平、正直为本。
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也。
盖君道无他焉。
臣者君之用也。
臣事君以忠者忠之体也。
臣事君以忠者非惟辅德而行道焉。
固将求君之至理以成天下之治也。
故曰:致君之道在格心而已。
格心之道在致知在克治在力行而已。
知之非艰行之为难。
故克治在行焉。
行之力则知愈进矣;知之深则行愈达矣。
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行也者非独尽人道之为务而已矣。
将以明其是非取舍之所在也。
故凡有见于日用彝伦之间者皆务行之。
行之弗力弗终弗止则日退矣。
此格心之要也。
格心则君道备矣。
臣之本心固无非至理所在矣。
其于君道奚患焉?故臣愿今日之论皆原于本心以达于君道也。
臣又闻为政在人兴贤劝能崇教化而作新民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也。
伏维我皇上德合天地充溢六合光被四表诞降多方有生以兴文教、劝农桑、敦孝弟、崇节俭、厉廉耻、绝苞苴、示轨宪、澄清百官、扶持善良、表章忠节、锄抑奸回、此万世帝王之政之所当行者也。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100_论语经典名句翻译 3篇精选(最新)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
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哀乐相生〗成语典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兵不逼好〗成语典故: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孔子家语·相鲁》〖拔萃出类〗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拔萃出群〗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百福具臻〗成语典故: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旧唐书·李藩传》〖博古通今〗成语典故: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孔子家语·观周》〖拔类超群〗成语典故: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劳而获〗成语典故: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孔子家语·入官》〖不能赞一词〗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能赞一辞〗成语典故: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不切实际〗成语典故: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不请自来〗成语典故:老聃迎着说道:‘刚正想来访你,你已不请自来,省却我们许多脚步。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李斯《谏逐客书》)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必固其根本根本:事物的本质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做上③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获得,得到④而陛下说之说:说说⑤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实:使……充满⑥西蜀丹青不为采为:“被”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就:成就⑧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是:判断动词,是A.①⑥ B.③⑤ C.②④ D.⑦⑧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制诸侯之术也B.而况于明哲乎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C.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今取人则不然D.所以饰后宫此非所以跨海内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摘要】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重要体现,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力量,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接班人和继承人,但是,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严重礼仪缺失的现象,与大学生本身的社会角色极不相符,同时对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看法都产生反面影响。
文章通過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学习礼仪作用的分析,结合自身实践,对大学生礼仪教育做出一系列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礼仪教育;素质;自我修养;交流一、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礼仪在《辞源》中的解释为“行礼仪式”,在古代典籍中,“礼”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政治制度;二是,礼貌、礼节;三是,礼物。
“仪”也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仪式和礼节;三是,指准则和法度。
现代汉语中的“礼仪”指的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和模式的总和。
所以,礼仪训练就是旨在规范人们言行的一种训练或教育活动。
中国礼仪教育的开端人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因此几千年来,历代的教育家、统治者、思想家都十分的重视礼仪教育,并将礼仪视作安邦立国之根本。
而在礼仪之邦生活的我们,待人以礼、知书达理是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素养。
礼仪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他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与人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反映。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当今社会的礼仪也被赋予了全新意义。
礼仪不仅仅是指一种涵盖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性行为规范,而是涉及了沟通方式、穿着、交往等各方面通过特定程序能够表现敬人、律己的的过程。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时候往往给人以冷漠、自私、不尊重他人、没有规矩等不好印象。
这不但不符合作为学生应有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校园所应具备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而如今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如何与上司、同事打好交道,如何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快速的适应社会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礼仪。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孟德斯鸠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夸美纽斯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
——[明]薛宣《谈书录》给人玫瑰,手留余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俗语)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不学礼,无以立——论语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赫拉克利特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
——梅里美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
——约翰逊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
——维吾尔族谚语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清.颜元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美.爱迪生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英.洛克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
——法.卢梭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西班牙.塞万提斯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俄. 赫尔岑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莎士比亚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关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作文
关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作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之校园风波》在咱们的学校里啊,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特别能体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道理。
那天啊,学校小卖部来了一种新的零食,这可把同学们给馋坏了。
课间休息的时候,那个小卖部的小窗口前面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这时候啊,有个瘦小的男生,咱们就叫他小甲吧。
小甲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刚要伸手拿那新零食的时候,突然旁边伸出一只大手,一个长得比较壮实的男生小乙一下子就把小甲挤到旁边,还特别不客气地说让开,把那包零食抢走了。
小甲当时脸就红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是他又不敢说啥。
这时候呢,站在后面的班长可看不下去了。
咱们班长啊,那可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班长走上前,没有像别的同学可能会做的那样直接责怪小乙说你怎么能抢东西呢,而是特别温和地对小乙说,你知道吗,大家都在排队等着买这个零食呢。
你这样一挤一抢,小甲多伤心啊,而且咱们在学校里可讲究先来后到,要讲礼貌和秩序的,要是大家都像你这样,那得多乱啊。
小乙听了班长的话啊,脸一下子就红了。
班长又接着说,你要是特别想吃这个,你可以跟小甲商量商量啊,说不定他能让给你呢。
小乙听了班长的话,转过头来看着小甲,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啊,我是太馋了,没控制住。
小甲看着小乙道了歉,也就很大度地笑了笑说没关系。
你看这事儿啊,要是班长一开始就大声质问小乙,小乙心里肯定不服气,说不定就会吵起来。
但是班长用这种讲道理讲礼貌的方式,不光把矛盾解决了,还让小乙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其实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啊,要是一味地靠惩罚或者命令让大家遵守秩序和规则,那肯定不好使,但是用道德去感化大家,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对的事情,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好。
就像在这个校园里,如果没有这种道德的宣扬和礼貌的约束,那还不知道乱成啥样呢。
在学习上也是,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而不是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争抢,这多好啊。
这整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它让我们都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道理。
孔子第三节
子曰:“其身上,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为政要素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也?”
子曰:“其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
以德行为政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为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孟子称孔子这种唯义是从的主张为“圣之时”《孟子?万章下》;
荀子称孔子“不蔽于成积”《解蔽》。
孔子以“仁”作为“礼”的内容,反对把“礼”只当成一种空洞的形式。
第三,反对“为富不仁”,要求“劳而无怨”。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里仁》
为获得去贫贱、求富贵的正当途径,孔子要求君子加强仁德修养,做到“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尧曰》
在孔子的伦理学说中
“仁”与“礼”的关系-(至)——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孔子把反映新兴地主意志的“仁”学的新的道德内容,注入“礼治”的形式之中,这就使孔子的“礼治”的思想同奴隶制的“周礼”有了本质的区别。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作文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作文前几天我经历了一件小事,让我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了更深的感触。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决定出门去附近的公园溜达溜达。
公园里人不少,有遛弯儿的大爷大妈,有嬉戏玩耍的孩子,还有甜蜜依偎的情侣。
我沿着湖边的小路慢慢走着,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就在这时,我看到不远处的草坪上围了一群人,出于好奇,我凑了过去。
只见一个小男孩儿正站在草坪中间,手里拿着一根树枝,拼命地抽打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被打得摇摇晃晃,几片叶子也落了下来。
小男孩儿的脸上没有一丝怜悯,反而带着一种恶作剧得逞的得意。
旁边站着小男孩儿的父母,他们只是在旁边看着,既不制止,也不批评。
我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无名火,这家长怎么能这样放纵孩子破坏公共财物呢?我忍不住走上前去,对小男孩儿说:“小朋友,小树苗也会疼的呀,你这样打它,它多可怜啊。
”小男孩儿看了我一眼,满不在乎地说:“关你什么事!”我被他的态度气得够呛,但还是耐着性子说:“这是大家的公园,小树苗是大家一起欣赏的,你把它弄坏了,别人就看不到好看的树啦。
”小男孩儿的父母这时候才开口,不过他们的话却让我更加无语。
他们说:“小孩子嘛,调皮一点正常,长大就好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什么歪理?如果现在不教育孩子要有道德,要守规矩,长大了怎么可能会变好?我深吸一口气,对他们说:“孩子小不是借口,正因为小,才更要教给他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如果现在不管,以后养成了坏习惯,想改就难了。
”小男孩儿的父母听了我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神色,但还是没有对孩子进行实质性的教育。
我看着小男孩儿依旧倔强的脸,心里感到一阵悲哀。
我们常常说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就像这个小男孩儿,他可能根本不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的父母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
而他的父母,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职。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在超市里看到一个漂亮的玩具,特别想要,就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放进了自己的口袋。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0/4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88集——黄柏霖警官报告台湾发生一个案例,这个事情对于全台湾人心影响很大。
台湾的佛教、传统文化不能说不兴盛,但媒体污染严重,电视台一百多台这么多,可以算得出来的就有五、六台佛教电视台,也不过两千多万人口而已。
那台湾现在的年轻人,跟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受网络的影响很大。
所以老法师说,我们正法的力量,应该透过网络、电视去影响人心,你不影响人心的话,那魔的力量就透过网络的力量去污染人心。
小孩子他不能够辨别是非,人之初是性本善的,那要看你给他什么样的环境。
小孩子现在喜欢上网,随便都可以上聊天室,可以上色情网站。
一个郑姓大学生,家庭环境很好,住豪宅。
他竟然从小时候就有念头想要杀人,你说可悲不可悲?那我们的教育功能在哪里?所以当他那一天,在几个月前,他是念我们中部的一所大学名校,私立很有名的一所名校。
老师都没有发现,他当那一天准备要杀人的时候,只有他在网络上跟同学讲说他想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没有一个人发现,但是他已经有很怪异的行为、怪异的思想,在他的网站里面就有被发现。
然后那一天他准备杀人的时候,从台北板南捷运线,从龙山寺到这个板桥新埔站,中间经过淡水河,中间最长三分钟、五分钟?报纸讲三分钟。
他利用这个短短的三到五分钟里面,杀死四个人,伤了二十五个人。
听说有一、二位还在滑手机,怎么被杀都不知道,这样一捅,捅下去就死掉,手机就滑掉,连命也滑掉了。
这么悲哀,怎么死他都不知道,你看多可怜!所以这个污染的力量,恶的种子,你必须要给它净化跟教育。
我曾经碰到一个企业家,他相信《弟子规》,他相信《太上感应篇》,他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他跟我讲,黄警官,他说这个郑姓学生本身是病态,他生病了,他是被这个社会污染,生病了,病态。
他说如果不从教育下手,还会有很多的郑姓学生们。
他这个行为,是让整个人跟人之间的互动跟信任完全荡然无存,很可怕!我看报纸讲,那段期间,板南线都没有人敢坐捷运车。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北京奥运的成功举行,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形象。
但与我国礼仪之邦和大国地位不相称的是,一些国人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几乎使“中国人”成为“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损害了国家形象。
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提高国民文明素质成为一项迫切而持久的课题。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高低、公共行为规范与否,不再是国民个人的小事,而是折射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关系到国家形象、民族声望的大事。
纠正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国人在国内外公共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陋习,仅仅依靠法律或制度的强制矫正,或是单纯采取正面的宣传教育都是不够的。
要从根本上纠治不文明行为,应内外兼修,坚持宣传教育与严格管理并重,按照孔子所指出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提高国民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强化社会的外部约束。
要在全社会持久、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具有引导公众行为、形成社会合力的天然作用。
通过长期的宣传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到文明素质的提高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明礼诚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制定与当前社会条件和群众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国民文明素质标准,使全体国民牢固树立以举止文明为荣、以不文明为耻的意识,自觉按照荣辱观要求规范自身的言行。
要完善国民文明素质教育体系,制定市民文明公约、行为准则,编写国民素质读本,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举办培训班和讲座,加强市民文明学校和农村文明大院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文明礼仪、文明行为规范等内容的培训教育,普及公共文明知识,打牢国民提高自身文明素质的思想认识基础和道德基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出自《酷吏列传序》,其翻译为: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
《酷吏列传序》原文: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氏称:“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法令滋长,盗贼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
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下士闻道大笑之”。
非虚言也。
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酷吏列传序》译文:XX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惩罚来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无羞耻之心。
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
”XX说:“最有道德的人,从不标榜自己有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标榜自己没有离失道德,所以他并不真正具有道德。
法令愈加严酷,盗贼就愈多。
”太史公说:这些说得都对!但不是治理好坏的本源。
从前在的法网很严密,但是奸诈欺伪的事经常发生,最为严重的时候,上下互相推诿责任,以至于国家无法振兴。
在当时,官吏用法治,就好像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样无济于事;倘不采取强硬严酷的手段,如何能胜任其职而心情愉快呢?在此种情况下,一味讲道德的人便要失职了。
所以XX说:“我和别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一定要使案件不再发生!”XX说:“下愚之人听人讲起道德就大笑。
”这不是假话。
初年,修改严厉的规矩,改为宽松,废除繁杂之文,改为简约朴实的条文,宽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鱼,而官吏的政绩却很显著,使得百姓不再有奸邪的行为,百姓平安无事。
由此看来,治理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是严酷的条文。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意思Title: 以政齐以德齐 - 贯通政治与道德的深远意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和政治一直被视为社会治理和个人行为的两大支柱。
其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两句出自《论语》的经典语录,旨在探讨社会治理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评估这两句经典语录的内涵,并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深度评估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政治的角度1.1 解读“道之以政”:政治制度和规章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品德?1.2 探讨“齐之以刑”:法律与刑罚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1.3 深入分析“民免而无耻”:社会治理中的“无耻”现象如何产生?如何通过政治手段加以遏制?2.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道德的角度2.1 解读“道之以德”: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如何塑造社会风气和文明程度?2.2 探讨“齐之以礼”:礼仪如何影响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2.3 深入分析“有耻且格”:耻感和自律如何促使人们遵守道德规范?二、广度评估1. 历史视角下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1.1 周礼与法家思想:古代政治制度和刑罚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1.2 秦始皇的法治变革:秦朝建立的刑罚体系如何影响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1.3 宋明理学中的政治伦理:理学解决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2. 文化视角下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2.1 儒学与礼仪文化:儒家思想对道德和礼仪的诠释和传承。
2.2 佛道两观与道德修养:宗教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的影响。
2.3 现代社会里的道德建设: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三、总结与展望以上的深度评估和广度评估所揭示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依然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最新高三高考论语理解性默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日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非礼勿动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孔子特别强调“正名”的重大作用,他认为“———,————;————,————”
10、孔子特别强调“正名”的重大作用,他认为“———,————;————,————” 11、楚狂接舆劝孔子生不逢时,不如尽快归隐的句子是 ——————,——————。 12、孔子用“山”与“水”来比喻仁者与智者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原句 是————,————; ————,———;————,————。 13、孔子在论语中论述杀身成仁的句子是:————, ————。 14、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恭谨有信。然后再学文,即————,————,————, ————,—————,————。
孔子认为不合礼制的行为坚决不能有,所谓“:“————,————,————,————。”
孔子认为有秩序的社会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故云:“——,————;——,———— 。”如果礼乐政、令由诸侯发出,那离失去天下就不远了。
2
3
4
1
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7.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言, 。” 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 9. 孔子曰:“天下有道, ;天下无道,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一箪食 一瓢饮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任重而道远
君子喻于义
20、孔子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 系,但从来不愿人云亦云,小人却恰恰相反,即 ———————,————————。 21、孔子从与人交往的角度,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即———————,————————。 22、孔子的交友之道是“益者三友,———,———, ——,——,益矣。 ——,——,——, 损矣。” 23、孔子重视启发性教学,并提出学习要“举一反三”的 句子是:————,——————。————, 则不复也。 24、颜回对老师孔子十分景仰,他曾用“—————, ————,————,—————” 来赞叹之。 25、孔子认为君子不能仅凭一个人的话说得好就举荐他,也不能 因别人犯了错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原句为:————,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也谈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
言 行 一 致 呢 ?老 师 只 有 做 到 以 身 作 则 、 学 生 同 甘 共 苦 , 与 才 能 够 真 正 赢 得 学 生 的认 同 , 才 能 克 服 对 学 生 求 全 责 备 、 也 要
求 过 高 的过 激 心 理 。 如 果 你 要 求 学 生 背 诵 某 段 文 字 , 就 应 该 先 能 够 背 诵 并 你 应 用 这 段 文 字 , 样 学 生 才 会 真 正 背 诵 的 价 值 和 意 义 ; 果 这 如
下 下 跪 等 典 型课 例 的 出 现 。
是 一 个 不 惧 牺 牲 , 够 勇 敢 地 捍 卫 正 直 与 良 知 的 人 , 者 就 能 笔
曾 经 为 了 学 校 强 迫 学 生 买 保 险 的 事 坚 决 抵 抗 , 困 难 中 收 到 在 了 许 多 来 自 于 学 生 的 字 条 和 短 信 , 得 了 声 援 与 支 持 。 … … 获
的班 主任 , 何 保 证 各 类 班 级 活 动 的顺 利 开 展 ? 如 何 协 调 各 如 方 矛 盾 ?如 何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在 新 形 式 下 , 实 成 了 每 一 个 切
班 主任 棘 手 之 极 而 又 不 得 不 面 对 和 解决 的 问 题 。
对 于那 些实 在 不 能 一 致 的 行 为 , 可 以 对 学 生 作 出解 释 , 你 学
职 业 道 德 规 范 》 已 经 开 始 真 正 成 为 学 生 、 长 及 学 校 的 共 ), 家
识 , 何 学 生 都 可 能 拿 起 教 育 法 这 一 武 器 捍卫 自己 的 权 利 。 任
你 想 让 学 生 早 起 , 就 应 该 先 坚 持 早 起 , 样 你 才 能 够 品 味 你 这 认 识 到 学 生 的感 受 并 对 你 的要 求 做 出 调 整 或 及 时疏 导 学 生 心理 ; 如果 你 让 学生 不 抽 烟 , 自己 就 应 该 首 先 戒 烟 , 你 自己 嘴 上 叼着 香 烟 却 告 诉 学 生 吸 烟 有 害 健 康 , 了 给 学 生 留下 言 行 除 不 一 的 印象 , 怕 不 会 有 什 么 实 际 的 效 果 ; 果 你 想 让 学 生 恐 如 成 为一 个 不 惧 牺 牲 , 敢 地 捍 卫 正 直 与 良知 的 人 , 得 首 先 勇 你
论语为政篇心得
论语为政篇心得下面是整理分享的论语为政篇心得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论语为政篇心得篇一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
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
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
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
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
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
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
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
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
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
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
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
“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
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
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关作文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关作文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忙于追逐物质的东西,却忽略了一些最本质的价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古老的智慧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经历的一件小事。
那天,我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菜市场里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我在一个蔬菜摊前停下,摊主是一位面容和善的大姐。
她的菜摊摆得整整齐齐,各类蔬菜看起来新鲜水灵。
我挑了一把青菜,问大姐多少钱。
大姐笑着说:“三块钱一斤,这青菜可新鲜啦,早上刚从地里摘的。
”我觉得价格还算合理,就让大姐称一下。
就在大姐称菜的时候,旁边来了一位大妈。
大妈看起来有些着急,她拿起一把豆角,问大姐:“这豆角怎么卖?”大姐回答:“五块钱一斤。
”大妈皱了皱眉:“怎么这么贵?前面那家才卖四块。
”大姐耐心地解释:“大姐,我这豆角真的是好品质,而且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价格稍微高一点。
”大妈却不依不饶:“就你这还精挑细选?我看跟前面那家也没什么差别。
”大姐的脸上依然带着笑容,说:“大姐,您要是觉得贵,可以去前面那家买。
不过我保证我这豆角值这个价。
”大妈哼了一声,把豆角放下,转身就走。
这时候,我看到大姐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继续给我称菜。
我心里不禁有些感慨,大姐面对大妈的刁难,始终保持着礼貌和耐心,这是多么难得的品德啊。
付完钱,我准备离开。
刚走了几步,就听到后面传来争吵声。
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大妈在另一个摊位前因为几毛钱和摊主吵了起来。
大妈的声音又尖又高,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而那个摊主也不甘示弱,和大妈互不相让,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我不禁想到了刚才那位大姐,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她那样,以礼待人,以德服人,或许这样的争吵就不会发生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
有时候,人们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不顾道德和礼仪,争得面红耳赤。
然而,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 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 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 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 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 【评析】
•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 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 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 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 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 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 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 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 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 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 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 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 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 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 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 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 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 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 祭祀他们。”
•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 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 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 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关作文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关作文
《德与礼的力量》
哎呀呀,咱今儿就来唠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个事儿。
说起来啊,我想起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件事儿。
那天我去逛商场,在电梯口那等着呢。
人还挺多的,大家都有序地排着队。
这时候就来了一个大哥,风风火火的,直接就冲到前面去了,也不管别人。
旁边的人就有点不乐意了,就轻声提醒他要排队。
这大哥呢,还不乐意了,嚷嚷道:“我赶时间呢!”嘿,你说这人咋这样呢。
这时候,一位阿姨站出来了,她特别温和地说:“小伙子,大家都在排队呢,你赶时间大家也理解,但咱们也得讲讲公德呀,要是都像你这样,那这秩序不就乱套啦。
”阿姨这几句话啊,说得那大哥脸都红了,赶紧就站到后面去排队了。
你瞧,这就是德和礼的作用呀。
要是大家都能像那位阿姨一样,用温和有礼的方式来提醒别人,而不是相互争吵指责,那咱这社会得多和谐呀。
道之以德,让我们用道德来引导自己和他人;齐之以礼,用礼节来规范大家的行为。
这样咱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大家相处也会更加融洽。
所以呀,以后咱都要多讲讲德,行行礼,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和善意,就像那个商场里的小插曲一样,虽然是件小事,但也能看到德与礼的大力量呀!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政》三则 为政》 •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 ,居其所 而众星共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 (4)之。” 之 【注释】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 为政以德: 用的意思。 为政以德 进行统治, 德治” 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北辰: 北辰 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所 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共 同拱,环绕的意思。 • 【译文】 译文】 孔子说: 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 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 围。”
• 【评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 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 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 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 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 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 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 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 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 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 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 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 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 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 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 前509~前495年在位。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 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 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 主。”
• 【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 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 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 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 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 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 问是非的愚忠。
•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 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 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 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 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 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 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 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 的要求。
•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 不可忍也!” 【注释】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 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 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 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 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 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 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 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 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 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 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 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 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 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 评析】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 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 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 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 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 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 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 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
•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 【注释】 (1)林放:鲁国人。 (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 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 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 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 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 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 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 礼。 (2)无违:不要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比孔 子小46岁。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4)御:驾驭马车。 (5)孟孙:指孟懿子。
• 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 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注释】 (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 子产: 子产 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 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 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 的贤相。 的贤相。 【译文】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 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 “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 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 注释】 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畔:同“叛”。 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 译文】 孔子说: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 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评析】 评析】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 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 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 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 的君子。 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 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 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 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 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 【评析】 •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 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 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 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 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 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 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 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 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 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 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 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 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 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 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 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 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 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 法。
• 子曰:“道Leabharlann 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 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 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 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评析】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 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 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 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 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 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 子贡欲去告朔(1)之饩羊(2)。子曰:“赐也!尔爱(3) 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 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 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 (2)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3)爱:爱惜的意思。 【译文】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 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 周。” 【注释】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 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