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渭南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

合集下载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八篇)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八篇)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八篇)第一篇: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1、粮油增加收入总额521.68万元,人均增收201元。

①、小麦播种面积14115亩,预计单产813斤/亩,预计总产1146.97万斤,与去年粮价相比,今年粮每斤预计增加0.18元,预计增收206万元。

②、油菜籽播种面积5822亩,预计单产349斤,预计总产202.94万斤,与去年油菜籽价相比,每斤增加0.20元,预计增收40.59万元。

③、大春预计水稻面积19598亩,按去年的单产水平,预计产量可达2110.7万斤,价格上涨0.15元/斤,可增收316.60万元。

④、种植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因素:今年小春小麦、油菜播种面积为19937亩,大春水稻预计播种面积为19598亩,以此为基础,所花的机耕、农药、化肥、种子、抽水费等,每亩预计增加农业投入10.5元(全年碳铵施用量每亩按200斤计算,碳铵价格同比增加0.03元/斤6.00元;磷肥施用量每亩按100斤计算,每斤同比增加0.005元,每亩增加投入0.50元;农药预计每亩耕地增加4.0元)。

预计增加投入41.51万元。

2、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总额39.45万元,人均增收15元。

①、毛猪3.71万头,保持去年增减不变(投入与产出基本同幅增长)。

②、禽兔较200*年增加4.89万只,可增收35.21万元。

③、水产较200*年增加148.8吨,可增收69.94万元(增加面积,单产提高)。

水产品价格上涨与水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水产品净收入增加0.5元/斤,预计增收65万元(总产量是650吨)。

两项合计增收134.94万元。

④蔬菜产量减少0.3吨,310万元/万吨,合计减少93万元。

⑤、食用菌总产减少220吨,减收43.3万元。

⑥、水果产量增加24吨,预计增收5.6万元。

3、第二产业发展与去年相比度支付劳动报酬80万元,人均增收31元。

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将比去年增加160万元,人均增收61元。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农民增收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农民是农村的主要人口群体。

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农民增收的状况和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样本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样本包括农民、农村合作社和相关农村经济组织等。

三、调研结果1. 农民增收形势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农村经济广泛依赖于种植和养殖业,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大,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增加。

2. 农民增收问题和原因调研发现,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农村金融服务不健全,农业政策支持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

3. 农民增收的机遇和挑战调研显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农村人口流失、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给农民增收带来了挑战。

四、政策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2. 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培训农民的技术能力。

3.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支持,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

4. 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5. 完善农业政策,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以上是本次农民增收调研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希望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有关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5篇

有关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5篇

有关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5篇有关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篇1)农民增收难,是农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在发展模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本文结合贫困山区的实际,分析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就我县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现状我县既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更是省移民大县。

(一)从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情况看。

全县有贫困人口12.7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28.5%,占全县总人口19%; 65%分布在全县13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35%分散在全县资源贫乏(人均耕地不足0.5亩),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等基础设施落后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散居地。

(二)从收入结构情况看。

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474元(和全省比相差1680元)。

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297元,占87.5%,第二、三产业收入177元,占12.5%;年,全县人均收入1595元,(和全省相比差1672元)。

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325元,占83.8%,第二、三产业收入270元,占17.2%。

(三)从脱贫、返贫情况看。

年,全县脱贫人口1万人,其中:51个“整村推进”村占45%,相对贫困人口占70%,绝对贫困人口占30%;返贫人口1万人,返贫率高达1.94%,其中:库区移民占30%,资源贫乏、交通落后地区占45.4%,其它因灾返贫占24.6%。

年,全县脱贫人口7000人,其中:51个“整村推进”村占48%,相对贫困人口占69.5%,绝对贫困人口占30.5%;返贫人口8000人,返贫率1.5%,其中:库区移民占32.4%,资源贫乏、交通落后地区占42.5%,其它因灾返贫占25.1%。

二、原因及其分析帮助农民快速增产增收,是我县“十二五”期间的重大课题。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县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是相当突出的。

农民收入调研报告

农民收入调研报告

农民收入调研报告根据对农民收入的调研结果显示,农民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困难。

以下是具体的调研报告:一、收入来源: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养殖业、农村副业以及外出务工等。

其中,农业生产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所取得的收入并不稳定。

养殖业则相对稳定一些,但受价格波动以及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收入也有一定波动。

农村副业和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受地域和行业的限制,部分农民在此方面的机会有限。

二、收入水平: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

具体地,超过70%的农民收入低于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同时,还有一些农民面临贫困和困境,无法保证良好的生活条件。

三、收入分配不均:农民收入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调研,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少数富余人群,少数农民占有大部分的农业资源和收入。

这导致了农村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农村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农民的收入分配也存在着地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的问题,这也增加了农民的困难。

四、收入增加渠道:为了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需要开辟更多的收入增加渠道。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溢价,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也可以加强农村副业的培育和开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多样性。

另外,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和投资,为农民提供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农民收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农民收入有了些许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事关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坎”,想要跨国这道“坎”我们就要狠抓农村新增收入使得农村收入有一个质的飞跃。

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如果我们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可能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调查的了解可以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人均收入,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做贡献。

为了了解掌握增加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于今日就其情况对麦积区花牛镇诸多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20__年7月——20__年10月三、调查对象花牛镇花牛村30户农户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

五、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一)农民收入变化情况1.综合总体概况根据 30户农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统计2.收入构成情况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一是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20__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__年人均工资性收入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__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长 11.5%。

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5篇】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5篇】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5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精选5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篇1为了摸清当前农民增收现状、构成与变化趋势,各项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方案,组织技术干部深入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趋势。

(一)经济资源情况。

1、根本情况。

该村393户,1501人。

按文化程度分类:不识字的11人,占0.7;小学的604人,占40;初中的525人,占35;高中以上的361人,占24.1。

按劳力结构分类:总劳力731人,占总人口的48.7,其中满劳力518人,占劳力总数的71,男劳力464人,占63.5。

在劳力中受过培训的325人,占总劳力的44.5,有技术特长的218人,占总劳力的29.8,在外打工的384人,占劳力总数的52.5。

土地构成分类:全村土地总面积697.6亩,其中耕地498亩,林地199.6亩,在耕地中水田面积441亩,旱地57亩。

生活设施建设享受程度:全村通电户390户,占总户数的99.2;通公路户325户,占总户数的82.7;通电话121户,占总户数的30.8。

人均纯收构成;全村20xx年人均纯收入2350元,20xx年村级人均纯收估计2500元。

10户调查汇总,共计42人。

其中男25人,女17人,按年龄分0-16岁11人,17-22岁7人,23-40岁7人,41-50岁14人;按文化程度分:不识字的2人,小学20人,初中17人,高中3人。

劳力28.5人,其中男劳力20人,劳力中受过培训的2人,在本资料版权属于请登陆原创网站查看外打工的18人,占劳力总数的63.2。

按人平纯收层次划分,人平纯收在1201-1800元的有3户,1801-6500元的有6户,6501元以上的1户。

2、土地总面积10户合计160.5亩,其中耕地46.3亩,林地17.2亩,药材93亩,在耕地中水田29.3亩,旱地4.9亩。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5篇关于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篇1)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

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

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

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

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

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

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

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

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

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

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

政策关键要落实。

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篇2)如今农民收人紧张来历于粮食作物的兑换。

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糊口生涯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乃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

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天然是农民经济的紧张来历(紧张是指花生等莳植较多地区)。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修改版]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年=月==日)是个农业县,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

我到锻炼期间,把从理论上解决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作为此次到农村锻炼的主要任务之一,多次深入乡镇、深入各村民小组和部分农户家中,采取向群众了解情况和同群众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了专题的调研,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

从此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

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

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

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

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通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能力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

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接受。

因此,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

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

因此,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渭南农民收入现状及增收制约因素解析

渭南农民收入现状及增收制约因素解析


提出

年增 长
12 5 % ;1 9 9 7
200 3
年 农 民人 均


年 渭南 市农 民人 均 纯 收 人 为
99 2

了 加 快 农 民 收 入 增 长 的 建议 与 对 策 旨
纯 收入 由 12 7 9 元 增加到
15 89
平均


高于 全 省
28


5 87 元
在 为各 级 党 政 领 导 制 定农 村 经 济 政 策 农 民 增 收规 划 等提供参考依据


每年增 长
3 7%


19 9 7
年 农 产 品 市 场 供求

2000
年 渭 南 市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人 为 14 6 5

发 生 了 变 化 农 产 品 价格 下 跌 较 大 农 民



低于 全 省
5


789



农 民 收 入 增 长 变 化 与存 在 问题
30
收入 增 速趋缓
、 、

民 增 收 的 政 策措 施
农 民 收 入 呈 现 出快


增长




18 8 2



增长

元 4 3 元 3 0 元 2 8 元 从 1 9 9 6 年起 渭

速增 长 的 良好 趋 势 但横 向 对 比 渭 南 市

8 0 % 200 6
年 2 04 3 元
增长
2 4 10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调研报告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调研报告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调研报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经济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安定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近年来,X区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农村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近日对我区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一、我区农民收入现状X区辖X个涉农镇街道X个行政村,X个村民小组,共X户,X人。

其中,农业户X户X人,非农业户X户X人。

其中耕地面积X.X万亩(确权面积X.X万亩),荒地面积X.X 万亩。

X年X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X元,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X.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破万元大关;X年、X年、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X元、X元、X元,增幅平稳保持在X%以上。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抓产业,推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做精做优特色产业。

围绕瓜菜、生态水产、休闲农业三大优势产业,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

推进瓜菜产业优化升级,坚持设施与露地并重、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区瓜菜产业面积稳定在X亩,其中设施蔬菜X亩,供港菜X亩,其它露地蔬菜X亩,近三年年均实现产值X万元;持续拓展水产增值空间,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等模式,引进推广鳜鱼、河蟹等X多个名特优品种,成功打造生态渔业品牌,X年水产养殖面积达X.X万亩,实现产值X万元;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力打造X个特色小镇和X个美丽家园,着力培育星级休闲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命名自治区休闲农业示范点X个,X星级休闲农业企业X个,三星级休闲农业X个。

固定资产投资X 万规模以上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户发展到X家,年接待游客X.X万人,实现营业收入X余万元。

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对标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标准,组织多家农业企业开展培训培育工作;举办科技专家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需求征集活动,组织X家企业申报科技需求专项项目;面向农户积极推广无土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示范推广、水产苗种繁育等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实现科学技术带动产业增产,农民增收。

2023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2023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1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们X乡调研组遵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采取听汇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村到户,广泛接触群众,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乡的基本概况:X乡共有12个行政村,区域面积28.5平方公里,有5465户、0人,耕地面积21030亩。

人均纯收入3002元,是个人多地少、工业企业比较发达的乡镇。

在种植结构方面,全乡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

小麦面积11000亩,总产4194吨,亩产360公斤。

玉米面积5029亩,总产3021吨,亩产量601公斤。

蔬菜面积10210亩,总产25000吨。

复播作物主要以蔬菜、油料、豆类为主。

在养殖业方面,全乡牛存栏1774头,其中奶牛1413头,55头以上养殖户69户。

猪存栏7146头,100头以上养殖户3户。

鸡存栏174790只,300头以上养殖户115户。

羊存栏达到2565头,50头以上养这植产24户。

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全乡有加工企业134个,从业人员352人,其中:产值在20万元以下的81个,产值在20——100万元48个,产值在100万元以上5个,产品主要销往本县和周边县市。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乡有机井168眼,其中深井142眼,15年以上井61眼,拍卖改制机井128眼;节水管道109.5公里,节水面积17000亩,连片亩以上节水片的有南社、河湾、王村、祁城五个村。

全乡有造林面积2134亩,其中木材林979亩,经济林1155亩。

有大型收割机20台,播种机90台,旋耕机62台,基本实现机播,道路硬化31条、19824米,10个村安装路灯760盏。

农民收入比例构成情况是:全乡种植业收入2238万元,养殖业收入3208万元,林果业收入18万元,工业收入24335万元,建筑业收入1000万元,服务业收入28万元,其它收入1119万元,农业方面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7%。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农民收入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便了解当前农民收入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农民收入水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

然而,当前农民收入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不高、农产品价格波动等。

因此,深入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家庭进行,内容包括家庭收入来源、收入水平、支出情况等方面;实地访谈则重点关注农民对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看法和对于收入增加的期望等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农民收入来源根据调查结果,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有农业生产、兼职工作、农村转移支付等。

其中,农业生产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存在较大不稳定性。

2. 农民收入水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更是微薄。

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所致。

3. 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

在调查中,许多农民表示农产品价格波动使得他们的收入无法稳定增长,导致生活负担加重。

因此,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有效的价格机制成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解决方案1. 增加农业生产效益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种植方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 发展农村产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可以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渭南市政协调研报告题目

渭南市政协调研报告题目

渭南市政协调研报告题目渭南市政协调研报告题目:探索渭南市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路径一、引言近年来,渭南市政府始终致力于推进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渭南市正面临着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新挑战。

因此,深入调研和分析,探索渭南市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路径,对于加快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渭南市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状况:渭南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但仍面临资源约束、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 城市建设与规划:渭南市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城市规划与实际发展不完全适应,城市功能布局有待优化。

3. 产业结构调整:渭南市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

4. 城乡发展不平衡:渭南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资源约束:渭南市面临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产业结构单一:渭南市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导致经济发展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需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经济韧性。

3. 创新能力不足:渭南市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不协调,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4. 城市规划滞后:渭南市城市规划与实际发展不相符合,城市功能布局存在矛盾和不合理之处,需要加快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协调。

四、探索渭南市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路径1. 改善城市功能布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协同,提高城市功能布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强科技研发与产业融合,提升渭南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农民收入调研报告

农民收入调研报告

农民收入调研报告农民收入调研报告根据对农民收入的调研分析,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民收入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首先,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

农民依靠耕作、种植、养殖等方式,通过农产品的销售来获取收入。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产值逐年增长,使得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

其次,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的收入来源也在逐渐多元化。

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中,通过这些渠道获取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此外,一些农民还投资于房地产等领域,通过土地租赁或出售获得了一定的利润。

然而,尽管农民收入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同时,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工作较为辛苦,劳动强度较大,收入相对不高。

加之农产品销售存在一定的市场隐形壁垒,使得农民难以获得较高的产品价值。

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我们建议:首先,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支持力度。

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以及农业机械装备等,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

同时,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其次,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合作社,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优惠,吸引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

最后,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基本生产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结而言,农民收入的增长趋势是可喜的,但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存在。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农民增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农村是我国的重要基层经济,农民的收入水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收入的来源、构成和增收的现状及问题,我们组织了本次农民增收调研。

二、调研对象我们选择了若干个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了调研,包括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农业县和西部贫困地区,以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情况。

三、调研内容1. 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种植业和畜牧业。

少数农民从事家庭手工业和服务业也有一定收入。

但农民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农业。

2. 农民收入的构成农民的收入构成中,农产品销售收入占了很大一部分,其次是政府补贴和务工收入。

而非农产业的收入比例相对较低。

3. 增收的方式和障碍我们了解到,农民增收主要是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和政府扶贫政策来实现。

但是,农民增收也面临着诸多障碍,比如土地流转问题、技术培训不足以及市场信息不畅等。

四、调研结论根据以上调研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农民收入的增长,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发展。

2. 农民增收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3. 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增加非农业收入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五、建议为了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公开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合作社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总之,从以上调研来看,农民增收问题不可小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希望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自身都能为此付出积极的努力,共同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关于当前农民增收难的调查

关于当前农民增收难的调查

《西部金融》2008年第8期一、支持产业开发,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经济结构,支持经济发展。

以项目为载体,依托骨干企业,支持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转变。

二、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鼓励金融机构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导向,大力支持农村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突出龙头产品的带动作用。

同时要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满足农民不同特点和需求层次的信贷产品,扩大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提高支农贷款的使用率。

同时,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继续做好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投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加大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投放支持,积极关注民生。

人行宜川县支行(陕西延安):严李锁李崔平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连年攀升与农产品价格滞涨的态势并存,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近年来,农民的“增产不增收”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有关,农资市场受能源价格影响,加之流通环节利益驱动,造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连年攀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农民工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掌握的技能少等因素制约,加之农民工就业环境、待遇保障、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影响了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目前农民工劳务输出是一种粗放式的形式,以量取胜,外出务工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

三、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构单一问题仍较明显,对大部分农民来说,种植业仍为家庭经营的主业,收入渠道狭窄,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对渭南市农民增收情况的思考

对渭南市农民增收情况的思考
他商业银行基本不开办农户贷款业务 , 同 行有利于城镇化发展 的土地 、 财税和投融 质量标 准 、 以及信息 网络建设 。 尽快研究
时缺乏信 贷担保 使广大农 民难 以融 到资 资等政策 , 比如 , 推进农民承包地换社保 , 对长年进城务工的农 民、 闲置或转让承包
上扬 。 同时 , 全市各类企业 和工 企业总体上数量少 、规模小 、 带
业园 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 吸纳 动能力不强。渭南市有约 8 万 的农 户仅 占 1 而且主要集 中 8 %,
3 2 总第 1 5期 6
在超市便利店 、 交通运输 和种植养殖等传
在 国家 实 施新 一 轮 西 部 大 开发 、 面 农村产业体系。 全 大力实施农 民增收六大工
南市招商引资力度 的加大 , 特别 还 缺乏 竞 争 力强 的 产业 支 撑 , 小 高 、 技能低、 竞争力相对较差。 是省市重点项 目的快速推进, 有 而全 、 弱而散的小农经济现象在
效带 动了渭南市农 民增收指标

定程度上依然普遍存在。 龙头 力衣待释放 。 目前 , 渭南市实现 自主创业
筹 规划 , 尚未 由点及面地广泛开展 。 家庭 收六大工程及重点镇建设 为切人点 , 以农 畜牧产业 , 扩大奶牛 、 生猪养殖规模 , 加快 经 营较为粗放 , 民俗旅游等经营形式 比较 业产业化 、 县域工业化 、 城镇化 、 市场化的 发展畜禽加工业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 从 单一 、 缺乏特 色 , 与城 市居 民需求差 距较 协调发展 为支撑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 方 根本上解决畜牧产业规模扩张难 、 竞争能
统行业 。 设施 农业 、 籽种农业等高端农业 实施关天经济区规划的大背景下 , 坚持 以 程 , 扶持一批优势农业产业 、 头企业及 龙 以及休 闲农业 、 创意性融合产业等缺乏统 推进 城 镇 化为 突 破 口 , 面实 施 农 民增 项 目建设 , 以全 打造知名特色品牌。 注重 做大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最新)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最新)

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聚焦与核心。

解决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县农村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稳定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了解农民增收情况,我们最近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围绕我县农业法的贯彻执行和中央1号文件的落实,结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我县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民权益保护,到漠滨、若水、黄茅、洒溪等乡镇、村组、农户进行了深入调查,先后召开座谈会8次,听取了县人大代表、乡(镇)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的意见,收回调查问卷80份。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当前农民增收少的是思路,愁的是销路,缺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我县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制约,加之受军事禁区影响,农村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缓慢。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市场繁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依法治农、科技兴农意识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但农民增收仍较缓慢。

我县34万人口中有农业人口304800人,XX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0xx元,XX年农民人均收入2223元,收入仅增长5.6%,农民仍是最大的低收入群体。

根据调查,影响农民增收原因较多,在我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之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导致部分农民劳而无效。

在全县346个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偏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漠滨乡洞头塘村总人口1164人,11个组就有8个组不通公路,农产品进出全靠农民肩挑背驮,大量的竹木、柑桔等农副产品调不出,除自己消费外,多余的只好烂在家中,增产不增收,挫伤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

该村很多农民装不起电话,接一个电话要跑5华里。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虽然农民苦苦寻求致富项目和路子,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却因信息不灵,真正获得成功的项目极少,产业结构调整收效甚微,许多农民想发展却没门路,找着门路却又愁销路,常常劳而无效。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但是在农村地区,农民收入问题却仍然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难题。

为了了解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旨在分析农民收入问题的状况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一、调查基本情况我们的调查主要围绕着农民收入的高低,收入来源,收入分配等方面来展开。

我们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10省市的乡村地区共收集了500份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我们的调查发现,有68%的农民收入在3000元以下,仅有6%的农民收入超过1万元。

其中40%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28%的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20%的农民则靠租地、打零工以及经商来维持生计。

同时我们发现农民的收入来源不稳定,主要原因是收入的不确定性。

农民收入的分配也存在巨大的问题。

大约有70%的农民认为他们的收入分配不公平,近一半的农民认为他们的工作压力大,却没有相应的收入回报。

同时,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的社保、福利等保障机制不完善,有30%的农民甚至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险和养老金等基本福利。

三、原因分析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导致了农民收入水平的低下,同时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也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效能。

2.教育水平不高,技能水平不足。

一些农民的教育水平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技能水平也有限,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劳动力需求。

3.城乡差距巨大,城市化进程缓慢。

城乡差距巨大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背离,城市化进程缓慢也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1.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加大对种植技术、机械化农具和现代化农事服务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才素质。

加强公共职业培训,提升农民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为农民创业、务工、经商等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渭南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一、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渭南市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为跳跃式增长阶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0元增加到262元,由低于全省到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年均递增13.9%,但年际间差异很大,有三年增幅超过全省,增幅最高的达36.8%,最低的为-4.4%。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作物产量增长很快,但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故年际间差异很大。

第二阶段(1985-1999)为快速稳步增长阶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3元增加到1510元,年均递增12.4%,增幅最高的为19.9%。

这15年中有12年农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有10年的年增幅在10%以上,8年的年增幅超过全省,7年的年增幅超过全国。

主要得益于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建成了一批国家和省级农牧业商品基地(特别是苹果基地),实行科技集团承包,建成东雷抽黄、港口抽黄等大型水利工程,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产力在这一阶段得到较快发展。

第三阶段(2000-2003)为徘徊增长阶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65元增加到1589元,年均递增仅1.3%。

增幅最高的为6.0%,最低的为—3.0%。

自2001年起,农民收入由高于全省变为低于全省,而且差距逐步拉大。

主要原因是,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价格下滑,加之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基数较大,农民增产不增收。

第四阶段(2004-2006)为新一轮增长阶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42元增加到2043元,年均递增8.7%,且增幅都在8%以上,虽然仍低于全省,但已摆脱徘徊增长局面。

主要受益于国家实行城乡统筹的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产品价格回升等。

2006年底,全市农业人口392.06万人,占总人口的72.4%。

乡村劳动力资源279.58万人,从业人员247.44万人,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185.69万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2043元,较1978年增长16倍,较1995年增长106.1%。

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1047.1元,较1995年增长47.6%;工资性收入818.78元,较1995年增长300.8%,占十多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58.4%;转移性收入131.18元,较1995年增长133.6%;财产性收入45.94元,较1995年增长114.7%;o二、农民增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总体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但是与全省、全国相比,我市农民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差距在不断拉大。

198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6元,相当于全国的81.5%,全省的109.7%;199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91元,相当于全国的62.8%,全省的102.9%;2006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43元,相当于全国的57.0%,全省的90.4%。

与全国相比,2006年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低556元,农业收入低454元,牧业收入低200元左右,二三产业收入低275元,以上四项约占差额的95%。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产生产效率不高,结构性问题突出。

我市虽为农业大市,但农业为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较低,其原因一是生产效率不高。

2005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均创造产值522元,仅相当于全省的67.9%,全国的39.7%,山东的28.6%。

2006年我市农民从第一产业即农业得到的收入较2000年增加了113元,剔除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因素,6年仅增加了22元。

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粮食比重高,蔬菜、畜牧比重低。

目前我市粮食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9.1%,牧业和蔬菜产值仅分别占19.0%和9.7%。

我市畜牧业产值列全省第六位,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列全省倒数第三,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

由于农业效益较低,主导产业不强,我市仍然没有走出传统农业格局。

二是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2006年乡镇企业营业收人过亿元的村,全市仅有4个,而西安、宝鸡均在50个以上。

全市农民家庭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20.2%下降到2006年的9.3%。

我市城镇化率虽由1995年的15.3%提高到2006年的27.8%,但比全国43.9%的总体水平低16.1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只有11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1家。

粮、果、畜、菜主导产业缺乏大型的加工、储运、营销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短,仍处于初级产品的生产环节。

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不强,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断层,与龙头企业的联结松散,生产风险大,利益得不到保护,还没有真正走上产业化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三是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乏力。

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科技推广与普及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资金投人严重不足。

我市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大部分年久失修,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民人均旱涝保收面积0.58亩,在关中四市中排名末位。

农业抗灾能力弱,2005、2006两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为全省最大,其中2005年损失占全省42.5%。

农业科技推广普及率较低,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占有份额很小,有机食品还是空白。

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据在白水县调查,生产高档出口苹果的亩投资需在2000元以上,但目前全市平均每亩投资仅仅550元,相差甚远。

农业信贷资金主要靠农村信用社,难以满足农村生产发展需求,农民“贷款难”问题反映强烈,相当一部分农户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

四是思想认识上、工作落实上还有不少差距。

近年来,我市确立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新思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这完全符合我市发展的需要,但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没有正确认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工作指导上忽视农业和农村工作。

特别是农业税减免后,抓农村经济的力度有所减弱,有的地方甚至对农民增收漠然置之,有的地方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抓得不实不细,措施不力。

三、加快我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和建议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力争通过十年努力,使全省城镇居民收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增加农民收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市实施“农民增收创业工程”,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经济和创业增收上来,把力量聚集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

(一)以“一村一品”为主要抓手,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要积极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32程。

把“一村一品”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认真抓好市级28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市有1000个以上的村农民收入有大幅度的增长。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农村劳务产业。

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多层次就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充分利用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我市农村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与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专业市场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建设结合起来,促使资金、人才和项目合理向城镇转移。

按照“先培训、后转移”的原则,提高农民外出就业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鼓励各种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城镇居民、产业工人,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科教兴农,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业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抓好果畜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

发展知名品牌和名优特产品。

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先进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营销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围绕“粮果菜畜”等主导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引进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现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的集约化、规模化。

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扶持专业农户,培育流通经纪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加快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市场流通主体,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份额和国内市场占有率。

(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

利用国家加大对“三农”投资的政策,加快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

加大各级财政的投资力度,重点保证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龙头企业的扶持。

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支农贷款额度,提高对果、畜、菜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生产户、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

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

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保险补贴等政策,降低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特色种养业等企业、农户的成本和风险。

尽快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信贷资金为支持、企业和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解决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