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12

合集下载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2课知识梳理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2课知识梳理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2课的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全国: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二、隋朝的繁荣1.隋文帝的统治:改革官制、法律,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水利建设。

2.隋朝的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成为商业中心;水陆交通发达,陆路有“丝绸之路”,水路有“海上丝绸之路”;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为水运主要航道;商业都市很多,洛阳、长安、江都等最为繁华。

3.隋朝的手工业: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十分发达。

4.隋朝的对外关系:与亚洲、非洲、欧洲的国家都有广泛的往来。

三、隋朝的大运河1.开凿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凿时间从605年开始,到610年基本完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3.大运河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隋朝的灭亡1.隋朝的衰落: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上对外扩张和奢侈浪费,导致国家财政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2.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定都长安。

五、隋朝的历史地位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朝对世界的影响:隋朝的繁荣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六、隋朝的科技文化1.隋朝的科技:隋朝的科技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火药等重要科技成果。

2.隋朝的文化:隋朝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杨炯、王勃等诗人和《长恨歌》等文学作品。

七、隋朝的经济制度1.均田制:隋文帝实行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规定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的规定。

2.租调制:隋文帝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同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3.义仓制度:隋文帝设立义仓制度,以备荒年时使用。

中国古代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大学

中国古代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大学

中国古代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南大学西南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不属于学习历史学“四把钥匙”的是()A:目录学 B:史源学 C:职官 D:历史地理答案:史源学第一章测试1.中国境内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是元谋人遗址。

()A:错 B:对答案:错2.关于尧舜的传说中,最重要的是禅让和治水两件事。

()A:对 B:错答案:对3.文献中的“大同”之世指禹、汤、文、武时代。

()A:错 B:对答案:错4.下列不属于晚期智人的是()A:山顶洞人 B:资阳人 C:柳江人 D:元谋人答案:元谋人5.下列选项中属于母系氏族制度主要内容的是()A:一夫一妻制婚姻取代了对偶婚姻制度 B:贫富悬殊的现象出现 C:不存在经济上独立的家庭。

D:世系制度和财产继承制度以父系为依据答案:不存在经济上独立的家庭。

第二章测试1.三代时期,西周的王权最为强大。

()A:错 B:对答案:对2.“玄鸟生商”的传说说明商人曾经存在鸟图腾崇拜。

()A:错 B:对答案:对3.三代时期,社会阶级主要由贵族、农民和奴隶构成。

()A:对 B:错答案:错4.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行业 B:爵位 C:官名 D:谥号答案:官名5.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第三章测试1.“弭兵”运动后,各主要诸侯国内的政局日趋稳定,诸侯国君权力进一步加强。

()A:错 B:对答案:错2.郡县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错 B:对答案:对3.战国时,列国社会中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个基本阶级。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1、尊王攘夷:指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齐桓公执政以来,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尊王,即遵从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

攘夷指对游牧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略进行抵御。

汉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

2、合纵连横:战国晚期诸侯征战的军事外交战略。

联合各国抗秦者即为合纵,“合众弱而攻一强”,阻止强国进行兼并:秦设法破坏合纵就是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强国迫使弱国投降并帮助它进行兼并。

代表人物分别是苏秦和张仪。

根本目的是为了六国或秦的利益辩护。

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式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秦齐两国并立,合纵连横一般是针对或围绕它们展开的。

合纵既可以是对秦,也可以是对齐。

连横既可以是连秦,也可以是连齐。

直到长平之战后,才凝固成都是对秦)3、汤刑:汤刑是商代刑事法律内容的名称,是商代,国家在调整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法律规范:内容上主要是刑罚以及适用原则的汇集。

根据《左转》“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但实际上后世商王也有对其有所损益,根据《竹书纪年》“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汤刑。

”故而一般认为,“汤刑”应是代为概称商代法律,而不限于特定某代商王所制定的某一部成文法。

4、葵丘之会:西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相约「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还规定“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周天子派宰孔参加,并赐给齐桓公王室祭祀祖先时的祭肉。

史称“葵丘之会”。

从此,齐桓公成为了中原的霸挟天子以令诸侯。

标志齐国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5、《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步系统化的成文法典,其内容体现出封建纪念馆及关系,其体制相对传统的刑书有较大的变革,对后世封建法典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初一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基础。
汉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发 展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1
02
03
豪门贵族的崛起
汉朝时期,豪门贵族逐渐 崛起,掌握了大量土地和 财富。
农民阶级的地位
农民阶级是汉朝社会的主 体,承担着主要的生产任 务,但生活较为贫困。
商人阶级的地位
汉朝时期的商人阶级逐渐 崛起,对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了推动作用。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官方推崇的学术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以儒学经典为主要教 材,培养官吏和学者。
征辟制度
皇帝或中央政府直接征召有名望的人 士担任官职的制度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
80%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 率。
100%
水利工程的修建
汉朝政府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如 灌溉渠道的修建和维护,保障了 农业生产的稳定。
80%
农作物的多样化
汉朝时期,农作物种类增多,如 稻、麦、粟等,丰富了人们的饮 食来源。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汉朝时期,手工业技术不断进 步,如冶铁、纺织、制陶等, 产品品质和产量均得到提升。
商业都市的出现
汉朝出现了以长安、洛阳等城 市为中心的商业都市,促进了 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
汉朝政府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制度,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和规范。
社会阶层与阶级关系
太尉
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三公九卿制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精品文档中国古代史(上)知识要点全书线索:中国古代史(上)涉及4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史前时期:指的是我国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的人类活动时期,亦是国家产生之前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精品文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线索: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经历长期的进化发展,约9000多年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监察制度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复习一、原始社会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产生地在非洲;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因发现云南元谋而得名,处于长江流域。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和吃熟食,为人类大脑的发育、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标志着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天然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处于黄河流域。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靠采集、狩猎、捕鱼维生,已会用骨针缝制兽皮,会佩戴装饰品,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具有爱美的观念,会人工取火的方法,过着氏族组织的生活(血缘关系),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差别,处于黄河流域。

4、人和动物是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5、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六千年前,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和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一万年前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开始有了农耕生活。

6、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种植粟、白菜、荠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骨制的箭头、鱼钩、鱼叉狩猎或捕鱼,会制彩陶、纺线、织布、制衣等。

7、河姆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耕地,主要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已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陶器,并制造出了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半坡人)、和水稻(河姆渡人)的国家之一。

8、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由于原始农耕的出现都过上了定居生活,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炎热潮湿)住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风沙大)住半穴居式房子。

9、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在山东大汶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现象。

10、炎帝和黄帝: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炎帝的贡献: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了制陶技术;发明医药,组织集市交易。

12首古诗词,带你进入中国古代史

12首古诗词,带你进入中国古代史

"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不同时代的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经历,折射出当时各阶层人民的境遇。

01《击壤歌》先秦(佚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这首民谣作于先秦时期,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生活的真实写照。

02《十五从军行》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两汉(前202~220),《十五从军征》作于两汉时期,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03《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晋(265~420),此诗作于魏晋时期,诗人以“逍遥”、“隐逸”的风格而闻名,饮酒和纵情山水是他所崇尚的生活方式。

通过此诗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开始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

04《木兰诗》(节选)南北朝(佚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南北朝(420—589),《木兰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是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诗中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中国古代史》习题集

《中国古代史》习题集

中国古代史习题集上册(原始社会——南北朝)第一编原始社会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1、我国境内主要发现了那些古人类化石?北京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的科学意义如何?2、论证晚期智人时期氏族制确立的条件。

3、简述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4、通过半坡遗址的村落布局来论证氏族制的内部结构。

5、阐明我国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转变的历史条件。

6、我国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夏、商1、夏朝国家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盘庚迁殷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3、简述商朝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4、商朝的官僚机构包括哪些?5、简述商朝的阶级结构。

6、略述商灭亡的原因。

第三章西周1、简述武王灭商的经过和意义。

2、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3、略述西周的礼治和刑法。

4、西周的农业生产情况是怎样的?5、西周衰亡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是什么?6、略述西周敬天保民思想。

第四章春秋1、论述大国争霸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齐桓公称霸的主要政绩是什么?3、简述晋楚争霸。

4、试述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5、略述春秋时期奴隶与国人的反抗斗争。

6、略述齐、晋、鲁大夫兼并的情况。

第三编封建社会第五章战国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并分析其意义和性质。

2、为什么说战国时期集权制度的形成开了秦汉政治制度的先河?3、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形成的?4、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析秦统一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6、战国时代为什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7、简析孔孟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秦1、简述秦始皇建立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简述秦始皇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和历史意义。

3、略评“焚书坑儒”。

4、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5、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有哪些?6、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项成败的原因。

第七章西汉1、简述“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3章)【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3章)【圣才出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12.1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帝。

(1)五代①后梁(907~923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朱全忠李克用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

923年,后唐军队进攻开封,后梁灭亡。

②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改元同光,建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骄恣荒淫、重敛急征,后死于兵变,养子李嗣源称帝,革除了李存勖的一些弊政,明宗死后,后唐被后晋所灭。

③后晋(936~947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甘当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辽所灭。

④后汉(947~951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军北撤后,很快入主开封并建立政权,国号汉,刘知远是为汉高祖。

其子刘承祐继位后因猜忌前朝众将,被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所杀。

⑤后周(951~959年)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杀刘承祐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发展生产、革除弊政。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是为周世宗柴荣。

他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亲征南唐,收复失地,后被北宋取代。

(2)十国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表12-1十国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灭亡时间灭亡原因吴杨行密902扬州937权臣徐温养子徐知诰废吴帝自立,吴国亡吴越钱镠907杭州978为北宋所灭荆南钱镠907江陵963为北宋所灭前蜀王建907成都925为后唐所灭闽王审知909福州945为南唐所灭南汉刘隐917广州971为北宋所灭楚马殷927长沙951为南唐所灭后蜀孟知祥934成都965为北宋所灭南唐徐知诰939金陵975为北宋所灭北汉刘崇951太原979为北宋所灭(3)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①人民的痛苦生活a.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9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9张PPT)

1.背 景
武帝继位时……老子之学主无为,不利干政。墨家创兼爱,尚平 等,不便于专制。而儒学的贵秩序,重名分,最适于中央集权的专 制统治……由于道家思想并不禁止别派思想的流星雨传播,各种社 会思想与意识都能够较为自由的发展,这对于想要建立一个集权统 一的帝国的汉武帝来说是不利的。
——改若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来龙去脉》
——葛剑雄
作歹
《葛剑雄说中国史:不变与万变》
五环志行课堂——“讲”
一、政治大一统
5.察举征辟,选拔人才
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
武帝时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
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推—举《标中准国:古有代才史能》、有朱道绍德侯 齐涛 王育济主编
五环志行课堂——“讲”
一、政治大一统
4.巡视监察,分设刺史
汉武帝将全国除首都周围的
七个郡级行政区外,分为十三个
州部……每一个部派一位刺史去
巡察境内的地方官吏和强众豪族,
称之为“十三刺史部”。首都附
近的七个郡级单位由朝廷直接管
目的: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 理,称为“司隶校尉部”。
官吏、豪强及子弟,严禁他们为非
刘胜(?-前113年) , 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
帝西刘汉彻初兄,期受中封央中山和王封。国力量对比教材P61课后活动
五环志行课堂——“议”
一、政治大一统
1.背 景
(豪强地主)“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财骄溢,或至兼并豪
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问题2:豪强地主发展,与官府分庭抗礼
五环志行课堂——“讲”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知识点总结:
1. 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加强监察制度,用刺史监视地方的官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思想上: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统一思想,大力推崇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对中国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上:汉武帝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还重视兴修水利,亲治黄河,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该版本历史课本或其配套教案、导学案。

同时也可以阅读历史教辅书籍和文献,更全面地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内容。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学生版)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学生版)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1.(2024·广东·中考真题)书藏古今,传承文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

材料二 古代书目是指图书分类目录,一个时代书目的多寡,与图书事业的盛衰密切相关。

——摘编自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材料三 下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

书名作(译)者简介《天工开物》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

《几何原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书写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事业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类图书的新特点。

2.(2021·广东·中考真题)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体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

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

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材料二(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

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2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2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12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12.1 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

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帝。

(1)五代①后梁(907~923年)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建都开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后梁建立后,朱全忠李克用争夺霸权,双方互有胜负。

923年,后唐军队进攻开封,后梁灭亡。

②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国号唐,改元同光,建都洛阳,史称“后唐”。

李存勖骄恣荒淫、重敛急征,后死于兵变,养子李嗣源称帝,革除了李存勖的一些弊政,明宗死后,后唐被后晋所灭。

③后晋(936~947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甘当儿皇帝,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得契丹援助,灭唐建晋,是为晋高祖。

其侄石重贵继位后被辽所灭。

④后汉(947~951年)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辽军北撤后,很快入主开封并建立政权,国号汉,刘知远是为汉高祖。

其子刘承祐继位后因猜忌前朝众将,被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所杀。

⑤后周(951~959年)原天雄节度使郭威杀刘承祐后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郭威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发展生产、革除弊政。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郭荣即位,是为周世宗柴荣。

他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禁灭佛教,严明军纪,增强了国力。

另外,又亲征南唐,收复失地,后被北宋取代。

(2)十国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并存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表12-1 十国(3)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①人民的痛苦生活a.连年征战,导致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b.制造黄河决口事件,造成山东、河南一带连年水灾,耕地面积缩小。

c.各地军阀为了进行战争,加紧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d.以严刑酷法迫害人民。

e.北方人民受到契丹军队的骚扰和掠夺。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古代史(上)知识要点全书线索:中国古代史(上)涉及4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史前时期:指的是我国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的人类活动时期,亦是国家产生之前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

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

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线索: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经历长期的进化发展,约9000多年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各地域文化如满天星斗,多姿多彩。

中国古代史 课本梳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国古代史 课本梳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康乾盛世
康雍乾时期 的君主专制
奏折制度: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疆域的奠定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平定叛乱
加强管理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3)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 的经济重心地位。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社会的 变化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儒学的 复兴
第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背景:儒学日益僵化,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
目的:复兴儒学,强化伦理道德秩序。 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西汉的建立与 “文景之治”
黄老无为、“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汉承秦制”、郡国并行、七国之乱
西汉的强盛
政治:“推恩令”、中朝、察举制、 分设刺史、任用酷吏 经济: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商政策
文化:尊崇儒术 边疆治理与丝绸之路P22—p23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东汉的兴衰
3.王安石变法
4.南宋的偏安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1.辽与西夏
2.金朝入主中原
3.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4.元朝的民族关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经济重心南移
4.社会的变化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儒学的复兴
2.文学艺术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29,分数:58.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冯道】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五代大臣。

字可道,自号长乐老。

五代时瀛州景城(河北交河)人。

唐末,从李克用,为掌书记。

后唐、后晋时均任宰相。

契丹灭后晋,又朝见耶律德光,任太傅。

后汉、后周时为太师。

历事四朝、十帝,身居高位,明哲保身。

晚年作《长乐老自序》,列叙官爵。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他曾提议在国子监内校定《九经》文字,召集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世称“五代监本”,为官府大规模刻书之始。

)解析:3.【燕云十六州】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中国史综合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个州。

936年,石敬瑭为获得契丹的军事支持,割幽州、蓟州、云州共十六州之地与契丹。

之后契丹人洛阳,灭后唐。

不久石敬瑭人开封,建后晋。

契丹得燕云十六州之后,即以幽州为陪都,称南京。

此地的割让,使中原地区失去了北方的重要屏障,契丹兵马从此可以长驱直人,中原王朝在同契丹的战争中开始处于不利的地位。

)解析:4.【周世宗改革】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通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五代时后周皇帝柴荣实行的改革。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笔记整理表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笔记整理表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主题: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内容:1. 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3. 钻木取火的方法4. 汉朝的农业技术5. 制作丝绸的方法6. 发明的火药及其用途7. 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1. 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古代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是古代我国的重要器物,其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祖先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掌握了青铜冶炼、铸造等一系列技艺,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

3. 钻木取火的方法古代我国的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利用木材和竹子制成的工具,通过快速的旋转产生摩擦热,从而取得了火种,这一方法为古代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4. 汉朝的农业技术汉朝时期,古代我国的农业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利用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的农田,改良了耕作工具,推广了耕作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制作丝绸的方法古代我国是丝绸的故乡,人们发明了将蚕茧中的丝线制成丝绸的方法,这一技术在当时是世界上独有的,也为我国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发明的火药及其用途古代我国人们发明了火药,这一发明在战争和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古代我国人们还发明了指南针,利用磁性物质指引方向,这一发明对于古代的航海事业和地理探索有着重要作用。

总结: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丰富多彩,不仅为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对于我们后人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源远流长,从青铜器的制作到火药、指南针的发明,每一项成就都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成就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具体领域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牛李党争
2013-7-8
7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参考文献 试述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概念。
01.jpg
2013-7-8
8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参考文献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01.jpg
2013-7-8
9
2013-7-8
4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三、武周代唐 “自武瞾主持中央政权之后,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 垂统之野心。故‘关中本位政策’最主要之府兵制,即于此时开始崩溃,而 社会阶级亦在此际起一升降之变动。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 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 士之科为全国干进者竞趋之鹄的。当时山东、江左人民之中,有虽工于为文, 01.jpg 但以不预关中团体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变革之际会,得以上升朝 列,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之政权尊位遂不得不为此新兴阶级 所攘夺替代。故武周之代李唐,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若依 此义言,则武周之代李唐较李唐之代杨隋其关系人群之演变,尤为重大也。” ——陈寅恪
2013-7-8
5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杜佑:《通典》一五《选举典三》载沈既济之言,略云: 初国家自显庆以来,高宗圣躬多不康,而武太后任事,参决大政,与天子并。 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永隆中始以文章选士。及永淳之后太后君临天下 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寖以成风。至于开元、天宝 之中,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 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 01.jpg 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其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 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 者或有焉,故是非相陵,歃称相腾,或扇结钩党,私为盟毁,以取科第,而声 名动天下,或钩摭隐匿,嘲为篇咏,以列于道路,迭为谈訾,无所不至焉。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01.jpg
2013-7-8
1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一、隋唐的统一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关陇集团”;“关中本位政策” “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统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 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 01.jpg 策’下所结集团体之后裔也。” 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 “六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2013-7-8
6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四、安史之乱
河朔地区
《新唐书》二二五上《逆臣传· 安禄山传》:“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母阿史德,少孤,遂母嫁安延偃,乃冒姓安,通六蕃语,为互市郎。” 同上《史思命传》:“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与安禄山共乡里,通六蕃译, 01.jpg 亦为互市郎。”
云(冈)、大(同)、并(州)核心区
2013-7-8
2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宇文泰 府兵制;八柱国 武川镇 独孤信 杨忠
01.jpg
李虎 李昺
李初古拔
李买得 朱熹:“唐源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夷狄,故闱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2013-7-8 3
第二讲
隋唐五代政治史概述
二、玄武门之变
《周礼·考工记》:“面朝背市”。 “唐代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败,悉决于玄武门即宫城北门军 01.jpg 事之胜负,而北军统制之权实即中央政柄之所寄托也。” ——陈寅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