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把握好党史研究的几个关系

合集下载

党建教育与党的党史工作

党建教育与党的党史工作

党建教育与党的党史工作党建教育与党的党史工作在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党建教育,可以加强党员对党的党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本文将重点探讨党建教育与党的党史工作的关系,并就如何加强党建教育和党的党史工作提出建议。

一、党建教育与党的党史工作的关系1.1 党建教育对党的党史工作的价值党建教育是党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党建教育,党员可以深入了解和学习党的党史,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党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通过党建教育,党员才能真正理解党的党史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力和责任感。

1.2 党的党史工作对党建教育的意义党的党史工作是对党的历史进行总结和梳理,同时也是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党的党史工作,可以向党员宣传党的优秀传统和党的光辉历程,激发党员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党的党史工作为党建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容和教材,使党建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党建教育和党的党史工作的建议2.1 加强党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党建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党的党史与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召开党课、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形式,提高党员对党史的学习积极性和深度。

2.2 深化党的党史工作的内涵和形式党的党史工作应注重挖掘史料、整理党史资料,编纂党史读物,为党员提供系统、全面的党史学习材料。

同时,党的党史工作也应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推出多种形式的党史宣传和教育内容,以更好地吸引党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 加强党建教育与党的党史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党建教育与党的党史工作应由党务部门进行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

各级党组织要注重党建教育和党的党史工作的衔接和协同发展,确保党员在党的党史工作中学到思想和行动的力量。

2.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加强党建教育和党的党史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例如,可以设立党史学习先进个人或集体的表彰奖励制度,激发党员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No.320212021年第3期关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吕亚楠(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河南三门峡472511)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为什么学习党史、怎样学习党史、学习党史干什么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今天,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需要,是以史鉴今、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需要,也是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的需要。

从研究趋势看,我们应该在把握“四史”的共通性和整体性、处理好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的关系、注意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等方面多下功夫,从而更好地把党史研究推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关键词:历史观党史以史鉴今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1.03.007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1)03-0037-05【收稿日期】2021-6-25【作者简介】吕亚楠(1993~),女,河南灵宝人,硕士研究生,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百年党史党建研究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注定没有出路的,同样,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政党也是注定要被历史湮灭的。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十分必要,特别是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召开,为深化党史学习吹响了号角。

一、史之用: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党史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全面掌握党的历史知识,掌握党的历史活动,把握历史规律,才能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新时代,学习和研究党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需要,是以史鉴今、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需要,也是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的需要。

关于党史专门史研究和编写的若干问题

关于党史专门史研究和编写的若干问题

关于党史专门史研究和编写的若干问题作者:黄如军来源:《红广角》 2014年第7期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同志的要求,在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专门史培训班上,应首先向大家介绍中央对党史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党史工作重点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研究”转移的问题,在上述基础上讲党史专门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按照青山主任的要求,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央对党史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当前党史工作重点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研究”转移的问题。

了解上述问题,是全面正确做好党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更好地了解、把握和做好党史专门史研究和编写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因此,除了这一问题外,关于专门史研究和编写工作,我再讲三个问题。

一、中央对党史工作的新要求和党史工作重点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研究”转移的重要意义1.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有关重要论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②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许多重要场合,多次论述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③2013年6月25日,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考研政治党史重要内容梳理

考研政治党史重要内容梳理

考研政治党史重要内容梳理党史是考研政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掌握党史的重要内容对于备考考研政治非常有帮助。

在考研政治中,常常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出发点,通过复杂的思路论述党史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对考研政治党史的重要内容进行梳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党的早期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在上海创立的,当时只有13名代表参加了党的一大会议。

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革命的初期,当时国民党领导的北伐运动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在党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党内出现了一系列的斗争和分歧,如土地革命、共产国际的影响和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等等。

其次,党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党在敌人统治下的斗争和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打压下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

这些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此外,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如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等等。

这些胜利为党在建立新中国后的执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我们还需要关注党在新中国的发展和历次重大政策的制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党必须面对经济建设、农村改革、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如五年计划和大跃进。

在农村改革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化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力。

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共产党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

其中,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和群众路线等。

而邓小平理论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考研政治党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党在敌人统治下的斗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党在新中国的发展和历次重大政策的制定,以及党的思想理论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正确理解和把握“四个伟大”的逻辑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四个伟大”的逻辑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四个伟大”的逻辑关系作者:蒿艾莉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第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灵魂,串联起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论述气势恢宏、豪情满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

理解把握好“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领会好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把握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髓,也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一、“四个伟大”是实践需求、时代产物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思想之源。

“四个伟大”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作为时代的声音,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伟大斗争”的完整表述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这一表述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当时习近平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坚持把这句话写入报告,说明他对这一问题已作了深入周密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之后的 5 年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5年来,他率领十八届党中央以“宁可得罪千百人,不可辜负十三亿”的使命担当和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既扭转了党内多年形成的“四风”惯性,也果断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行为,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事实表明,没有斗争的精神和品格,没有斗争的策略和艺术,不可能在短短5年内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

“伟大工程”的命题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他认为,三者当中党的建设起关键性作用,故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工程”。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也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也不能顺利实现。

基于这一深刻认识,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新时期党的建设称之为“新的伟大工程”,这一概念一直使用至今。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推进的新的伟大工程。

学习党史要把握好三个重点

学习党史要把握好三个重点

2021年第4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了更好地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我们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学习党史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学习党史才能实现科学化。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强调在研究党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并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地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党的历史,要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更好地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演进的逻辑。

要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不仅要看到历史发展中的顺境和成就,也要看到其中遭遇的逆境和挫折,同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认清主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党的学习党史要把握好三个重点2021年第。

横向扫描、纵向研究

横向扫描、纵向研究

横向扫描,纵向研究——对新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的思考南振国近读《胡绳文集》,其中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几篇文章,启发了对新时期中共党史工作一些思考。

现将这些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以就正于界内专家和领导。

新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工作,由党史学科的科学属性和党史工作所肩负的政治使命所决定,它应当把握好“纵向”与“横向”的关系。

纵向是历史,横向是现实,二者是一个矛盾统一体。

中共党史学作为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与一般历史学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对象和任务。

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共党史学又与现实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现实政治服务是它本有的社会功能。

新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工作处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是“纵向”与“横向”的交汇点,它更是与现实息息相关。

那么,如何把握好“纵向”与“横向”的关系,使新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工作既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又不背离学科自身的规律?笔者认为,这就需要立足学科,关注现实,横向扫描,纵向研究:横向扫描,纪录过程,纵向研究,探究其理众所周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业务范畴,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历史科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就是纪录历史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探讨历史规律。

中共党史学作为历史学这棵老树的一个新枝,它的研究对象与一般历史学一样,也不外是这三个方面。

当然,它是以中共党的历史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纪录的不是其他过程,而是党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的经验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并通过研究来探讨和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

“横向扫描、纵向研究”与这三个方面是相对应的。

首先,要通过“横向扫描”完成“纪录过程”的任务,直笔记录下党的事业的方方面面。

在新时期,它不同于对民主革命时期党史资料的“抢救”式的征集,从某种意义上说倒是类似于中国古代史官“纪言动历数之事”的“实录”。

但是,历史学的任务,按照被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公元前485-公元前425年)的认识,它不仅“应当整理记录,寻出真确的事实”,而且“应当解释记录,寻出那些事实间的理法”(引见《李大钊文集》第466页);按照中共党史学家胡绳的说法,它“不能只是把一件件事情记载下来,而要给以说明,说明各个事件的联系和它们的意义”(《胡绳文集》553页)。

党史与理论的关系

党史与理论的关系

党史与理论的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史教育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新的伟大工程。

但如果没有党史知识和素养作基础,那么对这些理论成果的理解就不会深、不会透,就不能正确把握和运用这个理论,只能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

一部中共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党治国治军的艺术史。

以党史为鉴,教育广大领导干部从中学习党的几代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艺术,从中吸取经验智慧,有利于提高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干部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

学习理论同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是我党学好理论的重要经验。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有更加深入的统一的理解,毛泽东强调要把学习党史与研究马列主义主义理论及现实运动结合起来。

关于党史研究立异的几个题目[最新]

关于党史研究立异的几个题目[最新]

关于党史研究创新的几个问题关于如何深化党史研究的问题,在上一次师资班上我讲过一次,后来发表在《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4期上。

那次主要是从理论上讲的。

这次准备结合这两年的党史研究,主要从党史研究如何创新和写作的具体方法上多讲一点。

一、树立信心现在,许多同志对于搞好党史研究缺乏信心。

认为大学里的党史课取消了,党校的党史课也很少,排不上位置,特别是地市级党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党史课,因此对党史研究缺乏积极性,有的甚至干脆改行,搞别的去了。

党史课少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同志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不能因此就影响自己的信心。

我认为,党史课在党校教学中有没有位置,关键在于讲课的质量。

即使只有一课,但讲得很好,照样会受到学员的欢迎,学校的重视。

而要把课讲好,就必须加强党史研究。

现在,搞好党史研究的条件还是很多的,要好好地利用起来。

第一,课少,恰好有时间进行研究,要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多写一些著作。

听说许多党校对发表的著作特别是发表在重要报刊上的文章,奖励的奖金很高。

这说明许多党校对科研是很重视的,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争取在党史研究方面多做出一点成绩。

第二,现在的党史报刊以及与党史有关的报刊还是很多的,需要大批的党史文章。

在党史报刊中,除了学术性的《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党史研究资料》、《党史研究与教学》等以外,还有信息性的《党史信息报》,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百年潮》,以及各省办的学术性或通俗性的党史刊物。

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及各省办的社会科学杂志上,在有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方面的刊物上,也都可以发表党史论文。

党史书籍,多年来也一直是出版界的热门。

可以说,只要文章写得好,就不愁没有发表的地方;只要书写得好,就不愁没有出版的地方。

现在用纪实类笔法写的党史文章和著作,大多不是研究党史的人写的,有许多作品质量并不高,错误百出,有的甚至胡编乱造,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中共党史与国史之关系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与国史之关系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与国史之关系研究述评2019-06-16[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史与国史的关系问题在学界的探讨有所深⼊,不过众说纷纭。

在准确把握两者的界限,厘清两者在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及功能等⽅⾯的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认识到对其的研究始终应坚持坚定的政治⽴场,并⼀以贯之以相同的指导思想,于同中寻异、异中求同,以期更好地把握其总体关系及其研究意义。

[关键词]中共党史国史研究述评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党史”,是指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

中华⼈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是指⾃1949年中华⼈民共和国成⽴以来,在本国领⼟范围内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史。

中华⼈民共和国史伴随着新中国的成⽴⽽诞⽣,其脱胎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命史。

⾃中华⼈民共和国成⽴以来,党史与国史的关系难解难分。

然⽽,它们各⾃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毕竟不同。

既有相互关联的⽅⾯,更有不尽相同的⽅⾯。

既不能以党史代替国史,也不能以国史代替党史,两者不能写成⼀个⾯孔。

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厘清两者研究的不同侧重点,厘清各⾃发展的内在逻辑,是我们正确开展党史、国史研究,写出⼀部科学的、真实反映历史发展脉络的党史和国史的前提条件。

⼀、党史与国史的相异点(⼀)研究对象。

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指研究的客体,根据不同的研究客体区分出不同的学科。

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盾性。

因此,τ谀骋幌窒蟮牧煊蛩特有的某⼀种⽭盾的研究,就构成某⼀门科学的对象。

”[1]p309中共党史和中华⼈民共和国史因其所要分析和解决的⽭盾不同,其研究对象也有所不同。

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认为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是党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党的路线、⽅针、政策的制定与执⾏。

这种观点始于1942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的论述:“我们是⽤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步,⽽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是研究路线和政策。

学习党史要“求真、求深、求实、求新”

学习党史要“求真、求深、求实、求新”

学习党史要“求真、求深、求实、求新”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与会代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党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2010年7月22日人民网)这次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一次党史工作专题会议。

这既是有关方面数年力推的结果,也是迎接建党90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

此前,中央已经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被明确列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执政地位,到建设和发展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已成为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中央要求把党史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三个重点学习内容之一。

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

一部中共党史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鸿篇巨著,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关键看你是否真的想学,想学什么,怎么去学。

其一,要“求真”。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实践表明,如果缺乏了认真精神,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削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89年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求真务实的教科书。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

学习党史,一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缺乏系统的、辩证的学习、运用能力,要认真、系统的学习,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浅谈中共党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谈中共党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谈中共党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作者:牛婧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年第10期[摘要]任何学科,都是以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作指导的。

广大党史研究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遵循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独特性的原则和树立科学历史观的原则。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基本原则任何学科,都应以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作指导。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遵循以下三点基本原则。

一、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010年7月,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习近平的这一论述,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中共党史研究首先是一门科学,作为学术研究,它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第二,由于中共党史研究“担负着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2],因此这门学科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作为党史研究者,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把握好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呢?首先,要尊重党史研究的科学性。

中共党史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存在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作为学术研究,它需要研究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先入为主的某种价值判断或倾向为依据,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必须承认,一直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面作用显著。

而相比之下,在学术规范化方面,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足之处仍然明显。

例如,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都是从“我党”的立场出发,在其研究著作或文章中大谈“我党”的历史功绩,重在总结经验教训,却对“我党”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言之甚少。

再如,绝大多数的研究者,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评价,基本上均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议为标准,不仅讨论的问题都局限在同一个框架下,甚至连话语都只是简单重复决议里的内容。

时间·空间·学科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的三重视域

时间·空间·学科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的三重视域

历史”闻名于世,但却少有人知他为此付出的心力。

在《黄河青山》一书中,黄仁宇说:在纽约州纽普兹州立大学任教时,我们“赖以维生的课程”是“亚洲文明导读”。

在这门课程中,中国历史仅安排四节课,所以在四个五十分钟内,必须讲完中国文明从天上到人间、从孔子到毛泽东的全部内容。

授课内容经由麦克风传送,面前挤满听课者,座椅都没划位。

倘若讲者不知所云,或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时,学生就会出走,首先是从后排,然后是大厅,最后甚至当着授课人的面直接走出去。

如果讲得好,学生报以掌声鼓励,讲不好课堂就会陷入一片死寂。

在学期中,课程会被学生以不具名投票的方式评估。

乍一看,似乎不可能在五十分钟内讲完两百多年的中国历史(每分钟四年)。

讲课中还不能遗漏重点,只会丢出一长串历史事件名单也是不行的,散乱的事件必须彼此相连,以便让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形成整体,描述要求既翔实又生动,时刻抓住初学者的注意力。

我的方法是先写下所有初步的念头,而后再慢慢充实内容。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我被训练成以大历史的方式来思考。

①由此可见,“大历史”是由无数个“小历史”所累积而成的。

所不同的是,“小历史”主要关乎“学”,“大历史”主要关乎“识”。

“学”要扎实细致,“识”要远大通透。

但就党史研究而言,无论是整个学术界,还是治学者本人,都需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总体上的平衡。

梁启超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剖”和“鸟瞰”两种治史方法,来说明它们在具体研究中的互补性。

前者“在知底细,令读者于一章书或一件事能得一个彻始彻终的了解。

好像用显微镜细察苍蝇,把苍蝇的五脏六腑看得丝丝见骨”;后者“在知大概,令读者于全部书或全盘事能得一个明了简单的概念,好像乘飞机飞空腾跃,在半天中俯视一切,看物摄影都极其清楚不过”。

因此,治学者“一面做显微镜式的工作,不要忘了做飞机式的工作。

一面做飞机式的工作,亦不要忘了做显微镜式的工作。

实际上,单有鸟瞰,没有解剖,不能有圆满的结果。

单有解剖,没有鸟瞰,亦不能得良好的路径。

五个视角看党史

五个视角看党史

五个视角看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党和人民的辉煌历史,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

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党史,将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感悟。

本文将从五个视角出发,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视角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而今天,党员人数已经超过9000万,党的组织遍布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每一个党员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锤炼出来的,他们的信仰之路充满了坎坷与风雨,但他们始终坚定地肩负起历史责任,在各自的领域里为党的事业奋斗。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视角,可以看到党的历史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

他们在党中的经历中,感受到了党的政治信念和组织纪律的坚定性,更感受到了党和人民共命运、共利益的重要意义。

他们实践了党的最初宣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在自己的工作中,他们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活生生地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普通群众的视角从普通群众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得更深、更直接。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国民政府当局与帝国主义势力残酷镇压,革命力量摇摇欲坠,众多的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中国共产党站出来,站在人民一边,引领毛泽东思想,开创中国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人民的历史。

历经党的反腐倡廉、内部教育、文化、新农村建设等众多举措,党时刻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人民的声音传递到各级政府、各个领域中。

这样的联系是互动的,党也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致力于为他们谋福利,真正将人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三、党的历史文化视角在文化视角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已形成了丰富多彩、深厚的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资源中蕴含着党员艰苦的前辈们的智慧、奋斗和付出,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与训诲。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正义的政党,但它的前身之一却是一个反动的恐怖主义组织——秘密团体“义和团”。

一九八O年前后胡华对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一九八O年前后胡华对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的思考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7期·人物研究·8tuvwxyz{cb|^*EF5}"-~张静如 丁俊萍 〔摘要〕胡华毕生致力于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文化大革命”给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带来的严重破坏,他对党史研究和教学的拨乱反正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包括:把握党史研究和教学的正确方向,明确党史研究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党史是一个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党史研究者必须有高度的党性和严肃的科学态度;要实事求是地研究党的全部历史,着重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继续深化民主革命时期党史研究;要重视和推动党史学科发展;等等。

这些观点对于中共党史研究和教学的拨乱反正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现在加强党史学科建设、搞好党史研究和教学仍有裨益。

〔关键词〕胡华;党史研究和教学;拨乱反正〔中图分类号〕D232;K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8)-07-0068-11HuHua’sThoughtsonResearchandTeachingCPCHistorybeforeandafter1980ZhangJingruandDingJunpingAbstract:HuHuadevotedhiswholelifetotheresearchandteachingofChineserevolutionhistoryandthepartyhistoryoftheCPC.EspeciallyduringtheearlyyearsofReformandOpeningup,inthefaceoftheseriousdamagetotheresearchandteachingofthepartyhistoryoftheCPCcausedbythe“CulturalRevolution”,heconductedhisin depthreflectionsonbringingorderoutofchaosintheresearchandteachingofthepartyhistoryoftheCPC,andputforwardmanyinsights.It’snecessarytograspthemaindirectionoftheresearchandteachingofthepartyhistory,andclarifythepurposeandsignificanceofpartyhistoryresearchandteaching.Partyhistoryisaunifiedscienceofthepartyspiritandsciencenature,andpartyhistoryresearchersmusthaveahighdegreeofpartyspiritandaseriousscientificattitude.Wemustbepracticalandrealistictostudytheentirehistoryoftheparty,focusonstudyingthepartyhistorysincethefoundingofNewChina,andcontinuetodeepenthestudyofthepartyhisto ryduringtheperiodoftheDemocraticRevolution.Weshouldattachimportancetoandpromotethesubjectdevel opmentofthepartyhistory,andsoon.Theseviewshaveplayedapositiveroleinbringingorderoutofchaosintheresearchandteachingofthepartyhistory,andarestillbeneficialtostrengtheningthesubjectconstructionofthepartyhistoryandmakinggoodjobofpartyhistoryresearchandteaching. 胡华是当代中国著名的、被公认的中共党史大家。

用科学的方法学深悟透三个历史决议

用科学的方法学深悟透三个历史决议

用科学的方法学深悟透三个历史决议用科学的方法学深悟透三个历史决议历史决议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抉择,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向。

深入学习和理解历史决议,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反思,更是为了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教训、总结成功经验,并指导当代的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的方法论出发,分析和探究三个历史决议,以期深悟透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案》。

这个决议案于1921年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这个决议案中,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自己的宗旨、任务和原则。

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比较、概括、归纳等操作,深入理解这个决议案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通过比较研究,将这个决议案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对比,从而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机如此重要。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极度困境中,国民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和独立。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一个具有强大威力的革命力量,以实现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

其次,我们可以对决议案中明确的宗旨、任务和原则进行概括和归纳。

宗旨是“实现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

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解放劳动人民”。

原则是“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依靠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发展统一战线”。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概括和归纳,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和使命。

在分析第一个历史决议案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探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修改共产党宪章的决议》。

这个决议案于1945年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宪章进行了重要修改。

通过科学的方法学深入悟透这个历史决议,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党性建设。

首先,我们可以比较研究这个历史决议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的关系。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战胜利后的新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紧张,亟需调整党内组织结构和内部建设,以应对新的时代任务。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 刘 宁
主要问题
一、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 二、如何把握执政党的定位和特点 三、中国共产党如何管理好8000万党员 四、如何深刻认识腐败和反腐败问题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2
一、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
今年是中共建党90周年,总体上说,中国共产党90 年历程的可以概括为:走过三个阶段、开辟了三条 道路、完成了三件大事。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17
3、注重从思想上建党
①端正入党动机,解决“思想入党”问题 ②注重对党员进行思想引导和理论思维训练 ③要求党员严格遵守纪律 ④视民主集中制为党内根本制度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18
四、如何深刻认识腐败和反腐败问题
(一)比较地看,当前腐败现象的确很严重 (二)历史地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很多 (三)辩证地看,当前的腐败现象可控可防
的前景。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6
基本经验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 路;
2、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必须始终自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 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7
二、如何把握执政党的定位和特点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一党领导和长期执政的国家,双 重二元结构是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不仅有人 大、政府、“两院”的国家权力结构,而且还有一 整套各级党组织的权力体系,后者领导前者。
关于党史、党情的几个认识问题

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的关系

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的关系

三大法宝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历史由来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2民主专政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他们代表的生产关系不同,对革命所持有的态度也不同。

4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他们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赞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软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又具有妥协性。

党史研究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有哪些

党史研究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有哪些

党史研究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有哪些在党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一要了解党史的真相,二要揭示党史发展的内部联系,使得党史叙述证据确凿无误,逐渐走向科学化。

中华民族高度重视历史经验和历史趋势,重视治史,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把善于总结历史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总结历史经验必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尤其是对于党的历史的认识和总结,不仅是检验一个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成熟程度的尺度,更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党史问题十分复杂,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即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开创未来。

对党内同志而言,需要摆脱个人恩怨、不受情绪左右,不仅要面对现实说真话,还要顾全大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防止被敌对势力利用。

把握历史的真实,关键在于把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对于成败得失的原因作具体的分析,对革命和反革命、成绩和错误、主流和非主流作严格的区分,对集体的失误和责任与个人的错误作具体的区分,而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反对“细节崇拜”,以细枝末节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就是“考察的客观性”。

这就是要求客观真实的情况不能靠举例、罗列现象来说明,而必须把握事实的总和,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以此统帅细节研究,决定材料的运用和取舍。

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其对象是党所领导的事业发展史,其目的是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把弄清思想摆在第一位,就是将有利于今天的实践作为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

不能不加区分地把所有历史都视为“当代史”,也不能笼统地认为历史研究都是为现实服务。

虽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和经验总结毫无疑义是为现实服务的,但其前提是尊重历史的真实,真和善统一于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所以必须“团结一致向前看”,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摆在首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把握好党史研究的几个关系2013年02月26日10:10 来源:北京日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史问题,在当前需要格外重视。

这里,我着重讲讲坚持科学党史观,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党史研究中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讲党史如何做到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问题。

从许多人的习惯性思维和传统心理来看,最难做到的也是最为深刻的,就是如何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今人。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过了今天就是历史。

两者的区别只具有相对意义,决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

对于党的历史研究来说,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对此,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为广大党史研究工作者公认的经典表述,即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这“四用”是一个整体,都要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不能厚此薄彼,重此轻彼。

但是,从许多人的习惯性思维和传统心理来看,最难做到的,也是最为深刻的,就是如何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今人。

因为多少年来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训诫,认为讲错误是丢人的事。

其实,这种思想是片面的直线式思维。

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民族通过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学习,会进步得更快。

毛泽东本人也讲过:不要把错误单纯看作是一种耻辱,要同时看作是一种财产。

这既是辩证思维,也充满了对历史进步的自信。

研究党的历史,应当强化这种辩证思维和自信心理,直面过去的历史教训,特别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付出过惨烈代价的历史教训。

按照邓小平的说法,“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因此,那种认为不讲或者轻描淡写讲“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现在有一股要再次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暗流呢?就是因为有些“愤青”对那段历史给党、国家、人民和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不是十分清楚,不了解我们党所付出的惨烈代价。

尽管目前的反腐败斗争很艰巨,有些贪腐现象触目惊心,但决不能靠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来解决,而只能靠法治建设,靠真正的民主监督。

否则,我们国家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将毁于一旦。

胡锦涛同志多次讲的“不折腾”是对过去沉重历史的深刻总结,必须刻骨铭心地牢记。

秉笔与求是的关系研究中共党史也要“秉笔直书”,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和内在规律。

但是,党史学科有它的特殊性,不仅要研究历史是非,还要权衡政治利弊。

因此要科学地把握秉笔与求是的关系。

“秉笔直书”是中华民族历代治史的优良传统。

毫无疑问,研究中共党史也要秉笔直书,揭示历史发展的真实和内在规律。

但是,对它的理解要辩证一点。

有如前述,党史学科有它的特殊性,不仅要研究历史是非,还要权衡政治利弊。

尽管是学者,也不能没有政治眼光。

在健康和谐的政治生态下,历史是非与政治利弊在总的方面是一致的,能够统一的。

但是,在一定时候,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两者发生矛盾后,往往要求学术研究服从政治利益。

身在体制内,不能不正视这个矛盾和正确对待这个矛盾。

所谓“宜粗不宜细”,就是处理这个矛盾的一种方法。

对此,有的学者往往想不通,认为写史就要细写。

不能说,这种看法没有一定道理,但是写史如绘画。

绘画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

写意画就带有“宜粗”色调,不能因此就说写意画不是画,或不能成画。

何况党史有它的特殊性,研究党史不能无视这个特殊性。

再则,秉笔直书也不是不考虑时间地点、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对某些历史的某些内容统统地、简单地反映出来的。

说白了,秉笔直书不是“裸照”。

如果那样来要求写史,在我看来,只能反映历史的表面现象,很难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也不可能真正科学地揭示历史的真实。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某些问题一个时候不能讲透,可以少讲、粗讲,即“写意”。

只要不讲假话、不造伪史,就是秉笔。

待条件成熟了,环境许可了,再多讲、细讲,是可以的,也应当允许。

这丝毫不违背秉笔的传统。

我们常说,真理是一个过程。

不仅认识真理是个过程,就是宣传真理、认同真理、由少数人认同到多数人认同,都是一个过程。

同样,实事求是也是一个过程。

所谓历史的观点,不仅是要历史地看问题,还要求放在历史长河中,等待历史发展到将来讲问题。

因此,对秉笔与求是的关系一定要科学地把握。

研究党史要有“牛劲”、要有开阔的视野,决不要“一根筋”,“钻牛角尖”。

只有这样,才能气顺人和,在党史研究的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

创新与“异端”的关系“异端”与创新不仅不是绝对对立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这就是说,一些在传统观念被认为是“异端”的东西,其实是适应历史发展的一种创新。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评价《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指出:这个文件很好,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

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

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

这里不仅充分肯定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而且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创新与“异端”问题。

这实际上是对科学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不仅在自然科学史上,就是在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也有这种情况。

不少最初被认为是“异端”的思想理论和创造发明,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伟大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打远处说,马克思主义最初被认为是“异端”,共产主义制度被认为是“幽灵”,中国共产党被认为是“洪水猛兽”,等等。

再看近几十年来,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包产到户最初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认为是“砍旗”,搞市场经济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

可见,“异端”与创新不仅不是绝对对立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这就是说,一些被传统观念认为是“异端”的东西,其实是适应历史发展的一种创新。

许多创新在最初往往被认为是“异端”,它被承认是创新要经历一番曲折和挫折。

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真理被接受、被认同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被认为是“异端”的东西都是创新。

这就要对“异端”做具体分析。

有的属于创新,有的则是真正的异端邪说。

怎么辨别?标准还是历史实践和科学实践。

只有实践才是辨别创新真理还是异端邪说的唯一标准。

党史研究要有创新: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多少年来,一些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或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或者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或是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

一定要从这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二是要有理论勇气。

提出新观点,最初很可能被视为“异端”。

如果是偏离了历史真实和马克思主义真谛的所谓“创新”,无疑应当放弃,服从真理。

如果经过多方论证确实是符合历史真实和马克思主义真谛的新观点,那就应当坚持,即使被认为是“异端”,也应据理抗争。

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这就要以马克思那句名言来自勉: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研究党史也要有这种大无畏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就可能做出重大创新,为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敏感与猎奇的关系近年来,有不少人出于猎奇,在网上伪造所谓“秘藏”,对此需要认真地考证加以辨别,不能不假思索地信以为真,或以这样的伪材料作为写作或发议论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内容非常丰富,许多史料以多种形式大量地公开披露了,当然也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具有敏感性的“秘藏”。

根据保密法,那些关系国家安全的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极端机密件是不能随意公布的。

这些“秘藏”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密,由主管部门经过一定程序适时发布。

但是,现在网络发达了,在网上不时能看到一些“曝料”,声称“秘藏”。

不少人出于猎奇,往往辗转传播。

其实,这些所谓的“曝料”,有相当多的是伪造的。

比如,最近网上流传两段毛泽东藐视宪法的语录。

一段语录说是1954年毛泽东在宪法讨论会上的发言:“我从来不相信法律,更不相信宪法,我就是要破除这种宪法迷信”,“制定宪法,本质上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在政治上是极其有害的”云云。

另一段说是1961年毛泽东在秦皇岛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没有宪法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将来如果有一天,条件成熟了,有人提议废除宪法,永远不要制定宪法,我会第一个举手的,不举手的肯定是国民党”;等等。

对此,我请教了曾经参与过宪法起草工作的知情者,也咨询了长期研究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学者,他们回答得很干脆,说:毛泽东根本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两段语录是伪造的。

尽管那个时期,我们国家的法制还不健全,在“文革”时期宪法也被践踏了,但毛泽东的讲话里没有网上伪造者所编造的那些内容。

事实上,网上那两段语录伪造的痕迹也是明显的。

比如,网上那段1961年的讲话中一字不差地包含了1954年那段话的全部内容。

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知道,毛泽东讲话有个鲜明的特点,即往往是即席的,不可能背书式地完全重复7年前的内容。

这不是毛泽东讲话的风格。

现在,网上这种伪造的“秘藏”不少,需要认真地考证加以辨别,不能不假思索地信以为真。

但是,有的人却以这样的伪材料作为写作或发议论的根据,这是极不严肃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党史研究一定要坚持严谨学风,不能让这种行为来玷污党史研究的科学殿堂。

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如何把握好政治和学术的关系,是困扰几代党史研究工作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不搞政治运动了,这个问题不像以前那么尖锐,但在党史研究中有时也会碰到。

中共党史研究作为一门学问,既属历史学科,又是政治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是纯粹的学术。

“资政育人”就是它肩负的一个重要功能,这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的态度为政治服务。

但是,如何把握好政治和学术的关系,却是困扰几代党史研究工作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老一辈党史研究工作者有这个问题,现在一些从事党史研究的学者也不时为这个问题感到苦闷。

改革开放以来,不搞政治运动了,这个问题不像以前那么尖锐,但在党史研究中有时也会碰到。

的确,政治和学术是一对矛盾,两者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也有相抗相克的一面。

它所以成为一个棘手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当政治偏离正确的路线和方向时,学术研究是盲目“紧跟”,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是即使思想政治路线正确,但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在某些时候,政治家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角度与学者的视角也会有差异。

前者往往着眼于利与害来作为权衡取舍的判断标准,后者则更多地习惯于是与非作为褒贬的判断标准。

政治上的利与害与学术上的是与非,有时会重叠一致,但在不少时候则不那么一致,有相当距离,乃至较大反差。

所谓“相抗相克”,非常棘手,主要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学术研究能否坚守学术良心这个最基本的底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