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水平运动

合集下载

第二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二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面吸收47
太阳辐射、地温、气温的关系
太 阳 辐 射 、 气 温 、 地 温 0 1 2 3 4 5 6 7
气温
地温 太阳辐射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时间)
某地7月份气温日变化平均情况示意图
1、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 2、地面热量收支平衡时,地面温度达最大值,此时13点, 地面辐射最强 3、大气热量收支平衡时,大气温度达最大值,此时14点, 大气辐射最强
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 道 低 气压 带
少雨的气压带,
风带
四、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致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注意问题:
1.移动趋势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趋势基本一致。
2.整体移动,而不是这个动那个不动。
3.极地高气压带的范围随季节发生变化。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东亚的夏季风,冬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2、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南亚的夏季风
赤道低气压带 1.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 极地高低气压带 2.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 两个副
3.多雨的气压带,
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 道 低 气压 带
少雨的气压带,
风带
四、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致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注意问题:
自学成果检测一
1.比较A、B、C三处气压值的高低并总结规律 C
PA>PB>P
C
B A
【规律】同一个垂直方向上,海拔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水平运动)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水平运动)

F
1030
1035
问题19:结合“问题15”图,判断北京、首尔、武汉、 福州近期的天气状况如何?
北京:晴朗;首尔:阴雨;武汉:阴雨; 北京:晴朗;首尔:阴雨;武汉:阴雨; 福州: 福州:晴朗
【知识解读】 】
3、判断风力大小和方向 、 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A C
1020 1025
A C G
1015 1010
D
北京 1015 1010 1005 石家庄 郑州
B
汉城 东京
合肥 武汉 E 长沙 南昌 福州 1020 1025
F
1030
1035
问题15:指出图中的高压、低压、高压脊、 低压槽、鞍部。 A高压、B低压、C高压脊、D低压槽、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脊 高压脊、 低压槽 低压槽、 高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
实际风向的形成 影响因素:水平气压剃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影响因素:水平气压剃度力、地转偏向力、
高空风
地面风
四、等压线图的初步判读
【知识解读】 】
1、判断气压系统 等压线闭合: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压; 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 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 为鞍部。
1026 1024 1︰10000 甲
1026 1018 1︰10000 乙 1010
B
D
1022
问题16:读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处中风力最大的是 哪一点? C
风的方向、 风的方向、位置判读

【课件】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件】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问题设计: 1)、若白天乘车赴武侯祠游览,在成都市郊区感觉气温____,到达市区时感觉气温 ____,因此郊区与市区之间的风从_____吹向____,猜测夜间的市区气温比郊区____。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下图绘制成都市的热岛环流示意图。 3)、依据第2题,为减轻成都市市区污染,请在图中标注海峡两岸工业园的位置,为 什么? 4)、为使成都市区的大气质量得到改善,你 会选择哪个或哪些地点植树种草?为什么?
D、F气压大小,并画出等压面。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任务明确, 时间紧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和效率,并培养学生获取有效 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5、结合热力环流图,回答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6、归纳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受力差异和风向特点?
【学以致用】 完成导学案四个情境探究题。
重点
03 运用示意图,解释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和风的方向。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重点
【目标达成】
水平三级内
4
三、说学情分析
01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 认知更具目的和精准。也 具备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 系统的学习能力,但对抽 象内容的理解,理论的应 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学生特点
02
通过初中地理以及高中 必修一地球大气成分和 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 程的学习,学生对气温 气压的垂直变化特点以 及热力环流的成因有所 认识,并对不同尺度的 风现象有所区分。
知识掌握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03
高一学生充满青春活 力,实践活动能力强, 并对周围的地理现象 充满探索欲望。
学习兴趣
四、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
选对教学方式
精心选取与历史名人诸葛亮 有关的若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如孔明灯对应热力环流原理部分; 孔明湖对应湖陆风以及近地面风 的相关内容;火熄上方谷,弥补 诸葛亮未解的山谷风遗憾;游览 武侯祠,思考成都市的热岛环流。 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 的探究心理。

第二课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第二课 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基础整合
要点突破
技巧规律总结
随堂训练
作业手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 的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 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因此,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的 主要热源。 (2)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将投射在其上的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 宙空间,使其不能到达地球。反射没有选择性。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 因为云的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3)散射作用。太阳辐射在穿越大气层时,一部分太阳辐射光线便以它遇到的空气分子、 尘埃颗粒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阴天、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房 屋内、树阴下,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但仍是明亮的,这些都是散射作用的结果。
大气的 水平运动
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的类型 近地面风:风向始终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因素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返回目录
复习向导
基础整合
要点突破
技巧规律总结
随堂训练
作业手册
(对应学生用书第 32~36 页) 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特殊的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下,会 发生一些变化。对流层温度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但在不 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 ℃或者大于0.6 ℃,如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 烈。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洋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3)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4)地面长波辐射是对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强,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补充:云层越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2)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降,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3)大气热环流形成的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

4)形成过程:a) 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地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 B、F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两地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c) 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5)大气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大气热力环流。

补充: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反映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日变化。

等压面:高压凸,低压凹,气压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出现差异→空气水平运动2.常见的热力环流1)城市热岛环流①形成原因分析: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交通发达,生产生活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高中地理第一册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共35张PPT)

高中地理第一册  2.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共35张PPT)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大气: 高压区 低压区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2.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相平行
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
南半球?
如果下图是南半球近地面的等压线图,请判断
哪支风向正确 ( d )
a
b
1010
第36页,气温气压气流三者的关系? 近地面的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流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 的地方
案例:城市热岛环流
1、“热岛”形成原因? 2、画出热岛环流图 3、城市规划时,大气污染企业、绿化带如何布局?
相传在莫须有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 山腰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到县 衙控告烧炭老翁烧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 炭老翁到县衙后则控告老汉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 吃不下饭。县太爷感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沙子热 海水冷
沙子冷 海水热
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 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图。
白天
风:海洋吹向陆地 海风
夜间
风:陆地吹向海洋 陆风
风车为什么会不停的转动?是什么力量形成了风?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地面的受热不均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以北半球为例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降低。
B1
A1
等压面
B A 关注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获取更多新课标课件源文件 地表受热均匀
低气压
高气压
地面受热均匀时,由于地心引力影响,空气没 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当A地地面受热,B、C地地面冷却时,空气会怎样 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下 列 概 念 按 发 生 的 先 后 顺 序 排 列 正 确 的 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吸收 c.大气削弱
d.大气逆辐射 e.地面辐射
A.abcde
B.acedb
C.acbed
D.adcbe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 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 辐射被大气截留。
思考
中国古有诗云“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海拔越高 的地方气温越低?
答: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
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 作用差,温度低.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随堂检测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前导读
目 录
壹 大气受热过程 贰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叁 大气热力环流 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能量转换的能量来源
•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 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 太阳辐射①是地球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来源。
①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50%可见光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少部分地面辐射 散失宇宙空间
• 大气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 长波辐射以后,又以 对流、传导等方式层 层向上传递能量。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少部分地面辐射 散失宇宙空间
大气逆 辐射保 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 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 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 过大气到达地面。

大气环境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环境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例如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旳地方并不是在纬度位置最低 旳南方地域,而是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域。因为青藏高 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西北地域气候干旱、 多晴天,太阳辐射强。东部和南部地域多阴雨天气,大 气对太阳辐射旳减弱作用强。
思索
1、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为何其 昼夜温差大? 2、赤道地域为何昼夜温差小??
思索: 太阳辐射旳波长范围
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种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旳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可见光 0.4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0.76
1.吸收作用
大气上界
1、从臭氧、二氧 化碳和水汽旳吸收 作用,可知大气吸 收具有什么特征?
选择性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为何大气直接
吸收旳太阳辐射能 量是极少旳?
旳距离和太阳高度不同 D.西北地域旳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丰富——主要是
海拔较高
课后作业
大气对太阳辐射旳减弱 作用体现在哪 些方面?
下垫面原因




84-95
29-35
20
22-32
26
10-15
14
50 7(平均) 2(赤道)
地面性质 沙土 黏土 浅色土深色土草地 耕地 新雪 冰 海洋 海洋
不同性质地面旳反射率
一般规律:颜色越浅旳物体,其反射就越强、 吸收就越弱;颜色越深旳物体,其反射就越弱、 吸收就越强。陆地表面旳反射率高于海洋。
2.有关平流层旳论述,正确旳是( B )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种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旳关系最为亲密
3.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忽然中断,这可能是( C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核心素养定位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够射到地面;近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被截留。

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指点迷津】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地面辐射的波长也就比太阳辐射的要长。

相对而言,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知识点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因此,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2.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

判断(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4)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知识链接]1.太阳辐射强度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受太阳高度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目录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二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课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及其运动第二节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课

(3)热力环流原理应用。 ①若甲、乙两地表示城市和郊区,则□11 __甲__为城市。 ②甲地气流上升,多□12 _阴__雨___天气,乙地气流下沉,多□13 __晴__朗__天 气。
理解热力环流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相对同一水 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 的增加而减小。如下图所示热力环流图中,四点 的气压高低为:D>C>A>B。 (2)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 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 压区。
图示
[能力运用] 考向 等压线图中风向、风力的判断 (2021年重庆沙坪坝期中)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第1~2题。
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4.下图中箭头示意空气流动的方向和范围,能反映4月晴天洞内外
空气交换状况的是
()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当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时,溶蚀作用加强, 因此溶蚀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洞内气温明显低于洞外时。夏季洞外地表 升温快,气温高,而洞内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洞内外温差明显, 因此溶蚀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第4题,4月晴天洞内外气温受昼夜 温差影响大,白天洞内气温低于洞外,洞内外空气交换受到抑制,空气 流动的范围小,洞内气流下沉,从洞口底部流出;夜晚洞内气温高于洞 外,洞内外空气交换活跃,空气流动的范围大;洞内气温高,气流上升, 从洞口顶部流出,外部气温低,气流下沉,从洞口底部流入,C项正确。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由:□ 01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三种作使劲及特色3.风向1.判断正误。

(1)形成风的根来源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 ×)(2)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

( √)(3)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 ×)2.对于地转倾向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与风向垂直B.北半球左偏C.南半球右偏D.与风向相反答案A分析地转倾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以下对于风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风向是指风的去处B.风包含大气的垂直运动C.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答案C分析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A 项错误;风指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不包含大气的垂直运动,B 项错误;风的强弱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C 项正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项错误。

4.地面状况对风力大小有何影响?提示地面状况不一样,摩擦力不一样,对风速的影响不一样。

如大海摩擦力小,风力大。

任务研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以下图为风的形成表示图。

据此研究以下问题:(1)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

(2)比较图中 A、 B 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由。

(3)该图表示的是 ________( 填“南”或“北” ) 半球,请说明判断原由。

(4)判断该图表示的是 ________( 填“近地面”或“高空” ) ,请说明判断原由。

[ 成就展现 ] (1)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b 为风向, c 为地转倾向力, d 为摩擦力。

(2)B 处风力大。

B 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北风向右偏。

(4)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影响风的三种作使劲2.两种典型风向以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 单位: hPa) 。

读图并联合所学知识,回答(1) ~ (2) 题。

(1) 假如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 F3为 A 处空气所受的外力,则F1、F2、 F3挨次为()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倾向力C.地转倾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地转倾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2) 假如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风向是()A.①B.② C .③D.④科学思想大气水平运动受力的剖析思路第(1) 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倾向力垂直于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 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跟踪训练
读图,回答3~5题。 3.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读图训练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1)~(2)题。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 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 天气,日较差较大,如图中B地。
解析 在城市热力环流中,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植树造林可以使吹向市区的 风湿度增加并且使空气得到净化。
5.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a.白天的谷地 b.白天的山坡
c.夜晚的谷地 d.夜晚的山坡
A.ab
B.bc
C.cd
√D.ad
解析 白天,因为山坡上的空气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增热强烈,空气受热上升; 夜晚,由于山坡上空气收缩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 坡面下滑,流入谷地,导致谷地空气上升。
3.判定A、B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答案 白天:A气压低、B气压高;夜间:A气压高、B气压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 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重点、难点)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难点) 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及风力大小。

(难点)4.能够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相关原理解释有关自然现象。

(重点、难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受热过程1.大气长波辐射: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产生大气长波辐射。

2.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射向地面的部分。

3.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1.大气运动(1)主要形式⎩⎨⎧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水平运动——风(2)意义⎩⎨⎧形成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形成各种天气变化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①A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 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 、F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 、E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1.风的形成过程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1)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

()(2)大气的绝大部分成分都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3)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是会随大气运动而变化的。

()(4)大气运动的方向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5)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三力合力提示:(1)√大气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将热量传给地面,地面再将热量传给大气,因此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PPT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作用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具体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热量增温
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辐射,向下部分称为 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 热源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 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 还给地面
农业生产为使农作物免受冻害,你知道农民可以采取哪些防御措施吗?请 用所学知识作简单说明。
塑料大棚、玻璃温室、人造烟幕等
※由于玻璃(或塑料薄膜)的阻挡作用,使温室内的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过玻璃(或塑料 薄膜)与室外的大气进行交换,使大部分热量保留在室内。
※人造烟幕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小结:
<0.4um紫外线
43% 50% 7%
紫蓝青绿黄橙红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 射中最强的部分波长最短,反之越长。 由此可见,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相较于太阳来说, 温度较低,属于长波辐射。
能量主要集中 在可见光部分
短波 辐射
明确两个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 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结论:地面(辐射)是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地球上最大温差可达70℃,例如,沙漠地区夏天午间地面温度可达60℃以上,夜间的温度又降到10℃以下。
多云的夜晚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散热慢,降温慢,温差小。
76um红外线
43%
4、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讲解
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是指大气层对地表的热量传递和影响的过程。

首先,大气层中的太阳辐射会通过辐射传输到地表。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后会转化为热能,使地表温度升高。

其次,地表升温后,会向周围环境辐射热能,同时也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层。

然后,大气层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密度减小,产生上升运动,形成热对流。

热对流会使得热量从地表传递到大气层,并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会逐渐扩散到大气层的上层。

接着,大气层中的水汽也会受热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到较高的高度时,会冷却凝结成云,释放出潜热。

潜热的释放会进一步加热大气层,使得大气层温度升高。

最后,大气层中的温暖空气和湿空气会随着风的作用向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移动,形成大气环流。

这种环流会不断地将热量从较高温度的地区转移到较低温度的地区,从而达到热平衡。

综上所述,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是通过太阳辐射、热传导、对流、蒸发和大气环
流等过程,实现了地表热量向大气层的传递和分布,从而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优质课件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优质课件PPT

B
20
0
A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平流层
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
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吸收
大气的削弱作用
反射
云层(最明显)和尘埃的作用
所以为什么白天多云,温度不会太高?
大气的削弱作用
散射
空气分子的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波长较短的波更容易被散射
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
阴雨的天空灰蒙蒙
太 阳 辐 射


大气吸收
吸 收
•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 因此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最终大部分到达 地球表面;
• 削弱的形式主要有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
大气散射
“太阳暖大地”
高度 (km)
140
大气的削弱作用
120
100
C
80
60
40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 大于夏.③④
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 霞和晚
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 天夜里多霜冻④雪 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地暖大气”
为什么山脚比山顶温度低?
3000m 0℃
1000m 12℃
2000m 06℃
•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
第二部分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福建格致中学月考)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 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中( D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C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第 1 题,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气候 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中央气温低,气压相对高,气体从中间 向四周流,垂直方向下沉,A正确。 第 2 题,库区比周边降水少是因为水库气温比周围地区低,库区为 高压,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与“风塔”原理相同。温室大棚气 温较高与温室效应有关;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是因为冷暖气团相遇 被迫抬升;秘鲁沿岸的上升流是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选D。 【名师指津】热力环流原理,受热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下沉。空气 上升,在顶部辐散开,在底部辐合;空气下沉,在顶部辐合,在底部 向四周辐散。水面与四周的气温差异,相当于海陆热力差异。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的原理 具体影响 纬度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 大 ,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 短 ,太阳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 纬度因素 递减 . 辐射强度 大 ,地面辐射 强 ;反之 则弱 下垫面因 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 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不完 素 辐射比例不同 全与纬度的变化相一致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大气上界太阳 辐射量是四类辐射量中最大的,其次是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所以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 射量;南北回归线附近由于晴天多,所以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小,③表示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两极地区多冰雪覆盖,地表 反射太阳辐射量多,④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第2题,据上题分析,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②表 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而且两条分布曲线均为自低纬度向 高纬度递减,故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太阳高度,选 C。
气象因素 同纬度地区,年日照时数长短不同
同纬度地区,地面获得的太 阳辐射 不同 .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四、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1.概念: 太阳辐射 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气温 不同,并 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 气压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形成过程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受力示意图 F为 。 风向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作用和 水平运动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一、大气垂直分层
大气圈厚约2 000~3 000km,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 况(大气热力性质)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 垂直分层 主要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①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②适宜卫星、飞船等运行 ① 臭氧 层吸收紫外线; ②利于高空飞行 ①密度小、气压低; 高层大气 ②有若干电离层 平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上升 ; ②以 平流 运动为主; ③天气晴朗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四
对流运动和逆温
1.对流运动的地理意义 空气对流是指因空气受热不均导致的大气垂直运动,即空气受 热膨胀上升,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垂直温度差异 ( 或对应此地区 与周边地区温度差异)越大,大气对流越明显。 (1)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2) 对流运动旺盛,易形成对流雨,若伴有雷电,则称为雷阵 雨;若上升运动过于强烈,则可能形成冰雹。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武威二中模拟 )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 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 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 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 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B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吸收
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CO2吸收红外线;对 可见光吸收少
散射 有选择性;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故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反射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大气对近地面的保温作用 (1)保温作用的产生可归纳为三个物理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 辐射后地面增温。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大气强 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产生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 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给地面 (即大气逆辐射 ),弥补地面辐射所损失 的热量。这就是大气保温作用。 (2)大气保温作用的意义主要有两个:①缩小了气温日较差;②提高 了地表平均气温。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三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热力环流”的应用 (1) 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海拔与气压成反相关; 即海拔高则气压低,海拔低则气压高。 (2)高压区、低压区的比较是以同一水平面为前提。 (3) 近地面的同一水平面,气温高则大气上升,气压 低,易成云致雨;气温低则大气下沉,气压高,易晴朗 干燥。 (4)同一水平面,大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高空风
水平气压梯度 力;v为风向,
平行 于等压线
近地面风
F为 水平气压梯度 力,P为 地转偏向 力, f为 摩擦 力,风向与等压线 斜交 .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01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02
0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 对流运动和逆温
04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一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特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递减 ; ②空气 对流 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二、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选择性吸收 、 反射 和 散射 。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 对流层 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部分射向 高层大气 和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使地面增温。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绍兴模拟)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B ) A.1 031百帕 B.1 017百帕 C.1 013百帕 D.1 000百帕 2.若甲地位于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M地为偏南风 B.N地为偏西风 C.M地为偏北风 D.N地为偏南风 解析:第1题,图中两个等压面的差值是15百帕,甲位于1 015等压面之下,故 气压值介于 1 015 至 1 030 之间,选 B 。第 2 题,图中 a 、 b 等压线分别与 1 015 、 1 000等压面相交,故a、b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 015、1 000。依据风向判读法,南 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判断M地风向为偏南风、N地为偏北风。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 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岳阳市 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该日,湖陆风有明显转变及对应的时刻是( B ) A.陆风转湖风8:30~9:30 B.陆风转湖风10:00~11:00 C.湖风转陆风12:00~13:00 D.湖风转陆风13:00~14:00 4.与夏季相比,冬季( C ) A.陆风转湖风提前 B.湖陆风转变均提前 C.湖风转陆风提前 D.湖陆风转变均推迟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第3题,白天湖泊和陆地都接受太阳辐射升温, 因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湖泊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湖泊 气温偏低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因此形成湖风,湖 风吹向陆地时湿度变大。读图可知,10~11 点之间湿度 明显变大(6:00~10:40湿度降低),说明此时风向转换。 第4题,冬季昼长时间比夏季短,日出更迟,日落更早。 白天刮湖风,晚上刮陆风,那么,湖风转陆风提前,陆 风转湖风推迟。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3.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 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 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 局有污染的工业。
探 核心
深度剖析(3)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降处以及下降距离以内, 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降距离之外。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8·荆州中学月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 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 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 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1~2题。 1.“风塔”底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 ) A.辐散下沉 B.辐合下沉 C.辐散上升 D.辐合上升 2.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D )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 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D.水库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