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技术
透皮技术(2)
特色医疗验方仅供参考皮肤渗透贴敷疗法,属于传统中医外治方法的一种重要技术,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将其制成丸、散、膏、糊等剂型,贴敷于神阙、大椎、肺俞、涌泉等穴位,上面盖以胶布等固定,再配合适当的灸疗或热敷治疗各种常见疾病。
内治之理即外置治理,内治之药即是外治之药。
贴敷药物通过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进脏腑气血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贴敷疗法简便易学,疗效可靠,适应症广,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的使药物在体内24小时恒速循环。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
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中西药穴位贴敷透皮疗法无口服、注射用药之弊端,且有高效、低风险、便捷的明显优势。
药物经皮肤渗透,能否透过皮肤的屏障限制,达至全身性用药的目的,主要是看穿透皮肤屏障的能力有多强。
透皮技术的使用概念:使用方法:先将中西药打成粉状与基础粉混合,注射器抽吸药物溶媒与其他稀释液体,滴至药粉上拌匀,以不渗、不淌液为原则。
冷敷: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隔层薄膜或直接用冰袋冷敷。
热敖: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隔层薄膜用湿热巾热敷,扩展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药物渗透l、疼痛贴敷最简单,哪里疼痛哪里沽。
胃痛风湿颈肩腰,贴在痛点疼速抛。
2、感冒鼻炎贴大椎,颈后最大骨头堆。
咳嗽哮喘贴身柱,大椎直下两寸处,3、便秘肠炎贴肚脐,肚脐背后是命门。
命门可治尿多症,命门还可治肾虚。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总结引言中草药透皮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吸收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对中草药透皮技术进行总结。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原理中草药透皮技术主要通过两种原理实现药物的透皮吸收。
第一种原理是药物通过皮肤的表层,进入角质层后再通过毛细血管系统进入全身循环。
第二种原理是药物通过皮肤的毛孔或伤口直接进入真皮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系统。
这两种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药物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使用。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主要方法中草药透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渗透增强技术:通过增强药物在皮肤上的渗透性能,如物理增透法和化学增透法。
2. 电泳技术:利用电流推动药物的透皮吸收,主要有离子导入法和离子导出法。
3. 声波增透技术:通过超声波作用改变皮肤结构,增加药物的吸收。
4. 光热联合透皮技术:利用光热效应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并加速药物在皮肤内的分解和释放。
5. 纳米技术:通过纳米粒子或纳米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皮肤深层,并促进透皮吸收。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草药透皮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局部治疗: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直接输送到需要治疗的皮肤部位,实现局部治疗效果。
2. 全身治疗: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全身循环,实现全身治疗效果。
3. 传统中药熏蒸: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以蒸汽或烟雾形式进入体内,通过吸入达到治疗效果。
4. 美容护肤:透皮技术可以将中草药有效成分输送到皮肤深层,改善皮肤问题,提供美容护肤效果。
中草药透皮技术的发展趋势中草药透皮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新的透皮技术的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透皮技术将不断涌现,为中草药透皮技术提供更多选择。
2. 药物递送系统的改进:中草药递送系统将与透皮技术相结合,实现药物的精准输送和控制释放。
3. 安全性和疗效的提高:中草药透皮技术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还有待提高,未来将加强相关研究,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蒸疗操作方法透皮蒸疗是一种中药疗法,通过将中药药物蒸发,使其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透皮蒸疗在中医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疾病治疗,特别是对于一些肌肉骨骼疾病,如风湿病和关节炎,常用于疼痛缓解和局部治疗。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
透皮蒸疗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合适的中药:透皮蒸疗使用的中药一般包括膏剂、粉剂或者贴剂。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透皮蒸疗中药有川乌、羚羊角、冰片、草菖蒲和龙脑等。
2. 准备透皮蒸疗器具:透皮蒸疗器具一般包括炉具、药锅、药盒和蒸具。
将药物放入药盒中,并将药盒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将药锅放入炉具上,用火加热。
3. 透皮蒸疗器具的加热: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掌握好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药物的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疗程时间为15-30分钟。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药物的变化,确保药物均匀升温。
4. 准备病人:病人在透皮蒸疗之前需要清洁皮肤,将治疗部位暴露。
对于一些疼痛病症,可以使用热敷或温水浸泡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5. 透皮蒸疗的施疗:将热源器具放置于治疗部位附近,确保药物蒸发的气体能覆盖到治疗部位。
可以使用毛巾或者毯子等材料将病人包裹起来,以防止药气的散失。
病人应保持舒适的姿势,以便药物的吸收。
6. 透皮蒸疗后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将治疗部位擦干净,并保持温暖。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应及时处理。
同时,还应注意病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寒冷刺激。
总之,中药透皮蒸疗是一种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的疗法,它通过中药的温热作用和药物成分的透皮吸收,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但是,在进行透皮蒸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以及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另外,透皮蒸疗仅在一些特定的病症和病情下适用,不能代替其他治疗方法。
因此,在使用透皮蒸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绿色疗法:透皮技术使用功效和适应症
绿色疗法:透皮技术使用功效和适应症透皮技术在临床上通常称之为透皮疗法、贴敷疗法、中药贴敷、经皮疗法、外敷疗法。
透皮疗法的功效:贴敷疗法对人体发挥养生保健功效的理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因为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同时,又能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温腠理,因此,调经脉之虚实,可以治百病。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学的一种复杂干预疗法,其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是经络穴位与药物等多因素综合效应的体现。
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谓:“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人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
”清·吴尚先说“……皮毛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贴敷治病,是通过不同的药物之气味,直接作用于病所(外者外治),或由经脉人脏腑,直到病所(内者外治)主要机理有如下两方面:1.穴位作用透皮贴敷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亦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具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病发作或减轻病情程度,达到预防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是人体营卫气血循行出入的通道,而经络上的穴位则是经气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既可反映人体各脏腑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同时,也是调理脏腑气血、阴阳的有效刺激点。
无论病从外入,抑或病从内生,都离不开经络,运用穴位贴敷疗法,药物贴敷于皮肤穴位之上,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药气透达经脉,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于脏腑,通过药物的刺激,从而可达到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状态,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以经调脏,扶正祛邪的预防保健作用。
2.药效作用中医治病,不外乎内治与外治两法,均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
内治可疗内外诸疾,外治同样可疗内外诸疾,只是给药途径不同。
内治给药,需经过消化道吸收后,才能输送到全身发挥药效。
外治用药,药物贴敷于体表穴位,其刺激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促使药物在局部的透皮吸收,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人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可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中医透皮技术
中医透皮技术第一篇:中医透皮技术中医透皮技术1、【站高】:定位决定地位,心境跨越艰险。
2、【望远】:你能看多远,才能走多远;没有远见必寻短见,急功近利没有明天。
3、【广闻】:所见所闻成就一生,不知不觉葬送一生;决策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4、【慎言】:一言兴国,一言亡国;讲实话不如讲对话,讲对话不如讲好话;不妄言,不诽议。
5、【心宽】:心有多大,世界才会有多大;量宽才能得人,无我才是境界;欣赏优秀人才,尊重6、【神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过加之而不怒;思想坚定,情绪稳定;泰然处之,从容应对。
7、【意坚】:成功靠的是信念,而非条件;内心强大,神鬼难近。
8、【气足】:底气很足,就是自信,但绝非盲目自信,而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后的胸有成竹;你连自己都不信,谁会信你!余鹏:***河池的韦安克医生也有很多验方,他的电话:***,他治好了很多糖尿病溃疡、腮腺炎、小儿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
腮腺炎第二天就能吃饭了。
做为医生,要做到医术和艺术的结合,准确地判断病人的支付能力是医生的基本功,只有准确地判断了病人的支付能力,才能既保证疗效,又能保证病人满意度以及自身经济效益。
对于一个经济条件差的病人,你给出的处方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病人会流失或者病人就会觉得这里的费用太高,即使勉强付清这次费用,下次也不会再来。
对于一个经济条件好,对自己健康意识比较强的病人,如果你给出的处方太低,对于医院和你个人来讲,既浪费了素质高的病源,病人也会觉得这么便宜的处方,能不能治好我的病?1详细地问他上次就诊(或院外治疗)的地点、时间、治疗方案。
2问病人的家庭生活工作状况,你得了这病,谁照顾你呢?“要在家休养哦,谁照顾你?”“平时工作很忙吧?”男性顾客可以看他的香烟、打火机、手机等等。
5素质差的病员可在诊断谈话中讲述病情发展的严重性,疗效的确切性,增加其心理压力及治愈信心,使其消费就医。
6素质高的病员要有根据地、科学地引导病员,并暗中施加心理压力,促进其消费在自身健康上。
中西药透皮技术临床应用学
中西药透皮技术临床应用学近年来,中西药透皮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透皮给药是一种通过皮肤将药物递送到体内的方法,相比口服或注射等传统给药方式,具有便捷、持续性好、避免首过效应等优点。
中西药透皮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有效改善了部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一、中西药透皮技术的原理透皮给药是指通过皮肤将药物传递到体内,其中包括局部递送和系统性递送。
透皮给药的原理是借助皮肤的通透性和药物的吸收性,使药物经皮肤进入体内循环系统。
常用的透皮给药方式包括贴剂、凝胶、喷雾等,其中贴剂是最常见的透皮给药形式。
二、中西药透皮技术的应用1. 贴剂透皮技术贴剂是一种容易使用、无副作用的透皮给药方式,常用于皮肤疾病、疼痛管理等领域。
如益康贴剂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2. 凝胶透皮技术凝胶是一种水性基质结构,易于皮肤吸收,适用于高分子药物的递送。
凝胶透皮技术在美容领域广泛应用,如维生素C凝胶可有效改善皮肤色素沉着问题。
3. 喷雾透皮技术喷雾透皮技术是一种方便快捷、剂量精准的透皮给药方式,适用于急救药物或快速缓解症状的药物。
如紧急药物喷雾剂可快速缓解哮喘发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三、中西药透皮技术的优势1. 方便快捷透皮给药无需口服或注射,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儿童或无法口服的患者。
2. 持续性好透皮给药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避免了药物浓度波动较大的情况,有助于持续治疗。
3. 避免首过效应口服给药会经过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而透皮给药避开了这个过程,药物可以更快速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四、中西药透皮技术的挑战1. 皮肤透过性皮肤是一个自然的屏障,对药物递送有一定限制,需要根据药物性质和递送需求选择适合的透皮给药方式。
2. 药物剂型不同的药物需要选择不同剂型进行透皮给药,有些药物由于分子大小、亲水性等特点不适合透皮递送。
3. 安全性透皮给药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透皮速度,避免过量给药或药物浓度过高,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透皮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操作方法中药透皮操作是指将中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以发挥药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透皮操作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原理是通过中药的有效成分贯穿皮肉,最终达到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透皮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中药透皮操作的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透皮操作所需的中药,这些中药通常是由药材研磨成粉末或经过提取、浓缩处理后得到的。
另外,还需要准备乙醇或植物油等溶剂,用于将中药成分溶解,方便皮肤吸收。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一些辅助材料,如绷带、药膜等,以帮助固定和保护中药。
中药透皮操作的步骤:第一步: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透皮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将治疗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洁,以防止皮肤表面的污染物影响中药的吸收。
可以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面奶清洁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第二步:涂抹中药溶液将事先准备好的中药粉末或提取液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待溶解均匀后,将溶液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的皮肤上。
一般来说,涂抹时可以采用适量的溶液,然后用手指轻轻地按摩,使中药液均匀地分布在皮肤表面。
第三步:覆盖辅助材料涂抹完中药后,需要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将中药固定在皮肤表面,防止其在操作过程中被碰到或脱落。
常用的辅助材料有绷带和药膜。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进行固定或保护。
第四步:保持稳定在中药透皮操作中,需要保持操作部位的稳定,避免频繁接触或摩擦中药。
这样可以确保中药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较长,更好地发挥药效。
第五步:掌握时间和频率中药透皮操作的时间和频率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中药透皮操作的时间取决于药效和需求,可以在几个小时到整夜甚至数天的时间内进行。
频率方面,可以根据具体疾病和病情,每天进行一次或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操作。
总结:中药透皮操作是一种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传递中药成分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局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在进行中药透皮操作时,需要先清洁皮肤,然后将中药溶液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上,再用辅助材料进行固定或保护。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之欧阳与创编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
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
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治疗:除热燥湿。
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
中医透皮技术
中医透皮技术透皮技术是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简单的说就是透过皮肤给药的技术。
而“透皮”的概念来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的透皮给药系统。
所谓透皮给药系统(tran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
它是继口服用药,注射制剂之后的第三代新型药物制剂。
我国虽然无“透皮”之名,但中医内病外治法中的敷贴疗法与“透皮”疗法异曲同工且历史使用更为悠久,春秋战国的《黄帝内经》、东汉《伤寒杂病论》、明代《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里均有敷贴疗法记载。
敷贴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经络腧穴学说为指导药物直接贴敷于皮肤表层治疗疾病。
经过几十年日新月异的发展,透皮技术逐渐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并大胆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医透皮疗法。
相比透皮技术具有:1.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2.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3.减轻口服注射用药痛苦。
4.使用简单方便,更易控制用药风险(出现不良反应时可及时停止用药)。
5.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等这些独特优势外,中医透皮技术还具有1.药源取材广泛,价廉效广。
2.天然的药材药性稳定可靠、副作用更少这些中医传统特性,故倍受广大医务人员的推崇和患者的认可喜爱。
中医透皮技术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对透皮给药系统技术领域的新突破。
中医透皮技术适用范围广,疗效好,对身体的毒副作用少,举有可观的发展前途,然而也面临如下几点问题:1.由于皮肤屏障作用。
仅限于剂量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2.大面积给药,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3.由于皮肤生理功能作用,存在皮肤代谢与贮库作用,影响药物吸收.怎样克服人体皮肤对药物透析的障碍以及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物利用度,这是透皮给药系统技术的关键部分,亦是目前外用药剂经透皮给药疗效千差万别的问题所在。
中药透皮技术总结
第一部分:中药透皮技术得历史沿革中医没有“透皮”得说法,“透皮”得概念来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得透皮给药系统,经过几十年得不断完善,透皮给药系统得到了迅猛得发展。
透皮给药系统相比其她给药方法有其独特得优点,首先透皮给药无肝脏得“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并且可提供较长得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还能维持稳定而持久得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我国虽然无“透皮”之名,但中医外治法中得敷贴疗法与“透皮”疗法异曲同工,且使用历史更为悠久。
敷贴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为原则,以经络腧穴学说作为指导。
可以说中药透皮疗法就是结合了西方最新得技术,且又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得一种疗法。
纵观中医敷贴疗法得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萌芽阶段:(远古——春秋战国)早在1300年前得甲骨文中,就有大量关于中医外治体会得文字记载。
在《周礼·天官》中就记载了治疗疮疡常用得外敷药物法、药物腐蚀法等,如“疡医掌肿痛,溃疡、拆疡、金疡、祝药刮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其中“祝药”即敷药,在我国现存最早得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有“傅”、“涂”、“封安”等疮口外敷之法,记载了用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得方法,并且其中所记载得以酒剂外涂止痛与消毒得资料为酒剂外用得最早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还有用白酒与桂心涂治风中血脉等记载,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广现代膏药之先河。
1这一时期,贴敷疗法无论就是基础理论还就是具体方法还比较幼稚,虽然可以瞧到很多后期成熟外治方法得雏形,但无完整体系与专著出现。
2、发展阶段(汉代——明代)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方法,而且列举了各种贴敷方药。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萎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疗金疮,并收录了大量外用膏药,如续断膏、丹参膏、雄黄膏、五毒神膏等,并注明了具体得制用方法,而且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太平惠民与剂局方》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得膏药,如“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而止。
中药透皮治疗仪工作原理
中药透皮治疗仪工作原理
中药透皮治疗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中药药物直接透过皮肤层渗透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透皮治疗仪通常采用电流、振动或热能等技术,将药物通过电脉冲、声波或热疗方法催化药性,使其渗透到皮肤层下的组织和器官内。
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药物透皮传递:中药透皮治疗仪利用特定技术将药物透过皮肤层,传递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这些技术包括电离子传输、药物输送系统、高频振动等。
2. 细胞渗透与吸收:透过皮肤后,药物开始与细胞进行交互作用。
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靶标结合。
3. 治疗效果:药物与靶标结合后,发挥治疗效果。
例如,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促进细胞再生、调节免疫功能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总之,中药透皮治疗仪通过特定技术将药物透过皮肤传递到需要治疗的部位,以发挥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药透皮技术2014-02-01||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①儿科部分: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每天贴6小时。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的操作方法
中药透皮是指将中草药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进行治疗或调理的方法。
下面是中药透皮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清洁皮肤:首先,用温水和无香皂洗净治疗部位的皮肤,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确保皮肤表面没有油脂、污垢或其他物质。
2. 泡药水或贴剂:将中药材浸泡在热水中,使其药性溶解到水中,或者使用市售的中药贴剂。
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说明书的建议,将中药水或贴剂涂抹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搓按摩:用手指在涂抹了中药水或贴剂的部位上进行轻柔的按摩,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皮肤。
4. 盖敷或贴药膜:将中药液涂抹在治疗部位后,可以使用药膜、药布或透明胶带等覆盖在治疗部位上,以避免中药水的挥发和保持药物渗透的效果。
5. 固定和保持:使用绷带或透气的膜纸将药膜或药布固定在治疗部位上,以保持中药的渗透作用。
6. 注意保暖:在进行中药透皮治疗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治疗部位的温暖,可以穿上透气的衣物或使用热敷等方法,加速血液循环和药物吸收。
7. 按时更换:根据医生的指导或说明书的建议,按时更换中药液或贴剂,继续进行透皮治疗。
请注意,中药透皮治疗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
不同的中药透皮治疗方法可能会有些许差异,所以请在使用之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中药外用透皮剂配方
中药外用透皮剂配方
中药外用透皮剂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制成不同的制剂,贴敷在体表或者是穴位上,经过皮肤吸收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作用的药物,这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其配方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应用的药物也不一样,具体配方需要由医生根据病情辨证论治后使用。
1、痹病配方:慢性疼痛一般选用川乌、草乌、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羌活、独活等药物以活血化瘀、通络,帮助缓解疼痛,急性跌打损伤可以选用赤芍、牡丹皮、栀子、桑叶、姜黄、大黄、黄柏等药物制成外用透皮剂来消肿止痛;
2、呼吸系统配方: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常选用细辛、白芥子、麻黄、防风、羌活等药物以解表开窍来缓解疾病症状,辅助治疗;
3、妇科及消化系统配方:如痛经、脾胃虚寒常用肉桂、干姜、吴茱萸、赤芍、白芥子等药物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对上述疾病可以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4、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配方:常使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等药材以消肿散结,对于疾病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5、腹水配方:黄芪、车前子、肉桂、泽兰、水蛭、生姜、附子等药材具有一定的益气温阳、利水的功效,可以帮助腹水缓解。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
中药透皮技术-儿科部分中药透皮技术即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将特定中药贴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从而缓解人体病痛,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稳定的治疗方法。
药物剂量:1、中药:总量为3-5g.2、西药:小儿为日剂量的1·5-2倍成人为日剂量的3-5倍发热:辩证一: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辩证二:中药处方:焦栀子、桃仁使用方法: 栀子桃仁研为泥,用鸡蛋清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固定。
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西药处方:氯丙嗪+异丙嗪+维生素B1+尼美舒利颗粒麻疹和病毒性传染病患儿慎用五岁以上小儿发热伴头痛可用:安乃近+黄连+维生素B1穴位选择:大椎或肚脐。
辩证三:1、紫花地丁9,吴茱臾9,虎杖5,胆南星3取2-3,20个小时,贴涌泉,2、人工牛黄30,柴胡20,黄芩10,薄荷10,葛根10,生石膏10,取2-3,75%酒精调和,;贴于神阙穴,20个小时。
辩证四:临证取3克,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适量,地塞米松针适量调糊,敷于脐部。
六小时换一次,热退第二贴12小时换一次;如不退加敷两侧脚心各一贴;如头热甚于身,加大椎一贴。
辩证四:女孩,十四个月,发烧呕吐腹胀三天,T38.2度,大便干燥。
用药 :苍术生姜肉桂白芷用藿香正气水调和,一贴见效退烧,腹不涨了。
透皮技术PPT课件
采用透皮技术将药物透过眼睑皮肤, 直接作用于眼球表面,治疗角膜炎、 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关节炎治疗
通过透皮给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关 节部位,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如类 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系统治疗应用
心血管系统治疗
通过透皮给药,将药物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达到治疗心 血管疾病的目的,如高血压、心绞痛等。
呼吸系统治疗
利用透皮技术将药物透过皮肤吸收,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肺部,治 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治疗
采用透皮给药方式,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帕金 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特殊疾病治疗应用
糖尿病治疗
通过透皮技术将胰岛素等 药物直接送达皮肤,降低 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
药物在表皮细胞间的转运
药物在表皮细胞间通过细胞间隙进行转运。
03
药物在真皮中的吸收
药物在真皮中被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量、脂溶性、极性等理化性质影 响其在皮肤中的渗透能力。
皮肤状态与疾病
角质层的屏障作用
角质层的厚度、脂质组成和含水量等因素影 响药物的渗透性。
作用
透皮给药系统通过皮肤给药,能够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副作用,同 时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 果。
透皮技术优缺点分析
优点 避免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副作用;
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透皮技术优缺点分析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如婴幼儿、老年人等)。
皮肤的水合状态、角质层完整性及皮肤疾病 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园李佩文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中药外治法的渊源中药外治法历史悠久。
原始社会就有用树叶、草茎涂伤口,偶然治愈疾患并发现了药物的作用。
《殷墟卜辞》中有22种疾病使用了外治法;《周礼•天宫》记载了以外敷药物治疗疮疡;帛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利赤蝎,以血涂之”,还最早记载了酒剂外用;《内经》多个篇章有关于外治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桂心渍酒,以熨寒痹”。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刘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
《集救广生集》与《理论骈文》是我国历史上论述外治法的两部专著,尤其是吴尚先所著《理论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贴、涂、熨、洗、点等百余种外治法,方剂达1500余首。
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这部专著中他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外治法透皮吸收、作用机理中医学认为:外用药物切近皮肤,通彻于肌肉纹理之中,将药物的气味透达过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传入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
吴尚先在《理论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