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能力 备课: 周乐彩
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案
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案引言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被越来越多地重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创造一个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教学环境。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案背景•目标年级和科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11年级。
•教学时长:10周。
•核心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设计解决方案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基础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有一定了解。
教案内容课时1: 激发创新意识•通过介绍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如苹果公司、谷歌等),讨论并激发学生对于创新的兴趣与重视。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创新。
课时2: 初步理解创新流程•介绍创新的基本流程(问题定义、调研、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和评估)。
•小组讨论并选择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并完成问题定义。
课时3: 调研与信息收集•学生小组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进行问题调研和信息收集。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搜索引擎和可靠资源获取相关信息。
课时4: 设计解决方案•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并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学生利用软件工具或其他方式进行原型设计。
课时5-8: 实施和测试方案•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施,并记录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每个小组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并接受同学及老师的反馈与建议。
课时9: 探讨创新成果与经验总结•小组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总结经验教训。
•利用展示形式向全班展示成果,分享团队合作中的收获与挑战。
课时10: 思考和展望•学生个人总结并回顾整个项目,思考创新过程中自身的成长与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到的创新能力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
教案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有机会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将了解创新的流程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每个阶段的小组讨论和汇报形式进行有效的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
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认识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
3.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查找和筛选科技创新相关资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设计水平。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技创新作品的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愿。
2.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责任感,提高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科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阶段,对科技创新具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科技创新基本概念:介绍科技创新的定义、类型和意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科技创新的本质和作用。
2. 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展示我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和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引用教材中的实例和数据。
3. 科学研究方法:教授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指导学生如何查找和筛选科技创新相关资料,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4. 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实践。
5. 科技创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作品的制作,涉及选题、设计、制作、测试等环节,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案例进行指导。
创意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案
创意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提供适当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教案内容1. 创意思维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前,给出一个与课程相关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于此问题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启发式讲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并提供一些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采用反面例子来突出问题或挑战,或者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展开讨论和合作。
每个小组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意方案,并在给定时间内提交他们的建议。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
4. 创意实践•给予学生机会将他们的创意方案付诸实践,例如组织一个展览、演讲、设计产品或其他相关项目。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应用他们所学到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案评估1. 学生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展示。
•针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包括他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推理过程等。
2. 成果评估•对于最终实践项目或成果(如展览、演讲)进行评估,关注学生所提供的创意是否具有独特性、可行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
结语此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实践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以将他们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以此评估他们对于创意思维培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年级和学科的需求。
周乐彩 小学英语教学中评价策略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学中评价策略的应用周乐彩诸城市昌城镇孙村小学山东潍坊 262200摘要:作为启蒙阶段的阶段小学阶段的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需要我们教师来耐心的培养,加强情感教育,树立学生自信心,对学生今后学习英语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保证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在实践中学习英语”的课堂活动。
关键字: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实行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以二班同学为例,首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全班划分为四人一小组的十二个小组。
其次选拔各小组的小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小组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建设的成败,因此各小组长的选拔要非常慎重。
于是我制定了胜任小组长的条件:1.明确担任组长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培养与锻炼,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变的更加优秀,应该好好的把握这样的机会;积极主动的去建设自己的小组,真正成为小组的主人。
这是小组建设成败的关键。
2.明确组长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诚实、正直、以身作则。
3.明确职责: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把一切不良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小组内部。
按时参加小组长例会,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
对本小组内出现的一切问题负责,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知老师,老师根据小组长在这一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加减分处理。
在小组长的选拔中,有毛遂自荐的,也有同学们共同推选的,也有我肯定他的能力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选好了小组长,划分了小组之后,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综合素质和平日学习努力程度由高到低把所有成员编为1、2、3、4、号。
为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同一问题加分,1号学生记1分,2号学生加2分,3号学生加3分,4号学生加4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本次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化学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现代社会追求创新和发展,并且创新往往是迎接各种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化学的研究也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化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Step 2: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幻灯片展示、实验讲解、教学样本展示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同时,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Step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方式,因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
同时,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很重要,因为创新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具有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问答等,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提高其创新能力。
Step 5: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各种机会,如课外科技竞赛、实验项目等,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同时,我们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其实践中的成长和进步。
Step 6: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点、教学体会等方面。
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更好地发现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本次教学的质量。
教学反思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本次化学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幻灯片展示、实验讲解、教学样本展示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机会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并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实验周课程设计
创新实验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年级所学科学原理,将其运用到创新实验中。
2. 学生能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3. 学生能掌握实验中所用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实验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创新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关注实验过程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现象,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创新实验周中,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实验原理学习:- 复习与实验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原理。
- 以教材为基础,讲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
- 指导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确保实验安全。
3. 实验过程与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5. 知识拓展与应用:- 结合实验内容,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强,涵盖实验原理、设计、操作、观察、分析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学校“创新教育周”活动方案
学校“创新教育周”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学校一直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决定组织一次“创育周”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展他们创新与创造力的平台,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创新的热情。
2.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将于X月X日至X月X日在学校内举行。
活动地点包括学校的多个教学楼、操场以及学生活动中心。
3. 活动内容和形式3.1 创新展览学生将有机会展示他们各自领域的创新成果。
学校将在活动期间设置创新展览区域,学生可以在这里展示他们的创意产品、研究项目等。
同时,学校也将邀请专业人士参观和评选这些创新成果。
3.2 创新竞赛学校将组织一系列的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比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科学实验、设计作品、演讲比赛等。
这些竞赛既是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也是锻炼学生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平台。
3.3 创新讲座和工作坊为了提高学生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理解,学校将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举办创新讲座和工作坊。
这些讲座和工作坊将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将创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4 创新展示表演学校将组织创新展示表演,邀请学生们展示他们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领域的创新实践。
这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他们创新才华的舞台,并激发其他学生对创新的兴趣与参与。
4. 活动预期效果通过这次“创育周”活动,学校希望达到以下效果:- 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能力;- 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鼓励其他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
5. 活动组织与筹备学校将设立“创育周”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与筹备工作。
该小组将包括教职员工、学生代表和相关专家。
各部门和学生组织也将积极参与活动的组织与宣传工作。
6. 预算与资源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预算将用于活动场地租赁、奖品和材料购买、专家讲座费用等。
幼儿园小班的周活动计划创新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小班的周活动计划创新教学,激发幼儿兴趣2023年幼儿园小班的周活动计划-创新教学,激发幼儿兴趣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幼儿接触到的内容越来越多,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为了适应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和趣味需求,幼儿园小班特地制定了一份周活动计划,让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和娱乐的结合,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周一:趣味艺术本项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以及创意DIY等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手脑协调能力。
具体内容:1.利用纸膜玩具引导幼儿创意绘画,通过自主涂画将纸膜玩具涂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让孩子们感受到画画的乐趣。
2.小手工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小装饰物,比如花环、做卡片等等,增加幼儿动手制作的乐趣。
3.创意DIY:通过图纸和材料的引导,让孩子们动手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周二:科技实践现如今,科技越来越普及,孩子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科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因此,我们在周二将重点关注幼儿在科技学习方面的实践。
具体内容:1.实验探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做出简单的物理、化学实验,让他们探究科学的奥秘,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2.科技创意:让孩子们利用iPad、电子积木等各种科技产品,参加科技创意的比赛,增加幼儿在科技学习方面的兴趣。
三、周三:自然探索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拥有自然的世界才能真正了解世界的奥秘。
因此,周三我们将安排自然探索计划。
具体内容:1.感官体验:让孩子们在校园内外的自然环境中体验大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
2.动物探索:在动物园内,孩子们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动物,通过看、听、摸、闻等感官体验,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四、周四:社交互动社交能力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能力之一,让孩子们适应社交环境和交往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将在周四安排社交互动计划。
具体内容:1.小组游戏:分成小组进行各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学习合作、分享喜悦。
中学创新教育课教案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中学创新教育课教案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中学创新教育课教案一、引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中学创新教育课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教案旨在为中学创新教育课的开展提供一种实施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推理、联想和发散思维等;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地考察、实验、调研、编程等具体操作;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创新思维培养:a. 观察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各类现象、事件,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敏感性。
b. 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辨析能力。
c. 设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方案的制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d. 评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创新作品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2. 实践能力培养:a.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实际工作场所或实验室,增加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b.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
c. 程序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编程语言,让学生懂得通过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意识。
d. 调研和访谈: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访谈活动,让学生从实际中获取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创新教育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和示范:以小组活动或讨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和方法,并进行相关示范操作。
3.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需要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编程实现等活动。
4. 总结和评价: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例如写实践报告、设计创新方案等。
五、教学资源1. 创新教育案例和资料;2. 实验设备和材料;3. 计算机和编程软件。
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教案
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让幼儿理解创新的概念,并认识到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想象力。
3. 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共同合作实现创新成果。
二、教学准备1. 杂志、报纸、书籍等创意源头材料。
2. 幼儿创意作品展览。
3. 创新教具:拼图、积木、画笔、颜料等。
4. 录音设备(可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奇怪的物品或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发表他们对这些物品或图片的看法。
2.向幼儿介绍并讨论创新的概念,引导他们认识到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观察与思考(1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并鼓励他们提出解决方案。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三步:动手实践(30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在给定材料中自由创造。
2.鼓励幼儿尝试通过不同方式组合材料、使用新工具等方式进行创新尝试。
3.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第四步:成果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意作品。
2.让幼儿解释他们的创新思路和创意实践过程。
3.鼓励其他幼儿提出问题或建议,激发更多的创新想法。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创新实践过程,总结创新的基本特征和方法。
2.通过幼儿撰写日记、绘制画作、想象故事等方式,评估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拓展。
四、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创新活动,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
2.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鼓励幼儿阅读创新故事,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组织幼儿参观创新展览或科技博物馆,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对创新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创新的概念,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锻炼动手动脑能力,鼓励团队合作,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尝试。
《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幼儿园科技与创新类教案及反思
《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幼儿园科技与创新类教案及反思一、引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需要从小开始。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活动,引导幼儿们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关键词汇创新、思维训练、想象力、观察力、实践、合作、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1.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够发现身边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创新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课程安排第一部分:创新思维的启发1. 引入创新概念:通过讲述一些创新故事或展示创新产品,激发幼儿对创新的兴趣。
2. 创新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创新游戏,如“创意接力”、“想象绘画”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
第二部分:观察与发现1. 观察训练: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不同之处,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2. 问题解决: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实践与创新1. 创意制作: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制作属于自己的创意作品。
2. 分享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过程,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第四部分:总结与反思1.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 鼓励继续探索: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创新思维,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五、特殊活动安排1.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课程,与幼儿一起完成创意制作环节,增进亲子关系。
2. 校园展览:将幼儿的创意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览,让更多人欣赏到他们的创新成果。
六、情感教育本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通过创意制作和分享交流环节,让幼儿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教案
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教案
主题:创意小发明
目标:
1.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实践和探索,尝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准备:
1.各种低结构材料,如纸盒、管子、绳子、塑料瓶等。
2.创新画笔、黏土等创意材料。
3.一个小音箱。
过程:
引入
1.播放一段有趣的发明故事,激发幼儿对发明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
创新实践
2.出示一个小音箱,引导幼儿思考: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一个自己的小音箱?
鼓励幼儿动手实践,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小音
箱。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成果,并互相评价和反馈。
创新思维训练
1.通过创意画笔和黏土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创意制作,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分享和评价
1.组织幼儿进行创新分享,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成果。
2.通过评价和反馈,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
1.观察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反馈评价:通过反馈和评价,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以上是一个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实例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幼儿群体和组织需求。
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教案
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培养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模式,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通过教学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科技挑战,并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科技创新导入- 利用身边的科技产品或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科技创新的想法和观点。
- 分发科技创新相关的文章或案例,鼓励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技思维。
2. 科技实验与观察- 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科学实验,通过操作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3. 问题分析与解决- 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科技问题或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彼此交流和借鉴,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科交叉与综合运用-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数学知识等进行创新实践。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的规划、实施和总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 教师利用科技产品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思考和讨论。
2. 实验与观察- 教师介绍具体的科学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3. 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师提供科技问题或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设计解决方案。
4. 学科交叉与综合运用-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跨学科运用所学知识。
- 学生小组展示项目成果,并进行总结讨论,分享创新心得。
小学创新教育公开课教案创意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小学创新教育公开课教案创意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创新教育公开课教案创意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一、导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课教案旨在通过小学创新教育公开课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程材料:包括小组讨论题目、案例分析材料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3.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文具、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创意思维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产品或艺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意思维,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并进行简短的讨论。
2.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帮助他们评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3. 团队合作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现实场景或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学生需要合作进行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和反思总结(2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创新项目的案例分析材料,并引导学生分析项目中的问题和创意思维的应用。
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于项目的改进意见和创新点。
5. 结课和展望(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提出展望。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未来的创新者。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报告并提交。
学生需要总结本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并提出对于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讨论活跃程度;2. 学生在报告中呈现的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4. 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反思。
创新教育教案: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教育教案: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一、创新教育教案的实施意义实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教育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科技的基本知识和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文化,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1.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例如利用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资源,让学生学会创意思维和“摸索”、“尝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知识、形成观点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性实践项目,促进知识的运用与创新。
3.课外拓展活动课外拓展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兴趣,积累经验,锻炼创新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组织科技创新俱乐部、创客实验室等活动,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制作简单的、飞行器等,切实参与到实践中。
4.学术竞赛学术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Robocup 足球比赛就是一个基于技术的国际大型学术比赛。
学生可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教案设计1.前期预备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前,需要先进行相应的前期预备工作。
比如确定主题、目标、任务等内容,并协调好所需的资源,为开展实践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选择探究性实践项目在选择探究性实践项目时,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建议选择少量且具有实践价值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3.活动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如何组织学生、分配任务、掌握进度等方面。
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流程图,并不断和学生进行沟通、反馈,及时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教案设计
激发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创新能力与数学思维1.1 教学目标了解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创新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关系。
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及其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创新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关系,介绍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步骤引入创新能力与数学思维的概念。
讲解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分析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2.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
掌握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数学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如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如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介绍培养方法和技巧。
实践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学创新能力。
2.4 教学步骤引入数学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
讲解培养方法和技巧,如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学创新能力。
第三章:数学创新能力的实践与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创新能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数学创新能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学创新能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介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步骤引入数学创新能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数学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激励4.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科学教育活动在提高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教案案例分析
科学教育活动在提高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教案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创新能力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能力之一。
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团队乃至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科学教育活动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结合一个教案案例,分析科学教育活动在提高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一、教案案例1、教学目标:通过开展“自然界中的声音”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掌握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内容: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等因素决定了声音的音高、音量等特征。
本次活动将通过探究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了解声音的特征和规律,并学习如何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
3、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通过播放一段节奏欢快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魅力,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乐曲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这些乐器的声音特征是什么?乐曲中的不同声部是怎样演奏的?2)实践探究:教师分小组指导学生探究周围环境中的声音,让学生观察、听取和记录不同的声音。
学生们可以在校园内、家庭中或其他场所拍摄记录视频或音频,并在小组中进行分享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声音的传播、音高、音量等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与声音源之间的关系。
3)制作简单乐器: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鼓、竹笛等。
学生们可以使用易得的材料,如纸板、吸管、铁罐等,尝试自己设计和制作乐器,并进行演奏。
4)思考和总结:在活动结束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探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
学生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探究声音的特征和规律?如何合理地选材和设计乐器?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二、科学教育活动在提高创新能力中的作用1、开发探究精神科学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创新能力大赛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创新能力大赛的基本流程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课程时间:2课时课程对象:高中学生教学资源:1. 创新能力大赛指南及相关资料2. 案例分析材料3. 团队协作工具(如白板、便利贴等)4. 计算机及网络资源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5分钟时间,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能力?为什么创新能力重要?”2.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创新能力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1. 讲解创新能力大赛的基本流程和规则,包括报名、选题、研究、展示等环节。
2. 分析创新能力大赛的评分标准,如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
3. 分享往届优秀参赛作品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特质。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创新项目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他们提出各种创新想法。
3. 引导学生分析所选项目的可行性,讨论如何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
四、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为参赛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讨论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创新能力大赛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讨论如何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
二、团队协作训练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次团队协作活动。
2. 活动内容:完成一个简单的创新项目,如设计一款游戏、制作一个模型等。
3. 指导学生运用团队协作工具,如白板、便利贴等,进行项目分工和进度管理。
三、项目展示与点评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新项目,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2. 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对每个项目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关注创新项目,为参赛做好准备。
创新周课程设计
创新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本年级教材中关于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理解教材中提到的创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了解教材中提到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创新事迹,认识到创新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创新任务。
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创新潜能。
2. 学生能树立勇于尝试、不畏失败的信念,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态度。
3. 学生能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旨在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创新思维基本概念与原理-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创新思维的定义、特点及类型。
- 分析创新思维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创新方法及其应用- 介绍教材中提到的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TRIZ等创新方法。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创新事迹与科学家精神- 选取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发明家创新事迹,分析其成功原因。
-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创新思维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课时:创新方法及其应用第三课时:创新事迹与科学家精神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创新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能力与创造型教师》主讲人:周乐彩讲课背景: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也给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我国已经加入WTO,教育也将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强烈呼唤。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做名创新型的教师。
讲课地点:昌城镇孙村小学阅览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讲课重点:科学创新学生主体民主氛围思维能力讲课过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是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培养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他还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因此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教师必须首先是个创新型的教师。
针对以下几点,如何做名创新型的教师谈谈自己的体会。
<论> 一、创新型的教师要科学看待学生创新,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教师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个科学的认识。
创新是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潜能,对于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来说,创新主要是指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够独立地掌握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的能力。
目前好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好多错误的认识。
(1)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是对有高深学问的人而言的,认为中小学生谈不上创新。
其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一定是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出什么新东西,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学习的创新,学生学习中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2)有些教师没有摆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关系。
有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加重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负担,同减负精神相矛盾。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轻视和排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样没有创新,基础知识也就成了一潭死水。
(3)有些教师忽视了对后进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创新能力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事。
这也是错误的,我们既要重视对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后进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为只有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
创新型教师要积极从事教科研,带头创新,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学习和研究,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带头创新就是教师自身必须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支配下积极开展创新实践。
因为教师的创新对学生来说最具体的、最可感的、最好的示范,只有在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影响和带动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①。
教师的创新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各方面。
二、创新型的教师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格局和模式。
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教授针对中国教育的时弊,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教育基本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这种模式如果不改变,再过三十年也很难获得诺贝尔奖。
因此创新型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教学思想上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
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能力培养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学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
开放型的教学手段不再是“教师一张嘴,从头讲到尾”,而是借助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实现由平面向立体、单向向多向的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
3、变阻碍和压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条式、灌注式、他主式等教学方式为自然引导式、提问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式。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头脑是容器,教师只要把知识灌输进去即可,在此影响下,变成教师教、学生记,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的学习完全受制于教师的教。
教学中重照文理解轻怀疑求新,重逻辑思维轻发散思维,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缺乏求新求异求实的创新精神。
因此教师要摒弃这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已被实践证明了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引导式、提问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式。
三、创新型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已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课堂是教师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战场,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
只有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个课堂教学的特征是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敢于争论、弘扬个性、富有创见。
1.创新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和微笑带入课堂。
教师要给学生以微笑、信任和期待,切不可板面孔说教,给学生畏惧感,从而抑制学生的创新欲望。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充满爱心、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最有效地学习,也才能最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2.创新型教师在教学中要热爱创造型的学生。
一般说来,没有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发明家的,但不一定都喜欢创造型的学生。
据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顽皮淘气、放任自流、所作所为不合群、时逆常规、处事固执、较幽默等性格特征。
高创造力儿童的这些特征,都是我们许多教师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热爱创造型的学生。
3.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民主化的教学风格。
综观目前教学状况,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重师道尊严,轻学生学习主体的不民主现象仍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新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创新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所谓创新,总是与主体性、自觉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可能有创新,主体性和自觉性是创新的基础[②] 。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1、教学中要给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必要。
2、创新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巴甫洛夫指出: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那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即逝的创新火花得到燃烧发展。
3、创新型教师要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
教学中教师要变多讲为少讲,能不讲的尽量不讲,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
4、创新型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动手。
巴甫洛夫说过:你要对某个专题有兴趣,那就劳你的驾,从头到尾,自己动手。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创新型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力较高的人兼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能力,创造活动的全过程需经过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一个创造型的人必须善于求异思维,它更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创造能力。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特性、灵活性。
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想象是发明创造的桥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所有教师活动:教师各抒己见,针对《创新教育能力与创造型教师》总结。
自我总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说:人们愈益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解放出来。
同时还警告说:教育是有着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
我国已经加入WTO,我们急需一大批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
因此,时代呼唤创新型的教师,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增强自身的民族责任感,争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