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6 有教

合集下载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二1.3囚绿记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二1.3囚绿记

确山二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共案时间:星期:主备人:李莉使用人:【教学主题】囚绿记【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把握“绿”的象征意义和本文主旨,并学习“绿”不屈服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

【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课文背景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

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

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

《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

笔调忧伤愤懑。

《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二、初步感知课文1、释题:“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2、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并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动词,在括号内填上对应的段落。

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三、课文探究1、寻绿(1~4段)(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河南省确山二高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pdf

河南省确山二高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pdf

确山二高2012-2013学年度上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它艺术,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断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

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

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就是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道家作为儒的补充和对立面,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

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

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与其艺术意念。

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

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2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座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2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座

确山二高年级学科共案时间:星期:主备人:倪敏使用人:【教学主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以、尔、乎、方、如、夫、则、而、作、撰、伤、与、让等)。

2、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难点:1、孔子为何“哂由”“与点"?2、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知识梳理】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在初中时学过《论语十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另一名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论语》有关知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孔子简介: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同时整理了“六经”.四、解题:学生看注释后,说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释“侍坐”五、词句理解: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词句意思: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3、教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4、练习: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介词,把,拿,用。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二1.1荷塘月色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二1.1荷塘月色

确山二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共案时间:星期:主备人:尹海森使用人:【教学主题】《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知识梳理】一、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祖籍浙江绍兴。

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当时诗坛,1929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致力于散文创作。

代表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等,其散文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感情真挚朴实,富有艺术感染力。

有《朱自清文集》.二、背景回顾本文写与1927年,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

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

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

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

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课文,完成下列要求(1)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序号并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2)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游踪:家——小路——荷塘——家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注意事项】 1.答,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卡上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

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

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

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

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

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

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

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

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

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

”白居易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

诗人注重“隐”。

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

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杨悦浦古人云,“人品即画品”。

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

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

“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

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

”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

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

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

2021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

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

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

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

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1000公里。

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

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

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

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

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

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版高中语文教学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3夜宴诸从弟桃园序 Word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版高中语文教学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3夜宴诸从弟桃园序 Word

确山二高年级学科共案时间:_____________ 星期:_____________主备人:__田国斌________使用人:__________《夜宴诸从弟桃园序》一导入:在我国古代的文坛上,酒与文人解下了不解之缘:“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国时的郑泉,临死前要求将其尸体埋在陶瓷作坊旁,说:“以后我的尸体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瓷作坊做成酒壶,人生快意莫过于此!”晋朝的刘伶就以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不满,他乘坐马车,酣饮不休,且备锄头于车上,对马车夫说:“死则葬我。

”而为我们所熟悉的伟大诗人李白也是嗜酒如命的,他和贺知章等人结成了“酒中八仙”。

于是就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的诗句。

(杜甫《酒中八仙歌》)自古人们就说“酒入愁肠愁更愁”,李白却能在斗酒中写出了百首诗篇,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也是李白在酒宴中成就的。

二、破题: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1、题目点出了时间(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3、背景介绍: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的一大乐事。

作者在一个光明媚的月夜,与弟兄们聚会于桃李芬芳的明园,高谈阔论,饮酒序乐。

但此时诗人被贬,心中有不平,然仍慷慨激昂,诗兴大发,遂作此文。

三、朗读整体感知。

四、重点字词的梳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判断句)1、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2、逆旅:旅舍,旅馆;逆:迎。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1、浮生:旧时消极的人生观,把生命看作漂浮不着实的东西。

2、几何:多少。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1、秉烛夜游:掌着灯烛趁夜游乐;秉:持,拿着。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良有以也:真有道理啊;以:因由,名词。

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自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配套措施。

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夏商周三代。

夏禹曾下禁令:“春三月,斧斤不登山林,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数罟不入川泽,以成鱼鳖之长.”西周时期曾颁布《崇伐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些也许可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了。

但形成法律条文,当首推秦王朝制定的《田律》。

它有一部分专讲环境保护,几乎包括生物资源保护的所有方面,如山丘、陆地、水泽以及园池、草木、禽兽、鱼鳖等,非常全面。

《田律》中明文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麇卵谷,毋毒鱼鳖,置井罔,到七月而纵之。

”秦以后各朝代,也曾对环境保护制订过法令。

如公元前六十三年,汉宣帝曾下过一道诏书:“令三辅(今西安周围地区)毋得以春夏捅巢探卵,弹射飞鸟,违者徙。

”唐朝《唐律•杂律》载:“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

”“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在环保机构的设置上,古代各朝也非常注重适应和符合环境保护的客观现实和规律。

我国早在帝舜时期就设立了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的官员-—虞,这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早的环保管理机构,以后又设立虞部下大夫、大司徒等。

尤其是周朝,其环保机构的建制极为完整。

根据《礼记•地官》的记载,周代的环保机构归地官司徒管辖。

当时的司徒是朝廷六卿之一,主管农业林牧渔业的税收;虞人则专管“山泽所生之物及其禁令”,据《史记》和《尚书》记载,《周礼》中规定司徒“以土宜之法……以阜人民,以蓄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考察动植物生活状态,使之正常繁衍。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3梦游天姥吟留别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3梦游天姥吟留别

确山二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主备人:李俊使用人:【教学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
1。

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

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

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知识梳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⑴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

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⑵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

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⑶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⑷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

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⑸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1.D 传承与创新彼此互为基础 错㊂2.C 主要阐释了传承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阐释了传承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错㊂第三㊁四段共同的论题是 中医药的发展 ,其中第三段是说 中医药的发展,关键在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段是说 中医药的发展还必须集智攻关 ㊂3.D A项中的 中医药具有实实在在的国家优势,要想将其转化为特色优势 错㊂其中 实实在在的国家优势 和 特色优势 先后倒置㊂B项中的 为健康中国这一理念落地带来新的契机 错㊂正确的应该是 为中医药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㊂C项中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创新工程正在实施 错,能与 其追求的目标就是以传承为根基做好创新 正确搭配的是 中国中医科学院与故宫博物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㊂4.B该题考查信息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㊂材料一有 做任何事情都能与事业的推动㊁助益相联系 的表述,材料二也有张定宇心念妻子的片段㊂5.D 该题考查信息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㊂ 如没有它的参与,就不能进行核爆炸试验 错㊂6.材料二:张定宇是医生敬业的典范,讲张定宇,侧重讲他的敬业之心和敬业之态,舍小家为大家,事前谋划,工作主动,时时处处以事业为重,拿得起放得下㊂(3分)材料三:林俊德是科技工作者的敬业典范,讲林俊德,侧重讲他的敬业之态与敬业之功,天不怕地不怕,早已达到 无我 的境界,心中只有自己的事业,他的研究成果为证明那次试验为核爆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㊂(3分)7.B 含蓄表现孙子对祖父的憎恶,和结尾心理表达构成反差 错㊂正确的应该是 含蓄表现孙子对祖父的些许温情,为结尾心理表达铺垫 ㊂8.①对爷爷抗拒与隔阂 ②与爷爷斗争的胜利感 ③对未能消除隔阂的怅然㊂(每点2分,共6分㊂学生要适当分析)9.高老太爷性格中兼有善与恶两种因子:高老太爷是小说中恶的典型,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㊁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是多起悲剧的制造者;(3分)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如这里的节选片段,让他的儿孙较为集中地感受到他的平易,原来不可商量与调和的事情一下子都变得可商量㊁可调和,让他的孙子们感受到各自的某种胜利感㊂(3分)10.B)页3共(页1第三语高答案文。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pdf

确 山 二 高 高 一 语 文 月 考 试 题 命题人:张俐琳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何突破PX困境近年来,PX风波不断。

某种程度上,PX项目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甚至开始演变成社会问题。

如何才能突破PX困境,在上与不上之间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可能至少要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越是不理解就越容易产生恐惧,这是心理学常识。

因此,拨开PX的神秘面纱,让大众对“二甲苯”这一本来不应该成为公众常识的石化产品多一点科学认知是当务之急。

PX,是化学品对二甲苯(para-xylene)的英文简称。

这个化学名称,如果在中文世界从一个中性词变成贬义词,本身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过程。

分析公众对PX的认知,源头大多来自网络和坊间的道听途说,其中包含了不少误解。

但是,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是先入为主,而且三人成虎,传的人越多,影响越深入。

因此,正本清源,还原事实真相的工作很难一两次见效。

对于PX世界公认的低毒而非剧毒的常识,科普要经常化、持续化。

特别是对于准备上项目的地区,科普必须先行,不仅要入耳入眼,而且要入脑。

比如前些年,不少人曾经质疑手机辐射会致癌,但如今消费者并没有抛弃手机,对辐射致癌的担忧也基本消散。

这和全世界科学家不断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试验对比数据,让公众知道“手机的辐射并不比电视高”密不可分。

其实PX在国内外科学界早有定论,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PX甚至连危险化学品都不算。

对PX 全球公认的定性就四个字:低毒易燃。

这些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不断地传导给公众,才能让大家通过了解消除内心的恐惧。

其次,有必要让公众知道,上PX项目的目的并非只是个别企业为了赚取利润,它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有人说,低毒也是有毒,为什么非要上PX呢,难道不能买国外的产品吗?在今天全球化大背景下,似乎什么都可以到国际市场上买。

但是,过度依赖国外可能会让我们承受两个代价:更高的价格和安全风险。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确山县其次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微信“挚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爽”,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淡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挽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一模一样,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语道破:相比在黄昏时分去旁边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沟通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驾驭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多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埋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学问、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验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教无类》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教学难点: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教育家,后世尊他为“万世师表”。

他关于教与学的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解题:“无类”指什么?明确: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二、翻译选文,掌握重点词语1、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评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

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实施意义何在?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

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义务教育。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无类”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区别,即不因为贫富地、贵践、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孔子这类么说,也这么做。

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

第2则、【评析】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

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这句孔子的自白,让后人看到,这位万世师表的人物他也是有想法的,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教法。

孔子重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生不聪明,自己又讲的太玄妙。

学生会去想啊想,想不出来,就“殆”了,殆是什么意思?危险。

学生理解能力足够,就讲授适合他们学的东西,这就是孔子。

第3则、【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

也,句中语气词;“进之”“退之”使动用法。

评析: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

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

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4、【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

【评析】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

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

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问孔子答,这是论语中表现出的孔子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谨慎的,“未知,焉得仁?”一方面,说明“仁”的标准是很高的,第二我们也可以看出。

孔子在弟子的面前是不妄言的。

问孔子的人,有学生,也有别人。

问的问题,也主要是做官和做人。

易中天教授统计了一下,《论语》书中,孔子回答得最多的问题,是政治(包括做官、事君、为政),19次。

其次是问对某个人的评价,12次。

再次是问仁,9次。

又再次是问礼,5次;问孝,3次;问君子,3次;问士,2次。

其余,如问友、问知、问明、问达、问行、问好恶、问做人也都可以归入问仁问孝一类。

有人问过军事,孔子的回答是他不懂,没学过(《论语·卫灵公》),也有人问过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

这两个答案,都等于拒绝回答。

拒绝回答当然也是回答。

答案就是:这些问题我没兴趣。

感兴趣的,只有政治学和伦理学。

其实即便是问文学,孔门师生也能扯到政治伦理上去。

第5则、【注释】反,类推。

整句话省略了主语。

评析: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

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

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第6则、【注释】尝,曾经;以,来,用来。

评析: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

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

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

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

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7、【注释】(1)罔:迷惑、糊涂。

(2)殆;疑惑、危险。

•【评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

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第一句话,让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深谙教育心理学的孔子,这个老师有点坏,“愤”“悱”两个字,仿佛让我看到他对着学生一脸悠然自得说:“很难吧~不知道了吧~不知道就在想一想啊~想不出来了吧~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一副欠扁的样子,但你又确实想知道,能奈他何。

也就是说,一定是学生很想知道了,他才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教学效果最好。

不像我们,大家不一定想知道,我在这里说的满头大汗,所以大家回去记不住什么。

、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孔子重视思考和学习的关系。

这种关系荀子也论述过,他说的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让他们记住,还得有时间让学生来回味。

这种状态我很认可。

但是,很不幸的,大家生活在一个学都来不及的时代里,思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没事多发呆,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学过的知识。

第8则、【评析】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服贴贴、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

所以,孔子多次赞扬颜回。

这里,孔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

第9则、【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看到孔子的教学方法在于启发之外,“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是在子贡弄明白前一个道理之后,才开始和他谈论《诗经》,这就是循序渐进。

•第10则、【注释】(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

倩,音qiàn,笑得好看。

兮,语助词,相当于“啊”。

盼:眼睛黑白分明。

绚,有文采。

(2)绘事后素:绘,画。

素,白底。

(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予,我,孔子自指。

商,子夏名商。

【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

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

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

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这个意思很清楚,子夏为什么还要问?显然,他是要“举一反三”。

于是孔子回答“绘事后素”。

绘事,就是画画;后素,就是“后于素”。

也就是说,画画,要先有白底子,然后才能画花纹。

这就已经是由此及彼,说开去了。

谁知子夏竟大受启发,高兴地问:“礼后乎?”什么叫“礼后乎”?就是说,礼,也像绘画的花纹一样,要放在打底子的后面吧?孔子一听,喜出望外地说:启发我的人就是你呀(起予者商也),我可以和你讨论诗了(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在孔子看来,礼乐也是要先打底子的。

拿什么打底子?仁。

仁爱或者仁义,就是礼乐的底子。

仁为礼乐之本,当然要先仁义而后礼乐。

这就叫“礼后”,或者说“仁先礼后”。

•不过这样一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句话的本意就变了,不再是“以本色为美”,而是“以本色为底”。

所以课本的翻译,虽未必是诗的原意,却符合孔子的想法。

曲解诗意的,不是课本,倒是孔夫子。

那么,是孔子不懂诗吗?不是。

他是故意曲解,也就是要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事。

原意不原意,曲解不曲解,严谨不严谨,他可不管。

孔子的“曲解诗意”,其实是不怎么好批评的。

环境不同,目的不同,想法也不同。

孔子和子夏谈诗,并不是做研究,而是讲道理。

子夏问,孔子答,目的都不在诗之中,而在诗之外。

诗的本意,也就并不重要。

只不过这个弯,也实在转得太大了一点,让我们看得一头雾水。

三、小结本文我们学习到了孔子关于教育和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育,注重学习与思考,这些都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

1、下列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A、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盾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C、孔子认为完善修养是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D、“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认为思考没有什么益处,因该执著于学习。

2、课后练习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