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整理(部分)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N·格里高利·曼昆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宏观经济学:1、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干预经济吗?2、两个流派3、三大模型4、四大目标二、曼昆宏观:1、宏观应该是一个整体2、年轻、不完善的学科3、三大指数:①经济增长(GDP) ②通货膨胀(CPI)③失业率三、三种价格情况1、价格刚性2、价格粘性3、价格弹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三大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2、消费物价指数(CPI ):衡量物价水平 3、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的比例 二、存量与流量存量(stock ):时点上的数量,如个人的财富、失业者人数、经济中的资本量、政府的债务等。
流量(flow ):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如GDP 、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失去工作的人的数量、经济中的投资量、财政预算赤字等 三、计算GDP 的注意事项 ①二手车并不包含在GDP 中 ②存货属于GDP ③住房在GDP 之中 ④耐用品不属于GDP⑤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⑥股票不是GDP 四、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实际GDP:按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 平减指数=GDP名义实际GDP五、支出的组成部分 Y C I G NX =+++注意:①投资可以是正可以是负,如存货减少,存货投资就是负的。
②转移支付不是CDP 的一部分 六、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①国名生产总值(GNP )=GDP+来自外国的要素支付 -面向外国的要素支付 ②国名净产值(NNP )=GDP -折旧 ③国民收入(NI )=NNP -间接企业税④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出 七、消费物价指数 CPI 衡量如: CPI=()()()()525200622006⨯+⨯⨯+⨯现期苹果价格现期桔子价格苹果价格桔子价格 注:CPI 是拉斯拜尔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 八、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率=100%⨯失业人数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100%⨯劳动力成年人口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一、生产函数(),Y F K L =1、规模报酬不变:(),zY F zK zL =2、长期和短期分析 长期:(),Q F K L = 短期:(),Q F K L =3、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如,1Q AK L αα-=()(),,F zK zL zF K L = 4、要素市场与企业的均衡分析W MPL P =(劳动的边际产量=实际工资) 二、国民收入 1、欧拉定理劳动:L W MP P =( WP 为实际工资,即真实的价格,真实的货币供给) 资本:K LMP P =2、进一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α为资本的份额) 1Y AK L αα-=∴ (1)L Y MP Lα=- K Y MP Kα= ⇒1L K MP MP αα-=,即长期中国民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划分大体上式不变的。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手写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手写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等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和概念。
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包括周期的起伏、周期的原因、周期的周期性变化等。
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控制的有效性。
失业问题: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原因,以及政府应对失业问题的政策选择。
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货币与金融: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货币供应、利率、银行体系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国际贸易与汇率: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研究汇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调控经济周期。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涵盖了更广阔的国民经济范畴,旨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1)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把握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及规律(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包括个量总和与平均量二大类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P i Q i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只计算附加值[Value Added]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流量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当年)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变化原因:实际产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以不变(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变化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排除了不同时期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100%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一国国民(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地域原则进行统计在本国领土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适用于市场经济;价值包括物品、劳务;GDP指标②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适用于计划经济,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价值;核心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产生: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李嘉图,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1936年(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出现。
发展(40年代—6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索洛、托宾,微观、宏观二者可以结合;新剑桥学派,罗宾逊夫人、斯拉法,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作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
变革时期(70年代以后):市场机制是否完全有效,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不包括已有产品的产权转让(例如二手房交易),但计入经纪人佣金;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没有通过公开的市场交换的地下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活动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名义的GDP是指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的GDP是指按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潜在的GDP:木桶的最大容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生产的最大GDP;现实的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利用生产要素所实际生产的GDP。
潜在GDP>现实GDP时,存在失业,经济萧条;潜在GDP =现实GDP时,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而且无膨胀;潜在GDP <现实GDP时,经济膨胀。
潜在的GDP-现实的GDP=GDP缺口。
GDP的计算。
支出法:GDP=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服务支出)+I(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存货支出、住房支出;金融投资不算)+G(政府转移支付不算)+NX(出口-进口)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净额+租金+利润+非公司业主收入+间接税+折旧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NI(狭义的国民收入)=NDP-间接税+政府补贴=工资收入+净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利润+非公司制企业主收入PI(个人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股息(股东红利)或者=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缴纳+政府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DPI=C+S+居民支付的利息=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两部门经济:居民+企业;三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四部门: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的整理资料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国民收入: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4、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5、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收入法和支出法的核算公式①支出法指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公式如下:GDP=C+I+G+(X M)②收入法即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
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公式如下: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NDP=GDP—折旧;而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存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
四、五、假设某地区某年GDP为5000,DPI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外贸赤字为100(单位10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
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
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
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
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X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
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X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
中级宏观经济学整理
中宏复习第一章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波动问题;经济增长问题2.度量经济的量化指标:国民收入GNP;物价水平P;就业率N;国际收支状况NX=X(出口)-M(进口)3.政策波动根源:政策变量(货币财政其它),其他变量(消费投资),外生变量(战争气候)4.经济各部门之间变动是相关的5.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是顺周期的,可以同时变动,其中政府购买也是顺周期的(顺周期就是与CNP同方向变动,6.在经济周期的过程中,耐用消费品有强烈的顺周期性,而投资的变动性远远大于消费,投资比消费有更大的易变性7.就业顺周期,失业逆周期8.实际工资与平均劳动生产率顺周期9.货币供给与股票价格是顺周期并超前10.通胀与名义利率顺周期,但滞后11.实际利率非周期12.宏观经济的交易市场13.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14.宏观经济的市场参与者15.消费者;厂商或企业;政府;外国第二章1.GDP:是市场价值概念;测度最终产品价值;是生产而不是售卖的价值;是流量不是存量;是一个地域概念;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2.GNP:GNP=GDP+本国居民在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获得的收入3.NNP:国民生产净值=GDP-折旧4.NI:国民收入=NNP-企业间接税5.PI:个人收入=NI-企业利润+股东红利-社会保障税+政府、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净利息6.DI: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7.收入核算恒等式:8.支出法:GDP=AE=C+I+G+NX9.收入法:YD=S+C; Y=S+C+TA-TR10.GDP缩减指数,假设价格不变,算生产量11.CPI,假设量不变,用新的价格算12.产出水平=劳动报酬+资本报酬+利润第三章1.事后分析:AE(总支出)=Y2.均衡条件:AD(总需求)=AS(总供给);AS=Y=AE;AD=AS=Y=AE3.AD:愿意的指出;AE总支出=C+I+G+NX4.Δinv:非意愿存货5.均衡条件:两部门:AD=AS,AD=C+I0;AS=Y=YD=C+S6.消费函数:C=C0+cYd7.萨缪尔森交叉图(总需求-总供给法AD-AS)8.9.投资-储蓄法I-S法10.Y=AD11.AD=C+I012.Y=Yd=C+S13.I0=S=-C0+(1-c)Yd14.Y*=(C0+I0)/(1-c)15.16.加入政府的模型17.18.19.20.21.22.乘数的定义:23.乘数=边际量=Δ因变量/Δ自变量24.25.26.传导:27.C0,I,G--?AD ?Y28.T,TR?YD?C?AD?Y29.预算盈余BS=政府收入-政府支出=T-(G+TR)30.平衡预算 BS=0 ΔBS=0 政府在考虑预算平衡的条件下,即把增加的政府收入中的全不同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也完全等于政府税收的增加量31.变动税制32.第四章1.投资的决定2.I=I0-bR3.4.传导机制:5.R下降?I-bRI下降?I上升?AD上升?Y上升6.IS曲线7.8.关于不在IS上的点的分析,要回到收入-支出模型才能看清楚9.特殊情况:10.b?0 任凭R如何动,I不动;b?∞则相反。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1)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把握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及规律(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包括个量总和与平均量二大类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P i Q i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 ,只计算附加值[Value Added]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流量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当年)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变化原因:实际产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以不变(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变化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排除了不同时期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100%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一国国民(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地域原则进行统计在本国领土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适用于市场经济;价值包括物品、劳务;GDP指标②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适用于计划经济,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价值;核心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宏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1、投资和利率的函数2、IS曲线的三种推导方式、LM曲线的推导方式,根据推导出的方程表示判断两条曲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移动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什么,衡量方法,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1)定义: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衡量方法:①生产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②收入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③支出法。
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3)区别: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的统计原则是不同的。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
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照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4、全面掌握凯恩斯的线性消费函数。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两部门或者三部门的模型中的总需求曲线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采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线性消费函数C=C0+cY d其中,C为消费支出,C0为自发性消费,Yd是可支配收入,c为一个给定的参数。
自发性消费C0是当可支配收入Yd为零时的消费支出。
可以将C0视为常数。
该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MPC=△C/△Yd=c可见,参数c是该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凯恩斯的认识,边际消费倾向决定于人类基本的心理法则。
因此,在短期中,边际消费倾向也是稳定的。
这样,c也视为一个常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主要性质如下:(1)存在自发性消费C0,C0为一给定的常数;(2)边际消费倾向MPC=c,0<c<1.c为一给定的常数;(3)可支配收入Yd为一变量。
由于C0与c均为常数,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入。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一、名词解释1、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3、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
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4、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5、LM曲线:LM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绘出来的一条曲线。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6、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是指投资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用投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利率变动的百分比来表示.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9、失业率:失业率是与就业率相对应的一个经济指标,指某一时期社会失业人口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比重.失业率+就业率=1。
10、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指法律授权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对其存款必须保持的最低的准备金比例。
二、问答题1、5个经济总量及其之间的关系答:5个经济总量:GDP,NDP,NI,PI,DPI①GDP-固定资产折旧=NDP②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NI③NI-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I④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DPI2、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及各自的定义答:⑴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或增值法。
宏观经济学(已整理)
红色字体表示正确的选项。
里面有一个没有选答案的选择题和一个灰色的判断题都表示不确定。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 绪论一、单项选择1.宏观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是()。
(A) 就业;(B) 物价;(C) 国民收入;(D) 经济增长。
2.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是()(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C) 马歇尔;(D) 凯恩斯。
3.宏观经济政策偏重于()方面的管理和调节。
(A) 需求;(B) 供给;(C) 价格;(D) 就业。
4. “滞胀”的含义是指()。
(A) 经济增长与就业停滞并存的现象;(B) 经济增长与物价停滞不动并存的现象;(C)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D) 经济停滞与通货紧缩并存的现象。
5.宏观经济学又可称之为()。
(A) 国民收入理论;(B) 价格理论;(C) 经济增长理论;(D) 就业理论。
6.国民收入决定的众多模型可以统一称之为()。
(A) 供求模型;(B) 总供求模型;(C) IS——LM模型;(D) 总支出——总收入模型。
7、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的自行调节,其结果是()。
A:存在缺陷;B、不存在缺陷;C、看条件;D、不确定。
8、以下哪个问题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直接研究的问题或范畴。
()A、就业问题;B、物价问题;C、经济增长问题;D、新兴产业成长问题。
9、下述哪一个不属于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定律?()A、消费倾向递减定律;B、资本投资的效率递减定律;C、奥肯定律;D、灵活偏好定律。
10、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
A、IS-----LM模型;B、AE-----Y模型;C、AD----AS模型;D、IS-----LM——BP模型。
11、完美的市场是指()。
A、供大求小;B、求大供小;C、供求相等;D、供求相等,充分就业。
11、打破资本投资的效率递减的条件是()。
A、货币无限供给;B、资源无限供给;C、需求趋于无限;D、技术进步。
12、凯恩斯主义与反凯思斯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共同之处是()。
宏观经济学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总结宏观经济学总结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
P=Δ/ΔY.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一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PS=ΔS/ΔY. 二、失业类型有哪些?(概念) 答: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
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
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
根据失业的不同性质,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事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三、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1、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稳定。
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收到损害。
高失业率常与吸毒、高离婚率、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
家庭之外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失业者个人则会失去信心,在情感上受严重打击。
2、失业的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
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则实际产出的GDP就会减少。
四、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2)奔腾的通货膨胀3)超级通货膨胀二)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1)平衡的通货膨胀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三)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为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升。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宏观经济学名词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宏观经济学名词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核算
1.一定时期内。
2.市场活动导致的。
3.最终产品的价值。
4.地域概念。
(二)计算GDP
GDP=C(老百姓消费)+I(境内投资)+G(政府消费)+NX(净出口)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PI如果增幅大于3%,则为通货膨胀。
三、财政赤字
1.支出大于收入。
2.通常,赤字率上涨,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3.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支出-收入)/GDP*100%
4.安全警戒线为3%。
5.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动用历年结余;增加税收;增发货币;发行
公债(最佳方法)。
四、基尼系数
1.收入分配差异程度(0-1)。
2.基尼系数与收入分配成反比。
3.警戒线为0.
4.
五、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品总支出/总支出*100%。
1.恩格尔系数大于59%,则为贫困。
2.恩格尔系数为50%-59%,则为温饱。
3.恩格尔系数为40-50%,则为小康。
4.恩格尔系数为30%-40%,则为富裕。
5.恩格尔系数小于30%,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成反比。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概念整理
宏观经济学概念整理1、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总体行为的分析,主要研究产出、收入、价格水平、对外贸易、事业和其他总体经济变量(相对与微观经济学)2、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潜在GDP一国经济所能持续地生产的最大的产出水平。
当一国经济按照其潜在生产能力运行时,劳动力和资本就会得到充分利用。
4、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所谓的“一篮子商品”)。
5、财政政策指税收和政府支出的使用。
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6、总供给AS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
7、总需求AD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
8、宏观经济均衡意愿总需求等于意愿总供给的GDP水平。
在均衡时,意愿的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的总量正好等于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出售的总量。
买者和卖者都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和价格水平。
9、名义GDP用实际市场价格统计当年的GDP得到的数据。
指一年内一国的建筑物、设备、软件产品及库存等资本存量的增加部分。
11、消费函数反映消费支出水平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由凯恩斯提出。
其假设的前提是,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这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系。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美元时,人们所增加的消费量。
消费函数的斜率就是MPC。
13、边际储蓄倾向MPS在所增加的每一美元可支配收入中被用来增加储蓄的部分。
MPS=1-MPC14、商业周期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15、乘数指外生变量变化一美元对于总支出的影响。
简单的乘数公式是:产出的变动=1/MPS*投资的变动=1/(1-MPC)*投资的变动。
16、政府支出乘数指政府在产品和服务商每增加一美元开支所能引起的GDP的更多增长的程度。
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
其中: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耗和意外损坏)
1、支出法
③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 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 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
④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为: Y=C+I+G+(X-M) 或 Y+M=C+I+G+X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3、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PI :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是个人从各种不同来源取得的实际收 入的总和。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 付的利息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和非税支付,就可以 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1、国民生产净值(NNP)或国内生产净值(NDP) (1)定义:NDP或NNP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以货 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 (D)后的余额。
(2)公式:
NNP=GNP—D NDP=GDP—D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2、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狭义)
PDI=PI-个人税收-非税支付=消费+储蓄
四、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 等于总收入。
(一)国民产品和国民收入
产出总等于支出:指最终产品价值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 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把企业没有卖掉的存货价值看成是企业自 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产出总等于收入:产出指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 价值,亦即新生产的财富和价值,它总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其 所以如此,关键是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售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 等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是收入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除通货膨胀的对策 :对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采用收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对于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应实行收入政策和促进竞争的政策。 (一)收入政策: 1、工资物价指导通过政府、厂商和工会之间的合作来抑制工资和物价。 做法:政府根据价格水平上涨情况,颁布一系列的工资和物价管理规则,敦促厂商和居民遵守。 原则:(1) 各个企业工资率的增长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适应;(2)产品价格的变动与单位产品工资成本的变动相适应。2、工资物价控制则是通过法律来限制价格水平的上升,用立法手段冻结现行的工资和物价。 (二)促进竞争的政策 主要做法:反托拉斯法。 其它措施:撤销进口限制,促进外国企业与本国企业的竞争;把反托拉斯法扩大到劳动市场,限制工会势力。
IS曲线的移动:自发消费 自发消费增加将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右移的幅度等于自发消费增加乘以自发消费乘数,自发消费水平降低,则IS曲线以相应的幅度向左平移。 自发投资e 自发投资e增加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右移的幅度等于自发投资增加乘以自发投资乘数,自发投资水平降低,则IS曲线以相应的幅度向左平移。 转移支付tr和政府税收t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或者减免税收,都会使IS曲线向右平移, 反之,如果政府减少转移支付或者增加税收,都会导致IS曲线以相应幅度向左平移。 政府购买支出g 政府增加购买支出g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向右移动的幅度等于政府购买的增加乘以政府支出乘数,政府减少购买支出将导致IS曲线以相应的幅度向左平移。
设法定准备率为r,超额准备率为e,可以得到 R=r•D+e•D 设现金损漏率为k,可以得到 C=k•D
流动性陷阱:指在利率很低的时候,人们充分相应利率不会再下跌,债券的价格只会下降不会上升,此时人们选择持有货币而不去购买债券,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在这种状态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完全不敏感。
存款乘数:引起存款创造的初始准备金增量与存款创造所形成的存款增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被称为是存款乘数,反映了银行体现创造存款能力的大小。
货币乘数的推导:银行的准备金R、流通中的现金C和基础货币B的关系为 B=C+R 货币供应量M、流通中的现金C和支票存款D的关系为 M=C+D 设货币乘数为m,可以得到 M=m•B
IS曲线向右移动,均衡点沿着LM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总支出水平提高,增加经济中的总产出,并导致利率上升.LM曲线向右移动,均衡点沿着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货币供给增加,会增加总产出,降低经济中的利率水平。
较陡的IS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对利率变化反映不灵敏导致的; 较平坦的LM是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较敏感导致的。
乘数 k=1/(1- β)=1/(1-MPC)=1/MPS 所以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 : 不考虑政府转移支付 y = (α+i+g-βt )/(1-β) 考虑政府转移支付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意义:1、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一些西方学者利用该规律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他们认为,既然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占比例减少,表明高收入的资本家会比工人拿出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他们的结论是,分配有利于资本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能。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荣时有利于缩小总需求,具有使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