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陶瓷工艺概论几种陶瓷窑烧成方法共22页文档
陶瓷工艺原理10章烧成与窑具
整理ppt
15
四、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整理ppt
16
整理ppt
17
10.1.2 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
一、坯料组分在加热过程中的性状变化
1)相图(晶型转变)和热分析资料(差热曲线 DTA、失重曲 线TG、热膨胀曲线TE、ITE)。 是确定升、降温速度的依据之一。 热分析综合图谱
10.1.2 制定烧成制度的依据
二、烧结曲线(气孔率、烧成线收缩率、吸水率及密度变 化曲线)和高温物相分析(P418表10-5),是确定烧成 温度的主要依据。
1.烧结范围宽、液相粘度大、量随温度变化小 的坯料,烧成温度可以确定在烧结范围上限附 近(T2); 2.烧结范围窄、液相粘度小、量随温度变化大 的坯料的坯料,烧成温度只能定在烧结范围下 限附近(T1)
压力制度:为了保证温度、气整氛理pp制t 度的实现,对窑内压力的1调1 节。
10.1.1 烧成制度
烧成工序是陶瓷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制定科 学合理的烧成制度,并准确执行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烧成温度:为了达到产品的性能要求,应该烧到的最高
温度。(P418) 烧结温度:材料加热过程达到气孔率最小、密度最大时
(3) 坯 + 釉 一次烧 (坯釉同时变)
烧成制度需坯、釉同时考虑,但往往 更多考虑坯体,因坯体是主体。
整理ppt
3
陶
瓷
窑
炉
烟
气
余
热
回
收
-
厦
门 .
整理ppt
4
.
.
整理ppt
5
窑具
整理ppt
6
窑烧方法
窑烧方法作者:暂无来源:《收藏/拍卖》 2012年第3期为了让上釉的器物圈足不与匣钵直接接触而黏合,窑工用支烧窑具把器物支托,让器足与匣钵隔开。
常见的支烧窑具以圆形为多,边周上面有凸起圆锥体以支托器皿。
圆锥体多少要看器皿大小而定,烧成后的器物与支烧窑具黏连,需要将被由黏连的窑具剥离,在器物釉面上产生芝麻大小的印记,成为采用支烧瓷器的特征,支烧多用于汝窑及哥窑瓷器,官窑及钧窑亦有使用。
焙烧坯胎的匣钵,需先经过摄氏千度高温烧结,才有一定强度安放焙烧瓷器。
未经过焙烧的坯胎在焙烧过程中,会产生与匣钵不一致的膨胀与收缩,造成器足变形,因此需要在器足与匣钵之间加入收缩率与器足一致的圆形垫饼或垫圈,是窑内升温时器足不会因与匣钵收缩率不一致造成变形。
器足不可上釉,以防黏合垫饼或垫圈,垫饼或垫圈只可以使用一次。
垫烧是宋代瓷器最普遍的装烧方式。
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优点是可以大量增加每一窑的瓷器装窑数量,叠烧可分为正烧和覆烧两种方式。
为刮釉叠烧或称涩圈叠烧,装窑时盘心或碗心向上,在上釉后的盘碗等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同样的器物无釉底足放置其上,使器物内心的露胎环正好与无釉的器足接触,逐层重叠,烧成的瓷器因重叠位置没有釉而不会黏合。
金代耀州窑、磁州窑及南宋景德镇窑盛行此法。
缺点是器物内一圈无釉。
覆烧是装匣叠烧的一种,以盘碗为主,装窑时盘心或碗心向下,坯件口沿不上釉,扣在窑具之上,重叠装匣,可在匣中装烧更大数量。
覆烧起源于北宋定窑,流传至景德镇窑亦有使用,覆烧法虽然可以提高生产,但会在瓷器口沿留下粗糙的露胎芒口,影响瓷器的实用与美观,南宋后期覆烧渐被淘汰。
陶瓷烧成技术
第三讲陶瓷烧成技术烧成是将陶瓷坯体在相应的窑炉中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形成固定的外形并获得所要求性能的工序。
烧成时坯体将发生脱水、分解、化合等物理和化学变化,烧成后制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及使用性能。
陶瓷烧成的窑炉主要有隧道窑、辊道窑、梭式窑等。
烧成时的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压力制度等与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因此,烧成过程是陶瓷生产中重要的工序之一。
一、陶瓷坯体的烧成过程(一)烧成过程的阶段划分陶瓷坯体烧成时,根据不同温度区间的主要作用与主要变化反应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见表3-1)。
在整个烧成过程中,制品在窑内经历了不同的温度变化和气氛变化,既有氧化、分解、新的晶体生成等复杂的化学变化,也伴随有脱水、收缩、以及密度、颜色、强度与硬度的改变等物理变化。
并且这些变化总是相互交错地一起进行。
(二)影响坯体烧成时物理化学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坯体烧成时物理化学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坯料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坯料的物理状态等。
1.坯料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根据坯料的化学组成,可以推断坯体在烧成过程中产生膨胀或气泡的可能性,可以估计坯体的耐火度的高低,也可以推断坯体烧后的呈色等。
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与坯体的化学组成有关,但坯料的化学分析只能提供坯料性质的大致情况,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本质,因为化学分析是将泥料的化学组成用氧化物表示出来,实际上泥料的各种成分绝大部分不是以游离氧化物形式存在,而是各式各样的化合物。
更准确地说,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是取决于泥料的矿物组成。
例如高岭土和多水高岭土,它们的晶体结构基本相似,但在加热过程中的脱水反应是不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氧化物,在两种不同的矿物组成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定相同,例如游离石英与黏土或长石中的氧化硅,其所起作用的性质就不一样。
同样是氧化硅,在以不同的晶态(石英、鳞石英、方石英)存在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几种陶瓷窑的烧成方法
液化气抽屉窑烧成方法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陶瓷的表面装饰和烧制│几种陶瓷窑的烧成方法│
常压天然气烧成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陶瓷的表面装饰和烧制│几种陶瓷窑的烧成方法│
风箱小窑烧成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陶瓷的表面装饰和烧制│几种陶瓷窑的烧成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国民间陶瓷技法》阎飞,阎夫立著.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社,2009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技法系列培训教材 《窑火凝珍:陶艺》姚岚著.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1(工 艺美术技法系列)
谢观 谢----安徽陶瓷工艺概论----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几种陶瓷窑的烧成方法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陶瓷工艺概论│陶瓷的表面装饰和烧制│
01 煤烧倒焰窑烧成 02 液化气抽屉窑烧成方法 03 常压天然气烧成 04 风箱小窑烧成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陶瓷的表面装饰和烧制│几种陶瓷窑的烧成方法│
煤烧倒焰窑烧成
│安徽陶瓷工艺概论│陶瓷的表面装饰和烧制│几种陶瓷窑的烧成方法│
煤烧倒焰窑烧成
• 煤烧窑前的检查工作和铺哨 • 装窑 • 点火和盖天眼 • 氧化焰阶段 • 强还原阶段(捂火) • 后火和保温 • 住火和停火氧化
铺哨
哨指火网内的燃烧物, 铺哨就是在火网内铺 上柴火、煤炭
装窑流程图
装窑流程图
装窑流程图
1篇8章3节陶瓷烧成24页word文档
(四)生料成球生料成球(raw meal nodule)质量是保证立窑煅烧极其重要的环节。
成球质量好、粒度均匀、大小适宜,才能使窑内通风均匀,煅烧良好,从而保证熟料质量,提高窑的产量,降低消耗。
生料成球质量,首先决定于原料质量,特别是粘土性能及生料细度。
生料细度细时,由于细颗粒生料和水结合较强,料球坚实,强度较大。
其次,生料球大小应适宜,粒度要均匀,有足够的孔隙率,这样既可降低阻力损失,又易于使料球烧透,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煅烧速度。
成球水分与料球大小及强度有密切关系。
用水量多,球径增大;水分过少,物料润湿不充分,形成大量小球,既影响料层透气性,又易炸裂。
通常对生料球有如下要求:(1)粒度:8~15mm,球径大小要均匀;(2)料球含水分:12%~15%;(3)料球强度:从1m高处掉下不破裂;(4)料球孔隙率:30%~35%。
近年来开发推广的“预加水成球”,能显著改善成球质量,提高料层的透气性、通风的均匀性和料球强度,是提高立窑产量、质量,降低消耗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
第三节陶瓷的烧成一、烧成的动力机制及方法从热力学观点来看,烧成(firing)是系统总能量减少的过程。
与块状物料相比,粉末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具有比内部原子高得多的能量。
同时,粉末粒子在制造过程中,内部也存在各种晶格缺陷。
因此,粉体具有比块料高得多的能量。
任何体系都有向最低能量状态转变的趋势,这就是烧成过程的动力。
即粉料坯块转变为烧成制品是系统由介稳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的过程。
但烧成一般不能自动进行,因为它本身具有的能量难以克服能垒,必须加高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
烧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比如特种陶瓷的烧成,有人认为其烧成机制可归纳为:①粘性流动;②蒸发与凝聚;③体积扩散;④表面扩散;⑤晶界扩散;⑥塑性流动等。
实践说明用任何一种机制去解释某一具体烧成过程都是困难的,烧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机制作用的结果。
烧成大批量的普通陶瓷一般是在隧道窑、辊道窑或梭式窑等窑炉中进行的。
陶瓷艺术的烧成方法
陶瓷艺术的烧成方法陶瓷品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烧制才能最终成为成品。
那么,你知道陶艺的烧成方法有哪些吗?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陶瓷的烧成方法1、素烧法:表面不上釉的作品,直接烧成称为素烧。
素烧可以保留陶瓷作品上的手工痕迹,显现材质的自然和本质的美。
陶的素烧温度为900~1150℃。
瓷的素烧温度为1100~1310℃。
2、本烧法:陶瓷作品坯体表面上釉后,用高温一次性烧成,使坯体完全烧结,釉料完全融化,称为本烧。
烧成温度为1100~1350℃。
3、釉烧法:釉烧分两次烧成,陶瓷坯体经过一次素烧后再上釉,用低温二次烧成,使釉完全融化,烧成温度为900~1000℃。
4、氧化焰法:调整烟道阀门,保证窑内空气充足,定时添加燃料,使燃料在空气中彻底烧尽,由于窑炉氧气充足,则形成氧化焰气氛5、还原焰法:当温度加速升温至高温阶段,放低烟道阀门,使窑炉供养不足,炉内碳素增加,形成还原焰气氛。
6、乐烧法:乐烧采用二次烧成的工艺技术。
第一次素烧,温度为700~900℃。
再上釉,用低温二次烧成。
7、盐烧法:坯体在高温时,将氯化钠直接撒入在燃烧的窑炉中,氯化钠开始挥发,产生纳蒸气,这种纳蒸汽同陶瓷坯体表面的铝与硅产生反应,熔融成釉形成带有肌理的透明釉。
8、熏烧法:熏烧采用素烧和烟熏二次完成的工艺技术。
在素烧完成后再选用木屑、树枝、报纸等作燃料产生浓烟,通过坯体表面的缝隙使碳素附着于作品表面,形成自然的斑迹效果。
9、柴烧法:一种用木柴直接烧陶的方法。
因柴火直接在体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表面形成的“落灰釉”,使得作品色泽温润且有变化。
烧制陶瓷工艺流程烧制陶瓷的关键因素是:泥、釉、火。
为什么有些陶、瓷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呢?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
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用,传统的开片釉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瓷器的烧制方法
瓷器的烧制方法瓷器的烧制介绍瓷器的烧制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烧制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瓷器的烧制过程以及其中的各种方法。
烧制过程瓷器的烧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准备:瓷器的原料主要包括瓷土、石英和长石等,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筛选和混合等工序进行处理。
2.成型:成型是指将经过处理的原料按照设计要求塑造成器物的形状。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捏制、轮盘成型和模具成型等。
3.修整:修整是指对成型后的器物进行细节的修整工作,如刮平表面、修整边角等。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器物的整体美观和尺寸的准确。
4.干燥:成型完成后的器物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内外逐渐失去水分。
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风干和人工加热干燥等。
5.烧制:烧制是整个瓷器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瓷器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常见的烧制方法有下面几种。
烧制方法瓷器的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高温瓷高温瓷是指将瓷器在高温环境中进行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烧制出的瓷器骨质坚实、致密,表面通常呈现出光亮的釉面。
高温瓷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
2. 低温瓷低温瓷是指将瓷器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烧制出的瓷器多为亮彩艳丽、色调鲜明。
低温瓷的烧制温度一般在900℃左右。
3. 氧化烧氧化烧是指将瓷器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进行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使瓷器呈现出明亮的釉色和纯净的质地。
4. 还原烧还原烧是指将瓷器在含氧量较低的环境中进行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使瓷器呈现出灰黑色的釉面和特殊的纹理效果。
雾化烧是一种将釉料雾化喷洒在瓷器表面,在高温下使其融化覆盖的烧制方法。
这种方法可使瓷器表面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和艳丽的色彩。
结论瓷器的烧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其中的不同烧制方法决定了瓷器的质地、颜色和纹理等特征。
选择合适的烧制方法对于创作出高质量的瓷器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实践,创作者可以不断完善瓷器的烧制技术,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八种陶瓷非遗烧制方法
八种陶瓷非遗烧制方法
1. 柴烧:使用木材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火痕和木灰痕迹,是传统陶瓷烧制方法之一。
2. 煤烧: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明亮的釉色和较高的温度,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3. 气烧:使用气体作为燃料,如天然气、液化气等,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温度高、烧成周期短、节省能源等优点,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4. 电烧:使用电能作为热源,通过电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温度均匀、可控性强、环保等优点,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5. 柴窑烧:使用传统的柴窑进行烧制,这种烧制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和人工,但是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
6. 乐烧:是一种快速烧成的方法,通过控制气氛和温度,使陶瓷在短时间内达到烧结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7. 盐烧:使用盐作为助熔剂,在高温下与陶瓷材料反应,形成玻璃质层,具有独特的釉色和光泽。
8. 熏烧:使用熏烟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熏烟痕迹和香气,是传统陶瓷烧制方法之一。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
陶瓷窑炉烧成技术1、烧成气氛的概念陶瓷产品的烧成气氛是指在烧制的过程中,窑炉内的燃烧产物中所含的游离氧与还原成分的百分比。
一般将烧成气氛分为氧化气氛和还原气氛两种。
游离氧含量在8%以上的称为强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在4%~5%的称为普通氧化气氛,游离氧含量1%~1.5%的称为中性气氛当游离氧的含量小于1%,并且co含量在3%以下时,称为弱还原气氛,co含量在5%以上的称为强还原气氛。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何种气氛制度来烧制陶瓷产品,要根据产品配方中原料的组成以及烧制过程中各阶段的物化反映情况来确定。
当原料中所含有机物和碳较少,且粘性低、吸附性弱、含铁量较高时,适合与还原气氛烧成反之,则适合与氧化气氛烧成。
2、烧成气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众所周知,气氛会影响陶瓷坯体在高温下的物化反应速度、体积变化、晶粒尺寸与气孔大小等,尤其对陶瓷坯的颜色、透光度和釉面质量的影响,更显突出。
①影响铁和钛的化合价在实际生产中,当氧化气氛烧成时,坯料中的fe2o3在含碱量较低的玻璃相中熔解度很低,可析出胶态的fe2o3使坯显黄色当还原气氛烧成时,形成的feo熔化在玻璃相中呈淡青色。
另外,当坯体中的氧化铁含量一定时,若用氧化气氛烧成,被釉层所封闭的fe2o3将有一部分与sio2反应生成铁橄榄石并放出氧,其反应如下:(2fe2o3+2 sio2→2(2feo·sio2)+o2↑)反应生成的氧会使釉面形成气泡与孔洞,而残留的fe2o3会使坯体呈黄色。
对含钛较高的坯料应避免用还原气氛烧成,否则部分tio2会变成蓝至紫色ti2o3,还可能形成黑色2feo·ti2o3尖晶石和一系列铁钛混合晶体,从而呈色加深。
②使sio2还原和co分解在一定的温度下,还原气氛可使sio2还原为气态的sio,在较低的温度下它将按2s io→sio2+si 分解,因而在制品表面形成si的黑斑。
还原气氛中的co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按2co→co2+c 分解。
第七章 陶瓷工艺学 烧成
烧成时,氧化分解期要求强氧化气氛;玻化成瓷期,
要注意气氛转换温度。强氧化物 前150℃左右,强还原 强还原,釉始熔
铁少、有机物、碳素多用氧化气氛;南方瓷,还原气氛, 弱还原,1200℃左右。
3.压力制度: 影响窑内温度和气氛。 倒焰窑:窑底处于零压,窑内处于微正压,烟道 内微负压。 隧道窑:预热带负压(—29.4Pa),烧成带正压
按照一次烧成法进行烧成。世界各国硬质精
细日用白瓷多采用此法。
低温素烧、高温釉烧
有 高温素烧、低温釉烧
低温素烧即用低温700-960℃左右,将已经干 燥的生坯烧成,然后施釉,再入窑用高温烧成。如 有些薄胎瓷、艺术瓷、釉下彩绘的日用瓷等。 高温素烧是先将坯高温素烧(1260-1280℃), 再进行低温釉烧(950-1050℃),如一般精陶和英国 骨灰瓷等多采用此法。
第二节 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
一、低温阶段 (室温~300℃)
入窑水分低于5%以下,排除残余机械结合水和 吸附水,质量减轻,坯体体积收缩,坯体强度和气孔 率增加。
主要是物理变化,干燥过程的继续。使坯体入窑 水分降低,提高窑炉生产效率。一般隧道窑的坯体入 窑水分<1%,辊道窑0.5%以下。
(19.6~29.4Pa),冷却带正压(0~19.6Pa),零压
位在预热带与烧成带之间。
第四节
快速烧成
一、传统烧成制度周期长的原因
1. 坯釉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2. 外部原因:如窑炉温差大、装窑密度、燃料、窑 具性能等条件所限制。
二、快速烧成的意义 烧成周期10h以上为常规烧成;4~10h以内称为加 速烧成;4h以下为快速烧成。 1.节约能源(燃料) 2.充分利用原料资源 3.提高窑炉和窑具的使用寿命 4.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陶器烧制方法
陶器烧制方法
陶器的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手捏法:用手将泥团捏成各种形状,然后烧制。
这种方法简单原始,但成品率较低。
2. 轮制法:将泥团放在转动的轮盘上,利用手或机器的旋转力量,使泥团沿一个方向滚动,形成各种形状的陶器。
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比较规整的陶器,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3. 模制法:将泥团放入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施加压力或振动,使泥团填满模具并形成所需的形状。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批量生产陶器,但模具制作成本较高。
4. 注浆法:将泥浆倒入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待泥浆在模具内自然干燥后脱模,烧制成陶器。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批量生产陶器,但泥浆的配制和调整需要经验和技术。
5. 烧结法:将泥块或泥饼放在高温炉中烧制,使泥块或泥饼中的水分蒸发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坚硬的陶器。
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比较粗糙的陶器,但需要高温炉等设备。
不同的烧制方法对陶器的质地、外观和性能都有不同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烧制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陶瓷的烧成》课件
烧成的条件
1 温度
2 时间
烧成温度是决定陶瓷烧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陶瓷材料对应不同的烧成温度范围。
烧成时间取决于陶瓷材料的性质和尺寸,较小的 制品通常烧成时间较短,而较大的制品需要更长 的时间。
3 空气循环
4 烧成环境
适当的空气流动可以使烧成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 体逸散,同时促进陶瓷制品中的化学反应和结构 形成。
烧成失误与解决方法
1 烧结
2 烧焦
烧结是指陶瓷材料在烧成过程中出现的不完全烧 结现象,导致制品强度低、水分渗透等问题。解 决方法包括调整烧成温度和时间。
烧焦是指陶瓷制品在烧成过程中过烧,导致制品 表面出现焦痕和颜色异常等问题。解决方法包括 调整烧成温度、增加保护层等。
3 爆炸
4 解决方法
爆炸是指陶瓷制品在烧成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过 大而发生破裂。解决方法包括增加排气孔、减少 烧成温度梯度等。
《陶瓷的烧成》PPT课件
陶瓷的烧成是一门重要的工艺,它通过恰当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使陶瓷材料 获得理想的性能和装饰效果。
什么是陶瓷烧成
陶瓷烧成是指将陶瓷材料加热至充分成熟的过程,以使其变成瓷质体并获得所需的性能。 陶瓷烧成在制作陶瓷制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主要目标是提高陶瓷的密度和硬度,并赋予其特殊的性质和装 饰效果。 根据烧成温度和时间的不同,陶瓷烧成可以分为低温烧成、中温烧成和高温烧成等不同的分类。
烧成过程
1
成型
2
将原料制备好的陶瓷糊料进行成型,可以通
过注塑、转盘成型、手工成型等方法实现。
3
烧成
4
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放入专用的烧成设备中, 按照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进行加热烧结处
理,使其成为坚硬的瓷质体。
瓷器烧窑方法
瓷器烧窑方法
瓷器烧窑方法分为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烧窑方法:
1.传统单斗窑:传统单斗窑是瓷器烧窑的一种古老方式,窑体呈圆柱形,柴火放在窑的一侧,烧出来的瓷器颜色较为单一而古朴。
2.龙窑:龙窑也称为春瓷窑,顾名思义,它是在春季烧制的一种瓷器窑。
龙窑烧制瓷器时需要先在土中打坑,再按一定比例加入各种矿物质、
粘土、石英砂等成分,形成瓷胚,然后用皮炭火烧制出瓷器,具有青绿色
和海蓝色等独特的颜色。
3.三段式窑:三段式窑分为平地式、斜坡式和圆形式,是一种采用沉
降式烧成技术的瓷器烧窑方法。
它通过控制温度和气流,使瓷器在窑内按
照一定速度下降,达到最佳的质地和色彩效果。
4.电窑:电窑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烧窑方式之一,它通过电流的加
热作用,可以使瓷器均匀加热并控制温度,是生产高品质瓷器的重要选择。
瓷器烧制工艺流程
瓷器烧制工艺流程
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工艺复杂。
瓷器的烧制工艺是一个
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精细过程,下面将介绍瓷器烧制的一般工艺流程。
粘土制作:瓷器的原料主要是瓷土和陶瓷釉料。
首先需要将瓷土与水混合,再
通过过筛等步骤使其达到一定的细腻程度。
然后将处理好的瓷土放入模具中,经过成型、干燥等步骤,制成粗胚。
精细修整:将粗胚经过修整,使用工具对其进行细致的修整,去除表面的杂质,使其更加光滑。
装饰加工:在瓷器表面进行装饰加工,可以采用刻画、镶嵌、绘画等方式进行
设计,使瓷器更加具有艺术感。
烧制:经过前期工艺处理的瓷器需要进行烧制。
瓷器的烧制包括干燥、初烧、
装釉、再烧等多个步骤。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瓷器的材质和设计不同而有所调整。
磨光抛光:经过烧制的瓷器表面可能会有一些不平整,需要进行磨光抛光处理,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包装出厂:最后将经过烧制和抛光等处理的瓷器进行包装,准备出厂。
总的来说,瓷器烧制工艺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艺流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
能完成一件完整的瓷器制品。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精益求精,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和积累经验,才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瓷器作品。
瓷器烧制工艺的精湛和艺术性使其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推崇,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陶瓷工艺学7第八章陶瓷的烧成 ppt课件
陶瓷工艺学7第八章陶瓷的烧成
概述
烧成(sintering)是一种利用热能使粉末坯体致密化的技术。 其具体的定义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 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烧成是陶瓷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陶瓷烧成所需 时间约占整个生产周期的1/3~1/4,所需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 40%左右。因此,正确的设计与选择窑炉,科学地制定和执 行烧成制度并进行严格的执行装烧操作规程,是提高产品质 量和降低燃料消耗的必要保证。
350 ℃以上
• C碳素+O2 → CO2 ↑
600 ℃
•FeS2+O2 → Fe+SO2 ↑
350-450 ℃
陶瓷工艺学7第八章陶瓷的烧成
•4FeS+7O2 → 2Fe2O3+4SO2 ↑
பைடு நூலகம்
500-800 ℃
一、坯体在烧制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2、氧化分解与晶型转变期(300~950 ℃ ) (4)石英的晶型转变和少量液相的形成
•本阶段要加强通风,目的是使被水气饱和的烟气得到及时排 除,不致因其温度继续下降到露点而析出液态水,凝聚在制 品表面造成“水迹”或开裂等缺陷。
陶瓷工艺学7第八章陶瓷的烧成
一、坯体在烧制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2、氧化分解与晶型转变期(300~950 ℃ )
•在这一阶段,坯体内部发生较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粘土中的结构水的排除; •碳酸盐分解; •有机物、碳素和硫化物被氧化; •石英晶型转变。 •这些变化与坯体组成、升温速度、窑炉气氛等因素有关。
•石英在573 ℃的晶型转变(β-石英→ α石英),伴有0.82% 的体膨胀。 •在K2O-Al2O3-SiO2系统中,在920 ℃就会出现少量液相, 它的形成可起到黏结颗粒的作用,使坯体的机械强度增加。
陶瓷烧制的步骤
陶瓷烧制的步骤1.练泥在矿区采取了瓷石之后,先用铁锤把它敲碎到鸡蛋大小的块状,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去除杂质,当它沉淀之后就可以看到钻状的泥块了。
接下来再用水调和泥块,把脏东西去除,用双手搓揉,让泥团中的空气散发出来,同时也要让泥中的水分更加均匀。
2.拉坯、印坯做陶瓷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拉。
把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跟着手法的屈伸收放再拉制出坯体的大概样子。
其实拉坯就是成型的第一个环节。
想要拉坯成型必须要先掌握泥料的收缩率。
一般情况下,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为18—20%。
此外,如果大家想要做出一个好看的陶瓷造型,还需要注意到它的整体造型,其实这个就最能够体现出拉坯师傅的水平。
接下来就是印坯的过程了。
3.利坯、晒坯把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再转动车盘,拿刀来旋削,最终要让坯体厚度适当,里面和外面光洁,其实这是一道技术要求极高的程序。
记下来就是晒坯了,你只要把加工成型的坯放在衣架上晾晒就可以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环节没有把控好就会前功尽弃。
4.刻花、施釉做陶瓷的下一个环节是拿竹、骨或铁制的刀放在干了的坯体上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花纹。
然后再使用通圆器采用醮釉。
其实施釉这个环节在大家看来很简单,但却是非常难掌握的一个程序。
因为它必须要做到胚体每个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以及厚度也要得当,并且还要看看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
5.烧窑、彩绘把做好的陶瓷放到匣钵中,然后烧窑时间一般需要一昼夜,温度控制在1300度左右,此时大家也要测看火候,查看窑温变化,控制好停火的时间。
最后就只要在陶瓷上面描绘纹样、填彩就可以了,但是之后就要记得把它放到温度约700—800度的红炉中烧烘。
瓷器的烧制工艺及流程
瓷器的烧制工艺及流程瓷器是一种以瓷土为主要原料,通过特定的烧制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皿。
它具有高温烧制后的特殊性质,如耐高温、绝缘、耐酸碱等。
瓷器的烧制工艺及流程可以分为原料加工、制作成型、干燥、装饰、釉施、烧成等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原料加工瓷器的主要原料是瓷土,它是一种由石英、长石和高岭土组成的粉状物质。
在烧制之前,需要将瓷土进行筛选、洗涤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第二步:制作成型在原料加工完成后,瓷土需要经过制作成型的过程。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手工成型或机械成型来完成。
手工成型通常包括挤压、塑型等方式,而机械成型则使用压制和注射成型等方法。
第三步:干燥制作成型后的瓷器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这个步骤通常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方式。
自然干燥是将湿瓷器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通过自然蒸发去除水分。
而人工干燥则是使用专门的烘干设备,以加速水分的蒸发。
第四步:装饰干燥后的瓷器可以进行装饰,以增加其艺术价值和美观度。
装饰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刻花、绘画、贴花等。
这些装饰可以使用各种颜料和技术实现,以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第五步:釉施装饰完成后,瓷器需要进行釉施。
釉料是一种由玻璃粉、石英粉、钾碱等原料烧制而成的液体。
釉施的目的是将釉料均匀地涂覆在瓷器表面,以增加其光亮度和防止瓷器吸水。
第六步:烧成最后一步是瓷器的烧成过程。
烧成的目的是使瓷器在高温下烧结,形成坚硬的瓷质结构。
烧成过程分为初烧和再烧两个阶段。
初烧是将釉施后的瓷器放入窑中,进行低温烧制,以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和水分。
再烧是将初烧后的瓷器再次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瓷器的瓷质结构形成。
陶瓷烧成制度及材料
建立的外在条件 (温度、压力)
(一)在预热带20-200℃阶段排除残余水分。 (二)200-500℃,排除结构水,结构水指粘土矿物中的结晶水和层间水。 (三)500-600℃,石英晶型转化。 (四)600-1050℃,属于氧化阶段。 (五)1050-1200℃,制品进入烧成带的还原阶段。 (六)1200-1300℃烧结阶段。 (七)1300-700℃,属冷却带的急冷阶段。 (八)700-400℃缓冷阶段,产品中的石英晶型转化,有体积收缩。须注意 窑内温度均匀,使产品均匀冷却。 (九)400-80℃阶段,可以直接风冷。
二、陶瓷的烧成制度:
须满足以下三点基本要求: 1、各阶段应有一定的升温或降温速度,不得超过,以免坯体内外温差过大而形成 破坏应力,同时还应考虑到该阶段中所进行的物理化学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2、在适宜的烧成温度下应有一定的保温时间,以使坯体内外温度趋于一致,保证 坯体内外充分烧结和釉面成熟平整。
3、在某些阶段应保持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气氛,以保证坯体中某些物理化学过程的进行。
8
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能:
A、 耐火度 定义:耐火材料抵抗高温而不变形的性能叫 耐火度。 加热时,耐火材料中各种矿物组成之会发生 反应,并生成易熔的低熔点结合物而使之软 化,故耐火度只是表明耐火材料软化一定程 度时的温度。
9
应该注意的是:耐火度并不能代表耐火材料 的实际使用温度。因为在实际使用时,耐火 材料承受一定的机械压力,故实际使用温度 比测定的耐火度低。
(2)电热窑——常用于电子陶瓷或特
种陶瓷工业 ▲电热窑优点:可精确控制温度和气 氛,可获得900-1900℃的烧成条件。
2
合理的烧成制度
一、烧成过程: 烧成过程是若干过程的综合,包括下面五个过程
瓷器烧窑方法范文
瓷器烧窑方法范文瓷器烧窑是指将瓷胎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施釉后,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的工艺过程。
瓷器烧窑方法的选择对最终瓷器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瓷器烧窑方法。
1.高温氧化烧窑法高温氧化烧窑法是最常见的瓷器烧制方法之一,也是传统的烧窑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加热空气中的氧气来实现烧制过程。
首先,在瓷器上施加釉料后,将其放入烧窑中,接着升温到1000℃-1300℃左右,进行氧化烧窑。
在这个温度下,瓷器表面的釉料会逐渐熔化并与胎釉融合,瓷胎中的矿物质则会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瓷器特有的质感和光泽。
同时,高温还能使瓷器成为致密的结构,提高其硬度和抗冲击性。
2.还原烧窑法还原烧窑法是一种相对特殊的烧窑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烧制的过程中,窑内气氛是还原性的,即窑内氧气含量很少。
这种烧制方式可以使瓷器表面的釉料还原为金属氧化物,从而产生特殊的色彩效果。
还原烧窑法具有艺术性较强的特点,根据瓷器的需求,可以通过调整窑气氛的氧气含量和温度等参数来控制瓷器表面的颜色变化。
3.普通窑烧制法普通窑烧制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烧窑方法,常用于小规模的瓷器生产。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瓷胎放入烧窑中,然后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烧制一定的时间后取出。
普通窑烧制法通常适用于质地较为简单的瓷制品,如小件饰品、手工陶艺等。
由于烧制温度和时间较难控制,因此该烧制方法的成品质量相对较低。
4.电窑烧制法电窑烧制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烧窑方法,主要是利用电能将窑内温度提升到适宜的烧制温度。
电窑可以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可以得到较为均匀和稳定的烧制效果。
电窑烧制法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瓷制品,无论是小件饰品还是大型装饰瓷器,都可以通过电窑烧制获得较高的质量。
在进行瓷器烧窑时,除了选择合适的烧窑方法外,还需要控制烧窑的温度、时间、窑内气氛等参数,以保证最终瓷器的烧制质量。
此外,由于烧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需要注意瓷器的放置和炉内的通风等细节操作。
综上所述,瓷器烧窑方法涉及多种技术和工艺,选择合适的烧窑方法有助于提高瓷器的质量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