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及启示
什么是美国的教育哲学?
• 对教学理念的承诺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一个原因,也许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它 必须是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方法。选择一个哲学框架来组织一个教室不能容易受到教 师个人意见的影响。请记住,教育的动机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己思考。教师的责任是提 供学生可以用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教育没有最终结果,只有足够强大的基础 来支持现实世界中的个人
https:///6_6090/ 天下第九 笔趣阁
• 由于它主要遵循惯例而不强调学生的兴趣,因此也可能导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延 迟。从某种定义来看,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都是本质主义的分支。“这种特殊的教学 理念被称为基础教育,并倾向于关注具体细节。本质主义是非常有序的,学术上系统 化,并强调纪律。本质主义的一个缺点是它“过分强调成人的地位和保护文化的必要 性是不民主的”(Howick,53)。由于它主要遵循惯例而不强调学生的兴趣,因此也 可能导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延迟。本质主义的一个缺点是它“过分强调成人的地 位和保护文化的必要性是不民主的”
本质主义的一个缺点是它“过分强调成人的地位和保护文化的必要性是不民主的” (Howick,53)。由于它主要遵循惯例而不强调学生的兴趣,因此也可能导致学生与 社会之间的文化延迟。虽然大脑从物理世界中学习,但与物理世界的接触被称为现实 主义。因此,现实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想主义都是本质主义的分支。“这种特殊的教 学理念被称为基础教育,并倾向于关注具体细节。本质主义是非常有序的,学术上系 统化,并强调纪律。本质主义的一个缺点是它“过分强调成人的地位和保护文化的必 要性是不民主的”(Howick,53)。由于它主要遵循惯例而不强调学生的兴趣,因此 也可能导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延迟。虽然大脑从物理世界中学习,但与物理世界 的接触被称为现实主义。因此,现实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想主义都是本质主义的分支。 “这种特殊的教学理念被称为基础教育,并倾向于关注具体细节。
杜威的知识点总结
杜威的知识点总结一、生平事迹约翰·杜威(1859-1952)是一位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出生在佛蒙特州的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商人,母亲是一名教师。
杜威在富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哲学,并于1884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了长达40年的教育学教授,并在那里成立了实验学校。
在他一生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深刻的社会评论家。
二、教育哲学1.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
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2. 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基础杜威认为,教育在民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民主社会的缩影,让学生在此获得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他提出了“民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民主社会的有力支持者。
3. 教育是个体发展的过程杜威重视个体的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包括智力、道德、情感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他主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力。
4. 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杜威认为,教育在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变社会和个体的命运。
他主张教育应该促进社会正义和平等,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他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变革。
三、经典著作杜威的思想在《民主教育》、《经验与教育》、《人类的孩子》等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中,《经验与教育》被誉为是他的代表作,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本书中,他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吉鲁批判教育哲学思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吉鲁认为,传统教育的目标过于功利性,注重学生的职 业发展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精神成 长。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04 吉鲁的教育改革 构想
教育目标:培养社会责任感
总结词
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教育是吉鲁批判 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他认为,教育应 该超越传统的学习模式,关注学生的情感、 认知和社会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 责任感的人。
详细描述
吉鲁认为,教育内容应该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紧密相 连,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和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践技能,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和成 长。
教育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总结词
吉鲁批判教育哲学思想提倡教育方式要倡导自主学习 与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
主要观点
吉鲁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维和公民意识的 培养。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挑战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并推动社会正义和民主。
吉鲁认为教育哲学应该关注文化政治和权力关系 。他主张分析教育机构如何通过意识形态和权力 关系来控制和塑造个体和社会。
吉鲁强调教育的政治性和实践性。他主张教育应 关注社会问题,并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责任感和 正义感的公民。
吉鲁批判教育哲学思想
2023-11-05
目录
• 吉鲁批判教育哲学思想概述 • 吉鲁的教育哲学思想来源 • 吉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 吉鲁的教育改革构想 • 吉鲁批判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01 吉鲁批判教育哲 学思想概述
背景介绍
01
吉鲁(Henry Giroux)是一位著名的美国批判教育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当代教育 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关注社会不平等、权力关系、文化政治等议 题,并运用批判理论来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一、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些片面性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儿童的生长要素,即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除了这些生长要素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他却避而不谈.”,可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重当下,不看未来;活在当下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不能将其极端化、片面化;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教育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学校不是准备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而是在学校过的生活就应该是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这种认识抹杀了社会与学校的区别;;如果学校教育也像社会教育一般零散,重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而且会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固然不可变成与社会完全脱钩的“象牙塔”,但是学校亦不可完全等同予社会,最多只能是个“小”社会,是向社会过渡的跳板;3.在“做”中学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做”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这种思想片面强调了直接经验,否定了间接经验;片面强调了感性知识,忽视了理性知识;,降低了理论的作用,破坏了系统、普遍知识的学习;把系统科学知识的教学同实践绝对对立起来;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借鉴和启示1.面向生活、注重活动教学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有合理因素的存在,只要不将其绝对化,不把教育完全等同于生活,就有借鉴意义;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重视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导致学生难以接受与理解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借鉴杜威“面向生活”的理念,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通过适当的活动课程,使学生有效地参加活动课程,培养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质;2.强调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做中学”强调了训练独立思维的能力,这对于改革我们传统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改革单纯的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新能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而非单纯地传授知识;应当把校内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两者之间应当自由地相互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必须从社会的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手,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天性的新环境,激发儿童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促进其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3.注重习惯的培养中国的家庭和学校,强调让儿童熟记、死背很多规则和标准,并通过严格的惩罚来让儿童来按照标准执行;这些规则是通过外部的压力强加给儿童的,这就使儿童丧失了应有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与性格的养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自在“做”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养成习惯;4. 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中的当然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与学生是统治与被统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应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体,而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在很大程度应该成为“助学者”,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不再是中心与边缘、教授与接受、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平等交往、协商的关系;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
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一、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简介马修斯(Matthew Lipman)是一位美国哲学家,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儿童哲学教育,并创立了“儿童哲学课程”(Philosophy for Children,简称P4C)。
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强调通过激发儿童的思考、提问和讨论,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探索道德价值观,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马修斯儿童哲学观的核心理念1.儿童的认知发展马修斯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和成长。
因此,教育者应该鼓励儿童提问、探索和思考,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儿童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
2.儿童的道德发展马修斯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需要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建立道德观念。
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关注儿童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3.儿童的情感体验马修斯认为,儿童的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引导儿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
三、马修斯儿童哲学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尊重儿童的思考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意见。
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儿童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马修斯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教育者应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绘画、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3.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道德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通过讨论道德问题、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使儿童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启示的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对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观点及启示的论文教育理论论文论文摘要: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
本文在归纳进步主义教育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对现实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论文关键词:进步主叉;教育;观点;启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ism educationmovementintheunitedstates)亦称“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是l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二者遥相呼应,为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了一大批有创新思想的教育家,分别创办了一批以改革旧教育为宗旨的实验学校。
其中以帕克及其昆西教学法、杜威和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马利塔-约翰逊及其有机教育学校等影响最大,其中帕克被尊为“进步教育之父”。
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总结进步学校的共同特征:注重保持学生智力发展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和谐;采用活动教学法,努力使学校为现实生活服务;把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对民主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等。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不仅影响初、中等教育,且影响到高等教育。
1919年,美国部分进步主义教育家在华盛顿成立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协会公布“改进初等教育七原则”(亦称“进步教育七原则”),日并创办((民主的新园地))和进步教育》两种刊物。
30年代后期,进步教育运动达到鼎盛期。
进步教育协会会员最多达万余人,响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因被认为降低了知识质量而屡遭非议,并急剧衰落。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体;1957年,协会会刊进步教育》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学一个时代的终结。
进步主义教育思潮自诞生以来,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因其蕴含着巨大的时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有着世界性的影响。
美国自20世纪初期开始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主动精神和活动能力的人才去参与、开拓市场,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儿童的活动能力,这些思想切合了现实世界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启示史蒂芬·洛克(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美国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开创了“古新进化论”和野外试验研究方法,囊括了进化论的整体构想,影响深远。
他的教育思想及启示深受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的崇敬。
史蒂芬·洛克主张建立科学模型中关于进化的古新进化论,他认为在进化过程多样性中,种群主要通过随机变异发展出不断变化的形态,其中正确的形态可以不经意的传给子孙,而错误的形态则会被淘汰掉,目的是使种群在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
他还开创了以野外试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进化,充分揭示出进化是如何影响个体及群体的一种过程。
他用生动明快的语言和很有细腻观察力、洞察力的眼光,将进化学介绍给他的大多数读者,促进生物学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史蒂芬·洛克的教育思想和启示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
洛克主张以学习改变行为,正是他的模型和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认知的变化和行为的改观,乃至社会改革,终归要仰赖于学习能力的改善。
他还主张将社会科学和文学的思考与科学的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物质现象以及认识社会形态的复杂性,研究十分全面。
另外,洛克还主张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消除其中的损耗,达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对指导今天的科学解决能源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史蒂芬·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为社会改革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改变认知,以科学的视角理解世界,融合文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深度认识世界现象,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借用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去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做出真正值得学习的行为举动。
二十世纪后期教育哲学
女性主义教育哲学
• 诺丁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后现代女 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她长期从事学 校的实际教学、管理以及课程设计等工作。作为 教育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女性主义伦理学、道德教育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哲 学问题等。近来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受到 了教育界的关注,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 “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而备 受关注,成为西方德育理论的强音。关心教育理 论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张以关心为核心 来组织教育。她的诸多研究成果中都渗透着“关 心”的思想,尤其是“关心”教育理论,对我国 学校的道德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后现代哲学思潮在中国
• 后现代主义最大的方法特征就是解构。“ 解构” 概念具有相当的破坏性, 对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 影响很大。所谓“ 解构” , 通过读解文本来发 现文本自身的矛盾, 对其存在的等级秩序加以颠 倒, 进而改变和重新解释原有的概念关系, 它通 过揭露文本的自身矛盾来消解文本的原有结构, 发掘被其中心意义所排除、隐蔽或遗忘的意义, 特别是那些普遍的确定的意义之外的意义。解构 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 它的目标是摧毁 所有建构之物。
•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思考、解决问题与改造的方式, 其思考、处理与改造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知识生 产、学校的制度结构以及更广大的社区、社会及 国家之间的关系。批判教育学试图消除这一社会 经济基础的种种不平等,他们反对性别歧视、种 族歧视,反对同质的课程与政治学。批判的教育 学从批判角度来看教育学,关注的是如何主动地 建构教师与学生、制度与社会、课堂与社区之间 的关系,还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知识、权威与权 力之间的关系。
• 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不是不讲道 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 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 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本能的角度去解释这种可 能性。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 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 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上 占优先地位。
杜威教育思想的历史及现实意义——《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
杜威教育思想的历史及现实意义——《民主主义与教育》初探摘要: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实施思想等方面的观点对于整个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杜威基本的教育观点出发,探讨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意义一、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理论方面的名著,出版后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教育哲学方面最流行的课本。
作为美国现代最重要的一位教育家,杜威的这本著作在国内外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影响。
在20世纪前半世纪的整个时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统治了教育舞台。
杜威教育理论批判继承了传统教育历史遗产,以教育家特有的洞察力和哲人的智慧,看到了美国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教学要呵护社会生活的主张,并通过实践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
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20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成为现代世界提倡教育改革的主要学派之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曾在近现代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学制、课程和方法上,都可以看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有的学者这样认为:“自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杜威实用主义的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影响的事实。
二、现实意义1.对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就是借鉴了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生活和经验改造的思想以及教育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进行,针对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压制,提出了“敲碎儿童地狱”的“六大解放”思想,它们分别是:第一,解放小孩子的眼睛,打碎他戴的有色眼镜,教他们看事实。
第二,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他说传统的教育就像裹脚布,裹脚布限制脚的自然生长,把他裹成三寸金莲,我们的教育就是层层裹着儿童的头脑,因此,必须撕掉精神的裹头布,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70年代,美国对现实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进而对教育历史进行反思。
当代西方教育思想主要流派一、新传统教育派:20世纪30年代末产生,保留了赫尔巴特的传统主义教育的重要特色。
1、美国的要素主义认为,必须要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学生的严格训练,并且否定了杜威的以学生的经验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观点,强调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学习预先编订的教材,教学方式不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
要素主义是非常具有像是意义的一个教育流派,它的目的是要摆脱美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和经济困境,但是要素主义缺乏一定的心理学和哲学基础,这使得美国60年代依此而开展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分注重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同样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永恒主义重视人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认为宇宙精神是永恒存在的。
所以教学中要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的核心,强调要学习古典的人文学科。
这其实又可以看作是今天我们大力推进国学教育的一个理论来源。
在教学中,永恒主义反对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认为学生一定要学习一定的基础科目。
3、新托马斯主义主张恢复宗教教育传统。
其实,如果用分析教育哲学看分析新传统派的三个分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强调教材的权威、教师的权威、课堂的权威,继承了传统主义的精髓。
之所以要叫做新传统主义,是因为又加入了一些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观念。
二、以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1、存在主义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认为道德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标准,反对班集体教学,强调家庭教育与“个别对待”。
这其实和我国因材施教的思想一脉相承。
但是能够说因材施教就来自与这儿吗?当然不是,孔子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
只是中国在使用班级制教学的时候又忽略了这样的理论。
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这样的现实土壤中也很难很好地生长下去。
存在主义不再强调对权威教材的学习,因为学生是要区别对待的,所以不同的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页应该是不一样的,因而它强调学习人文学科。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及其社会影响
反应”[6]。
第三,改革了教学内容。1900 年之前,美国很多学校
进步主义教育在强调儿童中心的同时,并不否定教师 只开设拉丁文、几何、代数、历史等课程。1900 年起,地理、
的作用。在进步主义教育原则中明确提出“教师是指导者, 英国文学、文官政府等课程内容进入课堂。到 1920 年,学
而不是监工”。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指导学生 习基础课程的学生急剧减少,学习应用学科如:家政学、市
影响,对整个世界教育也带来极大冲击。它提出一系列教育所面临的 基本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大量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 响。
关键词院进步主义教育 教育思想 社会影响
1 进步主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
为“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Chicago University laboratory School),进行进步主义教育实验。
与社会的联系。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前言中,杜威明确 培养的人应有四方面的素质,即良好的公民素质;广泛的
阐明了他的思想,他说:“本书所阐明的哲学,把民主主义 职业素养;科学思维的方法;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社
的发展和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 会公民必需具备的素质,教育只有培养具备这样素质的
具时,我们将拥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 思想。认为从社会习俗中解放出来的人要彻底改变传统学
157
社科论坛
校成人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状况,就必须用儿童中 万增加到 470 多万。公立学校中入学儿童由 1900 年的
心的学校来代替,要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创造和自然的 193 万,增加到 1920 年的 2127 万。高等学校迅速增加,
发展。学校应该成为儿童生活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儿 使美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1. 引言1.1 杜威教育理念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理念。
最为著名的就是“从做中学”(learn by doing)理念。
杜威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和参与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而非单纯地被passively 接受。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相联系的,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鼓励他们通过自我发现和探究去建构知识。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杜威的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特殊的意义。
【接下来请继续完成文章的其他部分内容】。
1.2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学是学生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通过系统的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语言基础,使其在将来更容易掌握高级英语知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成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在为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习一门语言,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和改进,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地位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意义——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读后感
求, 坚定地 弘扬 敬业乐业精神 , 包括 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 高 尚的职业 尊严感 和荣誉感 , 目标 明确 的事 业 心 , 是 也 能 够发挥 聪明才智为学 院发展作 出贡献 的, 这样才能 发 现创造人 生价值 的成功 与乐趣 。 ( ) 二 珍惜 文献 、 甘为人梯 文献是 图书馆赖 以生存 的前提 , 完成图书馆职 能 是
人梯 的资本 。然 而为读 者架起 攀登科 学高峰的阶梯 , 又 必须珍惜 图书 。这是 图书馆员 的又一条职业 道德规范 ( ) 热情周 到 、 极端 负责 这是 图书馆员对读者所应做 到的工作标 准 , 也是 图 书馆员应具备 的职业道德 。 一般来说 图书馆对外通过阅 览、 外借 、 咨询服务等来完成 自己的职责 , 而这 三者 的服 务对象都是学生 。图书馆与师 生是 “ 鱼水 相依 ” 的关系 , 师生利用 图书馆 可 以索取 和提交知 识 , 陶冶情操 , 悦 娱 心灵 , 接受教育 。对待学生必须 热情周 到 、 端负责 , 极 把 学 生放在首位 , 视学生为朋友 , 对学生 满腔热 情。 急学生 之 所急 , 想学生之所想 , 才会对学生亲切 、 礼貌 、 恳 、 诚 耐 心, 服务周 到 圆满 ; 做到热情 周到 、 端负责 , 极 既是 图书 馆 员的工作态度 问题 ,也是 图书馆员 的职业道德 问题。 如 果每个 图书馆员 都能做 到热爱天 职 、 珍惜 文献 、 为 甘 人梯; 热情周到 、 极端负责 的职业道德 , 么图书馆就会 那 创 造出一流的服务水平 、 一流 的丁作效益 。 总之 , 高职院校 图书馆 的职业道 德建设 , 并非学 院 的政治思想 工作 , 应该充 分体现在 服务水 平 , 他 管理 效 率, 形象 氛围等各方面 , 应该集 中表现 出一种乐业敬 业 , 服务育人 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早期的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在教育领域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民主教育之父”。
杜威提倡了跟随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学,注重实践性的学习和社会体验、协作学习,强调学习对个人与社会的价值。
道德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个体社会性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一、道德教育要从个体中开始杜威认为,个体中内在的道德感是道德行为的根源,在我们教育孩子时,应该从个体的道德感入手,以促进个体的道德成长。
教育的任务并非是使学生变成道德家,而是让学生发展自己的道德能力,变成自己合理而有力的支持者。
启示:在教育中,要关注学生身上积极的道德品质和内在的道德感,以促进他们健康和全面的成长。
二、道德教育应该同实践相结合杜威认为,道德行为的学习过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实践行动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后果,因而可以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的道德能力。
启示:道德教育不应局限于道德知识或道德规范的传授,而应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行为体验、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来学习道德。
三、道德教育应该关注社区和合作杜威认为,社区是一个重要的道德练习场所。
在社区里,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合作和互动,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经验,并从中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合作对于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带来彼此间的相互依存,从而产生互助、共同负责和主动作为的道德品质。
启示:将社区和合作作为道德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社区和合作中获取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道德教育要以民主教育为基础杜威认为,民主教育是培养道德人格和社会性的重要途径。
在民主教育中,个体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贡献建设性的想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总之,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培养个体社会性和道德品质的路线,那就是:从个体中入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关注社区和合作,以民主教育为基础。
浅谈美国教育的发展
浅谈美国教育的发展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任职三年院长的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是一位教育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研究者,她的教育研究著作《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学领域的经典和必读书目。
两百多页的内容尽数道出了教育学在美国的发展历史。
通过对该书的阅读,我们可以窥探出美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中也能找到些许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启示。
标签:美国教育;教育发展;拉格曼一、教育与女性在美国,教师最初被视为“女人的事情”。
“教师以女性为主而教育管理者以男性为主”。
把教学与“女人的事情”相联系使得教育研究长期以来受到轻视与蔑视。
这样的联系与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根据拉格曼的叙述,之所以教学与女人联系如此之紧密,是由于其教学成本支出大小的问题。
对于女人,不必要像男人一样支付较高的教学成本,也就是女人的工资是比男人低的。
基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学校大量招入女性教师,以求得降低教学成本。
此外,女权主义者坚称女性的“天然”品质有利于启发青年人的智力和情感,并且,女性在从事三四年的教学事业后更有利于婚姻生活。
女性确实较男性来说更加细腻,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将教学与女性直接相关联的观点则是武断的。
女性有女性的“天然”品质,比如耐心、细心、关怀、情感丰富等,然而,只是具有这些品质,或者说,一直以这样的环境去教育孩童也是不完美的。
世界本就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组成,缺乏男性的阳刚的教学环境是儿童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缺陷。
而这种缺陷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可能是教育者不愿意看到的。
笔者并不排斥女性对教学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她们与教学的天然联系。
女性确实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比如福克纳在约克纳帕塔法小镇塑造的女性都有着坚韧的性格;玛格丽特在其《飘》里塑造的斯嘉丽一角毫不逊色于任何男性。
只是,笔者认为男性和女性共同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环境,也必将更加有益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豪瑟•杜威(1859-1952)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他曾撰写有《杜威教育指南》、《孩子与社会》等著作,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最杰出的人物。
豪瑟•杜威认为,“教育即道德,道德也是教育”,因此,个体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将会影响到学习者的进步。
他把道德教育看作是劝导学生学习社会道德和人文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有多元素构成的基础,以及达成个人人格价值的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他认为,学习者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实践能力和道德态度同样重要,而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关键要素。
豪瑟•杜威从学生的社会角色出发,认为向学生传授良好的道德理念是有必要的,并主张早期的道德教育应以有意义的社会行为作为核心。
他首先把对学生思想道德责任归于家长。
在他看来,良好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理念,而且还要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实践中。
因此,他仍然主张以教师和学生的双赢利欲念与行为为基础的合作式教学。
豪瑟•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也起着促进作用,他提倡全面和全身心的教育,注重个体和社会关系维持和发展,把道德教育看作是劝导学生学习社会道德和人文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多元素构成的基础,以及达成个人人格价值的最重要教育目标之一。
同时,他从不遗余力地传播以及提倡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对各类教育方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期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观念。
豪瑟•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他提出,将道德看做一种具有社会行为和责任意义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让学生掌握社会规范,从而取得实际的发展和教育目标,为个人的发展奠定健康的基础。
这既丰富了传统的道德教育,又拓宽了人类道德教育的范围,使人们从审美的相对观念中找到独立的主观价值。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为下一代的学生提供了提升自身的良好行为价值的理念,因此也被视为美国著名的道德教育家之一。
美国启蒙教育是什么
美国启蒙教育是什么
美国启蒙教育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启蒙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在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启蒙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个体的理性和自由,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技能,提倡平等和包容的教育观念。
美国启蒙教育的实践包括建立公立学校系统、推广通识教育、提倡教育改革和教育民主化等方面。
首先,美国启蒙教育强调个体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想认为人类具有理性和自
由意志,应当受到尊重和培养。
因此,美国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
其次,美国启蒙教育倡导实用主义教育。
启蒙思想家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主张教育应当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能力。
因此,美国启蒙教育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职业导向,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美国启蒙教育提倡平等和包容的教育观念。
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等级制
度和种族歧视,主张教育应当向所有人开放,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因此,美国启蒙教育致力于建立公立学校系统,推广通识教育,提倡教育改革和教育民主化,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总的来说,美国启蒙教育是一种注重个体理性和自由、实用主义教育和平等包
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这种教育模式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美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和教育体系,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美国启蒙教育的理念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发展。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JohnDewey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他对于近代美国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
他1916年出版的著作“社会学与教育”推崇“实践、实践、实践”的教育原则,被誉为“社会思想家”,为美国教育史上有名的教育家。
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实践主义”,给20世纪的美国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思想是:把学校转变为一个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过程的机构,学生可以从学习中得到成长,而不只是死记硬背。
为此,他提出“实践”原则:学生在学习中要运用自己的思考,运用观察和实验,在学习中体验、实践,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
杜威教育思想把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学生能够尊重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思想,从而得到新的知识。
杜威的“实践主义”在当今世界依然适用: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形象。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技能积累,丰富学生的经验,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中体会到社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早日融入社会应用知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文化担当。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美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在改革当代教育方面也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些思想源于人的本性,强调以“体验”取代“记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教育,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提倡实践社会服务,以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社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早早融入社会中发挥自己的文化担当。
杜威的实践主义思想,无论在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影响,成为当代社会教育改革的精神支柱,值得我们借鉴。
分析教育哲学终
奥康纳(D. J. O’CONNOR)
代表作《教育哲学导论》。1957
这位热心教育问题的哲学家的工作进一步加 强了教育哲学分析化的趋势,将分析哲学与 教育哲学结合起来。
比较哈迪,首先把分析哲学的工具运用于“价 值标准”、“价值判断”、“教育理论”等概 念中。
第二,他对哲学在教育理论中所能起的作用问 题,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他试图变分析哲学的 方法为一把“奥卡姆剃刀”,把无法用经验证 实的形而上学、价值论等传统教育哲学的核心 内容全部剃光,以净化教育理论,使之成为科 学。
分析教育哲学终
目录
一、时代背景
二、定义及发展
三、各个时期代表人物 四、反思与评价
分析教育哲学发展
20世纪50-70年 20世纪40年代 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末
分析教育哲学的三个阶段
将逻辑实证主义作 为公开宣称的出发 点
伦敦学派
美国派概念的“逐 一”分析时期
定义
分析教育哲学——一种“元教育哲学” (meta-philosophy of education )主张运用分 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的概念、命题以及问题 进行分析和澄清,以便使教育活动更有意义、 更富成效。
1945年毕业于美国布鲁克林学院,1952年获 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任 教于哈弗大学。
主要著作有:《教育的语言》1960
《理性和教育》1973
培养了许多杰出学生。(彼得斯、索尔蒂斯)
以他为首的一批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形成自己 独有的风格,被称作“美国派”。
谢弗勒(美国派)的观点
强调教育研究“是一种使人们对值得去追求 的东西看得清楚,并集中注意与此的一种方 式”。
主要著作有《伦理学与教育》1966、《教育 的概念》1967、《教育哲学》1973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及启示作者:夏静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6期摘要: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虽然教育与哲学的关系由来已久,但教育哲学仍是新兴学科,而美国教育哲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
文章通过对美国教育哲学萌芽、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归纳了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脉络,为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教育哲学;发展脉络;学科建设美国教育哲学是世界教育哲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
由于美国教育哲学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比较成熟,故梳理归纳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使其更加适应教育哲学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时代需求。
一、美国教育哲学的萌芽对于美国教育哲学缘起的时间,中国学界有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教育哲学起源于美国高等教育开设的教育哲学课程,即以183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现为纽约大学)开设“教育哲学讲座”讲授教育学的哲学基础为教育哲学的萌芽。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将《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一书的出版视为美国教育哲学的萌芽。
《教育哲学》是德国哲学家洛森克兰兹(J.K.F.Rosenkcranz)所著的《教育学的体系》(P?覿dagogik als System)的英译本,翻译者是美国教育家布莱克特(A.C. Brackett),译本首次出现了教育哲学这一学科名。
布莱克特认为该书是对教育学的哲学反思,架构类似于哲学经典《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Sprit),因此完全称得上是“教育哲学”。
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哲学与教育学没有本质区别,仅是“教育学的别名”[1],实际上就是教育学或教育原理,“教育哲学”的存在仅仅是翻译造成的误会。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以王坤庆等为代表。
他们认为教育哲学真正的萌芽应以《教育哲学教程纲要》的出版为标志,因为该书首次探讨了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并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了教育本质。
此外,还有人将美国教育哲学学会(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in United States)的成立作为美国教育哲学逐步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并开始萌芽的标志。
1941年2月24日,在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哲学家劳普(R.B.Raup)的筹备下,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和专业性的教育哲学学会在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成立,该学会的成立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和促进了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
1904年,美国教育家霍恩(H.H.Horne)出版了《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一书,提倡用实验科学的观点解释教育。
1916年,杜威(J. Dewey)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运用实用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分析了教育的本质、过程、价值和课程、教学方法等问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
这些先驱性的探索为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至此,美国教育哲学有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构建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并且已将教育哲学应用于指导教育实践。
二、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20世纪中期,美国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繁荣极大促进了教育哲学的发展,并开始逐渐修正学科形成之初时存在的一些不规范之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一些地区开始将教育哲学定为基础教育课程,从事教育哲学学习和研究的人数也大大增加,还催生了教育哲学学会的专门学术刊物——《教育理论》(Educational Theory),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哲学在学术界的地位。
但是,在进入冷战时期后,“麦卡锡主义”严重打击了学术界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一些教育哲学家因为政治原因遭到清查。
为避免发生政治错误,大批美国教育哲学研究者纷纷转向对教育名词和概念的分析,美国教育哲学开始进入分析教育哲学时期。
这一时期,大量教育哲学研究都是关于教育哲学必要性和哲学性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阐释教育哲学的概念以及进行语义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谢夫勒(I. Scheffler)就是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哲学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的澄清”[2],也就是将分析哲学的方法应用于教育理论,通过对概念、命题的分析来认识教育问题的本质并改革教育实践中陈旧的、不合理的现象。
从1960年开始,谢夫勒先后出版了《教育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知识的条件——教育认识论导论》(Condition of Knowledge:An Introduction to Epistemology and Education)、《理性与教学》(Reason and Teaching)、《走向分析教育哲学》(Toward an Analytic Philosophy of Education),讨论并深入分析了教育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命题,将形式化的纯分析引入教育哲学,希望通过规范字、词、句的意义和使用,指导并精确分析有关教育政策的辩论。
分析教育哲学的兴起解决了传统教育哲学由于概念和语言使用的混乱而造成的思维混乱和理论混乱等问题,纠正了传统教育哲学脱离实际的不良倾向,将教育哲学的语言从玄虚的、思辨的哲学术语拉回到一般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所使用的语言,促使教育哲学向科学化和实践化前进了一大步。
然而,由于分析教育哲学过分拘泥于语言分析,其逐渐沦为一种形而上学的语言大杂烩,纠结于概念、短语的争论而不以教育哲学研究为最终目的,忽略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舍本求末。
再加上分析哲学将日常语言作为辩论充分与否的依据,这本身就是一种在方法论上的“非理性”,使得分析教育哲学没能提供一种普遍适用于不同历史、文化、语言背景下的判断程序。
将不同话语体系下的日常语言作为衡量正确与否标准,不仅不可能得出统一结论,平息各个流派之间的争端,还会导致分析过程中价值和道德因素的缺失。
分析教育哲学的初衷是通过确定概念在日常语言中的共同意义,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但是概念分析中往往是忽略价值和道德因素的。
价值、道德的缺失和教育的道德属性无疑是一个悖论,分析教育哲学取消了价值,实际就是取消了教育,这为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后来的衰落埋下了种子。
三、美国教育哲学的现状随着美国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2000年前后,世界教育哲学界亦呈现多种流派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除了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新传统主义教育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和分析教育哲学等教育哲学流派外,新兴的批判理论的教育哲学、解构主义教育哲学、人本化教育、公共教育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亦蓬勃发展。
在当代美国教育哲学界中,各个教育哲学思潮相互影响、共同繁荣,其中,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和公共教育哲学产生的影响较为广泛。
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多尔(W.E. Doll)提出了“四R理论”: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s)和严密性(Rigor),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过程入手培养其学习能力,主张消除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行学科整合,不在课程理论上区分主题或为学科设限,新的教育课程理论应该是包容各种人文学科及人类知识的文化课程。
吉诺斯(H.A.Giroux)也认为,现代主义形成的知识界限及其观点在后现代教育中都应该被打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文化工作者、学者、实践家来共同实现教育的目的——造就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建设一个以生态为本的、民主的教育哲学,并传授给学生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经验,帮助公民参与社会讨论,建设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睦相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3]同一时期,以索尔蒂斯(J.F.Soltis)为代表人物的公共教育哲学则更加关注教育实践。
索尔蒂斯在1982年召开的教育哲学年会上号召,将非职业教育哲学家却从事教育哲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学者纳入教育哲学界,“更广泛和更综合”地理解教育哲学[4]。
除了扩大教育哲学知识共同体外,索尔蒂斯还鼓励教育哲学家用通俗易懂的公众语言代替晦涩的哲学行话,形成“公共的教育哲学”[5]。
他认为,公共教育哲学家有三个任务:一是要面向公众,将自己的教育哲学观点通过各种媒介推广到大众中去,努力传播教育哲学理论;二是要为教育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实现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三是剔除那些过时、错误的教育主张,阐释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形成公众意识形态。
这些观点使得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大大增强,变得更加关注教育实践和教育机构的建设,也为美国教育哲学走上国际教育哲学论坛奠定了基础。
四、美国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和完善的启示从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要继续加强教育哲学区域研究,借鉴美国已经相对成熟的教育哲学思想,深入分析和比较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推动我国教育哲学学科体系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借鉴不是简单的移植,在借鉴的同时,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理念必须不断更新,不断扩展研究领域,并且根据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现状,辩证地鉴别、吸收,以实现教育哲学思想的本土化。
其次,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应“跳出专业化”[6],进一步充实和扩大教育哲学知识共同体,搭建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
这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哲学家在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和长远的预见力等方面的优势,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反思教育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更好调动学者、官员、学生、教师等社会各方教育主体参与和支持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增强教育哲学辐射范围,推动我国教育哲学向深层次整合与分析的方向健康发展。
最后,我国教育哲学界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扩大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
这就需要我国教育哲学家以开阔的胸怀面对多种教育哲学取向或思潮,树立整合的、多元的研究视角,直面教育过程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教育哲学的影响与冲击。
同时,我们还要敢于竞争,在竞争中挖掘我国教育哲学的民族性和针对性,推进我国教育哲学学科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1]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2]单中惠.当代欧美十大教育思潮述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2):48,49.[3]魏玲,赵卫平.试论吉罗克斯的后现代教育观——激进教育中的边界教育学[J].外国教育研究,2006(5):12.[4]索尔蒂斯.论教育哲学的前景[J].国外社会科学,1984(3):6.[5]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9.[6]邓敏娜.分析与实践:索尔蒂斯的公共教育哲学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7(4):28.编辑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