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学案1
梯形的性质学案(1)
梯形的性质学案(1)杨本龙 时间 班级 姓名一、教学目标1. 了解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概念,探索并理解记忆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
2. 了解梯形中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能用将梯形分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转化方法解一些简单问题。
3. 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转化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1.探索并理解记忆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
2.探索并理解记忆梯形的性质。
难点:等腰抚摸记忆与正确运用。
三、课前预习1.定义: 叫做梯形。
叫做等腰梯形。
叫做直角梯形。
2.在右图中填上相应的名称: 3.梯形总可以看成是一个 与一个 的组合。
4. 等腰梯形的性质:⑴ ⑵⑶ ⑷ 。
5.若等腰梯形ABCD 的周长为30cm ,AD ∥BC,BC=2AD; BD 平分∠ABC,则AB= ,AD= ,∠A= ,∠B= . 四、导入新课梯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见到,比如堤坝等等,梯形同样是一个特殊的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一样,它也有它的特殊性,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五、推进新课1. 明确概念:①梯形 ②腰 ③底 ④高 ⑤直角梯形 ⑥等腰梯形2. 注意:①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 来定义,而不是指 来说的。
②梯形总可以看成是一个 与一个 的组合,这也是我们解决有关梯形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③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而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为什么不能相等?3. 探究等腰梯形的性质⑴做一做.如图在半透明的方格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ABCD过两底边AD,BC 的中点E.F 画一条直线,将等腰梯形ABCD沿直线EF 对折,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到等腰梯形 的哪些性质?讨论结果:等腰梯形具有以下性质:⑴⑵ ⑶ ⑷⑵你能用逻辑推理证明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吗? 4. 在梯形中常用的作辅助线的方法梯形总可以分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和组合,这也是我们解决梯形的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在梯形中我们有哪些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可将梯形时行转化。
梯形的面积学案
《梯形的面积》评课材料1、注重知识间的紧密联系。
在学习《梯形面积》之前,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两节课的内容,并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虽然是一个新的内容,但是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在教学时教师据此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密切联系之前的学习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又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研究,表述结论,从而经历比较完整的研究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对课件的直观演示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起到了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的目的。
3、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本节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如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中,改变了过去由教师讲解、代替学生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
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内交流—选择可行的方法”这样三个步骤,完成了转化和归纳的全过程。
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到了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4、激励评价到位,而且贯穿于整节课的全过程,这样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好。
5、小组合作时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且交流时目标明确,活动有效,小组长在组织时也有一定的秩序,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建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横截面的这道题数字有些大了,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时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可以只列式不计算,在后面的考考你有多聪明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题计算,因为这两道题的数字相对于小一些,这样还可以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认识梯形中班教案
认识梯形中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梯形的特点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绘制梯形。
3. 掌握梯形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梯形的特点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绘制梯形。
三、教学内容:
1. 导入:
老师拿出一些卡片,上面分别画有不同形状的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入:
老师出示一张梯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梯形的特点。
3. 讲解: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老师讲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如:梯形的两边平行,且不是等边形;梯形的对边相等。
4. 操作: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观察识别不同的梯形,并用纸板或纸张绘制出来。
5. 讨论:
学生展示所绘制的梯形,并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各组绘制的梯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6. 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梯形的认识和绘制能力。
7. 拓展: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梯形的应用。
8. 总结: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形成对梯形的简单认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引导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梯形的识别和绘制能力。
2. 课堂讨论的活跃程度,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延伸:
1. 在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发现更多的梯形,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梯形
小学数学教案梯形
主题:梯形
教学目标:
1. 理解梯形的定义;
2. 掌握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
3. 能够解答相关的计算题目。
教具准备:
1. 教科书相关内容的课件或板书;
2. 梯形模型或图片;
3. 白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梯形图片,让学生描述梯形的特点和性质,并讨论梯形与其他几何形状的区别。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梯形的定义:四边形的一种,有两条平行边,其他两条不一定平行;
2. 讲解梯形的性质:上底、下底、高、腰等;
3. 讲解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frac{1}{2}(a+b)h$;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计算几个简单的梯形面积;
2. 出示几道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解答;
3. 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巩固(10分钟)
出示几道应用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梯形相关的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梯形的定义、性质和面积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对梯形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梯形的性质学案
课题:梯形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与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发展数学中的转换、化归思维方法,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探究梯形性质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合情推理思维,体会逻辑思维训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难点:梯形性质的实际应用以及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关键:把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通过轴助线将梯形问题转化到熟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问题中去解决.【教学过程】一、梯形定义及相关概念有关梯形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察、分析、寻找其共同特性,归纳得出:梯形:一组对边,另一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或一组对边且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将梯形的上底、下底、腰、高标注到图a 的梯形上图a如图b,c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二、观察分析,获取梯形性质将准备的等腰梯形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再展开,观察得出:等腰梯形是图形,对称轴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合作交流,归纳出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2.等腰梯形.你能证明等腰梯形的这些性质吗?分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证明思路,上台演示.实际上可以通过辅助线把梯形切割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去解决,做法如下:所有辅助线归纳起来: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2,BC =4,高DF =2,求CF 和DC 的长。
【变式训练】梯形ABCD 中,AD ∥BC,∠B=600 ,∠C=450 ,AB=32 ,AD=2,则梯形的周长是多少?例2.梯形ABCD 中,AD ∥BC,∠B=700 ,∠C=400 ,AD=6cm ,BC=15cm.求CD 的长【变式训练】梯形ABCD 的上底AB=3,下底CD=8,腰AD=4,求另一腰BC 的取值范围.四、课外拓展1.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高为10cm ,求出上下底的和.•【变式训练】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B=CD ,AC ⊥BD ,若,求:(1)对角线AC 的长;(2)梯形ABCD 的面积.2.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B=AD+BC ,E 为CD 的中点, 求证:AE 、BE 分别平分∠DAB 、∠ABC .五、课堂小结C。
中班数学梯形教案_1
中班数学梯形教案中班数学梯形教案1案例背景:中班的幼儿已经学习了关于图形的有关知识,并且也非常的喜欢图形,他们对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等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在活动中陈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认识梯形》这个活动就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案例描述:一、幼儿自选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桌子上放了很多的图形,请你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师:请你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图形?幼:长方形/正方形…师:请拿相同图形的小朋友把图形放到一起(幼儿依次摆放)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就给幼儿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说说自己选的是什么图形,并请小朋友将相同的图形摆放到一起,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幼儿对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进行巩固,而且也为下一步认识梯形做好铺垫。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图形呢?幼:梯形。
师:梯形是怎么样子的?幼:像滑滑梯…师:梯形有几条边,上面二条边是怎么样的?幼:四条边师:上面两条边是平行的,用手来做一做平行,梯形还会翻跟头,请你找找平行的边。
师:这个图形像什么?幼:滑滑梯。
师:它有几条边?幼:四条边。
师:上面一组边平行,旁边的一组边是怎么样的?(教师对折)两条边一样长。
我们把它叫作等腰梯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平行的边在哪里?(教师拿正方形比直角)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它叫作直角梯形。
梯形 幼儿园 教案
梯形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的形状和定义;
2.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梯形;
3.能够绘制梯形,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比较。
教学重点
1.梯形的形状和定义;
2.绘制梯形。
教学难点
1.根据梯形的定义,进行简单判断和比较。
教学准备
1.板书:梯形的定义及绘制方法;
2.教具:幼儿园数学教学卡片、绘图纸、水彩笔、圆规、直尺等。
教学流程
第一步引入新知
1.教师出示数学教学卡片,介绍梯形的形状和定义;
2.学生观察卡片中的梯形,理解其特点和判定方法。
第二步识记新知
1.教师向学生介绍梯形的命名方法,并进行示范;
2.学生模仿教师,命名梯形中各条边和角,并进行复述。
第三步练习新知
1.教师向学生示范绘制梯形的方法,并给予指导;
2.学生根据指导,进行梯形绘制练习;
3.学生进行梯形判断和比较的练习。
第四步巩固知识
1.教师出示多组梯形图形,进行命名和识别练习;
2.学生自由绘制梯形,进行互相交流、识别和改进;
3.在游戏中加深记忆,形成结构丰富的知识学习立体化。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了解、识记、练习和巩固,学生对梯形的形状、定义、命名和绘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游戏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游戏性。
但针对问题的解决和提高识别能力方面,可能需要更加深入的讨论与思考,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佳,让学生得到更有效的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案4.5.1平行与垂直班级姓名【研究目标】1.能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2.能正确地判断平行与垂直。
【研究过程】一、知识铺垫1.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2.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画的和其他同学画的一样吗?二、自主探究1.研究相交与不相交。
(1)下面是5位同学所画的两条直线。
ABCDE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填一填。
我们把两条直线交叉称为相交。
(2)进一步分类。
把上面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再延长一些,然后再重新进行分类,你发现了什么?(3)通过分类可以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也可能()。
2.揭示平行的概念及特征。
(1)两条直线画得再长也不会相交的情况在数学上叫永不相交。
也就是说这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2)看下图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呢?(3)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平行线需要哪些条件?3.揭示垂直的观点。
(1)观察每组中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1)(2)(3)(4)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个角。
(2)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中,有的是()角,有的是()角,还有的是()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三、课堂达标1.填空题。
如果两条直线订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叫作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外一条直线的()。
2.下面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垂直?画○;哪组互相平行?画△。
()()()()()3.判别题。
(对的画“√”,错的“×”)(1)不订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相交成的四个角一定都是直角。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垂直就一定平行。
()【研究评价】自评师评4.5.2画垂线班级姓名【研究目标】1.能正确画出垂线。
2.知道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梯形的性质教案+学案+课件
问题的能力.
(5 分钟)
(二)课堂提升
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2, BC=4, 高 DF=2,求 CF 和腰 DC 的
长..
3
A
D
(3 分钟)
B E FC
(三)拓展延伸 延长等腰梯形 ABCD 的两腰 BA 与 CD,相交点 E.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 形?
E
A D
既在知识上又在方法 上总结.
腰
直角梯形:一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底高
腰
3.动手操作,探索性质, 利用手中的等腰梯形纸片,小组合作
下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合作精神.
(2 分钟)
2
通过类比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探究等腰梯形在边,角,对角
线,
对称性的性质.
合作探究,培养了学
结论: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3 分钟)
B
C
四.总结收获 1.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 2. 等腰梯形的性质: 3.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梯形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和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4.几种常见的辅助线.
五.作业布置:P109.习题 1,2
4
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页,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并指出梯形使悟的学生生活学中习处有处目有的 数性学,.感
下底,画出梯形的高.并且通过图表知道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直通角过自学,了解概念.
梯 形.
(5 分钟)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上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梯形的性质--学案不错
梯形的性质课前自我构建1.四条边都四个角都是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是正方形.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四个角都是,对角线 .重难点知识解读知识点1 梯形的概念梯形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之所以放在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主要是考虑到梯形经常通过划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个三角形来解决有关问题.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梯形的定义是它们的特征,同时也可以作为识别方法,当判定一个梯形时,判定两边不平行常有困难,可以用判定平行的两边不相等的方法.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均是特殊的四边形,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明确要求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实际上平行四边形要求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要求一组对边平行但不相等,所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梯形,即要说明一组对边平行,且它们不相等.知识点2 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常用辅助线为图16-3-1.知识点3 等腰梯形的特征及识别(1)特征:①两底平行,两腰相等;②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同一腰上的两个角互补;③两条对角线相等;④是轴对称图形.对于这些结论的得出,应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归纳与猜想来探索认识,从中体会科学发现的方法.(2)识别①定义;②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说明: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不能说成“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剖析经典例题题型一梯形的有关计算例1如图16-3-2,梯形ABCD中,AD∥BC,∠B=70°,∠C=40°,AD=6cm,BC=15cm,求CD长.分析: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将线段AD平移到BC上,再利用角度的关系找到DC=EC解:过D作ED∥AB交BC于E,则∠DEC=∠B,∵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AD=BE,∵∠B=70°,∠DEC=70°.∵∠C=40°,∴∠EDC=180-∠DEC-∠C=70°,∴∠DEC=∠EDC=70°,∴CD=CE.又∵CE=BC-BE=BC—AD=15—6=9.∴CD=9(cm).反思:梯形常通过作辅助线分成—个平行四边形和—个三角形.例2 如图16-3-3,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对角线AC⊥BD,AD=4cm,BC=10cm,求梯形的面积.分析:欲求梯形面积必须先求高,根据已知对角线,可以作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从而利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解:过D作DF∥AC交BC的延长线于F,作DE⊥BC于E.∵四边形ACFD是平行四边形,∴DF=AC, CF=AD=4.∵AC⊥BD,AC∥DF,∴∠BDF=∠BOC=90°.∵AC=BD,∴BD=DF,∴BF=BC+CF=14,DE=÷BF=7.反思:作对角线的平行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是常见的引辅助线方法.同时梯形的面积也等于△DBF的面积.例3 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为8,高为4,则等腰梯形的锐角为( )A.30° B. 45° C.60° D.75°分析:如图16-3-4,关键是作辅助线,将AD平移到BC上。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学案:认识梯形
认识梯形【学习目标】1、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2、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以及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
3、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理解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难点: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学法指导】1、通过自学教材、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及特殊梯形。
2.把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与同学一起解决。
【自学互助】一、课前自学:1、自学P66例3,了解梯形的特征。
2、标出右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下面的梯形,用直尺量一量它两腰的长度。
这个梯形左边腰长()厘米,右边腰长()厘米,这是一个()梯形。
用铅笔画出上面梯形的高。
4、观察右面的梯形,填空。
这个梯形有一个角是(),它是()梯形。
二、课中自学: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2、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四边形?(小组交流总结,并说一说每一种四边形的特征)(1)学过的四边形(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4)(阅读教材66页例4)那么四边形怎样分类呢?【展示互导】(组织好语言,有逻辑的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质疑互究】我的疑惑:【检测互评】1、完成P66“做一做”,想一想一个梯形里可以画出几条高。
2、把你学过的四边形名称填入下图中。
梯形四边形【总结提升】1、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有一个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梯形(中班数学)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梯形(中班数学)教案标题:中班数学——认识梯形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和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形状辨识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梯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分辨不同类型的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 进行与梯形相关的手工活动和游戏。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大小和颜色的梯形模板。
2. 梯形相关的图片和教具。
3.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4. 梯形识别卡片和游戏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通过故事或实物引入梯形的概念,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索环节:让幼儿观察和触摸梯形模板,引导他们发现梯形的特征(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
3. 实践环节: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如制作梯形拼图或用梯形搭建图形,让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的特性。
4. 游戏环节:设计梯形识别游戏,如“找出所有的梯形”或“梯形配对”,以提升幼儿的形状辨识能力。
五、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识别梯形,如窗户、门框、书本等,并尝试用语言描述他们的发现。
六、教学总结: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梯形的定义和特征,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学习行为和反应,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
2.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幼儿对梯形的理解和记忆。
3. 工作坊评估:通过幼儿的手工作品和游戏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形状辨识能力。
4. 日常生活应用: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形状识别能力,如能否正确识别和命名梯形。
以上就是本次中班数学——认识梯形的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深入理解和掌握梯形这一基本几何形状。
5.8认识梯形(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5.8 认识梯形(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梯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判断梯形。
2. 培养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梯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2. 梯形的识别和判断。
教学难点:1. 梯形的识别和判断。
2. 运用梯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梯形模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二、探究梯形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出示梯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有两条平行的边,另外两条不平行的边。
3. 教师板书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图片,找出梯形的共同特点。
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梯形的共同特点是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三、识别和判断梯形(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判断哪些是梯形。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梯形,关键是看它是否有一组对边平行。
3. 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图形,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梯形。
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复杂的图形中,要善于运用梯形的定义和特点来识别和判断。
四、运用梯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梯形知识解决。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实际问题中,要善于运用梯形的定义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梯形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如何识别和判断梯形。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教材第58页的练习题。
梯形的面积学案(学生用)
《梯形的面积》尝试学案
建昌营镇第二中心完全小学刘长军qq 122065041
一、尝试小研究
王叔叔家有一台轿车,为了减少紫外线的辐射,叔叔想给挡风玻璃外表面贴一层隔热膜,多大的隔热膜才合适呢?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块档风玻璃是什么形状的?要想知道买多大的,我们就应该知道这块挡风玻璃的面积。
王叔叔家轿车挡风玻璃的上底是120cm,下底130cm,高是60cm,需要多大的隔热膜?
二、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实验操作,讨论分析。
)
我的做法是
推导过程是
结论是
三、联系实际,巩固运用。
1、小试牛刀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cm,下底是5cm,高是3cm.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2、我是小法官
(1)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
(2)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S=(a+b)h ()
(3)两个梯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4)两个面积相等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挑战自我
(1)这是咱们学校的篮球场地,这个区域是三秒区,三秒区是什么图形?那么你能求出三秒区的面积吗?(三秒区的上
底是3.6米,下底是6米,高是5.8米。
)
(2)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
3.2米,渠底宽1.8米,渠深1.5米,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观察下面的梯形,你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 ( )
2、这节课我们学到了( )
6 cm 6 cm 6 cm 3cm 3cm 3cm。
中班科学《认识梯形》教案
中班科学《认识梯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梯形的形状特征;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梯形的形状特征;2.梯形的命名和属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梯形卡片、图形拼图、学生互动卡片;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将梯形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问:“这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梯形,并引导学生比较梯形与其他形状的差异。
2. 梯形形状特征的探究(1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形状的梯形,并请学生根据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 梯形有几条边? - 梯形有几个顶点? - 梯形有几个顶角? - 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教师可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然后进行讨论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梯形的形状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3. 梯形的命名和属性(15分钟)教师将梯形命名为ABCD,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个梯形。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 梯形有哪些边?请写出它们的名字。
- 梯形有哪些角?请写出它们的名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笔记本上。
学生完成后,教师会逐一核实学生的回答,并给予肯定或指正。
4. 梯形的分类(15分钟)教师将梯形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梯形形状特征分类,并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分类结果。
学生完成后,教师会让几个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思路和结果,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梯形的分类规则。
5. 小组合作任务(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教师将图形拼图分发给小组,要求他们根据提示将图形拼成一个梯形,并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和帮助,但每个学生都需要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完成后,教师会邀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幼儿园中班教案《梯形》
幼儿园中班教案《梯形》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梯形这一平面图形;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梯形的特点和性质;3.通过辨认和拼图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形状认知和手眼协调能力;4.通过体验和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认识和掌握梯形这一平面图形;2.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梯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1.通过拼图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2.如何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梯形这一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准备1.拼图游戏等活动的材料;2.画笔、颜料、彩纸等制作教具和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通过展示梯形图片来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梯形这一平面图形。
2.与幼儿互动,问幼儿:你们见过这个形状吗?这个形状叫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和性质呢?第二步:梯形的特点和性质1.通过示范,让幼儿使用画笔和纸来画出梯形,并分析和描述梯形的各个部分和性质。
2.给幼儿展示一些梯形的图片和图形,并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梯形的特点和性质,如上底、下底、斜边等。
3.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梯形的特点和性质。
第三步:游戏活动1.制作梯形拼图游戏等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拼图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和理解。
2.制作梯形彩纸等教具材料,让幼儿在亲手制作中体验和感受梯形这一平面图形的魅力和奥秘。
3.通过游戏和体验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掌握了梯形这一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梯形,并通过游戏和体验活动巩固和加深了对梯形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本节课通过互动和体验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认识梯形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梯形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梯形的基本形状和特点;2.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梯形之间的差异;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图形表示出梯形。
二、教学准备:1.梯形的图片或实物模型;2.英文字母卡片:A、B、C、D;3.数学练习册;4.彩色粉笔、橡皮擦。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梯形的概念(10分钟)1.老师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展示梯形,并向学生解释梯形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2.老师用英文字母卡片展示梯形的顶点,并告诉学生梯形的顶点分别为A、B、C和D。
3.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教室中具有梯形形状的物体,并请学生用手指指出梯形的顶点。
步骤二:比较不同梯形之间的特点(15分钟)1.老师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梯形图片展示给学生,鼓励他们观察并比较这些梯形之间的差异。
2.老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梯形的特点,如边长的长短、顶点的位置等。
3.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不同梯形的特点,判断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并解释原因。
步骤三:自己画梯形(15分钟)1.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白纸和一支彩色粉笔,让他们用自己的手画出一个梯形。
2.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梯形,让学生参考并模仿。
3.老师在画完梯形之后,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比较自己画的梯形,看看谁画得最准确。
步骤四:认识梯形的特殊情况(15分钟)1.老师指导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四边相等的梯形,并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特殊情况的梯形。
2.老师让学生找出教室中具有这种特殊形状的物体,并用手指指出梯形的特点。
步骤五:练习巩固(15分钟)1.老师发给学生数学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老师巡视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梯形的特点进行推理和计算。
四、教学延伸: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出题,并用梯形的特点回答对方的问题。
2.游戏方式:将教室内的物体分成不同梯形的组别,让学生比赛找出最多的梯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展示、观察比较和练习等,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认识梯形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梯形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
2. 能够辨别梯形和其他几何图形的不同之处;
3. 能够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2. 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它计算面积。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梯形模型和几何工具;
3. 小黑板和粉笔;
4.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梯形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形状,并引出梯形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2. 与其他几何图形的比较,让学生明确梯形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之处;
3. 引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讲解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
三、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题,巩固梯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方法。
四、深化(10分钟)
通过扩展练习,让学生探讨梯形的性质和应用。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梯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导入和互动的讲解,使学生对梯形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梯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丰富的练习和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中学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31 梯形学案(无答案)(1)
1课时28 梯 形班级: 姓名: 学号:【知识要点回顾】1、梯形及特殊梯形的定义:(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___________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______________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一腰与底__________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__________相等; (3)等腰梯形的____________相等. 3、等腰梯形的判定: (1) 定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_________________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梯形的中位线:(1)定义:连接梯形两腰___________的线段.(2)性质: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_________,并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注: 两个关系;一个是 关系; 另一个是 关系. 5、梯形的面积:(1)梯形的面积的计算:h l h b a S ⋅=⋅+=)(21(其中a,b 分别为上下底长,h 为高, l 为中位线长)(2)梯形中的等积关系:DOC AOB DCA ABD DCB ABC S S S S S S ∆∆∆∆∆∆===,,6、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梯形问题 分割、接拼 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梯形中常作的辅助线:有关梯形问题,常常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特殊的四边形与三角形研究。
作高 平移一腰 延长两腰引中位线 取中点旋转【中考题型例析】: ※ 梯形辅助线的运用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C⊥BD,若AD=2,BC=8,BD=6,则对角线AC 的长为____________. 例2、如图,在梯形ABCD 中, AB∥DC,AB=5,DC=23,∠BCD=45°, ∠C B A=60°,BC 的长度是_________.ODC BAODCBA45︒60︒5D CBA2(例1图) (例2图) ※梯形的灵活运用例3、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90°, ∠ADC=135°,CD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交AB 延长线于点F,垂足为点M.求证:AD=BF.练习、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2AD =,3BC =,45BCD ∠=,将腰CD 以点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 ,连结AE CE ,,则ADE △的面积是 . 例4、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E ,AB⊥A C ,且AB=AC ,BD=BC ,求证:CD=CE.例5、如图, 等腰梯形ABCD 中,AB =15,AD =20,∠C =30º.点M 、N 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 、点D 开始在AB 、AD (包括端点)上运动.(1)设ND 的长为x ,用x 表示出点N 到AB 的距离,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当五边形BCDNM 面积最小时,请判断△AMN 的形状.A BCDEN F MD CB AM NCB E DC B A3lP M N D C B A E D C B A【中考真题训练】1、已知梯形的面积为22,高为2,则该梯形的中位线长等于 .2、DE 是ABC ∆的中位线,FG 是梯形BCED 的中位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梯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梯形》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梯形的属性和分类;2.学生能够通过模型制作、手工制作等方式感受和认识梯形;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梯形的特点和分类。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梯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梯形图片、模型、手工制作材料;2.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梯形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们先认识梯形,并引出今天的主要内容。
2. 梯形的属性(约10分钟)教师给出梯形的定义,让学生学会梯形的判别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手中的小木板和套圈等工具来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明确梯形的基本构成,认识梯形的基本属性。
并把梯形分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
3. 模型制作(约20分钟)利用模型,让学生去模拟然后调整梯形的面积和周长。
这个可以上手动制作或者教学实景演示。
4. 手工制作(约20分钟)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制作出梯形的模型。
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算出所制作出梯形的面积,梯形周长。
5. 结束答疑(约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梯形的性质和知识点,看看最后有没有可能有什么问题,探讨并解决。
五、教学评估评价方式1.学生制作的梯形模型;2.学生的手工制作作品;3.课堂练习及课堂表现。
评价标准1.制作的模型质量;2.手工制作作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六、教学反思针对孩子们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注重巩固复习梯形的相关知识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对口教学,发挥其优势,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多加强案例教学,通过实践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 DC=
。
(2)直角梯形的高为 6cm,有一个角是 30°,则这个梯形的两腰分别是 和 。
(3)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A C 平分∠DAB,∠DAB=60°,若梯形 周长为 8cm,则 AD= 。
2、如图 4.9-6,等腰梯形 ABCD 中,AB=2CD,AC 平分∠DAB,AB= 4 3 , (1) 求梯形的各角。 (2)求梯形的面积。
3、看书完成 P107 例 1 已知:如图,延长等腰梯形 ABCD 的腰 BA 与 CD,使它们相交于点 E, 求证:△EBC 和△EAD 都是等腰三角形
2
知识 小结
1、 本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数学方法? 2、 你对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与同学进行交流。 、
1、填空 (1)在梯形 ABCD 中,已知 AD∥BC,∠B=50°,∠C=80°,AD=a,BC=b,,
3、已知: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CD,AB>CD,AD=BC,BD 平分∠ABC, ∠A=60°,梯形周长是 20cm,求梯形的各边的长. (AD=DC=BC=4,AB=8)
4.填空:已知直角梯形的两腰之比是 1∶2,那么该梯形的最大角为 小角为 .
,最
3
5.已知等腰梯形的锐角等于 60°它的两底分别为 15cm 和 49cm,求它的腰长 和面积.
6.已知:如图,梯形 ABCD 中,CD//AB, ∠A = 40 , ∠B
o
= 70 o .
求证:AD=AB—DC.
7. 已知, 如图, 梯形 ABCD 中, AD∥BC, 是 AB 的中点, E DE⊥CE, 求证: AD+BC=DC.延 ( 长 DE 交 CB 延长线于点 F,由全等可得结论)
4
19.3 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 ,及梯
1. 如图(1) ,一组对边_________而另一组对边不__________的四边形叫做梯 形。_________叫做梯形的底,__________上底,_____________下底; ________________叫做梯形的腰。 夹在两底之间的_____________叫做梯形 的高。 2. 如图(2) ,四边形 ABCD 是梯形,且 AD//BC,当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
∠BAD=_____
,∠BCD=_____,等腰梯形这两个性质用文字语言可表述为
1
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等腰梯形是_____ 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称轴。
A D
航
B
C
图(4) 2、如图,梯形 ABCD 中,AD∥BC, ∠B=70°,∠C=40°,AD=6cm,BC=15cm. 求 CD 的长.
数学___学科学案 八 年级 ___数学 学科学案 数学
主备人 课题 重点 难点 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学 习 目 标 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能说出并证明等腰梯形的两个性质;等 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2、会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体会图形变换的方 法和转化的思想. 审核人 备课组长
诊 断 补 偿
时,此梯形是等腰梯形,即________________ 腰梯形。
叫做等
3、如图(3) ,在梯形 ABCD 中,AD//BC,AB⊥BC,此梯形叫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 叫做直角梯形。
ADBiblioteka ADB图(1)
学
C
图(2)
B
C
图(3)
看书 P106—P107,小组合作交流: 1、如图(4),四边形 ABCD 是等腰梯形,AD//BC,AB=CD,则 AC=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